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52219U - 一种车端网络连接结构、车辆、测试设备及测试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端网络连接结构、车辆、测试设备及测试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52219U
CN211352219U CN202020449685.9U CN202020449685U CN211352219U CN 211352219 U CN211352219 U CN 211352219U CN 202020449685 U CN202020449685 U CN 202020449685U CN 211352219 U CN211352219 U CN 2113522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thernet
vehicle
chip
test
external conn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44968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44968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522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522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522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端网络连接结构、车辆、测试设备及测试系统,其中,车端网络连接结构包括:网关控制器以及车载诊断OBD接口;OBD接口的一对第一以太网内连接端通过两根第一连接线束与网关控制器中的第一车载以太网芯片连接;OBD接口的一对第一以太网外连接端与第一以太网内连接端对应连接。使得车端网络连接结构在与测试设备通过以太网连接时,仅通过两路以太网信号即可实现网络连接,相较于现有的在车辆和测试设备上采用快速以太网芯片,减少了两根连接以太网的线束,同时避免了设置单独的激活线或对OBD接口进行单独处理例如电源短路,使得网络连接接口的结构更加简单,且避免了硬件连接对车内通讯的干扰的风险。

Description

一种车端网络连接结构、车辆、测试设备及测试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对外通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端网络连接结构、车辆、测试设备及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车辆技术的发展,车辆上电子设备的数量也越来越多,为了对电子设备进行更新和诊断,需要通过车外诊断及刷写设备采用以太网通过车载诊断(On-BoardDiagnosis,简称OBD)接口与车内的网关控制器(Electric Control Unit,简称ECU)连接,其中,车外诊断及刷写设备在连接时,所采用的是100base-Tx或者1000base-Tx芯片(以下简称Tx芯片)所对应的接口,而Tx芯片在运行时会对车内通信造成较高的干扰,目前采用较多的方式是通过单独的一根激活线(Active line)激活车内节点,这就意味着只有当激活线连接之后,车内节点的Tx芯片才可能被激活,而且诊断和刷写过程中,整车处于简单的工况,这样就可以降低Tx芯片对车内节点通信的影响。但这样的过程相对复杂,需要单独的游园设备和单独的线束(激活线),或者OBD接口处需要做单独的处理(例如电源短路),造成整体的设计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要达到的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车端网络连接结构、车辆、测试设备及测试系统,用以解决当前测试设备与车辆进行以太网连接时需要单独设置激活线或对OBD接口做单独处理导致整体设计复杂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端网络连接结构,包括:网关控制器以及车载诊断OBD接口;
其中,OBD接口的一对第一以太网内连接端通过两根第一连接线束与网关控制器中的第一车载以太网芯片连接;
OBD接口的一对第一以太网外连接端与第一以太网内连接端对应连接。
优选地,如上所述的车端网络连接结构,第一车载以太网芯片为100Base-T1芯片或1000Base-T1芯片。
具体地,如上所述的车端网络连接结构,第一以太网外连接端形成为插针或插针孔。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车端网络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测试设备,包括:第二车载以太网芯片以及测试接口;
其中,测试接口中的一对第二以太网外连接端通过两根第二连接线束与第二车载以太网芯片连接;
测试接口的一对第二以太网内连接端与第二以太网外连接端对应连接。
优选地,如上所述的测试设备,第二车载以太网芯片为100Base-T1芯片或1000Base-T1芯片。
具体地,如上所述的测试设备,第二以太网外连接端形成为插针或插针孔。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测试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测试设备以及如上所述的车辆;
其中,测试设备的一对第二以太网外连接端与车端网络连接结构的一对第一以太网外连接端对应连接。
具体地,如上所述的测试系统,当第一以太网外连接端和第二以太网外连接端中的一个为插针,另一个为插针孔时,第一以太网外连接端与第二以太网外连接端插接。
优选地,如上所述的测试系统,还包括:第三连接线束,其中,第三连接线束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一以太网外连接端相匹配的插针或插针孔,另一端设置有与第二以太网外连接端相匹配的插针或插针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端网络连接结构、车辆、测试设备及测试系统,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车辆的车端网络连接结构和测试设备的芯片均采用车载以太网芯片,使得车端网络连接结构在与测试设备通过以太网连接时,仅通过两路以太网信号即可实现网络连接,相较于现有的在车辆和测试设备上采用快速以太网芯片,减少了两根连接以太网的线束,同时避免了设置单独的激活线或对OBD接口进行单独处理例如电源短路,使得网络连接接口的结构更加简单,且避免了硬件连接对车内通讯的干扰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的车端网络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测试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测试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车端网络连接结构;101、网关控制器;1011、第一车载以太网芯片;102、OBD接口;1021、第一以太网外连接端;103、第一连接线束;2、测试设备;201、第二车载以太网芯片;2021、第二以太网外连接端;202、测试接口;203、第二连接线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诸如具体的配置和组件的特定细节仅仅是为了帮助全面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清楚,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另外,为了清楚和简洁,省略了对已知功能和构造的描述。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中,应理解,下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应理解,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理解,“与A相应的B”表示B与A相关联,根据A可以确定B。但还应理解,根据A确定B并不意味着仅仅根据A确定B,还可以根据A和/或其它信息确定B。
参见图1或图3,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端网络连接结构1,包括:网关控制器101以及车载诊断OBD接口102;
其中,OBD接口102的一对第一以太网内连接端通过两根第一连接线束103与网关控制器101中的第一车载以太网芯片1011连接;
OBD接口102的一对第一以太网外连接端1021与第一以太网内连接端对应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车辆的网关控制器101中的第一车载以太网芯片1011仅通过两根第一连接线束103与和OBD接口102的一对以太网内连接端连接,且OBD接口102的一对第一以太网外连接端1021与以太网内连接端对应连接,使得网关连接器在车辆上电后仅通过两路以太网信号即可与外界设备进行连接,相较于现有的车辆上采用快速以太网芯片例如:100base-Tx或1000base-Tx等,减少了两根连接以太网的线束,同时避免了设置单独的激活线或对OBD接口102进行单独处理例如电源短路,使得网络连接接口的结构更加简单,且避免了硬件连接对车内通讯的干扰的风险。
优选地,如上所述的车端网络连接结构1,第一车载以太网芯片1011为100Base-T1芯片或1000Base-T1芯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车载以太网芯片1011为100Base-T1芯片或1000Base-T1芯片,需要说明的是,当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车辆的需求不同,采用其他网络速率的车载以太网芯片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参见图1或图3,具体地,如上所述的车端网络连接结构1,第一以太网外连接端1021形成为插针或插针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以太网外连接端1021形成为插针或插针孔,通过插针或插针孔与外接连接,使得连接方式较为简单,便于用户进行插接。可选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基于现有的水晶头或插针等结构,设置为类似的插接结构并设置限位装置避免脱落等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书的图1和图3中第一以太网外连接端1021与OBD接口102的结构关系仅为本实用新型所给出的一种结构形式,将第一以太网外连接端1021与OBD接口102的相对位置进行适应性调整,例如:由当前的外凸改为内凹等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车端网络连接结构1。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车端网络连接结构1,使得车辆在于外界的设备进行网络连接时,在保证车辆与外接的设备能正常进行网络连接的同时,减少了连接线束的数量,且避免了现有车辆的网络连接结构在与外接的设备连接时对车内通信造成的影响。
参见图2或图3,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测试设备2,包括:第二车载以太网芯片201以及测试接口202;
其中,测试接口202中的一对第二以太网外连接端2021通过两根第二连接线束203与第二车载以太网芯片201连接;
测试接口202的一对第二以太网内连接端与第二以太网外连接端2021对应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测试设备2,该测试设备2包括但不限于车外诊断即刷写设备,其中测试设备2采用车载以太网芯片,且车载以太网芯片的与测试设备2的测试接口202中的一对第二以太网内连接端通过两根连接线束连接,且测试接口202的一对第二以太网内连接端与第二以太网外连接端2021对应连接,使得测试设备2在与车辆的网络连接结构连接时,仅通过两路以太网信号即可与车辆进行网络连接,相较于现有的测试设备2采用快速以太网芯片例如:100base-Tx或1000base-Tx等,减少了两根连接以太网的线束,同时避免了设置单独的激活线或对车辆的OBD接口102进行单独处理例如电源短路,使得测试设备2与车辆的连接更加简单,并避免了硬件连接对车内通讯的干扰的风险。
优选地,如上所述的测试设备2,第二车载以太网芯片201为100Base-T1芯片或1000Base-T1芯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二车载以太网芯片201为100Base-T1芯片或1000Base-T1芯片,需要说明的是,当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需要测试的车辆的需求不同时,采用其他网络速率的车载以太网芯片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具体地,如上所述的测试设备2,第二以太网外连接端2021形成为插针或插针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二以太网外连接端2021形成为插针或插针孔,通过插针或插针孔与外接连接,使得连接方式较为简单,便于用户进行插接。可选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基于现有的水晶头或插针等结构,设置为类似的插接结构并设置限位装置避免脱落等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书的图2和图3中第二以太网外连接端2021与测试接口202的结构关系仅为本实用新型所给出的一种结构形式,将第二以太网外连接端2021与测试接口202的相对位置进行适应性调整,例如:由当前的外凸改为内凹等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参见图3,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测试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测试设备2以及如上所述的车辆;
其中,测试设备2的一对第二以太网外连接端2021与车端网络连接结构1的一对第一以太网外连接端1021对应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包括上述测试设备2和车辆的测试系统,且测试设备2的一对第二以太网外连接端2021与车端网络连接结构1的一对第一以太网外连接端1021对应连接,使得测试设备2的第二车载以太网芯片201可以与车端网络结构的第一车载以太网芯片1011仅通过两路以太网信号即可实现网络连接,相较于现有的测试设备2采用快速以太网芯片,减少了两根连接以太网的线束,同时避免了设置单独的激活线或对车辆的OBD接口102进行单独处理例如电源短路,使得测试设备2与车辆的连接更加简单,并避免了硬件连接对车内通讯的干扰的风险。
具体地,如上所述的测试系统,当第一以太网外连接端1021和第二以太网外连接端2021中的一个为插针,另一个为插针孔时,第一以太网外连接端1021与第二以太网外连接端2021插接。
具体地,当第一以太网外连接端1021与第二以太网外连接端2021分别为插针和插针孔时,可通过插针与插针孔的插接实现车辆与测试设备2之间的网络连接,采用此种插接方式使得车辆与测试设备2之间的连接较为简单,便于用户进行连接和拆卸。
优选地,如上所述的测试系统,还包括:第三连接线束,其中,第三连接线束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一以太网外连接端1021相匹配的插针或插针孔,另一端设置有与第二以太网外连接端2021相匹配的插针或插针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中测试系统还包括第三连接线束,该第三连接线束的两端分别形成为与第一以太网外连接端1021和第二以太网外连接端2021相匹配的插针和插孔,在使用第三连接线束连接车辆和测试设备2时,通过第三连接线束使得测试设备2可与车辆间隔一定距离,进而便于用户根据实际需求在较远的地方对车辆进行测试,提高了测试系统的环境适应性。
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车端网络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网关控制器(101)以及车载诊断OBD接口(102);
其中,所述OBD接口(102)的一对第一以太网内连接端通过两根第一连接线束(103)与所述网关控制器(101)中的第一车载以太网芯片(1011)连接;
所述OBD接口(102)的一对第一以太网外连接端(1021)与所述第一以太网内连接端对应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端网络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车载以太网芯片(1011)为100Base-T1芯片或1000Base-T1芯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端网络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以太网外连接端(1021)形成为插针或插针孔。
4.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车端网络连接结构。
5.一种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车载以太网芯片(201)以及测试接口(202);
其中,所述测试接口(202)中的一对第二以太网外连接端(2021)通过两根第二连接线束(203)与所述第二车载以太网芯片(201)连接;
所述测试接口(202)的一对第二以太网内连接端与所述第二以太网外连接端(2021)对应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车载以太网芯片(201)为100Base-T1芯片或1000Base-T1芯片。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以太网外连接端(2021)形成为插针或插针孔。
8.一种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测试设备(2)以及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
其中,所述测试设备(2)的一对第二以太网外连接端(2021)与车端网络连接结构(1)的一对第一以太网外连接端(1021)对应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以太网外连接端(1021)和所述第二以太网外连接端(2021)中的一个为插针,另一个为插针孔时,所述第一以太网外连接端(1021)与所述第二以太网外连接端(2021)插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连接线束,其中,所述第三连接线束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以太网外连接端(1021)相匹配的插针或插针孔,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二以太网外连接端(2021)相匹配的插针或插针孔。
CN202020449685.9U 2020-03-31 2020-03-31 一种车端网络连接结构、车辆、测试设备及测试系统 Active CN2113522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49685.9U CN211352219U (zh) 2020-03-31 2020-03-31 一种车端网络连接结构、车辆、测试设备及测试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49685.9U CN211352219U (zh) 2020-03-31 2020-03-31 一种车端网络连接结构、车辆、测试设备及测试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52219U true CN211352219U (zh) 2020-08-25

Family

ID=721006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449685.9U Active CN211352219U (zh) 2020-03-31 2020-03-31 一种车端网络连接结构、车辆、测试设备及测试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522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707605U (zh) 嵌入式汽车obd故障诊断装置
WO2022184069A1 (zh) 汽车总线故障分析方法、诊断设备及总线故障分析系统
CN110855515A (zh) 一种车载can网络测试辅助装置
CN201307060Y (zh) Obd通讯诊断测试台
CN211352219U (zh) 一种车端网络连接结构、车辆、测试设备及测试系统
CN211454363U (zh) 通用性汽车故障诊断及检测系统
CN201506311U (zh) 车辆诊断通讯集成式线束装置
CN216956764U (zh) Obd接口的引脚切换电路及故障诊断装置
CN212518974U (zh) 一种诊断车载can网络连接的中继装置
CN210779360U (zh) 车载终端连接装置
CN201570608U (zh) 汽车模块通讯/编程测试用的线束连接装置
CN216121061U (zh) 个人汽车检查接头
CN219760200U (zh) 用于车辆的多功能转接线及具有多功能转接线的车辆
CN217388736U (zh) Obd接口的引脚切换电路及车辆检测设备
CN217387598U (zh) 用于排查车用传感器故障的整车线束接头及整车控制系统
CN116192711B (zh) 以太网物理层测试装置、方法及存储介质
CN217386202U (zh) Obd接口的引脚切换电路及车辆故障诊断装置
CN211264170U (zh) 一种汽车报文录取装置
CN218213881U (zh) 一种can总线网络故障快速检修装置
CN109813559A (zh) 一种车辆诊断方法及相关设备
CN220569948U (zh) 一种eps通用转换测试线束
CN210270612U (zh) 汽车控制器网络诊断测试用接线盒
CN112382894B (zh) 车辆调试电路及方法
CN217846516U (zh) 汽车can总线测试装置
CN217543723U (zh) 一种新能源整车ecu检测用整车系统电路台架及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