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55152U - 锅具 - Google Patents

锅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55152U
CN211155152U CN201922102513.4U CN201922102513U CN211155152U CN 211155152 U CN211155152 U CN 211155152U CN 201922102513 U CN201922102513 U CN 201922102513U CN 211155152 U CN211155152 U CN 2111551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ion unit
pot
mounting
wall
straight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10251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振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10251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551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551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551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锅具,涉及厨房电器技术领域,以利于克服通过在锅底设置温度传感器的方式测量锅具的烹饪温度精准度有所欠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锅具包括:锅体(1)和检测组件(2);锅体(1)包括底部(11)以及从底部(11)往上延伸的锅壁(12);检测组件(2)包括安装件(21)、弹片(23)以及检测单元(22),安装件(21)安装在锅壁(12)的外表面并且安装件(21)设置有安装槽(211),安装槽(211)具有朝向锅壁(12)的开口,检测单元(22)的至少一部分容纳在安装槽(211)内;弹片(23)安装在安装件(21)上并用于抵顶检测单元(22),以使检测单元(22)与锅壁(12)的外表面贴合。

Description

锅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锅具,属于厨房电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厨房电器是专供家庭厨房使用的一类家用电器,按用途可以分成食物准备、制备、烹饪、储藏和厨房卫生五大类,其工作原理一般为电动或者电热式,其中电热式又分为电阻式、红外式、微波式和电磁感应式等。
电热式的厨房电器通常都需要设置感温器件,以便监测烹饪温度。以电磁炉为例,通常是在其加热区域的中心位置设置温度传感器,当锅具放置到电磁炉上时,该温度传感器能够与锅底接触,从而检测到锅底的温度,以此来表征锅具内食物的烹饪温度。
但是,一般来讲,锅底的温度通常都会高于锅具内部食物的烹饪温度,故通过在锅底设置温度传感器的方式来测量锅具的烹饪温度精准度有所欠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锅具,以利解决通过在锅底设置温度传感器的方式测量锅具的烹饪温度精准度有所欠缺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锅具,包括:锅体和检测组件;锅体包括底部以及从底部往上延伸的锅壁;检测组件包括安装件、弹片以及检测单元,安装件安装在锅壁的外表面并且安装件设置有安装槽,安装槽具有朝向锅壁的开口,检测单元的至少一部分容纳在安装槽内;弹片安装在安装件上并用于抵顶检测单元,以使检测单元与锅壁的外表面贴合。
通过设置检测组件,检测组件包括检测单元、弹片以及安装件,安装件安装在锅壁的外表面,安装件设置有安装检测单元的安装槽且安装槽具有朝向锅壁的开口,检测单元的至少以一部分容纳在安装槽内,弹片安装在安装件上并与检测单元远离锅壁外表面的一侧抵顶,以使检测单元与锅壁的外表面贴合,从而对锅壁的温度等进行检测。本实用新型利用弹片自身弹力抵顶检测单元使其与锅壁的外表面贴合,检测单元检测锅壁的温度,以此表征锅体内食物的烹饪温度,使得测量的温度更加贴近食物的烹饪温度,有利于用户根据食物的烹饪温度对锅具的工作状态进行调节,使得烹饪出的食物更加美味,提高锅具的用户体验。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弹片的第一端与安装件固定,弹片的第二端与检测单元抵顶。通过将弹片的第一端固定在安装件上,其第二端与检测单元抵顶,从而利用弹片自身弹力抵顶检测单元,使检测单元保持与锅壁的外表面贴合,有利于提高检测单元检测数据的准确性。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弹片包括弯折段和第一平直段,弯折段与安装件固定并且弯折段至少有部分位于安装槽的外部,第一平直段至少有部分伸入到安装槽内并与检测单元抵顶。
弹片通过设置弯折段与安装件固定,有利于提高弹片的弹性力;设置第一平直段与检测单元抵顶,有利于调高弹片与检测单元的接触面积,提高检测单元与锅壁外表面贴合的稳定性。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弹片还包括第二平直段且弯折段位于第一平直段和第二平直段之间,安装件设置有固定槽,第二平直段插设在固定槽内。
弹片通过设置第二平直段,利用第二平直段插设在固定槽中,实现弹片与安装件的固定,安装简单快速。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平直段与检测单元配合的部位距离第一平直段的自由端具有预设距离。第一平直段的自由端伸出第一平直段与检测单元配合的部位预设距离,以使检测单元能够全部被第一平直段抵顶,从而使检测单元贴合在锅壁的外表面更加稳定。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平直段的长度为28-30mm,第二平直段的长度为13-15mm,如此设置,避免第一平直段过长而不能安装在内、第一平直段过短而不能将检测单元可靠的抵顶在锅壁;避免第二平直段过长而不方便安装、第二平直段过短而降低与安装件连接的可靠性。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安装件设置有固定槽,弹片的第一端插设在固定槽内。通过弹片插设在固定槽内,实现弹片与安装件的固定连接,连接方式简单可靠。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弹片与安装件通过注塑成型工艺形成为一体结构。采用注塑工艺将弹片固定在安装件上,连接稳定。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弹片的宽度为3.5mm,如此设置,避免弹片太宽影响安装,避免弹片过窄而不能稳定的将检测单元稳定的抵顶在锅壁上。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安装件与锅壁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安装件通过紧固件固定在锅壁上,连接稳定可靠,不易脱落。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安装件包括安装板,安装板的内表面设置有相对的第一内侧壁和第二内侧壁,安装板、第一内侧壁以及第二内侧壁围合成安装槽。
第一内侧壁、第二内侧壁以及第一内侧壁和第二内侧壁之间的部分安装板围合成安装槽,安装槽朝向锅壁的一侧具有开口,安装槽为检测单元提供安装空间的同时,使得检测单元能够通过开口与锅壁的外表面接触;并且,安装槽能够避免其他结构碰撞检测单元而导致检测单元损坏,起到保护检测单元的作用。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安装槽为长条形。通过将安装槽设置有长条形,能够为检测元件提供长距离的检测区域,有利于提高锅壁温度检测的准确性,从而提高烹饪温度测量的准确性。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安装槽的长度为35mm,宽度为4.4mm,深度为3.5mm,如此设置,能够稳定的将检测单元容纳在安装槽内,避免安装槽过小而不能安装,避免安装槽过大而导致检测单元安装不稳定。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检测单元与第一内侧壁和第二内侧壁过盈配合,通过检测单元分别与第一内侧壁、第二内侧壁过盈配合,使得检测单元稳定的安装在安装槽内,且不易从安装槽内脱出;并且,检测单元分别与第一内侧壁、第二内侧壁过盈配合,使得检测单元的安装简单快速,有利于提高装配效率。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安装板的内表面设置有往锅体方向延伸的第一外侧壁和第二外侧壁,第一外侧壁和第一内侧壁相对,第二外侧壁和第二内侧壁相对;第一外侧壁、第一内侧壁以及安装板的一部分围合成第一空腔;第二外侧壁、第二内侧壁以及安装板的一部分围合成第二空腔。
通过在安装板的内表面形成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有利于降低锅壁辐射到安装板上的温度,还能够降低安装件的重量,从而降低锅具的重量,提高用户体验度。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锅壁的外表面安装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检测组件。通过设置多个检测组件,提高检测组件的检测范围,进一步提高检测的精准度。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锅具的横截面为椭圆形。将锅具的横截面设置为椭圆形,在不减小锅具容积的同时,使得锅具能够收纳在狭长的空间内,有利于用户对锅具进行收纳。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锅壁的外表面安装有两个检测组件且这两个检测组件相对设置。通过设置两个相对的检测组件,检测锅壁相对位置的温度,有利于提高烹饪温度的检测准确度。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检测单元为测温单元、振动检测单元、电容检测单元中的一种或多种。通过设置不同类型的检测单元,对锅具的工作状态进行检测,有利于优化锅具的工作状态,提高用户体验度。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测温单元包括金属外壳以及设置在金属外壳内的测温元件,金属外壳既可以保护内部测温元件,金属外壳又可以很好的将锅壁的温度传递到测温元件上,以便测温元件对锅壁的温度进行检测。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检测单元还用于与加热设备通信连接和/或供电连接。检测单元与加热设备通信连接,数据传输快速稳定;检测单元与加热设备供电连接,使得检测单元的供电简单方便。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安装件上设有耦合器,检测单元与加热设备通过耦合器通信且供电连接。检测单元通过耦合器与加热设备通信且供电连接,使得检测单元的信号传输稳定,并且耦合器成本低,有利于降低锅具的成本;耦合器与检测单元通过连接线通信连接且供电连接,安装件上设置有供连接线穿过的过线孔;耦合器通过连接线与检测元件通信且供电连接,连接方式稳定,信号和电流输送稳定,不易受干扰。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三外侧壁和第四外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卡接耦合器的卡槽,通过将耦合器卡接在卡槽内,避免锅具在使用过程中耦合器发生移动而影响检测元件的信号传输;并且,耦合器卡接在卡槽内,安装简单快速,有利于提高耦合器的装配效率。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安装件还包括卡接板,卡接板设置在第三外侧壁和第四外侧壁的底端,第三外侧壁和第四外侧壁的底端与卡接板围合成卡槽。通过第三外侧壁的底端、卡接板以及第四外侧壁的底端围合形成卡槽,使得卡槽远离锅壁的一侧具有开口,方便耦合器的安装。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安装板的外表面设置有用于容纳耦合器的耦合端子的容纳槽。通过将耦合器的耦合端子容纳在容纳槽内,避免耦合端子晃动而影响数据传输,还有利于保护耦合端子。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过线孔的两侧设置有供安装紧固件的安装孔,紧固件用于将安装件固定在锅壁上。通过紧固件将安装件固定在锅壁上,使得安装件的固定可靠,安装件不易从锅壁上脱落下来,从而保证检测元件与锅壁贴合,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安装件还包括固定板,固定板的两端分别与第三外侧壁和第四外侧壁固定,过线孔及安装孔设置在固定板上,且安装孔相对于过线孔远离锅壁设置。通过设置固定板,并将过线孔和安装孔设置在固定板上,为安装件的固定提供安装空间。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固定板设置在第三外侧壁和第四外侧壁的顶端。通过将固定板设置在第三外侧壁和第四外侧壁的顶端,位于远离耦合器的一端,有利于避免在固定安装件时,操作工具触碰耦合器而损坏耦合器。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下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锅具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锅具的没有安装检测单元时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P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锅具的安装检测单元时的剖视图;
图5为图4中Q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锅具的弹片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锅具的安装件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主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锅具的安装件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主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锅具的安装件和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锅体;11:底部;12:锅壁;
2:检测组件;
21:安装件;211:安装槽;212:安装板;213:第一内侧壁;214:第二内侧壁;215:第一外侧壁;216:第二外侧壁;217:第一空腔;218:第二空腔;219:过线孔;220:第三外侧壁;221:第四外侧壁;222:容置空腔;223:安装孔;224:固定板;2241:连接子板;2242:第一子侧板;2243:第二子侧板;2244:第一固定子板;2245:第二固定子板;225:卡槽;226:卡接板;227:容纳槽;
22:检测单元;
23:弹片;231:第一平直段;232:第二平直段;233:弯折段;
3: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锅具,其包括:锅体1和检测组件2;锅体1包括底部11以及从底部11往上延伸的锅壁12;检测组件2包括安装件21、弹片4以及检测单元22,安装件21安装在锅壁12的外表面并且该安装件21设置有安装槽211,安装槽211具有朝向锅壁12的开口,检测单元22的至少一部分容纳在安装槽211内;弹片4安装在安装件21上并用于抵顶检测单元22,以使检测单元22与锅壁12的外表面贴合。
其中,参照图2和图4,锅体1包括底部11以及自底部11向上延伸的锅壁12,锅壁12可以垂直于底部11。锅壁12为环形,其和底部11形成容纳食物的容纳空间。需要说明的是,“内”指的是朝向容纳空间的一侧为,“外”指的是远离容纳空间的一侧。底部11的形状,即,锅体1的横截面,可以是圆形、椭圆形等,可选地,锅体1的横截面为椭圆形,在不减小锅具容积的同时,使得锅具能够收纳在狭长的空间内,有利于用户对锅具进行收纳。锅体1可以是高压锅的锅体、电饭煲的锅体等,在此不做限定。
在一些示例中,锅体1的外表面设置有一个检测组件2,例如,该检测组件2安装在横截面为椭圆形的锅壁12的长轴的一个顶点上。在另一些示例中,锅壁12的外表面安装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检测组件2,例如,多个检测组件2沿锅壁12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在某些实施例中,锅壁12的外表面安装有两个检测组件2,且两个检测组件2相对设置。例如,两个检测组件2分别安装在横截面为椭圆形的锅壁12的长轴的两个顶点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检测组件2的数量和排布方式不做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检测组件2包括安装件21和检测单元22,其中,检测单元22可以是测温单元、振动检测单元、电容检测单元中的一种或者多种。例如,在某些实施例中,锅壁12的外表面间隔设置有三个检测组件2,第一个检测组件2的检测单元22为测温单元;第二个检测组件2的检测单元22为振动检测单元;第三个检测组件2的检测单元22为电容检测单元。再例如,在又一些实施例中,锅壁12的外表面间隔设置有两个检测组件2,两个检测组件2的检测单元22均为测温单元,以测量不同位置锅壁12的温度。本实用新型对检测单元22的数量以及具体类型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为了精准检测锅具的烹饪温度,本实施例中检测单元22可以是测温单元,其中,测温单元22可以是NTC、温度传感器等,通过将测温单元与锅壁12的外表面贴合而测量锅壁12的温度,从而准确检测烹饪温度。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测温单元包括金属外壳以及设置在金属外壳内的测温元件。其中,金属外壳既可以保护内部测温元件,金属外壳又可以很好的将锅壁12的温度传递到测温元件上,以便测温元件对锅壁12的温度进行检测。
为了保持检测单元22与锅壁12外表面贴合,本实施例检测组件2还包括安装在安装件21上的弹片23,弹片23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安装槽211内,且弹片23位于检测单元22和安装件21之间,以利用自身弹性将检测单元22抵顶在锅壁12的外表面,以使检测单元22与锅壁12外表面更好的贴合,从而使得检测单元22更加准确对锅壁12进行检测。
本实用新型锅具包括锅体和检测组件,其中,检测组件包括检测单元、弹片以及安装件,安装件安装在锅壁的外表面,安装件设置有安装检测单元的安装槽且安装槽具有朝向锅壁的开口,检测单元的至少以一部分容纳在安装槽内,弹片安装在安装件上并与检测单元远离锅壁外表面的一侧抵顶,以使检测单元与锅壁的外表面贴合,从而对锅壁的温度等进行检测。本实用新型利用弹片自身弹力抵顶检测单元使其与锅壁的外表面贴合,检测单元检测锅壁的温度,以此表征锅体内食物的烹饪温度,使得测量的温度更加贴近食物的烹饪温度,有利于用户根据食物的烹饪温度对锅具的工作状态进行调节,使得烹饪出的食物更加美味,提高锅具的用户体验。
参照图3和图5,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弹片23的第一端与安装件21固定,弹片23的第二端与检测单元22抵顶。
可选地,弹片23可以为弧形片;弹片23可以包括形成预设角度的弧形片和直片,其中,弧形片与安装件21固定连接,直片用于抵顶检测单元22。在此对弹片23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定。
弹片23与安装件21的固定连接方式有多种,例如,弹片23的第一端可以设置有卡接结构,弹片23与安装件21卡接;再例如,弹片23的第一端设置有安装孔,安装件21上设置有与安装孔同轴的螺纹孔,螺钉穿过安装孔后与螺纹孔螺纹连接,以将弹片23的第一端固定在安装件21上;又例如,安装件21设置有固定槽,弹片23的第一端插设在固定槽内;还例如,弹片23与安装件21通过注塑成型工艺形成为一体结构,例如,弹片23为金属片,安装件21为塑料件,采用金属嵌件注塑的方式嵌入到安装件21中,使得弹片23与安装件21的固定简单方便,且连接稳定。
继续参照图3、图5和图6,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弹片23包括弯折段233和第一平直段231,弯折段233与安装件21固定并且弯折段233至少有部分位于安装槽211的外部,第一平直段231至少有部分伸入到安装槽211内并与检测单元22抵顶。
其中,弯折段233为弧形,且弧形的弯折段233向上凸出,即,弧形的弯折段233背离锅体1的底部11凸出。弯折段233与安装件21可以卡接、插接、通过螺钉连接等,以将弹片23固定在安装件21上。并且,弯折段233至少部分位于安装槽211的外部,以使第一平直段231与安装槽211的槽底之间具有预设距离,提高弹片23抵顶检测单元22的抵顶力。
第一平直段231与弧形的弯折段233连接处可以为相切连接,以提高弹片23的结构强度。第一平直段231至少有部分伸入到安装槽211内,并与检测单元22抵顶,以将检测单元22压紧在锅壁12的外表面,从而检测单元22与锅壁12的外表面贴合。当然,为了方便弹片23的安装,第一平直段231还可以有部分位于安装槽211的外部,以方便操作工具的夹持。可选地,参照图3,当弹片23固定安装件21上、但检测单元22还没有安装在安装槽211内时,第一平直段231相对竖直方向锅壁12倾斜,即,第一平直段231顶端与锅壁12的垂直距离大于其低端与锅壁12的垂直距离,以使长条形的检测单元22从上向下受到的抵顶力逐渐增加,提高检测单元22与锅壁12贴合的稳定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弹片23还包括第二平直段232且弯折段233位于第一平直段231和第二平直段232之间,安装件21设置有固定槽(图中并未示出),第二平直段232插设在固定槽内。
继续参照图3、图5和图6,弹片23还包括第二平直段232,第二平直段232与第一平直段231分别位于弯折段233的两端,且第二平直段232与第一平直段231均位于弧形的弯折段233弧心一侧,第一平直段231、弯折段233以及第二平直段232形成类U型结构。
为了实现弹片23与安装件21的固定,安装件21上开设有固定槽,弹片23的第二平直段232插设在固定槽内。为了提高弹片23与安装件21连接的稳定性,第二平直段232的距离可以伸入固定槽预设距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预设距离的大小不做限定。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平直段231与检测单元22配合的部位距离第一平直段231的自由端具有预设距离,参照图5,第一平直段231的长度需要大于长条形的检测单元22的长度,以使检测单元22能够全部被第一平直段231抵顶,从而使检测单元22贴合在锅壁12的外表面更加稳定。并且,第一平直段231与检测单元22配合的部位距离第一平直段231的自由端具有预设距离,即,第一平直段231的底端伸出第一平直段231与检测单元22配合的部位预设距离,即使检测单元22在自身重力或者受外力碰撞向下运动时,第一平直段231依然能够抵顶检测单元22。由于第一平直段231相对竖直方向的锅壁12倾斜,随着检测单元22向下运动,第一平直段231对检测单元22的抵顶力增大。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平直段的长度为28-30mm,第二平直段的长度为13-15mm,如此设置,避免第一平直段过长而不能安装在内、第一平直段过短而不能将检测单元可靠的抵顶在锅壁;避免第二平直段过长而不方便安装、第二平直段过短而降低与安装件连接的可靠性。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弹片的宽度为3.5mm,如此设置,避免弹片太宽影响安装,避免弹片过窄而不能稳定的将检测单元稳定的抵顶在锅壁上。
参照图7和图8,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安装件21包括安装板212,安装板212的内表面设置有相对的第一内侧壁213和第二内侧壁214,安装板212、第一内侧壁213以及第二内侧壁214围合成安装槽211。
其中,安装板212可以是圆形板、椭圆形板、多边形板等,可选地,安装板212为矩形板,在图7和图8示出结构中,安装板212的长度方向指的是X方向,安装板212的宽度方向指的是Y方向。并且,安装板212的内表面指的是安装板212朝向锅壁12一侧的表面,安装板212的外表面指的是背离锅壁12的一侧的表面。
第一内侧壁213和第二内侧壁214间隔设置在安装板212的内表面上,第一内侧壁213、第二内侧壁214以及第一内侧壁213和第二内侧壁214之间的安装板212围合成安装槽211,以安装检测单元22。
第一内侧壁213沿安装板212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二内侧壁214也沿安装板212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且,第一内侧壁213和第二内侧壁214沿安装板212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一内侧壁213和第二内侧壁214可以平行,第一内侧壁213和第二内侧壁214可以均垂直于安装板212。如此,安装板212、第一内侧壁213以及第二内侧壁214围合成的安装槽211为长条形,参照图7,安装槽211沿安装板212的长度方向延伸。
可选地,安装槽211的长度为35mm,宽度为4.4mm,深度为3.5mm,如此设置,能够稳定的将检测单元容纳在安装槽内,避免安装槽过小而不能安装,避免安装槽过大而导致检测单元安装不稳定。其中,安装槽211的长度为安装槽211沿X方向的尺寸,安装槽211的宽度为安装槽211沿Y方向的尺寸,安装槽211的深度为安装槽211沿Z方向的尺寸。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检测单元22与第一内侧壁213和第二内侧壁214过盈配合。通过检测单元22分别与第一内侧壁213、第二内侧壁214过盈配合,使得检测单元22在安装槽211内的安装稳定,不易脱落;使得检测单元22的安装简单快速、效率高。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安装板212的内表面设置有往锅体1方向延伸的第一外侧壁215和第二外侧壁216,第一外侧壁215和第一内侧壁213相对,第二外侧壁216和第二内侧壁214相对;第一外侧壁215、第一内侧壁213以及安装板213的一部分围合成第一空腔217;第二外侧壁216、第二内侧壁214以及安装板212的一部分围合成第二空腔218。
其中,第一外侧壁215和第二外侧壁216分别位于第一内侧壁213和第二内侧壁214的两侧,即,第一外侧壁215位于第一内侧壁213远离第二内侧壁214的一侧,第二外侧壁216位于第二内侧壁214远离第一内侧壁213的一侧。第一外侧壁215可以为沿安装板212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长条形侧壁,第一外侧壁215可以与第一内侧壁213平行,第一外侧壁215、第一内侧壁213以及第一外侧壁215和第一内侧壁213之间的部分安装板212围合成第一空腔217。第二外侧壁216可以为沿安装板212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长条形侧壁,第二外侧壁216可以与第二内侧壁214平行,第二外侧壁216、第二内侧壁214以及第二外侧壁216和第二内侧壁214之间的部分安装板212围合成第二空腔218。
本实施例安装件2通过在安装板21上设置第一外侧壁215和第二外侧壁216,形成第一空腔217和第二空腔218,起到隔热和减重的作用,即,有利于降低锅壁12辐射到安装板21上的温度,还能够降低安装件2的重量,从而降低锅具的重量,提高用户体验度。
可选地,第一空腔217和第二空腔218可以均为长条形空腔。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第一空腔217和第二空腔218的形状、尺寸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锅具的结构进行设计。
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检测单元22还用于与加热设备通信连接和/或供电连接,即,检测单元22与加热设备通信连接,实现与加热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或,检测单元22与加热设备供电连接,即,加热设备向检测单元22提供电源动力。其中,加热设备可以是电磁炉,电磁炉对锅体1的底部11进行加热,通过在锅壁12设置检测组件2检测锅壁的温度,以此表征锅体1内食物的烹饪温度,使得测量的温度更加贴近食物的烹饪温度,有利于用户根据食物的烹饪温度对锅具的工作状态进行调节,使得烹饪出的食物更加美味,提高锅具的用户体验。
为了实现检测单元22与加热设备之间的通信和供电连接,安装件21上还设置有耦合器(图中并未示出),检测单元22与加热设备通过耦合器通信且供电连接。并且,耦合器与检测单元22通过连接线通信连接且供电连接,安装件21设置有供连接线穿过的过线孔219。
具体地,安装板212的外表面设置有容纳槽227,以容纳耦合器的耦合端子。通过将耦合器的耦合端子容纳在容纳槽内,避免耦合端子晃动而影响数据传输,还有利于保护耦合端子。
可选地,加热设备为电磁炉,检测单元22包括测温单元,测温单元检测锅壁12的温度,并将检测温度通过耦合器发送给电磁炉上设置的控制器,控制器可以根据当前锅壁12的温度,即,根据当前的烹饪温度调节电磁炉的加热元件,以使锅壁12的温度达到用户设定的烹饪温度。
可选地,加热设备为电磁炉,检测单元22包括振动单元,振动单元检测锅壁12的振动,并将检测到锅壁12的振动状态通过耦合器发送给电磁炉上设置的控制器,以使控制器根据预设程序对锅具的工作状态进行调节。
可选地,加热设备为电磁炉,检测单元22包括电容检测单元,电容检测单元检测锅壁12的电容,并将检测到的锅壁12的电容通过耦合器发送给电磁炉上设置的控制器,以使控制器根据预设程序对锅具的工作状态进行调节。
耦合器设置在安装板212的外表面,检测单元22设置在安装板212的内表面,耦合器通过连接线与检测单元22通信连接且供电连接,为此,安装板212上还设置贯穿其厚度的过线孔219,以使连接线能够穿过过线孔219分别连接耦合器和检测单元22。过线孔219可以是圆形孔、椭圆形孔、多边形孔等,例如,参照图8和图10,过线孔219为矩形孔。另外,在一些可选地实施方式中,过线孔219设置在安装板212的顶部。
参照图9和图10,为了容纳连接线,安装板212的外表面还设置有容置连接线的容置空腔222。具体地,安装板212相对的两个边沿处往远离锅体1方向延伸的第三外侧壁220和第四外侧壁221;安装板212与第三外侧壁220及第四外侧壁221围合成用于容置连接线的容置空腔222。
其中,安装板212的两个沿长度方向延伸的边沿分别设置有第三外侧壁220和第四外侧壁221,第三外侧壁220可以沿安装板212的长度方向延伸,第四外侧壁221可以沿安装板212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且,第三外侧壁220和第四外侧壁221可以相对平行设置,第三外侧壁220、第四外侧壁221、第三外侧壁220和第四外侧壁221之间的部分安装板212围合形成容置空腔222。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三外侧壁220和第四外侧壁221上设置有卡接耦合器的卡槽225。参照图7、图9以及图10,安装件21还包括卡接板226,卡接板226设置在第三外侧壁220和第四外侧壁221的底端,第三外侧壁220和第四外侧壁221的底端与卡接板226围合形成卡槽225。
其中,安装板212的底部向下延伸形成卡接板226,第三外侧壁220向下延伸至卡接板226上,且第四外侧壁221向下延伸至卡接板226上,第三外侧壁220的底端、第四外侧壁221的底端相对设置,且第三外侧壁220的底端、卡接板226以及第四外侧壁221的底端围合形成卡槽225。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耦合器的具体形状设计卡槽225的形状,以使耦合器卡接在卡槽225内,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定。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耦合器安装在安装板212的底部,过线孔219设置在安装板212的顶部,容置空腔222的两端分别连通过线孔219和安装耦合器的卡槽225。
为了将安装件21固定在锅体1的锅壁12上,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安装件21与锅壁21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具体地,过线孔219的两侧设置有供安装紧固件的安装孔223,紧固件用于将安装件21固定在锅壁12上。
进一步地,安装件21还包括固定板224,固定板224的两端分别与第三外侧壁220和第四外侧壁221固定,过线孔219及安装孔223设置在固定板224上,且安装孔223相对于过线孔219远离锅壁12设置。
参照图7和图9,固定板224为锯齿形结构,即,固定板224可以包括与安装板212在同一平面上的连接子板2241,连接子板2241相对的两个侧边分别向外弯折延伸,分别形成第一子侧板2242、第二子侧板2243,第一子侧板2242朝向第三外侧壁220延伸形成第一固定子板2244,第二子侧板2243朝向第四外侧壁224延伸形成第二固定子板2245。可选地,连接子板2241分别与第一子侧板2242和第二子侧板2243,连接子板2241分别与第一固定子板2244、第二固定子板2245平行,且第一固定子板2244与第一子侧板2242垂直,第二固定子板2245与和第二子侧板2243垂直。其中,过线孔219设置在连接子板2241上,安装孔223分别设置在第一固定子板2244和第二固定子板2245上。由于第一子侧板2242和第二自侧板2243向外弯折延伸,即,背离锅壁12弯折延伸,安装孔223相对于过线孔219远离锅壁12。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安装件21为一体成型的一体件,即,安装板212、第一内侧壁213、第二内侧壁214、第一外侧壁215、第二外侧壁216、第三外侧壁220、第四外侧壁221、固定板224、卡接板226为一体成型的一体件。
继续参照图11,为了避免安装件21外表面的连接线裸露在外面,本实施例提供的锅具还包括外壳3,外壳3朝向锅壁12的一侧设置有容纳槽,安装件21安装在容纳槽内。外壳2固定在锅壁12上,例如,外壳3上在于安装孔223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螺纹孔,螺钉依次与螺纹孔、安装孔223螺纹连接,从而将外壳3和安装件21固定在锅壁12上。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3)

1.一种锅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锅体(1)和检测组件(2);
所述锅体(1)包括底部(11)以及从所述底部(11)往上延伸的锅壁(12);
所述检测组件(2)包括安装件(21)、弹片(23)以及检测单元(22),所述安装件(21)安装在所述锅壁(12)的外表面并且所述安装件(21)设置有安装槽(211),所述安装槽(211)具有朝向所述锅壁(12)的开口,所述检测单元(22)的至少一部分容纳在所述安装槽(211)内;所述弹片(23)安装在所述安装件(21)上并用于抵顶所述检测单元(22),以使所述检测单元(22)与所述锅壁(12)的外表面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23)的第一端与所述安装件(21)固定,所述弹片(23)的第二端与所述检测单元(22)抵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23)包括弯折段(233)和第一平直段(231),所述弯折段(233)与所述安装件(21)固定并且所述弯折段(233)至少有部分位于所述安装槽(211)的外部,所述第一平直段(231)至少有部分伸入到所述安装槽(211)内并与所述检测单元(22)抵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23)还包括第二平直段(232)且所述弯折段(233)位于所述第一平直段(231)和第二平直段(232)之间,所述安装件(21)设置有固定槽,所述第二平直段(232)插设在所述固定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直段(231)与所述检测单元(22)配合的部位距离所述第一平直段(231)的自由端具有预设距离;
和/或,
所述第一平直段(231)的长度为28-30mm,所述第二平直段(232)的长度为13-15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件(21)设置有固定槽,所述弹片(23)的第一端插设在所述固定槽内;
或者,
所述弹片(23)与所述安装件(21)通过注塑成型工艺形成为一体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件(21)与所述锅壁(12)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壁(12)的外表面安装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所述检测组件(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壁(12)的外表面安装有两个所述检测组件(2)且这两个所述检测组件(2)相对设置;和/或,
所述锅体(1)的横截面为椭圆形。
10.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单元(22)为测温单元、振动检测单元、电容检测单元中的一种或多种。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单元包括金属外壳和设置在所述金属外壳内的测温元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单元(22)还用于与加热设备通信连接和/或供电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件(21)上设有耦合器,所述检测单元(22)与所述加热设备通过所述耦合器通信且供电连接;
所述耦合器与所述检测单元(22)通过连接线通信连接且供电连接,所述安装件(21)上设置有供所述连接线穿过的过线孔(219)。
CN201922102513.4U 2019-11-29 2019-11-29 锅具 Active CN2111551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02513.4U CN211155152U (zh) 2019-11-29 2019-11-29 锅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02513.4U CN211155152U (zh) 2019-11-29 2019-11-29 锅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55152U true CN211155152U (zh) 2020-08-04

Family

ID=717891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102513.4U Active CN211155152U (zh) 2019-11-29 2019-11-29 锅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551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950613B1 (en) Induction coil assembly and induction hob comprising an induction coil assembly
CN211155152U (zh) 锅具
CN211155151U (zh) 锅具
CN216846608U (zh) 温度探测器、电子设备和烹饪器具
CN211212583U (zh) 锅具
CN109744856A (zh) 无线测温装置、无线测温锅具及无线测温锅灶系统
CN216160043U (zh) 温度探针及烤箱组件
CN216868561U (zh) 一种温度探头结构及使用它的电磁烹饪器具
CN211533904U (zh) 信号传输模块、锅具及烹饪器具
CN211579047U (zh) 插座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0673091U (zh) 感温杯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7464550U (zh) 一种烹饪设备及烹饪套组
CN212644703U (zh) 嵌入式灶具
CN107550240B (zh) 一种电煲的双层隔热保温炉芯及电煲
CN211551712U (zh) 具有感温结构的电磁炉
CN211985058U (zh) 电控装置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7696100U (zh) 烹饪器具
CN210573441U (zh) 信号传输模块、锅具及烹饪套装
CN213630568U (zh) 电磁炉
CN213248489U (zh) 底座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8846213U (zh) 烹调器
CN212517033U (zh) 一种液涨式温控器感温筒固定装置及电热水器
CN218832518U (zh) 烹调器
CN220852218U (zh) 一种可适配多嵌槽的灶具底壳结构
CN216569581U (zh) 感温组件及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