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19928U - 支重轮加工装置 - Google Patents

支重轮加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19928U
CN211219928U CN201922419222.8U CN201922419222U CN211219928U CN 211219928 U CN211219928 U CN 211219928U CN 201922419222 U CN201922419222 U CN 201922419222U CN 211219928 U CN211219928 U CN 2112199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
thrust wheel
assembly
cutter assembly
machin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41922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琬
韩秋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ote Transmiss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ote Transmiss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ote Transmiss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ote Transmiss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41922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2199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199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199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支重轮加工装置,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该支重轮加工装置包括第一刀具组件、第二刀具组件和夹具,第二刀具组件与第一刀具组件相对设置。夹具用于夹持在待加工支重轮的外周壁上,夹具能够位于第一刀具组件和第二刀具组件之间。沿夹具夹持的待加工支重轮的轴向,第一刀具组件和第二刀具组件均能够靠近或者远离夹具,且第一刀具组件和第二刀具组件能够相对于夹具转动。本实用新型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在利用现有的数控车设备加工支重轮的两端时,需要翻转一次支重轮,以及两次使得支重轮的轴线与数控车位于同一直线,不仅会降低工作效率,还容易产生误差,进而导致加工后的支重轮的两端的同轴度较大,合格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支重轮加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支重轮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支重轮是履带式工程机械底盘四轮一带中的一种,其作用是支撑工程机械的重量,让工程机械的履带沿着轮子前进。
现有的支重轮的加工过程均是利用数控车工艺实现的,主要加工过程为利用数控车上的刀具在支重轮两端加工出穿孔。现有的数控车设备包括数控车、台架、夹具、机械臂和翻转机构。由于支重轮两端均具有法兰,因而现有的用于夹持支重轮端部的夹具为能够抓住法兰的三爪卡盘。其中,数控车、机械臂的其中一端和翻转机构均安装在台架上,三爪卡盘与机械臂的另一端连接,且三爪卡盘位置与数控车位置相对。
在现有的数控车设备上加工支重轮时,先利用三爪卡盘夹持住支重轮的其中一端的法兰,再利用机械臂将支重轮送至数控车处。为了保证加工后的支重轮两端的同轴度,在夹持支重轮和将支重轮送至数控车处时需使支重轮与数控车位于同一直线上。待数控车加工好支重轮的未被夹持住的一端后,机械臂将支重轮送至翻转机构上,翻转机构将支重轮翻转180度使其两端掉头后,三爪卡盘再夹持住支重轮的已经被加工好的一端的法兰,继而机械臂再将支重轮送至数控车处,为了保证加工后的支重轮两端的同轴度在合格标准范围内(同轴度越小,则加工后的支重轮越标准),此时仍需使支重轮与数控车位于同一直线上。数控车将支重轮的未被加工的一端加工后即完成对支重轮的加工。
因此在利用现有的数控车设备加工支重轮的两端时,需要翻转一次支重轮,以及两次使得支重轮的轴线与数控车位于同一直线,导致需要对支重轮进行二次装夹,不仅会降低工作效率,还容易产生误差,进而导致加工后的支重轮的两端的同轴度较大,合格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重轮加工装置,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在利用现有的数控车设备加工支重轮的两端时,需要翻转一次支重轮,以及两次使得支重轮的轴线与数控车位于同一直线,导致需要对支重轮进行二次装夹,不仅会降低工作效率,还容易产生误差,进而导致加工后的支重轮的两端的同轴度较大,合格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重轮加工装置包括第一刀具组件、第二刀具组件和夹具,第二刀具组件与第一刀具组件相对设置;
夹具用于夹持在待加工支重轮的外周壁上,且夹具能够位于第一刀具组件和第二刀具组件之间,以使第一刀具组件与夹具夹持的待加工支重轮的其中一端相对,使第二刀具组件与夹具夹持的待加工支重轮的另一端相对;
沿夹具夹持的待加工支重轮的轴向,第一刀具组件和第二刀具组件均能够靠近或者远离夹具,且第一刀具组件和第二刀具组件能够相对于夹具转动,以对夹具夹持的待加工支重轮的两端进行加工。
进一步的,夹具为筒夹,夹具用于套接在待加工支重轮上并沿待加工支重轮的环向夹持住待加工支重轮的两端。
进一步的,支重轮加工装置还包括自转驱动组件和支座;
支座位置固定且支座上设置有穿孔,夹具转动连接在支座的穿孔中;自转驱动组件与夹具连接,自转驱动组件用于驱动夹具在支座的穿孔中自转。
进一步的,支重轮加工装置还包括机架、两个对准驱动件和两个水平驱动件;
两个水平驱动件均安装在机架上,且两个水平驱动件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有一个对准驱动件;
其中一个对准驱动件的输出轴与第一刀具组件连接,用于驱动第一刀具组件与夹具夹持的待加工支重轮的其中一端相对;另一个对准驱动件的输出轴与第二刀具组件连接,用于驱动第二刀具组件与夹具夹持的待加工支重轮的另一端相对;
水平驱动件用于驱动对准驱动件沿夹具夹持的待加工支重轮的轴向移动,以使第一刀具组件和第二刀具组件靠近夹具或者远离夹具。
进一步的,支重轮加工装置还包括两个滑座;
沿与夹具夹持的待加工支重轮轴线平行的方向,机架上设置有第一导轨,两个水平驱动件均安装在第一导轨上;
两个水平驱动件的输出轴均连接有一个滑座,两个滑座均滑动连接在第一导轨上;
沿与第一导轨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两个滑座上均安装有一个第二导轨,第一刀具组件滑动连接在其中一个第二导轨上,第二刀具组件滑动连接在另一个第二导轨上;
其中一个对准驱动件安装在其中一个滑座上,且该对准驱动件的输出轴与第一刀具组件连接;另一个对准驱动件安装在另一个滑座上,且该对准驱动件的输出轴与第二刀具组件连接。
进一步的,第一刀具组件包括第一刀具、第一刀塔和第一刀架,第一刀塔安装在第一刀架上,第一刀具安装在第一刀塔上;
第二刀具组件包括第二刀具、第二刀塔和第二刀架,第二刀塔安装在第二刀架上,第二刀具安装在第二刀塔上;
第一刀架滑动连接在其中一个第二导轨上,且第一刀架与其中一个对准驱动件的输出轴连接;
第二刀架滑动连接在另一个第二导轨上,且第二刀架与另一个对准驱动件的输出轴连接。
进一步的,支重轮加工装置还包括排屑机和排屑槽,排屑槽安装在夹具的下方,排屑槽用于收集夹具处掉落的支重轮上的碎屑;
排屑机的其中一端与排屑槽连通,排屑机的另一端与外界连通,排屑机用于将排屑槽中收集的碎屑排出至外界。
进一步的,支重轮加工装置还包括送料机构,送料机构安装在夹具的一侧,送料机构用于将待加工的支重轮输送至夹具中。
进一步的,送料机构包括输送组件和夹持组件;
夹持组件安装在输送组件上,且夹持组件与夹具位于同一直线上;
输送组件用于将夹持组件输送至夹具的一侧,夹持组件用于夹持支重轮。
进一步的,夹持组件包括支撑板和两个夹爪;
两个夹爪平行安装在支撑板上,且其中一个夹爪与夹具位于同一直线上;
送料机构还包括旋转驱动件,旋转驱动件安装在输送组件上,且旋转驱动件的输出轴与支撑板的位于两个夹爪之间连线的中心位置处连接。
进一步的,支重轮加工装置还包括机械手和下料位;
机械手和下料位均设置在输送组件的一侧,机械手用于待加工的支重轮送至夹持组件上,以及用于将夹持组件上的经过加工的支重轮送至下料位上。
进一步的,支重轮加工装置还包括排屑机和排屑槽,排屑槽安装在夹具的下方,排屑槽用于收集夹具处掉落的支重轮上的碎屑;
排屑机的其中一端与排屑槽连通,排屑机的另一端与外界连通,排屑机用于将排屑槽中收集的碎屑排出至外界。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重轮加工装置能产生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重轮加工装置包括第一刀具组件、第二刀具组件和夹具。在需要对支重轮加工时,可以先利用夹具夹持住支重轮的外周壁上,再使得夹具和夹具上的支重轮一起位于第一刀具组件和第二刀具组件之间,同时使得第一刀具组件与夹具夹持的待加工支重轮的其中一端相对,使第二刀具组件与夹具夹持的待加工支重轮的另一端相对。继而使第一刀具组件和第二刀具组件均沿夹具夹持的待加工支重轮的轴向靠近夹具,当第一刀具组件和第二刀具组件分别移动至与夹具夹持的待加工支重轮的两端抵接后,再使第一刀具组件和第二刀具组件分别相对于夹具转动,进而可以对夹具中的待加工支重轮两端分别进行加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重轮加工装置只需利用夹具装夹一次支重轮,且仅需在将夹具和支重轮移动至第一刀具组件和第二刀具组件之间时使得第一刀具组件、夹具夹持的待加工支重轮和第二刀具组件位于同一直线上,即可对待加工支重轮两端进行加工且能保证加工后的支重轮的两端的同轴度。因而利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重轮加工装置加工支重轮的两端时,不需二次装夹支重轮,不仅可以提升工作效率,还可以减小误差,使得加工后的支重轮的两端的同轴度较小,从而可以提升加工后的支重轮的合格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重轮加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支重轮加工装置的主视图;
图3为图1中的支重轮加工装置的侧视图;
图4为图1中的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的A-A剖视图。
图标:1-第一刀具组件;10-第一刀具;11-第一刀塔;12-第一刀架;2-第二刀具组件;20-第二刀具;21-第二刀塔;22-第二刀架;3-夹具;30-带轮;4-支重轮;5-自转驱动组件;6-支座;7-机架;70-台面;71-对准驱动件;72-水平驱动件;73-滑座;730-第二导轨;74-第一导轨;75-排屑机;8-输送组件;80-输送电机;81-齿条;82-支撑座;83-下料位;9-夹持组件;90-支撑板;91-夹爪;92-旋转驱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支重轮加工装置包括第一刀具组件1、第二刀具组件2和夹具3,第二刀具组件2与第一刀具组件1相对设置。夹具3用于夹持在待加工支重轮4的外周壁上,且夹具3能够位于第一刀具组件1和第二刀具组件2之间,以使第一刀具组件1与夹具3夹持的待加工支重轮4的其中一端相对,使第二刀具组件2与夹具3夹持的待加工支重轮4的另一端相对。沿夹具3夹持的待加工支重轮4的轴向,第一刀具组件1和第二刀具组件2均能够靠近或者远离夹具3,且第一刀具组件1和第二刀具组件2能够相对于夹具3转动,以对夹具3夹持的待加工支重轮4的两端进行加工。
如图1所示,在需要对支重轮4加工时,可以先利用夹具3夹持住支重轮4。再使得夹具3和夹具3上的支重轮4一起位于第一刀具组件1和第二刀具组件2之间,同时使得第一刀具组件1与夹具3夹持的待加工支重轮4的其中一端相对,使第二刀具组件2与夹具3夹持的待加工支重轮4的另一端相对。继而使第一刀具组件1和第二刀具组件2均沿夹具3夹持的待加工支重轮4的轴向靠近夹具3,当第一刀具组件1和第二刀具组件2分别移动至与夹具3夹持的待加工支重轮4的两端抵接后,再使第一刀具组件1和第二刀具组件2分别相对于夹具3转动,进而可以对夹具3中的待加工支重轮4两端分别进行加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支重轮加工装置只需利用夹具3装夹一次支重轮4,且仅需在将夹具3和支重轮4移动至第一刀具组件1和第二刀具组件2之间时使得第一刀具组件1与夹具3夹持的待加工支重轮4的其中一端相对,使第二刀具组件2与夹具3夹持的待加工支重轮4的另一端相对,即可对待加工支重轮4两端进行加工且能保证加工后的支重轮4的两端的同轴度。
因而利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支重轮加工装置加工支重轮4的两端时,不需二次装夹支重轮4,不仅可以提升工作效率,还可以减小误差,使得加工后的支重轮4的两端的同轴度较小,从而可以提升加工后的支重轮4的合格率。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提供的支重轮加工装置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在利用现有的数控车设备加工支重轮4的两端时,需要翻转一次支重轮4,以及两次使得支重轮4的轴线与数控车位于同一直线,导致需要对支重轮4进行二次装夹,不仅会降低工作效率,还容易产生误差,进而导致加工后的支重轮4的两端的同轴度较大,合格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夹具3为筒夹,夹具3用于套接在待加工支重轮4上并沿待加工支重轮4的环向夹持住待加工支重轮4的两端。
其中,夹具3可以采用现有的筒夹。进一步的,夹具3还可以为液压筒夹。
在现有技术中,由于支重轮4的靠近端部的位置处具有法兰,因而为了能够稳定的夹持住夹具3,以及为了便于测量被夹持住的支重轮4的轴线的位置,现有的数控车设备上用于夹持支重轮4的夹具3只能采用三爪卡盘。此外,为了便于使得支重轮4能够与数控车位于同一直线,且由于三爪卡盘将支重轮4的一端夹持住后三爪卡盘的轴线即可与支重轮4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因而现有技术中的三爪卡盘的轴线和数控车上的刀具通常保持水平。然而由于支重轮4的重量通常较重,因而三爪卡盘抓住支重轮4时,支重轮4可能会倾斜。为了保证支重轮4能够与数控车位于同一直线,经常需要在夹住支重轮4后人工测算支重轮4的轴线的位置以确定支重轮4是否产生倾斜,进而会增加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以及进一步的降低工作效率。
而本实施例提供的夹具3为中空的圆柱形结构,且夹具3用于套接在待加工支重轮4上并沿待加工支重轮4的环向夹持住待加工支重轮4的两端。因而本实施例提供的夹具3可以与支重轮4套接并稳定的夹持住支重轮4的两端,可以使得被夹持后的支重轮4的两端均受到夹持力而保持平衡,不会产生倾斜。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提供的夹具3可以稳定的夹持住支重轮4,不会使支重轮4倾斜,不需在夹持住支重轮4后测量支重轮4是否产生倾斜,进而可以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以及进一步的提升工作效率。
如图2、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支重轮加工装置还包括自转驱动组件5和支座6,支座6位置固定且支座6上设置有穿孔,夹具3转动连接在支座6的穿孔中。自转驱动组件5与夹具3连接,自转驱动组件5用于驱动夹具3在支座6的穿孔中自转。
其中,夹具3与支座6之间可以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如图2所示,夹具3的其中一端可以外露于支座6外,且夹具3的该端可以设置有带轮30。如图2和图3所示,自转驱动组件5可以包括自转电机和传动带。传动带的一端套接在自转电机的输出轴上,另一端套接在夹具3上的带轮30上。自转电机可以驱动传动带转动,传动带可以驱动带轮30和夹具3转动,进而实现夹具3在支座6中的转动过程。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支重轮加工装置还可以包括机架7、两个对准驱动件71和两个水平驱动件72。两个水平驱动件72均安装在机架7上,且两个水平驱动件72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有一个对准驱动件71。其中一个对准驱动件71的输出轴与第一刀具组件1连接,用于驱动第一刀具组件1与夹具3夹持的待加工支重轮4的其中一端相对。另一个对准驱动件71的输出轴与第二刀具组件2连接,用于驱动第二刀具组件2与夹具3夹持的待加工支重轮4的另一端相对。水平驱动件72用于驱动对准驱动件71沿夹具3夹持的待加工支重轮4的轴向移动,以使第一刀具组件1和第二刀具组件2靠近夹具3或者远离夹具3。
其中,两个对准驱动件71和两个水平驱动件72均可以为气缸或者油缸。如图1所示,当两个对准驱动件71和两个水平驱动件72均为气缸或者油缸时,对准驱动件71可以倾斜设置在机架7上。进一步的,机架7上可以设置有朝向夹具3倾斜的台面70,对准驱动件71安装在倾斜的台面70上。此时,如图1所示,两个对准驱动件71的输出轴的轴向均与夹具3中夹持的待加工支重轮4的轴向垂直,两个水平驱动件72的输出轴的轴向均与夹具3中夹持的待加工支重轮4的轴向平行。
其中一个对准驱动件71可以改变第一刀具组件1的高度,以及可以改变第一刀具组件1与夹具3之间在水平面上沿夹具3中的待加工支重轮4的径向方向上的间距。另一个对准驱动件71可以改变第二刀具组件2的高度,以及可以改变第二刀具组件2与夹具3之间在水平面上沿夹具3中的待加工支重轮4的径向方向上的间距。
可以看出,其中一个对准驱动件71可以使得第一刀具组件1和夹具3中的待加工支重轮4的其中一端能够相对,另一个对准驱动件71使得第二刀具组件2和夹具3中的待加工支重轮4的另一端能够相对。此外,两个对准驱动件71还可以驱动第一刀具组件1和第二刀具组件2远离夹具3,使得第一刀具组件1和第二刀具组件2在高度方向上与夹具3之间具有间距,防止影响将待加工支重轮4送入夹具3中的过程,以及防止影响将夹具3中的已加工支重轮4取出的过程。
其中,两个对准驱动件71可以同步伸缩,进而可以同步改变第一刀具组件1的高度和第二刀具组件2的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其中一个水平驱动件72可以改变第一刀具组件1在夹具3中的待加工支重轮4的轴向上的位置,另一个水平驱动件72可以改变第二刀具组件2在夹具3中的待加工支重轮4的轴向上的位置。可以看出,两个水平驱动件72可以驱动第一刀具组件1和第二刀具组件2均靠近夹具3,进而可以使得第一刀具组件1和第二刀具组件2能够与夹具3中的待加工支重轮4的两端抵接,为加工待加工支重轮4的两端做准备。此外,两个水平驱动件72可以驱动第一刀具组件1和第二刀具组件2均远离夹具3,进而可以使得第一刀具组件1和第二刀具组件2为将待加工支重轮4送入夹具3中的过程让位,以及为将夹具3中的已加工支重轮4取出的过程让位。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支重轮加工装置还包括两个滑座73,沿与夹具3夹持的待加工支重轮4轴线平行的方向,机架7上设置有第一导轨74,两个水平驱动件72均安装在第一导轨74上。两个水平驱动件72的输出轴均连接有一个滑座73,两个滑座73均滑动连接在第一导轨74上。沿与第一导轨74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两个滑座73上均安装有一个第二导轨730,第一刀具组件1滑动连接在其中一个第二导轨730上,第二刀具组件2滑动连接在另一个第二导轨730上。
其中一个对准驱动件71安装在其中一个滑座73上,且该对准驱动件71的输出轴与第一刀具组件1连接。另一个对准驱动件71安装在另一个滑座73上,且该对准驱动件71的输出轴与第二刀具组件2连接。
滑座73与第一导轨74之间配合可以使得水平驱动件72驱动滑座73沿夹具3夹持的待加工支重轮4轴向移动的过程更加流畅且稳定。
其中,对准驱动件71的输出轴的轴向与第二导轨730的长度方向平行。第一刀具组件1与其中一个第二导轨730之间配合可以使得对准驱动件71驱动第一刀具组件1移动的过程更加流畅且稳定。第二刀具组件2与另一个第二导轨730之间配合可以使得对准驱动件71驱动第二刀具组件2移动的过程更加流畅且稳定。
如图1所示,第一刀具组件1包括第一刀具10、第一刀塔11和第一刀架12,第一刀塔11安装在第一刀架12上,第一刀具10安装在第一刀塔11上。第二刀具组件2包括第二刀具20、第二刀塔21和第二刀架22,第二刀塔21安装在第二刀架22上,第二刀具20安装在第二刀塔21上。第一刀架12滑动连接在其中一个第二导轨730上,且第一刀架12与其中一个对准驱动件71的输出轴连接。第二刀架22滑动连接在另一个第二导轨730上,且第二刀架22与另一个对准驱动件71的输出轴连接。
其中,第一刀具10和第二刀具20用于对夹具3中夹持的待加工支重轮4的两端分别进行加工。第一刀具10和第二刀具20均可以采用现有的数控设备中的刀具,第一刀塔11和第二刀塔21均可以采用现有的刀塔。
进一步的,第一刀塔11和第二刀塔21分别以夹具3中夹持的待加工支重轮4的中部的径向截面为对称面对称设置,第一刀具10和第二刀具20也可以以夹具3中夹持的待加工支重轮4的中部的径向截面为对称面对称设置。
为便于对待加工支重轮4的两端灵活加工,优选第一刀具10可拆卸安装在第一刀塔11上,第二刀具20可拆卸安装在第二刀塔21上。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支重轮加工装置还包括排屑机75和排屑槽,排屑槽安装在夹具3的下方,排屑槽用于收集夹具3处掉落的支重轮4上的碎屑。排屑机75的其中一端与排屑槽连通,排屑机75的另一端与外界连通,排屑机75用于将排屑槽中收集的碎屑排出至外界。
其中,排屑机75也可以安装在机架7上。排屑机75可以为引风机,引风机可以将排屑槽中收集的碎屑吸走并排出至外界。
在本实施例中,夹具3的背离第一刀塔11的一侧可以设置有挡圈,挡圈用于与位于夹具3中的待加工支重轮4的背离第一刀塔11的一端上的凸缘抵接。第一刀塔11上安装有一个限位件,限位件能够与位于夹具3中的待加工支重轮4抵接,以用于与挡圈配合将待加工支重轮4限定在夹具3中。
其中,挡圈用于挡住待加工支重轮4,防止待加工支重轮4从夹具3中脱离。
限位件可以为块状,块状的限位件靠近夹具3的侧面可以凸出于第一刀具10的靠近夹具3的侧面。当需要将待加工支重轮4装入夹具3中时,先使第一刀塔11自转以调整限位块的位置,继而利用对准驱动件71和水平驱动件72将第一刀塔11送至夹具3的未设置有挡圈的一侧,并使得限位块先于第一刀塔11抵接在待加工支重轮4的远离挡圈的一侧上,进而可以继续利用水平驱动件72将待加工支重轮4装入夹具3中。
可以看出,挡圈与限位块配合可以将待加工支重轮4稳定的抵接在夹具3中,继而可以启动夹具3,使得夹具3沿待加工支重轮4的径向夹持住待加工支重轮4的两端。由于夹具3夹持住待加工支重轮4两端时,挡圈与限位块加工支重轮4稳定的抵接在夹具3中,因而夹具3夹持的过程中待加工支重轮4不会跑偏。
需要说明的是,被夹持在夹具3中的待加工支重轮4的远离第一刀塔11的一端的凸缘即为待加工支重轮4的该端上的法兰,该法兰的位置与夹具3中的待加工支重轮4的远离第一刀塔11的一端的端面之间具有间隔,因而夹具3中的待加工支重轮4的远离第一刀塔11的一端的凸缘抵接在挡圈上后,挡圈仍旧可以将夹具3中的待加工支重轮4的远离第一刀塔11的一端的端面暴露出来,不会影响对夹具3中的待加工支重轮4的两个端面的加工过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支重轮加工装置还包括送料机构,送料机构安装在夹具3的一侧,送料机构用于将待加工的支重轮4输送至夹具3中。
送料机构可以进一步的提升该支重轮加工装置的加工效率,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如图1所示,送料机构可以包括输送组件8和夹持组件9,夹持组件9安装在输送组件8上,且夹持组件9与夹具3位于同一直线上。输送组件8用于将夹持组件9输送至夹具3的一侧,夹持组件9用于夹持支重轮4。
在将待加工的支重轮4输送至夹具3中时,可以先将待加工支重轮4夹持在夹持组件9上,再利用输送组件8将夹持有待加工支重轮4的夹持组件9送至夹具3的一侧。由于夹持组件9与夹具3位于同一直线上,因而可以利用输送组件8将夹持组件9夹持的待加工支重轮4水平送入夹具3中,至此可以利用输送组件8和夹持组件9完成将待加工的支重轮4送至夹具3中的上料过程。
当对夹具3中的待加工支重轮4进行加工时,可以利用输送组件8将夹持组件9输送回初始位置,防止夹持组件9影响对待加工支重轮4的加工过程。
当对夹具3中的支重轮4完成加工后,可以松开夹具3,并利用输送组件8将夹持组件9输送至夹具3的一侧。继而夹持组件9可以抓取夹具3中的支重轮4,夹持组件9夹持住支重轮4后,再利用输送组件8将夹持组件9和加工后的支重轮4一起输送至用于存放加工后的支重轮4的区域处,至此可以利用输送组件8和夹持组件9完成对加工后的支重轮4的下料过程。
如图1所示,夹持组件9包括支撑板90和两个夹爪91,两个夹爪91平行安装在支撑板90上,且其中一个夹爪91与夹具3位于同一直线上。送料机构还包括旋转驱动件92,旋转驱动件92安装在输送组件8上,且旋转驱动件92的输出轴与支撑板90的位于两个夹爪91之间连线的中心位置处连接。
在实际应用中,两个夹爪91均可以采用现有的三爪卡盘。
两个夹爪91中,其中一个夹爪91用于夹持待加工支重轮4时,另一个夹爪91则用于夹持加工后的支重轮4。
旋转驱动件92用于驱动支撑板90自转,进而可以调换两个夹爪91的位置,使得用于夹持有待加工支重轮4的夹爪91能够与夹具3位于同一直线上。
在上料过程中,可以利用与夹具3位于同一直线上的夹爪91夹持一个待加工支重轮4。利用输送组件8将该待加工支重轮4送入夹具3中后,再利用输送组件8将两个夹爪91送回原位置处,此时两个夹爪91上均未夹持有支重轮4。当夹具3中的待加工支重轮4被加工后,再利用未与夹具3位于同一直线上的夹爪91夹持一个待加工支重轮4。继而可以利用输送组件8将两个夹爪91送至夹具3的一侧,再利用与夹具3位于同一直线上的夹爪91夹持住夹具3中的已经被加工的支重轮4。夹具3中的已经被加工的支重轮4被夹爪91夹持住后,再利用旋转驱动件92驱动支撑板90旋转180度,此时两个夹爪91位置调换,待加工支重轮4和已经被加工的支重轮4的位置也被调换,且待加工的支重轮4与夹具3位于同一直线上。继而可以利用输送组件8将已经于夹具3位于同一直线上的待加工支重轮4送至夹具3中,以便于对夹具3中的待加工支重轮4继续进行加工。最后可以利用输送组件8将其中一个夹爪91夹持的被加工后的支重轮4输送至用于存放加工后的支重轮4的区域处。
重复上述过程即可利用本实施例中的支重轮加工装置连续不断的对多个支重轮4进行加工,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的支重轮加工装置利用两个夹爪91和输送组件8可以提升加工多个支重轮4时的工作效率。
其中,旋转驱动件92可以为电机。
输送组件8包括输送电机80、齿条81和支撑座82,支撑座82滑动连接在机架7上,齿条81沿输送组件8的输送方向设置在机架7上。输送电机80和夹持组件9均安装在支撑座82上,且输送电机80的输出轴上安装有齿轮,输送电机80输出轴上的齿轮与齿条81啮合。输送电机80的输出轴带动其上的齿轮转动后,输送电机80会在齿条81上行走,且输送电机80会带动支撑座82在机架7上沿着齿条81的延伸方向滑动。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支重轮加工装置还包括机械手和下料位83,机械手和下料位83均设置在输送组件8的一侧,机械手用于待加工的支重轮4送至夹持组件9上,以及用于将夹持组件9上的经过加工的支重轮4送至下料位83上。
机械手可以代替人工将待加工的支重轮4送至夹持组件9上,以及用于将夹持组件9上的经过加工的支重轮4送至下料位83上,可以进一步的提升加工效率,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其中,下料位83处用于暂时存放经过加工的支重轮4。下料位83处还可以连接有倾斜的通道,以便于将经过加工的支重轮4输送至更宽阔的位置处。
利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支重轮加工装置对支重轮4进行加工的过程如下:
机械手将待加工支重轮4送至夹持组件9上,输送组件8将夹持有待加工支重轮4的夹持组件9输送至夹具3处。继而夹持组件9松开待加工支重轮4,输送组件8继续输送夹持组件9,从而可以将夹持组件9中的待加工支重轮4送至夹具3中。
待加工支重轮4被送至夹具3中后,输送组件8带动夹持组件9退回至原位,与第一刀塔11连接的对准驱动件71和水平驱动件72驱动第一刀塔11移动至夹具3的一侧,与第二刀塔21连接的对准驱动件71和水平驱动件72驱动第二刀塔21移动至夹具3的另一侧。同时,移动至夹具3的一侧的第一刀塔11上的限位件可以在与第一刀塔11连接的水平驱动件72的驱动下抵接在待加工支重轮4的远离挡圈的一端上。限位件与夹具3上的挡圈配合将待加工支重轮4稳定的抵接在夹具3中后,夹具3(液压筒夹)将待加工支重轮4的两端沿待加工支重轮4的径向将待加工支重轮4夹紧。
继而与第一刀塔11连接的水平驱动件72可以驱动第一刀塔11远离夹具3,第一刀塔11再自转将第一刀具10转动至与夹具3相对。此时与第一刀塔11连接的水平驱动件72驱动第一刀塔11带动第一刀具10靠近夹具3,以使第一刀具10与夹具3中的待加工支重轮4的其中一端抵接,与第二刀塔21连接的水平驱动件72驱动第二刀具20靠近夹具3,以使第二刀具20与夹具3中的待加工支重轮4的另一端抵接。
第一刀具10和第二刀具20分别与夹具3中的待加工支重轮4抵接后,可以启动自转驱动件,此时夹具3在自转驱动件的作用下带动其中的待加工支重轮4自转,待加工支重轮4自转后即可被加工。通过调整第一刀具10和第二刀具20的位置即可完成对夹具3中的待加工支重轮4的全部加工过程。
将夹具3中的待加工支重轮4加工完成后,利用对准驱动件71和水平驱动件72驱动第一刀具10和第二刀具20远离夹具3。继而利用输送组件8将夹持组件9再次送至夹具3的一侧,夹持组件9可以将夹具3中的已经被加工的支重轮4夹住,输送组件8反向移动,即可将已经被加工的支重轮4从夹具3中取出,并输送至下料位83处,此时可以利用机械手将夹持组件9上的已经被加工的支重轮4取下并送至下料位83上。至此完成一个支重轮4的加工过程,重复上述过程则可连续不断的对多个支重轮4进行加工。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提供的支重轮加工装置相较于现有技术,可以同时对支重轮4的两端进行加工,且利用夹具3同时夹持支重轮4的两端可以使得支重轮4保持平衡,进而可以使得加工后的支重轮4的同轴度得到保证,提升支重轮4的出厂合格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1)

1.一种支重轮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重轮加工装置包括第一刀具组件(1)、第二刀具组件(2)和夹具(3),所述第二刀具组件(2)与所述第一刀具组件(1)相对设置;
所述夹具(3)用于夹持在待加工支重轮(4)的外周壁上,且所述夹具(3)能够位于所述第一刀具组件(1)和所述第二刀具组件(2)之间,以使所述第一刀具组件(1)与所述夹具(3)夹持的待加工支重轮(4)的其中一端相对,使所述第二刀具组件(2)与所述夹具(3)夹持的待加工支重轮(4)的另一端相对;
沿所述夹具(3)夹持的待加工支重轮(4)的轴向,所述第一刀具组件(1)和所述第二刀具组件(2)均能够靠近或者远离所述夹具(3),且所述第一刀具组件(1)和所述第二刀具组件(2)能够相对于所述夹具(3)转动,以对所述夹具(3)夹持的待加工支重轮(4)的两端进行加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重轮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3)为筒夹,所述夹具(3)用于套接在待加工支重轮(4)上并沿待加工支重轮(4)的环向夹持住待加工支重轮(4)的两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重轮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重轮加工装置还包括自转驱动组件(5)和支座(6);
所述支座(6)位置固定且所述支座(6)上设置有穿孔,所述夹具(3)转动连接在所述支座(6)的穿孔中;所述自转驱动组件(5)与所述夹具(3)连接,所述自转驱动组件(5)用于驱动所述夹具(3)在所述支座(6)的穿孔中自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重轮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重轮加工装置还包括机架(7)、两个对准驱动件(71)和两个水平驱动件(72);
两个所述水平驱动件(72)均安装在所述机架(7)上,且两个所述水平驱动件(72)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有一个所述对准驱动件(71);
其中一个所述对准驱动件(71)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刀具组件(1)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刀具组件(1)与所述夹具(3)夹持的待加工支重轮(4)的其中一端相对;另一个所述对准驱动件(71)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二刀具组件(2)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刀具组件(2)与所述夹具(3)夹持的待加工支重轮(4)的另一端相对;
所述水平驱动件(72)用于驱动所述对准驱动件(71)沿所述夹具(3)夹持的待加工支重轮(4)的轴向移动,以使所述第一刀具组件(1)和所述第二刀具组件(2)靠近所述夹具(3)或者远离所述夹具(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重轮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重轮加工装置还包括两个滑座(73);
沿与所述夹具(3)夹持的待加工支重轮(4)轴线平行的方向,所述机架(7)上设置有第一导轨(74),两个所述水平驱动件(72)均安装在所述第一导轨(74)上;
两个所述水平驱动件(72)的输出轴均连接有一个所述滑座(73),两个所述滑座(73)均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导轨(74)上;
沿与第一导轨(74)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两个所述滑座(73)上均安装有一个第二导轨(730),所述第一刀具组件(1)滑动连接在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导轨(730)上,所述第二刀具组件(2)滑动连接在另一个所述第二导轨(730)上;
其中一个所述对准驱动件(71)安装在其中一个所述滑座(73)上,且该对准驱动件(71)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刀具组件(1)连接;另一个所述对准驱动件(71)安装在另一个所述滑座(73)上,且该对准驱动件(71)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二刀具组件(2)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重轮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刀具组件(1)包括第一刀具(10)、第一刀塔(11)和第一刀架(12),所述第一刀塔(11)安装在所述第一刀架(12)上,所述第一刀具(10)安装在所述第一刀塔(11)上;
所述第二刀具组件(2)包括第二刀具(20)、第二刀塔(21)和第二刀架(22),所述第二刀塔(21)安装在所述第二刀架(22)上,所述第二刀具(20)安装在所述第二刀塔(21)上;
所述第一刀架(12)滑动连接在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导轨(730)上,且所述第一刀架(12)与其中一个所述对准驱动件(71)的输出轴连接;
所述第二刀架(22)滑动连接在另一个所述第二导轨(730)上,且所述第二刀架(22)与另一个所述对准驱动件(71)的输出轴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重轮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重轮加工装置还包括排屑机(75)和排屑槽,所述排屑槽安装在所述夹具(3)的下方,所述排屑槽用于收集所述夹具(3)处掉落的支重轮(4)上的碎屑;
所述排屑机(75)的其中一端与所述排屑槽连通,所述排屑机(75)的另一端与外界连通,所述排屑机(75)用于将所述排屑槽中收集的碎屑排出至外界。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支重轮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重轮加工装置还包括送料机构,所述送料机构安装在所述夹具(3)的一侧,所述送料机构用于将待加工的支重轮(4)输送至所述夹具(3)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支重轮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机构包括输送组件(8)和夹持组件(9);
所述夹持组件(9)安装在所述输送组件(8)上,且所述夹持组件(9)与所述夹具(3)位于同一直线上;
所述输送组件(8)用于将所述夹持组件(9)输送至所述夹具(3)的一侧,所述夹持组件(9)用于夹持支重轮(4)。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支重轮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9)包括支撑板(90)和两个夹爪(91);
两个所述夹爪(91)平行安装在所述支撑板(90)上,且其中一个所述夹爪(91)与所述夹具(3)位于同一直线上;
所述送料机构还包括旋转驱动件(92),所述旋转驱动件(92)安装在所述输送组件(8)上,且所述旋转驱动件(92)的输出轴与所述支撑板(90)的位于两个所述夹爪(91)之间连线的中心位置处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支重轮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重轮加工装置还包括机械手和下料位(83);
所述机械手和所述下料位(83)均设置在所述输送组件(8)的一侧,所述机械手用于待加工的支重轮(4)送至所述夹持组件(9)上,以及用于将所述夹持组件(9)上的经过加工的支重轮(4)送至下料位(83)上。
CN201922419222.8U 2019-12-27 2019-12-27 支重轮加工装置 Active CN2112199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19222.8U CN211219928U (zh) 2019-12-27 2019-12-27 支重轮加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19222.8U CN211219928U (zh) 2019-12-27 2019-12-27 支重轮加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19928U true CN211219928U (zh) 2020-08-11

Family

ID=719375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419222.8U Active CN211219928U (zh) 2019-12-27 2019-12-27 支重轮加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21992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032991B1 (ko) 기계요소의 제조방법 및 제조장치
JP5988432B2 (ja) シャフト状のワークピースを加工するための工作機械
US8082643B2 (en) Machining apparatus
WO2013125550A1 (ja) 回転加工機
JP2013226637A (ja) 回転加工機及び回転加工方法
KR20130019345A (ko) 2개의 수직 공작물 스핀들을 갖는 자동 적재 공작 기계
JP5696771B2 (ja) 回転加工機及び回転加工方法
CN110936233A (zh) 支重轮加工装置
CN102729100A (zh) 双主轴机床及装载和卸载方法
US7493687B2 (en) Flexible transfer machine
JP2014065133A (ja) 平行2軸複合工作機械
US895975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plete machining of a shaft-shaped workpiece
CN211219928U (zh) 支重轮加工装置
CN115213690B (zh) 两侧对称车铣加工中心
JP2592017B2 (ja) 歯車加工装置
CN210060412U (zh) 一种阳极板焊接自动生产线
JPH08174304A (ja) 多軸旋盤システム及びワーク搬送方法
JPH03136734A (ja) ギヤヘッド交換装置
CN214685469U (zh) 一种用于短杆筒加工的机床
CN219026005U (zh) 角形件钻孔加工用自动上下料装置
CN110193694B (zh) 刀头焊接夹具、激光焊接机的刀头夹取装置及方法
CN214186308U (zh) 一种用于机床的机械手移动装置
CN211218699U (zh) 一种轮毂类设备加工生产系统
CN117206914B (zh) 盘毂类工件的车铣复合加工生产线
CN213004033U (zh) 一种汽车扭杆弹簧加工机床的送料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