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35880U - 一种车用格栅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用格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35880U
CN211335880U CN201921489162.0U CN201921489162U CN211335880U CN 211335880 U CN211335880 U CN 211335880U CN 201921489162 U CN201921489162 U CN 201921489162U CN 211335880 U CN211335880 U CN 2113358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ille
vehicle
grid
positioning column
rib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48916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强
王奕彭
胡小平
刘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Xiaodian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Zhidian Intelligent New Energy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Zhidian Intelligent New Energy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Zhidian Intelligent New Energy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48916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358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358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358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用格栅,安装在车体前部,所述格栅上方设置有主定位柱和辅定位柱,所述主定位柱与所述辅定位柱左右中心对称设置,所述格栅还分布设置有多个卡扣座;所述格栅两侧下端设置有簧片安装结构,所述簧片安装结构包括簧片螺母和螺钉。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用格栅设置了预安装结构,解决装配困难问题,提升装配效率,簧片安装结构也有效防止格栅两侧翘起的装配难题;另外该车用格栅更美观、强度高且不易变形。

Description

一种车用格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装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用格栅。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车辆产品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对于车辆外观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外装饰已经成为人们购车的重要因素,格栅安装在车辆前部的中面板和前保险杠之间,两侧与车辆的左右包角固定,主要作用于水箱,发动机,空调等的进气通风,防止行驶中外来物对车厢内部不可见的破坏以及装饰美观性。格栅整体尺寸较大,现有格栅无预安装,装配困难,存在装配效率低的问题;另外两侧存在装配偏差,边界易翘起,造成间隙面差不均问题。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装配更简易的车用格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用格栅,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装配困难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用格栅,安装在车体前部,所述格栅上方设置有主定位柱和辅定位柱,所述主定位柱与所述辅定位柱左右中心对称设置,所述格栅还分布设置有多个卡扣座;所述格栅两侧下端设置有簧片安装结构,所述簧片安装结构包括簧片螺母和螺钉,所述簧片螺母通过所述螺钉与车体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主定位柱和所述辅定位柱的长度大于所述卡扣座的卡扣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主定位柱和所述辅定位柱与所述卡扣座的卡扣的长度差为 8~15mm。
进一步地,所述格栅两侧上端设有自卡接结构,所述自卡接结构通过卡接固定在车体的卡接孔内与车体连接,所述自卡接结构包括支撑板、第一加强筋结构和导向结构;所述支撑板垂直设置在格栅背部,所述第一加强筋结构设置在所述格栅与所述支撑板连接处,所述第一加强筋结构横截面呈类三角形,且类三角形的斜边设有凹陷部;所述导向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加强筋结构远离所述格栅的下端,且所述导向结构对应所述第一加强筋结构的凹陷部位置设有凸起部。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结构与所述支撑板之间设有镂空区域。
进一步地,所述格栅中部还设有两组左右中心对称的通风孔遮挡结构,所述通风孔遮挡结构设有两个向内凹陷的凹陷槽,所述凹陷槽包括顶面、垂直面和底面,且所述凹陷槽的顶面与垂直面存在间隙,形成通风孔。
进一步地,所述凹陷槽的垂直面与底面连接形成一个夹角,所述夹角角度不小于95°。
进一步地,所述格栅背部铺设有第二加强筋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加强筋结构呈正方形编织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加强筋结构的厚度为所述格栅厚度的三分之一。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用格栅的有益效果在于:格栅设置了主定位柱和辅定位柱的预安装结构,实现了格栅的预安装,解决装配困难问题,提升装配效率;在格栅两侧下端设置了簧片安装结构,格栅两侧装配时将簧片螺母卡入车辆前部的左右包角中,再用螺钉将其固定,有效防止格栅两侧翘起的装配难题;另外还设计了通风孔遮挡结构,通风孔内部结构不可视,提升整车的美观性和精致感;格栅背部设计正方形加强筋结构,增强格栅强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施例车用格栅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车用格栅两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车用格栅的局部横截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车用格栅通风孔遮挡结构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施例车用格栅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6是本实施例带有该车用格栅的整车图。
图中标记的含义为:
1-格栅,11-主定位柱,12-辅定位柱,13-卡扣座,131-卡扣,14-簧片安装结构,141-簧片螺母,142-螺钉,15-自卡接结构,151-支撑板,152-第一加强筋结构,153-导向结构,154-镂空区域,16-通风孔遮挡结构,161-凹陷槽,162- 通风孔,17-第二加强筋结构,2-右包角,21-右卡接孔,22-右安装孔,3-左包角,31-左卡接孔,32-左安装孔,4-中面板,5-前保险杠,6-格栅安装板,61- 主定位钣金孔,62-辅定位钣金孔,63-钣金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便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及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车用格栅,安装在车体前部,格栅1上方设置有主定位柱11和辅定位柱12,主定位柱11与辅定位柱12左右中心对称设置,格栅1还分布设置有多个卡扣座13;格栅1两侧下端设置有簧片安装结构14,簧片安装结构14包括簧片螺母141和螺钉142,簧片螺母141 通过螺钉142与车体固定连接。
如图1、图2、图5和图6所示,格栅1安装在车辆前部的中面板4和前保险杠5之间,两侧与车辆的右包角2和左包角3分别固定,装配人员先托举格栅1,然后通过先将主定位柱11插入主定位钣金孔61内,然后再将辅定位柱 12插入辅定位钣金孔62内,辅定位钣金孔62为长圆孔,实现格栅1上下限位,通过如上方式实现格栅1的预安装效果。之后分别按压卡扣座13,将卡扣131 卡入格栅安装板6上对应的钣金安装孔63内,实现格栅1的初步安装。
因为格栅1整体尺寸较长,为了防止格栅1两侧边界翘起,造成间隙面差不均问题,格栅1两侧下端设置有簧片安装结构14。装配时将簧片螺母141卡入右包角2和左包角3,簧片螺母141的螺孔对准右安装孔22和左安装孔32,然后将螺钉142从格栅1的安装孔中打入簧片螺母141内,格栅1两侧分别与右包角2和左包角3通过簧片安装结构14连接,实现格栅1的两侧安装,解决翘起问题。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优选,主定位柱11和辅定位柱12的长度大于卡扣座13的卡扣131长度。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优选,主定位柱11和辅定位柱12与卡扣座13的卡扣131的长度差为8~15mm。
如图3、图5所示,主定位柱11和辅定位柱12与卡扣座13的卡扣131的长度差H为8~15mm,保证主定位柱11和辅定位柱12先于卡扣131分别进入格栅安装板6上的主定位钣金孔61和辅定位钣金孔62内,实现预安装。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优选,格栅1两侧上端设有自卡接结构15,自卡接结构15通过卡接固定在车体的卡接孔内与车体连接,自卡接结构15包括支撑板151、第一加强筋结构152和导向结构153;支撑板151垂直设置在格栅1 背部,第一加强筋结构152设置在格栅1与支撑板151连接处,第一加强筋结构152横截面呈类三角形,且类三角形的斜边设有凹陷部;导向结构153设置在第一加强筋结构152远离格栅1的下端,且导向结构153对应第一加强筋结构152的凹陷部位置设有凸起部。
因为格栅1尺寸较大,且所用材料为PP塑料材质,变形量较大,容易存在孔位不正,装配不上问题,故格栅1两侧上端设有自卡接结构15,通过自卡接结构15进行限位,解决簧片安装结构14装配不上问题。如图2所示,格栅 1背部垂直设置支撑板151,形成一个夹角,第一加强筋结构152填充设置在该夹角处,从侧面看类似一个三角形结构,斜边有一个凹陷部。导向结构153接设置在第一加强筋结构152的前端位置,与支撑板151处于同一平面,对应第一加强筋结构152的凹陷部位置有一个向下的凸起部。自卡接结构15通过导向结构153进行导向插入右卡接孔21和左卡接孔31内,凹陷部使得自卡接结构 15卡接更顺利,当格栅1两侧的自卡接结构15卡入右卡接孔21和左卡接孔31 内时,右包角2和左包角3的安装面板外侧卡在第一加强筋结构152凹陷部处,右包角2和左包角3的安装面板内侧卡在导向结构153凸起部处,形成过盈配合。为了进一步方便自卡接结构15顺利卡接,右包角2和左包角3的安装面板与第一加强筋结构152之间可以有0.1mm的限位间隙。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优选,导向结构153与支撑板151之间设有镂空区域154。如图2所示,格栅1两侧的自卡接结构15插入右卡接孔21和左卡接孔31内,实现上下限位,上下限位结构强度较大,自卡接结构15的前端无变形量会导致卡入困难,导向结构153与支撑板151之间设计一个镂空区域154,实现有效卡接,便于格栅1的装配。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优选,格栅1中部还设有至少一组通风孔遮挡结构 16,通风孔遮挡结构16设有两个向内凹陷的凹陷槽161,凹陷槽161包括顶面、垂直面和底面,且凹陷槽161的顶面与垂直面存在间隙,形成通风孔162。如图4可见,本实施例提供两组左右中心对称的通风孔遮挡结构,通风孔162设置在通风孔遮挡结构16凹陷槽161的顶面与垂直面的交界处,处于用户的视线盲区,使得通风孔162内部结构不可视,提升了整车美观性和精致感。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优选,凹陷槽161的垂直面与底面连接形成一个夹角,所述夹角角度不小于95°。如图4可见,通风孔遮挡结构16凹陷槽161 的垂直面与底面的夹角≥95°,保证雨水顺着凹陷槽161的底面流水线外流,起到导水作用。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优选,格栅背部铺设有第二加强筋结构17。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优选,第二加强筋结构17呈正方形编织结构。
格栅1背部设计正方形第二加强筋结构17,增强了格栅1的强度,有效防止格栅1按压塌陷。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优选,第二加强筋结构17的厚度为格栅1厚度的三分之一。第二加强筋结构17厚度为格栅1料厚的三分之一,增强格栅1强度的同时有效防止格栅1表面产生缩痕。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车用格栅,安装在车体前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上方设置有主定位柱和辅定位柱,所述主定位柱与所述辅定位柱左右中心对称设置,所述格栅还分布设置有多个卡扣座;所述格栅两侧下端设置有簧片安装结构,所述簧片安装结构包括簧片螺母和螺钉,所述簧片螺母通过所述螺钉与车体固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定位柱和所述辅定位柱的长度大于所述卡扣座的卡扣长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定位柱和所述辅定位柱与所述卡扣座的卡扣的长度差为8~15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两侧上端设有自卡接结构,所述自卡接结构通过卡接固定在车体的卡接孔内与车体连接,所述自卡接结构包括支撑板、第一加强筋结构和导向结构;所述支撑板垂直设置在格栅背部,所述第一加强筋结构设置在所述格栅与所述支撑板连接处,所述第一加强筋结构横截面呈类三角形,且类三角形的斜边设有凹陷部;所述导向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加强筋结构远离所述格栅的下端,且所述导向结构对应所述第一加强筋结构的凹陷部位置设有凸起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用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结构与所述支撑板之间设有镂空区域。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中部还设有至少一组通风孔遮挡结构,所述通风孔遮挡结构设有两个向内凹陷的凹陷槽,所述凹陷槽包括顶面、垂直面和底面,且所述凹陷槽的顶面与垂直面存在间隙,形成通风孔。
7.如权利要求6中所述的车用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槽的垂直面与底面连接形成一个夹角,所述夹角角度不小于95°。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用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背部铺设有第二加强筋结构。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用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强筋结构呈正方形编织结构。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用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强筋结构的厚度为所述格栅厚度的三分之一。
CN201921489162.0U 2019-09-06 2019-09-06 一种车用格栅 Active CN2113358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89162.0U CN211335880U (zh) 2019-09-06 2019-09-06 一种车用格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89162.0U CN211335880U (zh) 2019-09-06 2019-09-06 一种车用格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35880U true CN211335880U (zh) 2020-08-25

Family

ID=720942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489162.0U Active CN211335880U (zh) 2019-09-06 2019-09-06 一种车用格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358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185430A (en) Interconnecting modular screen assembly
CN211335880U (zh) 一种车用格栅
JPH09202142A (ja) ウインドガラスの窓枠部の構造
CN216300975U (zh) 一种高精度防变形的饰板
CN215971371U (zh) 一种汽车c柱内饰盖
CN212125015U (zh) 一种汽车悬浮式中控屏
JP5890201B2 (ja)
CN220889938U (zh) 一种外框护角
CN216033964U (zh) 一体式座椅颈部装饰件
CN209974057U (zh) 一种观光电梯的立柱结构
CN211393484U (zh) 侧框加强的电梯吊顶
CN217654081U (zh) 一种具有新型装饰条结构的房间空气调节器
US20040168385A1 (en) Coping for swimming pool, particularly an above-ground swimming pool, and process for its production
CN218367485U (zh) 座椅背部饰板、座椅以及车辆
CN217000398U (zh) 组合式立柱的单元式幕墙
CN216070225U (zh) 客车及其侧围蒙皮安装结构
CN212326327U (zh) 一种洗碗机内胆及洗碗机
CN217811870U (zh) 吊顶板及吊顶
CN217099866U (zh) 一种钣金止口装饰条
CN210713427U (zh) 石材面板装配式安装结构
CN212326325U (zh) 一种洗碗机内胆组件及洗碗机
CN213234067U (zh) 一种墙体装饰系统
CN211106879U (zh) 一种窗框三角饰块
JP5100552B2 (ja) 塀パネルの取付構造
JPS6310365Y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110

Address after: Room 368, 302, 211 Fute North Road, China (Shanghai) pilot Free Trade Zone,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200120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Xiaodian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412000 public office Room 501, 4th floor, Zhongchuang space, phase 2.1 D R & D plant, Xinma power innovation park, 899 Xianyue Ring Road, Tianyuan District, Zhuzhou City, Hun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unan Zhidian intelligent New Energy Vehicle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