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54976U - 一种座椅高度调节机构和汽车座椅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座椅高度调节机构和汽车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54976U
CN211054976U CN201921467837.1U CN201921467837U CN211054976U CN 211054976 U CN211054976 U CN 211054976U CN 201921467837 U CN201921467837 U CN 201921467837U CN 211054976 U CN211054976 U CN 2110549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rod
sets
bar
mechanisms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46783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政平
王春红
朱新涛
张国杰
余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AC Compon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AC Compon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AC Compon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AC Compon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46783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549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549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549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座椅高度调节机构和汽车座椅,通过驱动电机驱动伸缩驱动总成伸缩,即能通过与伸缩驱动总成相连的两个铰接点带动两根前连杆绕第三铰接点转动,或者带动两根后连杆绕第二铰接点转动,继而带动与上连杆相固定的座椅本体升降运动,实现了座椅本体的高度调节功能,而且,由于伸缩驱动总成将四连杆机构分为两个曲柄滑块机构进行驱动,因此能够在进行高度调节时具有稳定性、可靠性高的优点;而在完成高度调节后,利用驱动电机的锁止,即能够对两套四连杆机构进行锁定;而且,由于伸缩驱动总成将四连杆机构分为两个三连杆机构进行锁定,在锁定时则能够利用三连杆机构非常强的结构刚性,大幅提高座椅高度调节机构的结构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座椅高度调节机构和汽车座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座椅高度调节机构,以及应用该座椅高度调节机构的汽车座椅。
背景技术
汽车座椅为了保证不同重量、不同高度乘员的驾驶与乘坐舒适性,一般会配置高度调节机构。目前市面上汽车座椅高度调节机构普遍存在结构较为复杂、成本较高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座椅高度调节机构和汽车座椅。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座椅高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座椅高度调节机构包括伸缩驱动总成、两套四连杆机构、前联动轴和后联动轴,所述两套四连杆机构左右对称布置,每一套所述四连杆机构均由依次首尾铰接的上连杆、后连杆、下连杆和前连杆组成,它们的铰接点依次记为第一铰接点、第二铰接点、第三铰接点和第四铰接点,所述前联动轴固定连接在所述两套四连杆机构的前连杆之间,所述后联动轴固定连接在所述两套四连杆机构的后连杆之间,所述两套四连杆机构的下连杆相对固定,所述两套四连杆机构的上连杆用于与座椅本体固定连接;所述伸缩驱动总成的两端分别与其中一套所述四连杆机构中非相邻的两个铰接点相铰接,且所述伸缩驱动总成设有驱动电机,该驱动电机能够驱动所述伸缩驱动总成伸缩。
从而,利用两套四连杆机构的前连杆通过前联动轴联动、后连杆通过后联动轴联动,通过驱动电机驱动伸缩驱动总成伸缩,即能通过与伸缩驱动总成相连的两个铰接点带动两根前连杆绕第三铰接点转动,或者带动两根后连杆绕第二铰接点转动,继而带动与上连杆相固定的座椅本体升降运动,实现了座椅本体的高度调节功能,而且,由于伸缩驱动总成将四连杆机构分为两个曲柄滑块机构进行驱动,因此能够在进行高度调节时具有稳定性、可靠性高的优点;而在完成高度调节后,利用驱动电机的锁止,即能够对两套四连杆机构进行锁定;而且,由于伸缩驱动总成将四连杆机构分为两个三连杆机构进行锁定,在锁定时则能够利用三连杆机构非常强的结构刚性,大幅提高座椅高度调节机构的结构稳定性。而利用高座椅高度调节机构在锁止时的结构稳定性,在汽车发生前碰与追尾碰撞时,可以有效的抵抗乘员对坐垫的冲击力,减小座椅坐垫骨架的变形,非常有利于乘员稳定的约束在座椅座垫上,从而提高安全带、安全气囊等乘员保护约束系统的保护效果。
并且,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主要采用了二力杆受力方式,进行结构设计时,设计难度较低,结构可靠性较高,成本较低。
优选的:所述后连杆和前连杆均向后倾斜布置,或者,所述后连杆和前连杆均向前倾斜布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上连杆的后端部安装有后联动轴衬套,所述后连杆的上端部设有后连杆上通孔,所述后连杆通过该后连杆上通孔套在所述后联动轴上并固定连接,所述后联动轴的端部与所述后联动轴衬套可转动连接,使得所述上连杆和后连杆铰接形成所述第一铰接点。
优选的:所述后连杆的下端部设有后连杆下通孔,所述下连杆的后端部顶面固定有后连杆支架,该后连杆支架设有后连杆支架通孔,所述后连杆和后连杆支架通过穿过所述后连杆下通孔和后连杆支架通孔的后连杆销轴可转动配合,使得所述后连杆和下连杆铰接形成所述第二铰接点。
优选的:所述前连杆的下端部设有前连杆下通孔,所述下连杆的前端部顶面固定有前连杆支架,该前连杆支架设有前连杆支架通孔,所述前连杆和前连杆支架通过穿过所述前连杆下通孔和前连杆支架通孔的前连杆销轴可转动配合,使得所述下连杆和前连杆铰接形成所述第三铰接点。
优选的:所述上连杆的前端部安装有前联动轴衬套,所述前连杆的上端部设有前连杆上通孔,所述前连杆通过该前连杆上通孔套在所述前联动轴上并固定连接,所述前联动轴的端部与所述前联动轴衬套可转动连接,使得所述前连杆和上连杆铰接形成所述第四铰接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伸缩驱动总成还设有蜗杆、蜗杆衬套和驱动连杆;所述蜗杆衬套设有内螺纹并与所述蜗杆连接形成螺纹配合,所述驱动连杆的一端与所述蜗杆衬套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电机连接所述蜗杆,以通过驱动所述蜗杆自转,带动所述蜗杆衬套和驱动连杆相对于所述驱动电机的机身伸缩移动;所述驱动连杆的另一端和所述驱动电机的机身上分别设有用于与所述非相邻的两个铰接点相铰接的安装孔。
优选的:所述蜗杆的端部固定有限位块,以避免蜗杆衬套与蜗杆相分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两套四连杆机构均设有所述伸缩驱动总成,且该两个伸缩驱动总成左右对称布置,或者,其中一套所述四连杆机构设有所述伸缩驱动总成,另一套所述四连杆机构设有与所述伸缩驱动总成左右对称布置的伸缩机构。
从而,能够提高座椅高度调节过程的稳定性。
一种汽车座椅,包括座椅本体、升降机构和两组滑轨总成,所述两组滑轨总成沿前后方向延伸,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为所述的座椅高度调节机构,所述两套四连杆机构的下连杆分别与所述两组滑轨总成的上滑轨相固定,所述两套四连杆机构的上连杆分别与所述座椅本体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两套四连杆机构的上连杆分别为所述座椅本体的坐垫左侧板和坐垫右侧板,所述两套四连杆机构的下连杆分别为所述两组滑轨总成的上滑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利用两套四连杆机构的前连杆通过前联动轴联动、后连杆通过后联动轴联动,通过驱动电机驱动伸缩驱动总成伸缩,即能通过与伸缩驱动总成相连的两个铰接点带动两根前连杆绕第三铰接点转动,或者带动两根后连杆绕第二铰接点转动,继而带动与上连杆相固定的座椅本体升降运动,实现了座椅本体的高度调节功能,而且,由于伸缩驱动总成将四连杆机构分为两个曲柄滑块机构进行驱动,因此能够在进行高度调节时具有稳定性、可靠性高的优点;而在完成高度调节后,利用驱动电机的锁止,即能够对两套四连杆机构进行锁定;而且,由于伸缩驱动总成将四连杆机构分为两个三连杆机构进行锁定,在锁定时则能够利用三连杆机构非常强的结构刚性,大幅提高座椅高度调节机构的结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座椅高度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移动副总成A、其中一套四连杆机构B、前联动轴1和后联动轴2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四连杆机构B和移动副总成A的连接结构简图之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四连杆机构B和移动副总成A的连接结构简图之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四连杆机构B和移动副总成A的连接结构简图之三;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四连杆机构B和移动副总成A的连接结构简图之四。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但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实施例,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之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明确的是,方位用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仅是方位上的相对概念,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或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本实用新型所必须具有的特定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是一种座椅高度调节机构,包括伸缩驱动总成A、两套四连杆机构B、前联动轴1和后联动轴2,所述两套四连杆机构B左右对称布置,每一套所述四连杆机构B均由依次首尾铰接的上连杆3、后连杆4、下连杆5和前连杆6组成,它们的铰接点依次记为第一铰接点a、第二铰接点b、第三铰接点c和第四铰接点d,所述前联动轴1固定连接在所述两套四连杆机构B的前连杆6之间,所述后联动轴2固定连接在所述两套四连杆机构B的后连杆4之间,所述两套四连杆机构B的下连杆5相对固定,所述两套四连杆机构B的上连杆3用于与座椅本体7固定连接;所述伸缩驱动总成A的两端分别与其中一套所述四连杆机构B中非相邻的两个铰接点相铰接,且所述伸缩驱动总成A设有驱动电机8,该驱动电机8能够驱动所述伸缩驱动总成A伸缩。
从而,利用两套四连杆机构B的前连杆6通过前联动轴1联动、后连杆4通过后联动轴2联动,通过驱动电机8驱动伸缩驱动总成A伸缩,即能通过与伸缩驱动总成A相连的两个铰接点带动两根前连杆6绕第三铰接点c转动,或者带动两根后连杆4绕第二铰接点b转动,继而带动与上连杆3相固定的座椅本体7升降运动,实现了座椅本体7的高度调节功能,而且,由于伸缩驱动总成A将四连杆机构B分为两个曲柄滑块机构进行驱动,因此能够在进行高度调节时具有稳定性、可靠性高的优点;而在完成高度调节后,利用驱动电机8的锁止,即能够对两套四连杆机构B进行锁定;而且,由于伸缩驱动总成A将四连杆机构B分为两个三连杆机构进行锁定,在锁定时则能够利用三连杆机构非常强的结构刚性,大幅提高座椅高度调节机构的结构稳定性。而利用高座椅高度调节机构在锁止时的结构稳定性,在汽车发生前碰与追尾碰撞时,可以有效的抵抗乘员对坐垫的冲击力,减小座椅坐垫骨架的变形,非常有利于乘员稳定的约束在座椅座垫上,从而提高安全带、安全气囊等乘员保护约束系统的保护效果。
并且,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主要采用了二力杆受力方式,进行结构设计时,设计难度较低,结构可靠性较高,成本较低。
以上为本实施例一的基本实施方式,可以在该基本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优化、改进和限定:
优选的:所述后连杆4和前连杆6均向后倾斜布置,其中,所述伸缩驱动总成A的两端可以分别与其中一套所述四连杆机构B中的第二铰接点b和第四铰接点d(参见图3),也可以分别与其中一套所述四连杆机构B中的第一铰接点a和第三铰接点c(参见图4);或者,所述后连杆4和前连杆6均向前倾斜布置,其中,所述伸缩驱动总成A的两端可以分别与其中一套所述四连杆机构B中的第二铰接点b和第四铰接点d(参见图5),也可以分别与其中一套所述四连杆机构B中的第一铰接点a和第三铰接点c(参见图6)。
实施例二
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二还采用了以下优选的结构:
所述上连杆3的后端部安装有后联动轴衬套13,所述后连杆4的上端部设有后连杆上通孔4a,所述后连杆4通过该后连杆上通孔4a套在所述后联动轴2上并固定连接,且优选采用焊接方式实现固定连接,所述后联动轴2的端部与所述后联动轴衬套13可转动连接,使得所述上连杆3和后连杆4铰接形成所述第一铰接点a。
所述后连杆4的下端部设有后连杆下通孔4b,所述下连杆5的后端部顶面固定有后连杆支架14,该后连杆支架14设有后连杆支架通孔14a,所述后连杆4和后连杆支架14通过穿过所述后连杆下通孔4b和后连杆支架通孔14a的后连杆销轴15可转动配合,使得所述后连杆4和下连杆5铰接形成所述第二铰接点b。其中,优选的:所述后连杆销轴15可以采用螺栓,在所述伸缩驱动总成A与第二铰接点b相铰接时,该螺栓与所述驱动电机8的机身螺纹连接固定,在所述伸缩驱动总成A不与第二铰接点b相铰接时,所述后连杆下通孔4b采用螺纹孔,该螺栓与后连杆下通孔4b螺纹连接固定。
所述前连杆6的下端部设有前连杆下通孔6b,所述下连杆5的前端部顶面固定有前连杆支架16,该前连杆支架16设有前连杆支架通孔16a,所述前连杆6和前连杆支架16通过穿过所述前连杆下通孔6b和前连杆支架通孔16a的前连杆销轴17可转动配合,使得所述下连杆5和前连杆6铰接形成所述第三铰接点c。其中,优选的:所述前连杆销轴17可以采用螺栓,所述前连杆支架通孔16a采用螺纹孔,该两者螺纹连接固定。
所述上连杆3的前端部安装有前联动轴衬套18,所述前连杆6的上端部设有前连杆上通孔6a,所述前连杆6通过该前连杆上通孔6a套在所述前联动轴1上并固定连接,且优选采用焊接方式实现固定连接,所述前联动轴1的端部与所述前联动轴衬套18可转动连接,使得所述前连杆6和上连杆3铰接形成所述第四铰接点d。
实施例三
在上述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三还采用了以下优选的结构:
所述伸缩驱动总成A还设有蜗杆9、蜗杆衬套10和驱动连杆11;所述蜗杆衬套10设有内螺纹并与所述蜗杆9连接形成螺纹配合,所述驱动连杆11的一端与所述蜗杆衬套10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电机8连接所述蜗杆9,以通过驱动所述蜗杆9自转,带动所述蜗杆衬套10和驱动连杆11相对于所述驱动电机8的机身伸缩移动;所述驱动连杆11的另一端和所述驱动电机8的机身上分别设有用于与所述非相邻的两个铰接点相铰接的安装孔11a、8a。
以上为本实施例三的基本实施方式,可以在该基本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优化、改进和限定:
优选的:所述蜗杆9的端部固定有限位块12,以避免蜗杆衬套10与蜗杆9相分离。
实施例四
在上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三中任意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四还采用了以下优选的结构:
所述两套四连杆机构B均设有所述伸缩驱动总成A,且该两个伸缩驱动总成A左右对称布置,或者,其中一套所述四连杆机构B设有所述伸缩驱动总成A,另一套所述四连杆机构B设有与所述伸缩驱动总成A左右对称布置的伸缩机构。
从而,能够提高座椅高度调节过程的稳定性。
实施例五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汽车座椅,包括座椅本体7、升降机构和两组滑轨总成19,所述两组滑轨总成19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升降机构为上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四中任意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座椅高度调节机构,所述两套四连杆机构B的下连杆5分别与所述两组滑轨总成19的上滑轨相固定,所述两套四连杆机构B的上连杆3分别与所述座椅本体7固定连接。
实施例六
在上述实施例五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六还采用了以下优选的结构:
所述两套四连杆机构B的上连杆3分别为所述座椅本体7的坐垫左侧板和坐垫右侧板,所述两套四连杆机构B的下连杆5分别为所述两组滑轨总成19的上滑轨。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根据上述内容,按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出其它多种形式的等效修改、替换或变更,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座椅高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座椅高度调节机构包括伸缩驱动总成(A)、两套四连杆机构(B)、前联动轴(1)和后联动轴(2),所述两套四连杆机构(B)左右对称布置,每一套所述四连杆机构(B)均由依次首尾铰接的上连杆(3)、后连杆(4)、下连杆(5)和前连杆(6)组成,它们的铰接点依次记为第一铰接点(a)、第二铰接点(b)、第三铰接点(c)和第四铰接点(d),所述前联动轴(1)固定连接在所述两套四连杆机构(B)的前连杆(6)之间,所述后联动轴(2)固定连接在所述两套四连杆机构(B)的后连杆(4)之间,所述两套四连杆机构(B)的下连杆(5)相对固定,所述两套四连杆机构(B)的上连杆(3)用于与座椅本体(7)固定连接;所述伸缩驱动总成(A)的两端分别与其中一套所述四连杆机构(B)中非相邻的两个铰接点相铰接,且所述伸缩驱动总成(A)设有驱动电机(8),该驱动电机(8)能够驱动所述伸缩驱动总成(A)伸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高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连杆(4)和前连杆(6)均向后倾斜布置,或者,所述后连杆(4)和前连杆(6)均向前倾斜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座椅高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杆(3)的后端部安装有后联动轴衬套(13),所述后连杆(4)的上端部设有后连杆上通孔(4a),所述后连杆(4)通过该后连杆上通孔(4a)套在所述后联动轴(2)上并固定连接,所述后联动轴(2)的端部与所述后联动轴衬套(13)可转动连接,使得所述上连杆(3)和后连杆(4)铰接形成所述第一铰接点(a)。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座椅高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连杆(4)的下端部设有后连杆下通孔(4b),所述下连杆(5)的后端部顶面固定有后连杆支架(14),该后连杆支架(14)设有后连杆支架通孔(14a),所述后连杆(4)和后连杆支架(14)通过穿过所述后连杆下通孔(4b)和后连杆支架通孔(14a)的后连杆销轴(15)可转动配合,使得所述后连杆(4)和下连杆(5)铰接形成所述第二铰接点(b)。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座椅高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连杆(6)的下端部设有前连杆下通孔(6b),所述下连杆(5)的前端部顶面固定有前连杆支架(16),该前连杆支架(16)设有前连杆支架通孔(16a),所述前连杆(6)和前连杆支架(16)通过穿过所述前连杆下通孔(6b)和前连杆支架通孔(16a)的前连杆销轴(17)可转动配合,使得所述下连杆(5)和前连杆(6)铰接形成所述第三铰接点(c)。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座椅高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杆(3)的前端部安装有前联动轴衬套(18),所述前连杆(6)的上端部设有前连杆上通孔(6a),所述前连杆(6)通过该前连杆上通孔(6a)套在所述前联动轴(1)上并固定连接,所述前联动轴(1)的端部与所述前联动轴衬套(18)可转动连接,使得所述前连杆(6)和上连杆(3)铰接形成所述第四铰接点(d)。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座椅高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驱动总成(A)还设有蜗杆(9)、蜗杆衬套(10)和驱动连杆(11);所述蜗杆衬套(10)设有内螺纹并与所述蜗杆(9)连接形成螺纹配合,所述驱动连杆(11)的一端与所述蜗杆衬套(10)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电机(8)连接所述蜗杆(9),以通过驱动所述蜗杆(9)自转,带动所述蜗杆衬套(10)和驱动连杆(11)相对于所述驱动电机(8)的机身伸缩移动;所述驱动连杆(11)的另一端和所述驱动电机(8)的机身上分别设有用于与所述非相邻的两个铰接点相铰接的安装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座椅高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套四连杆机构(B)均设有所述伸缩驱动总成(A),且该两个伸缩驱动总成(A)左右对称布置,或者,其中一套所述四连杆机构(B)设有所述伸缩驱动总成(A),另一套所述四连杆机构(B)设有与所述伸缩驱动总成(A)左右对称布置的伸缩机构。
9.一种汽车座椅,包括座椅本体(7)、升降机构和两组滑轨总成(19),所述两组滑轨总成(19)沿前后方向延伸,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为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座椅高度调节机构,所述两套四连杆机构(B)的下连杆(5)分别与所述两组滑轨总成(19)的上滑轨相固定,所述两套四连杆机构(B)的上连杆(3)分别与所述座椅本体(7)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套四连杆机构(B)的上连杆(3)分别为所述座椅本体(7)的坐垫左侧板和坐垫右侧板,所述两套四连杆机构(B)的下连杆(5)分别为所述两组滑轨总成(19)的上滑轨。
CN201921467837.1U 2019-09-03 2019-09-03 一种座椅高度调节机构和汽车座椅 Active CN2110549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67837.1U CN211054976U (zh) 2019-09-03 2019-09-03 一种座椅高度调节机构和汽车座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67837.1U CN211054976U (zh) 2019-09-03 2019-09-03 一种座椅高度调节机构和汽车座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54976U true CN211054976U (zh) 2020-07-21

Family

ID=715910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467837.1U Active CN211054976U (zh) 2019-09-03 2019-09-03 一种座椅高度调节机构和汽车座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5497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51024A1 (zh) * 2021-09-29 2023-04-06 广东佳居家具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电动升降功能的座椅
WO2024083209A1 (zh) * 2022-10-20 2024-04-25 佛吉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调节装置、座椅及交通工具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51024A1 (zh) * 2021-09-29 2023-04-06 广东佳居家具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电动升降功能的座椅
WO2024083209A1 (zh) * 2022-10-20 2024-04-25 佛吉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调节装置、座椅及交通工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488950B1 (de) Fahrzeugsitz, insbesondere Kraftfahrzeugsitz
CN211054976U (zh) 一种座椅高度调节机构和汽车座椅
CN106573553A (zh) 车辆座椅,特别是机动车辆座椅
DE102007017260A1 (de) Rücksitz mit zusätzlicher Klapp- und Niederflur-Neukonfiguration
CN102216117A (zh) 车辆座椅特别是商用车辆座椅
US7883134B2 (en) Vehicle seat, particularly motor vehicle seat
WO2023124193A1 (zh) 低坐姿的多向调节零重力座椅骨架
CN214355644U (zh) 零重力座椅座框多姿态调节结构
CN216636262U (zh) 一种多向调节零重力座椅骨架
CN205033983U (zh) 一种汽车座椅的靠背
CN202071726U (zh) 具有座垫提升及小腿腿托机构的后排座椅座垫总成
CN208515418U (zh) 交通工具用座椅
CN202243074U (zh) 一种后向式集成儿童座椅
CN202088935U (zh) 车辆机械悬浮座椅
CN208630410U (zh) 座盆角度调节结构
CN216636231U (zh) 一种倾角可调的座椅骨架
CN217515015U (zh) 一种碰撞快速回位的零重力座椅
CN102602312A (zh) 车辆机械悬浮座椅
CN103978914B (zh) 车辆座椅滑轨解锁装置及相应的车用座椅、车辆
CN209888697U (zh) 一种多功能汽车座椅
US6371431B1 (en) Adjusting device for a lengthwise adjustable vehicle seat
CN2567105Y (zh) 拱形桁架式车架及悬吊座椅
CN112140952A (zh) 一种汽车座椅调节辅助装置
CN217753913U (zh) 一种重型卡车驾驶室后悬置装置
CN213991691U (zh) 扶手架的升降调节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