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35563U - 车辆及其电池包 - Google Patents

车辆及其电池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35563U
CN211335563U CN201922132301.0U CN201922132301U CN211335563U CN 211335563 U CN211335563 U CN 211335563U CN 201922132301 U CN201922132301 U CN 201922132301U CN 211335563 U CN211335563 U CN 2113355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pack
sound
vehicle body
pad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13230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鑫
姜燕坡
陈晓新
张荣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13230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355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355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355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车辆及其电池包。该车辆包括车身和安装于所述车身的电池包,所述电池包与所述车身之间设置有消音垫,以填充所述车身与所述电池包之间的间隙,所述消音垫未受挤压之前的厚度为第一厚度,在所述电池包安装到所述车身上后,所述消音垫的厚度为第二厚度,记所述第一厚度与所述第二厚度的厚度差与所述第一厚度的比值为所述消音垫的压缩率,所述压缩率为20%‑40%。该车辆能够有效降低进入车内的噪声。

Description

车辆及其电池包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辆及其电池包。
背景技术
现在市场对车辆噪声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噪声直接影响驾乘人员的驾乘体验,直接反映出车辆的高低档次,所以汽车NVH成为各大汽车主机厂越来越重视的性能。汽车噪声主要分为两种:结构声和空气声,结构声为外界激励源直接激励或传递至车身,引起车身壁板振动,与车内声腔耦合而产生车内噪声,简称为结构声,结构声主要通过车身结构模态匹配和阻尼技术进行控制;空气声为轮胎、路面、进排气、发动机本体等噪声源通过空气传播路径进入车内引起噪声,简称为空气声,空气声主要是通过声学包技术来控制。
在现有新能源车型中,大部分电池包周边无任何声学降噪设计,电池包安装与车身的地板,电池包与地板之间可能存在缝隙,与外界相通,导致路噪和胎噪会绕过电池包,直接通过地板钣金透射进入乘员舱内,此时,能起到降低路噪和胎噪作用的只有地板钣金和车内地毯,降噪效果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及其电池包,该车辆能够有效降低进入车内的噪声。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车身和安装于所述车身的电池包,所述电池包与所述车身之间设置有消音垫,以填充所述车身与所述电池包之间的间隙,所述消音垫未受挤压之前的厚度为第一厚度,在所述电池包安装到所述车身上后,所述消音垫的厚度为第二厚度,记所述第一厚度与所述第二厚度的厚度差与所述第一厚度的比值为所述消音垫的压缩率,所述压缩率为20%-40%。
可选地,所述消音垫为环状消音垫,所述环状消音垫的外周缘与所述电池包用于与所述车身接触的表面的外周缘大致齐平。
可选地,所述消音垫覆盖住所述电池包用于与所述车身接触的表面。
可选地,所述消音垫连接在所述车身和所述电池包之间的侧表面上设置有防水层。
可选地,所述消音垫用于与所述车身接触的表面也设置有防水层。
可选地,所述消音垫设置在所述车身和所述电池包中的一者。
可选地,当所述电池包的形状为非规则形状时,所述消音垫为分体式结构,和/或,当所述电池包的形状为规则形状时,所述消音垫为一体式结构。
可选地,所述消音垫的各个部位的所述压缩率的值不同。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池包,该电池包为上述的电池包,所述电池包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消音垫的容纳槽,所述消音垫设置于所述容纳槽内,且所述消音垫的外表面突出于所述电池包的外表面。
可选地,所述电池包形状与所述车身用于安装所述电池包的安装部的形状适配。
通过上述方案,由于消音垫能够与车身的安装面(例如车身的地板的外表面)接触,能够填充电池包与车身之间的间隙,从而能够消除电池包与车身之间的空气层。当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产生路噪和胎噪时,噪声不会从电池包和地板之间的间隙进入车辆内部,噪声首先通过电池包本身,即电池包的质量层,电池包会减弱一部分噪声,而透射过电池包的噪声在消音垫的作用下,被极大程度的减弱。最后噪声才会透射入地板和地毯,传递至车辆内部,最大化的减少进入车辆内的噪声,能够提升驾驶员和乘客的驾乘感受。
而且,由于消除了电池包与车身之间的空气层,能够避免因气体在电池包与车身之间的间隙中窜动而产生的噪声。
当压缩率控制在20%-40%时,消音垫不会对电池包的上表面造成例如弯折、压溃等损伤。且当压缩率在20%-40%时,消音垫能够具有较好的安装稳定性。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设置有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电池包与车身的地板呈装配状态时的示意图,其中,箭头示出了噪音的传递路径;
图2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电池包结构的立体轴侧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在一种实施方式的电池包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在一种实施方式的电池包结构的主视示意图,其中示出了背胶;
图5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电池包结构的俯视示意图,其中示出了螺栓,消音垫为分体式结构;
图6是本公开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电池包结构的俯视示意图,其中,消音垫为一体式结构;
图7是车辆设置有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消音垫和不设置消音垫时不同频率段的声音经地板进入车内的噪音大小的曲线图;
图8是车辆设置有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消音垫和不设置消音垫时不同频率段的声音经轮胎进入车内的噪音大小的曲线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 电池包结构 10 电池包
20 消音垫 21 侧表面
30 背胶 40 螺栓
200 地板 210 安装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以附图的图面方向作为基准定义的,其中,“上、下”与车辆处于正常行驶状态时的上、下的方向一致。另外,“内、外”是指相关零部件的内、外。另外,所使用的术语如“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别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车辆及其电池包20,例如新能源汽车。该车辆包括车身和安装于车身的电池包10,电池包10与车身之间设置有消音垫20,以填充车身与电池包10之间的间隙。这样,当电池包10安装到车辆的车身上时,消音垫20能够填充电池包10与车身之间的间隙,即,消音垫20能够分别与电池包10及车身上用于安装电池包10的部位接触,例如消音垫20可与如图5所示的车身的安装面210接触,从而消除间隙。
其中,消音垫20未受挤压之前的厚度为第一厚度,在电池包10安装到车身上后,消音垫20的厚度为第二厚度,记第一厚度与第二厚度的厚度差与第一厚度的比值为消音垫20的压缩率,压缩率为20%-40%。
通过上述方案,由于消音垫20能够与车身的安装面210(例如车身的地板的外表面)接触,能够填充电池包10与车身之间的间隙,从而能够消除电池包10与车身之间的空气层。当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产生路噪和胎噪时,噪声不会从电池包10和地板200之间的间隙进入车辆内部,噪声首先通过电池包10本身,即电池包10的质量层,电池包10会减弱一部分噪声,而透射过电池包10的噪声在消音垫20的作用下,被极大程度的减弱。最后噪声才会透射入地板200和地毯,传递至车辆内部,最大化的减少进入车辆内的噪声,能够提升驾驶员和乘客的驾乘感受。
而且,由于消除了电池包10与车身之间的空气层,能够避免因气体在电池包10与车身之间的间隙中窜动而产生的噪声。
当将消音垫20压缩固定在车身和电池包10之间时,为了避免因对消音垫20被过分压缩产生的反作用力对电池包10的上表面造成弯折、压溃等损伤,可将消音垫20的压缩率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当压缩率控制在20%-40%时,消音垫20不会对电池包10的上表面造成例如弯折、压溃等损伤。
尤其是当消音垫20作为单独的零部件,压缩装配在车身和电池包10之间时,控制消音垫20的压缩率,除了考虑对电池包10的损伤之外,还要考虑采用一定的压缩率去保证消音垫20能够稳固安装在车身和电池包10之间,避免消音垫20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从两者之间脱落,而当压缩率在20%-40%时,消音垫20能够具有较好的安装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消音垫20”是指具有消音功能的结构,例如,为隔音材料或吸音材料,或者可为通过结构设计使其具有消音功能的结构,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消音垫20为吸音垫,即,消音垫20由吸音材料制成。
消音垫20设置为吸音材料制成的好处在于:由于消音垫20填充了电池包10与车身之间的间隙,不仅能够避免因气流在该间隙流动而形成的噪声,且避免噪声从该间隙经地板200进入车辆内部。而且,由于消音垫20为吸音材料,本身能够吸收噪声,可减小经过消音垫20的噪声,且吸音层能够与电池包10和车身整体形成隔音层,增加车身的隔声性能,从而减小车辆底部产生的噪声透射入车内,即,能够减弱来自路面或者车辆轮胎的噪声。
另外,通常吸音材料具有阻尼特性,能够抑制电池包10上表面与地板200的振动,起到缓冲作用,也有利于减少中低频噪声。
本公开对吸音材料不作限定,例如可为PU材料、棉毡材料、PET材料、三聚氰胺材料、EPDM泡棉材料等。若将吸音材料层布置在电池包10上表面与地板200之间,可以吸收电池包10与地板200之间多次折反射的噪声,耗散能量,减弱噪声。
在本公开中,消音垫20既可以部分覆盖电池包10与车身接触的表面,也可以完全覆盖住电池包10与车身接触的表面,能够避免空气进入电池包10与车身之间的间隙,避免因气体在电池包10与车身之间的间隙中窜动而产生的噪声即可,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定。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消音垫20为环状消音垫,环状消音垫的外周缘与电池包10用于与车身接触的表面的外周缘大致齐平。即,消音垫20部分覆盖住电池包10用于与车身接触的面,且消音垫20的外周缘限定的形状与电池包用于与车身接触的表面的形状匹配。当然,在本公开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环状消音垫的外周缘与电池包10用于与车身接触的表面的外周缘也可不齐平。
在本公开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消音垫20覆盖住电池包10用于与车身接触的表面。以尽可能地增大消音垫20的覆盖面积,充分利用电池包10大面积特性,尽可能覆盖住车辆的车身(如地板200),能够进一步减少进入车辆内部的噪声。
为了防止车辆涉水或雨天行驶时消音垫20进水,导致消音垫20长时间潮湿而使车身的地板200或其他对应部分受到腐蚀。因此,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消音垫20表面还设置有防水层,例如,在消音垫20的外表面增加一层防水薄膜,以使消音垫20具有防水性能。这样,当电池包10安装于车身时,防水性能可以更好地增加消音垫20在恶劣环境中的使用寿命,且能够避免水经过消音垫20后腐蚀车身。
可选地,如图1所示,消音垫20连接在车身和电池包10之间的侧表面21上设置有防水层。即,消音垫20外露部分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水层,从而杜绝出现水从消音垫20直接进入而腐蚀车身的情况。
进一步地,消音垫20用于与车身接触的表面也设置有防水层。这样,能够增大防水层的面积,进一步提升消音垫20的防水性能,避免雨水对车身造成腐蚀。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电池包10可为常用的电池包,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部的电池模组或单体电池。电池包10除了安装在车辆的底部,与车身的地板200接触之外,还可根据需要安装在车辆的任意适当位置,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如车辆的底盘上形成有容纳腔,电池包结构100设置于该容纳腔内。或者,电池包10安装在车辆的顶部。对应地,电池包10与车身接触的面可能是上表面、侧面或下表面。
在本公开中,安装时,可先将消音垫20固定在车身和电池包中的一者上,在与另一者装配。例如,可将消音垫20先固定在电池包10上,以构造成电池包结构100,然后再将电池包结构100安装到车身的对应位置。当然,也可先将消音垫20安装到车身上,在安装电池包10。
另外,消音垫20可先不与车身或电池包10连接,而是安装时,通过压缩固定的方式夹持在电池包10与车身之间。
通常,由于电池包10安装在车辆的底部,因此,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至图6所示,可先将消音垫20设置于电池包10的上表面,构造成电池包结构100,这样,当电池包结构100安装到车身底部(例如地板200)时,保证电池包10与车身之间的间隙可由消音垫20填充。
具体地安装时,如图1所示,电池包结构100可安装在车辆的地板200的下表面,该下表面即为安装面210,消音垫20填充在电池包10的上表面与安装面210之间的间隙内。
在本公开中,消音垫20可采用任意适当的方式设置在电池包10的表面,例如采用粘接的方式固定。具体地,如图4所示,可使用背胶30将消音垫20粘贴在电池包10上表面,构造成电池包结构100,然后随着电池包10安装在地板200的下表面。或者,如图5所示,可采用螺接固定方式,例如,可以使用已有的螺栓40(如连接电池包10的上盖和电池包10的托盘的紧固螺栓),将消音垫20固定在电池包10的表面,构造成电池包结构100,然后随着电池包10安装在地板200的下表面。此时,螺栓40起到一件两用的作用,有利于节约零部件的使用。
另外,在消音垫20和电池包10为单独的零部件的实施方式中,可将消音垫20采用压缩固定的方式限位在电池包10和车身之间,或者,将消音垫20通过粘接或螺接的方式先固定在车身对应位置,以使得当电池包10安装到带有消音垫20的车身上时,电池包10与消音垫20的接触。
可选地,在本公开的一种方式中,电池包10的外表面可设置有用于容纳消音垫20的容纳槽(未图示),消音垫20的外表面突出于电池包10的外表面。这样,在电池包10上安装消音垫20时,可先将消音垫20放置于容纳槽内,起到定位作用,之后便于采用螺栓40连接。且由于消音垫20的外表面突出于电池包10的外表面,当电池包结构100安装到车身上后,消音垫20能够与车身接触。
在本公开中,对电池包10的形状不作限制,电池包10可以构造成规则形状,例如长方体结构,电池包10的形状也可以为非规则形状,例如构造成附图1和图5所示的电池包10,该电池包10上表面并非是平面,而是构造为凹凸结构。
根据电池包10本身结构及安装面210的结构等不同,消音垫20的形状可适当改变,以保证消音垫20能够与车身的安装面210接触。例如图1所示,当电池包结构100安装在地板200的下表面时,由于地板200的下表面大致为平面,即安装面210为平面,为了使得的消音垫20的上表面能够与安装面210充分接触,此时,可使电池包10的凹凸结构对应的各部分的消音垫20的上表面为平面。
另外,电池包10形状可与车身用于安装电池包10的安装部的形状适配。例如,若车身上安装面210为平面,电池包10用于与车身接触的面也可为与安装面210适配的平面,若车身上安装面210为凹凸面,则如图1至图5所示,电池包10对应的各部分消音垫20的上表面也无需设置为平面,可根据车身上的安装面210去设计。或者,当车身上的安装部为异形腔体结构,则电池包10的整体可为与该异形腔体结构匹配。
在本公开中,消音垫20既可为一体式结构,也可为分体式结构。可选地,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当电池包10本体为规则形状时,例如为长方体结构时,如图6所示,消音垫20可采用一体式结构的消音垫20,有利于简化消音垫20的结构,且能够简化消音垫20的加工工艺,从而节约成本。当电池包10为非规则形状时,如图5所示,由于设置在电池包10的上表面各部分的消音垫20可能需要设置为不同厚度,此时,消音垫20可采用分体式结构,即消音垫20分为多块,单独加工后在组装在一起以覆盖在电池包10的上表面。这样,便于根据需要设置各部分消音垫20的厚度。
需要说明的时,当本公开的电池包10为非规则形状时,消音垫20也可以为一体式结构。当电池包10为规则形状时,消音垫20也可以为分体式结构。
通过上述论述可知,在本公开提供的车辆中,当将电池包结构100安装在车身外表面,例如安装到地板200的下表面,能够对路噪和胎噪起到有效的降噪效果。且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轻量化优点。
如图7所示,通过对比设置有消音垫20和没有设置消音垫20的方案可知,设置消音垫20,不同频率段的声音经地板200进入车内的噪声分贝均有所降低,能够起到有效降低噪声的作用。
如图8所示,通过对比设置有消音垫20和没有设置消音垫20的方案可知,设置消音垫20,不同频率段的声音经轮胎进入车内的噪声分贝也能够有所降低,能够起到有效降低噪声的作用。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和安装于所述车身的电池包(10),所述电池包(10)与所述车身之间设置有消音垫(20),以填充所述车身与所述电池包(10)之间的间隙,所述消音垫(20)未受挤压之前的厚度为第一厚度,在所述电池包(10)安装到所述车身上后,所述消音垫(20)的厚度为第二厚度,记所述第一厚度与所述第二厚度的厚度差与所述第一厚度的比值为所述消音垫(20)的压缩率,所述压缩率为20%-4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音垫(20)为环状消音垫,所述环状消音垫的外周缘与所述电池包(10)用于与所述车身接触的表面的外周缘大致齐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音垫(20)覆盖住所述电池包(10)用于与所述车身接触的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音垫(20)连接在所述车身和所述电池包(10)之间的侧表面(21)上设置有防水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音垫(20)用于与所述车身接触的表面也设置有防水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音垫(20)设置于所述车身和所述电池包(10)中的一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电池包(10)的形状为非规则形状时,所述消音垫(20)为分体式结构,和/或,当所述电池包(10)的形状为规则形状时,所述消音垫(20)为一体式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音垫(20)的各个部位的所述压缩率的值不同。
9.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该电池包(10)为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包(10),所述电池包(10)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消音垫(20)的容纳槽,所述消音垫(20)设置于所述容纳槽内,且所述消音垫(20)的外表面突出于所述电池包(10)的外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10)的形状与所述车身用于安装所述电池包(10)的安装部的形状适配。
CN201922132301.0U 2019-11-29 2019-11-29 车辆及其电池包 Active CN2113355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32301.0U CN211335563U (zh) 2019-11-29 2019-11-29 车辆及其电池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32301.0U CN211335563U (zh) 2019-11-29 2019-11-29 车辆及其电池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35563U true CN211335563U (zh) 2020-08-25

Family

ID=721005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132301.0U Active CN211335563U (zh) 2019-11-29 2019-11-29 车辆及其电池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3556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86545A (zh) * 2021-07-23 2021-09-14 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纯电动架构汽车电池包盖板的减振降噪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86545A (zh) * 2021-07-23 2021-09-14 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纯电动架构汽车电池包盖板的减振降噪装置
CN113386545B (zh) * 2021-07-23 2022-11-18 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纯电动架构汽车电池包盖板的减振降噪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198798C2 (ru) Сверхлегкий многофункциональный звукоизоляционный комплект
JP4367077B2 (ja) 駆動モータ取付構造
US20220097620A1 (en) Soundboard panel assembly for vehicle surfaces
CN211335563U (zh) 车辆及其电池包
CN110171369B (zh) 车辆
JP2004276809A (ja) 車両用車輪
JP5114306B2 (ja) 自動車用路面側吸音フロアーアンダーカバー
CN212202963U (zh) 一种汽车转向系统用输出轴的减震降噪装置
JP2006513925A (ja) エンジンルーム仕切り層
CN201511906U (zh) 一种翼子板隔音垫
CN215475396U (zh) 一种汽车轮罩吸声降噪装置及车辆
CN210970535U (zh) 轮辋结构、车轮及车辆
JP2001138771A (ja) ダッシュパネル用防音部材
KR101580917B1 (ko) 전동 압축기의 제진장치
CN214823645U (zh) 一种减震降噪型汽车后轮罩
JPS58177781A (ja) 自動車のエンジンアンダ−カバ−
JPH05202987A (ja) エンジンのクランクプーリ構造
JP2000073781A (ja) 遮音及び冷却用構造
CN219857032U (zh) 一种防共振高分子车门内饰结构
CN219605565U (zh) 端盖、压缩机、空调系统和车辆
JP2012180800A (ja) 吸気ダクト
JP2511754Y2 (ja) ル−フトリムの取付構造
JP4066682B2 (ja) 燃料タンク支持構造
CN216443561U (zh) 一种隔声降噪的长头卡车发动机隔声罩
CN215672607U (zh) 一种用于充气泵的降噪壳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