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16044U - 一种气液分离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气液分离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16044U
CN211216044U CN201922071496.2U CN201922071496U CN211216044U CN 211216044 U CN211216044 U CN 211216044U CN 201922071496 U CN201922071496 U CN 201922071496U CN 211216044 U CN211216044 U CN 2112160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mber
liquid
stage
separation chamber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07149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逵炜
孙兆虎
邹鑫
陈华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ke Ruiling Beijing Low Temperature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ke Ruiling Beijing Low Temperature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ke Ruiling Beijing Low Temperature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ke Ruiling Beijing Low Temperature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07149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2160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160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160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yclones (AREA)
  • Separating Particles In Gases By Inertia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液分离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气液分离器,包括水平设置的分离罐以及位于所述分离罐下方的集液罐;所述分离罐内设有由左向右依次连通的一级分离室、二级分离室和三级分离室,所述分离罐的外壁上固接有与一级分离室连通的进气口和与三级分离室连通的出气口,所述二级分离室内设有离心装置,所述三级分离室内设有过滤装置;所述集液罐对应一级分离室、二级分离室和三级分离室的外壁上分别设有与之连通的连通管,所述集液罐与连通管相对一侧的外壁上连通有排液口。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具有更好的除液和分离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气液分离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液分离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气液分离器。
背景技术
在很多工业及民用场合都需要使用气液分离设备,现有的气液分离器大多是通过重力分离或离心分离对携带液体的气体进行分离,但是现有的气液分离设备在分离完毕后,气体中依然携带有少量液体小颗粒,气液分离不彻底。
因此,需要研发一款分离较为彻底的气液分离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液分离器,其优点是具有更好的除液和分离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气液分离器,包括水平设置的分离罐以及位于所述分离罐下方的集液罐;所述分离罐内设有由左向右依次连通的一级分离室、二级分离室和三级分离室,所述分离罐的外壁上固接有与一级分离室连通的进气口和与三级分离室连通的出气口,所述二级分离室内设有离心装置,所述三级分离室内设有过滤装置;
所述集液罐对应一级分离室、二级分离室和三级分离室的外壁上分别设有与之连通的连通管,所述集液罐与连通管相对一侧的外壁上连通有排液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时,将带液气体由进气口通入一级分离室内,使气体与液体发生重力分离,分离出的液体通过连通管流到集液罐内,然后经排液口排出,而分离出的气体则进入二级集液室;气体在二级集液室内通过离心装置进行气液分离,分离出的液体通过连通管进入集液罐内,然后经排液口排出,而分离出的气体则进入三级分离室内;气体在三级分离室内通过过滤装置进行三级气液分离,而干净的气体则透过过滤装置通过出气口排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中的气液分离器达到更好的除液和分离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二级分离室包括离心室和缓冲室,所述连通管连接在离心室与集液罐之间;
所述离心装置为旋风分离器,其安装在离心室的壁板上,所述旋风分离器的进风口与一级分离室连通,所述旋风分离器的出风口与缓冲室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体在进入二级分离室后,先通过离心室内的旋风分离器进行气液分离,分离出的液体通过连通管进入二级集液室,然后经排液口排出,而气体则通过缓冲室进入三级分离室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三级分离室的壁板上固接有多根水平设置且与所述缓冲室连通的气管,所述过滤装置安装在所述气管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管的设置,不仅能够对气体进行输送,还能对过滤装置进行支撑。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装置为聚结滤芯,其套设安装在气管上,所述气管的外壁上均匀分布有若干透气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入缓冲室内的气体会通过透气孔直接与聚结滤芯充分接触,以便液体附着在聚结滤芯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气管远离缓冲室的一端为闭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证经过气管的气体完全透过聚结滤芯,从而达到更好的除液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集液罐靠近第三分离室的一端设有通过法兰连接的端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工作人员对聚结滤芯进行清洗或更换,从而提高气液分离器的分离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一级分离室内对应所述进气口的位置固接有对气流进行缓冲的挡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板的设置,用于对带液气体进行缓冲,避免气流在进入一级分离室内时造成较大的冲击,同时方便大颗粒的液滴沿挡板流下。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集液罐内设有分别与一级分离室、二级分离室和三级分离室一一对应的一级集液室、二级集液室和三级集液室,所述一级集液室、二级集液室和三级集液室分别通过连通管与一级分离室、二级分离室和三级分离室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每个分离室中分离出的液体会通过连通管对应流入不同的集液室内,从而实现分级处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集液罐的内部通过两块隔板分隔成一级集液室、二级集液室和三级集液室。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板的设置,用于将集液罐内部分隔成三个集液室,以便对液体进行分级处理。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工作时,将带液气体由进气口通入一级分离室内,使气体与液体发生重力分离,分离出的液体通过连通管流到集液罐内,然后经排液口排出,而分离出的气体则进入二级集液室;气体在二级集液室内通过离心装置进行气液分离,分离出的液体通过连通管进入集液罐内,然后经排液口排出,而分离出的气体则进入三级分离室内;气体在三级分离室内通过过滤装置进行三级气液分离,而干净的气体则透过过滤装置通过出气口排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中的气液分离器达到更好的除液和分离效果;
2、通过法兰连接的端盖方便工作人员对聚结滤芯进行清洗或更换,从而提高气液分离器的分离效果;
3、挡板的设置,用于对带液气体进行缓冲,避免气流在进入一级分离室内时造成较大的冲击,同时方便大颗粒的液滴沿挡板流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分离罐;11、一级分离室;12、二级分离室;121、离心室;122、缓冲室;13、三级分离室;14、进气口;15、出气口;2、集液罐;21、一级集液室;22、二级集液室;23、三级集液室;24、连通管;25、排液口;3、旋风分离器;4、聚结滤芯;5、挡板;6、气管;7、端盖。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气液分离器,包括水平设置的分离罐1以及位于分离罐1下方的集液罐2;分离罐1内设有由左向右依次连通的一级分离室11、二级分离室12和三级分离室13,每个分离室均通过壁板隔开,分离罐1的外壁上固接有与一级分离室11连通的进气口14和与三级分离室13连通的出气口15,一级分离室11主要是通过气液的重力进行分离;二级分离室12内设有离心装置,用于对带液气体进行离心,以便进一步将气体和液体分离;三级分离室13内设有过滤装置,用于去除气体中的小颗粒液滴,从而达到更好的除液和分离效果。
集液罐2内设有分别与一级分离室11、二级分离室12和三级分离室13一一对应的一级集液室21、二级集液室22和三级集液室23,相邻集液室之间通过隔板隔开并且互不连通,一级集液室21、二级集液室22和三级集液室23分别通过连通管24与一级分离室11、二级分离室12和三级分离室13连通。在集液罐2与连通管24相对一侧的外壁上固接有分别与各个集液室相连通的排液口25。
每个分离室和集液室内均设置有液位计口,用于安装有液位计,以便对各个腔室的液位进行实时监测。
参照图1,一级分离室11内对应进气口14的位置固接有挡板5,挡板5呈“V”字形,用于对带液气体进行缓冲,避免气流在进入一级分离室11内时造成较大的冲击,同时方便大颗粒的液滴沿挡板5流下。
二级分离室12包括离心室121和缓冲室122,两者之间通过L形壁板隔开,连通管24连接在离心室121与二级集液室22之间。离心装置设置为旋风分离器3,其安装在离心室121的L形壁板上,旋风分离器3的进风口与一级分离室11连通,旋风分离器3的出风口与缓冲室122连通。
参照图1,三级分离室13的壁板上固接有多根水平设置且与缓冲室122连通的气管6,气管6的外壁上均匀分布有若干透气孔,过滤装置为聚结滤芯4,其套设安装在气管6上,气体通过透气孔后直接与聚结滤芯4接触。为保证经过气管6的气体完全透过聚结滤芯4,从而达到更好的除液效果,将气管6远离缓冲室122的一端设置为闭口。
工作时,将带液气体由进气口14通入,当带液气体冲击到挡板5上时,大颗粒的液滴会由于碰撞而在挡板5上聚集,最终沿挡板5流下,然后在一级分离室11内与气体发生重力分离,分离出的液体通过连通管24流到一级集液室21内,然后经排液口25排出,而气体则进入离心室121;气体在离心室121内通过旋风分离器3进行气液分离,分离出的液体通过连通管24进入二级集液室22,然后经排液口25排出,而气体则通过缓冲室122和气管6进入三级分离室13;气体在三级分离室13内通过聚结滤芯4进行三级气液分离,具体是过滤在聚结滤芯4上,当聚结滤芯4饱和时,分离出的液体通过连通管24进入三级集液室23,而干净的气体则透过聚结滤芯4通过出气口15排出。
参照图1,为方便工作人员对聚结滤芯4进行清洗或更换,从而提高气液分离器的分离效果。在集液罐2靠近第三分离室的一端设置通过法兰连接的端盖7。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设置的分离罐(1)以及位于所述分离罐(1)下方的集液罐(2);所述分离罐(1)内设有由左向右依次连通的一级分离室(11)、二级分离室(12)和三级分离室(13),所述分离罐(1)的外壁上固接有与一级分离室(11)连通的进气口(14)和与三级分离室(13)连通的出气口(15),所述二级分离室(12)内设有离心装置,所述三级分离室(13)内设有过滤装置;
所述集液罐(2)对应一级分离室(11)、二级分离室(12)和三级分离室(13)的外壁上分别设有与之连通的连通管(24),所述集液罐(2)与连通管(24)相对一侧的外壁上连通有排液口(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分离室(12)包括离心室(121)和缓冲室(122),所述连通管(24)连接在离心室(121)与集液罐(2)之间;
所述离心装置为旋风分离器(3),其安装在离心室(121)的壁板上,所述旋风分离器(3)的进风口与一级分离室(11)连通,所述旋风分离器(3)的出风口与缓冲室(122)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级分离室(13)的壁板上固接有多根水平设置且与所述缓冲室(122)连通的气管(6),所述过滤装置安装在所述气管(6)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为聚结滤芯(4),其套设安装在气管(6)上,所述气管(6)的外壁上均匀分布有若干透气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管(6)远离缓冲室(122)的一端为闭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液罐(2)靠近第三分离室的一端设有通过法兰连接的端盖(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分离室(11)内对应所述进气口(14)的位置固接有对气流进行缓冲的挡板(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液罐(2)内设有分别与一级分离室(11)、二级分离室(12)和三级分离室(13)一一对应的一级集液室(21)、二级集液室(22)和三级集液室(23),所述一级集液室(21)、二级集液室(22)和三级集液室(23)分别通过连通管(24)与一级分离室(11)、二级分离室(12)和三级分离室(13)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液罐(2)的内部通过两块隔板分隔成一级集液室(21)、二级集液室(22)和三级集液室(23)。
CN201922071496.2U 2019-11-25 2019-11-25 一种气液分离器 Active CN2112160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71496.2U CN211216044U (zh) 2019-11-25 2019-11-25 一种气液分离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71496.2U CN211216044U (zh) 2019-11-25 2019-11-25 一种气液分离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16044U true CN211216044U (zh) 2020-08-11

Family

ID=719149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071496.2U Active CN211216044U (zh) 2019-11-25 2019-11-25 一种气液分离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21604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77081C (zh) 吸尘器的旋风分离装置
CN204411986U (zh) 组合式分离器
CN204275745U (zh) 一体式氨气多级除湿过滤器
CN211216044U (zh) 一种气液分离器
CN201586443U (zh) 旋风分离过滤器
CN105935532B (zh) 一种多功能压缩空气过滤器
CN201823432U (zh) 高效气液分离器
CN201959697U (zh) 高效空气过滤器
CN201030280Y (zh) 新型压缩空气脱水器
CN201959660U (zh) 氨气高效除油过滤器
CN213912929U (zh) 一种发酵气体液体过滤装置
CN205084568U (zh) 一种天然气过滤除尘装置
CN210356509U (zh) 一种多级分离器
CN211393942U (zh) 一种三相分离器
CN112546792A (zh) 一种带旋风筛的除尘装置
CN203540259U (zh) 一种气体净化装置
CN102847404A (zh) 一种除尘器
CN202823075U (zh) 一种除尘器
CN216571676U (zh) 一种页岩气多级除液除沫装置
CN206304524U (zh) 一种组合式空气滤清器
CN2688361Y (zh) 天然气多相分离器
CN205903746U (zh) 一种组合式分离器
CN205346878U (zh) 一种脱气除污器
CN220802518U (zh) 一种旋涡式气液分离器
CN105543466B (zh) 一种罩式炉排气带油气分离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02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811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