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94995U - 一种叠合墙与悬挑板的连接节点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叠合墙与悬挑板的连接节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194995U
CN214194995U CN202023162896.3U CN202023162896U CN214194995U CN 214194995 U CN214194995 U CN 214194995U CN 202023162896 U CN202023162896 U CN 202023162896U CN 214194995 U CN214194995 U CN 2141949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ntilever
plate
wall
cavity
ca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16289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猛
马云飞
马钊
孙海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16289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1949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1949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1949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叠合墙与悬挑板的连接节点,包括叠合墙构件和悬挑板,叠合墙构件包括第一叶板和第二叶板,二者之间间隔设置从而形成第一空腔,且两叶板通过连接组件连接;第一叶板设有缺口,悬挑板对应嵌装于缺口处;且悬挑板至少部分为现浇结构,悬挑板通过悬挑钢筋与叠合墙连接。采用这种结构,将现浇混凝土形成的悬挑板设置于第一叶板的缺口处,并通过悬挑钢筋实现悬挑板与叠合墙的连接,能保证悬挑板与叠合墙的连接稳定性,并保证悬挑板的使用强度。此外,将悬挑板设置为现浇结构,还能避免悬挑板与叠合墙一起预制造成的运输、堆放不便的缺点,从而保证施工进度和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叠合墙与悬挑板的连接节点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叠合墙与悬挑板的连接节点。
背景技术
随着装配式建筑领域的快速发展,简单形态的预制构件已经不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在叠合剪力墙外表面非层高位置有空调板等悬挑板时,因墙板构件采用平模台方式生产,无法将空调板与叠合剪力墙一起预制,且一起预制不便于构件运输及堆放。另外,针对包括内叶板、外叶板和空腔的叠合预制墙构件,因为叶板之间带有空腔,如何将空调板稳固的连接在叠合预制墙构件上,这已经成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面临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叠合墙与悬挑板的连接节点。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一种叠合墙与悬挑板的连接节点,包括叠合墙构件和悬挑板,所述叠合墙构件包括第一叶板和第二叶板,二者之间间隔设置从而形成第一空腔,且两叶板通过连接组件连接;所述第一叶板设有缺口,所述悬挑板对应嵌装于所述缺口处;且所述悬挑板至少部分为现浇结构,所述悬挑板通过悬挑钢筋与所述叠合墙连接。
采用这种结构,将现浇混凝土形成的悬挑板设置于第一叶板的缺口处,并通过悬挑钢筋实现悬挑板与叠合墙的连接,能保证悬挑板与叠合墙的连接稳定性,并保证悬挑板的使用强度。此外,将悬挑板设置为现浇结构,还能避免悬挑板与叠合墙一起预制造成的运输、堆放不便的缺点,从而保证施工进度和效率。
优选地,所述悬挑板为整体现浇结构,所述第一叶板的外侧面在所述缺口处用于安装第一模板组件,所述第一模板组件和所述缺口形成与所述悬挑板形状匹配的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和所述第二空腔内形成一体式现浇混凝土。
优选地,所述悬挑板包括预制层和现浇层,所述预制层对应设于所述缺口的下部,所述第一叶板的外侧面在所述预制层上方用于安装第二模板组件,所述第二模板组件、所述缺口和所述预制层形成与现浇层形状匹配的第三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和所述第三空腔内形成一体式现浇混凝土。
优选地,所述悬挑钢筋的第一端延伸至悬挑板内,第二端至少延伸通过所述缺口、所述第一空腔。
优选地,所述悬挑钢筋的第二端依次通过所述缺口、所述第一空腔,并延伸至所述第二叶板中。
优选地,所述悬挑钢筋的第一端还设有竖向弯折的弯折钢筋,或者所述悬挑钢筋的第一端还设有竖向弯折的弯折钢筋,所述弯折钢筋的下端还设有向内弯折的附加钢筋,所述附加钢筋的内端设置于靠近所述缺口的位置。
优选地,所述悬挑板内还设有水平设置的横向钢筋,所述横向钢筋垂直连接于所述悬挑钢筋和/或所述附加钢筋。
优选地,所述悬挑钢筋的第二端还设有用于锚固件,用于将所述悬挑钢筋锚固于所述第一空腔或所述第二叶板内。
优选地,所述缺口的竖向尺寸等于所述悬挑板的厚度。
优选地,所述缺口的竖向尺寸大于所述悬挑板的厚度。
附图说明
附图示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并与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其中包括了这些附图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附图包括在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
图1是根据本公开所提供的叠合墙与悬挑板的连接节点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所提供的叠合墙与悬挑板的连接节点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所提供的的连接节点中的叠合墙的又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图5为本公开所提供的连接节点中的锚固件的两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第一模板组件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第一模板组件的又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2中第二模板组件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叠合墙1、第一叶板11、缺口111、第二叶板12、第一空腔13、连接组件14、第一钢筋网片141、第二钢筋网片142、连接钢筋143、第一横筋144、第二横筋145、箍筋146;
悬挑板2、悬挑钢筋21、弯折钢筋22、附加钢筋23、锚固件24、横向钢筋25;预制层201、现浇层202;
第一模板组件3、第二空腔301、第一上模板31、第一下模板32、第一外端面模板33、竖向模板34;
第二模板组件4、第三空腔401、第二上模板41、第二外端面模板4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公开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相关内容,而非对本公开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公开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公开。
在实施方式的描述中,所述“上”、“下”、“左”、“右”、“外”、“内”等方位均是基于附图中所示方位,是为了方便描述清楚而设定,不应视为对本公开的限定。其中,“外”是指附图1、2中从右向左延伸的方向,“内”是指附图1、2中从左向右延伸的方向,“左”是指垂直于纸面向外延伸的方向,“右”是指垂直于纸面向内延伸的方向。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叠合墙与悬挑板的连接节点,包括叠合墙1和悬挑板2,叠合墙1包括第一叶板11和第二叶板12,二者之间间隔设置从而形成第一空腔13,且两叶板通过连接组件14连接;第一叶板11设有缺口111,悬挑板2对应嵌装于缺口111处;且悬挑板2至少部分为现浇结构,悬挑板2通过悬挑钢筋21与叠合墙1连接。
采用这种结构,将现浇混凝土形成的悬挑板2设置于第一叶板11的缺口111处,并通过悬挑钢筋21实现悬挑板2与叠合墙1的连接,能保证悬挑板2与叠合墙1的连接稳定性,并保证悬挑板2的使用强度。此外,将悬挑板2设置为现浇结构,还能避免悬挑板2与叠合墙1一起预制造成的运输、堆放不便的缺点,从而保证施工进度和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悬挑板2大体上为具有一定厚度的由混凝土材料制成的矩形单元,可以包括空调板、飘窗、阳台板等多种多样的结构形式。此外,该悬挑板2的现浇方式也可以多种多样。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图1为本公开所提供的一种叠合墙与悬挑板的连接节点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该图中,上述悬挑板2可以为整体现浇结构,第一叶板11的外侧面在缺口111处用于安装第一模板组件3,第一模板组件3和缺口111形成与悬挑板2形状匹配的第二空腔301,第一空腔13和第二空腔301内形成一体式现浇混凝土。
下面根据现场浇筑混凝土的方式来进一步限定第一模板组件的具体结构形式。
对于竖直现浇方式来说,如图1所示,该第一模板组件3具体可以包括第一上模板31、第一下模板32、左侧模板(图中未示出)、右侧模板(图中未示出)以及第一外端面模板33。其中,如图1所示,第一外端面模板33可以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与第一上模板31一体成型、下部分与第一下模板32一体成型。当然,该第一外端面模板33也可以单独设置;此外,该第一外端面模板33也可以整体与第一上模板31或者第一下模板32一体成型。
对于水平现浇方式来说,如图6、图7所示,上述第一模板组件可以取消第一上模板31。其中,图6所示结构适用于缺口的竖向尺寸等于悬挑板厚度的结构,图7所示结构适用于缺口的竖向尺寸大于悬挑板厚度的结构,区别在于,缺口较大时,需要一个竖向模板34对缺口处的浇筑设置遮挡。
采用这种结构,第二空腔301内的现浇混凝土即为悬挑板2,这种结构的悬挑板2与叠合墙1的第一空腔13内的现浇混凝土一体式连通,使得悬挑板2的结构稳固、承压力强。
在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上述悬挑板2并不仅限于整体现浇结构,如图2所示,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叠合墙与悬挑板的连接节点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该图中,悬挑板2还可以包括预制层201和现浇层202,上述预制层201对应设于缺口111的下部,第一叶板11的外侧面在预制层201上方用于安装第二模板组件4,第二模板组件4、缺口111和预制层201形成与现浇层202形状匹配的第三空腔401,第一空腔13和第三空腔401内形成一体式现浇混凝土。
采用这种结构,对于竖直现浇的方式来说,如图2所示,上述第二模板组件4可以包括左右两侧模板(图中未示出)、第二上模板41和第二外端面模板42,预制层201的上表面可以充当第二模板组件4的下模板,无需第二模板组件4另外设置下模板,节省了支模的工序。此外,预制层201的结构稳固,尺寸精确,也避免了支模过程中由于安装不到位而造成悬挑板2尺寸不精确的问题。因此,采用这种结构大大减少了支模的成本、提高了施工的效率和进度。
对于水平现浇的方式来说,上述第二模板组件4可以去掉第二上模板41,仅保留左右两侧模板(图中未示出)和第二外端面模板42。或者,在更进一步的方案中,如图8所示,还可以将预制层的外端板的竖向尺寸加长,使得第二模板组件4进一步减少第二外端面模板42,仅保留左右两侧模板(图中未示出)。采用这种结构,可以进一步简化第二模板组件4的结构,提高施工效率和进度。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部分预制部分浇筑的悬挑板2并不仅限上层现浇、下层预制的结构,还可以为上层预制、下层现浇的结构,或者外侧预制、内侧现浇的结构。此外,也并不仅限一半预制、一半现浇的结构,还可以为小部分预制、大部分现浇的结构,或者大部分预制、小部分现浇等等结构形式。
需说明的是,上述叠合墙1的结构可以为多种多样。
如图1和图2所示,该图示出了一种形式的叠合墙1,在该图中预制叠合墙1包括第一叶板11和第二叶板12,两叶板之间间隔设置从而形成空腔,且两叶板通过连接组件14连接。形成的空腔可以减轻预制构件的重量,在安装施工时容易吊装,多个叠合墙1形成连续建筑墙体时,空腔内的后浇混凝土形成连续的界面,形成连续的结构体,且能起到有效的防水作用。
叠合墙1一般在模台上形成,其中,第一叶板11和第二叶板12优选为混凝土材料形成。连接组件14为钢筋笼或由钢筋组成的连接体,连接组件14既能增强叶板的强度,又能起到连接两叶板的作用,从而将叶板形成间隔开的形式。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连接组件14包括第一钢筋网片141和第二钢筋网片142,第一钢筋网片141预埋在第一叶板11内,第二钢筋网片142预埋在第二叶板12内,连接钢筋143或桁架钢筋设置在第一钢筋网片141和第二钢筋网片142之间,用于连接第一叶板11和第二叶板12。
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该图示出了另一种形式的预制叠合墙1,连接组件14包括第一横筋144和第二横筋145,第一横筋144设置于第一叶板11内,第二横筋145设置于第二叶板12内,箍筋146连接第一横筋144和第二横筋145,从而使第一叶板11和第二叶板12形成间隔开的形式。
在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上述悬挑钢筋21的第一端延伸至悬挑板2内,第二端至少延伸通过缺口111、第一空腔13。该悬挑钢筋21的数量可以为平行设置的多个,具体数量根据悬挑板2左右方向的宽度而定。
具体的方案中,如图2所示,上述悬挑钢筋21的第二端可以设于第一空腔13中,通过施工过程中现浇于第一空腔13中的现浇混凝土对悬挑钢筋21的第二端产生稳固力和牵引力,从而通过悬挑钢筋21对悬挑板2实现固定,从而保证悬挑板2的承压力和抗剪力。
另一种具体的方案中,如图1所示,上述悬挑钢筋21的第二端依次通过缺口111、第一空腔13,并延伸至第二叶板12中。
采用这种结构,使得悬挑钢筋21的第二端除了受到第一空腔13内的现浇混凝土的牵引力之外,还受到第二叶板12的牵引力,能够进一步保证悬挑钢筋21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悬挑板2的承压力和抗剪力。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如图1和图2所示,上述悬挑钢筋21的第一端还设有竖向弯折的弯折钢筋22。该弯折钢筋22能够进一步提升悬挑板2的外端的竖向强度。
进一步的方案中,上述悬挑钢筋21在弯折钢筋22的下端还设有向内弯折的附加钢筋23,该附加钢筋23的内端设置于靠近缺口111处的位置。该附加钢筋23、弯折钢筋22能够与悬挑钢筋21形成近似环形的双层结构,适用于竖向尺寸较大的悬挑板2,也即适用于较厚的悬挑板2,该双层结构能够与悬挑板2更好地结合,进一步提高悬挑板2的强度和稳定性。对于部分预制、部分浇筑的悬挑板2来说,可以将悬挑钢筋21设于现浇部分、附加钢筋23设于预制部分,也可以将悬挑钢筋21和附加钢筋23均设于现浇部分。
更进一步的方案中,如图1和图2所示,上述悬挑板2内还设有水平设置的横向钢筋25,横向钢筋25垂直于悬挑钢筋21和/或附加钢筋23。该横向钢筋25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具体数量根据悬挑板2内外方向的长度而定。
对于上述双层钢筋结构,该横向钢筋25与上述双层的钢筋结构连接后能够形成钢筋笼结构,全方位与现浇混凝土结合,进一步提升悬挑板2的强度和承压力。
对于仅设置悬挑钢筋21和弯折钢筋22的结构来说,或者对于仅设置悬挑钢筋21的结构来说,该横向钢筋25能够与悬挑钢筋21连接形成钢筋网片,也能进一步提升悬挑板2的强度和承压力。
另一实施例中,上述悬挑钢筋21的第二端还可以设置锚固件24,如图1和图2所示,该锚固件24沿着悬挑钢筋21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设置。具体地,该锚固件24可以为锚固板或锚固钢筋。通过设置锚固件24可以增强悬挑钢筋21与叶板的结合力,从而增强第一空腔13内的混凝土或者第二叶板12对悬挑钢筋21的牵引力。
具体方案中,如图4和图5所示,图4和图5示出了两种沿悬挑钢筋21的延伸方向观察的锚固件24的形状。可以看出,该锚固件24为非全连续的或带有缺口,通过设置非全连续的或带有缺口的锚固件24,在悬挑钢筋21插入锚固件24的过程中,可以在锚固件24的通孔内进行重新塑性调整,不仅能够增强悬挑钢筋21的锚固力,而且便于悬挑钢筋21的插入。
在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上述缺口111的竖向尺寸等于悬挑板2的厚度。采用这种结构,现浇后形成的悬挑板2的上表面与缺口111的上平面平齐、悬挑板2的下表面与缺口111的下平面平齐,结构简单、便于设计计算,并且支模方便,能提高施工效率。
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上述缺口111的竖向尺寸可以大于悬挑板2的厚度,也就是说,现浇后形成的悬挑板2在缺口111处的上表面高于悬挑板2在外伸部分的上平面、悬挑板2在缺口111处的下表面低于悬挑板2在外伸部分的下平面。采用这种方式,第二空腔301内的现浇混凝土从内向外的端面呈现由大到小的变化,这种阶梯式的结构使得现浇过程中混凝土更容易流动至悬挑板2处,悬挑板2与叠合墙1的结合的紧密程度更高,增强了悬挑板2的强度薄弱位置的厚度,使得悬挑板2的稳定性进一步增强,可承受的剪切力更大,且这种方式而无需增设新的模板,不影响施工进度和效率。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方式”、“一些实施例/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方式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清楚地说明本公开,而并非是对本公开的范围进行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上述公开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变化或变型,并且这些变化或变型仍处于本公开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叠合墙与悬挑板的连接节点,包括叠合墙(1)构件和悬挑板(2),所述叠合墙(1)构件包括第一叶板(11)和第二叶板(12),二者之间间隔设置从而形成第一空腔(13),且两叶板通过连接组件(14)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叶板(11)设有缺口(111),所述悬挑板(2)对应嵌装于所述缺口(111)处;且所述悬挑板(2)至少部分为现浇结构,所述悬挑板(2)通过悬挑钢筋(21)与所述叠合墙(1)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叠合墙与悬挑板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挑板(2)为整体现浇结构,所述第一叶板(11)的外侧面在所述缺口(111)处用于安装第一模板组件(3),所述第一模板组件(3)和所述缺口(111)形成与所述悬挑板(2)形状匹配的第二空腔(301),所述第一空腔(13)和所述第二空腔(301)内形成一体式现浇混凝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叠合墙与悬挑板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挑板(2)包括预制层(201)和现浇层(202),所述预制层(201)对应设于所述缺口(111)的下部,所述第一叶板(11)的外侧面在所述预制层(201)上方用于安装第二模板组件(4),所述第二模板组件(4)、所述缺口(111)和所述预制层(201)形成与现浇层(202)形状匹配的第三空腔(401),所述第一空腔(13)和所述第三空腔(401)内形成一体式现浇混凝土。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叠合墙与悬挑板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挑钢筋(21)的第一端延伸至悬挑板(2)内,第二端至少延伸通过所述缺口(111)、所述第一空腔(1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叠合墙与悬挑板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挑钢筋(21)的第二端依次通过所述缺口(111)、所述第一空腔(13),并延伸至所述第二叶板(12)中。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叠合墙与悬挑板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挑钢筋(21)的第一端还设有竖向弯折的弯折钢筋(22);或者所述悬挑钢筋(21)的第一端还设有竖向弯折的弯折钢筋(22),所述弯折钢筋(22)的下端还设有向内弯折的附加钢筋(23),所述附加钢筋(23)的内端设置于靠近所述缺口(111)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叠合墙与悬挑板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挑板(2)内还设有水平设置的横向钢筋(25),所述横向钢筋(25)垂直连接于所述悬挑钢筋(21)和/或所述附加钢筋(23)。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叠合墙与悬挑板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挑钢筋(21)的第二端还设有用于锚固件(24),用于将所述悬挑钢筋(21)锚固于所述第一空腔(13)或所述第二叶板(12)内。
9.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叠合墙与悬挑板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111)的竖向尺寸等于所述悬挑板(2)的厚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叠合墙与悬挑板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111)的竖向尺寸大于所述悬挑板(2)的厚度。
CN202023162896.3U 2020-12-23 2020-12-23 一种叠合墙与悬挑板的连接节点 Active CN2141949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62896.3U CN214194995U (zh) 2020-12-23 2020-12-23 一种叠合墙与悬挑板的连接节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62896.3U CN214194995U (zh) 2020-12-23 2020-12-23 一种叠合墙与悬挑板的连接节点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194995U true CN214194995U (zh) 2021-09-14

Family

ID=776564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162896.3U Active CN214194995U (zh) 2020-12-23 2020-12-23 一种叠合墙与悬挑板的连接节点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19499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15172A (zh) * 2022-01-14 2022-03-22 中建三局第二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预制悬挑板的建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15172A (zh) * 2022-01-14 2022-03-22 中建三局第二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预制悬挑板的建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90218474A1 (en) Single faced insulated concrete form
CN210597711U (zh) 叠合剪力墙连接结构、水平连接结构及竖向连接结构
CN110847447B (zh) 双皮墙连接结构
CN214194995U (zh) 一种叠合墙与悬挑板的连接节点
CN216920791U (zh) T形剪力墙组件及建筑结构
CN111236500A (zh) 一种叠合墙预制件及其生产方法
KR102047275B1 (ko) 양중·설치가 용이한 합성 프리캐스트 벽체 시스템
CN112962816B (zh) 一种钢板组合墙体的连接结构
CN216766760U (zh) 一种装配式叠合楼板搭接吊模装置
CN111926996B (zh) 一种带有悬挑板的预制墙构件
CN215406876U (zh) 一种装配式空腔成型钢板建筑墙体、l型墙体及t型墙体
CN212582914U (zh) 预制梁连接结构及包括其的建筑结构
CN212583050U (zh) 预留钢筋预制柱
CN211973935U (zh) 墙体连接组件及包含其的连接结构
CN213805964U (zh) 一种单面叠合l型预制构件节点
CN211396209U (zh) 一种叠合楼板
CN210976322U (zh) 牛腿叠合梁及其成型设备
CN210562680U (zh) 一种带槽的预制板的连接节点
KR20120006727A (ko) 클램프 형상의 고정 부재를 이용한 데크플레이트와 강재 보의 결합 구조 및 그에 따른 합성보
CN217480417U (zh) 集成建造组件
CN111364680A (zh) 一种预留钢筋预制柱
CN215716217U (zh) 一种钢板组合墙体的连接结构
CN210459557U (zh) 侧向支撑预埋件及其装配式pcf板安装施工结构
CN217353014U (zh) 一种叠合剪力墙t型密拼节点连接构造
CN112681570B (zh) 叠合柱、叠合柱与叠合墙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