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400349U - 移动式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移动式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400349U
CN211400349U CN201922501166.2U CN201922501166U CN211400349U CN 211400349 U CN211400349 U CN 211400349U CN 201922501166 U CN201922501166 U CN 201922501166U CN 211400349 U CN211400349 U CN 2114003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return
compressor
pipeline
air conditio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50116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义祥
邹海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Guang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Guang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Guang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Guang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50116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4003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4003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4003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移动式空调器,包括压缩机、储液器、冷凝器、蒸发器和管路系统,管路系统包括排气管路和回气管路,排气管路的进气口与压缩机的排气口连接,排气管路的出气口与冷凝器的进气口连接;回气管路的进气口与蒸发器连接,回气管路的出气口与储液器的进气口连接;回气管路包括回气连接管段和回气弯管段,回气连接管段与蒸发器连接,回气弯管段连接在回气连接管段与储液器之间,回气弯管段的底端到压缩机的底部之间的距离大于压缩机高度的一半。本实用新型的移动式空调器,可以衰减和分散储液器传递至回气弯管段的振动和应力,减小回气弯管段底部的振动,进而降低管路系统疲劳破损的风险,保证空调器的工作效果。

Description

移动式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移动式空调器。
背景技术
移动式空调器通常使用能效高且结构简单的旋转式压缩机,但是旋转式压缩机由于转矩波动的原因,其回转方向振动较大,而移动式空调器的储液器离压缩机回转中心最远,导致储液器振动最大,而空调器的回气管路与储液器相连接,因此在压缩机运行时,回气管路在靠近储液器处的振动较大,如果回气管路固有频率和压缩机运行频率产生共振,则容易产生非常大的运行振动和应力,另外,压缩机在启动和停止的时候,也会产生很大的抖动,同样使管路系统产生很大的启动和停机应力,这些振动和应力会导致管路系统存在疲劳破裂的风险,引起空调器失效。
目前,通过将回气管路直管配管改为L型配管或者直接在回气管路上增加配重块,从而增加了回气管路的长度和重量,达到改变回气管路配管固有频率的目的,减少共振,然而,通过增加L型配管的长度使得管路底部容易振动偏大,且该方法对压缩机启动和停机时的配管应力改善效果较小,而增加配管重量,反而会增大启动和停机时配管自身的抖动,使配管启动和停机应力过大,而且,增加配重块的方法会增加空调器的制造工序,不利于节约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回气管路在压缩机运行时的振动较大,且压缩机在启动和停止的时候同样使管路系统产生很大的启动和停机应力,这些振动和应力会导致管路系统存在疲劳破裂的风险,引起空调器失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移动式空调器,包括压缩机、储液器、冷凝器、蒸发器和管路系统,所述管路系统包括:
排气管路,所述排气管路的进气口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连接,所述排气管路的出气口与所述冷凝器的进气口连接;
回气管路,所述回气管路的进气口与所述蒸发器连接,所述回气管路的出气口与所述储液器的进气口连接;
所述回气管路包括:
回气连接管段,所述回气连接管段与所述蒸发器连接;
回气弯管段,所述回气弯管段连接在所述回气连接管段与所述储液器之间,定义所述压缩机的高度为H1,所述回气弯管段的底端到压缩机的底部之间的距离为H2,H2>1/2*H1。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回气弯管段包括至少两个依次对接的第一U型弯管,相邻两个所述第一U型弯管的开口相反。
进一步优选地,各所述第一U型弯管沿所述压缩机的周向设置。
进一步优选地,定义与所述储液器连接的第一U型弯管为第一弯管,所述第一弯管的开口朝下,所述储液器的进气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回转中心之间的距离为L1,所述第一弯管的顶端与所述压缩机的回转中心之间的距离为L2,L2<L1。
进一步优选地,相邻两个所述第一U型弯管之间通过第一直管连接,各所述第一直管的长度相等。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U型弯管的个数为2~6个。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排气管路包括:
排气连接管段,所述排气连接管段与所述冷凝器连接;
排气弯管段,所述排气弯管段连接在所述排气连接管段与所述冷凝器之间,所述排气弯管段包括至少两个依次对接的第二U型弯管,相邻两个所述第二U型弯管的开口相反,所述排气弯管段的底端到压缩机的底部之间的距离为H3,H3>1/2*H1。
进一步优选地,各所述第二U型弯管均沿所述压缩机的周向设置。
进一步优选地,定义与所述压缩机连接的第二U型弯管为第二弯管,所述第二弯管的开口朝上,所述第二弯管的底端与所述压缩机的回转中心之间的距离为L3,L3<L1。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二U型弯管之间通过第二直管连接,各所述第二直管的长度相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移动式空调器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式空调器,包括压缩机、储液器、冷凝器、蒸发器和管路系统,管路系统包括排气管路和回气管路,其中,回气管路包括回气连接管段和回气弯管段,回气弯管段连接在回气连接管段与储液器之间,由于回气弯管段的管路是折弯走向的,能形成一种弹簧减振的效果,从而可以衰减和分散储液器传递至回气弯管段的振动和应力,而且,通过回气弯管段能够增加回气管路配管的长度,实现调节回气管路配管的固有频率的目的,如此,在振动较大的储液器处,采用回气弯管段分散压缩机运行以及启动和停机时回气管路配管的应力,降低回气管路配管的固有频率,从而避免与储液器连接的回气管路与压缩机产生共振,保证回气弯管段底端到压缩机的底部之间的距离H2大于压缩机高度H1的一半,即H2>1/2*H1,从而限制回气弯管段的摆臂,以减小回气弯管段底部的振动,进而降低管路系统疲劳破损的风险,保证空调器的工作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式空调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式空调器的管路系统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式空调器的管路系统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式空调器的管路系统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式空调器的管路系统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压缩机;2、储液器;3、冷凝器;4、蒸发器;5、管路系统;51、排气管路;52、回气管路;511、排气连接管段;512、排气弯管段;513、第二U型弯管;514、第二直管;521、回气连接管段;522、回气弯管段;523、第一U型弯管;524、第一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移动式空调器,包括压缩机1、储液器2、冷凝器3、蒸发器4和管路系统5,管路系统5包括排气管路51和回气管路52,其中,排气管路51的进气口与压缩机1的排气口连接,排气管路51的出气口与冷凝器3的进气口连接;回气管路52的进气口与蒸发器4连接,回气管路52的出气口与储液器2的进气口连接。
回气管路52包括回气连接管段521和回气弯管段522,回气连接管段521与蒸发器4连接,回气弯管段522连接在回气连接管段521与储液器2之间,由于回气弯管段522的管路是折弯走向的,既可以通过回气弯管段522增加回气管路52配管的长度以分散应力,同时,由于回气管路52两端固定,可以减少管道的自由度,减少集中应力和振动幅度,实现调节回气管路52配管的固有频率的目的,如此,压缩机1传递至储液器2处的振动和应力再传递至回气弯管段522时能够被分散回气弯管段522分散压缩机1运行以及启动和停机时回气管路52配管的应力,降低回气管路52配管的固有频率,从而避免与储液器2连接的回气管路52与压缩机1产生共振;进一步地,定义压缩机1的高度为H1,保证回气弯管段522的底端到压缩机1的底部之间的距离为H2大于压缩机1高度H1的一半,即H2>1/2*H1,从而限制回气弯管段522的摆臂,以减小回气弯管段522底部的振动,进而降低管路系统5疲劳破损的风险,保证空调器的工作效果。
其中,回气弯管段522包括至少两个依次对接的第一U型弯管523,相邻两个第一U型弯管523的开口相反,如此,可通过采用多个第一U型弯管523增加回气管路52的长度,分散压缩机1启动和停机时回气管路52配管的应力,进而实现调节回气管路52配管的固有频率的目的,当第一U型弯管523越多,被分散的应力越多,回气管路52配管固有频率越低,第一U型弯管523越少,被分散的应力越少,配管固有频率越高,从而避免与储液器2连接的回气管路52与压缩机1产生共振,降低管路系统5疲劳破损的风险,本实施例中优选第一U型弯管523的个数为2~6个为最佳,具体可通过测试第一U型弯管523的固有频率以及回气管路52的固有频率进行确定。
进一步地,由于压缩机1的回转方向振动较大,为了降低回气管路52的振动,第一U型弯管523必须充分靠近压缩机1的回转中心,各第一U型弯管523沿压缩机1的周向设置,也即,各第一U型弯管523相互连接形成弧形状以与压缩机1的周向弧形相匹配。定义与储液器2连接的第一U型弯管523为第一弯管,第一弯管的开口朝下,便于第一弯管中的未完全蒸发的液态制冷剂顺利流入储液器2中进行收集存储,由于第一弯管与储液器2连接,在压缩机1运行时,第一弯管处的振动较大,为了减少第一弯管处的振动,降低回气管路52的应力,保证第一弯管的顶端与压缩机1的回转中心之间的距离L2小于储液器2的进气口与压缩机1的回转中心之间的距离L1,即L2<L1。
为了保证回气弯管段522各第一U型弯管523处的振动大小基本相同,分散的应力基本均匀,相邻两个第一U型弯管523之间通过第一直管524连接,各第一直管524的长度相等。
由于排气管路51的进气口直接与压缩机1的排气口连接,同样地,为了减少排气管路51在靠近压缩处的振动,降低压缩机1在启动和停止的时候给排气管路51所带来的启动和停机应力,本实施例中,排气管路51包括排气连接管段511和排气弯管段512,其中,排气连接管段511与冷凝器3连接,排气弯管段512连接在排气连接管段511与冷凝器3之间,排气弯管段512包括至少两个依次对接的第二U型弯管513,相邻两个第二U型弯管513的开口相反,如此,可通过采用多个第二U型弯管513分散压缩机1启动和停机时排气管路51配管的应力,进而实现调节排气管路51配管的固有频率的目的,当第二U型弯管513越多,被分散的应力越多,排气管路51配管固有频率越低,第二U型弯管513越少,被分散的应力越少,配管固有频率越高,从而避免与压缩机1连接的排气管路51与压缩机1产生共振,降低管路系统5疲劳破损的风险,进一步地,保证排气弯管段512的底端到压缩机1的底部之间的距离H3大于压缩机1高度H1的一半,即H3>1/2*H1,从而降低第二U型弯管513的摆臂,以减小第二U型弯管513底部的振动,以进一步降低管路系统5疲劳破损的风险,保证空调器的效果。同样地,各第二U型弯管513沿压缩机1的轴向设置以降低排气管路51的振动。
定义与压缩机1连接的第二U型弯管513为第二弯管,第二弯管的开口朝上,在压缩机1运行时,与压缩机1排气口连接的第二弯管处的振动较大,为了减少第二弯管处的振动,降低排气管路51的应力,第二弯管的底端与压缩机1的回转中心之间的距离L3小于储液器2的进气口与压缩机1的回转中心之间的距离L1,即L3<L1。
为了保证排气弯管段512各第二U型弯管513处的振动大小基本相同,分散的应力基本均匀,第二U型弯管513之间通过第二直管514连接,各第二直管514的长度相等。
鉴于移动式空调器的体积以及内部空间的布置,优选第一U型弯管523和第二U型弯管513的个数为2~6个为最佳,2~6个短U弯能形成一种弹簧减振的效果,从而可以衰减和分散储液器传递至回气弯管段的振动和应力,具体可通过测试第一U型弯管523和第二U型弯管513的固有频率以及回气管路52和排气管路51的固有频率进行确定。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式空调器,包括压缩机1、储液器2、冷凝器3、蒸发器4和管路系统5,管路系统5包括排气管路51和回气管路52,其中,回气管路52包括回气连接管段521和回气弯管段522,回气弯管段522连接在回气连接管段521与储液器2之间,由于回气弯管段522的管路是折弯走向的,既可以通过回气弯管段522增加回气管路52配管的长度,同时,由于回气管路52两端固定,可以减少管道的自由度,减少集中应力和振动幅度,实现调节回气管路52配管的固有频率的目的,如此,储液器2处的振动和应力传递至回气弯管段522时能够被分散,同时,回气弯管段522还能分散压缩机1运行以及启动和停机时回气管路52配管的应力,降低回气管路52配管的固有频率,从而避免与储液器2连接的回气管路52与压缩机1产生共振;进一步地,定义压缩机1的高度为H1,保证回气弯管段522底端到压缩机1的底部之间的距离为H2大于压缩机1高度H1的一半,即H2>1/2*H1,从而限制回气弯管段522的摆臂,以减小回气弯管段522底部的振动,进而降低管路系统5疲劳破损的风险,保证空调器的工作效果。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移动式空调器,包括压缩机、储液器、冷凝器、蒸发器和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系统包括:
排气管路,所述排气管路的进气口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连接,所述排气管路的出气口与所述冷凝器的进气口连接;
回气管路,所述回气管路的进气口与所述蒸发器连接,所述回气管路的出气口与所述储液器的进气口连接;
所述回气管路包括:
回气连接管段,所述回气连接管段与所述蒸发器连接;
回气弯管段,所述回气弯管段连接在所述回气连接管段与所述储液器之间,定义所述压缩机的高度为H1,所述回气弯管段的底端到压缩机的底部之间的距离为H2,H2>1/2*H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气弯管段包括至少两个依次对接的第一U型弯管,相邻两个所述第一U型弯管的开口相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U型弯管沿所述压缩机的周向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定义与所述储液器连接的第一U型弯管为第一弯管,所述第一弯管的开口朝下,所述储液器的进气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回转中心之间的距离为L1,所述第一弯管的顶端与所述压缩机的回转中心之间的距离为L2,L2<L1。
5.如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移动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U型弯管之间通过第一直管连接,各所述第一直管的长度相等。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U型弯管的个数为2~6个。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路包括:
排气连接管段,所述排气连接管段与所述冷凝器连接;
排气弯管段,所述排气弯管段连接在所述排气连接管段与所述冷凝器之间,所述排气弯管段包括至少两个依次对接的第二U型弯管,相邻两个所述第二U型弯管的开口相反,所述排气弯管段的底端到压缩机的底部之间的距离为H3,H3>1/2*H1。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二U型弯管均沿所述压缩机的周向设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定义与所述压缩机连接的第二U型弯管为第二弯管,所述第二弯管的开口朝上,所述第二弯管的底端与所述压缩机的回转中心之间的距离为L3,L3<L1。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U型弯管之间通过第二直管连接,各所述第二直管的长度相等。
CN201922501166.2U 2019-12-31 2019-12-31 移动式空调器 Active CN2114003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501166.2U CN211400349U (zh) 2019-12-31 2019-12-31 移动式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501166.2U CN211400349U (zh) 2019-12-31 2019-12-31 移动式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400349U true CN211400349U (zh) 2020-09-01

Family

ID=722332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501166.2U Active CN211400349U (zh) 2019-12-31 2019-12-31 移动式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4003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98953B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用配管
CN103629867B (zh) 一种压缩机配管系统及制冷装置
CN203948257U (zh) 空调器的管路组件和空调器
CN211400349U (zh) 移动式空调器
CN102062503B (zh) 压缩机配管系统及具有该配管系统的空调器
CN202991505U (zh) 压缩机吸气管、压缩机组件及空调器
CN105509183A (zh) 室外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KR20050024880A (ko) 저진동 에어컨 배관 구조
CN203098296U (zh) 压缩机吸气管、压缩机组件及空调器
CN201246930Y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用配管
CN213208035U (zh) 空调室外机
CN107726593A (zh) 空调室外机的降噪系统和空调器
CN211119711U (zh) 一种换热器防振动结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外机
CN202126025U (zh) 空调压缩机配管管路及使用该管路的空调器
CN203671789U (zh) 空调装置的室外机
CN218864540U (zh) 减振回气管结构以及热泵主机
CN213873279U (zh) 空调设备
CN220204089U (zh) 排气管消音结构、压缩机、空调
KR20050036177A (ko) 저진동 에어컨 배관 구조
CN210861853U (zh) 分液器组件及压缩机
CN110553434A (zh) 分液器组件及压缩机
CN215765452U (zh) 空调室外机
CN210688506U (zh) 压缩机的排气管、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CN211316371U (zh) 一种空调管路结构、空调室外机及空调
CN220417714U (zh) 制冷系统、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