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61222U - 一种黄铜扁线拉丝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黄铜扁线拉丝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61222U
CN211161222U CN201921913553.0U CN201921913553U CN211161222U CN 211161222 U CN211161222 U CN 211161222U CN 201921913553 U CN201921913553 U CN 201921913553U CN 211161222 U CN211161222 U CN 2111612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drawing
bearing
reel
flat wire
brass fl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91355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宏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Highnic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Highnic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Highnic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Highnic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91355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612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612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6122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tal Extraction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黄铜扁线拉丝装置,拉丝机构安装于机架的一端,第一绕线机构安装于机架的中部,第一绕线机构包括第一安装座、轴承组件、第一转轴、角度调节组件与第一绕线轮;第一安装座设置于机架上,轴承组件设置于第一安装座的顶部前端,角度调节组件设置于第一安装座的顶部后端,第一转轴的一端穿过轴承组件与角度调节组件连接,另一端与第一绕线轮连接,角度调节组件用于调节第一绕线轮在垂直方向上的角度;驱动机构包括电机与减速箱,减速箱设置于机架的另一端,电机与减速箱的输入轴驱动连接,第二绕线轮安装于减速箱的输出轴。本实用新型在绕线时可使黄铜扁线之间保持一定的间距,产品质量更高。

Description

一种黄铜扁线拉丝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黄铜扁线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黄铜扁线拉丝装置。
背景技术
黄铜扁线主要用于服装和箱包等的拉链制作。现有的黄铜扁线加工成型过程通常包括线材压扁、退火、冷却、酸洗和成品拉制等工序;目前的成品拉制工序中,为了使黄铜扁线在绕线轮上相互之间保持间距,因此传统的方式是采用槽轮作为绕线轮,以使黄铜扁线在绕线轮上互不重叠,但是由于两个绕线轮之间是平行的,因此黄铜扁线在绕线的过程中会存在一个向中间位移的力,导致黄铜扁线会与槽轮的槽壁不断发生摩擦,导致黄铜扁线的侧壁存在刮花、磨损等缺陷,严重影响成品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黄铜扁线拉丝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黄铜扁线拉丝装置,包括机架、拉丝机构、第一绕线机构、第二绕线轮与驱动机构;
所述拉丝机构安装于所述机架的一端,所述拉丝机构设有拉丝模具,当黄铜扁线穿过所述拉丝模具时,所述拉丝模具将黄铜扁线的横截面拉丝成目标尺寸;
所述第一绕线机构安装于所述机架的中部,所述第一绕线机构包括第一安装座、轴承组件、第一转轴、角度调节组件与第一绕线轮;所述第一安装座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轴承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座的顶部前端,所述角度调节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座的顶部后端,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穿过所述轴承组件与所述角度调节组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绕线轮连接,所述角度调节组件用于调节所述第一绕线轮在垂直方向上的角度;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与减速箱,所述减速箱设置于所述机架的另一端,所述电机与所述减速箱的输入轴驱动连接,所述第二绕线轮安装于所述减速箱的输出轴。
所述第一绕线轮的直径与所述第二绕线轮的直径相同;
所述第一绕线机构还包括从动链轮,所述从动链轮设置于所述第一转轴上,所述从动链轮位于所述轴承组件与所述第一绕线轮之间;
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驱动链轮,所述驱动链轮设置于所述减速箱的输出轴上,所述驱动链轮位于所述减速箱的壳体与所述第二绕线轮之间;
所述驱动链轮通过链条带动所述从动链轮同步转动。
所述角度调节组件包括基座、滑动轴承座、第一轴承与丝杆;
所述基座安装于所述安装座的顶部后端,所述基座为门型结构,所述基座的内壁两侧设有竖直的导轨,所述基座的顶部设有螺纹孔;
所述滑动轴承座的两端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与所述导轨为滑动配合;
所述丝杆与所述螺纹孔螺纹孔螺纹配合,所述丝杆的下端与所述滑动轴承座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轴承设置于所述滑动轴承内,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轴承连接;
所述丝杆在转动时带动所述滑动轴承座在所述基座内向上或向下滑动。
所述滑动轴承座的上端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水平设置;所述连接孔的顶部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竖直设置,所述丝杆的下端近端处设有凸环,所述丝杆的下端穿过所述安装孔插入所述连接孔内,所述丝杆的下端设有螺母,所述凸环抵在所述安装孔的上方,所述螺母抵所述安装孔的下方。
所述第一轴承为调心滚子轴承。
所述第一安装座在与所述滑动轴承座相对的位置设有避让槽。
所述轴承组件包括固定轴承座与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设置于所述固定轴承座内,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轴承与所述角度调节组件连接,所述第二轴承为调心滚子轴承。
所述丝杆的顶部设有头部,所述头部为四棱柱结构或六棱柱结构。
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驱动皮带轮与从动皮带轮,所述驱动皮带轮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从动皮带轮与所述减速箱的输入轴连接,所述驱动皮带轮与所述从动皮带轮之间通过皮带驱动连接。
所述拉丝机构还包括安装架与模具盒,所述安装架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一端,所述模具盒设置于所述安装架上;所述模具盒的两端设有通线孔,所述模具盒内设有模具固定腔,所述拉丝模具设置于所述模具固定腔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巧妙地通过角度调节组件使第一绕线轮偏转一定的角度,此时第一绕线轮与第二绕线轮处于非平行状态,即第一绕线轮相对于第二绕线轮扭转一定的角度,这样当黄铜扁线张紧并呈螺旋状绕在第一绕线轮与第二绕线轮之间时,黄铜扁线可紧贴在第一绕线轮表面与第二绕线轮的表面,这时,同一绕线轮上的黄铜扁线之间可自发地保持在一定的距离,其距离与第一绕线轮的角度有关,第一绕线轮的偏转角度越大,黄铜扁线之间的距离也越大,这样使用普通的绕线轮也能达到使黄铜扁线之间保持间距的效果,且黄铜扁线不会被刮花,产品的质量更高,而第一绕线轮的具体调整角度需要根据黄铜扁线的宽度、第一绕线轮与第二绕线轮的轴距以及第一绕线轮和第二绕线轮的直径等参数的具体情况而定。
附图说明
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第一绕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机架、2-拉丝机构、21-安装架、22-模具盒、221-通线孔、222- 固定腔、3-第一绕线机构、31-第一安装座、311-避让槽、32-轴承组件、321- 固定轴承座、322-第二轴承、33-第一转轴、34-角度调节组件、341-基座、3411- 导轨、3412-螺纹孔、342-滑动轴承座、3421-滑槽、3422-连接孔、343-第一轴承、344-丝杆、3441-凸环、3442-螺母、3443-头部、35-第一绕线轮、36-从动链轮、4-第二绕线轮、5-驱动机构、51-电机、52-减速箱、53-驱动链轮、54- 驱动皮带轮、55-从动皮带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本实施例的一种黄铜扁线拉丝装置,如图1和2所示,包括机架1、拉丝机构2、第一绕线机构3、第二绕线轮4与驱动机构5;
所述拉丝机构2安装于所述机架1的一端,所述拉丝机构2设有拉丝模具,当黄铜扁线穿过所述拉丝模具时,所述拉丝模具将黄铜扁线的横截面拉丝成目标尺寸;
所述第一绕线机构3安装于所述机架1的中部,所述第一绕线机构3包括第一安装座31、轴承组件32、第一转轴33、角度调节组件34与第一绕线轮35;所述第一安装座31设置于所述机架1上,所述轴承组件32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座31的顶部前端,所述角度调节组件34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座31的顶部后端,所述第一转轴33的一端穿过所述轴承组件32与所述角度调节组件34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绕线轮35连接,所述角度调节组件34用于调节所述第一绕线轮35在垂直方向上的角度;
所述驱动机构5包括电机51与减速箱52,所述减速箱52设置于所述机架 1的另一端,所述电机51与所述减速箱52的输入轴驱动连接,所述第二绕线轮 4安装于所述减速箱52的输出轴。
由于黄铜扁线是呈螺旋状缠绕在第一绕线轮35与第二绕线轮4之间,且黄铜扁线为张紧状态,若第一绕线轮35与第二绕线轮4为平行状态,黄铜扁线会与第一绕线轮35的表面以及第二绕线轮4的表面均存在一个夹角,在第一绕线轮35与第二绕线轮4转动绕线的过程中,这个夹角会不断变小,从而使黄铜扁线向第一绕线轮35以及第二绕线轮4的中心移动;本实用新型巧妙地通过角度调节组件34使第一绕线轮35偏转一定的角度,此时第一绕线轮35与第二绕线轮4处于非平行状态,即第一绕线轮35相对于第二绕线轮4扭转一定的角度,这样当黄铜扁线张紧并呈螺旋状绕在第一绕线轮35与第二绕线轮4之间时,黄铜扁线可紧贴在第一绕线轮35表面与第二绕线轮4的表面,这时,同一绕线轮上的黄铜扁线之间可自发地保持在一定的距离,其距离与第一绕线轮35的角度有关,第一绕线轮35的偏转角度越大,黄铜扁线之间的距离也越大,这样使用普通的绕线轮也能达到使黄铜扁线之间保持间距的效果,且黄铜扁线不会被刮花,产品的质量更高,而第一绕线轮35的具体调整角度需要根据黄铜扁线的宽度、第一绕线轮35与第二绕线轮4的轴距以及第一绕线轮35和第二绕线轮4 的直径等参数的具体情况而定。
所述第一绕线轮35的直径与所述第二绕线轮4的直径相同;
所述第一绕线机构3还包括从动链轮36,所述从动链轮36设置于所述第一转轴33上,所述从动链轮36位于所述轴承组件32与所述第一绕线轮35之间;
所述驱动机构5还包括驱动链轮53,所述驱动链轮53设置于所述减速箱 52的输出轴上,所述驱动链轮53位于所述减速箱52的壳体与所述第二绕线轮 4之间;
所述驱动链轮53通过链条带动所述从动链轮36同步转动。
驱动机构5的输出轴同时以相同的速度带动第一绕线轮35与第二绕线轮4,这样可以使第一绕线轮35与第二绕线轮4的线速度相同,黄铜扁线可在第一绕线轮35与第二绕线轮4之间平稳地传动。
如图2所示,所述角度调节组件34包括基座341、滑动轴承座342、第一轴承343与丝杆344;
所述基座341安装于所述安装座的顶部后端,所述基座341为门型结构,所述基座341的内壁两侧设有竖直的导轨3411,所述基座341的顶部设有螺纹孔3412;
所述滑动轴承座342的两端设有滑槽3421,所述滑槽3421与所述导轨3411 为滑动配合;
所述丝杆344与所述螺纹孔螺纹孔螺纹配合,所述丝杆344的下端与所述滑动轴承座342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轴承343设置于所述滑动轴承内,所述第一转轴3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轴承343连接;
所述丝杆344在转动时带动所述滑动轴承座342在所述基座341内向上或向下滑动。
这样设置,可以通过转动丝杆344来带动第一转轴33以轴承组件32为中心向上或向下转动,从而实现对第一绕线轮35的角度进行调整,从而调整黄铜扁线之间的间距。
所述滑动轴承座342的上端设有连接孔3422,所述连接孔3422水平设置;所述连接孔3422的顶部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竖直设置,所述丝杆344的下端近端处设有凸环3441,所述丝杆344的下端穿过所述安装孔插入所述连接孔 3422内,所述丝杆344的下端设有螺母3442,所述凸环3441抵在所述安装孔的上方,所述螺母3442抵所述安装孔的下方。
当转动丝杆344向上移动时,螺母3442向连接孔3422的顶部施加一个向上的力,使滑动轴承座342沿着导轨3411向上移动;相反地,当转动丝杆344 向下移动时,凸环3441向滑动轴承座342的顶部施加一个向下的力,从而使滑动轴承座342向下移动,这样就可以通过转动丝杆344来带动滑动轴承座342 向上或向下移动,从而实现对第一绕线轮35的角度的调整。
所述第一轴承343为调心滚子轴承。
调心滚子轴承的滚子滚道是球面形的,能适应两滚道轴心线间的角偏差有角运动,当第一轴承343向上或向下移动时,第一轴承343可与第一转轴33会形成一个夹角,第一轴承343可自动进行调整。
所述第一安装座31在与所述滑动轴承座342相对的位置设有避让槽311。
设置避让槽311可以使滑动轴承座342在向下滑动时不会与安装座发生干涉,第一绕线轮35的可调整角度范围更大。
所述轴承组件32包括固定轴承座321与第二轴承322,所述第二轴承322 设置于所述固定轴承座321内,所述第一转轴33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轴承322 与所述角度调节组件34连接,所述第二轴承322为调心滚子轴承。
当通过角度调节组件34调整第一绕线轮35的角度时,由于第二轴承322 为调心滚子轴承,因此角度调节组件34可带动第一转轴33的另一端以第二轴承322为中心向上或向下转动,从而达到调整第一绕线轮35的角度的目的。
所述丝杆344的顶部设有头部3443,所述头部3443为四棱柱结构或六棱柱结构。
这样设置可以使用普通的扳手来转动丝杆344,可方便地调整第一绕线轮 35的角度。
所述驱动机构5还包括驱动皮带轮54与从动皮带轮55,所述驱动皮带轮 54与所述电机51的输出轴连接;所述从动皮带轮55与所述减速箱52的输入轴连接,所述驱动皮带轮54与所述从动皮带轮55之间通过皮带驱动连接。
采用皮带传动的方式可以使电机51的布置位置更加灵活,另外皮带传动方式可以通过打滑来有效地防止电机51过载,对电机51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所述拉丝机构2还包括安装架21与模具盒22,所述安装架21设置于所述机架1上的一端,所述模具盒22设置于所述安装架21上;所述模具盒22的两端设有通线孔221,所述模具盒22内设有模具固定腔222,所述拉丝模具设置于所述模具固定腔222内。
拉丝模具上设有一个拉丝孔,在对黄铜扁线进行拉丝时,黄铜扁线先从模具盒22一端的通线孔221穿入模具盒22内,然后黄铜扁线穿过拉丝模具的拉丝孔,黄铜扁线在穿过拉丝孔时,黄铜扁线的表皮会被拉丝拉孔刮掉,从而使黄铜扁线的截面的尺寸被加工成与拉丝孔相同的尺寸,拉丝完成的黄铜扁线从另一端的通线孔221穿出模具盒22,然后绕在第一绕线轮35与第二绕线轮4上,最后通过收线装置对黄铜扁线进行收卷。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黄铜扁线拉丝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拉丝机构、第一绕线机构、第二绕线轮与驱动机构;
所述拉丝机构安装于所述机架的一端,所述拉丝机构设有拉丝模具,当黄铜扁线穿过所述拉丝模具时,所述拉丝模具将黄铜扁线的横截面拉丝成目标尺寸;
所述第一绕线机构安装于所述机架的中部,所述第一绕线机构包括第一安装座、轴承组件、第一转轴、角度调节组件与第一绕线轮;所述第一安装座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轴承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座的顶部前端,所述角度调节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座的顶部后端,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穿过所述轴承组件与所述角度调节组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绕线轮连接,所述角度调节组件用于调节所述第一绕线轮在垂直方向上的角度;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与减速箱,所述减速箱设置于所述机架的另一端,所述电机与所述减速箱的输入轴驱动连接,所述第二绕线轮安装于所述减速箱的输出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黄铜扁线拉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绕线轮的直径与所述第二绕线轮的直径相同;
所述第一绕线机构还包括从动链轮,所述从动链轮设置于所述第一转轴上,所述从动链轮位于所述轴承组件与所述第一绕线轮之间;
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驱动链轮,所述驱动链轮设置于所述减速箱的输出轴上,所述驱动链轮位于所述减速箱的壳体与所述第二绕线轮之间;
所述驱动链轮通过链条带动所述从动链轮同步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黄铜扁线拉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调节组件包括基座、滑动轴承座、第一轴承与丝杆;
所述基座安装于所述安装座的顶部后端,所述基座为门型结构,所述基座的内壁两侧设有竖直的导轨,所述基座的顶部设有螺纹孔;
所述滑动轴承座的两端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与所述导轨为滑动配合;
所述丝杆与所述螺纹孔螺纹孔螺纹配合,所述丝杆的下端与所述滑动轴承座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轴承设置于所述滑动轴承内,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轴承连接;
所述丝杆在转动时带动所述滑动轴承座在所述基座内向上或向下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黄铜扁线拉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轴承座的上端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水平设置;所述连接孔的顶部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竖直设置,所述丝杆的下端近端处设有凸环,所述丝杆的下端穿过所述安装孔插入所述连接孔内,所述丝杆的下端设有螺母,所述凸环抵在所述安装孔的上方,所述螺母抵所述安装孔的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黄铜扁线拉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承为调心滚子轴承。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黄铜扁线拉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座在与所述滑动轴承座相对的位置设有避让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黄铜扁线拉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组件包括固定轴承座与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设置于所述固定轴承座内,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轴承与所述角度调节组件连接,所述第二轴承为调心滚子轴承。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黄铜扁线拉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杆的顶部设有头部,所述头部为四棱柱结构或六棱柱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黄铜扁线拉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驱动皮带轮与从动皮带轮,所述驱动皮带轮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从动皮带轮与所述减速箱的输入轴连接,所述驱动皮带轮与所述从动皮带轮之间通过皮带驱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黄铜扁线拉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丝机构还包括安装架与模具盒,所述安装架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一端,所述模具盒设置于所述安装架上;所述模具盒的两端设有通线孔,所述模具盒内设有模具固定腔,所述拉丝模具设置于所述模具固定腔内。
CN201921913553.0U 2019-11-07 2019-11-07 一种黄铜扁线拉丝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1612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13553.0U CN211161222U (zh) 2019-11-07 2019-11-07 一种黄铜扁线拉丝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13553.0U CN211161222U (zh) 2019-11-07 2019-11-07 一种黄铜扁线拉丝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61222U true CN211161222U (zh) 2020-08-04

Family

ID=718015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913553.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161222U (zh) 2019-11-07 2019-11-07 一种黄铜扁线拉丝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6122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18897A (zh) * 2021-01-27 2021-04-30 柳州工学院 一种线缆拉丝调整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18897A (zh) * 2021-01-27 2021-04-30 柳州工学院 一种线缆拉丝调整装置
CN112718897B (zh) * 2021-01-27 2022-07-26 柳州工学院 一种线缆拉丝调整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61850B (zh) 扁线自动收线机
CN206810868U (zh) 一种电缆拉丝用张紧装置
CN211161222U (zh) 一种黄铜扁线拉丝装置
CN115520325A (zh) 一种防台风的大型船舶海上自动化系泊装置
CN209480844U (zh) 一种方便卸料的气泡垫收卷机构
CN201886835U (zh) 薄膜烧结机
CN111495975A (zh) 一种型钢型材智能加工机
CN110654932B (zh) 一种移动收线架
CN113770200A (zh) 一种具有拉直功能的铜细线加工用均匀收卷装置
CN213436352U (zh) 一种高效率连续式拉丝机
CN221018036U (zh) 可自动调节张紧力的绕线装置
CN220998707U (zh) 一种线缆排线装置
CN110067467B (zh) 一种线缆松紧度可调的玻璃升降器
CN205309000U (zh) 一种银合金线材立式拉丝机上的放线自动控制装置
CN219832304U (zh) 一种包带牵引机
CN216512121U (zh) 一种合金锚线卷绕机的张紧装置
CN220787664U (zh) 一种收线设备用易调节排线装置
CN218809574U (zh) 一种钢丝绳卷绕设备
CN219393038U (zh) 一种电缆制备用成缆绞线机
CN220962900U (zh) 一种电缆生产用匀速上料笼绞机
CN213707237U (zh) 纱布收卷自动调节装置
CN220578613U (zh) 一种用于拉丝机的张力调节装置
CN216072464U (zh) 一种防止线缆弯折的收卷线缆定位辅助装置
CN215478901U (zh) 一种自动对中放线机构
CN219585529U (zh) 一种防止铜线表面划伤的收线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