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72120U - 制动油管连接头的修复工具 - Google Patents

制动油管连接头的修复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72120U
CN211072120U CN201922007085.7U CN201922007085U CN211072120U CN 211072120 U CN211072120 U CN 211072120U CN 201922007085 U CN201922007085 U CN 201922007085U CN 211072120 U CN211072120 U CN 2110721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sh rod
annular
inner cylinder
spring
outer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00708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赵荣
王莽
伍杰
陈行伟
王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Hyundai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Hyundai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Hyundai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Hyundai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00708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721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721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721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制动油管连接头的修复工具,所述连接头构造为套设在所述制动油管上的中空螺栓,所述修复工具包括支架、推杆(4)和板牙(5),其中,所述支架具有前安装部(1)、后安装部(2)以及连接在所述前安装部(1)和后安装部(2)之间的把手(3),所述前安装部(1)用于固定所述连接头;所述推杆(4)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后安装部(2)上,且前端位于所述前安装部(1)和所述后安装部(2)之间,后端用于连接驱动器;所述板牙(5)安装在所述推杆(4)的前端,并与所述连接头同轴对应,以在所述推杆(4)的驱动下套扣所述连接头。由此,本公开提供的修复工具可以使作业人员单手操作,降低在线修复的难度。

Description

制动油管连接头的修复工具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制动油管连接头的修复工具。
背景技术
制动油管为金属质细管,其上套设有中空的螺栓以作为连接头,用于与其他零件连接,在装配时,连接头上的螺纹容易被损坏,需要对螺纹修复或者更换新的螺栓。为避免影响生产效率,可以使用板牙对螺纹进行在线修复。在相关技术中,板牙安装在相应的修复工具上,连接头也可以卡置在修复工具上,作业人员需要一只手驱动板牙,一只手保持修复工具的位置,以方便修复。但是,在装配生产线上,制动油管一般位于距离地面约1.8米的高处,因此在线修复时,作业人员需要双手举过头顶,操作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动油管连接头的修复工具,该修复工具可以使作业人员单手操作,降低在线修复的难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制动油管连接头的修复工具,所述连接头构造为套设在所述制动油管上的中空螺栓,所述修复工具包括支架、推杆和板牙,其中,所述支架具有前安装部、后安装部以及连接在前安装部和后安装部之间的把手,前安装部用于固定连接头;所述推杆可转动地安装在后安装部上,且前端位于前安装部和后安装部之间,后端用于连接驱动器;所述板牙安装在推杆的前端,并与连接头同轴对应,以在推杆的驱动下套扣连接头。
可选的,所述板牙安装在连接件的前端,所述连接件可拆卸地连接到所述推杆的前端,并且,所述板牙和所述连接件均随所述推杆同步运动。
可选的,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内筒,所述推杆的前端伸入所述第一内筒的连接内孔中,所述板牙固定在所述第一内筒的前端,在所述第一内筒外套设有第一外筒,所述第一外筒和所述第一内筒之间形成有第一环形间隙,在所述第一环形间隙的前后两端分别形成有第一前止挡结构和第一后止挡结构,第一弹簧套设在所述第一内筒上并位于所述第一前止挡结构和第一后止挡结构之间,在所述第一弹簧的中部安装有第一限位球,所述第一内筒的筒壁上设置有第一锥形通孔以接收所述第一限位球,所述推杆的前端形成有前环形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球的下端穿过所述第一锥形通孔而卡合于所述前环形限位槽中,以连接所述推杆和所述第一内筒。
可选的,所述板牙、所述连接内孔、所述推杆的轴线共线,所述连接内孔的横截面为多边形,所述推杆的前端构造为与所述连接内孔形状配合。
可选的,所述第一内筒的外壁构造为阶梯状,包括第一小径部和第一大径部,所述第一大径部位于所述第一小径部的前方,所述第一外筒套设在所述第一小径部上,所述第一前止挡结构构造为在所述第一外筒的后端径向向内凸起的第一内挡圈,所述第一内挡圈的前侧面抵顶在所述第一内筒的台阶面上,所述第一弹簧的前端抵顶在所述第一内挡圈的后侧面上;所述第一后止挡结构包括第一环形挡圈和第一卡簧,所述第一环形挡圈套设在所述第一小径部上且抵顶于所述第一弹簧的后端,所述第一小径部的后端形成有第一环形容纳槽,所述第一卡簧卡止在所述第一环形容纳槽中且抵顶于所述第一环形挡圈的后侧面。
可选的,所述后安装部包括第二外筒和第二内筒,所述第二外筒和所述第二内筒可相对转动地套设在一起,且所述第二外筒与所述把手固定连接,所述推杆可转动地穿过所述第二内筒。
可选的,所述第二外筒和所述第二内筒之间存在第二环形间隙,在所述第二环形间隙中设置有多个绕所述第二内筒环形分布的滚珠,所述滚珠的直径与所述第二环形间隙的宽度相同以支撑所述第二内筒和所述第二外筒的相对转动,在所述第二环形间隙的前后两端分别形成有第二前止挡结构和第二后止挡结构,以限制所述第二内筒和所述第二外筒的轴向相对移动。
可选的,第二弹簧套设在所述第二内筒上并位于所述第二前止挡结构和所述第二后止挡结构之间,在所述第二弹簧的中部安装有第二限位球,所述第二内筒的筒壁上设置有第二锥形通孔以接收所述第二限位球,所述推杆的前端形成有前环形限位槽,当所述推杆向后运动至使所述前环形限位槽与所述第二锥形通孔对应时,所述第二限位球的下端穿过所述第二锥形通孔而卡合于所述前环形限位槽中。
可选的,所述第二内筒的外壁构造为阶梯状,包括第二小径部和第二大径部,所述第二大径部位于所述第二小径部的后方,所述第二外筒套设在所述第二小径部上,所述第二前止挡结构构造为在所述第二外筒的前端径向向内凸起的第二内挡圈,所述第二内挡圈的后侧面抵顶在所述第二外筒的台阶面上,所述第二弹簧的后端抵顶在所述第二内挡圈的前侧面上;所述第二后止挡结构包括第二环形挡圈和第二卡簧,所述第二环形挡圈套设在所述第二小径部上且抵顶于所述第二弹簧的前端,所述第二小径部的前端形成有第二环形容纳槽,所述第二卡簧卡止于所述第二环形容纳槽,所述第二卡簧和所述第二环形挡圈在前后方向上间隔设置以形成有环形通道,所述多个滚珠容纳于所述环形通道中。
可选的,所述推杆的后端形成有后环形限位槽,以与所述驱动器可拆卸地固定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推杆安装在后安装部上,板牙安装在推杆的前端,驱动器连接在推杆的后端,连接头可以固定在前安装部上,而前安装部和后安装部连接在把手上,操作人员只需单手握住把手,就可以将连接头、驱动器均固定在支架上,在驱动器的作用下,板牙可以向前运动而套口连接头,从而完成对连接头的修复。由此,本公开提供的修复工具可以使作业人员单手操作,降低在线修复的难度。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制动油管连接头的修复工具的剖视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向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前安装部,11-U形开口,2-后安装部,21-第二内筒,
211-第二锥形通孔,22-第二外筒,221-第二内挡圈,23-第二弹簧,
24-第二限位球,25-第二环形挡圈,26-第二卡簧,27-滚珠,3-把手,
4-推杆,41-前环形限位槽,42-后环形限位槽,5-板牙,6-连接件,
61-第一内筒,611-第一锥形通孔,62-第一外筒,621-第一内挡圈,
63-第一弹簧,64-第一限位球,65-第一环形挡圈,66-第一卡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前、后”是根据图1的图面方向定义的,具体参考图1中的标识;“内、外”是指相应零部件自身轮廓的内和外。此外,本公开所示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分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在下面的描述中,当涉及到附图时,除非另有解释,不同的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制动油管连接头的修复工具,连接头构造为套设在制动油管上的中空螺栓,修复工具包括支架、推杆4和板牙5,其中,支架具有前安装部1、后安装部2以及连接在前安装部1和后安装部2之间的把手3,前安装部1用于固定连接头;推杆4可转动地安装在后安装部2上,且前端位于前安装部1和后安装部2之间,后端用于连接驱动器;板牙5安装在推杆4的前端,并与连接头同轴对应,以在推杆4的驱动下套扣连接头。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推杆4安装在后安装部2上,板牙5安装在推杆4的前端,驱动器连接在推杆4的后端,连接头可以固定在前安装部1上,而前安装部1和后安装部2均连接在把手3上,操作人员只需单手握住把手3,就可以将连接头、驱动器均固定在支架上,在驱动器的作用下,板牙5可以向前运动而套口连接头,从而完成对连接头的修复。由此,本公开提供的修复工具可以使作业人员单手操作,降低在线修复的难度。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板牙5安装在连接件6的前端,连接件6可拆卸地连接到推杆4的前端,并且,板牙5和连接件6均随推杆4同步运动。这样,板牙5可以可拆卸地安装在推杆4的前端,可以根据连接头规格的不同来更换不同的板牙5,或者,板牙5损坏后,只更换板牙5即可,而修复工具的其他部分仍可以利用,节省成本,提高了修复工具的利用率,减少了工具种类。另外,板牙5可以不可拆卸的连接在连接件6上,板牙5和连接件6同时更换。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连接件6包括第一内筒61,推杆4的前端伸入第一内筒61的连接内孔中,板牙5固定在第一内筒61的前端,在第一内筒61外套设有第一外筒62,第一外筒62和第一内筒61之间形成有第一环形间隙,在第一环形间隙的前后两端分别形成有第一前止挡结构和第一后止挡结构,第一弹簧63套设在第一内筒61上并位于第一前止挡结构和第一后止挡结构之间,在第一弹簧63的中部安装有第一限位球64,第一内筒61的筒壁上设置有第一锥形通孔611以接收第一限位球64,推杆4的前端形成有前环形限位槽41,第一限位球64的下端穿过第一锥形通孔611而卡合于前环形限位槽41中,以连接推杆4和第一内筒61。其中,第一限位球64位于第一弹簧63的中部,第一弹簧63可以起到固定第一限位球64的作用,避免第一限位球64沿前后方向随意运动。可以设计第一锥形通孔611的位置,使得第一限位球64仅在重力作用下即可落入第一锥形通孔611内。推杆4的前端伸入到第一内筒61的连接内孔中,可以将第一限位球64顶起,使得第一限位球61与推杆4的杆体相抵顶,直至前环形限位槽41运动至与第一锥形通孔611相对应时,第一限位球64的下端能够落入前环形限位槽41内,实现第一限位球64与环形限位槽41的卡接,使得连接件6连接在推杆4的前端。当需要拆卸时,仅需用力将推杆4向后拉,克服第一弹簧63对第一限位球64的向前的推力,迫使第一限位球64向上运动而脱离前环形限位槽41,即可将第一连接件6从推杆4上拆卸下来。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板牙5套扣在连接头上时所需要的沿前后方向的推力要小于第一弹簧63对第一限位球64的向前的推力,避免在进行修复时,第一限位球64从前环形限位槽41中脱出。
其中,板牙5、连接内孔、推杆4的轴线共线,连接内孔的横截面为多边形,推杆4的前端构造为与连接内孔形状配合。这样,推杆4可以带动连接件6同步旋转,而板牙5、连接内孔和推杆4的轴线共线,可以使得板牙5随着推杆4的转动而匀速自转。推杆4和连接内孔可以构造为多种形状,例如,推杆4的前端可以构造为六角杆,而连接内孔则相应的构造为六角孔。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第一内筒61的外壁构造为阶梯状,包括第一小径部和第一大径部,第一大径部位于第一小径部的前方,第一外筒62套设在第一小径部上,第一前止挡结构构造为在第一外筒62的后端径向向内凸起的第一内挡圈621,第一内挡圈621的前侧面抵顶在第一内筒61的台阶面上,第一弹簧63的前端抵顶在第一内挡圈621的后侧面上;第一后止挡结构包括第一环形挡圈65和第一卡簧66,第一环形挡圈65套设在第一小径部上且抵顶于第一弹簧63的后端,第一小径部的后端形成有第一环形容纳槽,第一卡簧66卡止在第一环形容纳槽中且抵顶于第一环形挡圈65的后侧面。其中,第一内挡圈621的内径可以与第一小径部的外径相同,但第一内挡圈621间隙配合地套设在第一小径部上,在安装时,首先将第一外筒62套设在第一内筒61的第一小径部外,在第一外筒62和第一内筒61之间形成第一环形间隙,然后将第一弹簧63套设在第一环形间隙中且只套入一半,这时将第一限位球64卡入到第一弹簧63的中部,然后将第一弹簧63和第一限位球64一起推入第一环形间隙中,之后,将第一环形挡圈65套入第一环形间隙中,以对第一弹簧63的后端起到稳定的止挡作用,最后将第一卡簧66卡入位于第一小径部的后端的第一环形容纳槽中,从而完成了对第一弹簧63的限位。这里,在第一卡簧66与第一弹簧63之间设置第一环形挡圈65,能够避免第一弹簧63与第一卡簧66直接接触而使得第一弹簧63的前端卡入第一卡簧66的开口中。在长久使用后,还可以通过拆卸第一卡簧66来更换第一弹簧63,提高其他零部件的使用率。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后安装部2包括第二外筒22和第二内筒21,第二外筒22和第二内筒21可相对转动地套设在一起,且第二外筒22与把手3固定连接,推杆4可转动地穿过第二内筒21。这样,维修人员单手握住把手3即可保持后安装部2的位置,实现推杆4对板牙5的驱动。后安装部2也可以构造为其他结构,本公开不作限定。
另外,推杆4与第二内筒21相对应的部分可以是圆柱形,以方便推杆4在第二内筒21内转动;当然,根据上文描述,推杆4的前端横截面为多多边形,例如推杆4的前端为六角杆,那么,推杆4的与第二内筒21相对应的部分也可以构造为六角杆,也即,推杆4可以为一个六角杆,方便制作,相应的,第二内筒21的内孔可以为圆孔,也可以构造为六角孔,但第二内筒21的内孔为六角孔时,第二内筒21的六角内孔的相对的两边的距离要不小于六角杆的两个对顶角的距离,这样,构造为六角杆的推杆4仍可以在第二内筒21的六角内孔中转动。或者,推杆4的与连接件6相配合的前半部分可以为六角杆,但后半部分可以为圆杆,只需要六角杆的最大外径不大于圆杆的外径即可,这样,能够如下文描述的那样,使得推杆4向后运动直至退出后安装部2。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第二外筒22和第二内筒21之间存在第二环形间隙,在第二环形间隙中设置有多个绕第二内筒21环形分布的滚珠27,滚珠27的直径与第二环形间隙的宽度相同以支撑第二内筒21和第二外筒22的相对转动,在第二环形间隙的前后两端分别形成有第二前止挡结构和第二后止挡结构,以限制第二内筒21和第二外筒22的轴向相对移动。这样,第二外筒22在把手3的固定下保持位置不变,在滚珠27的支撑下,第二内筒21可以相对于第二外筒22滚动,而推杆4受驱动器的作用一边绕自身轴线转动,一边向前运动,而第二内筒21受第二前止挡结构和第二后止挡结构的限制,不能随着第二内筒21相前运动,故使得第二内筒21可以转动,能够减小推杆4与第二内筒21之间的摩擦力,利于推杆4将驱动器的驱动力高效率地传递到板牙5上。其中,滚珠27可以使得第二内筒21和第二外筒22的相对转动更顺畅,减小摩擦阻力。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第二弹簧23套设在第二内筒21上并位于第二前止挡结构和第二后止挡结构之间,在第二弹簧23的中部安装有第二限位球24,第二内筒21的筒壁上设置有第二锥形通孔211以接收第二限位球24,推杆4的前端形成有前环形限位槽41,当推杆4向后运动至使前环形限位槽41与第二锥形通孔211对应时,第二限位球24的下端穿过第二锥形通孔211而卡合于前环形限位槽41中。其中,第二限位球24位于第二弹簧23的中部,第二弹簧23可以起到固定第二限位球24的作用,避免第二限位球24沿前后方向随意运动。可以设计第二锥形通孔211的位置,使得第二限位球24仅在重力作用下即可落入第二锥形通孔211中。当连接件6从推杆4的前端拆卸下来后,推杆4可以向后运动,当前环形限位槽41运动至与第二锥形通孔211对应时,第二限位球24的下端能够落入前环形凹槽41中,以卡止推杆4,避免其从后安装部2上脱离,拖需要将推杆4从后安装部2上拆卸下来,只需要操纵推杆4继续向后运动,使其克服第二弹簧23对第二限位球24的向前的推力,迫使第二限位球24向上运动而脱离前环形凹槽41,即可将推杆4从后安装部2上拆卸下来。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第二内筒21的外壁构造为阶梯状,包括第二小径部和第二大径部,第二大径部位于第二小径部的后方,第二外筒22套设在第二小径部上,第二前止挡结构构造为在第二外筒22的前端径向向内凸起的第二内挡圈221,第二内挡圈221的后侧面抵顶在第二外筒22的台阶面上,第二弹簧23的后端抵顶在第二内挡圈221的前侧面上;第二后止挡结构包括第二环形挡圈25和第二卡簧26,第二环形挡圈25套设在第二小径部上且抵顶于第二弹簧23的前端,第二小径部的前端形成有第二环形容纳槽,第二卡簧26卡止于第二环形容纳槽,第二卡簧26和第二环形挡圈25在前后方向上间隔设置以形成有环形通道,多个滚珠27容纳于环形通道中。其中,第二内挡圈221的内径可以与第二小径部的外径相同,但第二内挡圈221间隙配合地套设在第二小径部上,在安装时,首先将第二外筒22套设在第二内筒21的第一小径部外,在第二内筒21和第二外筒22之间形成第二环形间隙,然后将第二弹簧23套设在第二环形间隙中且只套入一半,这时将第二限位球24卡入到第二弹簧23的中部,然后将第二限位球24和第二弹簧23一起推入第二环形间隙中,之后,将第二环形挡圈25套入第二环形间隙中,以能够完全覆盖第二弹簧23的前端,对第二弹簧23的前端起到稳定的止挡作用,最后将第二卡簧26卡入位于第二小径部的后端的第二环形容纳槽中,从而完成了对第二弹簧23的限位,这里,在第二卡簧26与第二弹簧23之间设置第二环形挡圈25,能够避免第二弹簧23与第二卡簧26直接接触而使得第二弹簧23的前端卡入第二卡簧26的开口中。而在第二环形挡圈25和第二卡簧26之间形成环形通道以容纳滚珠27,简化了结构,且方便拆卸滚珠27。在长久使用后,还可以通过拆卸第二卡簧26来更换第二弹簧23。
可选择地,推杆4的后端可以形成有后环形限位槽42,以与驱动器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换言之,驱动器可以卡接在后环形限位槽42上,这样,驱动器可以固定在推杆4的后端,便于单手操作该修复工具。而驱动器与后环形限位槽42的连接结构可以与上述的连接件6与前环形限位槽41的连接结构相同。驱动器也可以通过其他连接结构实现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在推杆4的后端。
此外,如图2所示,前安装部1可以构造为具有U形开口11的止挡板,制动油管可以容纳于U形开口11中,而连接头则抵顶在止挡板的后侧面上,这样,止挡板可以对连接头提供向后的抵顶力以抵抗板牙5对连接头的向前的抵顶力。如此,在对连接头进行修复时,连接头可以固定在前安装部1上,而不需要手扶着连接头,利于单手操作修复工具。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制动油管连接头的修复工具,所述连接头构造为套设在所述制动油管上的中空螺栓,其特征在于,所述修复工具包括:
支架,具有前安装部(1)、后安装部(2)以及连接在所述前安装部(1)和后安装部(2)之间的把手(3),所述前安装部(1)用于固定所述连接头;
推杆(4),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后安装部(2)上,且前端位于所述前安装部(1)和所述后安装部(2)之间,后端用于连接驱动器;
板牙(5),安装在所述推杆(4)的前端,并与所述连接头同轴对应,以在所述推杆(4)的驱动下套扣所述连接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油管连接头的修复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牙(5)安装在连接件(6)的前端,所述连接件(6)可拆卸地连接到所述推杆(4)的前端,并且,所述板牙(5)和所述连接件(6)均随所述推杆(4)同步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动油管连接头的修复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6)包括第一内筒(61),所述推杆(4)的前端伸入所述第一内筒(61)的连接内孔中,所述板牙(5)固定在所述第一内筒(61)的前端,在所述第一内筒(61)外套设有第一外筒(62),所述第一外筒(62)和所述第一内筒(61)之间形成有第一环形间隙,在所述第一环形间隙的前后两端分别形成有第一前止挡结构和第一后止挡结构,第一弹簧(63)套设在所述第一内筒(61)上并位于所述第一前止挡结构和第一后止挡结构之间,在所述第一弹簧(63)的中部安装有第一限位球(64),所述第一内筒(61)的筒壁上设置有第一锥形通孔(611)以接收所述第一限位球(64),所述推杆(4)的前端形成有前环形限位槽(41),所述第一限位球(64)的下端穿过所述第一锥形通孔(611)而卡合于所述前环形限位槽(41)中,以连接所述推杆(4)和所述第一内筒(6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动油管连接头的修复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牙(5)、所述连接内孔、所述推杆(4)的轴线共线,所述连接内孔的横截面为多边形,所述推杆(4)的前端构造为与所述连接内孔形状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动油管连接头的修复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筒(61)的外壁构造为阶梯状,包括第一小径部和第一大径部,所述第一大径部位于所述第一小径部的前方,所述第一外筒(62)套设在所述第一小径部上,
所述第一前止挡结构构造为在所述第一外筒(62)的后端径向向内凸起的第一内挡圈(621),所述第一内挡圈(621)的前侧面抵顶在所述第一内筒(61)的台阶面上,所述第一弹簧(63)的前端抵顶在所述第一内挡圈(621)的后侧面上;
所述第一后止挡结构包括第一环形挡圈(65)和第一卡簧(66),所述第一环形挡圈(65)套设在所述第一小径部上且抵顶于所述第一弹簧(63)的后端,所述第一小径部的后端形成有第一环形容纳槽,所述第一卡簧(66)卡止在所述第一环形容纳槽中且抵顶于所述第一环形挡圈(65)的后侧面。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动油管连接头的修复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安装部(2)包括第二外筒(22)和第二内筒(21),所述第二外筒(22)和所述第二内筒(21)可相对转动地套设在一起,且所述第二外筒(22)与所述把手(3)固定连接,所述推杆(4)可转动地穿过所述第二内筒(2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动油管连接头的修复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筒(22)和所述第二内筒(21)之间存在第二环形间隙,在所述第二环形间隙中设置有多个绕所述第二内筒(21)环形分布的滚珠(27),所述滚珠(27)的直径与所述第二环形间隙的宽度相同以支撑所述第二内筒(21)和所述第二外筒(22)的相对转动,在所述第二环形间隙的前后两端分别形成有第二前止挡结构和第二后止挡结构,以限制所述第二内筒(21)和所述第二外筒(22)的轴向相对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动油管连接头的修复工具,其特征在于,第二弹簧(23)套设在所述第二内筒(21)上并位于所述第二前止挡结构和所述第二后止挡结构之间,在所述第二弹簧(23)的中部安装有第二限位球(24),所述第二内筒(21)的筒壁上设置有第二锥形通孔(211)以接收所述第二限位球(24),所述推杆(4)的前端形成有前环形限位槽(41),当所述推杆(4)向后运动至使所述前环形限位槽(41)与所述第二锥形通孔(211)对应时,所述第二限位球(24)的下端穿过所述第二锥形通孔(211)而卡合于所述前环形限位槽(41)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动油管连接头的修复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筒(21)的外壁构造为阶梯状,包括第二小径部和第二大径部,所述第二大径部位于所述第二小径部的后方,所述第二外筒(22)套设在所述第二小径部上,
所述第二前止挡结构构造为在所述第二外筒(22)的前端径向向内凸起的第二内挡圈(221),所述第二内挡圈(221)的后侧面抵顶在所述第二外筒(22)的台阶面上,所述第二弹簧(23)的后端抵顶在所述第二内挡圈(221)的前侧面上;
所述第二后止挡结构包括第二环形挡圈(25)和第二卡簧(26),所述第二环形挡圈(25)套设在所述第二小径部上且抵顶于所述第二弹簧(23)的前端,所述第二小径部的前端形成有第二环形容纳槽,所述第二卡簧(26)卡止于所述第二环形容纳槽,所述第二卡簧(26)和所述第二环形挡圈(25)在前后方向上间隔设置以形成有环形通道,所述多个滚珠(27)容纳于所述环形通道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油管连接头的修复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4)的后端形成有后环形限位槽(42),以与所述驱动器可拆卸地固定连接。
CN201922007085.7U 2019-11-18 2019-11-18 制动油管连接头的修复工具 Active CN2110721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07085.7U CN211072120U (zh) 2019-11-18 2019-11-18 制动油管连接头的修复工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07085.7U CN211072120U (zh) 2019-11-18 2019-11-18 制动油管连接头的修复工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72120U true CN211072120U (zh) 2020-07-24

Family

ID=716237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007085.7U Active CN211072120U (zh) 2019-11-18 2019-11-18 制动油管连接头的修复工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721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617739U (zh) 一种应用于小车机器人的可变形轮履复合式车轮
US3862483A (en) Special arbor press tool
EP2114693A1 (de) Fahrzeugfelge mit zentralem ventil
CN210478870U (zh) 一种消防机器人行走辅助机构
US6732563B1 (en) Rivet tool head
CN211072120U (zh) 制动油管连接头的修复工具
JP2002254130A (ja) スピンドルまわりに回転可能な環状溝つきくせ取りローラのための着脱機構
CN201437874U (zh) 一种离合液压软管的连接结构
CN109397183B (zh) 基于死点位置的单驱动力完成两个工作过程的拉马结构
WO2016083412A1 (en) A modular bicycle hub
US6105458A (en) Sheath terminal for control cables
CN104512442A (zh) 推车
CN109551512B (zh) 一种可便捷拆装的关节装置
CN104405735A (zh) 一种组合式联接杆和自动锁扣装置
CN210908852U (zh) 一种联轴器压装装置
CN212794760U (zh) 藏柄式快拆装置
WO2009072770A2 (en) An extension mechanism of the spindle member for the machine tool
JP2019039506A (ja) ボールジョイント及び車両用ドア開閉装置
CN211305618U (zh) 适用于多种汽车前转向节的五轴加工中心工装
CN216577667U (zh) 一种铁路机车制动单元拆装工具
CN210082846U (zh) 拖挂车辆用拖挂装置
CN206578732U (zh) 一种制动器装配定位工装
CN110758342A (zh) 汽车后桥半轴与半轴轴承维修装置及维修方法
CN113664814B (zh) 装配汽车制动器底盘的机器人末端执行器机构的执行方法
CN204312471U (zh) 一种组合式联接杆和自动锁扣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