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70916U - 管件连接结构和具有其的龙头管组件、车辆 - Google Patents

管件连接结构和具有其的龙头管组件、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70916U
CN211370916U CN201921497838.0U CN201921497838U CN211370916U CN 211370916 U CN211370916 U CN 211370916U CN 201921497838 U CN201921497838 U CN 201921497838U CN 211370916 U CN211370916 U CN 2113709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tube
inner tube
connecting structure
structure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49783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东升
嵇鑫健
丁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ebot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Ninebot Changzho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ebot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ebot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ebot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49783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709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709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70916U/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14534 priority patent/WO2021047600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1/00Steering devices
    • B62K21/18Connections between forks and handlebars or handlebar 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7/00Connections of rods or tubes, e.g. of non-circular section, mutually, including resilient connections
    • F16B7/04Clamping or clipping connec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7/00Connections of rods or tubes, e.g. of non-circular section, mutually, including resilient connections
    • F16B7/18Connections of rods or tubes, e.g. of non-circular section, mutually, including resilient connections using screw-thread e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utual Connection Of Rods And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管件连接结构和具有其的龙头管组件以及具有龙头管组件的车辆,所述管件连接结构包括:内管,所述内管设在第一管和第二管内,所述第二管的端部与所述第一管的端部彼此相对,且所述内管位于所述第一管和所述第二管的彼此相对的端部处,沿所述内管的轴向朝向远离所述内管中部的方向、所述内管的两端端部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大;调节件,所述调节件可转动地设在所述内管上;两个外管,两个所述外管均套设在所述内管外且分别位于所述调节件的两侧,每个所述外管沿所述内管的轴向可移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管件连接结构,可以消除第一管与内管之间、第二管与内管之间的间隙,增强第一管与第二管连接的稳定性和牢靠性。

Description

管件连接结构和具有其的龙头管组件、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管件连接结构和具有其的龙头管组件以及具有龙头管组件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龙头管与前叉管的连接方式通常为螺母螺柱连接,通过螺母和螺柱挤压龙头管与前叉管中的外管,使龙头管和前叉管的部分重合区域挤压,从而实现两管之间的连接固定。然而,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这种连接方式会使龙头管与前叉管之间的连接部分会产生晃动,从而影响电动车的转向功能,甚至发生交通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管件连接结构,所述管件连接结构使第一管与第二管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不会产生晃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管件连接结构的龙头管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龙头管组件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管件连接结构,包括:内管,所述内管设在第一管和第二管内,所述第二管的端部与所述第一管的端部彼此相对,且所述内管位于所述第一管和所述第二管的彼此相对的端部处,沿所述内管的轴向朝向远离所述内管中部的方向、所述内管的两端端部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大;调节件,所述调节件可转动地设在所述内管上;两个外管,两个所述外管均套设在所述内管外且分别位于所述调节件的两侧,每个所述外管沿所述内管的轴向可移动,当所述调节件转动时所述调节件推动两个所述外管分别向所述内管的两端移动,以使两个所述外管在所述内管端部的挤压下分别支撑在所述第一管与所述内管之间、所述第二管与所述内管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件连接结构,通过使两个外管在调节件的推动下沿内管的轴向移动并在内管端部的挤压下分别撑住第一管和第二管,可以消除第一管与内管之间、第二管与内管之间的间隙,实现了内管与第一管以及内管与第二管的周面之间360°全接触,增强了第一管与第二管连接的稳定性和牢靠性。当管件连接结构应用于电动车时,能够避免由于第一管与第二管之间产生晃动而影响电动车的转向功能,从而提高了用户的行车安全性。而且,整个管件连接结构的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成本较低,且具有较强的外形美观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每个所述外管的远离所述调节件的一端设有周向均匀间隔设置的多个开口,每个所述开口贯穿所述外管的所述一端端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沿所述内管的轴向朝向远离所述内管中部的方向、每个所述外管的外周面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两个所述外管均为弹性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内管的两端分别设有可拆卸的两个内锥管,每个所述内锥管的外周面的横截面积沿朝向所述内管中心的方向逐渐减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调节件上形成有调节孔,所述调节孔为非圆孔,螺纹紧固件穿过所述调节孔与所述内管螺纹连接,所述调节件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小于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长度,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通过所述调节孔使所述调节件在与所述内管的轴向平行的所述第一方向和与所述内管的轴向平行的所述第二方向之间转动,在所述调节件从所述第一方向转动至所述第二方向的过程中,所述调节件推动两个所述外管分别向所述内管的两端移动以在所述内管端部的挤压下分别撑住所述第一管和所述第二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调节件为两个,两个所述调节件沿所述内管的径向相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管件连接结构进一步包括:两个推动圈,两个所述推动圈分别设在所述调节件和对应的所述外管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管和所述第二管中的至少一个上形成有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调节件正对。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龙头管组件,所述龙头管组件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管件连接结构,所述第一管为龙头管,所述第二管为前叉管。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二方面实施例的龙头管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件连接结构的爆炸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管件连接结构的另一个角度的爆炸图;
图3是图1中所示的管件连接结构的推动圈和调节件的立体图;
图4是图1中所示的管件连接结构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
100:管件连接结构;
1:第一管;2:第二管;21:开口;
3:内管;4:调节件;41:调节孔;
5:外管;51:开口;6:内锥管;
7:推动圈;8:螺纹紧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下面参考图1-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管件连接结构100。管件连接结构100可以应用于车辆例如电动车、电动滑板车、自行车(图未示出),以连接车辆中龙头管、前叉管。在本申请下面的描述中,以管件连接结构100应用于车辆例如电动车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1-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管件连接结构100,包括内管3、调节件4和两个外管5。
具体而言,第二管2的端部与第一管1的端部彼此相对,内管3设在第一管1和第二管2内,且内管3位于第一管1和第二管2的彼此相对的端部处。沿内管3的轴向朝向远离内管3中部的方向、内管3的两端端部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大,调节件4可转动地设在内管3上,两个外管5均套设在内管3外且分别位于调节件4的两侧,每个外管5沿内管3的轴向可移动,当调节件4转动时调节件4推动两个外管5分别向内管3的两端移动,以使两个外管5在内管3端部的挤压下分别支撑在第一管1与内管3之间、第二管2与内管3之间。
例如,在图1-图4的示例中,第二管2的一端(例如,图2中的左端)与第一管1的一端(例如,图2中的右端)彼此相对,第二管2与第一管1内设有内管3,内管3的横截面积在朝向内管3两端的方向上逐渐增大,内管3上设有调节件4,且调节件4相对内管3可转动,内管3外套设有两个外管5,且两个外管5均可以在内管3的轴向上移动,两个外管5分别位于调节件4的两侧,当转动调节件4时,两个外管5在调节件4的推动下分别沿内管3的轴向朝向内管3的两端移动,在外管5的移动过程中,由于内管3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大,内管3的端部会挤压外管5,两个外管5在内管3端部的挤压下分别支撑在第一管1与内管3之间、第二管2与内管3之间,从而将第一管1与内管3之间、第二管2与内管3之间的间隙填满。由此,可以消除第一管1与内管3之间以及第二管2与内管3之间的间隙,实现内管3与第一管1以及内管3与第二管2的周面之间360°全接触,增强了第一管1与第二管2连接的稳定性,避免由于第一管1与第二管2之间产生晃动而影响电动车的转向功能,从而提高了用户的行车安全性,且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件连接结构100,通过设置使内管3两端端部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大,并使两个外管5在调节件4的推动下沿内管3的轴向移动且在内管3端部的挤压下分别撑住第一管1和第二管2,可以消除第一管1与内管3之间、第二管2与内管3之间的间隙,实现了内管3与第一管1以及内管3与第二管2的周面之间360°全接触,增强了第一管1与第二管2连接的稳定性和牢靠性。当管件连接结构100应用于电动车时,能够避免由于第一管1与第二管2(例如,第一管1可以为龙头管、第二管2可以为前叉管)之间产生晃动而影响电动车的转向功能,从而提高了用户的行车安全性。而且,整个管件连接结构100的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成本较低,且具有较强的外形美观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每个外管5的远离调节件4的一端设有周向均匀间隔设置的多个开口51,每个开口51贯穿外管5的一端端面。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例如,在图1和图2的示例中,每个外管5上均设有多个开口51,每个开口51大体为U形,每个外管5上的多个开口51均位于外管5的远离调节件4的一端,每个外管5上的多个开口51均匀间隔布置。由此,当外管5在调节件4的推动下向内管3的端部移动时,在内管3端部的挤压下,外管5的设有开口51的一端能够充分且均匀地径向外扩并挤入内管3与龙头管1、或内管3与前叉管2之间,从而延长了外管5的使用寿命,增强了整个管件连接结构100的结构稳定性。
进一步地,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沿内管3的轴向朝向远离内管3中部的方向、每个外管5的外周面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由此,外管5在调节件4的推动下能够更容易地伸入到内管3与第一管1、内管3与第二管2之间的间隙中,从而更好地支撑住第一管1与第二管2,使第一管1和第二管2的连接更加稳定。
可选地,两个外管5均为弹性件,可以为尼龙件或橡胶件,例如可以为具备弹性的锥套。由此,由于弹性件的弹性较好,外管5可以利用自身的弹性很好地支撑在内管3与第一管1之间以及内管3与第二管2之间,实现内管3与第一管1之间以及内管3与第二管2之间的无缝连接,从而进一步增强管件连接结构100的结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内管3的两端分别设有可拆卸的两个内锥管6,每个内锥管6的外周面的横截面积沿朝向内管3中心的方向逐渐减小。具体而言,参照图1、图2和图4,内管3的两端分别套设有内锥管6,外管5套设在内锥管6的外周,两个内锥管6均可拆卸,沿朝向内管3端部的方向、每个内锥管6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大,当转动调节件4时,两个外管5在调节件4的推动下分别朝向内管3的两端移动,当外管5的内表面与内锥管6的外表面接触后,在内锥管6的挤压下,两个外管5分别支撑在第一管1与内锥管6之间以及第二管2与内锥管6之间。由此,通过设置可拆卸的内锥管6,方便了整个管件连接结构100的装拆。例如,内锥管6可以与内管3螺纹连接。但不限于此。
可选的,内锥管还可以为锥套,例如具备弹性的锥套。但不限于此。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3并结合图2和图4,调节件4上形成有调节孔41,调节孔41为非圆孔,螺纹紧固件8穿过调节孔41与内管3螺纹连接,调节件4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小于其在第二方向上的长度,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通过调节孔41使调节件4在与内管3的轴向平行的第一方向和与内管3的轴向平行的第二方向之间转动,在调节件4从第一方向转动至第二方向的过程中,调节件4推动两个外管5分别向内管3的两端移动以在内管3端部的挤压下分别撑住第一管1和第二管2。例如,在图1和图3的示例中,调节孔41为六边形孔,用户可以借助与调节孔41的形状相适配的外部工具例如内六角扳手实现调节件4的转动,具体地,用户可以将外部工具例如内六角扳手伸入调节孔41内,然后通过转动外部工具实现调节件4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之间的转动。当调节件4从上述第一方向转动至第二方向时,调节件4在沿内管3轴向上的长度增加,两个外管5在调节件4的推动下则朝向内管3的两端移动,在内管3端部的挤压下,两个外管5分别支撑在内管3与第一管1之间以及内管3与第二管2之间,从而实现第一管1与第二管2的连接。由此,如此设置的调节件4可以为两个外管5提供推动力,从而使两个外管5支撑住第一管1与第二管2,实现管件连接结构100的牢靠连接,且结构简单,易于操作。
进一步地,如图1-图4所示,调节件4为两个,两个调节件4沿内管3的径向相对。由此,通过上述设置,每个外管5受到的推动力更加均匀,使外管5能够更容易地向内管3的端部移动并支撑住第一管1和第二管2。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4,管件连接结构100进一步包括两个推动圈7,两个推动圈7套设在内管上且两个推动圈7分别设在调节件4和对应的外管5之间。例如,在图1-图4的示例中,当转动调节件4时,推动圈7在调节件4的推动下向对应的外管5移动,外管5在推动圈7的作用下朝向内管3的端部移动并挤入内管3与第一管1以及内管3与第二管2之间的空隙,由此,通过设置推动圈7,调节件4的作用力可以通过推动圈7沿周向均匀地作用在相应的外管5上,使外管5能够沿周向更均匀地被挤入内管3与第一管1以及内管3与第二管2之间,从而可以进一步避免第一管1与第二管2之间产生晃动,进一步增强第一管1与第二管2连接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第一管1和第二管2中的至少一个上形成有开口21,开口21与调节件4正对。也就是说,可以仅是第一管1上形成有开口21,也可以仅是第二管2上形成有开口21,或者,第一管1与第二管2上均形成有开口21。例如,在图1和图4的示例中,第二管2上形成有正对调节件4的开口21,用户可以穿过开口21转动调节件4,以使第一管1与第二管2的连接更加稳定,由此,通过设置开口21,使调节件4的转动更加方便,且结构简单,易于加工。而且,调节件4可以隐藏在第一管1和第二管2内,使得整个管件连接结构100的外形更加简洁。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龙头管组件,龙头管组件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管件连接结构100,第一管为龙头管,第二管为前叉管。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龙头管组件,通过采用上述管件连接结构100,增强了龙头管与前叉管连接的稳定性,避免由于龙头管与前叉管之间产生晃动而影响电动车的转向功能,从而提高了用户的行车安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二方面实施例的龙头管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通过采用上述龙头管组件,龙头管与前叉管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从而能够提高用户的骑行舒适性和安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动车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1)

1.一种管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管,所述内管设在第一管和第二管内,所述第二管的端部与所述第一管的端部彼此相对,且所述内管位于所述第一管和所述第二管的彼此相对的端部处,沿所述内管的轴向朝向远离所述内管中部的方向、所述内管的两端端部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大;
调节件,所述调节件可转动地设在所述内管上;
两个外管,两个所述外管均套设在所述内管外且分别位于所述调节件的两侧,每个所述外管沿所述内管的轴向可移动,当所述调节件转动时所述调节件推动两个所述外管分别向所述内管的两端移动,以使两个所述外管在所述内管端部的挤压下分别支撑在所述第一管与所述内管之间、所述第二管与所述内管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外管的远离所述调节件的一端设有周向均匀间隔设置的多个开口,每个所述开口贯穿所述外管的所述一端端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内管的轴向朝向远离所述内管中部的方向、每个所述外管的外周面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外管均为弹性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的两端分别设有可拆卸的两个内锥管,每个所述内锥管的外周面的横截面积沿朝向所述内管中心的方向逐渐减小。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管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件上形成有调节孔,所述调节孔为非圆孔,螺纹紧固件穿过所述调节孔与所述内管螺纹连接,所述调节件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小于其在第二方向上的长度,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通过所述调节孔使所述调节件在与所述内管的轴向平行的所述第一方向和与所述内管的轴向平行的所述第二方向之间转动,在所述调节件从所述第一方向转动至所述第二方向的过程中,所述调节件推动两个所述外管分别向所述内管的两端移动以在所述内管端部的挤压下分别撑住所述第一管和所述第二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件为两个,两个所述调节件沿所述内管的径向相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两个推动圈,两个所述推动圈分别设在所述调节件和对应的所述外管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和所述第二管中的至少一个上形成有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调节件正对。
10.一种龙头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龙头管组件为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管件连接结构,所述第一管为龙头管,所述第二管为前叉管。
1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0所述的龙头管组件。
CN201921497838.0U 2019-09-10 2019-09-10 管件连接结构和具有其的龙头管组件、车辆 Active CN2113709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97838.0U CN211370916U (zh) 2019-09-10 2019-09-10 管件连接结构和具有其的龙头管组件、车辆
PCT/CN2020/114534 WO2021047600A1 (zh) 2019-09-10 2020-09-10 管件连接结构和具有其的龙头管组件、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97838.0U CN211370916U (zh) 2019-09-10 2019-09-10 管件连接结构和具有其的龙头管组件、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70916U true CN211370916U (zh) 2020-08-28

Family

ID=721525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497838.0U Active CN211370916U (zh) 2019-09-10 2019-09-10 管件连接结构和具有其的龙头管组件、车辆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70916U (zh)
WO (1) WO202104760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47600A1 (zh) * 2019-09-10 2021-03-18 纳恩博(常州)科技有限公司 管件连接结构和具有其的龙头管组件、车辆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076779B1 (en) * 1998-05-08 2004-07-07 Nandor Varnai Device for making detachable tube-joint
DE102004026673A1 (de) * 2004-05-28 2005-12-22 Fischerwerke Artur Fischer Gmbh & Co. Kg Rohrbefestiger
CN2727477Y (zh) * 2004-09-22 2005-09-21 黄晖 管连接器
CN202348866U (zh) * 2011-11-13 2012-07-25 刘芝英 一种空心管连接装置
CN205737918U (zh) * 2016-04-25 2016-11-30 常州金色年华车业有限公司 折叠式自行车车把
CN211370916U (zh) * 2019-09-10 2020-08-28 纳恩博(常州)科技有限公司 管件连接结构和具有其的龙头管组件、车辆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47600A1 (zh) * 2019-09-10 2021-03-18 纳恩博(常州)科技有限公司 管件连接结构和具有其的龙头管组件、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047600A1 (zh) 2021-03-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231063B1 (en) Combination of steering bearing assembly and head tube of a bicycle
EP2557030B1 (en) Bicycle bottom bracket assembly
US6371571B1 (en) Adjustable eccentric wheel hub assembly
CN211370916U (zh) 管件连接结构和具有其的龙头管组件、车辆
CN103129685A (zh) 自行车曲柄轴组件
RU2697366C2 (ru) Буксировоч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US9579784B2 (en) Connecting structure-contained connection device of electric tool for connection with angle adjuster
EP3299271A1 (en) Installation structure for wheel axle assembly and wheel fork, frame and vehicle
US9475534B2 (en) Locking threadless bicycle headset
CN201908934U (zh) 车用防旋轮毂螺栓和螺母
CN102259553A (zh) 自行车轮辐组件
CN204606118U (zh) 快拆式自行车、电动自行车脚踏板
CN104149903A (zh) 折叠车的把立收折锁紧机构
CN203975055U (zh) 摩托车手柄后视镜总成
CN210599978U (zh) 一种多用途避震器
CN205185703U (zh) 自行车轮辋辐条自锁结构
US20110067204A1 (en) Handgrip for Handlebar
CN201103595Y (zh) 车用防旋轮毂螺栓及螺母
CN202158132U (zh) 避震器改良结构
CN210455034U (zh) 一种方便安装座椅的电动自行车车架
CN212332279U (zh) 一种改进式勾爪装置
CN201103596Y (zh) 车用防旋轮毂螺栓及螺母
CN218536219U (zh) 一种自行车用组合式内胎
CN217435954U (zh) 一种自行车前叉架
CN210599775U (zh) 一种操作简便的汽车用六角定位螺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