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66798U - 一种双油缸卧式千斤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油缸卧式千斤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66798U
CN211366798U CN201922245208.0U CN201922245208U CN211366798U CN 211366798 U CN211366798 U CN 211366798U CN 201922245208 U CN201922245208 U CN 201922245208U CN 211366798 U CN211366798 U CN 2113667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steel ball
ball valve
hole
hydraulic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24520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殷子豪
王新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u Tongrun Auto Accesso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shu Tongrun Auto Accesso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shu Tongrun Auto Accesso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shu Tongrun Auto Accesso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24520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667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667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667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luid-Pressure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油缸卧式千斤顶,包括底座,与底座固定相连接的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底座上还设置有泵体,泵体内设置有泵芯;底座内设置有储油腔,储油腔上开设有位于第一油路上的吸油孔;泵芯在底座内开设有位于第二油路上的泵芯吸油孔;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分别在底座内开设有通过第二油路和第三油路相连通第一油孔和第二油孔;第一油路和第二油路之间设置有第一钢球阀;第二油路和第三油路之间设置有第二钢球阀。当泵芯供油驱动时,第二钢球阀打开,第二油路和第三油路之间贯通。与现有技术两个泵体单独驱动两个液压缸相比,本申请一个泵体同时驱动两个相连通的液压缸,可以使千斤顶在空载时达到快速起升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双油缸卧式千斤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千斤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油缸卧式千斤顶。
背景技术
卧式千斤顶通过顶部托座在小行程内顶升重物的轻小起重设备,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载重车辆或移动设备上支承设备自重、调整设备水平的一个重要液压元件,它主要用于厂矿、交通运输等部门作为车辆修理及其它起重、支撑等工作。
卧式千斤顶一般包括单液压缸结构和双液压缸结构,目前普通双液压缸结构的卧式千斤顶一般是有两个独立的液压缸,需要通过不同的泵芯分别供油驱动,此种普通双液压缸千斤顶只能均速起升,在空载时不能快速起升,工作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油缸卧式千斤顶,解决目前双油缸卧式千斤顶两个液压缸因需要双泵分别供油驱动,只能均速起升,在空载时不能快速起升,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如下技术方案:设计一种两个液压缸互相连通的卧式千斤顶,通过一个泵芯供油驱动两个液压缸,当千斤顶空载时,泵芯向一个液压缸供油驱动活塞杆快速起升,并通过连接结构带动另一个液压缸的活塞杆一起起升,达到空载快速起升的效果。
一种双油缸卧式千斤顶,包括底座,与底座固定相连接的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所述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相互连接,底座上还设置有驱动液压缸起升的泵体,泵体的泵腔中设置有泵芯;
底座内设置有储油腔,储油腔上开设有吸油孔,所述吸油孔位于第一油路上;所述泵芯在底座内开设有泵芯吸油孔,泵芯吸油孔位于第二油路;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上分别开设有第一油孔和第二油孔,所述第一油孔位于第三油路,第二油孔位于第二油路;
第一油路和第二油路之间设置有第一钢球阀,当向外抽动泵芯时泵芯吸油,此时第一钢球阀向第二油路方向运动,第一钢球阀打开,第一油路和第二油路之间贯通,液压油从吸油孔通过第一油路流过第一钢球阀进入第二油路,从第二油路通过泵芯吸油孔进入泵芯储油腔,完成吸油过程。当泵芯停止吸油时,第一钢球阀受重力向第一油路方向运动,第一钢球阀关闭,第一油路和第二油路之间断开。
第二油路和第三油路之间设置有第二钢球阀,泵芯吸油孔和第二油孔之间设置有第三钢球阀,第三钢球阀向第二油孔运动方向上连接有第二弹簧,当向内推动泵芯时泵芯向液压缸供油,在起升低于额定载荷时,此时第一钢球阀处于关闭状态,第二钢球阀向第三油路方向运动,第三钢球阀向第二油孔方向运动,第二钢球阀和第三钢球阀打开,第二油路和第三油路之间贯通,第一油孔和第二油孔之间贯通,液压油从泵芯储油腔中通过泵芯吸油孔流出,通过第二油路经第二油孔流入第二液压缸,同时流过第二钢球阀进入第三油路,经第一油孔流入第一液压缸。当泵芯停止供油时,第二钢球阀受重力作用向第二油路方向运动,第三钢球阀受第二弹簧弹力作用向泵芯吸油孔方向运动,第二钢球阀和第三钢球阀关闭,第二油路和第三油路之间断开。
当千斤顶空载时,向内推动泵芯,液压油从泵芯储油腔中通过泵芯吸油孔流出,此时液压油压力低于控制第三钢球阀的第二弹簧刚度,液压油无法顶开第三钢球阀,但是液压油压力大于第二钢球阀所受重力,此时液压油可以打开第二钢球阀,第三油路和第二油路贯通,因此液压油通过第一油孔全部流入第一液压缸,第一液压缸被驱动起升。由于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从结构上相互连接,第一液压缸会带动第二液压缸一起起升,可以起到千斤顶空载快速起升的效果。
进一步的,本申请设计第二钢球阀向第三油路运动方向上设置连接有第一弹簧,通过第一弹簧更好的控制第二钢球阀的复位运动;同时设置第一弹簧刚度小于第二弹簧刚度,以确保在千斤顶空载工作时,液压油可以顶开第二钢球阀,起到起到千斤顶空载快速起升的效果。
进一步的,本申请设计在第二液压缸上开设第三油孔,所述第三油孔位于第三油路下端,第三油孔和第三油路之间设置有第四钢球阀,第四钢球阀用于控制第三油孔和第三油路的通断。当液压缸泄油时,第四钢球阀打开,第二液压缸中的液压油通过第三油孔流入到第三油路。第一液压缸中的液压油通过第一油孔流入第三油路,第三油路连接有通往泄油孔的第五油路,液压油从第五油路通过泄油孔流入储油缸完成液压缸的泄油工作。
进一步的,本申请设计第二油路上连接有调压阀,调压阀打开时,第二油路与储油腔相连通。当向内推动泵芯时,为泵芯向液压缸供油过程,在液压缸负载高于额定载荷时,此时第一钢球阀处于关闭状态,第二钢球阀和第三钢球阀受力打开,第二油路和第三油路贯通。液压油从泵芯储油腔中通过泵芯吸油孔流出,通过第二油路流过第二钢球阀进入第三油路。但是此时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内存在较大的压力,液压油无法通过第一油孔和第二油孔进入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内;此时液压油会冲开第二油路上的调压阀,液压油从调压阀中泄走,流入储油腔中,完成泄压工作,可以避免千斤顶在超载荷时受到损坏。
进一步的,本申请设计吸油孔有两个,包括第一吸油孔和第二吸油孔,第一吸油孔和第二吸油孔通过第一油路相连通。由于储油腔的油量必须要满足液压缸活塞杆的全行程的起升,这样就需要足够的液压油,但是一个储油腔足够大会导致直径过大,对千斤顶整体的低位有影响,因此本申请设计两个相贯通的储油腔,分别通过两个吸油孔向液压缸供油。
进一步的,本申请设计第二液压缸上设置有补油孔,所述补油孔和第二吸油孔之间设置有第四油路,第四油路上设置有第五钢球阀。在千斤顶空载时,第一液压缸会带动第二液压缸一起起升,第二液压缸内无液压油注入会处于真空状态,此时第五钢球阀受力打开,第二吸油孔与补油孔相贯通。此时储油腔中的液压油通过第二吸油孔进入第四油路,流经五钢球阀从补油孔流入第二液压缸中,直至真空状态消除,第五钢球阀关闭,第二吸油孔和补油孔断开。
有益效果: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双油缸卧式千斤顶,首先通过一个泵芯供油驱动两个互相连通的液压缸,在空载时,泵芯可以只对一个液压缸供油,由一个液压缸带动另一个液压缸起升,可以达到快速起升的效果。第二,本申请中通过一个泵芯驱动两个液压缸,且只需一个调压阀用于泄压,零件较少,成本低。第三,本申请中在泵芯供油驱动时,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之间是相互连通的,可以保持两个液压缸内部压力相同,使得千斤顶性能更加稳定。
应当理解,前述构思以及在下面更加详细地描述的额外构思的所有组合只要在这样的构思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都可以被视为本公开的实用新型主题的一部分。
结合附图从下面的描述中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教导的前述和其他方面、实施例和特征。本实用新型的其他附加方面例如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特征和/或有益效果将在下面的描述中显见,或通过根据本实用新型教导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实践中得知。
附图说明
附图不意在按比例绘制。在附图中,在各个图中示出的每个相同或近似相同的组成部分可以用相同的标号表示。为了清晰起见,在每个图中,并非每个组成部分均被标记。现在,将通过例子并参考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个方面的实施例,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A-A方向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B-B方向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C-C方向的剖视图。
1、底座;2、第一液压缸;3、第二液压缸;4、泵体;5、泵芯;6、调压阀;7、回油阀;8、第一吸油孔;9、第二吸油孔;10、第一油路;11、泵芯吸油孔;12、第二油路;13、第一油孔;14、第二油孔;15、第三油路;16、第一钢球阀;17、第二钢球阀;18、第一弹簧;19、第三钢球阀;20、第二弹簧; 21、第四钢球阀;22、第三油孔;23、第五钢球阀;24、第四油路;25、泄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特举具体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说明如下。
在本公开中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方面,附图中示出了许多说明的实施例。本公开的实施例不必定意在包括本实用新型的所有方面。应当理解,上面介绍的多种构思和实施例,以及下面更加详细地描述的那些构思和实施方式可以以很多方式中任意一种来实施,这是因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构思和实施例并不限于任何实施方式。另外,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些方面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其他方面的任何适当组合来使用。
为解决目前双油缸卧式千斤顶两个液压缸由两个泵芯分别供油驱动,只能均速起升,在空载时不能快速起升,工作效率低的问题。具体实施时,如图1 和图2所示,本申请设计一种双油缸卧式千斤顶,包括底座1,与底座1固定相连接的第一液压缸2和第二液压缸3,所述第一液压缸2和第二液压缸3相互连接,所述底座1上还设置有驱动液压缸起升的泵体4,所述泵体4的泵腔中设置有泵芯5;
底座1内设置有储油腔,储油腔上开设有吸油孔,所述吸油孔位于第一油路10上;所述泵芯5在底座1内开设有泵芯吸油孔11,泵芯吸油孔11位于第二油路12;第一液压缸2和第二液压缸3上分别开设有第一油孔13和第二油孔 14,所述第一油孔13位于第三油路15,第二油孔14位于第二油路12;
第一油路10和第二油路12之间设置有第一钢球阀16,当向外抽动泵芯5 时泵芯5吸油,此时第一钢球阀16向第二油路12方向运动,第一钢球阀16打开,第一油路10和第二油路12之间贯通,液压油从吸油孔通过第一油路10流过第一钢球阀16进入第二油路12,从第二油路12通过泵芯吸油孔11进入泵芯 5储油腔,完成吸油过程。当泵芯5停止吸油时,第一钢球阀16受重力向第一油路10方向运动,第一钢球阀16关闭,第一油路10和第二油路12之间断开。
第二油路12和第三油路15之间设置有第二钢球阀17,泵芯吸油孔11和第二油孔14之间设置有第三钢球阀19,第三钢球阀19向第二油孔14运动方向上连接有第二弹簧20,当向内推动泵芯5时泵芯5向液压缸供油,在液压缸负载起升低于额定载荷时,此时第一钢球阀16处于关闭状态,第二钢球阀17向第三油路15方向运动,第三钢球阀19向第二油孔14方向运动,第二钢球阀17 和第三钢球阀19打开,第二油路12和第三油路15之间贯通,第一油孔13和第二油孔14之间贯通,液压油从泵芯5储油腔中通过泵芯吸油孔11流出,通过第二油路12经第二油孔14流入第二液压缸3,同时流过第二钢球阀17进入第三油路15,经第一油孔13流入第一液压缸2。当泵芯5停止供油时,第二钢球阀17受重力作用向第二油路12方向运动,第三钢球阀19受第二弹簧20弹力作用向泵芯吸油孔11方向运动,第二钢球阀17和第三钢球阀19关闭,第二油路12和第三油路15之间断开。
当千斤顶空载时,向内推动泵芯5,液压油从泵芯5储油腔中通过泵芯吸油孔11流出,此时液压油压力低于控制第三钢球阀19的第二弹簧20刚度,液压油无法顶开第三钢球阀19,但是液压油压力大于第二钢球阀17所受重力,此时液压油可以打开第二钢球阀17,此时第三油路15和第二油路12贯通,第三油孔22与第三油路15断开,因此液压油通过第一油孔13全部流入第一液压缸2。如图1所示,由于第一液压缸2和第二液压缸3从结构上相连接,第一液压缸2 会带动第二液压缸3一起起升,可以起到千斤顶空载快速起升的效果。
具体实施时,所述第一液压缸2的活塞杆和第二液压缸3的活塞杆通过连接销相互连接,当第一液压缸2被供油驱动时,第一液压缸2的活塞杆起升,并通过连接销带动第二液压缸3的活塞杆起升,达到千斤顶空载快速起升的效果。
进一步的,第一液压缸2和第二液压缸3的活塞杆之间通过连接销相互连接,当泵芯5向第一液压缸2供油驱动活塞杆起升时,第一液压缸2中的活塞杆会带动第二液压缸3中的活塞杆一起起升。
具体实施时,本申请设计第二钢球阀17向第三油路15运动方向上设置连接有第一弹簧18,通过第一弹簧18控制第二钢球阀17的复位运动;同时设置第一弹簧18刚度小于第二弹簧20的刚度,以确保在千斤顶空载工作时,液压油可以顶开第二钢球阀17,起到起到千斤顶空载快速起升的效果。
现有技术中千斤顶设置有回油阀控制液压缸泄油,一般液压油从液压缸的入口流出,但是本申请中为实现空载时液压缸的快速起升,液压油从第二油孔 14流到第二油路12上设置有第三钢球阀19,不能实现液压缸的泄油,因此具体实施时,如图2和图4所示,本申请设计在第二液压缸3上开设第三油孔22,第三油孔22位于第三油路15下端,在第三油孔22和第三油路15之间设置第四钢球阀21,第四钢球阀21用于控制第三油孔22和第三油路15的通断。当液压缸需要泄油时,打开设置在第三油路15上的回油阀7,第二液压缸3中的液压油通过第三油孔22流出,冲开第四钢球阀21,流入到第三油路15中。第一液压缸2中的液压油通过第一油孔13流入第三油路15,第三油路15上连接有通往泄油孔25的第五油路,液压油从第五油路通过泄油孔25流入储油缸完成液压缸的泄油工作。
具体实施时,本申请设计第二油路12上连接有调压阀6,当液压缸负载超额定载荷时,调压阀6打开,第二油路12与储油腔相连通。当向内推动泵芯5 时,为泵芯5向液压缸供油过程,在液压缸负载高于额定载荷时,此时第一钢球阀16处于关闭状态,第二钢球阀17和第三钢球阀19受力打开,第二油路12 和第三油路15贯通。液压油从泵芯5储油腔中通过泵芯吸油孔11流出,通过第二油路12流过第二钢球阀17进入第三油路15。但是此时第一液压缸2和第二液压缸3内存在较大的压力,液压油无法通过第一油孔13和第二油孔14进入第一液压缸2和第二液压缸3内;此时液压油会冲开第二油路12上的调压阀 6,液压油从调压阀6中泄走,流入储油腔中,完成泄压工作,可以避免千斤顶在超载荷时受到损坏。
具体实施时,本申请设计吸油孔有两个,包括第一吸油孔8和第二吸油孔9,第一吸油孔8和第二吸油孔9通过第一油路10相连通。由于储油腔的油量必须要满足液压缸活塞杆的全行程起升,这样就需要足够的液压油,但是一个储油腔足够大会导致直径过大,对千斤顶整体的低位有影响,因此本申请设计两个相贯通的储油腔,分别通过两个吸油孔向液压缸供油,可以满足对液压油的需求量且由于两个液压缸的直径都较小,可以满足千斤顶整体低位的要求。
具体实施时,如图3所示,本申请设计第二液压缸3上设置有补油孔,所述补油孔和第二吸油孔9之间设置有第四油路24,第四油路24上设置有第五钢球阀23。在千斤顶空载时,第一液压缸2会带动第二液压缸3一起起升,第二液压缸3内无液压油注入会处于真空状态,此时第五钢球阀23受力打开,第二吸油孔9与补油孔相贯通。此时储油腔中的液压油通过第二吸油孔9进入第四油路24,流经第五钢球阀23从补油孔流入第二液压缸3中,直至真空状态消除,第五钢球阀23关闭,第二吸油孔9和补油孔断开。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6)

1.一种双油缸卧式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千斤顶包括底座,与底座固定相连接的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所述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相互连接,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泵体,泵体的泵腔中设置有泵芯;
所述底座内设置有储油腔,储油腔上开设有吸油孔,所述吸油孔位于第一油路;所述泵芯在底座内开设有泵芯吸油孔,泵芯吸油孔位于第二油路;所述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在底座内分别开设有第一油孔和第二油孔,所述第一油孔位于第三油路,第二油孔位于第二油路;
第一油路和第二油路之间设置有第一钢球阀,当泵芯吸油时,第一钢球阀打开,第一油路和第二油路之间贯通,当泵芯停止吸油时,第一钢球阀关闭,第一油路和第二油路之间断开;第二油路和第三油路之间设置有第二钢球阀,泵芯吸油孔和第二油孔之间设置有第三钢球阀,所述第三钢球阀向第二油孔运动方向上连接有第二弹簧,当泵芯供油时,第二钢球阀和第三钢球阀打开,第二油路和第三油路之间贯通,第一油孔和第二油孔贯通,当泵芯停止供油时,第二钢球阀关闭,第二油路和第三油路之间断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油缸卧式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钢球阀向第三油路运动方向上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刚度小于第二弹簧刚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油缸卧式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液压缸上还开设有第三油孔,所述第三油孔位于第三油路下端,第三油孔和第三油路之间设置有第四钢球阀,当液压缸泄油时,第二液压缸中的液压油通过第三油孔打开流入第四钢球阀到第三油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油缸卧式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油路上还设置有调压阀,调压阀打开时,第二油路与储油腔相连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油缸卧式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油孔包括第一吸油孔和第二吸油孔,所述第一吸油孔和第二吸油孔通过第一油路相连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油缸卧式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液压缸上设置有补油孔,所述补油孔和第二吸油孔之间设置有第四油路,第四油路上设置有第五钢球阀,当液压缸空载时,第五钢球阀打开,第二吸油孔与补油孔相贯通。
CN201922245208.0U 2019-12-13 2019-12-13 一种双油缸卧式千斤顶 Active CN2113667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45208.0U CN211366798U (zh) 2019-12-13 2019-12-13 一种双油缸卧式千斤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45208.0U CN211366798U (zh) 2019-12-13 2019-12-13 一种双油缸卧式千斤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66798U true CN211366798U (zh) 2020-08-28

Family

ID=721670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245208.0U Active CN211366798U (zh) 2019-12-13 2019-12-13 一种双油缸卧式千斤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6679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02594A (zh) * 2019-12-13 2020-03-24 常熟通润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油缸卧式千斤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02594A (zh) * 2019-12-13 2020-03-24 常熟通润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油缸卧式千斤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54696B2 (en) Hydraulic jack capable of quickly lifting load
CN101001996A (zh) 液压控制装置
CN107044455A (zh) 一种液压蓄能器压力主动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KR101630733B1 (ko) 작동 기계의 지브 및 작동 기계를 위한 리프팅 시스템 및 리프팅 방법
CN211366798U (zh) 一种双油缸卧式千斤顶
CN102937013B (zh) 井架式长冲程液压抽油机
CN202579410U (zh) 一种油缸缓冲控制阀
CN201512396U (zh) 一种液压升降机
CN101670996A (zh) 一种液压升降机
CN110902594A (zh) 一种双油缸卧式千斤顶
CN105697429A (zh) 能量回收控制系统和起重设备
CN102943496B (zh) 挖掘机动臂势能循环利用系统
CN202346713U (zh) 一种缓冲保护活塞缸
CN102705294B (zh) 一种高压油缸及包括该油缸的挖掘机
CN207750302U (zh) 一种随车起重机多路换向装置
CN108468672B (zh) 一种步进式加热炉节能型液压系统
CN107504000B (zh) 一种随车起重机多路换向装置
CN206970120U (zh) 一种小剪举升机
CN205423351U (zh) 能量回收控制系统和起重设备
CN202073867U (zh) 多级叉车起升液压缸
CN210343908U (zh) 一种负载调节的快速油缸及液压举升装置
CN2626646Y (zh) 推缸式液压螺旋压力机
CN201013262Y (zh) 新型液压蓄能修井机
CN112935887A (zh) 机器人部件智能化镗铣加工中心压紧装置
CN109969981B (zh) 一种新型的双速液压举升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