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42297U - 鹅颈式铰链及汽车行李箱盖系统 - Google Patents

鹅颈式铰链及汽车行李箱盖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42297U
CN211342297U CN201922268063.6U CN201922268063U CN211342297U CN 211342297 U CN211342297 U CN 211342297U CN 201922268063 U CN201922268063 U CN 201922268063U CN 211342297 U CN211342297 U CN 2113422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ooseneck
hinge
pipe fitting
torsion bar
br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26806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立俊
陈更
刘胜
彭军桥
吴迪
王�琦
王聪
张�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C General Motors Corp Ltd
Pan Asia Technical Automotive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IC General Motors Corp Ltd
Pan Asia Technical Automotive Cen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C General Motors Corp Ltd, Pan Asia Technical Automotive Cen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IC General Motor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26806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422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422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422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perstructure Of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鹅颈式铰链及汽车行李箱盖系统,包括车身侧支架和鹅颈管件,鹅颈管件的一端铰接在车身侧支架上,车身侧支架和鹅颈管件通过可拆卸夹紧组件铰接;车身侧支架上开设有支架铰接孔,鹅颈管件上设置有管件铰接孔,可拆卸夹紧组件穿过支架铰接孔和管件铰接孔,并夹紧车身侧支架和鹅颈管件;支架铰接孔和/或管件铰接孔为长条形孔,并且其长度方向沿汽车车身的高度方向设置。长条形孔使得鹅颈管件和车身侧支架之间的位置关系可以在高度方向上调整,解决了现有的鹅颈式铰链在高度方向上无法调整的问题;车身侧支架和鹅颈管件通过可拆卸夹紧组件铰接,通过拆下可拆卸夹紧组件夹紧可随时调整车身侧支架和鹅颈管件的位置关系。

Description

鹅颈式铰链及汽车行李箱盖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鹅颈式铰链及汽车行李箱盖系统。
背景技术
汽车装配过程中,在安装行李箱盖时,由于零件制造尺寸误差的累加,会导致安装完成后关闭行李箱盖后,行李箱盖与周围对手件之间的平面度与设计状态不符,而现有的行李箱盖系统中的鹅颈式铰链只能在汽车的宽度和长度方向上调整,而无法在汽车的高度方向上调整。当出现此种情况时,只能通过修改零件模具重新安装行李箱盖,会产生较大的费用。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可以在汽车高度方向上调整的鹅颈式铰链及汽车行李箱盖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以在汽车高度方向上调整的鹅颈式铰链及汽车行李箱盖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鹅颈式铰链,包括车身侧支架和鹅颈管件,所述鹅颈管件的一端铰接在所述车身侧支架上,所述车身侧支架和所述鹅颈管件通过可拆卸夹紧组件铰接;
所述车身侧支架上开设有支架铰接孔,
所述鹅颈管件上设置有管件铰接孔,所述可拆卸夹紧组件穿过所述支架铰接孔和所述管件铰接孔,并夹紧所述车身侧支架和鹅颈管件;
所述支架铰接孔和/或所述管件铰接孔为长条形孔,并且其长度方向沿汽车车身的高度方向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车身侧支架包括基板和两块相互平行的安装板,两块所述安装板从所述基板的两侧朝向所述鹅颈管件延伸出,所述鹅颈管件位于两块所述安装板之间;
每块所述安装板上均开设有一个所述支架铰接孔,所述鹅颈管件靠近所述安装板的两侧壁也对应各开设有一个所述管件铰接孔。
进一步的,所述可拆卸夹紧组件包括螺栓、螺帽、两个衬套和两个轴套;
所述轴套的一端边缘向外延伸有轴套翻边,每个所述轴套对应插入一个所述管件铰接孔中,所述轴套翻边位于所述安装板和所述鹅颈管件之间;
所述衬套的一端边缘向外延伸有衬套翻边,每个所述衬套套设在一个所述轴套外,所述衬套翻边位于所述轴套翻边和所述鹅颈管件之间;
所述螺栓依次穿过其中一个所述支架铰链孔、两个所述轴套、另一个所述支架铰链孔和所述螺帽,所述螺栓和所述螺帽配合夹紧两块所述安装板。
进一步的,两块所述安装板位于所述基板的一端,所述基板的另一端设置有两块相互平行的连接耳板;
两块所述连接耳板从所述基板的两侧朝向所述鹅颈管件延伸出。
进一步的,其中一块所述安装板的下端边缘还延伸有支撑架。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行李箱盖系统,包括弹性蓄能单元、第一鹅颈式铰链和第二鹅颈式铰链;
所述第一鹅颈式铰链和所述第二鹅颈式铰链均为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鹅颈式铰链;所述第一鹅颈式铰链和所述第二鹅颈式铰链分别安装在汽车的行李箱盖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
所述第一鹅颈式铰链包括第一车身侧支架和第一鹅颈管件,所述第二鹅颈式铰链包括第二车身侧支架和第二鹅颈管件;所述第一车身侧支架和所述第二车身侧支架连接汽车车身,所述第一鹅颈管件和所述第二鹅颈管件连接汽车的行李箱盖;
所述弹性蓄能单元连接所述第一鹅颈式铰链和所述第二鹅颈式铰链,用于同时推动所述第一鹅颈管件相对于所述第一车身侧支架转动和所述第二鹅颈管件相对于所述第二车身侧支架转动。
进一步的,弹性蓄能单元包括蓄能扭杆、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
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分别连接在所述蓄能扭杆的两端,所述第一连杆连接所述第一鹅颈式铰链,所述第二连杆连接所述第二鹅颈式铰链。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第一鹅颈管件上,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第二鹅颈管件上;
所述蓄能扭杆包括第一扭杆、第二扭杆和扭转件,所述第一扭杆和所述第二扭杆并排交叉设置,所述扭转件连接所述第一扭杆和所述第二扭杆的中段;
所述第一扭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车身侧支架,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车身侧支架后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
所述第二扭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车身侧支架,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车身侧支架后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车身侧支架上设置有第一连接耳板和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一连接耳板朝向所述第一连杆延伸,所述第二扭杆穿过所述第一连接耳板后连接所述第一连杆,所述第一扭杆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架;
所述第二车身侧支架上设置有第二连接耳板和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二连接耳板朝向所述第二连杆延伸,所述第一扭杆穿过所述第二连接耳板后连接所述第二连杆,所述第二扭杆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架。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蓄能单元包括第一拉簧和第二拉簧;
所述第一拉簧的一端连接汽车车身,另一端连接第一鹅颈管件,用于推动所述第一鹅颈管件相对于所述第一车身侧支架转动;
所述第二拉簧的一端连接汽车车身,另一端连接第二鹅颈管件,用于推动所述第二鹅颈管件相对于所述第二车身侧支架转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支架铰接孔和/或所述管件铰接孔为长度方向沿汽车车身的高度方向设置的长条形孔,长条形孔使得鹅颈管件和车身侧支架之间的位置关系可以在高度方向上调整,解决了现有的鹅颈式铰链在高度方向上无法调整的问题;
车身侧支架和鹅颈管件通过可拆卸夹紧组件铰接,通过拆下可拆卸夹紧组件夹紧可随时调整车身侧支架和鹅颈管件的位置关系,能够随时进行调节。
附图说明
参见附图,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将变得更易理解。应当理解:这些附图仅仅用于说明的目的,而并非意在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鹅颈式铰链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车身侧支架和可拆卸夹紧组件的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可拆卸夹紧组件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可拆卸夹紧组件的爆炸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汽车行李箱盖系统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对照表:
车身侧支架01、支架铰接孔11、安装板12、支撑架121、基板13、连接耳板14、通孔141、卡槽142、鹅颈管件02、可拆卸夹紧组件03、螺栓31、螺帽32、轴套33、轴套翻边331、衬套34、衬套翻边341;
第一鹅颈式铰链100、第一车身侧支架101、第一连接耳板1011、第一支撑架1012、第一鹅颈管件102、钩件1021、第二鹅颈式铰链200、第二车身侧支架201、第二连接耳板2011、第二支撑架2012、第二鹅颈管件202、弹性蓄能单元300、第一连杆301、第二连杆302、蓄能扭杆303、第一扭杆3031、第二扭杆3032、扭转件303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容易理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不变更本实用新型实质精神下,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相互替换的多种结构方式以及实现方式。因此,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的全部或视为对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定或限制。
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中的鹅颈式铰链,如图1所示,包括车身侧支架01和鹅颈管件02,鹅颈管件02的一端铰接在车身侧支架01上,车身侧支架01和鹅颈管件02通过可拆卸夹紧组件03铰接;
车身侧支架01上开设有支架铰接孔11,鹅颈管件02上设置有管件铰接孔(图未示),可拆卸夹紧组件03穿过支架铰接孔11和管件铰接孔,并夹紧车身侧支架01和鹅颈管件02;
其中,支架铰接孔11设置为长条形孔(见图2),并且其长度方向沿汽车车身的高度方向设置。
具体的,图1和图2的上下方向为车身的高度方向,鹅颈管件02通过可拆卸夹紧组件03铰接在车身侧支架01的下方,鹅颈管件02以可拆卸夹紧组件03为轴转动。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支架铰接孔11设置为长条形孔,即支架铰接孔11的长度大于宽度,具体可设置为腰型孔或长方形孔。可拆卸夹紧组件03穿过支架铰接孔11中,因此可拆卸夹紧组件03可在支架铰接孔11的长度方向上调整,由于支架铰接孔11的长度方向沿车身的高度方向设置,则实现了可拆卸夹紧组件03沿车身的高度方向调整。
可拆卸夹紧组件03为可随时拆卸的固定装置,取代了现有技术中铆钉等一次性固定的非可拆卸固定装置,用于连接并紧固车身侧支架01和鹅颈管件02。当行李箱盖安装完成后,发现行李箱盖在高度方向上位置不符合设计要求时,可松开可拆卸夹紧组件03,调整至合适位置再进行紧固。
在本实施例中,管件铰接孔11设置为圆形孔,其孔径恰好能穿过可拆卸夹紧组件03,使得鹅颈管件02和可拆卸夹紧组件03的高度能随可拆卸夹紧组件03移动。调整可拆卸夹紧组件03连接在支架铰接孔11中位置,即可同时调整鹅颈管件02的高度。
可选的,管件铰接孔11也可设置为方形孔、腰型孔或其他形状,则在调整鹅颈管件02相对于车身侧支架01的高度时,需要先调整鹅颈管件02相对于车身侧支架01的高度,之后再确定可拆卸夹紧组件03的位置进行固定。
当管件铰接孔11设置为长度方向沿汽车车身的高度方向设置的长条形孔时,支架铰接孔可设置为圆形孔,通过调整可拆卸夹紧组件03在管件铰接孔11中长度方向上的位置,实现车身侧支架01和鹅颈管件02之间在高度方向上的调节。
进一步的,车身侧支架01包括基板13和两块相互平行的安装板12,两块安装板12从基板13的两侧朝向鹅颈管件02延伸出,鹅颈管件02位于两块安装板12之间;
每块安装板12上均开设有一个支架铰接孔11,鹅颈管件02靠近安装板12的两侧壁也对应各开设有一个管件铰接孔。
具体的,图2示出了车身侧支架01的结构,基板13用于连接汽车车身,基板12两侧的两块安装板12(其中一块安装板被遮挡)朝向下方延伸,在两块安装板12之间形成一个槽状的收容空间,鹅颈管件02位于该槽状的收容空间内,通过可拆卸夹紧组件03与两块安装板12连接。
两块安装板12上的两个支架铰接孔11形状相同且同轴,鹅颈管件02上的两个管件铰接孔同样形状相同且同轴。支架铰接孔11和管件铰接孔均设置有两个,可拆卸夹紧组件03穿过两个支架铰接孔11和两个管件铰接孔,使得车身侧支架01和鹅颈管件02与可拆卸夹紧组件03的接触面积足够大,保证了连接强度。
进一步的,如图3和图4所示,可拆卸夹紧组件03包括螺栓31、螺帽32、两个衬套34和两个轴套33;
轴套33的一端边缘向外延伸有轴套翻边331,每个轴套33对应插入一个管件铰接孔中,轴套翻边331位于安装板12和鹅颈管件02之间;
衬套34的一端边缘向外延伸有衬套翻边341,每个衬套34套设在一个轴套33外,衬套翻边341位于轴套翻边331和鹅颈管件02之间;
螺栓31依次穿过其中一个支架铰链孔11、两个轴套33、另一个支架铰链孔11和螺帽32,螺栓31和螺帽32配合夹紧两块安装板12。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通过螺栓31和螺帽32连接车身侧支架01和鹅颈管件02,螺纹连接拆装方便,且能精确调整。
两个轴套33从两个管件铰接孔中相对插入鹅颈管件02中,轴套33的外壁与管件铰接孔的内壁接触,轴套翻边331位于鹅颈管件02的侧壁外,其外表面与安装板12的内表面接触。两个轴套33作为鹅颈管件02转动时的转轴,同时由于支架铰接孔11较大,导致安装板12的夹紧接触面变小,轴套33作为鹅颈管件02和安装板12之间的连接过渡件,增加了安装板12的夹紧接触面和摩擦力,加强了连接强度。
每个轴套33外套设有一个衬套34,衬套34与轴套33过盈配合,衬套34的内壁与轴套33的外壁接触,衬套34的外壁与管件铰接孔的内孔壁接触,衬套翻边341夹在鹅颈管件02的外表面和轴套翻边331之间。设置衬套34用于减少轴套33的磨损及提供稳定的摩擦力,使鹅颈管件02在转动时摩擦扭矩更为稳定并且提高耐久性。
在本实施例中,两块安装板12位于基板13的一端,并且其中一块安装板的下端边缘还延伸有支撑架121。
基板13的另一端设置有两块相互平行的连接耳板14;两块连接耳板14从基板13的两侧朝向鹅颈管件02延伸出。
具体的,如图2所示,安装板12和连接耳板14分别位于基板13的两端,鹅颈式铰链在汽车行李箱盖系统中,车身侧支架01安装在汽车车身上,并且需要通过弹性蓄能单元提供驱动力,以推动鹅颈管件02相对于车身侧支架转动,其中连接耳板14和支撑架121用于连接该蓄能弹性单元,具体参见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中的鹅颈式铰链,能够实现鹅颈管件02和车身侧支架01之间相对高度的调节,在安装汽车行李箱盖时,可通过调整鹅颈管件02和车身侧支架01之间的相对高度使行李箱盖与对手件平齐,从而达到设计要求,减少了费用的投入。并且,本实施例中的可拆卸夹紧组件03中螺栓31和螺帽32通过螺纹连接,能够提供足够的夹紧力,并且夹紧力能够通过螺纹精确调节,保证了车身侧支架01和鹅颈管件02之间的连接强度,长期使用不会发生掉落。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行李箱盖系统,如图5所示,包括弹性蓄能单元300、第一鹅颈式铰链100和第二鹅颈式铰链200;
第一鹅颈式铰链100和第二鹅颈式铰链200均为实施例一中的鹅颈式铰链;第一鹅颈式铰链100和第二鹅颈式铰链分别安装在汽车的行李箱盖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
第一鹅颈式铰链100包括第一车身侧支架101和第一鹅颈管件102,第二鹅颈式铰链200包括第二车身侧支架201和第二鹅颈管件202;第一车身侧支架101和第二车身侧支架201连接汽车车身,具体为第一车身侧支架101和第二车身侧支架201的基板13固定在汽车车身上,第一鹅颈管件102和第二鹅颈管件202连接汽车的行李箱盖;
弹性蓄能单元300连接第一鹅颈式铰链100和第二鹅颈式铰链200,用于同时推动第一鹅颈管件102相对于第一车身侧支架101转动和第二鹅颈管件202相对于第二车身侧支架201转动。
其中,第一鹅颈式铰链100和第二鹅颈式铰链200安装在汽车车身同一高度上,保持第一车身侧支架101和第二车身侧支架201上的支架铰接孔11的长度方向沿车身高度方向设置,以便于后续调整行李箱盖的高度。
弹性蓄能单元300在行李箱盖关闭时蓄能,使第一鹅颈管件102和第二鹅颈管件202有推动行李箱盖翻转打开的趋势,当行李箱盖被解锁时,弹性蓄能单元300释能,第一鹅颈管件102和第二鹅颈管件202相对于汽车车身转动,自动推动行李箱盖打开。
在本实施例中,弹性蓄能单元300包括蓄能扭杆303、第一连杆301和第二连杆302;
第一连杆301和第二连杆302分别连接在蓄能扭杆303的两端,第一连杆301连接第一鹅颈式铰链100,第二连杆302连接第二鹅颈式铰链200。
蓄能扭杆303通过两端的第一连杆301和第二连杆302分别连接第一鹅颈式铰链100和第二鹅颈式铰链200,以传递蓄能扭杆303的扭转力。
具体的,第一连杆301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第一鹅颈管件102上,另一端连接蓄能扭杆303,第二连杆302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第二鹅颈管件202上,另一端连接蓄能扭杆303;
蓄能扭杆303包括第一扭杆3031、第二扭杆3032和扭转件3033,第一扭杆3031和第二扭杆3032并排交叉设置,扭转件3033连接第一扭杆3031和第二扭杆3032的中段;
第一扭杆3031的一端连接第一车身侧支架101,另一端穿过第二车身侧支架201后连接第二连杆302的另一端;
第二扭杆3032的一端连接第二车身侧支架201,另一端穿过第一车身侧支架101后连接第一连杆301的另一端。
其中,扭转件3033连接第一扭杆3031和第二扭杆3032,以限制第一扭杆3031和第二扭杆3032的相对位置。第一扭杆3031和第二扭杆3032的两端各连接一个车身侧支架和一个连杆,在行李箱盖关闭时,第一扭杆3031和第二扭杆3032均处于扭转状态,从而使第一扭杆3031有推动第二鹅颈管件202转动的趋势,同时第二扭杆3032有推动第一鹅颈管件102转动的趋势。
关于第一扭杆3031和第二扭杆3032的连接方式,以第一车身侧支架101为例进行说明:
参见图5,第一车身侧支架101上设置有第一连接耳板1011和第一支撑架1012,第一连接耳板1011朝向第一连杆301延伸,第二扭杆3032穿过第一连接耳板1011后连接第一连杆301,第一扭杆3031搭接在第一支撑架1012上。
其中,第一支撑架1012用于连接第一扭杆3031连接第一车身侧支架101的一端,第一支撑架1012设置在位于外侧的安装板上。即第一扭杆3031从第一车身侧支架101的下方、第一鹅颈管件102的一侧穿过,伸出第一车身侧支架101的外侧(即图5所示的左侧)后搭接在第一支撑架1012上,并且第一鹅颈管件102上还设置有钩件1021,钩住第一扭杆3031,限制第一扭杆3031的位置,以防影响转动。
第一连接耳板1011上开设有过孔/槽,第二扭杆3032连接第一连杆301的一端设置有弯折部,弯折部穿过过孔/槽后连接第一连杆301,当第二扭杆3032扭转时,能推动第一连杆301向靠近第一鹅颈管件102的一侧移动,从而推动第一鹅颈管件102转动。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鹅颈式铰链与实施一中的结构相同,可参见实施例一的图2,进行进一步说明:图2所示左侧的连接耳板14中开设有通孔141,右侧的连接耳板14中开设有卡槽142,第二扭杆3032的弯折部首先穿过卡槽142,之后连接第一连杆301后从图示左侧插入通孔141中,从而连接第二扭杆3032和第一车身侧支架101。
上述为第一车身侧支架101与第一扭杆3031和第二扭杆3032之间的连接方式,与第一车身侧支架101相同,第二车身侧支架201上设置有第二连接耳板2011和第二支撑架2012,第二连接耳板2011朝向第二连杆302延伸,第一扭杆3031穿过第二连接耳板2011后连接第二连杆302,第二扭杆3032连接第二支撑架2012。关于其具体结构,参见第一车身侧支架101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的,弹性蓄能单元300还可采用拉簧的形式,具体包括第一拉簧和第二拉簧;
第一拉簧的一端连接汽车车身,另一端连接第一鹅颈管件,用于推动第一鹅颈管件相对于第一车身侧支架转动;
第二拉簧的一端连接汽车车身,另一端连接第二鹅颈管件,用于推动第二鹅颈管件相对于第二车身侧支架转动。
其中,第一拉簧用于提供第一鹅颈管件转动的动力,第二拉簧用于提供第二鹅颈管件转动的动力,当行李箱盖关闭时,第一拉簧和第二拉簧处于压缩蓄能状态,当行李箱盖打开时,第一拉簧和第二拉簧释能,第一鹅颈式铰链100和第二鹅颈式铰链200同时推动行李箱盖。
本实施例中的汽车行李箱盖系统,采用实施例一中的鹅颈式铰链安装行李箱盖,能够实现行李箱盖在车身高度方向上的调节,适用于扭杆和拉簧两种驱动方式。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较佳的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若干其它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鹅颈式铰链,包括车身侧支架和鹅颈管件,所述鹅颈管件的一端铰接在所述车身侧支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侧支架和所述鹅颈管件通过可拆卸夹紧组件铰接;
所述车身侧支架上开设有支架铰接孔,
所述鹅颈管件上设置有管件铰接孔,所述可拆卸夹紧组件穿过所述支架铰接孔和所述管件铰接孔,并夹紧所述车身侧支架和鹅颈管件;
所述支架铰接孔和/或所述管件铰接孔为长条形孔,并且其长度方向沿汽车车身的高度方向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鹅颈式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侧支架包括基板和两块相互平行的安装板,两块所述安装板从所述基板的两侧朝向所述鹅颈管件延伸出,所述鹅颈管件位于两块所述安装板之间;
每块所述安装板上均开设有一个所述支架铰接孔,所述鹅颈管件靠近所述安装板的两侧壁也对应各开设有一个所述管件铰接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鹅颈式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卸夹紧组件包括螺栓、螺帽、两个衬套和两个轴套;
所述轴套的一端边缘向外延伸有轴套翻边,每个所述轴套对应插入一个所述管件铰接孔中,所述轴套翻边位于所述安装板和所述鹅颈管件之间;
所述衬套的一端边缘向外延伸有衬套翻边,每个所述衬套套设在一个所述轴套外,所述衬套翻边位于所述轴套翻边和所述鹅颈管件之间;
所述螺栓依次穿过其中一个所述支架铰接孔、两个所述轴套、另一个所述支架铰接孔和所述螺帽,所述螺栓和所述螺帽配合夹紧两块所述安装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鹅颈式铰链,其特征在于,两块所述安装板位于所述基板的一端,所述基板的另一端设置有两块相互平行的连接耳板;
两块所述连接耳板从所述基板的两侧朝向所述鹅颈管件延伸出。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鹅颈式铰链,其特征在于,其中一块所述安装板的下端边缘还延伸有支撑架。
6.一种汽车行李箱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弹性蓄能单元、第一鹅颈式铰链和第二鹅颈式铰链;
所述第一鹅颈式铰链和所述第二鹅颈式铰链均为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鹅颈式铰链;所述第一鹅颈式铰链和所述第二鹅颈式铰链分别安装在汽车的行李箱盖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
所述第一鹅颈式铰链包括第一车身侧支架和第一鹅颈管件,所述第二鹅颈式铰链包括第二车身侧支架和第二鹅颈管件;所述第一车身侧支架和所述第二车身侧支架连接汽车车身,所述第一鹅颈管件和所述第二鹅颈管件连接汽车的行李箱盖;
所述弹性蓄能单元连接所述第一鹅颈式铰链和所述第二鹅颈式铰链,用于同时推动所述第一鹅颈管件相对于所述第一车身侧支架转动和所述第二鹅颈管件相对于所述第二车身侧支架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行李箱盖系统,其特征在于,弹性蓄能单元包括蓄能扭杆、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
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分别连接在所述蓄能扭杆的两端,所述第一连杆连接所述第一鹅颈式铰链,所述第二连杆连接所述第二鹅颈式铰链。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行李箱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第一鹅颈管件上,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第二鹅颈管件上;
所述蓄能扭杆包括第一扭杆、第二扭杆和扭转件,所述第一扭杆和所述第二扭杆并排交叉设置,所述扭转件连接所述第一扭杆和所述第二扭杆的中段;
所述第一扭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车身侧支架,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车身侧支架后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
所述第二扭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车身侧支架,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车身侧支架后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汽车行李箱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车身侧支架上设置有第一连接耳板和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一连接耳板朝向所述第一连杆延伸,所述第二扭杆穿过所述第一连接耳板后连接所述第一连杆,所述第一扭杆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架;
所述第二车身侧支架上设置有第二连接耳板和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二连接耳板朝向所述第二连杆延伸,所述第一扭杆穿过所述第二连接耳板后连接所述第二连杆,所述第二扭杆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架。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行李箱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蓄能单元包括第一拉簧和第二拉簧;
所述第一拉簧的一端连接汽车车身,另一端连接第一鹅颈管件,用于推动所述第一鹅颈管件相对于所述第一车身侧支架转动;
所述第二拉簧的一端连接汽车车身,另一端连接第二鹅颈管件,用于推动所述第二鹅颈管件相对于所述第二车身侧支架转动。
CN201922268063.6U 2019-12-17 2019-12-17 鹅颈式铰链及汽车行李箱盖系统 Active CN2113422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68063.6U CN211342297U (zh) 2019-12-17 2019-12-17 鹅颈式铰链及汽车行李箱盖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68063.6U CN211342297U (zh) 2019-12-17 2019-12-17 鹅颈式铰链及汽车行李箱盖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42297U true CN211342297U (zh) 2020-08-25

Family

ID=721371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268063.6U Active CN211342297U (zh) 2019-12-17 2019-12-17 鹅颈式铰链及汽车行李箱盖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4229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605368A (zh) * 2024-01-23 2024-02-27 质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行李箱盖铰链组件以及车辆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605368A (zh) * 2024-01-23 2024-02-27 质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行李箱盖铰链组件以及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98819B (zh) 家具铰链
CN201209360Y (zh) 汽车侧门铰链二次定位结构
CN211342297U (zh) 鹅颈式铰链及汽车行李箱盖系统
EP3406834B1 (en) Hinge mechanism and furniture
CN210372705U (zh) 一种汽车噪声测试工装
US9677311B2 (en) Tailgate counterbalance with dual torque rods
CN219635116U (zh) 无人驾驶车及其摄像头安装支架
CN2888028Y (zh) 一种乘用车行李箱铰链机构
CN209956081U (zh) 翼子板安装支架、翼子板安装总成及车辆
CN108098670B (zh) 车尾门间隙调整工装
CN213936503U (zh) 一种天线快装套件
CN209976276U (zh) 可调节铰链
CN210549651U (zh) 行星齿轮组装夹具
CN203008606U (zh) 一种车门可拆解铰链结构
CN217778542U (zh) 车牌固定架
CN112049536A (zh) 一种汽车及其滑移门z向调节装置
CN212642426U (zh) 一种尾门平衡铰链结构及车辆
CN218805545U (zh) 一种悬停储物盒及汽车
CN217173908U (zh) 一种电泳车身车门支撑工装
CN220747958U (zh) 一种具有缓冲功能的铰链
CN216857122U (zh) 一种涂装车身后背门的喷漆工装
CN213869428U (zh) 汽车后盖自动开启机构
CN220991605U (zh) 车门限位工装
CN213109567U (zh) 一种汽车滑动车门安装夹具
CN221557276U (zh) 一种快速固定且防脱波纹管固定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