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66775U - 车辆的后端总成结构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后端总成结构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66775U
CN211166775U CN201921331458.XU CN201921331458U CN211166775U CN 211166775 U CN211166775 U CN 211166775U CN 201921331458 U CN201921331458 U CN 201921331458U CN 211166775 U CN211166775 U CN 2111667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assembly structure
section
energy absorption
end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3145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虎印
黄倩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C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IC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33145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667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667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667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的后端总成结构和车辆,包括后防撞梁(1)、后纵梁(2),后围板(3)以及后吸能盒(4),所述后纵梁(2)包括后纵梁后段(21),所述后吸能盒(4)的后端与所述后防撞梁(1)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后吸能盒(4)的前端穿过所述后围板(3)与所述后纵梁后段(21)固定连接。通过使后吸能盒的前端穿过后围板与后纵梁后段直接连接,省去了传统车辆后吸能盒与后围板的法兰盘安装结构,使车辆尾部的吸能空间增加,从而提高了乘客安全性,减少了汽车尾部碰撞后减少后纵梁及周边零件的损坏,节约了车辆的维修成本。

Description

车辆的后端总成结构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辆后端总成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尾部碰撞时为保证车内乘客安全以及减少零件损坏,提升后碰维修经济型,必须要求后防撞横梁及后吸能盒能够充分吸能,保护吸能盒后的零件不受大的冲击及变形,减少零件维修成本,尤其是减少后纵梁及其周边零件的维修成本。但受制于造型及后悬长度的影响,后端吸能空间往往是有限的,不可能无限制的增加,这种矛盾就导致了在车辆发生追尾时,由于后端吸能空间的不足,后纵梁及周边零件发生损伤。维修后纵梁及周边零件所需要花费的成本高昂,极大地降低了后碰维修经济性评级。目前传统车辆后吸能盒通过法兰盘结构安装在后围板上,但是法兰盘结构容易导致后纵梁与后围板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增加吸能空间,提高乘客安全性以及减少汽车尾部碰撞后的维修成本的车辆的后端总成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的后端总成结构,以及包含该后端总成结构的车辆。
所述车辆的后端总成结构包括后防撞梁、后纵梁,所述后纵梁包括后纵梁后段、后围板、以及后吸能盒,所述后吸能盒的后端与所述后防撞梁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后吸能盒的前端穿过所述后围板与所述后纵梁后段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后端总成结构还包括限位套筒,所述后吸能盒的前端固定套接于所述限位套筒中,所述限位套筒与所述后纵梁后段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后吸能盒的外轮廓横截面呈矩形,所述后围板设有与所述后吸能盒的外轮廓横截面适配的后围板穿孔。
可选地,所述后纵梁后段的周壁、所述后吸能盒的前端周壁和所述限位套筒的周壁上的对应位置设置有贯穿连接孔,穿过所述贯穿连接孔的紧固件由外至内紧固连接所述后纵梁后段、所述限位套筒和所述后吸能盒。
可选地,所述后纵梁后段为上部开口的凹槽梁,所述贯穿连接孔设置在所述后纵梁后段、所述限位套筒和所述后吸能盒的各自的两侧侧壁上。
可选地,所述后防撞梁为铝合金后防撞梁。
可选地,所述后吸能盒为铝合金后吸能盒。
可选地,所述后纵梁后段为屈服强度不小于210MPa的钢制后纵梁后段。
可选地,所述限位套筒为屈服强度不小于210MPa的钢制限位套筒。
可选地,所述限位套筒的壁厚不小于1.2mm。
可选地,所述后纵梁后段的壁厚不小于1.6mm。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法兰盘结构的缺陷,现有技术中的法兰盘结构与后围板本身存在一定厚度,且后吸能盒与法兰盘多采用焊接连接,存在一定安装间隙,导致车辆尾部吸能空间减少。本实用新型通过使后吸能盒的前端穿过后围板与后纵梁后段直接连接,省去了后吸能盒与后围板的法兰盘安装结构,使车辆尾部的吸能空间增加,从而提高了乘客安全性,且车辆尾部发生碰撞进行维修时,不需要对后纵梁及其周边零件维修,而只需更换后防撞横梁、后吸能盒和限位套筒即可,极大地降低车辆受到低速追尾时的维修费用,减少了车辆尾部碰撞后的维修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后端总成结构的局部仰视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后端总成结构的局部侧视图;
图3为图1中的后端总成结构的后防撞梁的立体图;
图4为图1中的后端总成结构的后吸能盒的立体图;
图5为图1中的后端总成结构的限位套筒的立体图;
图6为图1中的后端总成结构的后纵梁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后防撞梁 3 后围板
2 后纵梁 4 后吸能盒
21 后纵梁后段 5 限位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示例性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车辆的后端总成结构,以及包含该后端总成结构的车辆。如图1至图6所示,车辆的后端总成结构包括后防撞梁1、后纵梁2、后围板3、以及后吸能盒4,其中后纵梁2包括后纵梁后段21,后吸能盒4的后端与后防撞梁1的端部固定连接,后吸能盒4的前端穿过后围板3与后纵梁后段21固定连接。通过使后吸能盒4的前端穿过后围板3与后纵梁后段21直接连接来克服现有技术中法兰盘结构的缺陷,现有技术中的法兰盘结构与后围板本身存在一定厚度,且后吸能盒与法兰盘多采用焊接连接,存在一定安装间隙,导致车辆尾部吸能空间减少。本实用新型省去了传统车辆的后吸能盒与后围板的法兰盘安装结构,使车辆尾部的吸能空间至少增加10mm,车辆碰撞时能吸收更多动能,从而提高了乘客安全性,且车辆尾部发生碰撞进行维修时,不需要对后纵梁及其周边零件维修,极大地降低车辆受到低速追尾时的维修费用,减少了车辆尾部碰撞后的维修成本。
如图1与图2所示,除了采用后吸能盒4与后纵梁后段21直接固定连接的结构外,还可在该结构中增加限位套筒5,后吸能盒4的前端套接于限位套筒5中,限位套筒5与后纵梁后段21固定连接,通过增加限位套筒5,可以限制后吸能盒4的过度压溃,从而在后吸能盒4变形时防止后纵梁后段21的后端面发生损坏。
更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后吸能盒4的外轮廓横截面呈矩形,后围板3设有与后吸能盒4的外轮廓横截面适配的后围板穿孔。后吸能盒4的内部也可增加其他钣金件,使后吸能盒4的横截面呈“日”、“目”、“田”等结构,以提高后吸能盒4的吸能效果。
后吸能盒4与限位套筒5之间以及后纵梁后段21与限位套筒5之间的固定连接方式,可采用焊接方式进行连接,也可采用紧固件方式进行连接,可在后吸能盒4的前端周壁、后纵梁后段21的周壁、限位套筒5的周壁上对应位置设置贯穿连接孔,穿过贯穿连接孔的紧固件由外至内紧固连接后纵梁后段21、限位套筒5和后吸能盒4。
在一种贯穿连接孔布置方式中,如图2、图4至图6所示,后纵梁后段21为上部开口的凹槽梁,贯穿连接孔设置在后纵梁后段21、限位套筒5和后吸能盒4的各自的两侧侧壁上。通过采用紧固件连接的方式,能够提高连接强度,且工艺简便,稳定性好。
当贯穿连接孔布置在后纵梁后段21、限位套筒5和后吸能盒4的两侧侧壁时,可在每一侧布置3个连接孔,连接孔呈三角分布,以加强连接强度,提高连接稳定性,也可采用其他数量连接孔以及其他布置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后防撞梁1和后吸能盒4可采用铝合金后防撞梁和铝合金后吸能盒,铝合金易变形,可提升后防撞梁1与后吸能盒4的吸能效果,减少车辆震动,提高乘客安全性,并且能减少其他零件的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后纵梁后段21和限位套筒5可采用钢制后纵梁后段和钢制限位套筒,钢制后纵梁后段和钢制限位套筒的屈服强度不小于210MPa。另外,限位套筒5的壁厚最好不小于1.2mm,后纵梁后段21的壁厚最好不小于1.6mm。采用钢制后纵梁后段和钢制限位套筒可有效限制吸能盒过度压溃,从而在后吸能盒4变形时防止后纵梁后段21的后端面发生损坏。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方式进行任意结合和组合。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不再另行说明。但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车辆的后端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端总成结构包括:
后防撞梁(1);
后纵梁(2),所述后纵梁(2)包括后纵梁后段(21);
后围板(3);以及
后吸能盒(4),所述后吸能盒(4)的后端与所述后防撞梁(1)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后吸能盒(4)的前端穿过所述后围板(3)与所述后纵梁后段(21)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后端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端总成结构还包括限位套筒(5),所述后吸能盒(4)的前端固定套接于所述限位套筒(5)中,所述限位套筒(5)与所述后纵梁后段(21)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后端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吸能盒(4)的外轮廓横截面呈矩形,所述后围板(3)设有与所述后吸能盒(4)的外轮廓横截面适配的后围板穿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后端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纵梁后段(21)的周壁、所述后吸能盒(4)的前端周壁和所述限位套筒(5)的周壁上的对应位置设置有贯穿连接孔,穿过所述贯穿连接孔的紧固件由外至内紧固连接所述后纵梁后段(21)、所述限位套筒(5)和所述后吸能盒(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的后端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纵梁后段(21)为上部开口的凹槽梁,所述贯穿连接孔设置在所述后纵梁后段(21)、所述限位套筒(5)和所述后吸能盒(4)的各自的两侧侧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后端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防撞梁(1)为铝合金后防撞梁,所述后吸能盒(4)为铝合金后吸能盒。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后端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纵梁后段(21)为屈服强度不小于210MPa的钢制后纵梁后段,所述限位套筒(5)为屈服强度不小于210MPa的钢制限位套筒。
8.根据权利要求2~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的后端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套筒(5)的壁厚不小于1.2mm。
9.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的后端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纵梁后段(21)的壁厚不小于1.6mm。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的后端总成结构。
CN201921331458.XU 2019-08-15 2019-08-15 车辆的后端总成结构和车辆 Active CN2111667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31458.XU CN211166775U (zh) 2019-08-15 2019-08-15 车辆的后端总成结构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31458.XU CN211166775U (zh) 2019-08-15 2019-08-15 车辆的后端总成结构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66775U true CN211166775U (zh) 2020-08-04

Family

ID=718277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31458.XU Active CN211166775U (zh) 2019-08-15 2019-08-15 车辆的后端总成结构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667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48721B2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and vehicle
US8632108B2 (en) Crash box
CN208306575U (zh) 双层前防撞梁总成
CN205203123U (zh) 一种电动汽车车身碰撞吸能结构
CN210734063U (zh) 车架前横梁总成
CN215706639U (zh) 机舱前纵梁后端连接结构及汽车
CN201849532U (zh) 一种高效吸能纵梁结构
CN108248533A (zh) 一种应对汽车小偏置碰撞的机舱传力结构
KR102429018B1 (ko) 전기 자동차의 배터리 장착구조
CN110789479A (zh) 车身前端防撞装置
CN208393477U (zh) 一种汽车前纵梁结构
CN211166775U (zh) 车辆的后端总成结构和车辆
CN206187110U (zh) 汽车前纵梁总成吸能隔音结构
CN203974727U (zh) 电动车前保险杠防撞梁总成
CN212796772U (zh) 车辆前防撞梁总成及车辆
CN214648576U (zh) 一种车身前纵梁结构
CN212980346U (zh) 车身前端结构和车辆
JP4147859B2 (ja) 車両のフロントボデー構造
CN210000409U (zh) 传力结构、车身骨架及汽车
CN201842144U (zh) 一种汽车前围
CN206679071U (zh) 一种汽车用铝合金前纵梁
CN205524082U (zh) 一种可拆卸的电动汽车防撞梁
CN211731302U (zh) 一种连接纵梁及吸能盒的铝合金纵梁前端安装板
US20070252397A1 (en) Bumper-beam for an automobile
CN112590941A (zh) 一种c柱下接头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