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75130U - 新型双金属复合一体式制动鼓 - Google Patents
新型双金属复合一体式制动鼓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175130U CN211175130U CN201921968885.9U CN201921968885U CN211175130U CN 211175130 U CN211175130 U CN 211175130U CN 201921968885 U CN201921968885 U CN 201921968885U CN 211175130 U CN211175130 U CN 21117513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rc
- end surface
- brake drum
- shaped
- vertic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新型双金属复合一体式制动鼓,包括上部法兰部分和下部桶体部分,上部法兰部分的下底面与下部桶体部分的上端面采用焊接方式连接,焊接形成焊缝;下部桶体部分的内侧具有制动摩擦层。本实用新型的制动鼓包括上部法兰部分和下部桶体部分,且两部分采用焊接方式连接,焊接采用母材料保证制动鼓的强度;采用两部分结构降低了加工难度,提高制动鼓结构的强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车轮领域,具体涉及新型双金属复合一体式制动鼓。
背景技术
自双金属复合一体式制动鼓问世以来,由于其外层是强度较高的钢板、内层是耐磨灰铁;内层灰铁在外层钢板的保护下,复合制动鼓整体性能提高,可以有效的控制和延缓制动面的开裂,大大提高制动鼓整体使用寿命。
然而复合制动鼓实际使用情况,仍存在以下不足:
1、复合制动鼓用于工程车,或工况恶劣的车型时,虽使用寿命有所提高,但仍会出现制动面开裂或变形等问题,无法满足用户的心理需求;
2、现双金属复合一体式制动鼓外层钢壳的生产工艺均是一整张圆板整体旋压而成,由于法兰面处壁厚16mm,而制动面中部壁厚仅5-6mm;钢板在旋压过程中,必须将16mm的圆板旋压成高度310mm、厚度5mm的钢壳,所以要求钢板必须具有非常高的韧性。随着材料韧性的提高,强度必然下降。而双金属复合制动鼓外层钢壳需要的性能是高强度、中韧性,以最大限度防止制动面开裂和变形;
3、生产成本高,即使不考虑材料利用率,钢壳生产过程中钢板厚度由16mm旋压至5-6mm,高度旋压至310mm,所需设备功率大,旋轮磨损严重,旋轮的使用寿命短,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发明内容
新型双金属复合一体式制动鼓,包括上部法兰部分和下部桶体部分,所述上部法兰部分的下底面与所述下部桶体部分的上端面采用焊接方式连接,焊接形成焊缝;
所述下部桶体部分的内侧具有制动摩擦层;
所述上部法兰部分具有法兰平面和轮辐部,且所述法兰平面的中心位置开设有一定位孔;
所述轮辐部为一圆弧部并与所述法兰平面过渡衔接;
所述下部桶体部分具有第一竖直部、第一弧形部、第二弧形部、第二竖直部和第三弧形部;
所述第一竖直部的外侧壁从所述轮辐部的圆弧部向下延伸至所述第一弧形部的上端面;
所述第一弧形部的外侧壁为C形结构,并从所述第一竖直部的下端面向下延伸至第二弧形部的上端面;
所述第二弧形部的外侧壁为S形结构,其从第一弧形部的下端面向下延伸第二竖直部的上端面;
所述第二竖直部从所述第二弧形部的下端面向下延伸至所述第三弧形部的上端面;
所述第三弧形部通过一圆弧部延伸至所述下部桶体部分的下端面。
优选的,所述第一竖直部、所述第一弧形部和所述第二弧形部的壁厚均相等;所述第二竖直部和所述第三弧形部的壁厚均相等,且所述第二竖直部的壁厚大于所述第二弧形部的壁厚,所述焊缝的厚度与所述第一弧形部的壁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制动鼓包括上部法兰部分和下部桶体部分,且两部分采用焊接方式连接,焊接采用母材料保证制动鼓的强度;
2.本实用新型采用两部分结构降低了加工难度,提高制动鼓结构的强度。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新型双金属复合一体式制动鼓,包括上部法兰部分1和下部桶体部分2,所述上部法兰部分1的下底面与所述下部桶体部分2的上端面采用焊接方式连接,焊接形成焊缝3;
所述下部桶体部分2的内侧具有制动摩擦层4;
所述上部法兰部分1具有法兰平面11和轮辐部12,且所述法兰平面11的中心位置开设有一定位孔13;
所述轮辐部12为一圆弧部并与所述法兰平面11过渡衔接;
所述下部桶体部分2具有第一竖直部21、第一弧形部22、第二弧形部23、第二竖直部24和第三弧形部25;
所述第一竖直部21的外侧壁从所述轮辐部12的圆弧部向下延伸至所述第一弧形部22的上端面;
所述第一弧形部22的外侧壁为C形结构,并从所述第一竖直部21的下端面向下延伸至第二弧形部23的上端面;
所述第二弧形部23的外侧壁为S形结构,其从第一弧形部22的下端面向下延伸第二竖直部24的上端面;
所述第二竖直部24从所述第二弧形部23的下端面向下延伸至所述第三弧形部25的上端面;
所述第三弧形部25通过一圆弧部延伸至所述下部桶体部分2的下端面。
所述第一竖直部21、所述第一弧形部22和所述第二弧形部23的壁厚均相等;所述第二竖直部24和所述第三弧形部25的壁厚均相等,且所述第二竖直部24的壁厚大于所述第二弧形部23的壁厚,所述焊缝3的厚度与所述第一弧形部22的壁厚。
上述的第一竖直部21、第一弧形部22、第二弧形部23、第二竖直部24和第三弧形部25的结构是以该制动鼓的左侧剖视图为基准,而右侧的剖视图与左侧的剖视图互相对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部件拆分或组合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
1.新型双金属复合一体式制动鼓,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部法兰部分和下部桶体部分,所述上部法兰部分的下底面与所述下部桶体部分的上端面采用焊接方式连接,焊接形成焊缝;
所述下部桶体部分的内侧具有制动摩擦层;
所述上部法兰部分具有法兰平面和轮辐部,且所述法兰平面的中心位置开设有一定位孔;
所述轮辐部为一圆弧部并与所述法兰平面过渡衔接;
所述下部桶体部分具有第一竖直部、第一弧形部、第二弧形部、第二竖直部和第三弧形部;
所述第一竖直部的外侧壁从所述轮辐部的圆弧部向下延伸至所述第一弧形部的上端面;
所述第一弧形部的外侧壁为C形结构,并从所述第一竖直部的下端面向下延伸至第二弧形部的上端面;
所述第二弧形部的外侧壁为S形结构,其从第一弧形部的下端面向下延伸第二竖直部的上端面;
所述第二竖直部从所述第二弧形部的下端面向下延伸至所述第三弧形部的上端面;
所述第三弧形部通过一圆弧部延伸至所述下部桶体部分的下端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双金属复合一体式制动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直部、所述第一弧形部和所述第二弧形部的壁厚均相等;所述第二竖直部和所述第三弧形部的壁厚均相等,且所述第二竖直部的壁厚大于所述第二弧形部的壁厚,所述焊缝的厚度与所述第一弧形部的壁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968885.9U CN211175130U (zh) | 2019-11-14 | 2019-11-14 | 新型双金属复合一体式制动鼓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968885.9U CN211175130U (zh) | 2019-11-14 | 2019-11-14 | 新型双金属复合一体式制动鼓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175130U true CN211175130U (zh) | 2020-08-04 |
Family
ID=718043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968885.9U Active CN211175130U (zh) | 2019-11-14 | 2019-11-14 | 新型双金属复合一体式制动鼓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175130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855808A (zh) * | 2021-02-26 | 2021-05-28 | 山西汤荣机械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 特殊钢、耐热疲劳纳米材料复合制动鼓的生产工艺 |
CN113007243A (zh) * | 2021-02-04 | 2021-06-22 | 张译 | 双金属制动鼓结构、制动鼓外壳及其制造方法 |
-
2019
- 2019-11-14 CN CN201921968885.9U patent/CN211175130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007243A (zh) * | 2021-02-04 | 2021-06-22 | 张译 | 双金属制动鼓结构、制动鼓外壳及其制造方法 |
CN112855808A (zh) * | 2021-02-26 | 2021-05-28 | 山西汤荣机械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 特殊钢、耐热疲劳纳米材料复合制动鼓的生产工艺 |
CN112855808B (zh) * | 2021-02-26 | 2024-03-22 | 山西汤荣机械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 特殊钢、耐热疲劳纳米材料复合制动鼓的生产工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1175130U (zh) | 新型双金属复合一体式制动鼓 | |
JP2018203247A (ja) | 生体工学的なステアリングナックル | |
CN210068762U (zh) | 一种卷边式轻量化轮毂单元法兰 | |
CN207747669U (zh) | 一种一体车轮 | |
CN201580208U (zh) | 一种汽车用轻量化车轮轮辐 | |
CN216101326U (zh) | 一种适用于真空胎的电动车电机铝轮毂 | |
CN201827273U (zh) | 汽车用制动鼓 | |
CN212022195U (zh) | 一种轮毂结构 | |
CN219549442U (zh) | 一种轻型复合制动鼓 | |
CN220523156U (zh) | 减振器端盖、减振器及车辆 | |
CN214197060U (zh) | 一种制动毂 | |
CN211901417U (zh) | 一种空气悬架系统中复合型轻量化的活塞结构 | |
CN217671965U (zh) | 一种高强度电动车轮毂 | |
CN211314918U (zh) | 一种重型汽车用高强度制动鼓 | |
CN209395503U (zh) | 一种抗压能力强的铝制轮毂 | |
CN214248087U (zh) | 一种复合型制动盘 | |
CN210881521U (zh) | 一种电动车的轮毂结构 | |
CN214304974U (zh) | 一种轻量化刹车片和采用该轻量化刹车片的车辆 | |
CN220482982U (zh) | 耐磨型鼓刹车轮 | |
CN209748308U (zh) | 电机端盖 | |
CN216101328U (zh) | 一种轮毂焊接套环 | |
CN210440959U (zh) | 一种新型防滑高强度合金钢管 | |
CN215153631U (zh) | 一种高性能焊接锁紧式车轮 | |
CN207747674U (zh) | 一种电动车一体轮 | |
CN212555674U (zh) | 一种新型轮式工程机械车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