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96209U - 一种叠合楼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叠合楼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96209U
CN211396209U CN201921653366.3U CN201921653366U CN211396209U CN 211396209 U CN211396209 U CN 211396209U CN 201921653366 U CN201921653366 U CN 201921653366U CN 211396209 U CN211396209 U CN 2113962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or slab
composite floor
installation step
mounting
relationsh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65336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霍建鹏
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Ruizhu residential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Ruizh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uizh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Ruizh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65336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962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962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962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叠合楼板,连接于竖向构件,所述叠合楼板包括:预制板,所述预制板包括板本体和设于所述板本体边缘的安装台阶;第一钢筋,所述第一钢筋部分位于所述安装台阶上,另一部分位于所述安装台阶外,并与所述竖向构件连接;以及现浇层,所述现浇层设于所述预制板和所述竖向构件的上方,以使所述第一钢筋紧固于所述竖向构件和所述预制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叠合楼板可以简化加工过程,提高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叠合楼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叠合楼板。
背景技术
在装配式建筑用叠合楼板中,为了避免预制板板端的伸出钢筋(胡子筋)与墙体或者梁体内的预留钢筋发生干扰以及预制生产效率低的问题,通常做法是取消预制板板端的伸出钢筋,并在板端处并排设置若干安装槽孔,而后于每一安装槽孔内布置附加的连接钢筋与墙体或梁体连接,再通过后浇混凝土层形成叠合楼板。然而,这种方式中,在生产预制板时,由于每一安装槽孔的加工都需要对应布置一个模具,使得预制板加工过程繁琐,生产效率低下。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叠合楼板,旨在简化加工过程,提高生产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叠合楼板,连接于竖向构件,所述叠合楼板包括:
预制板,所述预制板包括板本体和设于所述板本体边缘的安装台阶;
第一钢筋,所述第一钢筋部分位于所述安装台阶上,另一部分位于所述安装台阶外,并用于与所述竖向构件连接;以及
现浇层,所述现浇层设于所述预制板和所述竖向构件的上方,以使所述第一钢筋紧固于所述竖向构件和所述预制板。
可选地,所述安装台阶分别贯穿所述板本体相对的两侧。
可选地,所述安装台阶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或者,所述安装台阶的横截面形状为上宽下窄的梯形。
可选地,定义所述安装台阶的底壁与侧壁之间的夹角为α,则满足关系:90°≤α≤150°。
可选地,定义所述安装台阶的底壁的厚度为H1,所述板本体的厚度为H2,则满足关系:H1≥1/3H2、且H1≥30mm。
可选地,定义所述安装台阶的底壁的宽度为W,所述第一钢筋的外径为D,则满足关系:W≥15D。
可选地,定义所述第一钢筋位于所述安装台阶上的长度为L1,则满足关系:L1≥15D;
且/或,定义所述第一钢筋位于所述安装台阶外的长度为L2,则满足关系:L2≥15D。
可选地,所述第一钢筋位于所述安装台阶外的部分形成有折弯部,所述折弯部用于与所述竖向构件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钢筋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钢筋沿所述安装台阶的长度方向间隔均匀设置。
可选地,所述板本体内还预设有第二钢筋;且/或,所述现浇层为混凝土层。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叠合楼板,通过在预制板的板本体边缘设置安装台阶,并使安装台阶贯穿板本体相对的两侧,因此,施工过程中,可先将预制板吊装到位后,再将第一钢筋的部分设于安装台阶上,另一部分则伸出安装台阶外与竖向构件连接,最后通过在预制板和竖向构件的上方浇筑现浇层,从而使第一钢筋与竖向构件相紧固,形成叠合楼板。该叠合楼板的结构,由于安装台阶贯穿板本体形成一道缺口,因此在加工安装台阶时只需布置一个模具进行加工,不必布置额外的模具,从而简化了加工过程,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叠合楼板连接竖向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的侧视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B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5为图4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钢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叠合楼板 200 竖向构件
10 预制板 11 板本体
12 安装台阶 20 第一钢筋
30 现浇层 111 第二钢筋
21 折弯部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且/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且/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结合参照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叠合楼板100,连接于竖向构件200。其中,竖向构件200可以是墙体,或者梁体等等,在装配式建筑中,叠合楼板100在工厂预制加工完成后,再运输到现场与竖向构件200进行连接和现场浇筑形成建筑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叠合楼板100包括:
预制板10,所述预制板10包括板本体11和设于所述板本体11边缘的安装台阶12,所述安装台阶12分别贯穿所述板本体11相对的两侧;
第一钢筋20,所述第一钢筋20部分位于所述安装台阶12内,另一部分位于所述安装台阶12外,并与所述竖向构件200连接;以及
现浇层30,所述现浇层30设于所述预制板10和所述竖向构件200的上方,以使所述第一钢筋20紧固于所述竖向构件200和所述预制板10。
通常,在工厂加工预制板10时,需要通过布置模具从而在板本体11的边缘形成安装台阶12,以供第一钢筋20锚固。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台阶12贯穿所述板本体11相对的两侧,可以理解地,安装台阶12贯穿板本体11相对的两侧,既可以是长度方向的两侧,也可以是宽度方向的两侧,例如,当需要将板本体11长度方向的两侧与竖向构件200进行固定时,此时安装台阶12应当贯穿板本体11宽度方向的两侧,即,安装台阶12的宽度与板本体11的宽度相同,由此进行布模加工。当然,根据实际施工安装要求,也可以于板本体11的四周边缘均设置安装台阶12,使得预制板10能够连接固定于四周方向上的竖向构件200。
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现浇层30为混凝土层,在施工时通过在现场进行浇筑混凝土层,由此当混凝土层凝固后,使得第一钢筋20的部分与预制板10锚固,另一部分则与竖向构件200进行锚固,从而通过现浇层30和锚固的第一钢筋20使叠合楼板100整体与竖向构件200固定。
因此,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在施工过程中,可先将预制板10吊装到位后,再将第一钢筋20的部分设于安装台阶12内,另一部分则伸出安装台阶12外与竖向构件200连接,最后通过在预制板10和竖向构件200的上方浇筑现浇层30,从而使第一钢筋20与竖向构件200相紧固,形成叠合楼板100。该叠合楼板100的结构,由于安装台阶12贯穿板本体11形成一道缺口,因此在加工安装台阶12时只需布置一个模具进行加工,不必布置额外的模具,从而简化了加工过程,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台阶12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或者,所述安装台阶12的横截面形状为上宽下窄的梯形。通过将安装台阶12的横截面形状设计为矩形,方便对模具进行设计和布置,结构较简单,可以进一步提高安装台阶12布模加工的效率。通过将安装台阶12的横截面设计为梯形,使得安装台阶12的侧壁为一定角度的倾斜面,一方面,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便于将混凝土从上端导入到安装台阶12内对第一钢筋20进行锚固;另一方面,可避免安装台阶12的底角形成为死角,从而使混凝土能够充分、密实的对安装台阶12进行填充,凝固后结构更加稳定。
结合参照图5,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定义所述安装台阶12的底壁与侧壁之间的夹角为α,则满足关系:90°≤α≤150°。可以理解地,当夹角α等于90°时,安装台阶12的横截面即为矩形,而当α大于90°、小于或等于150°时,安装台阶12的横截面即为梯形,α也不宜过大,当α过大时,安装台阶12的侧壁则越趋于平坦,从而使安装台阶12上端台阶口部分也越宽,此时填充的混凝土层与板本体11相接触的面积也越宽,即,现场需要浇筑的面积也越宽,如此不仅影响施工的效率,而且新、旧混凝土之间出现凝固失效的风险也较高,因此,本申请将α设置在该范围内。
在实际应用中,α具体可以是90°、100°、110°、120°、140°或者150°等等。
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定义所述安装台阶12的底壁的厚度为H1,所述板本体11的厚度为H2,则满足关系:H1≥1/3H2、且H1≥30mm。即,板本体11的边缘在设置安装台阶12后,仍应满足边缘的厚度不低于30mm,而板本体11的整体厚度不应低于90mm,如此设置,能确保板本体11边缘设置安装台阶12后,仍有足够的结构强度,保证叠合楼板100与竖向构件200连接后稳定受力,符合建筑学设计。
进一步地,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定义所述安装台阶12的底壁的宽度为W,所述第一钢筋20的外径为D,则满足关系:W≥15D。可以理解地,将安装台阶12的底壁与第一钢筋20的外径比值设置在该范围内,符合建筑学设计,能够确保现浇层30填充安装台阶12后与第一钢筋20具有足够的锚固面积,从而保证第一钢筋20连接稳定、牢靠。
在另一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5,定义所述第一钢筋20位于所述安装台阶12内的长度为L1,则满足关系:L1≥15D;且/或,定义所述第一钢筋20位于所述安装台阶12内的长度为L2,则满足关系:L2≥15D。如此设置,符合建筑学设计,使得第一钢筋20与预制板10部分和竖向构件200部分均具有足够的锚固长度,在承受重力负荷时能够保持稳定、牢靠,确保了叠合楼板100的力学性能符合要求。
实际情况中,第一钢筋20与竖向构件200连接时,先是伸入竖向构件200中与竖向构件200内的预埋钢筋(如梁箍筋)进行搭接,而后再与竖向构件200的后浇段进行锚固。为了方便使第一钢筋20与竖向构件200内的预埋钢筋进行搭接,本申请中,请参照图6,所述第一钢筋20位于所述安装台阶12外的部分形成有折弯部21,所述折弯部21与所述竖向构件200相连接。其中,折弯部21用于与竖向构件200内的预埋钢筋进行搭接,由此,通过弯折的折弯部21与预埋钢筋进行绑扎,操作较为方便,可以大幅提高生产施工的效率,而且,使得第一钢筋20与竖向构件200的预埋钢筋连接稳定、牢靠。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参照图1,所述第一钢筋20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钢筋20沿所述安装台阶12的长度方向间隔均匀设置。其中,第一钢筋20的数量可根据预制板10的实际长度进行设置,应能确保力的传递稳定、可靠为宜,而间隔均匀的设置,能够保证每一第一钢筋20的受力和负荷均匀,避免由于负荷过重而出现第一钢筋20失效的现象。
进一步地,参照图2至图5,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板本体11内还预设有第二钢筋111。具体地,所述第二钢筋111与所述第一钢筋20相对设置,第二钢筋111的数量可与第一钢筋20的数量相同,使得第二钢筋111与第一钢筋20一一对应,由此在叠合楼板100安装后并承受重力负荷时,预埋于板本体11内的第二钢筋111传力至第一钢筋20,而与第一钢筋20共同支撑承载重力负载,有效的保证叠合楼板100的高结构强度和稳定性,同时第二钢筋111的设置,加强了板本体11本身的结构强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叠合楼板,连接于竖向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合楼板包括:
预制板,所述预制板包括板本体和设于所述板本体边缘的安装台阶;
第一钢筋,所述第一钢筋部分位于所述安装台阶上,另一部分位于所述安装台阶外,并与所述竖向构件连接;以及
现浇层,所述现浇层设于所述预制板和所述竖向构件的上方,以使所述第一钢筋紧固于所述竖向构件和所述预制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台阶分别贯穿所述板本体相对的两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台阶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或者,所述安装台阶的横截面形状为上宽下窄的梯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定义所述安装台阶的底壁与侧壁之间的夹角为α,则满足关系:90°≤α≤15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定义所述安装台阶的底壁的厚度为H1,所述板本体的厚度为H2,则满足关系:H1≥1/3H2、且H1≥30m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定义所述安装台阶的底壁的宽度为W,所述第一钢筋的外径为D,则满足关系:W≥15D。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定义所述第一钢筋位于所述安装台阶上的长度为L1,则满足关系:L1≥15D;
且/或,定义所述第一钢筋位于所述安装台阶外的长度为L2,则满足关系:L2≥15D。
8.如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筋位于所述安装台阶外的部分形成有折弯部,所述折弯部用于与所述竖向构件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筋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钢筋沿所述安装台阶的长度方向间隔均匀设置。
10.如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本体内还预设有第二钢筋;且/或,所述现浇层为混凝土层。
CN201921653366.3U 2019-09-29 2019-09-29 一种叠合楼板 Active CN2113962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53366.3U CN211396209U (zh) 2019-09-29 2019-09-29 一种叠合楼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53366.3U CN211396209U (zh) 2019-09-29 2019-09-29 一种叠合楼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96209U true CN211396209U (zh) 2020-09-01

Family

ID=722099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653366.3U Active CN211396209U (zh) 2019-09-29 2019-09-29 一种叠合楼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9620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82773A (zh) * 2021-02-26 2021-06-18 重庆中科建筑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带伸出钢筋的预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施工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82773A (zh) * 2021-02-26 2021-06-18 重庆中科建筑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带伸出钢筋的预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83513B (zh) 混凝土增强压型钢板、组合楼板及其施工方法
CN110820928A (zh) 墙板与梁的连接节点及其施工方法
KR20110003884A (ko) 층고절감형 합성보
CN211396209U (zh) 一种叠合楼板
CN112575946A (zh) 装配式预制叠合楼板
RU131029U1 (ru) Элемент монолитного бетонного перекрытия
CN211143474U (zh) 混凝土预制板及连接结构
CN210562999U (zh) 叠合空心柱的连接节点结构
KR102204901B1 (ko) 강판 보강 전단벽
CN110644665B (zh) 一种叠合楼板
CN111335530A (zh) 一种集块建筑叠合板用变截面单向预制空心板
CN115538675A (zh) 一种钢梁、预制楼板连接节点
CN216239039U (zh) 一种梁柱连接节点
RU123042U1 (ru) Элемент монолитного бетонного перекрытия
CN215253690U (zh) 一种带竖向连弯钢筋的叠合板式剪力墙
CN214194995U (zh) 一种叠合墙与悬挑板的连接节点
CN210597875U (zh) 一种交叉梁
CN112962816B (zh) 一种钢板组合墙体的连接结构
CN115095051A (zh) 一种装配式抗震叠合墙及其施工方法
CN211735733U (zh) 墙板与梁的连接节点
CN110778011B (zh) 混凝土预制板、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0316188U (zh) 一种端部插筋连接的叠合板底板
CN211523705U (zh) 预制预应力带肋底板以及混凝土叠合板
CN219508891U (zh) 一种叠合板与剪力墙连接结构
CN210798063U (zh) 一种交叉梁用预制主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209

Address after: 528000 one of No. 2 Peilong Road, longyongkou village, Ronggui street, Shunde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Ruizhu residenti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28000 Beijiao International Wealth Center (Wanlian Center), No.1 Yifu Road, Junlan community committee, Beijiao Town, Shunde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Ruizhu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