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60995U - 一种b柱加工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b柱加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60995U
CN211360995U CN201922114537.1U CN201922114537U CN211360995U CN 211360995 U CN211360995 U CN 211360995U CN 201922114537 U CN201922114537 U CN 201922114537U CN 211360995 U CN211360995 U CN 2113609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er plate
welding
clamping
welded
colum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11453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松
童飞
刘大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sma Automobile System Chongq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sma Automobile System Chongq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sma Automobile System Chongq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sma Automobile System Chongq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11453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609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609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609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B柱加工装置,包括固定部件和焊接部件,焊接部件可移动的设置在固定部件上,固定部件包括前夹持部、中夹持部和后夹持部,用于夹持B柱外板的前部、中部和后部,固定部件还包括固定设置的限位部,限位部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限位块,两个限位块之间的空间用于放置B柱外板,焊接内板和外板时不存在焊点在弧形过渡区域的问题,焊接质量可以做得更好;两个限位块限制了外板向外伸缩的可能性,从而外板和内部的结合体在热压后不会在横向方向移动,从而内板和外板在左右方向上的结合线位置是确定的,MAG弧焊位置也是确定的,只要两个重合即可完成高质量焊接,提高焊接成功率,降低产品报废率。

Description

一种B柱加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B柱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车辆的车身是整车的安全性、舒适性、可靠性等各方面性能的基础。一般 车辆车身有三个立柱,从车辆前方至后方依次为A柱(前柱)、B柱(中柱) 和C柱(后柱)。其中,A柱位于发动机舱和驾驶舱之间,并位于左右后视镜 的上方和下方;B柱位于驾驶舱的前座和后座之间,且从车顶部延伸至车底部; C柱位于后座头枕的两侧。
A柱、B柱和C柱对驾驶舱内的乘坐人员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在车辆由于侧撞而导致翻滚或倾覆的时候,能够有效避免驾驶舱 被挤压变形。尤其对于B柱而言,其在车辆发生侧撞时对驾驶舱内乘坐人员 的保护具有更明显的作用。
车辆B柱主要由外板、加强板和内板组成,加工B柱时,是先将内板边沿点焊在外板上,然后在进行热压,虽然内板和外板的材料相同,但是由于厚度及材料的热膨胀不确定性等问,热压时容易开裂造成产品报废;针对此问题,有技术人员提出修改工艺步骤,先将内板和外板放置在一起热压成型,然后再将内板边沿点焊在内板上,这类方案看似可行,实际加工过程中,热压是将呈平面状的内板和外板的贴合材料热压呈凹槽状,由于热压成型后两侧面翘起的面积较窄,不能满足点焊需求,造成点焊位置会扩展至弧形部分造成点焊不牢固,并且点焊在非平面焊接也非常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针对目前B柱加工电焊后热压容易开裂造成产品报废的问题,提供一种B柱加工装置,采用弧焊部件焊接热压成型后的内板和外板,焊接质量更好,更加牢固。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B柱加工装置,包括固定部件和焊接部件,所述焊接部件为MAG弧焊部件,所述焊接部件可移动的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件上,所述固定部件包括前夹持部、中夹持部和后夹持部,用于夹持B柱外板的前部、中部和后部,所述固定部件还包括固定设置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限位块,两个所述限位块之间的空间用于放置B柱外板。本申请的MAG弧焊是指的熔化极活性气体保护电弧技术。
作为优选,两个限位块之间的距离不大于90mm且不小于70mm。
作为优选,本申请B柱加工装置不包括基准销,所述基准销用于与B柱外板的小尺寸端的销孔配合以实现定位。
作为优选,所述前夹持部的前端延伸设置有压持部,所述压持部伸出向下伸出的长度大于所述前夹持部的上部长度,压持部伸出向下伸出长度合适,该合适的伸出长度使得所述压持部压住外板的前端并使得外板的前端产生0.5-2mm的塑性变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申请采用MAG弧焊设备代替点焊部件,对焊接区域要求更窄,焊接内板和外板时不存在焊点在弧形过渡区域的问题,焊接质量可以做得更好,此外,能够让B柱加工工艺由先焊接在热压变换为先热压再焊接的工艺,难以出现开裂报废的问题;
2、两个限位块限制了外板向外伸缩的可能性,从而外板和内部的结合体在热压后不会在横向方向移动,从而内板和外板在左右方向上的结合线位置是确定的,MAG弧焊位置也是确定的,只要两个重合即可完成高质量焊接,提高焊接成功率,降低产品报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B柱外板和内板的夹紧定位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的剖面图;是现有技术中B柱外板和内板的焊接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B柱加工装置焊接B柱的外板和内板后焊点位置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B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申请加工装置焊接外板和内板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加工装置固定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本申请压持部的工作原理图;
图中标记:110-前夹持部,111-前夹持部的上部,112-前夹持部的下部,
120-中夹持部,130-后夹持部,140-压持部,150-限位块,141-铜垫片,210-外板,211-外板的小尺寸端的两角,212-外板的外侧面,213-外板的边缘面,220-内板。310-后基准销,320-前基准销,410-MAG弧焊部件,411-MAG弧焊焊点,420-点焊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试验例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发明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现有技术中为了防止B柱的外板210和内板220相互之间发生移动,外板210和内板220的中央区域设置有前基准销320和后基准销310,前基准销320和后基准销310均穿透内板220和外板210,将内板220和外板210固定且定位好之后,采用点焊部件进行焊接。
本申请改进,将电焊枪更为MAG弧焊部件410对外板210和内板220的边沿进行焊接,具体如图2和图3,采用MAG弧焊部件410对内边的前部前沿、中部边沿和后部边沿焊接在外板210上,共计6条焊缝,MAG弧焊部件410采用现有技术中的MAG弧焊设备即可,此次不再赘述;本申请采用MAG弧焊设备代替点焊部件,对焊接区域要求更窄,焊接内板220和外板210时不存在焊点在弧形过渡区域的问题,焊接质量可以做得更好,此外,能够让B柱加工工艺由先焊接在热压变换为先热压再焊接的工艺,难以出现开裂报废的问题。
虽然采用MAG弧焊能够解决点焊对区域要求的问题,并且使得解决开裂报废问题成为可能,但是,由于MAG弧焊是在热压后焊接,热压过程中,由于温度较高,内板220和外板210边沿存在流动的情况,特别是在横向方向的流动,造成冷却内板220和外板210的结合体在冷却后,边沿位置发生变化的情况,与预设位置有偏移,而MAG弧焊部件410的焊接位置是固定轨迹,从而造成弧焊成品率低。
对此,如图5所示,固定部件包括前夹持部110、中夹持部120和后夹持部130,分别夹持外板210的前部边缘面213、中部边缘面213和后部边缘面213,前夹持部110、中夹持部120和后夹持部130都包括上部111和下部112,中部夹持部的下部112固定,中部夹持部的上部111呈n形,其两端分别压住外板210的两侧边缘,中部夹持部的上部111将外板210压在中部夹持部的下部112上从而形成中部夹持部的上部111和下部112夹持外板210的情况。前夹持部110和后夹持部130也是如此,上部111是移动的,优选上部111采用上下移动方式,这类实现机构在现有技术中较多。
如图5所示,固定部件还包括固定设置的限位部,限位部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限位块150,两个限位块150之间的空间用于放置B柱外板210,实际使用过程中,外板210的外侧面212与限位块150接触,两个限位块150限制了外板210向外伸缩的可能性,从而外板210和内部的结合体在热压后不会在横向方向移动,在图6所示图中就是外板210不能够沿左右方向流动,从而内板220和外板210在左右方向上的结合线位置是确定的,MAG弧焊位置也是确定的,只要两个重合即可完成高质量焊接,提高焊接成功率,降低产品报废率。一般B柱外板210随着车型不同其宽度有所不同,并且同一个外板210在不同位置也有不同的宽度,基于此,两个限位块150之间的距离不大于90mm且不小于70mm,优选两个限位块150的距离为75mm、80mm或85mm,限位块150的具体距离依据外板210的宽度及MAG弧焊位置确定。为了节省零部件,采用前夹持部110件的下部112作为限位块150,在具有上下加持外板210作用的同时,还能限制外板210沿左右方向流动。
由于有限位块150限制外板210在左右方向的位置,由此,本方案可以取消前基准销320,即本方案可以没有前基准销320,即处于外板210的小尺寸端的基准销。
如图6和图7,前夹持部110的前端设置有压持部140,焊接前,前夹持部110夹住外板210时,该压持部140压持外板210的两角211,如图7和8所示,压持部140向下伸出的长度大于前夹持部110的上部111向下伸出的长度,从而压持部140使得外板210的两角211向下弯曲变形并产生一定的塑性变形量, 该一定塑性变形量与前述描述的两角211上翘的塑性变形量相同,从而能够抵消,待焊接完成后B柱外板210的小尺寸端部的两个角不会上翘,是平整的。特别的,压持部140伸出向下伸出长度L的值合适,该合适的伸出长度L使得压持部140压住外板210的前端并使得外板210的前端产生0.5-2mm的塑性变形,优选塑性变形量为0.5mm、1mm、1.5mm或2mm。压持部140伸出向下伸出的长度大于前夹持部110的上部111长度,由此在MAG焊接前,在本申请夹具夹紧B柱外板210时压持部140压持外板210的前端使得外板210前端发生向下的塑性变形,从而MAG焊焊接产生的内部应力使得外板210发生向上的塑性变形,从而在焊接完成后外板210端部的两角211不会上翘,是平整的,从而无需等待冷却后在压平,节省工序,提高加工效率。

Claims (4)

1.一种B柱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部件和焊接部件,所述焊接部件为MAG弧焊部件(410),所述焊接部件可移动的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件上,所述固定部件包括前夹持部(110)、中夹持部(120)和后夹持部(130),用于夹持B柱外板(210)的前部、中部和后部,所述固定部件还包括固定设置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限位块(150),两个所述限位块(150)之间的空间用于放置B柱外板(2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B柱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限位块(150)之间的距离不大于90mm且不小于7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B柱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不包括基准销,所述基准销用于与B柱外板(210)的小尺寸端的销孔配合以实现定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B柱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夹持部(110)的前端延伸设置有压持部(140),所述压持部(140)伸出向下伸出的长度大于所述前夹持部(110)的上部(111)长度,压持部(140)伸出向下伸出长度合适,该合适的伸出长度使得所述压持部(140)压住外板(210)的前端并使得外板(210)的前端产生0.5-2mm的塑性变形。
CN201922114537.1U 2019-11-29 2019-11-29 一种b柱加工装置 Active CN2113609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14537.1U CN211360995U (zh) 2019-11-29 2019-11-29 一种b柱加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14537.1U CN211360995U (zh) 2019-11-29 2019-11-29 一种b柱加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60995U true CN211360995U (zh) 2020-08-28

Family

ID=721629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114537.1U Active CN211360995U (zh) 2019-11-29 2019-11-29 一种b柱加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6099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19689A (zh) * 2021-07-20 2021-11-09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保证c柱侧围外板强度的加工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19689A (zh) * 2021-07-20 2021-11-09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保证c柱侧围外板强度的加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928360Y (zh) 座垫组焊接夹具
US10124384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t least partially closed profiles or tubular components from metal sheet
CN106736156B (zh) 汽车前防撞梁总成焊接工装
WO2016021261A1 (ja) 車体構造
CN211360995U (zh) 一种b柱加工装置
JP6269820B2 (ja) プレス成形品及びこれを備えた自動車用構造部材、並びにそのプレス成形品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JP2009241112A (ja) 抵抗スポット溶接方法
CN112208643A (zh) 一种汽车前门环及其制造方法和汽车
CN104400282B (zh) 农用车驾驶室焊接方法
JP2008290099A (ja) 抵抗スポット溶接方法
CN110475628B (zh) 热冲压成形品、使用该热冲压成形品的汽车用的构造构件及热冲压成形品的制造方法
CN105531066A (zh) 电阻点焊方法以及焊接结构件
JP2013078806A (ja) 抵抗スポット溶接方法
CN206493057U (zh) 汽车前防撞梁总成焊接工装
KR101848410B1 (ko) 차량용 범퍼빔 제조장치 및 제조방법
JP2731497B2 (ja) 集合ブランク部材の成形方法および装置
JP5966849B2 (ja) 車両用部品の製造方法
CN215965821U (zh) 一种汽车前围上横梁外板的侧冲孔翻边模
CN114502297A (zh) 成型品、使用其的构造部件以及成型品的制造方法
JP2802721B2 (ja) プレス成形方法及び装置
CN211360996U (zh) 一种适用于b柱弧焊的固定夹具
KR102284175B1 (ko) 차량용 시트 백 프레임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14603017A (zh) 冲压零件的制造方法及冲压零件
CN210047376U (zh) 一种轻量化不等厚且易成型的汽车座椅骨架靠背侧板
KR102001396B1 (ko) 패널 성형 시스템 및 패널 성형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