CN211444627U - 一种无机房电梯顶层返绳轮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机房电梯顶层返绳轮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444627U
CN211444627U CN201922417352.8U CN201922417352U CN211444627U CN 211444627 U CN211444627 U CN 211444627U CN 201922417352 U CN201922417352 U CN 201922417352U CN 211444627 U CN211444627 U CN 2114446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shaft
clamping plates
shaft clamping
sheave
top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41735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忆景
肖维
李琼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tiz Elev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tiz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iz Elev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iz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41735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4446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4446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4446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机房电梯顶层返绳轮装置,包括副承重梁,所述副承重梁下端固定两个框架,两个所述框架内部均设有反绳轮,两个所述反绳轮均设在副承重梁下方,两个所述框架之间通过下罩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框架相对一端以及相背一端均固定护板,两个所述框架相背一端均固定挡绳板,所述挡绳板设在护板下端,本实用新型增加了安全距离,降低了顶层高度要求,便于检修。

Description

一种无机房电梯顶层返绳轮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无机房电梯顶层返绳轮装置,属于电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无机房电梯顶层高度偏小,目前在顶层设计的常规返绳轮承重梁常会与门机、轿厢导轨等部件发生干涉,影响到电梯的安全距离及制导行程,即影响到无机房电梯的顶层高度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无机房电梯顶层返绳轮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顶层设计的常规返绳轮承重梁常会与门机、轿厢导轨等部件发生干涉,影响到电梯的安全距离及制导行程,即影响到无机房电梯的顶层高度要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增加了安全距离,降低了顶层高度要求,便于检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无机房电梯顶层返绳轮装置,包括副承重梁,所述副承重梁下端固定两个框架,两个所述框架内部均设有反绳轮,两个所述反绳轮均设在副承重梁下方,两个所述框架之间通过下罩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框架相对一端以及相背一端均固定护板,两个所述框架相背一端均固定挡绳板,所述挡绳板设在护板下端。
进一步地,所述框架包括两个轮轴夹板以及两个反绳轮支架,两个所述轮轴夹板分别固定在副承重梁的前后两端,两个所述反绳轮支架分别固定在副承重梁的上下两端,两个所述反绳轮支架设在两个轮轴夹板之间,所述轮轴夹板通过螺栓与反绳轮支架以及副承重梁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反绳轮中心位置开设有圆孔,两个所述轮轴夹板分别设在反绳轮前后两端,两个所述轮轴夹板与圆孔对应位置均开设通孔,所述圆孔内部设有轮轴,所述轮轴前后两端分别穿过两个通孔且从两个轮轴夹板内延伸出,所述轮轴下端前后对称开设两个凹槽,两个所述轮轴夹板前后两端均通过螺栓固定轴卡板,所述轴卡板设在轮轴下端且延伸至凹槽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反绳轮环形外端开设线槽,所述线槽内部设有钢丝绳。
进一步地,所述下罩设在两个轮轴夹板之间且下罩通过螺栓与轮轴夹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护板外观呈U形,所述护板的两端分别与同一个框架内部的两个轮轴夹板连接,所述护板的一端与其中一个轮轴夹板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所述护板的另一端通过固定螺栓与另一个轮轴夹板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无机房电梯顶层返绳轮装置,
1、反绳轮吊装在副承重梁下方,副承重梁的位置可以大幅度上移,增加了副承重梁与电梯部件的安全距离,降低了顶层高度要求;
2、反绳轮吊装于副承重梁下方,降低了反绳轮的高度,对于利用轿顶面作为检修平台的无机房电梯,更有利于维保人员对反绳轮的日常维护和保养;
3、更易拆卸,只需拆卸一边轮轴夹板,以及两边护板即可取出反绳轮,可以在轿顶完成维修维护;
4、适用范围广,采用两组反绳轮组成,可以任意调节轿厢中心和对重架中心的距离,可保证轿厢悬挂点始终与重心吻合,达到最佳设计状态。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无机房电梯顶层返绳轮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无机房电梯顶层返绳轮装置的俯视图;
图3为图1中B-B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无机房电梯顶层返绳轮装置的立体图;
图5为图4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在井道简易绕绳简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在井道内安装的主视剖面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在井道内安装的俯视剖面图。
图中:1-副承重梁、2-轮轴夹板、3-护板、4-挡绳板、5-轮轴、6-反绳轮、7-下罩、8-反绳轮支架、9-框架、10-钢丝绳、31-铰链、32-固定螺栓、51-轴卡板、C3-主承重梁导向轮、C4-对重轮、C5-对重架、C6-轿厢轿底轮、C7-轿厢、C8-轿厢绳头板、C10-主机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无机房电梯顶层返绳轮装置,包括副承重梁1,副承重梁1下端固定两个框架9,两个框架9内部均设有反绳轮6,两个反绳轮6均设在副承重梁1下方,两个框架9之间通过下罩7固定连接,两个框架9相对一端以及相背一端均固定护板3,两个框架9相背一端均固定挡绳板4,挡绳板4设在护板3下端,挡绳板4防止钢丝绳跳槽。
框架9包括两个轮轴夹板2以及两个反绳轮支架8,轮轴夹板2以及反绳轮支架8均为厚钢板制作,两个轮轴夹板2分别固定在副承重梁1的前后两端,两个反绳轮支架8分别固定在副承重梁1的上下两端,两个反绳轮支架8设在两个轮轴夹板2之间,轮轴夹板2通过螺栓与反绳轮支架8以及副承重梁1固定连接,通过轮轴夹板2以及反绳轮支架8将反绳轮6与副承重梁1之间进行稳定的连接。
反绳轮6中心位置开设有圆孔,两个轮轴夹板2分别设在反绳轮6前后两端,两个轮轴夹板2与圆孔对应位置均开设通孔,圆孔内部设有轮轴5,轮轴5前后两端分别穿过两个通孔且从两个轮轴夹板2内延伸出,轮轴5下端前后对称开设两个凹槽,两个轮轴夹板2前后两端均通过螺栓固定轴卡板51,轴卡板51设在轮轴5下端且延伸至凹槽内部,轮轴5通过轴卡板51与轮轴夹板2进行固定,防止轮轴5转动走位。
反绳轮6环形外端开设线槽,线槽内部设有钢丝绳10,钢丝绳10环绕在两个反绳轮6的上端,从两个反绳轮6两端延伸出的钢丝绳10分别与轿厢轿底轮C6以及对重轮C4连接。
下罩7设在两个轮轴夹板2之间且下罩7通过螺栓与轮轴夹板2固定连接,下罩7用6mm钢板折弯,用螺栓固定于四块轮轴夹板2之间,变成一个整体的受力件,既可以起到防止发生人维修或其从事其他操作时被轮子转动伤害的危险,又可以起到防止来自轿厢C7以及主承重梁两侧拉力发生扭曲。
工作原理:钢丝绳10环绕在两个反绳轮6的上端,从两个反绳轮6两端延伸出的钢丝绳10,一端越过轿厢C7底部的轿厢轿底轮C6并与轿厢绳头板C8固定连接,另一端绕过主承重梁导向轮C3、轿厢轿底轮C6、主机轮C10以及与对重架C5固定的对重轮C4,并与轿厢C7固定连接,反绳轮6吊装在副承重梁1下方,副承重梁1的位置可以大幅度上移,增加了副承重梁1与电梯部件的安全距离,降低了顶层高度要求,反绳轮6吊装于副承重梁1下方,降低了反绳轮6的高度,对于利用轿顶面作为检修平台的无机房电梯,更有利于维保人员对反绳轮6的日常维护和保养。
按本绳轮反吊副承重梁来计算根据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规定。第5.7.1.1当对重完全压在它的缓冲器上时,应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a)轿厢导轨长度应能提供不小于0.1+0.035υ2(m)的进一步的制导行程;
1、按本绳轮反吊副承重梁来计算:
设轿厢C7高度2.6m的情况,上梁顶面到轿厢地板距离L1=3.181m,导靴高度L2=0.234,对重越程S1=0.2m,电梯速度V=1.0m/s,缓冲器完全压缩行程S=0.1m,反吊承重梁所占空间L3=0.3m,由以上数据计算导靴运行所占顶层空间:
OH=L1+L2+S1+S+导轨进一步制导行程+L3
=3.181+0.234+0.2+0.1+0.1+0.035+0.3=4.15m
2、如按传统承重梁绳轮上置式承重梁计算:
承重梁所占用空间L3=0.65m,由以上数据计算导靴运行所占顶层空间:
OH=L1+L2+S1+S+导轨进一步制导行程+L3
=3.181+0.234+0.2+0.1+0.1+0.035+0.65=4.5m
通过对比导靴进一步制导行程所需的顶层高度,对比数据显而易见:绳轮反吊副承重梁比传统承重梁绳轮上置式承重梁更有优势,所占的顶层高度更小。
(c)井道顶的最低部件:
(1)固定在轿厢顶上的设备的最高部件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不包括下面2及的部件),不应小于0.3+0.035υ2(m)。
1、按本绳轮反吊副承重梁来计算,计算轿厢上梁为最高部件所需顶层高度:
OH=L1+S1+S+自由距离+L3
=3.181+0.2+0.1+0.3+0.035+0.3=4.116m
2、如按传统承重梁绳轮上置式承重梁计算:
OH=L1+S1+S+自由距离+L3
=3.181+0.2+0.1+0.3+0.035+0.65=4.466m
通过对比最高部件所需的顶层高度,对比数据显而易见:绳轮反吊副承重梁比传统承重梁绳轮上置式承重梁更有优势,所占的顶层高度更小。
综合对比优势显而易见。
鉴于现行无机房顶层普片较矮,运用绳轮反吊副承重梁更具有竞争优势,不需降低轿厢,已达到满足电梯规范的要求。
护板3外观呈U形,护板3的两端分别与同一个框架9内部的两个轮轴夹板2连接,护板3的一端与其中一个轮轴夹板2通过铰链31转动连接,护板3的另一端通过固定螺栓32与另一个轮轴夹板2固定连接,与本实用新型其他的零部件全螺栓式的连接方式不同的是护板3与两个轮轴夹板2之间一端通过铰链31转动连接,一端通过固定螺栓32固定连接,护板3只是起到对反绳轮6进行保护的功能,并不受力,故而通过一端转动连接一端固定连接的方式足以与轮轴夹板2稳定连接,且只需操作单边螺栓就可将护板3与轮轴夹板2固定以及解除固定,减少了需要操作的螺栓量,从而便于对反绳轮6进行检修,挡绳板4只是起到限位的功能,故而挡绳板4与两个轮轴夹板2之间的连接方式也可与护板3一样,采用一端转动连接一端固定连接的方式,提高了打开以及锁定的操作便捷性。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6)

1.一种无机房电梯顶层返绳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副承重梁(1),所述副承重梁(1)下端固定两个框架(9),两个所述框架(9)内部均设有反绳轮(6),两个所述反绳轮(6)均设在副承重梁(1)下方,两个所述框架(9)之间通过下罩(7)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框架(9)相对一端以及相背一端均固定护板(3),两个所述框架(9)相背一端均固定挡绳板(4),所述挡绳板(4)设在护板(3)下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机房电梯顶层返绳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9)包括两个轮轴夹板(2)以及两个反绳轮支架(8),两个所述轮轴夹板(2)分别固定在副承重梁(1)的前后两端,两个所述反绳轮支架(8)分别固定在副承重梁(1)的上下两端,两个所述反绳轮支架(8)设在两个轮轴夹板(2)之间,所述轮轴夹板(2)通过螺栓与反绳轮支架(8)以及副承重梁(1)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机房电梯顶层返绳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绳轮(6)中心位置开设有圆孔,两个所述轮轴夹板(2)分别设在反绳轮(6)前后两端,两个所述轮轴夹板(2)与圆孔对应位置均开设通孔,所述圆孔内部设有轮轴(5),所述轮轴(5)前后两端分别穿过两个通孔且从两个轮轴夹板(2)内延伸出,所述轮轴(5)下端前后对称开设两个凹槽,两个所述轮轴夹板(2)前后两端均通过螺栓固定轴卡板(51),所述轴卡板(51)设在轮轴(5)下端且延伸至凹槽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机房电梯顶层返绳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绳轮(6)环形外端开设线槽,所述线槽内部设有钢丝绳(10)。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机房电梯顶层返绳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罩(7)设在两个轮轴夹板(2)之间且下罩(7)通过螺栓与轮轴夹板(2)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机房电梯顶层返绳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板(3)外观呈U形,所述护板(3)的两端分别与同一个框架(9)内部的两个轮轴夹板(2)连接,所述护板(3)的一端与其中一个轮轴夹板(2)通过铰链(31)转动连接,所述护板(3)的另一端通过固定螺栓(32)与另一个轮轴夹板(2)固定连接。
CN201922417352.8U 2019-12-24 2019-12-24 一种无机房电梯顶层返绳轮装置 Active CN2114446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17352.8U CN211444627U (zh) 2019-12-24 2019-12-24 一种无机房电梯顶层返绳轮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17352.8U CN211444627U (zh) 2019-12-24 2019-12-24 一种无机房电梯顶层返绳轮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444627U true CN211444627U (zh) 2020-09-08

Family

ID=723188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417352.8U Active CN211444627U (zh) 2019-12-24 2019-12-24 一种无机房电梯顶层返绳轮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44462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63324B2 (en) Elevator
WO2003064309A1 (fr) Dispositif d'ascenseur
CN210854899U (zh) 一种直角开门家用电梯
JP5827182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4934941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07555289B (zh) 无机房电梯的改装方法及无机房电梯
CN211444627U (zh) 一种无机房电梯顶层返绳轮装置
CN111362103A (zh) 一种背包龙门架式电梯
JP2001261257A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218708407U (zh) 一种电梯井施工升降机的提升平台
JP2549837Y2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かご吊り構造
CN104773634B (zh) 一种电梯曳引系统
CN212101728U (zh) 一种双钢丝绳缠绕的冶金专用起重机
CN109132797B (zh) 一种无机房直角开门电梯曳引吊挂系统
CN110294392B (zh) 轿厢门机的安装结构、安装方法及主连接支架、辅连接支架
CN210103230U (zh) 一种四轨式别墅电梯结构
CN209127835U (zh) 一种无机房轿架结构
CN105692414A (zh) 一种无机房电梯
CN218560771U (zh) 一种平台电梯
CN218968582U (zh) 电梯的轿厢设备及电梯
CN217322958U (zh) 一种新型背包架结构电梯
CN213505532U (zh) 一种家用电梯的重量平衡系统
CN220564070U (zh) 一种电梯绳轮的挡绳板
CN218465270U (zh) 一种快速提升定位安装的提升平台
CN112249838B (zh) 一种无机房电梯主机布置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