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81207U - 车身后部传力结构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身后部传力结构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81207U
CN211281207U CN201922096250.0U CN201922096250U CN211281207U CN 211281207 U CN211281207 U CN 211281207U CN 201922096250 U CN201922096250 U CN 201922096250U CN 211281207 U CN211281207 U CN 2112812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rce transmission
vehicle body
piece
plate
rear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09625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薛秀全
张涛
贺志杰
苑雪雷
宋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09625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2812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812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812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身后部传力结构及车辆,本实用新型的车身后部传力结构应用于具有C柱和D柱的车身上,车身后部传力结构包括连接于C柱和轮罩内板之间的上部传力件,连接于轮罩内板和车身的纵梁之间的下部传力件,以及沿车身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后部传力件,后部传力件的前部与轮罩内板连接,后部传力件的后部与车身的后围和/或D柱连接。本实用新型的车身后部传力结构,通过上部传力件、下部传力件和后部传力件的同时设置,形成多条传力通道,使得轮罩内板所受到的外力可同时向上、向下和向后传递,可提高车辆后部的多方向的抗冲击性能,还可提升车辆的扭转刚度和NVH性能。

Description

车身后部传力结构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身后部传力结构。同时,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配置有该车身后部传力结构的车辆。
背景技术
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影响汽车舒适性的重要因素主要包括噪声和震动;其中,汽车车身及减震器的良好配合设计能够有效降低噪声和震动,从而提高汽车的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性能,进而提高汽车的综合制造质量。
一般来讲,汽车后减震器安装点的(动、静)刚度对后减震器的隔震量、以及降低路噪的能力有很大影响,当后减震器安装点的刚度越大时越有利于车内噪声和震动的控制。
目前多数车型后部传力路径呈人字形,此结构虽具有较好的传力效果,但是扭转刚度及碰撞安全性仍然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车身后部传力结构,以具有较好的传力效果,从而提高车辆的碰撞安全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身后部传力结构,应用于具有C柱和D柱的车身上,所述车身包括位于所述C柱和所述D柱下方的、且连接于一起的轮罩外板和轮罩内板,所述车身后部传力结构包括:
上部传力件,连接于所述C柱和所述轮罩内板之间;
下部传力件,连接于所述轮罩内板和所述车身的纵梁之间;
后部传力件,沿所述车身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且所述后部传力件的前部与所述轮罩内板连接,所述后部传力件的后部与所述车身的后围和/或所述D柱连接。
进一步的,于所述轮罩外板和所述轮罩内板之间固连有减震器安装板,所述上部传力件、所述下部传力件和所述后部传力件的与所述轮罩内板的连接部位,均靠近于所述减震器安装板和所述轮罩内板的连接部位。
进一步的,对应于所述减震器安装板与所述轮罩内板的连接部位,于所述轮罩内板上固设有加强板。
进一步的,所述减震器安装板和所述加强板分置于所述轮罩内板的两侧,且所述上部传力件、所述下部传力件和所述后部传力件均经所述加强板与所述轮罩内板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下部传力件和所述纵梁的连接部位与所述纵梁和所述车身的横梁的连接部位重合,或者所述下部传力件和所述纵梁的连接部位靠近于所述纵梁和所述车身的横梁的连接部位。
进一步的,所述下部传力件包括与所述轮罩内板相连接的上传力板,以及连接于所述上传力板和所述纵梁之间的下传力板。
进一步的,所述上部传力件和所述下部传力件均呈长条状,于所述上部传力件和所述轮罩内板之间形成有空腔,且所述空腔随所述上部传力件的形状延展设置;和/或于所述下部传力件和所述轮罩内板之间形成有空腔,且所述空腔随所述下部传力件的形状延展设置。
进一步的,于所述上部传力件的两侧形成有翻边,且所述翻边沿所述上部传力件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和/或于所述下部传力件的两侧形成有翻边,且该所述翻边沿所述下部传力件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上部传力件或所述下部传力件均经自身的所述翻边与所述轮罩内板连接。
进一步的,于所述上部传力件、所述下部传力件和所述后部传力件至少其一上开设有减重孔。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身后部传力结构,通过上部传力件、下部传力件和后部传力件的同时设置,形成多条传力通道,使得轮罩内板所受到的外力可同时向上、向下和向后传递,可提高车辆后部的多个方向的抗冲击性能,还可提升车辆的扭转刚度和NVH性能。
(2)上部传力件、下部传力件和后部传力件与车轮内板的连接部位,靠近于减震器安装板和轮罩内板的连接部位设置,可有效将减震器受到的外力向上部传力件、下部传力件和后部传力件传递。
(3)通过增设加强板,可有效提高减震器安装与轮罩内板连接部位的刚度。
(4)相对于减震器安装板,将加强板设于轮罩内板的另一侧,便于上部传力件、下部传力件和后部传力件布置。
(5)下部传力件和纵梁的连接部位对应纵梁和横梁的连接部位设置,可将下部传力件受到的外力起到较好的分散效果。
(6)将下部传力件分为上传力板和下传力板两部分,便于布置连接。
(7)上部传力件和轮罩内板之间形成有空腔,以及下部传力件和轮罩内板之间形成有空腔,可有效提高自身结构强度,从而起到较好的传力效果。
(8)。
(9)在上部传力件、下部传力件和后部传力件上设置减重孔,可在保证自身结构强度的基础上,有效减轻自重。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包括车身,于所述车身上配置有如上所述的车身后部传力结构。
本发明的车辆与前述的车身后部传力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车身后部传力结构应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车身后部传力结构应用状态下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车身后部传力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上部传力件,2-下部传力件,3-后部传力件,4-C柱,5-D柱,6-轮罩内板,7-纵梁,8-横梁,9-后围,10-加强板;
201-上传力板,202-下传力板。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车身后部传力结构,其应用于具有C柱和D柱的车身上,并主要包括上部传力件、下部传力件和后部传力件。
为了便于较好的理解本实施例,以下先结合图1和图2对车身的结构进行简要说明,车身的具体结构可参照现有的结构,其包括C柱4、D柱5,位于C柱4和D柱5下方的、且连接于一起的轮罩内板6和图中未示出的轮罩外板,于轮罩外板和轮罩内板6之间连接有图中未示出的减震器安装板,以安装车辆的减震器。车身还包括位于车身的侧围上部的侧围上边梁、位于侧围下部的纵梁7,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横梁8,以及位于车身后部的后围9。本实施例中的横梁8,指车辆后部相对靠前布置的横梁,也即相对于车辆后轮靠前布置的横梁。
基于以上对车身的结构描述,本实施例的车身后部传力结构的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3所示,于车辆的宽度方向两侧均设置有该车身后部传力结构,以下将由图3结合图1和图2以一侧的车身后部传力结构为例进行说明。
为了起到较好的传力效果,对应于减震器安装板与轮罩内板6的连接部位,于轮罩内板6上固设有加强板10,以有效提高减震器安装板与轮罩内板6的连接部位的刚度。具体来讲,加强板10优选采用焊接的方式固设于轮罩内板6上,且减震器安装板和加强板10分置于轮罩内板6的两侧,以便于布置上部传力件1、下部传力件2和后部传力件3。
为了便于轮罩内板6受到的冲击力向上传递,本实施例的上部传力件1连接于C柱4和轮罩内板6之间,以使轮罩内板6受到的外力顺延C柱4向上传递至车辆的侧围上边梁。具体来讲,上部传力件1的上部与C柱4连接,上部传力件1的下部与加强板10连接,由于加强板10固设于轮罩内板6上,因而形成上部传力件1经由加强板10与轮罩内板6连接的结构。
更具体地,上部传力件1优选为薄板状结构,其优选采用焊接的方式固设于轮罩内板6内侧,上部传力件1的两侧均设有翻边,该翻边沿上部传力件1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使得上部传力件1经由该翻边与轮罩内板6连接,并于两者间形成有空腔,且空腔随上部传力件1的形状延展设置,如此可在保证自身结构强度的同时,有效减轻自身重量。
为了便于轮罩内板6受到的冲击力向下传递,前述的下部传力件2连接于轮罩内板6和车身的纵梁7之间;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下部传力件2包括与轮罩内板6相连接的上传力板201,以及连接于上传力板201和纵梁7之间的下传力板202,上传力板201和下传力板202优选采用焊接的方式固设于轮罩内板6内侧。
具体来讲,下传力板202的下部与纵梁7连接,下传力板202的上部与上传力板201的下部连接,上传力板201的上部与加强板10连接,由于加强板10固设于轮罩内板6上,因而形成下部传力件2经由加强板10与轮罩内板6连接的结构。在此还需说明的是,下传力板202和纵梁7的连接部位与纵梁7和车身的横梁8的连接部位重合,或下部传力件2和纵梁7的连接部位靠近于纵梁7和横梁8的连接部位。
更具体地,上传力板201和下传力板202的两侧均形成有翻边,该翻边沿下部传力件2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使得上传力板201经由自身翻边与轮罩内板6连接,且下传力板202经由自身翻边与轮罩内板6连接,而于上传力板201和轮罩内板6之间,以及下传力板202与轮罩内板6之间均形成有空腔,且两个空腔连通,并随下部传力件2的形状延展设置,该结构可在保证自身结构强度的同时,有效减轻自身重量。
为了便于轮罩内板6受到的冲击力向后传递,后部传力件3沿车身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且后部传力件3的前部与轮罩内板6连接,后部传力件3的后部与车身的后围9和D柱5连接,也即后部传力的后部与后围9和D柱5同时连接,使得车身可承受较大的后部冲击力。除此以外,后部传力件3的后部还可略向上或略向下倾斜,也即形成后部传力件3的后部仅与D柱5或仅与后围9连接的结构,只是该结构相对于后部传力件3与后围9和D柱5同时连接的结构,承力效果相对较差。
在此还需说明的是,上部传力件1优选采用薄板状结构,其横截面大致呈L形,其优选采用焊接的方式固设于轮罩内板6内侧。并且为了方便连接,轮罩内板6的朝向车头一端的尺寸大于朝向车尾一端的尺寸。
上述结构的设置,使得上部传力件1、下部传力件2和后部传力件3与轮罩内板6的连接部位,均靠近于减震器安装板和轮罩内板6的连接部位,如此可对受力较大的部位进行加强,从而起到较好的传力效果。
上述结构中,上部传力件1、下部传力件2和后部传力件3优选为薄板状结构,是为了减轻自重的同时保证自身强度,而为了进一步减轻重量,于上部传力件1、下部传力件2和后部传力件3上均开设有减重孔,以在保证自身结构强度的同时,有效减轻自身重量,从而可为减轻车身总重做贡献。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后部传力件3上的减重孔的形状与后部传力件3的形状近似,该减重孔朝向车头的一端尺寸大于朝向车尾一端的尺寸。上部传力件1和下部传力件2上的减重孔为多个,且多个减重孔自上而下间隔布置。各减重孔的数量和形状不限于图1至图3中所示的数量和形状,其可根据实际情况布置,只是减重效果或传力效果有可能相对较差。
为了提高上部传力件1、下部传力件2和后部传力件3的自身强度,而使各传力件具有较好的承力性能,可在各传力件上设置加强筋,加强筋可为焊接于各传力件上的结构,也可由各传力件自身折弯形成。
以上结构的设置,可以形成多条环形通道,如C柱、上部传力件1、D柱、后部传力件3和侧围上边梁之间的环形通道,下部传力件2、后部传力件3、后围和纵梁7之间的环形通道,车辆两侧的后部传力件3、后围9和横梁8之间的环形通道,后背门门环的环形通道,以及车辆两侧的C柱、上部传力件1、和下部传力件2、横梁8及车顶加强板形成的环形通道。在车辆的后部收到撞击时,受力可向后围9、D柱5和纵梁7分散传递,还可经由后部传力件3向上部传力件1和下部传力件2分散传递,具有较好的传力效果。
本实施例的车身后部传力结构,通过上部传力件1、下部传力件2和后部传力件3的同时设置,形成多条传力通道,使得轮罩内板6所受到的外力可同时向上、向下和向后传递,可提高车辆后部的多个方向的抗冲击性能,还可提升车辆的扭转刚度和NVH性能。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车身,于该车身上配置有如实施例一的车身后部传力结构。本实施例的车辆,通过应用实施一的车身后部传力结构,可起到较好的传力效果,提高车辆的刚度与碰撞安全性,从而提高车辆的NVH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车身后部传力结构,应用于具有C柱(4)和D柱(5)的车身上,所述车身包括位于所述C柱(4)和所述D柱(5)下方的、且连接于一起的轮罩外板和轮罩内板(6),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后部传力结构包括:
上部传力件(1),连接于所述C柱(4)和所述轮罩内板(6)之间;
下部传力件(2),连接于所述轮罩内板(6)和所述车身的纵梁(7)之间;
后部传力件(3),沿所述车身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且所述后部传力件(3)的前部与所述轮罩内板(6)连接,所述后部传力件(3)的后部与所述车身的后围(9)和/或所述D柱(5)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后部传力结构,其特征在于:于所述轮罩外板和所述轮罩内板(6)之间固连有减震器安装板,所述上部传力件(1)、所述下部传力件(2)和所述后部传力件(3)的与所述轮罩内板(6)的连接部位,均靠近于所述减震器安装板和所述轮罩内板(6)的连接部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后部传力结构,其特征在于:对应于所述减震器安装板与所述轮罩内板(6)的连接部位,于所述轮罩内板(6)上固设有加强板(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后部传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器安装板和所述加强板(10)分置于所述轮罩内板(6)的两侧,且所述上部传力件(1)、所述下部传力件(2)和所述后部传力件(3)均经所述加强板(10)与所述轮罩内板(6)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后部传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传力件(2)和所述纵梁(7)的连接部位与所述纵梁(7)和所述车身的横梁(8)的连接部位重合,或者所述下部传力件(2)和所述纵梁(7)的连接部位靠近于所述纵梁(7)和所述车身的横梁(8)的连接部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后部传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传力件(2)包括与所述轮罩内板(6)相连接的上传力板(201),以及连接于所述上传力板(201)和所述纵梁(7)之间的下传力板(20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后部传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传力件(1)和所述下部传力件(2)均呈长条状,于所述上部传力件(1)和所述轮罩内板(6)之间形成有空腔,且所述空腔随所述上部传力件(1)的形状延展设置;和/或于所述下部传力件(2)和所述轮罩内板(6)之间形成有空腔,且所述空腔随所述下部传力件(2)的形状延展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身后部传力结构,其特征在于:于所述上部传力件(1)的两侧形成有翻边,且所述翻边沿所述上部传力件(1)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和/或于所述下部传力件(2)的两侧形成有翻边,且该所述翻边沿所述下部传力件(2)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上部传力件(1)或所述下部传力件(2)均经自身的所述翻边与所述轮罩内板(6)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身后部传力结构,其特征在于:于所述上部传力件(1)、所述下部传力件(2)和所述后部传力件(3)至少其一上开设有减重孔。
10.一种车辆,包括车身,其特征在于:于所述车身上配置有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身后部传力结构。
CN201922096250.0U 2019-11-28 2019-11-28 车身后部传力结构及车辆 Active CN2112812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96250.0U CN211281207U (zh) 2019-11-28 2019-11-28 车身后部传力结构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96250.0U CN211281207U (zh) 2019-11-28 2019-11-28 车身后部传力结构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81207U true CN211281207U (zh) 2020-08-18

Family

ID=720116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096250.0U Active CN211281207U (zh) 2019-11-28 2019-11-28 车身后部传力结构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281207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90940A (zh) * 2020-12-14 2021-04-02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白车身总成及车辆
CN113682379A (zh) * 2021-09-10 2021-11-23 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车身后部骨架结构
CN114954682A (zh) * 2022-06-06 2022-08-30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的后轮罩骨架及车辆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90940A (zh) * 2020-12-14 2021-04-02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白车身总成及车辆
CN113682379A (zh) * 2021-09-10 2021-11-23 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车身后部骨架结构
CN114954682A (zh) * 2022-06-06 2022-08-30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的后轮罩骨架及车辆
CN114954682B (zh) * 2022-06-06 2023-08-04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的后轮罩骨架及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281207U (zh) 车身后部传力结构及车辆
CN110758566B (zh) 车身后部结构及车辆
CN111055926B (zh) 汽车后减震器传力组件
CN108674488B (zh) 汽车后侧围加强结构以及汽车
EP2786918B1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CN103661608A (zh) 车辆
CN103661612A (zh) 车辆
US11505260B2 (en) Vehicle body
CN215851491U (zh) 双环后部车身结构
CN106458261A (zh) 一种电动车车架系统
CN212950847U (zh) 一种后侧围加强框架组件
CN108382463B (zh) 两厢车型内板后部框架结构
KR20200080706A (ko) 전기 자동차용 프레임
CN204161489U (zh) 一种汽车后车架及汽车
CN213799900U (zh) 一种侧围总成及车辆
CN205916199U (zh) 顶盖横梁总成及车辆
CN211223618U (zh) 车身侧部加强结构及含其的车辆
CN219506109U (zh) 一种后轮罩上加强梁结构及白车身
CN216994535U (zh) 一种车身侧围结构及汽车
CN219728347U (zh) 车身后部结构及车辆
CN216546392U (zh) 一种车框结构
CN113619690B (zh) 车身后部传力结构
CN204548238U (zh) 一种汽车纵梁结构
CN221049776U (zh) 减震器安装结构及车辆
CN218751020U (zh) 一种车辆的a柱总成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