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88371U - 多角度刀盘 - Google Patents

多角度刀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88371U
CN211388371U CN201921862430.9U CN201921862430U CN211388371U CN 211388371 U CN211388371 U CN 211388371U CN 201921862430 U CN201921862430 U CN 201921862430U CN 211388371 U CN211388371 U CN 2113883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gle
groove
blade disc
cutter head
main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86243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乾勇
高峰
雷俊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lian Technology Shanx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xi Yuding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xi Yuding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xi Yuding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86243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883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883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883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nish Polishing, Edge Sharpening, And Grinding By Specific Grind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多角度刀盘,包括刀盘主体,所述刀盘主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刀盘主体沿其周向均匀设有多个仿形定位部和多个凹槽,每个所述凹槽分别位于两个相邻的所述仿形定位部之间且每个所述凹槽的底面用于装设一打磨片,至少部分所述凹槽的底面与所述刀盘主体的第一表面之间呈不同的夹角。上述多角度刀盘可从多个角度打磨工件,实现了单机打磨工件的3D曲面,加工精度高且打磨效果均匀,节省了制程和成本。

Description

多角度刀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打磨技术,特别是一种多角度刀盘。
背景技术
在电子产品的制程中,通常需要对电子产品的外表面进行打磨抛光,以去除轻微刀纹、磨纹等纹路,降低表面粗糙度。传统的抛光工艺通常只能使用刀盘对产品的平面进行打磨,对于具有3D曲面的电子产品,通常需要多台数控机台分别控制一个刀盘从不同角度进行打磨,制程复杂且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提供一种多角度刀盘,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多角度刀盘,包括刀盘主体,所述刀盘主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刀盘主体沿其周向均匀设有多个仿形定位部和多个凹槽,每个所述凹槽分别位于两个相邻的所述仿形定位部之间且每个所述凹槽的底面用于装设一打磨片,至少部分所述凹槽的底面与所述刀盘主体的第一表面之间呈不同的夹角。
进一步地,相对于所述刀盘主体的中心对称设置的两凹槽结构相同。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凹槽包括两个直槽、多个第一斜槽及多个第二斜槽,两个所述直槽对称地设于所述刀盘主体的相对两侧,两个所述直槽均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垂直,多个所述第一斜槽和多个所述第二斜槽间隔且交替地设于两个所述直槽之间,所述第一斜槽自所述第一表面的边缘朝向所述刀盘主体的中心延伸,所述第二斜槽自所述第二表面的边缘朝向所述刀盘主体的中心延伸。
进一步地,每两个所述第一斜槽相对于所述刀盘主体的中心对称设置,且对称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一斜槽的底面与所述第一表面所呈的夹角相等;每两个所述第二斜槽相对于所述刀盘主体的中心对称设置,且对称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二斜槽的底面与所述第一表面所呈的夹角相等。
进一步地,相对于任一所述直槽对称设置的所述第一斜槽和所述第二斜槽为一个打磨组,每个所述打磨组中的所述第一斜槽的底面和所述第二斜槽的底面相对于所述第一表面所呈的夹角互补。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凹槽分别贯穿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所述凹槽的底面与所述第一表面之间所呈的夹角为30°-170°;或者,每个所述凹槽分别自所述第一表面的边缘朝向所述刀盘主体的中心延伸。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仿形定位部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凸起部及设于两个所述凸起部之间的卡槽,所述仿形定位部用于与工件接触以确定初始加工点。
进一步地,所述卡槽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斜面,以及连接于两个所述斜面之间的连接面,两个所述斜面分别相对于所述刀盘主体的第一表面倾斜设置且倾斜方向相反,所述连接面与两个所述斜面之间圆滑过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刀盘主体的中心贯通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用于与打磨机床主轴相连接,以带动所述多角度刀盘旋转并沿工件的外缘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打磨片包括固定于所述凹槽的底面上的魔术贴及贴附于所述魔术贴上的砂纸;所述凹槽的底面设有连接孔,所述魔术贴通过穿设于所述连接孔上的连接件装设于凹槽中。
上述多角度刀盘的刀盘主体沿其周向均匀设有多个仿形定位部,多角度刀盘还设有多个凹槽,每个凹槽分别位于两个相邻的仿形定位部之间且凹槽的底面用于装设打磨片,至少部分凹槽的底面与刀盘主体的第一表面之间呈不同的夹角,因此,上述多角度刀盘在旋转时可从多个角度打磨工件,实现了单机打磨工件的3D曲面,加工精度高、打磨效果均匀,且提升了R角的打磨效果;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不需要使用多台打磨机台从不同角度对工件的3D曲面进行打磨,节省了制程和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工件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多角度刀盘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的多角度刀盘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图2所示的多角度刀盘的侧视图。
图5是图2所示的多角度刀盘与打磨片组装前的立体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Figure BDA0002255978080000031
Figure BDA0002255978080000041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设置在”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多角度刀盘,用于打磨工件,特别适用于打磨工件的3D曲面。请参照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工件200的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工件200为手机壳体,工件200的侧面为3D曲面210,且3D曲面210的顶边与侧边之间具有R角211,R角211为弧形角。
请同时参照图2至图4,多角度刀盘100包括刀盘主体10,刀盘主体10大致呈圆形,刀盘主体1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101和第二表面102,第一表面101和第二表面102均为平面。刀盘主体10沿其周向均匀设有多个仿形定位部20和多个凹槽30,每个凹槽30分别位于两个相邻的仿形定位部20之间且每个凹槽30的底面301用于装设一打磨片,至少部分凹槽30的底面301与刀盘主体10的第一表面101之间呈不同的夹角,以从不同的角度打磨工件200。
每个仿形定位部20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凸起部21及设于两个凸起部21之间的卡槽22,仿形定位部20用于与工件200接触以确定初始加工点。较佳地,卡槽22为通槽,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斜面221,以及连接于两个斜面221之间的连接面222,两个斜面221分别相对于刀盘主体10的第一表面101倾斜设置且倾斜方向相反。
较佳地,连接面222与两个斜面221之间圆滑过渡连接,因此,卡槽22的形状可适应工件200侧边的形状。在一实施方式中,相对于刀盘主体10的中心对称设置的两凹槽30结构相同。
在一实施方式中,多个凹槽30分别贯穿第一表面101和第二表面102,凹槽30的底面301为平面。较佳地,底面301与第一表面101之间所呈的夹角为30°-170°。
请参照图3,在一实施方式中,多个凹槽30包括两个直槽31、多个第一斜槽32及多个第二斜槽33,两个直槽31对称地设于刀盘主体10的相对两侧,且两个直槽31均与第一表面101和第二表面102垂直。多个第一斜槽32和多个第二斜槽33间隔且交替设置,每个第一斜槽32自第一表面101的边缘朝向刀盘主体10的中心倾斜延伸,每个第二斜槽33自第二表面102的边缘朝向刀盘主体的中心倾斜延伸,因此,第一斜槽32与第二斜槽33的倾斜方向相反。
在本实施方式中,每两个第一斜槽32相对于刀盘主体10的中心对称设置,且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一斜槽32的底面301与第一表面101所呈的夹角相等。
每两个第二斜槽33相对于刀盘主体10的中心对称设置,且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二斜槽33的底面301与第一表面101所呈的夹角相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凹槽30的数量为14个,包括两个直槽31,6个第一斜槽32及6个第二斜槽33。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相对于任一直槽31对称设置的第一斜槽32和第二斜槽33为一个打磨组,每个打磨组中的第一斜槽32的底面301和第二斜槽33的底面301相对于第一表面101所呈的夹角互补。例如,一个打磨组中的第一斜槽32的底面301相对于第一表面101所呈的夹角为30°,第二斜槽33的底面301相对于第一表面101所呈的夹角为150°。
可以理解,在再一实施方式中,依据要打磨的工件的形状,也可设置每个凹槽30分别自第一表面101的边缘朝向刀盘主体10的中心延伸,即仅包括多个第一斜槽32。
可以理解,第一斜槽32和第二斜槽33的排列不限于交替设置。
可以理解,凹槽30的数量、设置的位置和相对于第一表面101的倾斜角度可以依据工件200的外形和打磨精度的要求进行改变,只要多个凹槽30的底面301能够完全打磨到工件即可。
较佳地,刀盘主体10的中心贯通开设有安装孔11,安装孔11用于与打磨机床主轴相连接,以带动多角度刀盘100旋转并沿工件200的外缘移动。较佳地,所述打磨机床为高精度的数控机床。
请参照图5,凹槽30的底面301设有连接孔311,打磨片40通过穿设于连接孔311上的连接件装设于多角度刀盘100上。所述连接件可为螺丝,但不限于此。
较佳地,打磨片40包括固定于凹槽30底面301上的魔术贴41及贴附于所述魔术贴上的砂纸42。在安装时,魔术贴41通过穿设于连接孔311上的连接件装设于相应的凹槽30中,然后将砂纸42贴附于魔术贴上。较佳地,所述砂纸42为具有良好包裹性的海绵砂纸,可实现对R角211的全方位覆盖打磨。
在打磨工件200时,先将治具固定于操作台上,并将工件200固定于治具上,然后将打磨片40固定于多角度刀盘100的各个凹槽30中。接着,将多角度刀盘100将多角度刀盘100与打磨机床主轴相连接,依靠多角度刀盘100的一个仿形定位部20确定初始加工点。然后,多角度刀盘100在打磨机床主轴的驱动下旋转,且依据设定的程序围绕工件200的3D曲面210移动,在打磨时多个凹槽30中的打磨片40可依次从不同角度打磨工件,从而实现均匀打磨工件200的3D曲面210,去除纹路,降低3D曲面210的表面粗糙度,并最终达到镜面效果。
上述多角度刀盘100的刀盘主体10沿其周向均匀设有多个仿形定位部20和多个凹槽30,每个凹槽30分别位于两个相邻的仿形定位部20之间且每个凹槽30的底面301用于装设打磨片,至少部分凹槽30的底面301与刀盘主体10的第一表面101之间呈不同的夹角。因此,上述多角度刀盘100在旋转时可从多个角度打磨工件200,实现了单机打磨工件200的3D曲面210,加工精度高、打磨效果均匀,且提升了R角211的打磨效果;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不需要使用多台打磨机台从不同角度对工件200的3D曲面210进行打磨,节省了制程和成本。
该多角度刀盘100的尺寸可依据生产需要进行变更,通用性强,简易方便,量产能力较大。另外,打磨片可进行切割后再装设于多角度刀盘100上,提升了耗材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在本实用新型精神内做其它变化,当然,这些依据本实用新型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多角度刀盘,包括刀盘主体,所述刀盘主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刀盘主体沿其周向均匀设有多个仿形定位部和多个凹槽,每个所述凹槽分别位于两个相邻的所述仿形定位部之间且每个所述凹槽的底面用于装设一打磨片,至少部分所述凹槽的底面与所述刀盘主体的第一表面之间呈不同的夹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角度刀盘,其特征在于:相对于所述刀盘主体的中心对称设置的两所述凹槽结构相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角度刀盘,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凹槽包括两个直槽、多个第一斜槽及多个第二斜槽,两个所述直槽对称地设于所述刀盘主体的相对两侧,两个所述直槽均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垂直,多个所述第一斜槽和多个所述第二斜槽间隔且交替地设于两个所述直槽之间,所述第一斜槽自所述第一表面的边缘朝向所述刀盘主体的中心延伸,所述第二斜槽自所述第二表面的边缘朝向所述刀盘主体的中心延伸。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角度刀盘,其特征在于:每两个所述第一斜槽相对于所述刀盘主体的中心对称设置,且对称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一斜槽的底面与所述第一表面所呈的夹角相等;
每两个所述第二斜槽相对于所述刀盘主体的中心对称设置,且对称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二斜槽的底面与所述第一表面所呈的夹角相等。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角度刀盘,其特征在于:相对于任一所述直槽对称设置的所述第一斜槽和所述第二斜槽为一个打磨组,每个所述打磨组中的所述第一斜槽的底面和所述第二斜槽的底面相对于所述第一表面所呈的夹角互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角度刀盘,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凹槽分别贯穿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所述凹槽的底面与所述第一表面之间所呈的夹角为30°-170°;
或者,每个所述凹槽分别自所述第一表面的边缘朝向所述刀盘主体的中心延伸。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角度刀盘,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仿形定位部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凸起部及设于两个所述凸起部之间的卡槽,所述仿形定位部用于与工件接触以确定初始加工点。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角度刀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斜面,以及连接于两个所述斜面之间的连接面,两个所述斜面分别相对于所述刀盘主体的第一表面倾斜设置且倾斜方向相反,所述连接面与两个所述斜面之间圆滑过渡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角度刀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刀盘主体的中心贯通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用于与打磨机床主轴相连接,以带动所述多角度刀盘旋转并沿工件的外缘移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角度刀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磨片包括固定于所述凹槽的底面上的魔术贴及贴附于所述魔术贴上的砂纸;
所述凹槽的底面设有连接孔,所述魔术贴通过穿设于所述连接孔上的连接件装设于相应的所述凹槽中。
CN201921862430.9U 2019-10-31 2019-10-31 多角度刀盘 Active CN2113883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62430.9U CN211388371U (zh) 2019-10-31 2019-10-31 多角度刀盘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62430.9U CN211388371U (zh) 2019-10-31 2019-10-31 多角度刀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88371U true CN211388371U (zh) 2020-09-01

Family

ID=722067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862430.9U Active CN211388371U (zh) 2019-10-31 2019-10-31 多角度刀盘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8837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73067A (zh) * 2021-03-22 2021-06-01 阳泉市中嘉磨料磨具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度可形变树脂砂轮及其使用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73067A (zh) * 2021-03-22 2021-06-01 阳泉市中嘉磨料磨具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度可形变树脂砂轮及其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60083B2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cubic boron nitride cutting tool and cubic boron nitride cutting tool
KR101743096B1 (ko) 인서트
CN211388371U (zh) 多角度刀盘
KR100713793B1 (ko) 유리가공장치
JPWO2006043605A1 (ja) 動力伝達チェーン用ピンの研削装置及び動力伝達チェーン用ピンの製造方法
WO2018014448A1 (zh) 一种2.5d曲面触摸屏盖板及其磨边刀具
JP2021094693A (ja) 面取り基板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に用いられる面取り装置
CN210060804U (zh) 砂轮修整装置
JP2006159334A (ja) ダイシングドレステーブル構造及びダイサ
TW201808535A (zh) 刀具的修整機構及具備該修整機構之切削裝置及使用該修整機構之刀具的修整方法
CN212330747U (zh) 一种打磨块
JPH0630368Y2 (ja) 研削装置
CN201529922U (zh) 铣刀刀刃修磨治具
JP6825068B1 (ja) 切削用インサート、高送り用回転切削工具及び隅削り用回転切削工具
CN218696847U (zh) 一种操作方便的快速倒角治具
CN214723146U (zh) 角磨机打磨装置
CN214642589U (zh) 磨削装置
JP2631398B2 (ja) 工具用ダイヤモンドチップ及びダイヤモンドチップを用いた切削工具
CN215357707U (zh) Cnc机内打磨装置及打磨设备
CN218136879U (zh) 窄缝工件内表面毛刺处理工具
CN216542573U (zh) 一种用于磨削加工的防转料盘及圆盘磨床
CN214642393U (zh) 一种快捷磨批锋的治具
CN101337332B (zh) 铣刀研磨装置
JP2013018096A (ja) インサートの外周面研削方法
CN201128086Y (zh) 多刃铣刀的研磨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030032 No.1 Longfei street, Taiyu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Shanx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Fulian Technology (Shanxi) Co.,Ltd.

Address before: 030032 No.1 Longfei street, Taiyu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Shanx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ANXI YUDING PRECISION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