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12215U - 一种液压整体自爬升施工平台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液压整体自爬升施工平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12215U
CN211312215U CN201921828556.4U CN201921828556U CN211312215U CN 211312215 U CN211312215 U CN 211312215U CN 201921828556 U CN201921828556 U CN 201921828556U CN 211312215 U CN211312215 U CN 2113122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form
construction
wall
main
hydraul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82855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荆刚毅
杜洪池
蒋能世
张毅君
李伟
王海海
梁彬彬
郑珍根
陈永彪
李华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CCC SHEC Second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CCC SHEC Second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CCC SHEC Second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CCC SHEC Second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82855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122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122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122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液压整体自爬升施工平台,通过先在钢壳外壁上安装附墙挂座,然后将施工平台沿桥梁钢壳壳体外壁一周设置,将施工平台与钢壳外壁上设置的附墙挂座连接,最后在施工不同阶段时通过施工平台的底部的液压爬升系统将施工平台在钢壳外壁上的爬升,通过该结构操作简捷、可以保护索塔的成品,通过施工平台和液压提升系统组成的液压整体自爬升施工平台,满足了索塔节段钢壳的桥位安装定位、环缝焊接和节段混凝土浇筑等施工要求,该液压整体自爬升施工平台安全舒适度高、装拆和使用操作简捷、自动化程度高。

Description

一种液压整体自爬升施工平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液压整体自爬升施工平台。
背景技术
钢壳-混凝土组合索塔为桥梁的一种新型索塔结构形式,与截面尺寸相同的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索塔相比,其具有强度、刚度大的优点,将成为未来大跨径桥梁建设使用的趋势。
为保证钢壳-混凝土组合索塔桥位的装配化施工安全,特研发了一种液压整体自爬升施工平台,该施工平台装拆和使用操作方便,有利于索塔的成品保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液压整体自爬升施工平台,尤其是具有操作简捷、保护索塔的成品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液压整体自爬升施工平台,包括
钢壳外壁,钢壳外壁上设置有附墙挂座;
施工平台,施工平台沿桥梁钢壳壳体外壁一周设置,施工平台与钢壳外壁上设置的附墙挂座连接;
液压爬升系统,液压爬升系统设置在施工平台的底部,液压爬升系统用于施工平台在钢壳外壁上的爬升。
所述的施工平台至少设置有两层,液压爬升系统设置在两层施工平台之间。
所述的施工平台设置有三层,从施工平台的顶部到底部依次包括施工主平台、施工中平台和施工吊平台,液压爬升系统设置在施工主平台和施工中平台之间,所述施工主平台包括施工平台板,施工平台板底部连接有主平台纵梁,主平台纵梁底端连接有承重梁,承重梁与施工平台板平行设置,承重梁底部连接有主平台立杆和主平台外立杆,主平台立杆与主平台外立杆的中部位置之间连接有中平台横梁,中平台横梁的上方连接有中平台纵梁,中平台纵梁的上端设置有施工中平台的施工平台板,主平台立杆的底端连接有吊平台立杆,吊平台立杆的底端和主平台立杆的底端连接有吊平台横梁,吊平台横梁的上端设置有吊平台纵梁,吊平台纵梁上端设置有施工吊平台的施工平台板,所述主平台立杆的顶部垂直固定连接有承重挂座,承重挂座一端与附墙挂座连接,施工中平台的施工平台板上方的主平台立杆上还连接有附墙撑总成,附墙撑总成一端与主平台立杆垂直固定连接,附墙撑总成另一端与钢壳外壁相接触。
所述的施工主平台、施工中平台和施工吊平台上的施工平台板靠近主平台外立杆外端的端部设置有施工平台护栏,施工主平台、施工中平台和施工吊平台的施工平台护栏均包括护栏杆、防护钢管、U形卡和防护钢丝网片,施工主平台的护栏杆的低端与主平台纵梁的侧壁连接,施工中平台和施工吊平台的护栏杆连接在主平台外立杆的外侧壁上,施工主平台、施工中平台和施工吊平台的防护钢管垂直连接在护栏杆的侧壁上,防护钢丝网片通过U形卡连接在防护钢管的侧壁上,所述的护栏杆的底部还设置有踢脚板。
所述的主平台立杆与吊平台立杆连接外壁上还设置有连接板,主平台立杆与吊平台立杆通过连接板连接。
所述的主平台立杆与承重梁连接有主调节液压支撑,主调节液压支撑一端与主平台立杆底部的侧壁连接,主调节液压支撑另一端与承重梁靠近主平台外立杆一侧的承重梁杆壁连接,主平台立杆、承重梁和主调节液压支撑之间形成一个三角形。
所述的液压爬升系统包括上换向盒、液压油缸、下换向盒、导轨及导轨尾撑,导轨一侧通过挂接在附墙挂座上与钢壳外壁连接,导轨一侧底部侧壁通过导轨尾撑与钢壳外壁相接触,上换向盒一端垂直与承重挂座铰接,上换向盒另一端与液压油缸一端铰接,液压油缸另一端与下换向盒一端铰接,上换向盒和下换向盒均卡接在导轨上。
所述的施工平台还包括位于钢壳外壁顶部的钢壳顶护栏、位于钢壳外壁外壁的爬梯,爬梯一侧通过附墙挂座与钢壳外壁连接,爬梯的顶部与钢壳外壁顶部连接,爬梯的底部侧壁还设置有爬梯尾撑,爬梯尾撑一端与爬梯的底部侧壁连接,爬梯尾撑另一端与钢壳外壁接触,钢壳顶护栏连接在爬梯的顶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先在钢壳外壁上安装附墙挂座,然后将施工平台沿桥梁钢壳壳体外壁一周设置,将施工平台与钢壳外壁上设置的附墙挂座连接,最后在施工不同阶段时通过施工平台的底部的液压爬升系统将施工平台在钢壳外壁上的爬升,通过该结构操作简捷、可以保护索塔的成品。
通过施工平台和液压提升系统组成的液压整体自爬升施工平台,满足了索塔节段钢壳的桥位安装定位、环缝焊接和节段混凝土浇筑等施工要求。随着钢壳-混凝土组合索塔逐节施工的升高,施工平台通过液压系统相应爬升,满足索塔各施工点要求。该液压整体自爬升施工平台安全舒适度高、装拆和使用操作简捷、自动化程度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液压整体自爬升施工平台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液压整体自爬升施工平台侧面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液压整体自爬升施工平台侧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液压整体自爬升施工平台和液压爬升系统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位于钢壳外壁顶部外壁爬梯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位于钢壳外壁顶部外壁爬梯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附墙挂座具体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钢壳顶护栏杆具体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附墙撑总成结构示意图。
图中:1-施工平台;2-液压提升系统;3-钢壳顶护栏;4-爬梯;5-施工平台护栏;6-施工平台板;7-护栏杆;8-防护钢管;9-U形卡;10-防护钢丝网片;11- 踢脚板;12-主平台纵梁;13-承重梁;14-主平台立杆;15-主调节液压支撑; 16-主平台外立杆;17-中平台纵梁;18-中平台横梁;19-吊平台立杆;20-吊平台纵梁;21-吊平台横梁;22-上换向盒;23-液压油缸;24-下换向盒;25-附墙撑总成;26-连接板;27-导轨;28-导轨尾撑;29-附墙挂座;30-钢壳外壁;31- 承重挂座;32-脚踏杆;33-扶手;34-安全护栏;35-爬梯尾撑;36-埋件螺母;37-埋件螺栓;38-预埋钢筋;39-钢壳顶护栏杆;40-钢壳顶护栏夹座;41-锁紧螺栓;42-夹座钢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照图1和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一种液压整体自爬升施工平台,包括
钢壳外壁30,钢壳外壁30上设置有附墙挂座29;
施工平台1,施工平台1沿桥梁钢壳壳体外壁一周设置,施工平台1与钢壳外壁30上设置的附墙挂座29连接;
液压爬升系统2,液压爬升系统2设置在施工平台1的底部,液压爬升系统 2用于施工平台1在钢壳外壁30上的爬升。
实际使用时:先在钢壳外壁30上安装附墙挂座29,然后将施工平台1沿桥梁钢壳壳体外壁一周设置,将施工平台1与钢壳外壁30上设置的附墙挂座29连接,最后在施工不同阶段时通过施工平台1的底部的液压爬升系统2将施工平台1在钢壳外壁30上的爬升,通过该结构操作简捷、可以保护索塔的成品。
实施例2:
参照图7,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在起始施工节段中,钢壳外壁30上设置有预留孔,在钢壳外壁30预留孔位置安装埋件螺母36,埋件螺母36垂直设置在钢壳外壁30内侧,埋件螺栓37位于钢壳外壁30外侧,且旋拧连接在埋件螺母36上,埋件螺母36上还设置有用于增加稳定性的预埋钢筋38,然后安装施工平台1,施工平台1安装好后,安装第二节钢壳,且埋设埋件螺母 36和埋件螺栓37,然后给第二节钢壳浇筑混凝土,当混凝土达到强度要求后在第二节钢壳上安装附墙挂座29,附墙挂座29通过埋件螺栓37固定在钢壳外壁30 上。
实施例3:
参照图2,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施工平台 1至少设置有两层,液压爬升系统2设置在两层施工平台1之间。
实际使用时:施工平台1至少设置有两层,便于液压爬升系统2的安装,液压爬升系统2设置在两层施工平台1之间,施工时液压爬升系统2将整个两层施工平台1同时爬升,操作简单,施工效率高。
实施例4:
参照图2、图4和图9,与实施例2相比,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施工平台1设置有三层,从施工平台1的顶部到底部依次包括施工主平台、施工中平台和施工吊平台,液压爬升系统2设置在施工主平台和施工中平台之间,所述施工主平台包括施工平台板6,施工平台板6底部连接有主平台纵梁12,主平台纵梁12底端连接有承重梁13,承重梁13与施工平台板6平行设置,承重梁13 底部连接有主平台立杆14和主平台外立杆16,主平台立杆14与主平台外立杆16 的中部位置之间连接有中平台横梁18,中平台横梁18的上方连接有中平台纵梁 17,中平台纵梁17的上端设置有施工中平台的施工平台板6,主平台立杆14的底端连接有吊平台立杆19,吊平台立杆19的底端和主平台立杆14的底端连接有吊平台横梁21,吊平台横梁21的上端设置有吊平台纵梁20,吊平台纵梁20上端设置有施工吊平台的施工平台板6,所述主平台立杆14的顶部垂直固定连接有承重挂座31,承重挂座31一端与附墙挂座29连接,施工中平台的施工平台板6上方的主平台立杆14上还连接有附墙撑总成25,附墙撑总成25一端与主平台立杆14垂直固定连接,附墙撑总成25另一端与钢壳外壁30相接触。
实际使用时:施工平台1设置有三层,从施工平台1的顶部到底部依次包括施工主平台、施工中平台和施工吊平台,施工主平台、施工中平台和施工吊平台之间设置有爬梯,工人通过爬梯可以在三个平台上下穿行,施工主平台用于工人施工钢壳节段环缝焊接及检测工作,施工中平台为液压爬升系统操作平台,施工吊平台用于工人施工钢壳节段环缝涂装、承重挂件拆除,施工主平台包括施工平台板6,施工平台板6底部连接有主平台纵梁12,主平台纵梁12用于支撑施工主平台,主平台纵梁12底端连接有承重梁13,承重梁13用于承重施工主平台,承重梁13与施工平台板6平行设置,承重梁13底部连接有主平台立杆14 和主平台外立杆16,主平台立杆14与主平台外立杆16的中部位置之间连接有中平台横梁18,中平台横梁18用于支撑施工中平台,中平台横梁18的上方连接有中平台纵梁17,中平台纵梁17的上端设置有施工中平台的施工平台板6,中平台纵梁17用于支撑施工中平台上的施工平台板6,主平台立杆14的底端连接有吊平台立杆19,吊平台立杆19的底端和主平台立杆14的底端连接有吊平台横梁21,吊平台横梁21用于承重施工吊平台,吊平台横梁21的上端设置有吊平台纵梁20,吊平台纵梁20上端设置有施工吊平台的施工平台板6,吊平台纵梁20用于支撑施工吊平台上的施工平台板6,所述主平台立杆14的顶部垂直固定连接有承重挂座 31,承重挂座31一端与附墙挂座29连接,承重挂座31用于整个施工平台1与钢壳外壁30连接,施工中平台的施工平台板6上方的主平台立杆14上还连接有附墙撑总成25,附墙撑总成25一端与主平台立杆14垂直连接,附墙撑总成25另一端与钢壳外壁30相接触,附墙撑总成25用于支撑整个施工平台1,使整个施工平台1 更加的稳固,附墙撑总成25为可调节长度的支撑杆靠近钢壳外壁30一端端部连接有橡胶垫保护钢壳外壁30,主平台纵梁12、承重梁13、主平台立杆14、中平台纵梁17和吊平台纵梁20均采用槽钢,主平台外立杆16、中平台横梁18、吊平台立杆19和吊平台横梁21均采用方钢管。
实施例5:
与实施例4相比,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施工主平台、施工中平台和施工吊平台上的施工平台板6靠近主平台外立杆16外端的端部设置有施工平台护栏5,施工主平台、施工中平台和施工吊平台的施工平台护栏5均包括护栏杆7、防护钢管8、U形卡9和防护钢丝网片10,施工主平台的护栏杆7的低端与主平台纵梁12的侧壁连接,施工中平台和施工吊平台的护栏杆7连接在主平台外立杆16的外侧壁上,施工主平台、施工中平台和施工吊平台的防护钢管8垂直连接在护栏杆7的侧壁上,防护钢丝网片10通过U形卡9连接在防护钢管8的侧壁上,所述的护栏杆7的底部还设置有踢脚板11。
实际使用时:在施工主平台、施工中平台和施工吊平台上的施工平台板6靠近主平台外立杆16外端的端部设置有施工平台护栏5,施工平台护栏5保护在不同平台上施工的施工工人的安全,施工主平台、施工中平台和施工吊平台的施工平台护栏5均包括护栏杆7、防护钢管8、U形卡9和防护钢丝网片10,施工主平台的护栏杆7的低端与主平台纵梁12的侧壁连接,施工中平台和施工吊平台的护栏杆7连接在主平台外立杆16的外侧壁上,施工主平台、施工中平台和施工吊平台的防护钢管8垂直连接在护栏杆7的侧壁上,防护钢丝网片10通过U形卡9连接在防护钢管8的侧壁上,所述的护栏杆7的底部还设置有踢脚板11,踢脚板11用于阻挡施工工人的脚放置踩空。
实施例6:
与实施例4相比,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主平台立杆14与吊平台立杆19连接外壁上还设置有连接板26,主平台立杆14与吊平台立杆19通过连接板26连接。
实际使用时:主平台立杆14与吊平台立杆19连接外壁上还设置有连接板26,主平台立杆14与吊平台立杆19通过连接板26连接,连接效果最佳,同时保证液压系统可以正常的进行爬升,同时在进行拆卸整个平台时更加的方便拆卸。
实施例7:
与实施例4相比,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主平台立杆14与承重梁 13连接有主调节液压支撑15,主调节液压支撑15一端与主平台立杆14底部的侧壁连接,主调节液压支撑15另一端与承重梁13靠近主平台外立杆16一侧的承重梁13杆壁连接,主平台立杆14、承重梁13和主调节液压支撑15之间形成一个三角形。
实际使用时:主平台立杆14与承重梁13连接有主调节液压支撑15,主调节液压支撑15一端与主平台立杆14底部的侧壁连接,主调节液压支撑15另一端与承重梁13靠近主平台外立杆16一侧的承重梁13杆壁连接,主平台立杆14、承重梁13和主调节液压支撑15之间形成一个三角形,主调节液压支撑15用于辅助支撑承重梁13及施工主平台1,同时主调节液压支撑15可以通过实际的施工平台的倾斜情况,调整施工主平台1保持水平。
实施例7:
与实施例1或实施例4相比,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液压爬升系统2包括上换向盒22、液压油缸23、下换向盒24、导轨27及导轨尾撑28,导轨27 一侧通过挂接在附墙挂座29上与钢壳外壁30连接,导轨27一侧底部侧壁通过导轨尾撑28与钢壳外壁30相接触,上换向盒22一端垂直与承重挂座31铰接,上换向盒22另一端与液压油缸23一端铰接,液压油缸23另一端与下换向盒24一端铰接,上换向盒22和下换向盒24均卡接在导轨27上。
实际使用时:液压爬升系统2包括上换向盒22、液压油缸23、下换向盒24、导轨27及导轨尾撑28,导轨27一侧通过挂接在附墙挂座29上与钢壳外壁30连接,导轨27一侧底部侧壁通过导轨尾撑28与钢壳外壁30相接触,上换向盒22一端垂直与承重挂座31铰接,上换向盒22另一端与液压油缸23一端铰接,液压油缸23 另一端与下换向盒24一端铰接,上换向盒22和下换向盒24均卡接在导轨27上,当液压爬升系统2开始爬升作业时,首先控制液压爬升系统2将导轨27爬升到位,固定附墙挂座29受力板上。导轨27爬升到位后改变换上向盒22“舌头”方向,控制液压爬升系统2将施工平台沿导轨27爬升,爬升到位后及时插上承重销和安全销,关闭液压爬升系统2电源,完成爬升作业。
实施例8:
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施工平台1还包括位于钢壳外壁30顶部的钢壳顶护栏3、位于钢壳外壁30外壁的爬梯4,爬梯4一侧通过附墙挂座29与钢壳外壁30连接,爬梯4的顶部与钢壳外壁30顶部连接,爬梯4的底部侧壁还设置有爬梯尾撑35,爬梯尾撑35一端与爬梯4的底部侧壁连接,爬梯尾撑35另一端与钢壳外壁30接触,钢壳顶护栏3连接在爬梯4的顶部。
实际使用时:施工平台1还包括位于钢壳外壁30顶部的钢壳顶护栏3,钢壳顶护栏3用于保证在钢壳顶施工工人的安全,爬梯4一侧通过附墙挂座29与钢壳外壁30连接,爬梯4的顶部与钢壳外壁30顶部连接,爬梯4的底部侧壁还设置有爬梯尾撑35,爬梯尾撑35一端与爬梯4的底部侧壁连接,爬梯尾撑35另一端与钢壳外壁30接触,爬梯尾撑35用于保证爬梯4顶部与底部到钢壳壁的距离一致同时起到支撑的作用,钢壳顶护栏3连接在爬梯4的顶部。
实施例9:
与实施例8相比,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爬梯4包括脚踏杆32、两个扶手33和安全护栏34,两个扶手33之间连接脚踏杆32,安全护栏34连接在两个扶手33上,两个扶手33一侧通过附墙挂座29与钢壳外壁30连接,两个扶手 33底部侧壁还设置有爬梯尾撑35。
实际使用时:爬梯4包括脚踏杆32、两个扶手33和安全护栏34,两个扶手33 之间连接脚踏杆32,两个扶手33和脚踏杆32形成一个梯子型,安全护栏34连接在两个扶手33上,安全护栏34位于爬行时工人的背部上方起到保护的作用,两个扶手33一侧通过附墙挂座29与钢壳外壁30连接,两个扶手33底部侧壁还设置有爬梯尾撑35,爬梯尾撑35用于支撑爬梯4,保证爬梯4稳固,脚踏杆32和两个扶手33均采用方钢管,安全护栏34采用扁钢,爬梯尾撑35采用钢板。
实施例10:
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施工平台1上还设置有安全绳,安全绳一端与施工平台1连接,安全绳另一端与钢壳外壁30顶部连接。
实际使用时:施工平台1上还设置有安全绳,安全绳一端与施工平台1连接,安全绳另一端与钢壳外壁30顶部连接,安全绳用于保证整个施工平台1的安全性,保证施工平台1的稳定性。
实施例11:
参照图8,与实施例8相比,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钢壳定的钢壳顶护栏3包括钢壳顶护栏杆39、钢壳顶护栏夹座40、锁紧螺栓41和夹座钢板42,钢壳顶护栏夹座40固定连接在钢壳顶护栏杆39的底部,夹座钢板42设置有两个,两个夹座钢板42连接在钢壳顶护栏夹座40的底部,使用时通过两个夹座钢板42夹在钢壳顶部的噶钢壳上,然后两个夹座钢板42通过锁紧螺栓41将两个夹座钢板 42及所连接的钢壳顶护栏夹座40和钢壳顶护栏杆39连接在钢壳的顶部。
实施例12: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液压整体自爬升施工平台在桥梁钢壳-混凝土组合索塔施工的应用,通过实际施工操作一种液压整体自爬升施工平台适用于桥梁钢壳- 混凝土组合索塔施工中,过施工平台和液压提升系统组成的液压整体自爬升施工平台,满足了索塔节段钢壳的桥位安装定位、环缝焊接和节段混凝土浇筑等施工要求。随着钢壳-混凝土组合索塔逐节施工的升高,施工平台通过液压系统相应爬升,满足索塔各施工点要求。该液压整体自爬升施工平台安全舒适度高、装拆和使用操作简捷、自动化程度高。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其都在该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液压整体自爬升施工平台,其特征是:包括
钢壳外壁(30),钢壳外壁(30)上设置有附墙挂座(29);
施工平台(1),施工平台(1)沿桥梁钢壳壳体外壁一周设置,施工平台(1)与钢壳外壁(30)上设置的附墙挂座(29)连接;
液压爬升系统(2),液压爬升系统(2)设置在施工平台(1)的底部,液压爬升系统(2)用于施工平台(1)在钢壳外壁(30)上的爬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压整体自爬升施工平台,其特征是:所述的施工平台(1)至少设置有两层,液压爬升系统(2)设置在两层施工平台(1)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液压整体自爬升施工平台,其特征是:所述的施工平台(1)设置有三层,从施工平台(1)的顶部到底部依次包括施工主平台、施工中平台和施工吊平台,液压爬升系统(2)设置在施工主平台和施工中平台之间,所述施工主平台包括施工平台板(6),施工平台板(6)底部连接有主平台纵梁(12),主平台纵梁(12)底端连接有承重梁(13),承重梁(13)与施工平台板(6)平行设置,承重梁(13)底部连接有主平台立杆(14)和主平台外立杆(16),主平台立杆(14)与主平台外立杆(16)的中部位置之间连接有中平台横梁(18),中平台横梁(18)的上方连接有中平台纵梁(17),中平台纵梁(17)的上端设置有施工中平台的施工平台板(6),主平台立杆(14)的底端连接有吊平台立杆(19),吊平台立杆(19)的底端和主平台立杆(14)的底端连接有吊平台横梁(21),吊平台横梁(21)的上端设置有吊平台纵梁(20),吊平台纵梁(20)上端设置有施工吊平台的施工平台板(6),所述主平台立杆(14)的顶部垂直固定连接有承重挂座(31),承重挂座(31)一端与附墙挂座(29)连接,施工中平台的施工平台板(6)上方的主平台立杆(14)上还连接有附墙撑总成(25),附墙撑总成(25)一端与主平台立杆(14)垂直固定连接,附墙撑总成(25)另一端与钢壳外壁(30)相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液压整体自爬升施工平台,其特征是:所述的施工主平台、施工中平台和施工吊平台上的施工平台板(6)靠近主平台外立杆(16)外端的端部设置有施工平台护栏(5),施工主平台、施工中平台和施工吊平台的施工平台护栏(5)均包括护栏杆(7)、防护钢管(8)、U形卡(9)和防护钢丝网片(10),施工主平台的护栏杆(7)的低端与主平台纵梁(12)的侧壁连接,施工中平台和施工吊平台的护栏杆(7)连接在主平台外立杆(16)的外侧壁上,施工主平台、施工中平台和施工吊平台的防护钢管(8)垂直连接在护栏杆(7)的侧壁上,防护钢丝网片(10)通过U形卡(9)连接在防护钢管(8)的侧壁上,所述的护栏杆(7)的底部还设置有踢脚板(1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液压整体自爬升施工平台,其特征是:所述的主平台立杆(14)与吊平台立杆(19)连接外壁上还设置有连接板(26),主平台立杆(14)与吊平台立杆(19)通过连接板(26)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液压整体自爬升施工平台,其特征是:所述的主平台立杆(14)与承重梁(13)连接有主调节液压支撑(15),主调节液压支撑(15)一端与主平台立杆(14)底部的侧壁连接,主调节液压支撑(15)另一端与承重梁(13)靠近主平台外立杆(16)一侧的承重梁(13)杆壁连接,主平台立杆(14)、承重梁(13)和主调节液压支撑(15)之间形成一个三角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液压整体自爬升施工平台,其特征是:所述的液压爬升系统(2)包括上换向盒(22)、液压油缸(23)、下换向盒(24)、导轨(27)及导轨尾撑(28),导轨(27)一侧通过挂接在附墙挂座(29)上与钢壳外壁(30)连接,导轨(27)一侧底部侧壁通过导轨尾撑(28)与钢壳外壁(30)相接触,上换向盒(22)一端垂直与承重挂座(31)铰接,上换向盒(22)另一端与液压油缸(23)一端铰接,液压油缸(23)另一端与下换向盒(24)一端铰接,上换向盒(22)和下换向盒(24)均卡接在导轨(27)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压整体自爬升施工平台,其特征是:所述的施工平台(1)还包括位于钢壳外壁(30)顶部的钢壳顶护栏(3)、位于钢壳外壁(30)外壁的爬梯(4),爬梯(4)一侧通过附墙挂座(29)与钢壳外壁(30)连接,爬梯(4)的顶部与钢壳外壁(30)顶部连接,爬梯(4)的底部侧壁还设置有爬梯尾撑(35),爬梯尾撑(35)一端与爬梯(4)的底部侧壁连接,爬梯尾撑(35)另一端与钢壳外壁(30)接触,钢壳顶护栏(3)连接在爬梯(4)的顶部。
CN201921828556.4U 2019-10-29 2019-10-29 一种液压整体自爬升施工平台 Active CN2113122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28556.4U CN211312215U (zh) 2019-10-29 2019-10-29 一种液压整体自爬升施工平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28556.4U CN211312215U (zh) 2019-10-29 2019-10-29 一种液压整体自爬升施工平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12215U true CN211312215U (zh) 2020-08-21

Family

ID=720531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828556.4U Active CN211312215U (zh) 2019-10-29 2019-10-29 一种液压整体自爬升施工平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1221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85226A (zh) * 2019-10-29 2020-01-14 中交二公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液压整体自爬升施工平台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85226A (zh) * 2019-10-29 2020-01-14 中交二公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液压整体自爬升施工平台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85226A (zh) 一种液压整体自爬升施工平台
JP5097313B2 (ja) 吊り足場及びその架設方法
US6270057B1 (en) Reuseable multi-story building construction guardrail system
CN211312215U (zh) 一种液压整体自爬升施工平台
CN112854716A (zh) 一种建筑楼面转角悬挑外架支撑体系
CN203307733U (zh) 高架桥的混凝土桥墩的施工平台体系
EP1206611B1 (en) Scaffolding
CN107059641B (zh) 货架式墩身外脚手架
CN113309008A (zh) 一种钢箱梁临时支架施工安全作业平台
KR100808291B1 (ko) 거더타입 교량용 안전장치
KR200340325Y1 (ko) 교량점검대
CN112854702A (zh) 一种大跨度筒仓屋面施工平台及搭设方法
KR100319434B1 (ko) 교각철근설치용 안전대
CN111021699A (zh) 空中平台及其安装方法
CN112302320A (zh) 一种建筑立柱模块化装配式脚手架模块、系统及施工方法
CN112726416A (zh) 一种满足现场施工保通的支架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1894252A (zh) 一种应用于水电站的坝后钢栈桥
CN212688719U (zh) 一种桥梁花瓶形墩身防护支架
CN215167934U (zh) 一种大跨度筒仓屋面施工平台底柱
CN212376228U (zh) 一种应用于水电站的坝后钢栈桥
CN215107081U (zh) 一种大跨度筒仓屋面施工平台顶柱
CN213538684U (zh) 一种拱圈外包钢筋混凝土底板底模吊架体系
CN215857211U (zh) 一种贝雷桥搭建用管式钢栈桥栏杆
CN220847163U (zh) 一种平行钢绞线斜拉索安装平台
CN218147841U (zh) 一种模板施工平台一体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