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10921U - 一种升降装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升降装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10921U
CN211110921U CN201921529649.7U CN201921529649U CN211110921U CN 211110921 U CN211110921 U CN 211110921U CN 201921529649 U CN201921529649 U CN 201921529649U CN 211110921 U CN211110921 U CN 2111109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lifting
crank
rotating shaft
positioning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52964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庆
李军辉
黄凯东
杨猛
丘邦超
陈振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Mino Automation Co Ltd
Guangzhou Mino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Mino Automotive Equipment Co Ltd
Guangzhou Mino Autom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Mino Automotive Equipment Co Ltd, Guangzhou Mino Autom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Mino Automotive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52964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109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109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109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升降装备,包括基座,包括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对置布置并且彼此间隔一定距离,第一基座上设有第一升降导向结构,第二基座上设有第二升降导向结构;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定位组件和第二定位组件,第一定位组件与第一升降导向结构配合,第二定位组件与第二升降导向结构配合;升降机构,包括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第一升降机构包括第一曲柄和第一连杆,第一连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曲柄和第一定位组件铰接,第二升降机构包括第二曲柄和第二连杆,第二连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曲柄和第二定位组件铰接;及驱动机构,能够驱动第一曲柄和第二曲柄同步转动。其能实现工件的快速、平稳顶升。

Description

一种升降装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用于升降定位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升降装备。
背景技术
在汽车焊装领域,工位上工件常需采用顶升机构将其顶起并定位,以便进行焊装、冲孔、检测等工艺作业。为了适应主机厂高生产节拍、高定位精度的要求,顶升定位机构对工件的顶升及定位必须要快速、平稳、精度高。以往广泛使用顶升机构,如凸轮摆臂、凸轮轴等机构,顶升过程冲击大,平稳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升降装备,其能实现工件的快速、平稳顶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升降装备,包括
基座,包括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所述第一基座和所述第二基座对置布置并且彼此间隔一定距离,所述第一基座上设有第一升降导向结构,所述第二基座上设有第二升降导向结构;
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定位组件和第二定位组件,所述第一定位组件与所述第一升降导向结构配合,所述第二定位组件与所述第二升降导向结构配合;
升降机构,包括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包括第一曲柄和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曲柄和所述第一定位组件铰接,所述第二升降机构包括第二曲柄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曲柄和所述第二定位组件铰接;及
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所述第一曲柄和第二曲柄同步转动。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减速电机,所述减速电机通过传动轴将动力同步传递至所述第一曲柄和所述第二曲柄。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传动轴设在所述第一基座和所述第二基座之间,所述传动轴穿过所述第一基座和所述第二基座之间的间隔,所述第一曲柄、所述第二曲柄均与所述传动轴键连接。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升降机构还包括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通过轴承设在所述第一基座上,所述第一曲柄与所述第一转轴连接;所述第二升降机构还包括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通过轴承设在所述第二基座上,所述第二曲柄与所述第二转轴连接,所述传动轴位于所述第一基座和所述第二基座的侧方,所述传动轴通过传动机构与所述第一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传动连接。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曲柄与所述第一转轴键连接,所述第二曲柄与所述第二转轴通过涨套连接。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传动机构包括
第一从动链轮,设在所述第一转轴上;
第二从动链轮,设在所述第二转轴上;
第一主动链轮,设在所述传动轴上,并通过第一链条与所述第一从动链轮传动连接;及
第二主动链轮,设在所述传动轴上,并通过第二链条与所述第二从动链轮传动连接。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还包括控制器和变频器,所述减速电机上设有旋转编码器,所述变频器、减速电机和旋转编码器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
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包括
第一升降部件,与所述第一升降导向结构配合;
第一铰座,与所述第一升降部件连接,并通过第一销轴与所述第一连杆铰接;
第一定位部件,与所述第一升降部件连接;
所述第二定位组件包括
第二升降部件,与所述第二升降导向结构配合;
第二铰座,与所述第二升降部件连接,并通过第二销轴与所述第二连杆铰接;
第二定位部件,与所述第二升降部件连接。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基座上设有第一上到位检测机构和第一下到位检测机构,所述第一升降部件上设有能够与所述第一上到位检测机构或所述第一下到位检测机构配合的第一感应卡片;所述第二基座上设有第二上到位检测机构和第二下到位检测机构,所述第二升降部件上设有能够与所述第二上到位检测机构或所述第二下到位检测机构配合的第二感应卡片。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定位组件设在所述第一基座靠近所述第二基座的一侧,所述第一升降机构设在所述第一基座背离所述第二基座的一侧,所述第一基座上设有避让所述第一铰座的第一槽,所述第一升降导向结构包括设在所述第一槽两侧的第一导轨;所述第二定位组件设在所述第二基座靠近所述第一基座的一侧,所述第二升降机构设在所述第二基座背离所述第一基座的一侧,所述第二基座上设有避让所述第二铰座的第二槽,所述第二升降导向结构包括设在所述第二槽两侧的第二导轨。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之一:工作时,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位于输送设备的两侧,驱动机构驱动第一曲柄和第二曲柄同步转动,第一曲柄通过第一连杆带动第一定位组件沿第一升降导向结构运动,第二曲柄通过第二连杆带动第二定位组件沿第而升降导向结构运动,第一定位组件和第二定位组件带动工件实现升降。本技术方案采用双侧曲柄连杆机构,快速实现工件的顶升,保证了工件在顶升过程中的平稳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一个实施例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的一个实施例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中,如果有描述到方向(上、下、左、右、前及后)时,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技术特征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仅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还可以是一体成型;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能够互相通讯;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升降装备,用于工位上工件顶起并定位,以便进行焊装、冲孔、检测等工艺作业。参见图1,升降装备包括基座、定位组件、升降机构和驱动机构,驱动机构通过升降机构将动力传递至定位组件,定位组件带动工件实现升降。
其中,基座包括第一基座11和第二基座12,第一基座11和第二基座12对置布置并且彼此间隔一定距离,使用时,第一基座11和第二基座12位于输送设备的两侧,分别用于为两套定位组件、升降机构提供支撑。
参见图2,第一基座11底部设有第一底座13、第一安装座14、第一调节机构15,第一安装座14通过第一调节机构15与第一底座13相连。第一调节机构15可实现第一安装座14前后、左右及上下方向的位置调整。
第一基座11上设有第一升降导向结构16,第一升降导向结构16可采用导轨、导槽、导轮组等,第一升降导向结构16与第一定位组件相连,使第一定位组件可沿高度方向滑动。
参见图1,第二基座12底部设有第二底座17、第二安装座18、第二调节机构19,第二安装座18通过第二调节机构19与第二底座17相连。第二调节机构19可实现第二安装座18前后、左右及上下方向的位置调整。第二基座12上设有第二升降导向结构110,第二升降导向结构110与第二定位组件相连,使第二定位组件可沿高度方向滑动。
其中,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定位组件21和第二定位组件22,形成双套定位组件,以为工件提供稳定支撑。参见图2,第一定位组件21与第一升降导向结构16配合,使第一定位组件21可沿高度方向滑动。参见图1,第二定位组件22与第二升降导向结构110配合,使第二定位组件22可沿高度方向滑动。
其中,升降机构包括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形成双侧升降机构,以分别为第一定位组件21和第二定位组件22提供快速、稳定的升降动力。参见图1,第一升降机构包括第一曲柄31和第一连杆32,第一连杆3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曲柄31和第一定位组件21铰接,第一曲柄31和第一连杆32形成曲柄连杆机构,用于将驱动机构的转动转变为第一定位组件21的直线升降运动;参见图2,第二升降机构包括第二曲柄41和第二连杆42,第二连杆42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曲柄和第二定位组件22铰接,第二曲柄41和第二连杆42形成曲柄连杆机构,用于将驱动机构的转动转变为第二定位组件22的直线升降运动。
驱动机构可采用手动驱动或电机等驱动,用于驱动第一曲柄31和第二曲柄41同步转动,以使双侧的定位组件同步升降。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驱动机构包括减速电机51,减速电机51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52与传动轴53连接,减速电机51通过传动轴53将动力同步传递至第一曲柄31和第二曲柄41。减速电机51底部设有第三底座54、第三调节机构55和第三安装座56,通过第三调节机构55与第三底座54相连接。第三调节机构55可实现减速电机51前后、左右及上下方向的位置调整。
工作时,驱动机构驱动第一曲柄31和第二曲柄41同步转动,第一曲柄31通过第一连杆32带动第一定位组件21沿第一升降导向结构16运动,第二曲柄41通过第二连杆42带动第二定位组件22沿第而升降导向结构运动,第一定位组件21和第二定位组件22带动工件实现升降。本技术方案采用双侧曲柄连杆机构,快速实现工件的顶升,保证了工件在顶升过程中的平稳性。
其中,传动轴53与第一曲柄31和第二曲柄41直接或间接传动连接,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图2,传动轴53设在第一基座11和第二基座12之间,传动轴53穿过第一基座11和第二基座12之间的间隔,传动轴53与第一轴承56、第二轴承57配合,并定位至第一安装座14与第二安装座18上。第一曲柄31、第二曲柄41均与传动轴53键连接,保证第一曲柄31、第二曲柄41相位一致。该实施例结构简洁,节约安装空间,而且第一曲柄31和第二曲柄41直接与传动轴53键连接,同步性更好。
又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3、图4,第一升降机构还包括第一转轴33,第一转轴33通过第三轴承34设在第一基座11上,第一曲柄31与第一转轴33连接,第一曲柄31能够随第一转轴33一起转动;第二升降机构还包括第二转轴43,第二转轴43通过第四轴承44设在第二基座12上,第二曲柄41与第二转轴43连接,第二曲柄41能够随第二转轴43一起转动。其中,传动轴53位于第一基座11和第二基座12的侧方,传动轴53通过第五轴承58设在增高座59上,传动轴53通过第五轴承58定位至增高座59上,增高座59与第四调节机构510连接,第四调节机构510可实现增高座59前后、左右及上下方向的位置调整,即该实施例中传动轴53避开第一基座11和第二基座12之间的区域,传动轴53通过传动机构与第一转轴33、第二转轴43传动连接,该实施例能够为第一基座11和第二基座12之间节约更大的空间,从而为工件提供更大的升降行程。
其中,参见图3、图4,第一曲柄31与第一转轴33键连接,第二曲柄41与第二转轴43通过涨套45连接,通过所述涨套45,可以调整第一曲柄31、第二曲柄41的上下位置,使其等高。
其中,传动轴53与第一转轴33、第二转轴43之间的传动机构可采用齿轮、齿条、带等,优选的,参见图3、图4,传动机构包括第一从动链轮61、第二从动链轮62、第一主动链轮63和第二主动链轮64,其中,第一从动链轮61设在第一转轴33上;第二从动链轮62设在第二转轴43上;第一主动链轮63设在传动轴53上,并通过第一链条65与第一从动链轮61传动连接;第二主动链轮64设在传动轴53上,并通过第二链条66与第二从动链轮62传动连接,第一主动链轮63和第二主动链轮64均与传动轴53键连接,以保证第一主动链轮63和第二主动链轮64相位一致。
其中,第一定位组件21和第二定位组件22均用于工件的支撑定位,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图3,第一定位组件21包括第一升降部件211、第一铰座212和第一定位部件213,第一升降部件211与第一升降导向结构16配合,作为第一定位组件21的骨架实现升降机构到工件的力的传递;第一铰座212与第一升降部件211连接,并通过第一销轴与第一连杆32铰接;第一定位部件213与第一升降部件211连接,第一升降部件211连接具有横向撑开的支撑臂,第一定位部件213优选采用定位销,并设置于支撑臂的两端,用于与工件的定位销孔快速配合,实现准确定位。
参见图2、图4,第二定位组件22与第一定位组件21镜像布置,即第二定位组件22包括第二升降部件221、第二铰座222和第二定位部件223,第二升降部件221与第二升降导向结构110配合,作为第二定位组件22骨架实现升降机构到工件的力的传递;第二铰座222与第二升降部件221连接,并通过第二销轴与第二连杆42铰接;第二定位部件223与第二升降部件221连接,第二升降部件221连接具有横向撑开的支撑臂,第二定位部件223优选采用定位销,并设置于支撑臂的两端,用于与工件的定位销孔快速配合,实现准确定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控制器和变频器,减速电机51上设有旋转编码器,变频器、减速电机51和旋转编码器均与控制器连接。该实施例中,升降运动采用绝对值编码器反馈位置,实现闭环控制,保证了工件顶升的快速性及到位的准确性。
以顶升白车身为例进行说明,白车身顶升定位的大至过程如下:第一定位组件21与第二定位组件22初始位置处于下到位状态,当白车身通过滚床、滑台等输送设备输送到位后,控制器发出动作信号,使变频器控制减速电机转动,并通过联轴器52与传动轴53驱动第一升降机构与第二升降机构。第一升降机构与第二升降机构带动第一定位组件21与第二定位组件22同时上升。在上升过程中,旋转编码器实时向变频器反馈当前第一定位组件21与第二定位组件22的位置信息。当第一定位组件21与第二定位组件22靠近接触白车身的位置时,变频器控制减速电机减速,使第一定位组件21与第二定位组件22低速接住车身。车身到达上到位状态时,变频器通过旋转编码器反馈的位置信息,对比预设的目标位置值。当变频器接收的位置信息在所要求的偏差范围内时,变频器向控制器反馈到位信息。随后,控制器发出停止信号,使变频器控制减速电机停止转动。至此,即实现白车身的顶升定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图2、图3、图4,第一基座11上设有第一上到位检测机构111和第一下到位检测机构112,第一升降部件211上设有能够与第一上到位检测机构111或第一下到位检测机构112配合的第一感应卡片214;第二基座12上设有第二上到位检测机构113和第二下到位检测机构,第二升降部件221上设有能够与第二上到位检测机构113或第二下到位检测机构114配合的第二感应卡片224。第一上到位检测机构、第一下到位检测机构、第二上到位检测机构和第二下到位检测机构用于检测第一定位组件与第二定位组件的位置信息,为工件的后续工艺作业提供参考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图2、图3、图4,第一定位组件21设在第一基座11靠近第二基座12的一侧,第一升降机构设在第一基座11背离第二基座12的一侧,第一基座11上设有避让第一铰座212的第一槽,第一升降导向结构16包括设在第一槽两侧的第一导轨;第二定位组件22设在第二基座12靠近第一基座11的一侧,第二升降机构设在第二基座12背离第一基座11的一侧,第二基座12上设有避让第二铰座222的第二槽,第二升降导向结构110包括设在第二槽两侧的第二导轨。该实施例中,第一导轨、第二导轨位于槽的两侧,能够良好的平衡曲柄连杆机构运行中产生的横向分力,而且,升降机构与定位组件分列基座的两侧,能够通过基座将升降机构与工件分离,避免工件与升降机构发生干涉而发生意外。
当然,本发明创造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升降装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包括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所述第一基座和所述第二基座对置布置并且彼此间隔一定距离,所述第一基座上设有第一升降导向结构,所述第二基座上设有第二升降导向结构;
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定位组件和第二定位组件,所述第一定位组件与所述第一升降导向结构配合,所述第二定位组件与所述第二升降导向结构配合;
升降机构,包括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包括第一曲柄和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曲柄和所述第一定位组件铰接,所述第二升降机构包括第二曲柄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曲柄和所述第二定位组件铰接;及
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所述第一曲柄和第二曲柄同步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减速电机,所述减速电机通过传动轴将动力同步传递至所述第一曲柄和所述第二曲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升降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轴设在所述第一基座和所述第二基座之间,所述第一曲柄、所述第二曲柄均与所述传动轴键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升降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机构还包括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通过轴承设在所述第一基座上,所述第一曲柄与所述第一转轴连接;所述第二升降机构还包括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通过轴承设在所述第二基座上,所述第二曲柄与所述第二转轴连接,所述传动轴位于所述第一基座和所述第二基座的侧方,所述传动轴通过传动机构与所述第一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传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升降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曲柄与所述第一转轴键连接,所述第二曲柄与所述第二转轴通过涨套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升降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
第一从动链轮,设在所述第一转轴上;
第二从动链轮,设在所述第二转轴上;
第一主动链轮,设在所述传动轴上,并通过第一链条与所述第一从动链轮传动连接;及
第二主动链轮,设在所述传动轴上,并通过第二链条与所述第二从动链轮传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升降装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和变频器,所述减速电机上设有旋转编码器,所述变频器、减速电机和旋转编码器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装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包括
第一升降部件,与所述第一升降导向结构配合;
第一铰座,与所述第一升降部件连接,并通过第一销轴与所述第一连杆铰接;
第一定位部件,与所述第一升降部件连接;所述第二定位组件包括
第二升降部件,与所述第二升降导向结构配合;
第二铰座,与所述第二升降部件连接,并通过第二销轴与所述第二连杆铰接;
第二定位部件,与所述第二升降部件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升降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座上设有第一上到位检测机构和第一下到位检测机构,所述第一升降部件上设有能够与所述第一上到位检测机构或所述第一下到位检测机构配合的第一感应卡片;所述第二基座上设有第二上到位检测机构和第二下到位检测机构,所述第二升降部件上设有能够与所述第二上到位检测机构或所述第二下到位检测机构配合的第二感应卡片。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升降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组件设在所述第一基座靠近所述第二基座的一侧,所述第一升降机构设在所述第一基座背离所述第二基座的一侧,所述第一基座上设有避让所述第一铰座的第一槽,所述第一升降导向结构包括设在所述第一槽两侧的第一导轨;所述第二定位组件设在所述第二基座靠近所述第一基座的一侧,所述第二升降机构设在所述第二基座背离所述第一基座的一侧,所述第二基座上设有避让所述第二铰座的第二槽,所述第二升降导向结构包括设在所述第二槽两侧的第二导轨。
CN201921529649.7U 2019-09-12 2019-09-12 一种升降装备 Active CN2111109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29649.7U CN211110921U (zh) 2019-09-12 2019-09-12 一种升降装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29649.7U CN211110921U (zh) 2019-09-12 2019-09-12 一种升降装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10921U true CN211110921U (zh) 2020-07-28

Family

ID=717170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529649.7U Active CN211110921U (zh) 2019-09-12 2019-09-12 一种升降装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109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22375B (zh) 一种压合设备
CN115121661B (zh) 一种可实现自翻面效果的数控折弯机
CN107486701B (zh) 转子压装系统及压装方法
CN211110921U (zh) 一种升降装备
CN112743321A (zh) 一种转向节多工位压装设备
CN111843306A (zh) 一种下侧门组成折页焊接装置
CN110625382B (zh) 磁浮悬浮架横梁装配装置
CN106363296A (zh) 激光扫描检测及伺服系统定位调整工作台
CN115816100A (zh) 车辆悬架横梁加工用钻孔定位装置
CN205768413U (zh) 一种agv用牵引销装置
CN211366800U (zh) 一种顶升装备
CN212823816U (zh) 一种定位装置
CN210283574U (zh) 一种应用于丝网印刷设备的顶升机构
CN107175504A (zh) 汽车换挡器组装装置
CN209288716U (zh) 同步对中拼焊矫一体机
CN110900554A (zh) 中小平台自动划线打点机械装置
CN219729613U (zh) 顶升旋转装置
CN219884995U (zh) 一种工字轮智能翻转机械手
CN212598134U (zh) 一种工字钢冷弯机压辊结构
CN217294321U (zh) 一种座椅电机定位结构
CN220702459U (zh) 一种升降移载输送设备
CN214683875U (zh) 一种带升降功能的t型滑台
CN216096247U (zh) 一种用于超级充电桩产品自动铆接的装置
CN216546453U (zh) 一种用于升降滑板的柔性供电装置
CN216190754U (zh) 一种底盘吊具切换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Room 101 and 201, building C3, No. 11, Kaiyuan Avenue, Huangp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mingluo Equipment Co., Ltd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MINO AUTOM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530 Unit A and Second Floor of Building C3, No.11 Kaiyuan Avenue, Guangzhou High-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MINO Automotive Equipment Co.,Ltd.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MINO AUTOMATION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