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40735U - 异型汽车轴承外圈自动上料装置 - Google Patents

异型汽车轴承外圈自动上料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40735U
CN211140735U CN201921281840.4U CN201921281840U CN211140735U CN 211140735 U CN211140735 U CN 211140735U CN 201921281840 U CN201921281840 U CN 201921281840U CN 211140735 U CN211140735 U CN 2111407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transfer
feeding device
bearing outer
automatic fee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28184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润超
钟剑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qing Hengfeng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eqing Hengfe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qing Hengfeng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eqing Hengfe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28184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407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407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407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异型汽车轴承外圈自动上料装置,属于轴承加工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轴承上料装置上料效率低等问题。本异型汽车轴承外圈自动上料装置,包括底座以及设置于底座上的外壳体,外壳体上开设有进料通道与出料通道,外壳体上还开设有与进料通道相连通的用于物料传输的输送通道,输送通道内设置有若干组分隔构件,输送通道的上端设置有可在输送通道内往复运动的用于下压工件的下压组件,底座上设置有与输送通道下端相配合的用于接收工件并转送的转送机构以及用于将转送机构内工件推入到出料通道内的推送组件。本实用新型具有工作效率高等优点。

Description

异型汽车轴承外圈自动上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轴承加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异型汽车轴承外圈自动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轴承是当代机械设备中一种重要零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撑机械旋转体,降低其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并保证其回转精度,轴承主要由轴承外圈、轴承内圈以及设置于外圈与内圈之间的转子组装形成,轴承在加工时,通常都是分步加工,然后在进行组装。
现有的轴承外圈在加工运送时,通常都是采用提升机构来进行转运,提升机构通过链条进行转动,从而使得链条上固定有的放物块上放置轴承外圈,然后随着链条的运行,使得轴承外圈逐步向下运行,其存在的主要缺点为:链条的运送其效果差,容易断裂或卡死,而且其轴承外圈在运输时是依次紧挨着的,过于密集,容易在送料时出错。
针对上述问题,中国专利公布了一种单轴承外圈上料装置[申请号为:2014205810320],该专利利用推动气缸来实现轴承外圈的上下搬运,再利用推料气缸将轴承外圈推出,其依然存在较为明显的缺点,推动气缸一次上下运动的搬运只能完成一个轴承的运输,工作效率低,当气缸持续长时间的工作状态下运行时,容易造成零部件的损坏,降低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同时传递多个轴承的异型汽车轴承外圈自动上料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一种异型汽车轴承外圈自动上料装置,包括底座以及设置于底座上的外壳体,所述的外壳体上开设有进料通道与出料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体上还开设有与进料通道相连通的用于物料传输的输送通道,所述的输送通道内设置有若干组分隔构件,输送通道的上端设置有可在输送通道内往复运动的用于下压工件的下压组件,所述的底座上设置有与输送通道下端相配合的用于接收工件并转送的转送机构以及用于将转送机构内工件推入到出料通道内的推送组件。
在上述的异型汽车轴承外圈自动上料装置中,若干组所述的分隔构件沿输送通道的轴向均匀等间隔分布,且间隔距离与工件厚度相同,位于最上端的分隔构件与输送通道的上端部之间形成有用于工件滑入的预置槽。
在上述的异型汽车轴承外圈自动上料装置中,每组所述的分隔构件包括若干个周向设置于输送通道内壁上且可向下进行翻转运动的翻转组件,所述的外壳体与翻转组件相对应位置处开设有用于容纳翻转组件的容纳槽,所述的翻转组件包括侧向固定于容纳槽侧壁上的固定架以及一端连接于固定架上,另一端延伸穿入至输送通道内的翻折板,所述的翻折板与固定架的连接处设置有为翻折板向上复位提供功能的扭力件。
在上述的异型汽车轴承外圈自动上料装置中,所述的下压组件包括下压驱动器以及连接于下压驱动器上且可往复运动于输送通道内的压板,所述的下压驱动器与输送通道同轴线分布,所述的压板具有与输送通道相适配的直径。
在上述的异型汽车轴承外圈自动上料装置中,所述的转送机构包括设置于底座上的转送底板以及用于驱动转送底板定点转动的转送驱动组件,所述的转送底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接收从输送通道下端掉料的集料筒。
在上述的异型汽车轴承外圈自动上料装置中,所述的推送组件包括固定在底座上的推动驱动器,所述的推动驱动器上具有朝向出料通道一端穿出的输出轴,所述的输出轴上连接有可伸入至集料筒内部将工件推出至出料通道上的推板。
在上述的异型汽车轴承外圈自动上料装置中,每个所述集料筒的底端侧部开设有用于工件排出的排出口以及用于供推板伸入道集料筒内的插入口,所述的排出口与插入口相向设置。
在上述的异型汽车轴承外圈自动上料装置中,所述的集料筒的底端部还设置有减震传感组件,所述的减震传感组件包括设置于集料筒内的减震板以及固定于集料筒底端面上的与减震板相配合的传感器,所述的减震板与传感器之间设有弹性元件,所述的弹性元件的上端连接于减震板的下端面上,弹性元件的下端套设于传感器上,传感器与转送驱动组件电连接。
在上述的异型汽车轴承外圈自动上料装置中,所述的转送底板包括底板本体,所述底板本体下端面上具有向下凸起的导向环圈,所述的底座上具有与导向环圈相配合供导向环圈插入的导向槽,所述的底板本体的侧端部具有径向延展形成的用于与转送驱动组件相配合传动的连接环圈。
在上述的异型汽车轴承外圈自动上料装置中,所述的转送驱动组件包括设置于底座侧端部的转送驱动器,所述的转送驱动器与连接环圈之间连接有传动带。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使用新型通过下压组件将工件压入到输送通道的分隔构件上,然后利用上工件对下工件的挤压力,使下工件逐渐运动到输送通道底部的转送机构上,通过转送机构实现工件的传递,最后通过推送组件将工件排出,可以达到同时输送多个工件的目的,结构合理稳定,且传送效率高。
2、本实用新型位于最上端的分隔构件与输送通道的上端部之间形成有用于工件滑入的预置槽,预置槽用于接收从进料通草滑入的工件,起到一个预定位的作用。
3、本实用新型中的翻折板与固定架的连接处通过扭力件来实现支撑,翻折板在初始状态下时位于水平状态,当受力下压时,翻折板会向下翻折,使工件进入到下一级的分隔构件内,利用翻折板实现控制工件的下落,结构简单合理,实用性高。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翻转组件的分布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翻转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转送底板与集料筒的连接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推送组件与集料筒位置分布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集料筒的内部结构图。
图中,1、底座;2、外壳体;3、进料通道;4、出料通道;5、输送通道;6、分隔构件;7、下压组件;8、转送机构;9、推送组件;10、预置槽;11、翻转组件;12、容纳槽;13、固定架; 14、翻折板;15、扭力件;16、下压驱动器;17、压板;18、转送底板;19、转送驱动组件;20、集料筒;21、推动驱动器;22、输出轴;23、推板;24、排出口;25、插入口;26、减震传感组件;27、弹性元件;28、底板本体;29、导向环圈;30、导向槽; 31、连接环圈;32、转送驱动器;33、传动带;34、减震板;35、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异型汽车轴承外圈自动上料装置,包括底座1以及设置于底座1上的外壳体2,外壳体2上开设有进料通道3与出料通道4,外壳体2上还开设有与进料通道3相连通的用于物料传输的输送通道5,输送通道5 内设置有若干组分隔构件6,输送通道5的上端设置有可在输送通道5内往复运动的用于下压工件的下压组件7,底座1上设置有与输送通道5下端相配合的用于接收工件并转送的转送机构8 以及用于将转送机构8内工件推入到出料通道4内的推送组件9。
自动上料装置包括下压组件7、转送机构8,下压组件7与转送机构8分别位于输送通道5的上端与下端,为了方便工件更好的滑入输送通道5内,进料通道3自上而下倾斜设置,当工件从进料通道3滑入到输送通道5内后,会落在第一个分隔构件6上,下压组件7向下运动将工件压入到下一个分隔构件6上,然后下压组件7回复到初始位置,当下一个工件滑入到输送通道5内时,下压组件7下压将其压入到下一个分隔构件6上,此时,第一个工件在第二个工件的挤压下会再向下运动到下一个分隔构件6 上,循环往复,工件会从输送通道5的下端落入到转送机构8上,转送机构8上工件数量达到限定数量时会发生转动,将工件移动到出料通道4一侧,再通过推送组件9将工件自下而上逐个推出到出料通道4上,利用该装置可以达到同时输送多个工件的目的,结构合理稳定,且传送效率高。
结合图1所示,若干组分隔构件6沿输送通道5的轴向均匀等间隔分布,且间隔距离与工件厚度相同,位于最上端的分隔构件6与输送通道5的上端部之间形成有用于工件滑入的预置槽 10,相邻分隔构件6之间的距离与工件厚度相同,当上一个工件向下运动时,可以精准的将位于下部的工件推送抵靠到下一个分隔构件6上,提高工件移动的精确性,避免工件在输送通道5内出现卡滞的问题。
每组分隔构件6包括若干个周向设置于输送通道5内壁上且可向下进行翻转运动的翻转组件11,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认为本实例中的翻转组件11为转轴销板或者弹簧板的机械结构,翻转组件11的主要作用是在只受工件重力作用下时,起到限制工件往下掉落的功能,当受力超过自身极限时,翻转组件11会向下翻转使工件向下运动。
结合图3所示,作为优选,翻转组件11包括侧向固定于容纳槽12侧壁上的固定架13以及一端连接于固定架13上,另一端延伸穿入至输送通道5内的翻折板14,翻折板14与固定架13的连接处设置有为翻折板14向上复位提供功能的扭力件15,外壳体2 与翻转组件11相对应位置处开设有用于容纳翻转组件11的容纳槽12。
翻折板14与固定架13的连接点位于容纳槽12的内部,在处于未受力的状态下时,扭力件15为翻折板14提供向上的扭力,使翻折板14上端面贴合在容纳腔的内壁上,当翻折板14受到向下的压力,且压力大于扭力时,翻折板14会向下翻折,使翻折板 14整体翻折到容纳槽12内,此时工件在向下运动时就不会受到阻碍,为了使翻折板14具有更好的翻折效果,翻折板14与固定架13的连接点位于容纳槽12的内部。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扭力件15可为市面上常见的扭簧。
在本实施例中,下压组件7可为由电机驱动的压板17或者由油缸驱动的压板17,电机与油缸均为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认为下压组件7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中应当知道的公知常识。
结合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下压组件7包括下压驱动器 16以及连接于下压驱动器16上的压板17,下压驱动器16与输送通道5同轴线分布,压板17具有与输送通道5相适配的直径,压板17在下压驱动器16的作用下,可进行上下往复运动,压板17 向下运动时,接触工件将工件压入到下一级分隔构件6上,作为优选,下压驱动器16可为气缸,气缸在用于压板17上下运动的过程中,具有响应快,动作及时的特点,以此来实现压板17上下快速运动的目的。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转送机构8可为利用电机驱动的运输带挥着通过电机驱动的转动盘,转送机构8在本实施例中主要用于接收从输送通道5上掉落下来的工件,并将工件运输到出料通道4上。
结合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转送机构8包括设置于底座 1上的转送底板18以及用于驱动转送底板18定点转动的转送驱动组件19,转送底板18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接收从输送通道5 下端掉料的集料筒20。
作为优选,集料筒2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集料筒20沿转送底板18中心对称分布于转送底板18上,当一端的集料筒20位于输送通道5的下端接收输送通道5内下落的工件时,另一侧的集料筒20位于出料通道4上,每个集料筒20的底端侧部开设有排出口24与插入口25,且排出口24与插入口25相向设置,集料筒20在出料通道4上时,排出口24朝向出料通道4,插入口25 朝向推送组件9。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认为推送组件9为由电机驱动的推板23 或者由油缸驱动的推板23组成,通过油缸或者电机带动推板23 进行往复运动,在本实施例中,推送组件9主要用于将工件从集料筒20内推出至出料通道4上。
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推送组件9包括推动驱动器21,推动驱动器21固连在底座1上,且推动驱动器21上具有朝向出料通道4一端输出轴22,输出轴22上连接有推板23,当装满工件的集料筒20从输送通道5一侧转向出料通道4一侧后,推送组件9就开始工作,推动驱动器21会推动连接在输出轴22的推板 23通过插入口25进入到集料筒20的内部,将位于集料筒20底部的工件从排出口24推出到出料通道4上。
结合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集料筒20的底端部还设置有减震传感组件26,减震传感组件26包括设置于集料筒20内的减震板34以及固定于集料筒20底端面上的与减震板34相配合的传感器35,减震板34与传感器35之间设有弹性元件27,弹性元件 27的上端连接于减震板34的下端面上,弹性元件27的下端套设于传感器35上,传感器35与转送驱动组件19电连接。当工件从输送通道5往下掉落时,会落在减震板34上,减震板34通过弹性元件27进行缓冲,当工件的个数逐步累加到一定数量时,弹性元件27会被压缩,减震板34与集料筒20底端传感器35的距离越来越近,当减震板34触碰到传感器35时,传感器35会将碰撞信号传递到驱动组件上,驱动组件开始带动转送底板18转动,旋转180度之后,驱动组件停止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转送底板18包括底板本体28,底板本体28 下端面上具有向下凸起的导向环圈29,底座1上具有与导向环圈 29相配合供导向环圈29插入的导向槽30,底板本体28的侧端部具有径向延展形成的用于与转送驱动组件19相配合传动的连接环圈31。底板本体28通过导向环圈29定位在导向槽30内,提高转送底板18与底座1连接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转送驱动组件19包括转送驱动器32,转送驱动器32的输出端上连接有传动带33,传动带33的另一端套设在连接环圈31上,转送驱动器32工作时,通过传动带33将动能传递到连接环圈31上,使连接环圈31进行定点旋转。传动带33 可为皮带或者齿轮带,当传动到为齿轮带时,连接环圈31的外表面以及转送驱动器32的输出端上具有与齿轮带相配合的轮齿。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自动上料装置包括下压组件7、转送机构8,下压组件7与转送机构8分别位于输送通道5的上端与下端,为了方便工件更好的滑入输送通道5内,进料通道3 自上而下倾斜设置。
工件的输送:工件从进料通道3滑入到输送通道5内后,会落在第一个分隔构件6上,下压组件7向下运动将工件压入到下一个分隔构件6上,然后下压组件7回复到初始位置,当下一个工件滑入到输送通道5内时,下压组件7下压将其压入到分隔构件6上,此时,第一个工件在第二个工件的挤压下会向下端的分隔构件6施力,当分隔构件6内的翻折板14受到向下的压力,且压力大于扭力时,翻折板14会向下翻折,使翻折板14整体翻折到容纳槽12内,此时工件在向下运动时就不会受到阻碍,工件再向下运动到下一个分隔构件6上,循环往复,工件会从输送通道 5的下端落入到转送机构8上;
工件的转送:当一个个工件落入到集料筒20内,减震板34 与集料筒20底端传感器35的距离越来越近,当工件累计到一定的数量时,减震板34触碰到传感器35时,传感器35会将碰撞信号传递到驱动组件上,驱动组件开始带动转送底板18转动,集料筒20旋转180度之后,集料筒20的排出口24会朝向出料通道4,为下一步的推送做准备,而另一个集料筒20经过旋转之后会转到输送通道5下端用于接收工件。
工件的推送:当装满工件的集料筒20从输送通道5一侧转向出料通道4一侧后,推送组件9就开始工作,推动驱动器21 会推动连接在输出轴22的推板23通过插入口25进入到集料筒 20的内部,将位于集料筒20底部的工件从排出口24推出到出料通道4上。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底座1、外壳体2、进料通道3、出料通道4、输送通道5、分隔构件6、下压组件7、转送机构8、推送组件9、预置槽10、翻转组件11、容纳槽12、固定架13、翻折板14、扭力件15、下压驱动器16、压板17、转送底板18、转送驱动组件19、集料筒20、推动驱动器21、输出轴22、推板23、排出口24、插入口25、减震传感组件26、弹性元件27、底板本体28、导向环圈29、导向槽30、连接环圈31、转送驱动器32、传动带33、减震板34、传感器35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Claims (10)

1.一种异型汽车轴承外圈自动上料装置,包括底座(1)以及设置于底座(1)上的外壳体(2),所述的外壳体(2)上开设有进料通道(3)与出料通道(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体(2)上还开设有与进料通道(3)相连通的用于物料传输的输送通道(5),所述的输送通道(5)内设置有若干组分隔构件(6),输送通道(5)的上端设置有可在输送通道(5)内往复运动的用于下压工件的下压组件(7),所述的底座(1)上设置有与输送通道(5)下端相配合的用于接收工件并转送的转送机构(8)以及用于将转送机构(8)内工件推入到出料通道(4)内的推送组件(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型汽车轴承外圈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组所述的分隔构件(6)沿输送通道(5)的轴向均匀等间隔分布,且间隔距离与工件厚度相同,位于最上端的分隔构件(6)与输送通道(5)的上端部之间形成有用于工件滑入的预置槽(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型汽车轴承外圈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的分隔构件(6)包括若干个周向设置于输送通道(5)内壁上且可向下进行翻转运动的翻转组件(11),所述的外壳体(2)与翻转组件(11)相对应位置处开设有用于容纳翻转组件(11)的容纳槽(12),所述的翻转组件(11)包括侧向固定于容纳槽(12)侧壁上的固定架(13)以及一端连接于固定架(13)上,另一端延伸穿入至输送通道(5)内的翻折板(14),所述的翻折板(14)与固定架(13)的连接处设置有为翻折板(14)向上复位提供功能的扭力件(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型汽车轴承外圈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压组件(7)包括下压驱动器(16)以及连接于下压驱动器(16)上且可往复运动于输送通道(5)内的压板(17),所述的下压驱动器(16)与输送通道(5)同轴线分布,所述的压板(17)具有与输送通道(5)相适配的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型汽车轴承外圈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送机构(8)包括设置于底座(1)上的转送底板(18)以及用于驱动转送底板(18)定点转动的转送驱动组件(19),所述的转送底板(18)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接收从输送通道(5)下端掉料的集料筒(2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型汽车轴承外圈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推送组件(9)包括固定在底座(1)上的推动驱动器(21),所述的推动驱动器(21)上具有朝向出料通道(4)一端穿出的输出轴(22),所述的输出轴(22)上连接有可伸入至集料筒(20)内部将工件推出至出料通道(4)上的推板(2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异型汽车轴承外圈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集料筒(20)的底端侧部开设有用于工件排出的排出口(24)以及用于供推板(23)伸入道集料筒(20)内的插入口(25),所述的排出口(24)与插入口(25)相向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异型汽车轴承外圈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料筒(20)的底端部还设置有减震传感组件(26),所述的减震传感组件(26)包括设置于集料筒(20)内的减震板(34)以及固定于集料筒(20)底端面上的与减震板(34)相配合的传感器(35),所述的减震板(34)与传感器(35)之间设有弹性元件(27),所述的弹性元件(27)的上端连接于减震板(34)的下端面上,弹性元件(27)的下端套设于传感器(35)上,传感器(35)与转送驱动组件(19)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异型汽车轴承外圈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送底板(18)包括底板本体(28),所述底板本体(28)下端面上具有向下凸起的导向环圈(29),所述的底座(1)上具有与导向环圈(29)相配合供导向环圈(29)插入的导向槽(30),所述的底板本体(28)的侧端部具有径向延展形成的用于与转送驱动组件(19)相配合传动的连接环圈(3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异型汽车轴承外圈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送驱动组件(19)包括设置于底座(1)侧端部的转送驱动器(32),所述的转送驱动器(32)与连接环圈(31)之间连接有传动带(33)。
CN201921281840.4U 2019-08-08 2019-08-08 异型汽车轴承外圈自动上料装置 Active CN2111407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81840.4U CN211140735U (zh) 2019-08-08 2019-08-08 异型汽车轴承外圈自动上料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81840.4U CN211140735U (zh) 2019-08-08 2019-08-08 异型汽车轴承外圈自动上料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40735U true CN211140735U (zh) 2020-07-31

Family

ID=717587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281840.4U Active CN211140735U (zh) 2019-08-08 2019-08-08 异型汽车轴承外圈自动上料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4073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62725A (zh) * 2019-08-08 2019-12-13 德清恒丰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异型汽车轴承外圈自动上料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62725A (zh) * 2019-08-08 2019-12-13 德清恒丰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异型汽车轴承外圈自动上料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140735U (zh) 异型汽车轴承外圈自动上料装置
CN110900668A (zh) 一种橡胶圈切割自动上下料装置
CN109079486B (zh) 弹性圈压机、弹性圈及轴组装机及其加工方法
CN104052207A (zh) 微电机定子自动压装系统的磁钢放入机构
CN108994578B (zh) 转子轴两端压轴承装置
CN110562725A (zh) 异型汽车轴承外圈自动上料装置
CN113979099A (zh) 汽车零部件装配用送料装置及方法
CN108674941A (zh) 一种智能全自动板材翻转运输装置
CN204013112U (zh) 一种微电机定子自动压装系统的磁钢放入机构
CN107877124B (zh) 孔用挡圈收口压装机
CN114604576A (zh) 一种用于废旧电池回收利用加工的送料机构
CN111687623B (zh) 一种组合零件组装压紧装置
CN210997378U (zh) 一种全自动微型轴承压装装置
CN210209300U (zh) 一种轴承保持架装针装置
CN219503617U (zh) 冲压件落料收集装置
CN111928639A (zh) 余料回收回转窑
CN111376017A (zh) 活塞卡簧上料、组装装置
CN210360139U (zh) 抽芯铆钉压接传送装置
CN219665664U (zh) 一种飞轮的自动装配装置
CN110961909A (zh) 一种口红管盖组装机
CN216323443U (zh) 一种自动仓储系统用的拣料装置
CN217097731U (zh) 一种用于小客车拆解机的废旧部件分类放置箱
CN210255946U (zh) 一种杯托总成组装设备
CN217495159U (zh) 一种高自动化吸塑盒出模机构
CN109834720B (zh) 废弃塑料捡拾机械手侵入式抓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