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24715U - 电动吸尘器 - Google Patents
电动吸尘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324715U CN211324715U CN201921939385.2U CN201921939385U CN211324715U CN 211324715 U CN211324715 U CN 211324715U CN 201921939385 U CN201921939385 U CN 201921939385U CN 211324715 U CN211324715 U CN 21132471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acuum cleaner
- electric vacuum
- abutting
- cleaner
- electric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ic Suction Clea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吸尘器,其能够以简单的结构而稳定地收纳。电动吸尘器(1)具备:吸尘器主体(2);延长管,其与吸尘器主体(2)连接;以及吸入口体(7),其与延长管连接。电动吸尘器(1)具备抵接部(15),该抵接部(15)隔着处于延长管的长度方向上的轴线(A)而配置于吸尘器主体(2)的左右两侧,在对电动吸尘器(1)进行收纳时,该抵接部(15)与交叉的被设置部(22)的两个面抵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吸尘器,其具备:主体;与主体连接的延长管;以及与延长管连接的吸入口体。
背景技术
杆式电动吸尘器在具备供使用者把持的把持部的手边侧的吸尘器主体配置有电动送风机、电池、集尘部等主要零部件,其重心较高而难以自立。因此,在以往的杆式电动吸尘器的情况下,为了稳定地进行收纳等,需要用于以卡挂于充电座等收纳座、墙壁的方式对电动吸尘器进行保持的其他零部件。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授权实用新型第321045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8-15325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电动吸尘器,其能够以简单的结构而稳定地进行收纳。
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具备:主体;与主体连接的延长管;以及与延长管连接的吸入口体。电动吸尘器具备抵接部,该抵接部隔着处于延长管的长度方向上的轴线而配置于主体的左右两侧,在对电动吸尘器进行收纳时,该抵接部与交叉的被设置部的两个面抵接。
根据上述结构,使得隔着延长管的轴线而位于两侧的抵接部的抵接面与角落的交叉的壁面抵接,由此抑制了吸尘器主体侧向左右、下方的滑动,无需利用用于卡挂于收纳座、墙壁等的其他部件等,能够以简单的结构稳定地对电动吸尘器进行收纳。因此,无需将电动吸尘器收纳于收纳座等之类的确定的场所,可以收纳于在两侧具有相互交叉的角落的任意场所。
优选地,所述电动吸尘器具备重物,所述抵接部相对于所述重物而位于两侧。
优选地,所述抵接部设置成进退自如或能够拆装。
优选地,所述抵接部具备防滑体。
优选地,所述抵接部的抵接面形成为平面状。
优选地,所述抵接部形成为前端位于虚拟平面上。
优选地,一侧的所述抵接部的抵接面和另一侧的所述抵接部的抵接面形成锐角至钝角的规定的角度范围内的规定角度而交叉。
附图说明
图1是从上方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的收纳状态的俯视图。
图2(a)是从前侧示出上述电动吸尘器的立体图,图2(b)是从后侧示出上述电动吸尘器的立体图。
图3是从前侧示出上述电动吸尘器的收纳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上述电动吸尘器进行清扫时的使用状态的立体图。
图5(a)是从上方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的抵接部的露出状态的俯视图,图5(b)是从上方示出上述电动吸尘器的抵接部的避让状态的俯视图。
图6(a)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的抵接部的一例的立体图,图6(b)是示出上述电动吸尘器的抵接部的另一例的立体图。
图7是从上方示出上述电动吸尘器的立体图。
图8是示出第四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的抵接部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电动吸尘器、2…作为主体的吸尘器主体、6…延长管、7…吸入口体、15…抵接部、19…抵接面、25…防滑体、A…轴线、P…虚拟平面。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3及图4中,1是电动吸尘器。使用者把持电动吸尘器1而使其执行动作,由此对地板表面上的尘埃进行清扫。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电动吸尘器1,举出杆式电动吸尘器为例进行说明。以下,为了使说明更加明确,以面对图3所示的立起状态的杆式电动吸尘器1的使用者为基准而使用电动吸尘器1的前后及上下的各方向。如图4所示,在使用者把持电动吸尘器1时,将电动吸尘器1的靠近使用者的端部侧设为电动吸尘器1的一端侧,将远离使用者的端部侧设为电动吸尘器1的另一端侧。本实施方式的杆式电动吸尘器1的一端侧为吸尘器主体2侧,另一端侧为吸入口体7侧。另外,吸尘器主体2侧为上方,吸入口体7侧为下方。以下,对于杆式电动吸尘器1,将从靠近使用者的那侧即一端部至远离使用者的那侧即另一端部的、作为第一方向的两端方向设为长度方向。另外,将与长度方向交叉的两侧方向或宽度方向设为作为第二方向的左右方向。此外,将与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交叉的方向设为作为第三方向的前后方向。对于电动吸尘器1,在前后方向上,将使用状态下从使用者侧能看到的那侧设为前侧,将使用者侧设为后侧。在图1等中,由箭头F表示前方,由箭头R表示后方。
如图4所示,电动吸尘器1具备吸尘器主体2。吸尘器主体2具备主体连接口3和排气口4。在主体连接口3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连接有风路体5。风路体5形成吸入风路。本实施方式中,风路体5具备长条状的延长管6、以及吸入口体7。延长管6的一端部与主体连接口3连接,吸入口体7与延长管6的另一端部连接。延长管6的轴线方向沿着电动吸尘器1的长度方向。另外,延长管6的轴线A位于从电动吸尘器1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心通过且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虚拟中心平面上。
如图4所示,电动吸尘器1具备电动送风机8。电动送风机8配置于吸尘器主体2。电动送风机8由控制部控制。电动送风机8具备如下部件等:由合成树脂或金属等构成的框架;以及具有磁铁、线圈等的电动机。因此,电动送风机8为重物。另外,通过从电源部9供电而使得电动送风机8执行动作。对于电源部9而采用二次电池、或者线缆卷盘装置。电源部9为重物。电源部9配置于吸尘器主体2。电源部9位于吸尘器主体2的后部。本实施方式中,具备电源部9的吸尘器主体2的后端部向后方突出。
电动送风机8的吸入侧经由集尘部10而与主体连接口3连通,电动送风机8的排气侧与排气口4连通。集尘部10从借助风路体5由主体连接口3吸入的含尘空气中分离出尘埃并使得该尘埃积存。本实施方式中的集尘部10为旋风分离式的集尘装置。本实施方式中的集尘部10配置于吸尘器主体2的前侧,但并不局限于此,集尘部10也可以配置于延长管6的轴线A上。集尘部10能够相对于吸尘器主体2而拆装。集尘部10为由合成树脂等构成的重物。应予说明,作为集尘部10,可以采用相对于吸尘器主体2内配置的集尘室等而拆装的集尘袋、过滤器等。
另外,电动吸尘器1具备把持部12。把持部12在清扫操作时由使用者把持。把持部12一体地设置于吸尘器主体2。使用者通过对把持部12进行把持而能够把持吸尘器主体2。把持部12在吸尘器主体2位于作为主体连接口3的相反侧的端部的一端部。把持部12配置于电动吸尘器1的一端侧。本实施方式中的把持部12沿着电动吸尘器1的长度方向而形成。把持部12的一端部相对于吸尘器主体2而与具备电源部9的部分连接。把持部12的另一端部相对于吸尘器主体2而连接于与集尘部10对置的部分。另外,把持部12相对于吸尘器主体2而与延长管6的轴线A重叠且以轴线A为基准而配置于左右两侧方向上的中央部。本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1的情况下,在使用者的手边的把持部12附近配置有电动送风机8、电源部9、集尘部10等重物。电动吸尘器1的重量偏向一端侧。另外,电动吸尘器1形成为左右对称或大致左右对称,因此,电动吸尘器1的重量在左右侧均等或大致均等。电动吸尘器1的重心位于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部或大致位于中央部。
另外,优选地,在把持部12配置有针对控制部而设定电动吸尘器1的启动及停止、运转模式的设定机构13。设定机构13可以配置于吸尘器主体2的与把持部12不同的位置。
此外,图3中,电动吸尘器1具备抵接部15。在对电动吸尘器1进行收纳时,抵接部15的抵接面19与壁面及家具的侧面等支承部分抵接而对电动吸尘器1进行支承。抵接部15相对于电动吸尘器1而设置于隔着延长管6的轴线A的吸尘器主体2的左右两侧。优选地,抵接部15相对于吸尘器主体2而设置于具备电源部9的部分的两侧。抵接部15可以形成为吸尘器主体2的壳体的外部轮廓的一部分,不过,优选突出设置于吸尘器主体2。另外,抵接部15配置为面对电动吸尘器1的吸尘器主体2的后侧。在利用电动吸尘器1对被清扫部进行清扫的状态下,在重力方向上观察,抵接部15位于与该被清扫部对置的位置。抵接部15相对于电动送风机8、电源部9、集尘部10等重物而位于两侧。应予说明,本实施方式中,“收纳”包括将电动吸尘器1置于不会造成妨碍的位置的情形,并不一定意味着置入某空间中。
本实施方式中,抵接部15的抵接面19形成为平面状。抵接部15为四边形平面状。在电动吸尘器1的长度方向上观察,两侧的抵接部15的抵接面19形成为沿着相互交叉的方向的平面状。在电动吸尘器1的长度方向上观察,左侧的抵接部15的抵接面19形成的平面与右侧的抵接部15的抵接面19形成的平面之间的角度设定为锐角至钝角的规定的角度范围内的规定角度。上述两侧的抵接部15的抵接面19形成的平面彼此间的角度优选设定为90°或近似90°。抵接部15相对于吸尘器主体2的外部轮廓而构成为90°或近似90°的形状。另外,如图2(b)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抵接部15的抵接面19形成为:相对于构成电动吸尘器1的后表面的、吸尘器主体2的后表面18而朝向两侧方向外侧、且从后侧朝向前侧倾斜。后表面18并不局限于平面状的表面,也包括具有凹凸形状的表面。
表面部20可以以与把持部12侧连接的方式设置于抵接部15。表面部20相对于抵接部15的抵接面19而位于前侧。功能部可以设置于表面部20。供功能部设置的表面部20优选形成为平面状。功能部可以为任意功能部,不过,在电源部9为二次电池的情况下,如图2(a)、图3所示,使用充电用的插口等连接机构21a、LED灯等显示机构21b。连接机构21a与电源部9电连接。另外,显示机构21b对电源部9的充电状态、电力余量等进行显示。本实施方式中,在任一表面部20配置有连接机构21a,在另一表面部20配置有显示机构21b,但并不局限于此,可以仅在任一表面部20配置有功能部,也可以在一个表面部20配置有多个功能部。抵接部15可以形成为块状,也可以形成为具备抵接面19及表面部20的中空状。
接下来,对第一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清扫时,例如在对地板表面等被清扫部进行清扫的情况下,使用者对把持部12进行把持。接下来,如图4所示,使用者使主体连接口3朝向下方而使得电动吸尘器1形成为使用姿势。在该使用姿势下,风路体5的另一端侧朝向被清扫部。接下来,使用者通过对设定机构13的操作而使得电动吸尘器1启动。电动吸尘器1利用通过电动送风机8的驱动而产生的负压,将尘埃与空气一同从因使用者对把持部12的操作而沿着被清扫部移动的吸入口体7等吸入。从风路体5的吸入风路经由主体连接口3而向集尘部10吸入含尘空气。在集尘部10,从含尘空气中分离出尘埃并对该尘埃进行捕集。在集尘部10分离出尘埃的空气从集尘部10排出并被吸入至电动送风机8。吸入至电动送风机8的空气在对电动送风机8进行冷却之后从排气口4向吸尘器主体2的外部排出。
在不使用电动吸尘器1时,可以预先将电动吸尘器1收纳于房间或家具的角落等处。如图1及图3所示,使用者使得电动吸尘器1的长度方向沿着铅直上下方向而将吸入口体7载置于地板表面,并且,使得两侧的抵接部15的抵接面19与构成房间的角落的两个壁部等相互交叉的被设置部22对置并抵接。电动吸尘器1由吸入口体7以及两侧的抵接部15在三处位置支承于地板表面以及两侧的被设置部22,能够使其不倚靠被设置部22地自立。
例如,在使得不具备抵接部15的电动吸尘器1仅倚靠于被设置部22的情况下,有时吸尘器主体2侧沿着被设置部22的任一方而向左侧、右侧滑倒,或者,因吸尘器主体2侧的重量而将吸入口体7在地板表面上向前方推出,且吸尘器主体2侧在被设置部22之间向下方滑倒。上述作用在吸入口体7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延长管6连接的情况下特别明显。对此,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利用房间或家具的角落等相互交叉的壁面,使得隔着延长管6的轴线A而位于两侧的抵接部15的抵接面19与角落的交叉的壁面抵接,由此,抑制了吸尘器主体2侧向左右、下方的滑动,无需利用用于卡挂于收纳座、墙壁等的其他部件等,能够以简单的结构稳定地对电动吸尘器1进行收纳。因此,无需将电动吸尘器1收纳于收纳座等之类的确定的场所,可以收纳于在两侧具有相互交叉的角落的任意场所。
另外,抵接部15相对于重物而位于两侧,因此,能够利用两侧的抵接部15有效地支承电动吸尘器1的吸尘器主体2的重量,从而能够使收纳状态的电动吸尘器1变得稳定。
此外,抵接部15的抵接面19形成为平面状,因此,抵接部15的抵接面19和壁面等被设置部22以面状而抵接,能够使收纳状态的电动吸尘器1变得稳定。
另外,抵接部15突出设置于吸尘器主体2的两侧,因此,与抵接部15设置成构成吸尘器主体2的壳体的外部轮廓的一部分的倾斜面状的情形相比,不会使得吸尘器主体2的内部所收纳的零部件的收纳空间缩小。
此外,通过在与向两侧突出的抵接部15的抵接面19相邻的表面部20设置连接机构21a、显示机构21b等功能部,能够使得使用者容易获知功能部的位置,并且,能够有效地利用因抵接部15突出而产生的配置空间。
一侧的抵接部15的抵接面19和另一侧的抵接部15的抵接面19形成锐角至钝角的规定的角度范围内的规定角度而交叉,因此,能够使得两侧的抵接部15的抵接面19有效地与交叉的被设置部22抵接,能够使得电动吸尘器1自立而不倚靠于被设置部22,从而能够更稳定地将其固定。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5(a)、图5(b)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应予说明,关于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及作用,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5(a)及图5(b)所示,抵接部15在电动吸尘器1可以设置成在隔着延长管6的轴线A的两侧进退自如。抵接部15可以形成为出没自如,也可以通过折叠等方式而在两侧进退。
抵接部15可以构成为:由施力机构在露出方向上施力,并且,在避让至最大限度的状态下保持为避让状态。作为施力机构,例如可以采用扭簧、盘簧等。
本实施方式中,抵接部15的一部分或全部能够进退。在抵接部15的避让状态下,表面部20不会在电动吸尘器1的前部露出。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b)中的虚线所示,在抵接部15的避让状态下,其表面部20收纳于吸尘器主体2的内部。
通过使得抵接部15在电动吸尘器1的两侧进退自如,在清扫时等,当不使用抵接部15时能够通过使抵接部15避让而使得抵接部15不会妨碍电动吸尘器1的使用,并且,必要时使得抵接部15露出而能够稳定地收纳电动吸尘器1。
(第三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6(a)、图6(b)及图7对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应予说明,关于与上述各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及作用,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7所示,抵接部15的抵接面并不局限于平面状,可以形成为前端位于虚拟平面P上。这种情况下,抵接部15的抵接面可以如图6(a)所示那样形成为线状,也可以如图6(b)所示那样形成为点状。优选地,在左右侧形成有多个抵接部15。
如图7所示,通过形成为抵接部15的前端位于虚拟平面P上,即便抵接部15的抵接面未形成为面状,也能够使得抵接部15在虚拟平面P上的多处位置与面状的被设置部22抵接,从而能够使收纳状态的电动吸尘器1变得稳定。
(第四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8对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应予说明,关于与上述各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及作用,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8所示,防滑体25可以设置于抵接部15的抵接面19。防滑体25可以将抵接面19整体覆盖而配置成面状,也可以配置于抵接面19的局部。防滑体25可以为由例如橡胶等摩擦系数较大的材质形成的部件,也可以为在表面形成有凹凸的部件等。
这样,因在抵接部15具备防滑体25而能够产生较大的抵接部15相对于被设置部22的摩擦力,从而能够更稳定地收纳电动吸尘器1。
应予说明,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抵接部15可以形成为相对于电动吸尘器1而拆装自如。这种情况下,在清扫时等,当不使用抵接部15时可以通过将抵接部15拆下而使得抵接部15不会妨碍电动吸尘器1的使用,并且,能够使得电动吸尘器1实现轻量化。
另外,如果能够将抵接部15设定为相对于电动吸尘器1的重心而左右对称或大致左右对称的任意角度,则还能够应对形成为90°以外的角度的支承面。
虽然对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提出的,其意图并非限定实用新型的范围。这些新的实施方式可以以其他各种各样的方式而实施,可以在不脱离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各样的省略、置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包含在实用新型的范围及主旨内,并且,包含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实用新型及其等同的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电动吸尘器,具备:主体;与所述主体连接的延长管;以及与所述延长管连接的吸入口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动吸尘器具备抵接部,该抵接部隔着处于所述延长管的长度方向上的轴线而配置于所述主体的左右两侧,在对该电动吸尘器进行收纳时,该抵接部与交叉的被设置部的两个面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动吸尘器具备重物,
所述抵接部相对于所述重物而位于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抵接部设置成进退自如或能够拆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抵接部设置成进退自如或能够拆装。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抵接部具备防滑体。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抵接部的抵接面形成为平面状。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抵接部形成为前端位于虚拟平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一侧的所述抵接部的抵接面和另一侧的所述抵接部的抵接面形成锐角至钝角的规定的角度范围内的规定角度而交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8-232819 | 2018-12-12 | ||
JP2018232819A JP7140666B2 (ja) | 2018-12-12 | 2018-12-12 | 電気掃除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324715U true CN211324715U (zh) | 2020-08-25 |
Family
ID=710858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939385.2U Active CN211324715U (zh) | 2018-12-12 | 2019-11-12 | 电动吸尘器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7140666B2 (zh) |
CN (1) | CN211324715U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740906Y2 (zh) * | 1976-11-16 | 1982-09-08 | ||
JP2002339678A (ja) | 2001-05-11 | 2002-11-27 | Pica Corp | 足場要素の安定支持脚とこれを用いた梯子 |
JP5346732B2 (ja) | 2009-08-03 | 2013-11-20 | アルインコ株式会社 | 梯子立て掛け用の端具装置 |
-
2018
- 2018-12-12 JP JP2018232819A patent/JP7140666B2/ja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11-12 CN CN201921939385.2U patent/CN211324715U/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20092828A (ja) | 2020-06-18 |
JP7140666B2 (ja) | 2022-09-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2544575B1 (en) | A vacuum cleaner arrangement | |
JP6782575B2 (ja) | 電気掃除機 | |
JP6297833B2 (ja) | 電気掃除装置 | |
JP7068089B2 (ja) | 電気掃除機の充電台 | |
JP7225342B2 (ja) | 電気掃除機および掃除機収納台 | |
KR20210151053A (ko) | 배터리 | |
JP2018015323A (ja) | 電気掃除装置 | |
JP2023024828A (ja) | 電気掃除機セット | |
JP6416637B2 (ja) | 電気掃除装置 | |
JP7548404B2 (ja) | 掃除機システム | |
JP2016131793A (ja) | 電気掃除装置 | |
CN211324715U (zh) | 电动吸尘器 | |
JP2016123746A (ja) | 電気掃除装置 | |
JP6628511B2 (ja) | 電気掃除装置 | |
JP6369213B2 (ja) | 充電式電気掃除機 | |
JP2019146876A (ja) | 電気掃除機 | |
WO2020262600A1 (ja) | 電気掃除機 | |
JP6941784B2 (ja) | 電気掃除機 | |
JP2016039858A (ja) | ハンディクリーナ | |
WO2021171661A1 (ja) | 電気掃除機の吸口体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電気掃除機 | |
JP7171204B2 (ja) | 電気掃除機システム | |
AU2011225870B2 (en) | A vacuum cleaner arrangement | |
JP2022060812A (ja) | 電気掃除機 | |
KR20210080001A (ko) | 청소기 | |
JP2021019758A (ja) | 電気掃除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