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15275U - 一种车锁保险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锁保险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15275U
CN211115275U CN201920841233.2U CN201920841233U CN211115275U CN 211115275 U CN211115275 U CN 211115275U CN 201920841233 U CN201920841233 U CN 201920841233U CN 211115275 U CN211115275 U CN 2111152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
door
link
handle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84123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波涛
刘宗华
王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84123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152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152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152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锁保险机构,包括设于汽车车门的内部的门内解锁机构和设于所述汽车车门的外部且一端铰接于汽车车门上的车锁外把手、另一端设有穿过所述汽车车门的解锁驱动件、以及设于所述车锁外把手内侧的保险支撑杆,施加或取消于所述车锁外把手和所述保险支撑杆上的外力,所述车锁外把手相对于所述汽车车门转动,所述保险支撑杆与所述解锁驱动件结合或脱离,带动所述解锁驱动件朝所述汽车车门的外部或内部移动,驱动所述驱动端对所述门内解锁机构的解锁或上锁。

Description

一种车锁保险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锁保险机构。
背景技术
车锁由车门外锁机构和车门内锁机构两部分组成,在正常工作时,拉动车门外把手可触发车门内锁的解锁动作,进而可打开车门;而车辆在发生侧面碰撞时,车门外板会发生较大变形,该变形可能导致车锁外把手张开,车辆在发生正面碰撞时,在较大加速度的作用下,也可能导致车锁外把手张开,此时外把手张开会导致车门解锁,进而给车内乘员带来较大风险。
传统的车锁没有拉动保险机构,导致在碰撞试验以及真实事故中,无法避免车锁的意外解锁。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避免车锁在碰撞事故中意外解锁的车锁保险机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锁保险机构,包括设于汽车车门的内部的门内解锁机构和设于所述汽车车门的外部且一端铰接于汽车车门上的车锁外把手、另一端设有穿过所述汽车车门的解锁驱动件、以及设于所述车锁外把手内侧的保险支撑杆,施加或取消于所述车锁外把手和所述保险支撑杆上的外力,所述车锁外把手相对于所述汽车车门转动,所述保险支撑杆与所述解锁驱动件结合或脱离,带动所述解锁驱动件朝所述汽车车门的外部或内部移动,驱动所述门内解锁机构解锁或上锁。
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汽车车门上设有第一铰链,车锁外把手通过所述第一铰链铰接于所述汽车车门;所述车锁外把手的内侧设有第二铰链,所述保险支撑杆包括通过所述第二铰链铰接于所述车锁外把手的第一连杆和铰接于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的第二连杆;所述解锁驱动件的一端附近设有与所述保险支撑杆对应配合的保险槽,另一端设有与所述门内解锁机构配合的驱动端,施加或取消于所述保险支撑杆上的外力,所述保险支撑杆的末端在所述车锁外把手内侧移动以插入或脱离所述保险槽,带动所述解锁驱动件朝所述汽车车门的外部或内部移动,驱动所述驱动端对所述门内解锁机构的解锁或上锁。
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车锁外把手的内侧设有与所述第二连杆的末端对应配合的导向槽,按压或松开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的铰接处,所述第二连杆的末端在所述第一连杆相对所述车锁外把手的转动下沿所述导向槽移动。
一具体实施例中,向外拉动所述车锁外把手且按压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的铰接处,所述第一连杆相对于所述车锁外把手顺时针旋转、带动所述第二连杆相对于所述车锁外把手逆时针旋转,所述第二连杆的末端插入所述保险槽,所述解锁驱动件朝所述汽车车门外运动,所述驱动端拉动所述门内解锁机构,所述门内解锁机构解锁。
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铰链之间设有可伸缩变化的第一弹性件,松开所述车锁外把手和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的铰接处,所述第一连杆相对于所述车锁外把手逆时针旋转、所述第二连杆相对于所述车锁外把手顺时针旋转,带动所述第二连杆的末端脱离所述保险槽,所述解锁驱动件朝所述汽车车门内运动,所述驱动端与所述门内解锁机构一起恢复至初始状态,所述门内解锁机构上锁。
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件为直线保险或曲线保险弹簧。
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车锁保险机构还包括可伸缩变化的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设于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的铰接处与所述车锁外把手之间。
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车锁外把手上远离所述第一连杆的端部设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为由所述车锁外把手的末端向内延伸而成,所述安装部上设有贯通的通槽,所述汽车车门上设有对应所述通槽的通孔,所述解锁驱动件上的所述驱动端穿过所述通槽和所述通孔,并与所述门内解锁机构配合,所述解锁驱动件上与所述驱动端相对的端部抵接于所述车锁外把手。
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车锁外把手上设有与所述通槽对应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为位于所述汽车车门外的所述车锁外把手的端部内侧的凹槽,所述解锁驱动件上与所述驱动端相对的端部卡接于所述限位槽。
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门内解锁机构为包括第一段和由所述第一段的末端向外延伸而成L状结构的第二段,所述驱动端包括由所述解锁驱动件的末端朝所述第二段的方向延伸而成的锁止段,所述锁止段沿所述第二段插入以抵接于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的内表面,所述门内解锁机构随所述锁止段的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而解锁或上锁。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车锁外把手的内侧设有与解锁驱动件上的保险槽对应配合的保险机构-保险支撑杆,以在车辆受到碰撞(正碰或侧碰)结束后,仅能通过施加于车锁外把手和保险支撑杆上的外力,使保险支撑杆伸入保险槽,进而拉动车门内锁机构,解锁车门,且碰撞时即使车门外板发生变形导致车锁外把手张开,也不会导致车门从外部解锁,避免车门意外解锁,更好地保护乘员。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车锁保险机构一具体实施例中设于汽车车门上的车锁外把手、保险支撑杆、解锁驱动件、解锁驱动件与门内解锁机构处于初始状态时的截面示意图;
图2为人手向汽车车门外拉动车锁外把手时,利用保险支撑杆、解锁驱动件、解锁驱动件解锁门内解锁机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门内解锁机构处于解锁状态时的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末端在车锁外把手的内侧的限位槽内的第二连杆左右移动的截面示意图;
图5为在车锁外把手内侧上的第二铰链与第一连杆之间布设第一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车锁外把手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1~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锁保险机构,包括设于汽车车门10的内部的门内解锁机构20和设于汽车车门10的外部且一端铰接于汽车车门10上的车锁外把手30、另一端设有穿过汽车车门10以解锁或上锁门内解锁机构20的解锁驱动件40、以及设于车锁外把手30 内侧的保险支撑杆50。
本实用新型通过施加或取消于车锁外把手30和保险支撑杆50上的外力,车锁外把手30相对于汽车车门10转动,保险支撑杆50与解锁驱动件40结合或脱离,带动解锁驱动件40朝汽车车门10的外部或内部运动,从而驱动门内解锁机构20解锁或上锁,防止车辆受到碰撞时,车锁意外解锁。
具体地,如图1~图3所示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具体实施例中,解锁驱动件40为解锁卡齿,且其一端附近设有与保险支撑杆50对应配合的保险槽41,另一端设有与门内解锁机构20配合的驱动端42,本实用新型通过施加或取消于车锁外把手30和保险支撑杆50上的外力,使得车锁外把手30相对于汽车车门10转动,保险支撑杆50的末端在车锁外把手30内侧上移动(左右移动)以插入(伸入)或脱离保险槽41,带动解锁驱动件40向车内或车外(朝汽车车门10的内部或外部)运动,实现驱动端42驱动门内解锁机构20的解锁或上锁,从而保证在车辆受到碰撞时,驱动端42只能在拉动车锁外把手30时解锁门内解锁机构20,防止车锁受到碰撞时意外解锁。一优选实施例中,保险槽41为设于解锁驱动件40的底部的榫槽。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中,汽车车门10上设有第一铰链11,车锁外把手30通过第一铰链11铰接于汽车车门10,使车锁外把手30可绕第一铰链11转动。
保险支撑杆50包括通过第二铰链31铰接于车锁外把手30的第一连杆51和铰接于第一连杆51的另一端的第二连杆52。
一并参考图4,车锁外把手30的内侧设有第二铰链31和与第二连杆52的末端对应配合的导向槽32,第一连杆51铰接于车锁外把手30 上的第二铰链31处,第二连杆52的末端插入导向槽32内,使得在按压或松开(施加或取消)于保险支撑杆50(包括但不限于第一连杆51与第二连杆52的铰接处)的外力时,第一连杆51与第二连杆52的铰接点相对于车锁外把手30的内侧靠近或远离,带动第一连杆51和第二连杆 52相对于车锁外把手30的转动,实现第二连杆52的末端沿着导向槽32 在车锁外把手30的内侧移动,实现其插入或脱离保险槽41,控制门内解锁机构20的解锁或上锁。
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保险支撑杆50为铰接的两段杆状机构,且其截面包括但不限圆形、矩形、工字型等形状;同时保险支撑杆 50还可在对其施加外力的基础上,保险支撑杆50的末端还可为相对于车锁外把手30的内侧左右按压或推拉式伸缩变化的卡接结构(可参考弹簧伸缩刀的现有技术),实现伸入或脱离保险槽41,具体不做限制。
进一步地,参考图5,第一连杆51与第二铰链31之间设有可伸缩变化的第一弹性件3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优选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33 为常规使用的直线保险弹簧或曲线保险弹簧,且第一弹性件33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二铰链31与第一连杆51(重点参考图5),以在汽车受到正面碰撞时,第一弹性件33被压缩而吸收一部分碰撞能,同时向外提供与碰撞力相反的弹性力,提高碰撞性能的同时,且使得第一连杆51的底端向车后移动,带动与第一连杆51铰接的第二连杆52的末端沿导向槽32 向左移动,第一连杆51与第二连杆52的铰接点被顶起,避免第二连杆 52的末端插入保险槽41而解锁门内解锁机构20,更好地保护乘客;并在救援人员在汽车外部拉动车锁外把手30(施加的外力优选选择为沿垂直于车锁外把手30的外力)时,恢复原状的保险支撑杆50再次作用于解锁驱动件40,以能够从外部解锁门内解锁机构20后打开汽车车门,进一步保障乘客及时得到外部的救助。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在人手动向外拉动车锁外把手30且按压第一连杆51与第二连杆52的铰接处时,第一连杆51相对于车锁外把手30顺时针旋转、带动第二连杆52相对于车锁外把手30逆时针旋转,第二连杆52的末端向右插入(伸入)保险槽41(重点参考图2),解锁驱动件 40朝汽车车门10外运动,驱动端42拉动门内解锁机构20(逆时针)转动,此时门内解锁机构20解锁。
在人手松开车锁外把手30和第一连杆51与第二连杆52的铰接处时,车锁外把手30相对于汽车车门10逆时针转动(松开车锁外把手30),而第一连杆51与第二连杆52的铰接点在第一弹性件33的作用下朝远离车锁外把手30的方向顶起,第一连杆51相对于车锁外把手30逆时针旋转,第二连杆52相对于车锁外把手30顺时针旋转,带动第二连杆52的末端向左移出(脱离)保险槽41,使得解锁驱动件40朝(向)汽车车门10内运动恢复初始状态,驱动端42与门内解锁机构20一起(顺时针转动)恢复至初始状态,此时门内解锁机构20上锁。一优选实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33为直线保险弹簧或曲线保险弹簧。
更进一步地,车锁保险机构还包括可伸缩变化的第二弹性件,且第二弹性件设于第一连杆51与第二连杆52的铰接处与车锁外把手30之间,以在车辆收到侧碰时提高碰撞性能,在结束侧碰后,由于第二弹性件被压缩而在存储的弹性能量的作用下快速朝远离车锁外把手30的方向顶起以恢复原状,使第二连杆52的末端及时向左移出保险槽41,保障其对解锁驱动件40及门内解锁机构20控制的有效性,在碰撞变形中可保证门内解锁机构20不会意外解锁,仅可在人手拉动车锁外把手30 时解锁,对车内乘员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一优选实实施例中,第二弹性件为直线保险弹簧。更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具体实施例中,门内解锁机构20为包括第一段21和由第一段21的末端向外延伸而成L 状结构的第二段22,驱动端42包括由解锁驱动件40的末端朝第二段22 的方向延伸而成的锁止段42a,锁止段42a沿第二段22插入以抵接于第一段22和第二段22的内表面,使得门内解锁结构20能随着驱动端42 的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而转动,从而实现车门的解锁和上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优选实施例中,门内解锁机构20可为三井汽车配件的 P-5310000031、麦格纳的P-5610000028型车锁所使用。
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中,车锁外把手30上远离第一连杆51的端部设有安装部34,安装部34为由车锁外把手30的末端向内延伸而成,安装部34上设有贯通的通槽35,汽车车门10上设有对应通槽35的通孔,解锁驱动件40上的驱动端42依次穿过通槽35和通孔,与门内解锁机构20配合,解锁驱动件40上与驱动端42相对的端部抵接于车锁外把手30的内侧,使得解锁驱动件40安装于车锁外把手30上,通过控制车锁外把手30的转动,控制解锁驱动件40的运动,实现对门内解锁机构 20的解锁或上锁。
更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中,车锁外把手30上还设有与通槽35对应的限位槽36,限位槽36为位于车锁外把手30的端部内侧上靠近第二连杆52的端部的凹槽,且限位槽36(重点参考图1,初始状态时其为沿纵向布设的纵向槽)与保险槽41(重点参考图1,初始状态时其为沿横向布设的横向槽)相邻布设,解锁驱动件40上与驱动端42相对的端部卡接于限位槽36,以进一步加固解锁驱动件40与车锁外把手30的安装强度,保障车辆收到正碰或侧碰时,保证门内解锁机构20不会意外解锁,而在人手拉动车锁外把手30时,解锁驱动件40对门内解锁机构20解锁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综上,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车锁外把手的内侧设有与解锁驱动件上的保险槽对应配合的保险机构-保险支撑杆,并在保险支撑杆与车锁外把手之间布设第一铰链和第一弹性件,在保证车辆碰撞时的碰撞性能外,还在碰撞结束后仅能通过施加于车锁外把手和保险支撑杆上的外力,使保险支撑杆伸入保险槽,进而拉动车门内锁机构,解锁车门,以在碰撞事故中,即使车门外板发生变形导致车锁外把手张开,也不会导致车门从外部解锁,避免车门意外解锁,更好地保护乘员。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车锁保险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汽车车门(10)的内部的门内解锁机构(20)和设于所述汽车车门(10)的外部且一端铰接于汽车车门(10)上的车锁外把手(30)、另一端设有穿过所述汽车车门(10)的解锁驱动件(40)、以及设于所述车锁外把手(30)内侧的保险支撑杆(50),施加或取消于所述车锁外把手(30)和所述保险支撑杆(50)上的外力,所述车锁外把手(30)相对于所述汽车车门(10)转动,所述保险支撑杆(50)与所述解锁驱动件(40)结合或脱离,带动所述解锁驱动件(40)朝所述汽车车门(10)的外部或内部运动,驱动所述门内解锁机构(20)解锁或上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锁保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车门(10)上设有第一铰链(11),车锁外把手(30)通过所述第一铰链(11)铰接于所述汽车车门(10);所述车锁外把手(30)的内侧设有第二铰链(31),所述保险支撑杆(50)包括通过所述第二铰链(31)铰接于所述车锁外把手(30)的第一连杆(51)和铰接于所述第一连杆(51)的另一端的第二连杆(52);所述解锁驱动件(40)的一端附近设有与所述保险支撑杆(50)对应配合的保险槽(41),另一端设有与所述门内解锁机构(20)配合的驱动端(42),施加或取消于所述保险支撑杆(50)上的外力,所述保险支撑杆(50)的末端在所述车锁外把手(30)内侧移动以插入或脱离所述保险槽(41),带动所述解锁驱动件(40)朝所述汽车车门(10)的外部或内部移动,驱动所述驱动端(42)对所述门内解锁机构(20)的解锁或上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锁保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锁外把手(30)的内侧设有与所述第二连杆(52)的末端对应配合的导向槽(32),按压或松开所述第一连杆(51)与所述第二连杆(52)的铰接处,所述第二连杆(52)的末端在所述第一连杆(51)相对所述车锁外把手(30)的转动下沿所述导向槽(32)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车锁保险机构,其特征在于,向外拉动所述车锁外把手(30)且按压所述第一连杆(51)与所述第二连杆(52)的铰接处,所述第一连杆(51)相对于所述车锁外把手(30)顺时针旋转、带动所述第二连杆(52)相对于所述车锁外把手(30)逆时针旋转,所述第二连杆(52)的末端插入所述保险槽(41),所述解锁驱动件(40)朝所述汽车车门(10)外运动,所述驱动端(42)拉动所述门内解锁机构(20),所述门内解锁机构(20)解锁。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车锁保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51)与所述第二铰链(31)之间设有可伸缩变化的第一弹性件(33),松开所述车锁外把手(30)和所述第一连杆(51)与所述第二连杆(52)的铰接处,所述第一连杆(51)相对于所述车锁外把手(30)逆时针旋转、所述第二连杆(52)相对于所述车锁外把手(30)顺时针旋转,带动所述第二连杆(52)的末端脱离所述保险槽(41),所述解锁驱动件(40)朝所述汽车车门(10)内运动,所述驱动端(42)与所述门内解锁机构(20)一起恢复至初始状态,所述门内解锁机构(20)上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锁保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33)为直线保险或曲线保险弹簧。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锁保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锁保险机构还包括可伸缩变化的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设于所述第一连杆(51)与所述第二连杆(52)的铰接处与所述车锁外把手(30)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锁保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锁外把手(30)上远离所述第一连杆(51)的端部设有安装部(34),所述安装部(34)为由所述车锁外把手(30)的末端向内延伸而成,所述安装部(34)上设有贯通的通槽(35),所述汽车车门(10)上设有对应所述通槽(35)的通孔,所述解锁驱动件(40)上的所述驱动端(42)穿过所述通槽(35)和所述通孔,并与所述门内解锁机构(20)配合,所述解锁驱动件(40)上与所述驱动端(42)相对的端部抵接于所述车锁外把手(3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锁保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锁外把手(30)上设有与所述通槽(35)对应的限位槽(36),所述限位槽(36)为位于所述汽车车门(10)外的所述车锁外把手(30)的端部内侧的凹槽,所述解锁驱动件(40)上与所述驱动端(42)相对的端部卡接于所述限位槽(36)。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锁保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门内解锁机构(20)为包括第一段(21)和由所述第一段(21)的末端向外延伸而成L状结构的第二段(22),所述驱动端(42)包括由所述解锁驱动件(40)的末端朝所述第二段(22)的方向延伸而成的锁止段(42a),所述锁止段(42a)沿所述第二段(22)插入以抵接于所述第一段(21)和所述第二段(22)的内表面,所述门内解锁机构(20)随所述锁止段(42a)的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而解锁或上锁。
CN201920841233.2U 2019-06-03 2019-06-03 一种车锁保险机构 Active CN2111152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41233.2U CN211115275U (zh) 2019-06-03 2019-06-03 一种车锁保险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41233.2U CN211115275U (zh) 2019-06-03 2019-06-03 一种车锁保险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15275U true CN211115275U (zh) 2020-07-28

Family

ID=717030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841233.2U Active CN211115275U (zh) 2019-06-03 2019-06-03 一种车锁保险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1527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31559A (zh) * 2019-06-03 2020-12-04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锁保险机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31559A (zh) * 2019-06-03 2020-12-04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锁保险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E102012105268B4 (de) Aktive Motorhaubenvorrichtung für ein Fahrzeug
WO2018024405A1 (de) Türgriff mit einem bewegbaren notöffnungselement
DE102010060706B4 (de) Aktives (Motor-)Haubenverriegelungssystem für ein Fahrzeug
US20160340941A1 (en) Latch with double actuation and method of construction thereof
DE10309821A1 (de) Kraftfahrzeug
DE102014003737A1 (de) Schließvorrichtung für eine Kraftfahrzeughaube
DE102007002700A1 (de) Kraftfahrzeug mit einer eine Türöffnung verschließenden Fahrzeugtür
DE102005060750A1 (de) Vorrichtung zum Aufstellen einer Fahrzeugtür
CN211115275U (zh) 一种车锁保险机构
CN106401325B (zh) 一种汽车车门锁止装置
EP1604086A2 (de) Kraftfahrzeug
US20210115708A1 (en) Hood safety system for a vehicle
EP1582424B1 (de) Vorrichtung zum Aufstellen der Fronthaube eines Kraftfahrzeuges zumindest im frontseitigen Haubenschlossbereich
DE102008039731A1 (de) Haubenverschlussvorrichtung
EP1528201A1 (de) Vorrichtung zum Schutz von Personen bei einem Frontalaufprall auf ein Kraftfahrzeug durch Aufstellen dessen Fronthaube zumindest im frontseitigen Haubenschlossbereich
EP1275533B2 (de) Anhängerkupplung
DE10257267A1 (de) Fahrzeug, insbesondere Kraftfahrzeug, mit Scheinwerferanbindung für Fußgängerschutz
CN111379483B (zh) 一种具有助力功能的车门系统
EP3969699A1 (de) Kraftfahrzeugtürschloss
CN112031559A (zh) 一种车锁保险机构
DE19537672B4 (de) Verschluß für bewegliche Teile in Fahrzeugen
WO2019063036A1 (de) SCHLIEßVORRICHTUNG FÜR EIN BEWEGLICHES TEIL EINES FAHRZEUGES
DE102010023283A1 (de) Kraftfahrzeugkarosserie mit reversierbarer Haube
CN209092559U (zh) 破窗装置
DE102016200315A1 (de) Heckklappe eines Fahrzeug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