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13677U - 传动结构和门锁 - Google Patents

传动结构和门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13677U
CN211313677U CN201922453896.XU CN201922453896U CN211313677U CN 211313677 U CN211313677 U CN 211313677U CN 201922453896 U CN201922453896 U CN 201922453896U CN 211313677 U CN211313677 U CN 2113136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transmission
clutch
gears
connect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45389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CL Technology Electronics Hui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CL Technology Electronics Hui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CL Technology Electronics Hui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TCL Technology Electronics Hui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45389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136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136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1367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ear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传动结构和门锁,其中,传动结构包括:中轴、至少两个离合齿轮、分别可转动地设于所述中轴两端的连接件和传动齿轮;至少两个所述离合齿轮可转动地设于所述连接件,并啮合于所述传动齿轮,所述中轴位于至少两个所述离合齿轮之间。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传动结构能够提升齿轮组之间传动配合的可调整性和灵活性。

Description

传动结构和门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传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传动结构和应用该传动结构的门锁。
背景技术
现阶段越来越多的智能产品,比如智能机器人、智能门锁、智能教育产品、无人机等都带有运动控制的功能,而这些产品中的运动控制都需要通过电机和齿轮组结构来实现。
现有的齿轮组结构设计中,基本都是多个齿轮相互啮合实现传动功能,各齿轮之间的位置相对固定,齿轮之间的传动连接关系单一,往往是固定的几个齿轮相互啮合组成传动齿轮组,齿轮组结构的设计呆板而不具备可调整性和灵活性。每当需要增加新的运动控制功能时,需要增加数量比较多的齿轮,容易导致产品的体积增加,产品的设计成本和制造成本升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传动结构,旨在提升齿轮组之间传动配合的可调整性和灵活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传动结构,应用于门锁,所述传动结构包括中轴、至少两个离合齿轮、分别可转动地设于所述中轴两端的连接件和传动齿轮;
至少两个所述离合齿轮可转动地设于所述连接件,并啮合于所述传动齿轮,所述中轴位于至少两个所述离合齿轮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呈夹角设置;
至少一个所述离合齿轮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板面向所述传动齿轮的一侧;
至少一个所述离合齿轮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板面向所述传动齿轮的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传动齿轮包括外传动齿轮和设于所述外传动齿轮面向所述连接件一侧的内传动齿轮;
所述内传动齿轮位于至少两个所述离合齿轮之间,并与至少两个所述离合齿轮啮合;所述内传动齿轮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中轴;
至少两个所述离合齿轮位于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外传动齿轮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外传动齿轮的直径大于所述内传动齿轮的直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传动结构还包括穿设于所述连接件的至少两个齿轮轴,所述中轴位于至少两个所述齿轮轴之间;
每一所述离合齿轮可转动地套设于每一所述齿轮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每一所述齿轮轴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止挡部和第二止挡部,所述第一止挡部与所述连接件背向所述传动齿轮的一侧抵接,所述第二止挡部与所述传动齿轮背向所述连接件的一侧抵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传动结构还包括套设于每一所述齿轮轴的垫环,所述垫环限位于所述第一止挡部和所述连接件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传动结构还包括套设于每一所述齿轮轴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连接件和所述离合齿轮之间,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连接件和所述离合齿轮。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门锁,所述门锁包括:
壳体,形成有安装腔;
锁芯组件,所述锁芯组件包括锁芯齿轮和与所述锁芯齿轮连接的锁合件,所述锁合件部分穿出于所述壳体,用于锁合或开启所述门锁;
上述的传动结构,所述传动结构设于所述安装腔内,并邻近所述锁芯齿轮设置;及
驱动件,设于所述壳体,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传动齿轮带动至少一个所述离合齿轮与所述锁芯齿轮相啮合,以使所述锁合件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腔内壁邻近所述锁芯齿轮设有第一传感装置,所述第一传感装置用于检测所述锁芯齿轮转过的角度;
且/或,所述安装腔底壁对应每一所述离合齿轮设有一第二传感装置,所述第二传感装置用于检测所述离合齿轮是否复位。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在中轴的两端转动连接连接件和传动齿轮,在连接件上设置至少两个可转动的离合齿轮,中轴位于至少两个离合齿轮之间,至少两个离合齿轮还与传动齿轮相啮合。以此,传动齿轮转动时,可带动至少两个离合齿轮转动,至少两个离合齿轮转动又将带动连接件在中轴上转动,从而使至少两个离合齿轮环绕传动齿轮移动。如此可使原先与下一级齿轮相脱离的离合齿轮逐渐靠近下一级齿轮移动,并与下一级齿轮相啮合,以带动下一级齿轮转动;或者使原先与下一级齿轮相啮合的离合齿轮,逐渐与下一级齿轮相脱离,失去传动连接关系。其中,每个离合齿轮可用于与同一下一级齿轮配合,也可用于与不同的下一级齿轮配合,从而实现了齿轮组中更为灵活的传动配合的控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传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爆炸结构图;
图3为图1中的离合齿轮与下一级齿轮相啮合时的一种状态图;
图4为图1中的离合齿轮与下一级齿轮相啮合时的另一状态图;
图5为图1中的离合齿轮与下一级齿轮相脱离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门锁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移除部分壳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2346359130000031
Figure BDA0002346359130000041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全文中出现的“和/刻”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传动结构,可应用于门锁等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参阅图1,并结合图2至图5所示,该传动结构包括中轴1、至少两个离合齿轮2、分别可转动地设于中轴1两端的连接件3和传动齿轮4;
至少两个离合齿轮2可转动地设于连接件3,并啮合于传动齿轮4,中轴1位于至少两个离合齿轮2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中轴1、离合齿轮2、连接件3以及传动齿轮4的材质可为金属或金属合金,以提升中轴1、离合齿轮2、连接件3以及传动齿轮4的结构强度和耐用性。其中,中轴1可固定在任意装置或设备上,中轴1保持固定而不会转动,中轴1的两端分别穿过连接件3和传动齿轮4,连接件3和传动齿轮4可在中轴1上转动。传动齿轮4可转动地设置于连接件3面向传动齿轮4的一侧,各离合齿轮2同时与传动齿轮4相啮合。
连接件3可以为板状、片状或者杆状结构,连接件3的形状可以为长条形、V字形等,此处不做限定。连接件3用于至少两个离合齿轮2与传动齿轮4之间的传动连接。
通过电机等驱动装置驱动传动齿轮4转动时,传动齿轮4带动各离合齿轮2转动,各离合齿轮2转动在连接件3上形成扭转力,使连接件3在中轴1上转动,从而进一步带动各离合齿轮2环绕传动齿轮4转动,从而各离合齿轮2与传动齿轮4的相对位置得以调整和改变。以此,当各离合齿轮2均用于与同一下一级齿轮13配合时,若各离合齿轮2设置的比较紧密,各离合齿轮2可持续不间断地与同一下一级齿轮13啮合;若各离合齿轮2间隔一段距离设置,则各离合齿轮2可按一定时间间隔地与同一下一级齿轮13啮合,即可实现下一级齿轮13在转动和停转两种状态之间交替切换,满足下一级齿轮13的间歇性驱动需求。而当各离合齿轮2用于与多个下一级齿轮13配合时,通过各离合齿轮2和连接件3的转动,也可实现各离合齿轮2与相应的下一级齿轮13的啮合,驱动多个下一级齿轮13转动,从而可以在不增加大量的齿轮的前提下,满足多个下一级齿轮13的驱动需求。
本实施例技术方案通过在中轴1的两端转动连接连接件3和传动齿轮4,在连接件3上设置至少两个可转动的离合齿轮2,中轴1位于至少两个离合齿轮2之间,至少两个离合齿轮2还与传动齿轮4相啮合。以此,传动齿轮4转动时,可带动至少两个离合齿轮2转动,至少两个离合齿轮2转动又将带动连接件3在中轴1上转动,从而使至少两个离合齿轮2环绕传动齿轮4移动。如此可使原先与下一级齿轮13相脱离的离合齿轮2逐渐靠近下一级齿轮13移动,并与下一级齿轮13相啮合,以带动下一级齿轮13转动;或者使原先与下一级齿轮13相啮合的离合齿轮2,逐渐与下一级齿轮13相脱离,失去传动连接关系。其中,每个离合齿轮2可用于与同一下一级齿轮13配合,也可用于与不同的下一级齿轮13配合,从而实现了齿轮组中更为灵活的传动配合的控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参阅图2,并结合图3至图5所示,连接件3包括相连接的第一连接板31和第二连接板32,第一连接板31与第二连接板32呈夹角设置;
至少一个离合齿轮2设置于第一连接板31面向传动齿轮4的一侧;
至少一个离合齿轮2设置于第二连接板32面向传动齿轮4的一侧。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3可呈板状或片状设置,第一连接板31和第二连接板32可为一体成型结构。中轴1与连接板3的转动连接方式可以为:中轴1可转动连接于第一连接板31与第二连接板32的连接处;或者,中轴1可转动连接于第一连接板31;又或者,中轴1可转动连接于第二连接板32。
以在连接板3上设置两个可转动的离合齿轮2为例,两个离合齿轮2与连接板3的转动连接,可以通过在第一连接板31上设置一可转动的转轴,在第二连接板32上设置另一可转动的转轴,并使两个离合齿轮2分别套设于该两个转轴来实现。此时,第一连接板31与设于第一连接板31上的转轴的连接处可近似看成是连接板上的第一位置点,第二连接板32与设于第二连接板32上的转轴的连接处可近似看成是连接板上的第二位置点,中轴1与连接板3的连接处可近似看成是连接板3上的第三位置点,将该三个位置点依次连线可形成一三角形。其中,第一位置点和第三位置点之间的连线,与第二位置点和第三位置点之间的连线相交,该两条连线之间的夹角即为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31和第二连接板32之间的夹角。同理,当连接板3上设置有多个离合齿轮2时,可取设于第一连接板31上的一个离合齿轮2和设于第二连接板32上的一个离合齿轮2,以该两个离合齿轮2为基础,并参照上述第一连接板31和第二连接板32的夹角定义方式来定义第一连接板31和第二连接板32之间的夹角,此处不再赘述。
第一连接板31和第二连接板32之间的夹角可为大于0度且小于180度内的任意角度,以使设置于第一连接板31的离合齿轮2和设置于第二连接板32的离合齿轮2需要调整到与同一下一级齿轮13啮合时,设置于第一连接板31的离合齿轮2和设置于第二连接板32的离合齿轮2转动的行程较小,能够更高效地实现与离合齿轮2与下一级齿轮13之间的传动配合。
以在连接件3上设置两个离合齿轮2为例,两个离合齿轮2分别设置于第一连接板31个第二连接板32,因为第一连接板31和第二连接板32呈夹角设置,所以设置于第一连接板31的离合齿轮2和设于第二连接板32的离合齿之间的间距将小于第一连接板31和第二连接板32呈线形设置时的间距。第一连接板31和第二连接板32之间的夹角角度越小,设置于第一连接板31的离合齿轮2和设于第二连接板32的离合齿之间的间距也就越小,从而在设置于第一连接板31的离合齿轮2和设于第二连接板32的离合齿之间设置下一级齿轮13时,不管是设置于第一连接板31的离合齿轮2还是设于第二连接板32的离合齿想要转动到与该下一级齿轮13啮合的位置,所需要转动过的转动行程也会越小,即能够更块地实现离合齿轮2和下一级齿轮13之间的啮合,从而节省齿轮组中传动控制的时间开销。
可选地,中轴1远离传动齿轮4的一端设有限位台阶(图未示);连接件3对应中轴1开设有限位孔33,连接件3通过限位孔33可转动地穿设于中轴1,并抵接限位于限位台阶。通过限位台阶和限位孔33的设置,使连接件3可通过限位台阶进行限位,中轴1还通过限位台阶对连接件3进行支撑,进一步提升了中轴1与连接件3配合的紧密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传动齿轮4包括外传动齿轮41和设于外传动齿轮41面向连接件3一侧的内传动齿轮42;
内传动齿轮42位于至少两个离合齿轮2之间,并与至少两个离合齿轮2啮合;内传动齿轮42可转动地套设于中轴1;
至少两个离合齿轮2位于连接件3与外传动齿轮41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外传动齿轮41与内传动齿轮42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外传动齿轮41与各离合齿轮2没有啮合关系,内传动齿轮42与各离合齿轮2相啮合。外传动齿轮41用于传动连接电机等驱动装置,从而可通过电机等驱动装置驱动外转动齿轮转动,并带动内传动齿轮42和各离合齿轮2转动。外传动齿轮41和内传动齿轮42的传动比可相同或不同,即可以依据实际的传动需要,改变外传动齿轮41和内传动齿轮42的齿数,使外传动齿轮41和内传动齿轮42具有不同的传动比,从而改变外传动齿和内传动齿的传动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外传动齿轮41的直径大于内传动齿轮42的直径。
在本实施例中,外传动齿轮41的直径大于内传动齿轮42的直径,此时,外传动齿轮41与内传动齿轮42之间的扭矩更大,当通过与外传动齿轮41传动连接的驱动装置驱动外传动齿轮41转动时,可通过外传动齿轮41向内传动齿轮42传递更大的扭力,从而提升内传动齿轮42施加于各离合齿轮2的驱动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传动结构还包括穿设于连接件3的至少两个齿轮轴5,中轴1位于至少两个齿轮轴5之间;
每一离合齿轮2可转动地套设于每一齿轮轴5。
在本实施例中,齿轮轴5可转动地穿设于连接件3,齿轮轴5的一端套设有离合齿轮2,离合齿轮2可在齿轮轴5上转动,并位于连接件3和传动齿轮4之间。以此,每一离合齿轮2均通过齿轮轴5与连接件3可转动连接。
可以理解的,齿轮轴5与连接件3之间的可转动连接的方式有多种,比如在齿轮轴5外壁上开设有槽体结构或缺口结构,在连接件3上对应该槽体结构或缺口结构开设有开孔,开孔的周缘限位于该槽体结构或缺口结构内,以此实现齿轮轴5与连接件3之间的可转动连接。同理,离合齿轮2与齿轮轴5之间的可转动连接,也可以通过在齿轮轴5上开设槽体结构或缺口结构,使离合齿轮2套接于齿轮轴5上,并限位于该槽体结构或缺口结构处来实现。
可选地,至少两个齿轮轴5的高度不同,以使分别设置于各齿轮轴5上的各离合齿轮2位于不同的高度位置,当离合齿轮2环绕中轴1移动时,各个位于不同高度位置的离合齿轮2可以与位于不通高度的下一级齿轮13相配合,满足位于不同高度位置的多个下一级齿轮13的传动需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每一齿轮轴5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止挡部51和第二止挡部52,第一止挡部51与连接件3背向传动齿轮4的一侧抵接,第二止挡部52与传动齿轮4背向连接件3的一侧抵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止挡部51为形成于齿轮轴5外壁上的凸起结构,第一止挡部51可与齿轮轴5一体成型设置。第二止挡部52为形成于齿轮轴5外壁上的又一凸起结构,第二止挡部52也可与齿轮轴5一体成型设置。连接件3对应齿轮轴5开设有开孔,齿轮轴5通过该开孔穿设于连接件3,第一止挡部51的设置,使齿轮轴5穿设于连接件3上时,不会因为重力因素而滑脱于连接件3上的开孔;第二止挡部52的设置,则使离合齿轮2被限位于连接件3和第二止挡部52之间,避免离合齿轮2滑脱于齿轮轴5,也避免离合齿轮2沿齿轮轴5滑动,而与传动齿轮4相脱离,失去与传动齿轮4的传动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传动结构还包括套设于每一齿轮轴5的垫环6,垫环6限位于第一止挡部51和连接件3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垫环6的材质可以为金属或金属合金等结构强度高的材质,以使垫环6能够起到稳定而可靠的支撑和隔垫作用。可以理解的,垫环6的厚度和数量不限定,通过给垫环6设置成不同的厚度或者增加垫环6的设置数量,可以对应调节离合齿轮2的高度,从而可以使各个离合齿轮2的高度不相同,当离合齿轮2环绕中轴1移动时,各个位于不同高度位置的离合齿轮2可以与位于不通高度的下一级齿轮13相配合,满足位于不同高度位置的多个下一级齿轮13的传动需要。
可选地,齿轮轴5对应垫环6还设有环槽53,垫环6至少部分容纳并限位于环槽53内,以使垫环6不容易在齿轮轴5上发生移动,提升垫环6和齿轮轴5配合的紧密性和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传动结构还包括套设于每一齿轮轴5的弹性件7,弹性件7位于连接件3和离合齿轮2之间,弹性件7的两端分别抵接于连接件3和离合齿轮2。
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7可以为弹簧或弹性套筒等,此处不做限定。因为齿轮轴5外壁上除第一止挡部51和第二止挡之外没有设置其它的止挡结构,离合齿轮2转动时可能会在齿轮轴5上滑动,因此在连接件3和离合齿轮2之间设置弹性件7,并使弹性件7的两端分别与连接件3以及离合齿轮2抵接,可以通过弹性件7的弹力作用使离合齿轮2始终位于齿轮轴5远离第一止挡部51的一端,避免离合齿轮2沿齿轮轴5的轴向滑动,保证离合齿轮2与传动齿轮4配合的紧密性,也有利于离合齿轮2与下一级齿轮13进行准确传动配合。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门锁,参阅图7,并结合图1和图6所示,该门锁包括:
壳体88,形成有安装腔81;
锁芯组件9,锁芯组件9包括锁芯齿轮91和与锁芯齿轮91连接的锁合件92,锁合件92部分穿出于壳体88,用于锁合或开启门锁;
上述实施例中的传动结构,传动结构设于安装腔81内,并邻近锁芯齿轮91设置;及
驱动件10,设于壳体88,驱动件10用于驱动传动齿轮4带动至少一个离合齿轮2与锁芯齿轮91相啮合,以使锁合件92转动。
其中,该传动结构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门锁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门锁可以为智能门锁,门锁内可集成无线信号收发单元以及相关的控制电路,以使门锁可以通过无线交互手段进行解锁控制,比如通过移动端的应用软件向门锁发送相关的解锁控制信号,门锁内的控制电路响应该解锁控制信号后,给驱动件10发送驱动控制信号,使驱动件10驱动传动齿轮4转动,并带动离合齿轮2与锁芯齿轮91相啮合,进而通过锁芯齿轮91带动锁合件92转动,实现门锁的自动解锁。
锁合件92可以为用于拧动锁芯的机械件,比如与锁芯连接的转杆等,锁芯的转动将对应实现门锁的解锁或锁合,所以通过锁合件92带动锁芯转动可以对应实现门锁的解锁和锁合。驱动件10可以为任意可驱动传动齿轮4转动的机械装置,比如电机等,驱动件10与传动齿轮4可通过若干齿轮进行传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门锁,参阅图7,并结合图1和图6所示,安装腔81内壁邻近锁芯齿轮91设有第一传感装置11,第一传感装置11用于检测锁芯齿轮91转过的角度;
且/或,安装腔81底壁对应每一离合齿轮2设有一第二传感装置12,第二传感装置12用于检测离合齿轮2是否复位。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传感装置11可以为光电传感器、角度传感器等,第一传感装置11设于安装腔81的底壁,并邻近锁芯齿轮91设置。第一传感装置11用于检测锁芯齿轮91转过的角度,比如可以通过检测单位之间内经过第一传感装置11的外齿的个数来对应得到锁芯齿轮91转过的角度。可选地,安装腔81的底壁开设有可容纳第一传感装置11的凹槽,以使第一传感装置11安装于该凹槽内,实现第一传感装置11的限位,也避免锁芯齿轮91在转动时与第一传感装置11发生摩擦或碰撞,而导致锁芯齿轮91或第一传感装置11受损。
第二传感装置12可以为光电传感器等,第二传感装置12设于安装腔81的底壁,并与离合齿轮2对应设置。各离合齿轮2在各第二传感装置12的上方移动,当某一离合齿轮2移动并位于某一第二传感装置12的正上方时,该第二传感装置12即可检测到该离合齿轮2已复位。以在连接件3上设置两个离合齿轮2为例,在安装腔81的底壁对应每一离合齿轮2设置一第二传感装置12,第二传感装置12的设置位置满足:当两个离合齿轮2均与下一级齿轮13相脱离时,两个离合齿轮2遮挡它们各自对应的第二传感装置12。以此,任一第二传感装置12未感应到与之对应的离合齿轮2时,即代表该离合齿轮2发生了移动而没有复位,从而可以通过驱动件10驱动传动齿轮4带动离合齿轮2复位,并与下一级齿轮13相脱离。第二传感装置12的设置,便于了各离合齿轮2能够准确复位至与下一级齿轮13相脱离的位置,从而进一步提升了离合齿轮2与下一级齿轮13之间配合控制的准确性。可选地,安装腔81的底壁开设有可容纳第二传感装置12的凹槽,以使第二传感装置12安装于该凹槽内,实现第二传感装置12的限位,也避免离合齿轮2在转动时与第二传感装置12发生摩擦或碰撞,而导致离合齿轮2或第二传感装置12受损。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结构包括中轴、至少两个离合齿轮、分别可转动地设于所述中轴两端的连接件和传动齿轮;
至少两个所述离合齿轮可转动地设于所述连接件,并啮合于所述传动齿轮,所述中轴位于至少两个所述离合齿轮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呈夹角设置;
至少一个所述离合齿轮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板面向所述传动齿轮的一侧;
至少一个所述离合齿轮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板面向所述传动齿轮的一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齿轮包括外传动齿轮和设于所述外传动齿轮面向所述连接件一侧的内传动齿轮;
所述内传动齿轮位于至少两个所述离合齿轮之间,并与至少两个所述离合齿轮啮合;所述内传动齿轮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中轴;
至少两个所述离合齿轮位于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外传动齿轮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传动齿轮的直径大于所述内传动齿轮的直径。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结构还包括穿设于所述连接件的至少两个齿轮轴,所述中轴位于至少两个所述齿轮轴之间;
每一所述离合齿轮可转动地套设于每一所述齿轮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齿轮轴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止挡部和第二止挡部,所述第一止挡部与所述连接件背向所述传动齿轮的一侧抵接,所述第二止挡部与所述传动齿轮背向所述连接件的一侧抵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结构还包括套设于每一所述齿轮轴的垫环,所述垫环限位于所述第一止挡部和所述连接件之间。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结构还包括套设于每一所述齿轮轴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连接件和所述离合齿轮之间,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连接件和所述离合齿轮。
9.一种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门锁包括:
壳体,形成有安装腔;
锁芯组件,所述锁芯组件包括锁芯齿轮和与所述锁芯齿轮连接的锁合件,所述锁合件部分穿出于所述壳体,用于锁合或开启所述门锁;
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传动结构,所述传动结构设于所述安装腔内,并邻近所述锁芯齿轮设置;及
驱动件,设于所述壳体,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传动齿轮带动至少一个所述离合齿轮与所述锁芯齿轮相啮合,以使所述锁合件转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内壁邻近所述锁芯齿轮设有第一传感装置,所述第一传感装置用于检测所述锁芯齿轮转过的角度;
且/或,所述安装腔底壁对应每一所述离合齿轮设有一第二传感装置,所述第二传感装置用于检测所述离合齿轮是否复位。
CN201922453896.XU 2019-12-30 2019-12-30 传动结构和门锁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3136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53896.XU CN211313677U (zh) 2019-12-30 2019-12-30 传动结构和门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53896.XU CN211313677U (zh) 2019-12-30 2019-12-30 传动结构和门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13677U true CN211313677U (zh) 2020-08-21

Family

ID=720776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453896.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313677U (zh) 2019-12-30 2019-12-30 传动结构和门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136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02357B (zh) 摄像头伸缩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05865679B (zh) 转矩角传感器
JP6014272B2 (ja) シフトバイワイヤ型トランスミッション用の回転シフトアクチュエータ
CN106828652B (zh) 腰部旋转结构以及机器人
WO2010142067A1 (zh) 斜盘导杆转动式无级变速器
CN211313677U (zh) 传动结构和门锁
CN211901372U (zh) 一种单向传动结构及遮阳装置
CN204804497U (zh) 一种锁扣装置
CN209354606U (zh) 内置混合限位式回转驱动装置
CN211841993U (zh) 一种带安全销的胀紧套连接结构及六轴机器人
CN210970386U (zh) 印章模组锁定机构及印控仪
CN209909455U (zh) 摄像头翻转旋转机构及电子设备
CN211901470U (zh) 自动调节中心距的离合结构及减速器
CN210199266U (zh) 一种便于制动的舵机测试装置
CN208529008U (zh) 扭力传递装置
CN208534227U (zh) 传动单向离合结构
CN219299807U (zh) 一种花键套及具有该花键套的采煤机
CN205423732U (zh) 一种具逆止功能的环式减速装置
CN112664063B (zh) 离合装置及具有其的智能锁
CN213598449U (zh) 双向离合器结构
CN213604993U (zh) 清洁刷和清洁设备
CN211175276U (zh) 一种平行轴齿轮传动箱体结构
CN220850475U (zh) 离合器总成及车辆
CN210014923U (zh) 一种舵机测试装置
CN209894461U (zh) 一种便于制动的舵机测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821

Termination date: 2021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