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61193U - 扩散室预埋连接管装置 - Google Patents

扩散室预埋连接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61193U
CN211261193U CN201921776558.3U CN201921776558U CN211261193U CN 211261193 U CN211261193 U CN 211261193U CN 201921776558 U CN201921776558 U CN 201921776558U CN 211261193 U CN211261193 U CN 2112611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box
air inlet
sleeve
handle
bea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77655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志伟
陈晓光
刘鸿春
蔺冬烨
李思雨
刘小彤
祝文闯
焦玉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an Air Defence Building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an Air Defence Building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an Air Defence Building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an Air Defence Building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77655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2611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611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6119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ntilation (AREA)

Abstract

扩散室预埋连接管装置,包括地下人员避难室,地下人员避难室上安装第二通风管道,第二通风管道穿过地下人员避难室的墙壁,第二通风管道的一端内部与地下人员避难室的内部连通,本实用新型将用于通风的风扇结构设计为可拆卸结构,当在人防工程在外力作用下损毁时,避难人员可以将电力进风装置整体从第二通风管道上拆下,使第二通风管道的端口打开,避难人员可以通过第二通风管道顺利逃生。

Description

扩散室预埋连接管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管装置,更确切的说是一种扩散室预埋连接管装置。
背景技术
在人防工程和扩散室建设中,一般均利用外接风机实现向地下人员避难空间输送空气,如果在战时,有时人防工程的出口会由于外力损毁,造成地下人员逃生困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扩散室预埋连接管装置,能够将用于通风的风扇结构设计为可拆卸结构,当在人防工程在外力作用下损毁时,避难人员可以将电力进风装置整体从第二通风管道上拆下,使第二通风管道的端口打开,避难人员可以通过第二通风管道顺利逃生。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扩散室预埋连接管装置,包括地下人员避难室,地下人员避难室上安装第二通风管道,第二通风管道穿过地下人员避难室的墙壁,第二通风管道的一端内部与地下人员避难室的内部连通,第二通风管道的一端安装方便拆卸电力进风装置,所述方便拆卸电力进风装置包括风机壳体,风机壳体的一侧连通进风管,进风管的一侧与第二通风管道插接配合,风机壳体的另一侧安装出风管,出风管的内部和进风管的内部均与风机壳体的内部连通,风机壳体的内侧中部安装电机,电机的外壳与风机壳体的内壁连接,电机的输出轴一端连接主轴,主轴的一侧连接扇叶,扇叶位于风机壳体的内部。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所述第二通风管道上开设第一透孔,进风管上开设第二透孔,进风管和第二通风管道之间安装销钉,销钉能够穿过第一透孔与第二透孔插接配合。
还包括人力辅助进风装置,人力辅助进风装置包括变速箱,变速箱的输出轴与连接方形管,主轴的一端连接方形柱,方形柱能够与方形管插接配合,变速箱的输入轴连接手柄装置,所述手柄装置包括第一固定臂,第一固定臂的中部与变速箱的输入轴连接,第一固定臂的一侧安装把手装置,把手装置包括第二固定臂,第二固定臂的两侧均连接一个手柄,两个手柄分别位于第二固定臂的两侧,其中一个手柄的一端与第一固定臂的一侧连接,另一个手柄的一侧连接第三固定臂,第三固定臂的一侧连接第一轴,第一轴的一端安装第二轴承,第二轴承的内圈套在第一轴上,第二轴承的外圈连接升降支架,升降支架的一侧与地面配合,手柄上套有第三轴承,第三轴承的内圈与手柄插接配合,第三轴承的外圈套有外套管。
所述变速箱的底部连接升降支架。
所述升降支架包括套管,套管的上端与变速箱的外壳或者第二轴承的外圈连接,套管的下端插接固定杆,固定杆能够在套管的内部滑动,套管的侧部开设螺孔,套管通过螺孔螺纹连接锁定螺栓,锁定螺栓能够与将套管和固定杆锁定,固定杆的下端连接底座,底座能够与地面配合,升降支架能够为变速箱或第一轴起到支撑作用。
所述电机的输入端并联电源接头和蓄电池接头。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将用于通风的风扇结构设计为可拆卸结构,当在人防工程在外力作用下损毁时,避难人员可以将电力进风装置整体从第二通风管道上拆下,使第二通风管道的端口打开,避难人员可以通过第二通风管道顺利逃生。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图1的Ⅰ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标注部件:1第一通风管道 2第二通风管道 3地下人员避难室 4进风管 5 风机壳体 6扇叶 7电机 8变速箱 9第一固定臂 10外套管 11第二固定臂 12手柄 13第三固定臂14第一轴 15第二轴承 16套管 17锁定螺栓 18固定杆 19底座 20第三轴承 21出风管 22主轴 23销钉 24第一透孔 25第二透孔 26方形柱 27方形管 28电源接头 29蓄电池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1:
扩散室预埋连接管装置,如图1-图3所示,包括地下人员避难室3,地下人员避难室3上安装第二通风管道2,第二通风管道2穿过地下人员避难室3的墙壁,第二通风管道2的一端内部与地下人员避难室3的内部连通,第二通风管道2的一端安装方便拆卸电力进风装置,所述方便拆卸电力进风装置包括风机壳体5,风机壳体5的一侧连通进风管4,进风管4的一侧与第二通风管道2插接配合,风机壳体5的另一侧安装出风管21,出风管21的内部和进风管4的内部均与风机壳体5的内部连通,风机壳体5的内侧中部安装电机7,电机7的外壳与风机壳体5的内壁连接,电机7的输出轴一端连接主轴22,主轴22的一侧连接扇叶6,扇叶6位于风机壳体5的内部。
本实用新型将用于通风的风扇结构设计为可拆卸结构,当在人防工程在外力作用下损毁时,避难人员可以将电力进风装置整体从第二通风管道 2上拆下,使第二通风管道2的端口打开,避难人员可以通过第二通风管道2顺利逃生。方便拆卸电力进风装置在平时,通过进风管4直接与第二通风管道2插接配合,通电时,拆卸电力进风装置的电机7带动扇叶6旋转,从而将外界空气输入到人防工程室内。当人防工程出口由于外力损坏或者无法通过时,避难人员可以将进风管4和第二通风管道2解除插接配合,从而将第二通风管道2的端部打开,避难人员可以通过第二通风管道 2逃生。
避难人员可以通过第二通风管道2逃生需要的必要条件是:第二通风管道2与外界逃生出口连通,同时第二通风管道2内部的直径至少能够容纳人员爬行通过,为了避免过滤装置影响人员通过,我们可以把过滤装置安装到进风管4内部,对进入风机壳体5的气流进行过滤。
实施例2:
扩散室预埋连接管装置,如图1-图3所示,包括地下人员避难室3,地下人员避难室3上安装第二通风管道2,第二通风管道2穿过地下人员避难室3的墙壁,第二通风管道2的一端内部与地下人员避难室3的内部连通,第二通风管道2的一端安装方便拆卸电力进风装置,所述方便拆卸电力进风装置包括风机壳体5,风机壳体5的一侧连通进风管4,进风管4的一侧与第二通风管道2插接配合,风机壳体5的另一侧安装出风管21,出风管21的内部和进风管4的内部均与风机壳体5的内部连通,风机壳体5的内侧中部安装电机7,电机7的外壳与风机壳体5的内壁连接,电机7的输出轴一端连接主轴22,主轴22的一侧连接扇叶6,扇叶6位于风机壳体5的内部。所述第二通风管道2上开设第一透孔24,进风管4上开设第二透孔25,进风管4和第二通风管道2之间安装销钉23,销钉23 能够穿过第一透孔24与第二透孔25插接配合。销钉23能够将第二通风管道2和进风管4实现锁定。
实施例3:
扩散室预埋连接管装置,如图1-图3所示,包括地下人员避难室3,地下人员避难室3上安装第二通风管道2,第二通风管道2穿过地下人员避难室3的墙壁,第二通风管道2的一端内部与地下人员避难室3的内部连通,第二通风管道2的一端安装方便拆卸电力进风装置,所述方便拆卸电力进风装置包括风机壳体5,风机壳体5的一侧连通进风管4,进风管4的一侧与第二通风管道2插接配合,风机壳体5的另一侧安装出风管21,出风管21的内部和进风管4的内部均与风机壳体5的内部连通,风机壳体5的内侧中部安装电机7,电机7的外壳与风机壳体5的内壁连接,电机7的输出轴一端连接主轴22,主轴22的一侧连接扇叶6,扇叶6位于风机壳体5的内部。还包括人力辅助进风装置,人力辅助进风装置包括变速箱8,变速箱8的输出轴与连接方形管27,主轴22的一端连接方形柱 26,方形柱26能够与方形管27插接配合,变速箱8的输入轴连接手柄装置,所述手柄装置包括第一固定臂9,第一固定臂9的中部与变速箱8的输入轴连接,第一固定臂9的一侧安装把手装置,把手装置包括第二固定臂11,第二固定臂11的两侧均连接一个手柄12,两个手柄12分别位于第二固定臂11的两侧,其中一个手柄12的一端与第一固定臂9的一侧连接,另一个手柄12的一侧连接第三固定臂13,第三固定臂13的一侧连接第一轴14,第一轴14的一端安装第二轴承15,第二轴承15的内圈套在第一轴14上,第二轴承15的外圈连接升降支架,升降支架的一侧与地面配合,手柄12上套有第三轴承20,第三轴承20的内圈与手柄12插接配合,第三轴承20的外圈套有外套管10。本实用新型的两个手柄12的中心轴所在直线与变速箱8输入轴所在直线平行,使用者使用时可以双手分别握持两个手柄12,并且手动驱动两个手柄12以变速箱8中心轴为转轴旋转,从而驱动变速箱8的输入轴旋转,进而驱动扇叶6的旋转。本实用新型的升降支架能够为手柄装置的一侧起到支撑作用。本实用新型的第三轴承20既能够方便第一轴14与升降支架保持连接,同时能够方便第一轴14 的旋转。
实施例4:
扩散室预埋连接管装置,如图1-图3所示,包括地下人员避难室3,地下人员避难室3上安装第二通风管道2,第二通风管道2穿过地下人员避难室3的墙壁,第二通风管道2的一端内部与地下人员避难室3的内部连通,第二通风管道2的一端安装方便拆卸电力进风装置,所述方便拆卸电力进风装置包括风机壳体5,风机壳体5的一侧连通进风管4,进风管4的一侧与第二通风管道2插接配合,风机壳体5的另一侧安装出风管21,出风管21的内部和进风管4的内部均与风机壳体5的内部连通,风机壳体5的内侧中部安装电机7,电机7的外壳与风机壳体5的内壁连接,电机7的输出轴一端连接主轴22,主轴22的一侧连接扇叶6,扇叶6位于风机壳体5的内部。所述变速箱8的底部连接升降支架。
本实用新型的升降支架能够为变速箱8提供支撑。
实施例5:
扩散室预埋连接管装置,如图1-图3所示,包括地下人员避难室3,地下人员避难室3上安装第二通风管道2,第二通风管道2穿过地下人员避难室3的墙壁,第二通风管道2的一端内部与地下人员避难室3的内部连通,第二通风管道2的一端安装方便拆卸电力进风装置,所述方便拆卸电力进风装置包括风机壳体5,风机壳体5的一侧连通进风管4,进风管4的一侧与第二通风管道2插接配合,风机壳体5的另一侧安装出风管21,出风管21的内部和进风管4的内部均与风机壳体5的内部连通,风机壳体5的内侧中部安装电机7,电机7的外壳与风机壳体5的内壁连接,电机7的输出轴一端连接主轴22,主轴22的一侧连接扇叶6,扇叶6位于风机壳体5的内部。所述升降支架包括套管16,套管16的上端与变速箱 8的外壳或者第二轴承15的外圈连接,套管16的下端插接固定杆18,固定杆18能够在套管16的内部滑动,套管16的侧部开设螺孔,套管16通过螺孔螺纹连接锁定螺栓17,锁定螺栓17能够与将套管16和固定杆18 锁定,固定杆18的下端连接底座19,底座19能够与地面配合,升降支架能够为变速箱8或第一轴14起到支撑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升降支架能够通过调节固定杆18探出套管16的长度,从而调节升降支架的总长度,从而使升降支架下部能够将底座19抵在地面上,上部为变速箱8或第二轴承15提供支撑。
实施例6:
扩散室预埋连接管装置,如图1-图3所示,包括地下人员避难室3,地下人员避难室3上安装第二通风管道2,第二通风管道2穿过地下人员避难室3的墙壁,第二通风管道2的一端内部与地下人员避难室3的内部连通,第二通风管道2的一端安装方便拆卸电力进风装置,所述方便拆卸电力进风装置包括风机壳体5,风机壳体5的一侧连通进风管4,进风管4的一侧与第二通风管道2插接配合,风机壳体5的另一侧安装出风管21,出风管21的内部和进风管4的内部均与风机壳体5的内部连通,风机壳体5的内侧中部安装电机7,电机7的外壳与风机壳体5的内壁连接,电机7的输出轴一端连接主轴22,主轴22的一侧连接扇叶6,扇叶6位于风机壳体5的内部。所述电机7的输入端并联电源接头28和蓄电池接头 29。电机7可以采用直流电机,然后通过开关电源接入220v交流电,转化成直流后对电机7供电,使电机7正常运行。当220v交流电不能正常供应时,蓄电池接头29可以接入储备的蓄电池电源,确保电机7紧急情况下能够维持运行一段时间。
适用范围具体实施的选材和可行性分析:我们实际制作的样品以说明书附图作为图纸,按照说明书附图中各个部件的比例和配合方式实施,所述的连接为强力胶黏剂连接焊接铆接法兰连接一体成型式连接等常用的连接方式,实际制作时可以根据实际连接强度需要无需创造性的选择对应的连接方式连接点的厚度和强度。变速箱8可以采用减速变速箱,这样人员可以使用较小的力量就能够驱动扇叶6旋转。变速箱8可以采用加速变速箱,多人协同配合推动手柄装置旋转能够驱动扇叶6以更高的速度旋转,从而提高进风量,方便自救。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Claims (6)

1.扩散室预埋连接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地下人员避难室(3),地下人员避难室(3)上安装第二通风管道(2),第二通风管道(2)穿过地下人员避难室(3)的墙壁,第二通风管道(2)的一端内部与地下人员避难室(3)的内部连通,第二通风管道(2)的一端安装方便拆卸电力进风装置,所述方便拆卸电力进风装置包括风机壳体(5),风机壳体(5)的一侧连通进风管(4),进风管(4)的一侧与第二通风管道(2)插接配合,风机壳体(5)的另一侧安装出风管(21),出风管(21)的内部和进风管(4)的内部均与风机壳体(5)的内部连通,风机壳体(5)的内侧中部安装电机(7),电机(7)的外壳与风机壳体(5)的内壁连接,电机(7)的输出轴一端连接主轴(22),主轴(22)的一侧连接扇叶(6),扇叶(6)位于风机壳体(5)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散室预埋连接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风管道(2)上开设第一透孔(24),进风管(4)上开设第二透孔(25),进风管(4)和第二通风管道(2)之间安装销钉(23),销钉(23)能够穿过第一透孔(24)与第二透孔(25)插接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散室预埋连接管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人力辅助进风装置,人力辅助进风装置包括变速箱(8),变速箱(8)的输出轴与连接方形管(27),主轴(22)的一端连接方形柱(26),方形柱(26)能够与方形管(27)插接配合,变速箱(8)的输入轴连接手柄装置,所述手柄装置包括第一固定臂(9),第一固定臂(9)的中部与变速箱(8)的输入轴连接,第一固定臂(9)的一侧安装把手装置,把手装置包括第二固定臂(11),第二固定臂(11)的两侧均连接一个手柄(12),两个手柄(12)分别位于第二固定臂(11)的两侧,其中一个手柄(12)的一端与第一固定臂(9)的一侧连接,另一个手柄(12)的一侧连接第三固定臂(13),第三固定臂(13)的一侧连接第一轴(14),第一轴(14)的一端安装第二轴承(15),第二轴承(15)的内圈套在第一轴(14)上,第二轴承(15)的外圈连接升降支架,升降支架的一侧与地面配合,手柄(12)上套有第三轴承(20),第三轴承(20)的内圈与手柄(12)插接配合,第三轴承(20)的外圈套有外套管(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扩散室预埋连接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箱(8)的底部连接升降支架。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扩散室预埋连接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支架包括套管(16),套管(16)的上端与变速箱(8)的外壳或者第二轴承(15)的外圈连接,套管(16)的下端插接固定杆(18),固定杆(18)能够在套管(16)的内部滑动,套管(16)的侧部开设螺孔,套管(16)通过螺孔螺纹连接锁定螺栓(17),锁定螺栓(17)能够与将套管(16)和固定杆(18)锁定,固定杆(18)的下端连接底座(19),底座(19)能够与地面配合,升降支架能够为变速箱(8)或第一轴(14)起到支撑作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散室预埋连接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7)的输入端并联电源接头(28)和蓄电池接头(29)。
CN201921776558.3U 2019-10-22 2019-10-22 扩散室预埋连接管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2611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76558.3U CN211261193U (zh) 2019-10-22 2019-10-22 扩散室预埋连接管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76558.3U CN211261193U (zh) 2019-10-22 2019-10-22 扩散室预埋连接管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61193U true CN211261193U (zh) 2020-08-14

Family

ID=719839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776558.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261193U (zh) 2019-10-22 2019-10-22 扩散室预埋连接管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26119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46474A (zh) * 2020-12-03 2021-03-26 向仁英 一种人防工程的通风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46474A (zh) * 2020-12-03 2021-03-26 向仁英 一种人防工程的通风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261193U (zh) 扩散室预埋连接管装置
CN104482596B (zh) 易拆装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06826683B (zh) 带电紧固器
WO2016197283A1 (zh) 长轴驱动的对旋叶轮通风设备
CN109513692A (zh) 一种除尘气路管线检查清理装置及方法
CN106938695A (zh) 旋翼桨毂及无人直升机
CN208372694U (zh) 一种暖风空调用空气净化装置
US11839778B2 (en) Modular NBC filtration system for protection shelters
CN206361852U (zh) 一种教室空气净化装置
CN206476095U (zh) 旋翼桨毂及无人直升机
KR20210038899A (ko) 공기 교환 백업 유닛을 포함하는 nbc 여과 시스템
CN209415593U (zh) 风道部件和空调器
CN201169469Y (zh) 高压气线绕线装置
CN207457893U (zh) 一种易装卸的旋钮
CN204227644U (zh) 一种空调送风装置
CN108266769B (zh) 一种螺杆升降开启前面板的抽油烟机
CN208565037U (zh) 一种手摇电动两用风机
CN206709284U (zh) 新型室内环保空气净化装置
JPH0518392A (ja) 多翼中空管利用ポンプによる換気装置
CN207576671U (zh) 一种浮选机的搅拌系统
CN208003687U (zh) 废气净化高效回收装置
CN220956182U (zh) 一种管道换气风机装置
CN214775458U (zh) 一种便于移动的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
CN108916898A (zh) 一种用于大气污染防治的改造烟囱及其工作方法
CN110566812A (zh) 一种天然气站输气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