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80884U - 一种中控台前饰板扣合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中控台前饰板扣合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80884U
CN211280884U CN201922204093.0U CN201922204093U CN211280884U CN 211280884 U CN211280884 U CN 211280884U CN 201922204093 U CN201922204093 U CN 201922204093U CN 211280884 U CN211280884 U CN 2112808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que
fixedly connected
sides
lock
well accu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20409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晨辰
巢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Kefa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Kefa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Kefa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Kefa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20409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2808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808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808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Step Arrangements And Article Stor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控台前饰板扣合结构,包括前饰板、中控基板部分、延伸部分、密封垫、扣合板、插柱、托块、伸缩弹簧、滚珠、限位筒、金属块和永磁铁,所述前饰板上开设有两个内插槽,两个所述内插槽分别位于前饰板顶部两侧的中间位置,两个所述延伸部分分别位于中控基板部分的两侧,两个所述延伸部分底部的两侧分别与两个所述密封垫的顶部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达到了使前饰板与中控台基板之间进行快速安装扣合的目的,在扣合的过程中扣合板同样具备导向的作用,能够避免扣合过程中出现偏移的现象,而且整个扣合方式无需螺钉进行辅助固定,能够保证前饰板的美观度,使前饰板与中控台之间进行紧密贴合。

Description

一种中控台前饰板扣合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控台前饰板扣合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汽车内饰的功能和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前饰板对于中控部分的装饰效果以及品质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由于前饰板为了迎合中控台的曲线弧度,因此其自身与中控台基板部分的曲线弧度保持一致,以此保证整体的美观度,然而弧形状态的前饰板对于安装结构要求极高,通常的安装方式较为复杂,导致生产工艺繁琐,同时汽车在运行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定程度上的震动,如果中控面板在安装的过程中,定位精度不高,同时扣合中需要增加螺钉进行辅助进行,而不使用螺钉,则前饰板与中控面板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差,汽车长期运行之后,两者之间必定会发生轻微的松动,影响车主的品质需求,而且装配较为复杂,装配及制作要求精度较高,导致成本偏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中控台前饰板扣合结构,达到了使前饰板与中控台基板之间进行快速安装扣合的目的,在扣合的过程中扣合板同样具备导向的作用,能够避免扣合过程中出现偏移的现象,而且整个扣合方式无需螺钉进行辅助固定,能够保证前饰板的美观度,使前饰板与中控台之间进行紧密贴合。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中控台前饰板扣合结构,包括前饰板、中控基板部分、延伸部分、密封垫、扣合板、插柱、托块、伸缩弹簧、滚珠、限位筒、金属块和永磁铁,所述前饰板上开设有两个内插槽,两个所述内插槽分别位于前饰板顶部两侧的中间位置,两个所述延伸部分分别位于中控基板部分的两侧,两个所述延伸部分底部的两侧分别与两个所述密封垫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密封垫的底部与扣合板的顶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内插槽的形状为弧形曲线状态,所述扣合板与内插槽的形状以及尺寸相适配,所述扣合板与内插槽之间为插接扣合式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前饰板顶部前方和后方的中间位置分别与两个所述插柱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插柱内部的中间位置开设有安装槽,所述托块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托块均与安装槽滑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伸缩弹簧位于安装槽的内部,所述伸缩弹簧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托块相对的一侧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托块相背一侧的中间位置均开设有托槽,所述滚珠外表面的半部分位于托槽的内部,所述滚珠与托槽之间活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中控基板部分底部前方和后方的中间位置分别与两个所述限位筒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限位筒内壁两侧的中间位置均开设有配合滚珠使用的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筒内壁的顶部与金属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插柱的顶部与永磁铁的底部固定连接。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中控台前饰板扣合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由于扣合板和内插槽的设置,通过扣合板与内插槽之间的弧形状态,在前饰板与中控基板部分进行扣合时,两个扣合板分别插入两个内插槽中,此时弧形状态的扣合板分别与内插槽的内壁相接触,在接触的同时形成抓附力,而且配合密封垫与前饰板两侧的相接触,使前饰板在扣合后能够处于无缝隙状态,因此整个安装扣合方式简单便捷,能够快速进行拆装操作,在扣合的过程中扣合板同样具备导向的作用,能够避免扣合过程中出现偏移的现象,而且整个扣合方式无需螺钉进行辅助固定,能够保证前饰板的美观度,使前饰板与中控台之间进行紧密贴合,保证了整体外观的曲线弧度效果。
2、本实用新型通过前饰板与中控基板部分的扣合,此时两个插柱分别与两个限位筒处于插接状态,在插柱插入限位筒内部的过程中,两个滚珠受到限位筒内侧壁的挤压而收缩至安装槽的内部,当滚珠与凹槽相扣合时,此时伸缩弹簧利用自身的弹性复位能力,推动和两个托块分别向两侧位移,推动滚珠位于凹槽的内部,使前饰板与中控基板部分之间处于固定限制状态,使两者的连接状态趋于稳定化,能够避免由于车辆震动而导致出现脱落现象的发生,因此提高了前饰板扣合后的稳定性以及牢固性。
3、本实用新型由于金属块和永磁铁的设置,通过永磁铁与铁质金属块之间的吸附效果,能够使插柱与限位筒的插接状态更加稳定,因此提高了前饰板扣合状态时的稳定性能,同时金属块与永磁铁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可拆卸方式,因此能够保证前饰板的可拆性能,提高了整体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插柱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限位筒的截面示意图。
图中:1、前饰板;2、内插槽;3、中控基板部分;4、延伸部分;5、密封垫;6、扣合板;7、插柱;8、安装槽;9、托块;10、伸缩弹簧;11、托槽;12、滚珠;13、限位筒;14、凹槽;15、金属块;16、永磁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中控台前饰板扣合结构,包括前饰板1、中控基板部分3、延伸部分4、密封垫5、扣合板6、插柱7、托块9、伸缩弹簧10、滚珠12、限位筒13、金属块15和永磁铁16,前饰板1上开设有两个内插槽2,两个内插槽2分别位于前饰板1顶部两侧的中间位置,两个延伸部分4分别位于中控基板部分3的两侧,两个延伸部分4底部的两侧分别与两个密封垫5的顶部固定连接,密封垫5的底部与扣合板6的顶部固定连接,扣合板6为具有一定弹性性能的塑胶制品,由于扣合板6和内插槽2的设置,通过扣合板6与内插槽2之间的弧形状态,在前饰板1与中控基板部分3进行扣合时,两个扣合板6分别插入两个内插槽2中,此时弧形状态的扣合板6分别与内插槽2的内壁相接触,在接触的同时形成抓附力,而且配合密封垫5与前饰板1两侧的相接触,使前饰板1在扣合后能够处于无缝隙状态,因此整个安装扣合方式简单便捷,能够快速进行拆装操作,在扣合的过程中扣合板6同样具备导向的作用,能够避免扣合过程中出现偏移的现象,而且整个扣合方式无需螺钉进行辅助固定,能够保证前饰板1的美观度,使前饰板1与中控台之间进行紧密贴合,保证了整体外观的曲线弧度效果。
内插槽2的形状为弧形曲线状态,扣合板6与内插槽2的形状以及尺寸相适配,扣合板6与内插槽2之间为插接扣合式固定连接,前饰板1顶部前方和后方的中间位置分别与两个插柱7的底部固定连接,插柱7内部的中间位置开设有安装槽8,托块9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托块9均与安装槽8滑动连接,伸缩弹簧10位于安装槽8的内部,伸缩弹簧10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托块9相对的一侧固定连接,两个托块9相背一侧的中间位置均开设有托槽11,滚珠12外表面的半部分位于托槽11的内部,滚珠12与托槽11之间活动连接,中控基板部分3底部前方和后方的中间位置分别与两个限位筒13的顶部固定连接,限位筒13内壁两侧的中间位置均开设有配合滚珠12使用的凹槽14,本实用新型通过前饰板1与中控基板部分3的扣合,此时两个插柱7分别与两个限位筒13处于插接状态,在插柱7插入限位筒13内部的过程中,两个滚珠12受到限位筒13内侧壁的挤压而收缩至安装槽8的内部,当滚珠12与凹槽14相扣合时,此时伸缩弹簧10利用自身的弹性复位能力,推动和两个托块9分别向两侧位移,推动滚珠12位于凹槽14的内部,使前饰板1与中控基板部分3之间处于固定限制状态,使两者的连接状态趋于稳定化,能够避免由于车辆震动而导致出现脱落现象的发生,因此提高了前饰板1扣合后的稳定性以及牢固性,限位筒13内壁的顶部与金属块15的顶部固定连接,插柱7的顶部与永磁铁16的底部固定连接,由于金属块15和永磁铁16的设置,通过永磁铁16与铁质金属块15之间的吸附效果,能够使插柱7与限位筒13的插接状态更加稳定,因此提高了前饰板1扣合状态时的稳定性能,同时金属块15与永磁铁16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可拆卸方式,因此能够保证前饰板1的可拆性能,提高了整体的实用性。
工作原理: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扣合板6与内插槽2之间的弧形状态,在前饰板1与中控基板部分3进行扣合时,两个扣合板6分别插入两个内插槽2中,此时弧形状态的扣合板6分别与内插槽2的内壁相接触,在接触的同时形成抓附力,而且配合密封垫5与前饰板1两侧的相接触,使前饰板1在扣合后能够处于无缝隙状态,两个插柱7分别与两个限位筒13处于插接状态,在插柱7插入限位筒13内部的过程中,两个滚珠12受到限位筒13内侧壁的挤压而收缩至安装槽8的内部,当滚珠12与凹槽14相扣合时,此时伸缩弹簧10利用自身的弹性复位能力,推动和两个托块9分别向两侧位移,推动滚珠12位于凹槽14的内部,使前饰板1与中控基板部分3之间处于固定限制状态,而在需要拆取时,由于滚珠12的活动状态,而滚珠12的下半部分与凹槽14进行扣合,因此仅仅需要施加一个向前的拉力,或者使用工具进行撬动,即可完成解除限制操作,因此整个安装扣合方式简单便捷,能够快速进行拆装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中控台前饰板扣合结构,包括前饰板(1)、中控基板部分(3)、延伸部分(4)、密封垫(5)、扣合板(6)、插柱(7)、托块(9)、伸缩弹簧(10)、滚珠(12)、限位筒(13)、金属块(15)和永磁铁(16),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饰板(1)上开设有两个内插槽(2),两个所述内插槽(2)分别位于前饰板(1)顶部两侧的中间位置,两个所述延伸部分(4)分别位于中控基板部分(3)的两侧,两个所述延伸部分(4)底部的两侧分别与两个所述密封垫(5)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密封垫(5)的底部与扣合板(6)的顶部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控台前饰板扣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插槽(2)的形状为弧形曲线状态,所述扣合板(6)与内插槽(2)的形状以及尺寸相适配,所述扣合板(6)与内插槽(2)之间为插接扣合式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控台前饰板扣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饰板(1)顶部前方和后方的中间位置分别与两个所述插柱(7)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插柱(7)内部的中间位置开设有安装槽(8),所述托块(9)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托块(9)均与安装槽(8)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控台前饰板扣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弹簧(10)位于安装槽(8)的内部,所述伸缩弹簧(10)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托块(9)相对的一侧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托块(9)相背一侧的中间位置均开设有托槽(11),所述滚珠(12)外表面的半部分位于托槽(11)的内部,所述滚珠(12)与托槽(11)之间活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控台前饰板扣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基板部分(3)底部前方和后方的中间位置分别与两个所述限位筒(13)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限位筒(13)内壁两侧的中间位置均开设有配合滚珠(12)使用的凹槽(1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控台前饰板扣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筒(13)内壁的顶部与金属块(15)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插柱(7)的顶部与永磁铁(16)的底部固定连接。
CN201922204093.0U 2019-12-10 2019-12-10 一种中控台前饰板扣合结构 Active CN2112808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04093.0U CN211280884U (zh) 2019-12-10 2019-12-10 一种中控台前饰板扣合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04093.0U CN211280884U (zh) 2019-12-10 2019-12-10 一种中控台前饰板扣合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80884U true CN211280884U (zh) 2020-08-18

Family

ID=720323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204093.0U Active CN211280884U (zh) 2019-12-10 2019-12-10 一种中控台前饰板扣合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28088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19395A (zh) * 2020-11-04 2021-02-05 新石器慧义知行智驰(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外饰板安装结构及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19395A (zh) * 2020-11-04 2021-02-05 新石器慧义知行智驰(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外饰板安装结构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280884U (zh) 一种中控台前饰板扣合结构
EP1924753A1 (en) Panel installation set and method of installing panel using the same
WO2000035612A3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ree-dimensional, cellular structure components consisting of two metal sheets, and associated components
CN205582789U (zh) 一种墙壁开关
KR102415981B1 (ko) 조립식 가구의 측판 조립용 지지대 및 이를 구비한 조립식 가구
CN201252995Y (zh) 滑轨
CN101776113A (zh) 一种构建薄壁板材空间组合结构的卡扣连接件
CN221023988U (zh) 一种摩托车隐藏式锁点前面板机构
CN205582792U (zh) 一种开关按钮组件
CN200985002Y (zh) 一种位于车顶盖饰条端部的装饰帽
CN217753480U (zh) 一种组合式汽车组合仪表罩支架
CN113635841B (zh) 饰板总成、车窗总成及车辆
CN217515115U (zh) 一种保险杠组件及车辆
CN201650951U (zh) 一种构建薄壁板材空间组合结构的卡扣连接件
CN220727582U (zh) 立式型材结构及支架体
CN115031403A (zh) 一种室外机机箱
CN211531496U (zh) 一种机箱盖板限位结构及铝型材机箱
CN220281088U (zh) 车门和汽车
CN218912079U (zh) 一种实木装饰板的嵌装结构
CN201068892Y (zh) 快速组装的吊扇叶片
CN220713393U (zh) 护栏式型材结构及支架体
CN216684354U (zh) 一种多功能的智能后备箱
CN217778845U (zh) 一种摩托车车体中护板后段
CN216069617U (zh) 一种汽车仪表板和除霜盖板的装配结构
CN214498709U (zh) 一种汽车车门手柄骨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