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22139U - 过热保护的分体式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过热保护的分体式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022139U CN211022139U CN201920881540.3U CN201920881540U CN211022139U CN 211022139 U CN211022139 U CN 211022139U CN 201920881540 U CN201920881540 U CN 201920881540U CN 211022139 U CN211022139 U CN 21102213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ell
- inner container
- utensil
- base
- applian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过热保护的分体式烹饪器具,包括器具底座和放置在器具底座上的器具本体,器具底座内设置有过热保护装置,器具本体包括外壳和内胆,外壳上设置有支撑件,内胆由支撑件进行支撑以悬空放置在外壳中,支撑件达到设定温度时熔化,使内胆的底部与外壳的底部接触并将热量传输给器具底座以触发过热保护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支撑件对外壳内的内胆进行支撑,当内胆由于干烧等原因异常升温而过热时,热量会快速传输到与内胆相接触的支撑件上,使得支撑件快速达到熔化温度,支撑件熔化后,内胆下落至内胆的底部与外壳的底部相接触,此时内胆的热量快速传递到器具底座以触发过热保护装置,使得器具底座停止对器具本体加热。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厨房家电领域,具体涉及过热保护的分体式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分体式烹饪器具的器具底座和放置在器具底座上的器具本体为分体的结构,通常是在器具底座内设置过热保护装置,当器具本体因干烧等原因过热时,过热保护装置被触发以停止对器具本体的继续加热;因为器具本体过热即为内胆过热,但是内胆和包裹在内胆外的外壳之间并不是完全贴合,而是具有一定的空间,使得内胆上的热量难以及时通过外壳传导到器具底座内以触发过热保护装置,器具底座对过热内胆的持续加热,导致烹饪器具出现熔化或起火,造成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使用安全的过热保护的分体式烹饪器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过热保护的分体式烹饪器具,包括器具底座和放置在器具底座上的器具本体,器具底座内设置有过热保护装置,器具本体包括外壳和内胆,外壳上设置有支撑件,内胆由支撑件进行支撑以悬空放置在外壳中,支撑件达到设定温度时熔化,使内胆的底部与外壳的底部接触并将热量传输给器具底座以触发过热保护装置。
在上述过热保护的分体式烹饪器具中,支撑件位于内胆的底部和外壳的底部之间。
在上述过热保护的分体式烹饪器具中,内胆包括锅体和沿锅体的周向延伸成的翻边,支撑件位于翻边和外壳之间。
在上述过热保护的分体式烹饪器具中,外壳包括保护部和设于保护部顶部的支撑部,支撑件位于翻边和支撑部之间。
在上述过热保护的分体式烹饪器具中,支撑部与保护部之间为一体成型结构或分体结构。
在上述过热保护的分体式烹饪器具中,支撑件为环形。
在上述过热保护的分体式烹饪器具中,支撑件至少设置有两个,任意两个相邻支撑件之间的距离相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过热保护的分体式烹饪器具,包括器具底座和放置在器具底座上的器具本体,器具底座内设置有过热保护装置,器具本体包括外壳和内胆,外壳上设置有支撑件,内胆由支撑件进行支撑以悬空放置在外壳中,支撑件达到设定温度时熔化,使内胆的底部与外壳的底部接触并将热量传输给器具底座以触发过热保护装置。该技术方案有如下技术效果:
现有的分体式烹饪器具的器具底座和放置在器具底座上的器具本体为分体的结构,通常是在器具底座内设置过热保护装置,当器具本体过热时,过热保护装置被触发以停止对器具本体的继续加热;因为器具本体过热即为内胆过热,但是内胆和包裹在内胆外的外壳之间并不是完全贴合,而是具有一定的空间,空间内的空气无法有效快速地进行热量的传输,传输速度慢,使得内胆上的热量难以及时通过外壳传导到器具底座内以触发过热保护装置,器具底座对过热内胆的持续加热,导致烹饪器具出现熔化或起火。本实用新型通过支撑件对外壳内的内胆进行支撑,当烹饪器具正常工作时,内胆在外壳内悬空放置,内胆与外壳并不接触,防止长时间处于高温的内胆与外壳接触导致外壳与内胆的接触位置熔化;当内胆由于干烧等原因异常升温而过热时,热量会快速传输到与内胆相接触的支撑件上,使得支撑件快速达到熔化温度,支撑件熔化后,失去支撑件支撑的内胆下落,至内胆的底部与外壳的底部相接触,此时内胆的热量可以通过与内胆接触的外壳作为介质,快速传递到器具底座以触发过热保护装置,使得器具底座停止对器具本体加热,防止器具底座对过热内胆的持续加热导致烹饪器具出现熔化甚至起火,保证了烹饪器具的使用安全。
支撑件位于内胆的底部和外壳的底部之间,因为当内胆因为干烧等原因异常升温时,内胆的底部升温最快,连接在内胆底部的支撑件能够第一时间感应到内胆的异常升温而熔化,进而第一时间触发过热保护装置,使得烹饪器具能够对于内胆过热进行快速的反应,缩短内胆过热的时间,防止烹饪器具出现熔化甚至起火。
内胆包括锅体和沿锅体的周向延伸成的翻边,支撑件位于翻边和外壳之间,当烹饪器具正常工作时,支撑件需要长时间与内胆接触,因为内胆的上部的翻边为整个内胆的温度最低处,所以将支撑件设置在翻边的下方,同时,设置在内胆翻边与处的支撑件更加便于散热,防止与支撑件接触的内胆长时间高温导致的支撑件软化等现象,有利于支撑件对于内胆的持续支撑。
外壳包括保护部和设于保护部顶部的支撑部,支撑件位于翻边和支撑部之间,支撑部可增大外壳顶部的支撑面积,使得外壳顶部对于支撑件的支撑效果更好。
支撑件为环形,环形的支撑件对于锅体底部的支撑效果更好,且节约材料的同时锅体更加稳定。
支撑件至少设置有两个,任意两个相邻支撑件之间的距离相等,使得各个支撑件的受力更加均衡,防止支撑件受力不均导致的内胆歪斜,保证内胆和锅盖之间的密封性。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实施例一中支撑件未熔化时烹饪器具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中支撑件熔化时烹饪器具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而中支撑件未熔化时烹饪器具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器具底座;
200、外壳;210、保护部;220、支撑部;
300、内胆;310、锅体;320、翻边;
400、支撑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过热保护的分体式烹饪器具,包括器具底座100和放置在器具底座100上的器具本体,器具底座100内设置有过热保护装置,器具本体包括外壳200和内胆300,外壳200上设置有支撑件400,内胆300由支撑件400进行支撑以悬空放置在外壳200中,支撑件400达到设定温度时熔化,使内胆300的底部与外壳200的底部接触并将热量传输给器具底座100以触发过热保护装置。现有的分体式烹饪器具的器具底座100和放置在器具底座100上的器具本体为分体的结构,通常是在器具底座100内设置过热保护装置,当器具本体过热时,过热保护装置被触发以停止对器具本体的继续加热;因为器具本体过热即为内胆300过热,但是内胆300和包裹在内胆300外的外壳200之间并不是完全贴合,而是具有一定的空间,空间内的空气无法有效快速地进行热量的传输,传输速度慢,使得内胆300上的热量难以及时通过外壳200传导到器具底座100内以触发过热保护装置,器具底座100对过热内胆300的持续加热,导致烹饪器具出现熔化或起火。本实用新型通过支撑件400对外壳200内的内胆300进行支撑,当烹饪器具正常工作时,内胆300在外壳200内悬空放置,内胆300与外壳200并不接触,防止长时间处于高温的内胆300与外壳200接触导致外壳200与内胆300的接触位置熔化;当内胆300由于干烧等原因异常升温而过热时,热量会快速传输到与内胆300相接触的支撑件400上,使得支撑件400快速达到熔化温度,支撑件400熔化后,失去支撑件400支撑的内胆300下落,至内胆300的底部与外壳200的底部相接触,此时内胆300的热量可以通过与内胆300接触的外壳200作为介质,快速传递到器具底座100以触发过热保护装置,使得器具底座100停止对器具本体加热,防止器具底座100对过热内胆300的持续加热导致烹饪器具出现熔化甚至起火,保证了烹饪器具的使用安全。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一:
过热保护的分体式烹饪器具,如图1所示,包括器具底座100和放置在器具底座100上的器具本体,器具底座100和器具本体分体设置,器具底座100内设置有过热保护装置,器具本体包括锅盖、外壳200和内胆300,外壳200包裹在内胆300外,锅盖盖合在内胆300上与内胆300形成烹饪腔,外壳200上设置有支撑件400,内胆300由支撑件400进行支撑以悬空放置在外壳200中,支撑件400达到设定温度时熔化,如图2所示,使内胆300的底部与外壳200的底部接触并将热量传输给器具底座100以触发过热保护装置。
现有的分体式烹饪器具的器具底座100和放置在器具底座100上的器具本体为分体的结构,通常是在器具底座100内设置过热保护装置,当器具本体过热时,过热保护装置被触发以停止对器具本体的继续加热;因为器具本体过热即为内胆300过热,但是内胆300和包裹在内胆300外的外壳200之间并不是完全贴合,而是具有一定的空间,空间内的空气无法有效快速地进行热量的传输,传输速度慢,使得内胆300上的热量难以及时通过外壳200传导到器具底座100内以触发过热保护装置,器具底座100对过热内胆300的持续加热,导致烹饪器具出现熔化或起火。本实用新型通过支撑件400对外壳200内的内胆300进行支撑,当烹饪器具正常工作时,内胆300在外壳200内悬空放置,内胆300与外壳200并不接触,防止长时间处于高温的内胆300与外壳200接触导致外壳200与内胆300的接触位置熔化;当内胆300由于干烧等原因异常升温而过热时,热量会快速传输到与内胆300相接触的支撑件400上,使得支撑件400快速达到熔化温度,支撑件400熔化后,失去支撑件400支撑的内胆300下落,至内胆300的底部与外壳200的底部相接触,此时内胆300的热量可以通过与内胆300接触的外壳200作为介质,快速传递到器具底座100以触发过热保护装置,使得器具底座100停止对器具本体加热,防止器具底座100对过热内胆300的持续加热导致烹饪器具出现熔化甚至起火,保证了烹饪器具的使用安全。
本实施例中,支撑件400的熔化温度低于外壳200的熔化温度,当内胆300的温度到达支撑件400的熔化温度时,支撑件400熔化使得内胆300贴紧外壳200以进行热量传递,但是因为内胆300的温度低于外壳200的熔化温度,所以外壳200只作为传递热量的介质而不会发生熔化,优选的是,支撑件400的熔化温度为180-200℃,外壳200的熔化温度在210℃以上。
本实施例中,将支撑件400设置在内胆300的底部和外壳200的底部之间,因为当内胆300因为干烧等原因异常升温时,内胆300的底部升温最快,连接在内胆300底部的支撑件400能够第一时间感应到内胆300的异常升温而熔化,进而第一时间触发过热保护装置,使得烹饪器具能够对于内胆300过热进行快速的反应,缩短内胆300过热的时间,防止烹饪器具出现熔化甚至起火。
本实施例中,支撑件400为环形,环形的支撑件400对于锅体310底部的支撑效果更好,且节约材料的同时锅体310更加稳定。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和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3所示,内胆300包括锅体310和沿锅体310的周向延伸成的翻边320,支撑件400位于翻边320的底部和外壳200的上部之间,当烹饪器具正常工作时,支撑件400需要长时间与内胆300接触,因为内胆300的上部的翻边320为整个内胆300的温度最低处,所以将支撑件400设置在翻边320的下方,同时,设置在内胆300翻边320与处的支撑件400更加便于散热,防止与支撑件400接触的内胆300长时间高温导致的支撑件400软化等现象,有利于支撑件400对于内胆300的持续支撑。
本实施例中,外壳200包括环绕在内胆300外侧的保护部210和设于保护部210顶部的支撑部220,支撑件400位于翻边320和支撑部220之间,支撑部220优选的呈环形,支撑部220的顶面为支撑支撑件400的平面,使得外壳200对于支撑件400的支撑更加稳定,支撑部220可增大外壳200顶部的支撑面积,使得外壳200顶部对于支撑件400的支撑效果更好。
本实施例中,支撑部220与保护部210之间为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也可为为分体结构分体结构,优选的为分体结构,因为当内胆300过热时,支撑件400会熔化在支撑部220上,导致支撑部220无法继续使用,若需要继续使用烹饪器具,若支撑部220与保护部210为一体成型结构则必须对外壳200进行整体更换,维修成本高,所以采用分体设置的支撑部220与保护部210则只需更换支撑部220即可继续使用烹饪器具,降低维修更换成本。
本实施例中,支撑件400为环形,环形的支撑件400环绕锅体310设置,环形的支撑件400对于内胆300的支撑效果更好,内胆300更加稳定。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和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支撑件400至少设置有两个,任意两个相邻支撑件400之间的距离相等,使得各个支撑件400的受力更加均衡,防止支撑件400受力不均导致的内胆300歪斜,保证内胆300和锅盖之间的密封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过热保护的分体式烹饪器具,包括器具底座和放置在所述器具底座上的器具本体,所述器具底座内设置有过热保护装置,所述器具本体包括外壳和内胆,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上设置有支撑件,所述内胆由所述支撑件进行支撑以悬空放置在所述外壳中,所述支撑件达到设定温度时熔化,使内胆的底部与外壳的底部接触并将热量传输给器具底座以触发过热保护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热保护的分体式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位于内胆的底部和外壳的底部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热保护的分体式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包括锅体和沿锅体的周向延伸成的翻边,所述支撑件位于翻边和外壳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过热保护的分体式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保护部和设于保护部顶部的支撑部,所述支撑件位于翻边和支撑部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过热保护的分体式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与所述保护部之间为一体成型结构或分体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过热保护的分体式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为环形。
7.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过热保护的分体式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至少设置有两个,任意两个相邻支撑件之间的距离相等。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881540.3U CN211022139U (zh) | 2019-06-12 | 2019-06-12 | 过热保护的分体式烹饪器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881540.3U CN211022139U (zh) | 2019-06-12 | 2019-06-12 | 过热保护的分体式烹饪器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022139U true CN211022139U (zh) | 2020-07-17 |
Family
ID=715636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881540.3U Active CN211022139U (zh) | 2019-06-12 | 2019-06-12 | 过热保护的分体式烹饪器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022139U (zh) |
-
2019
- 2019-06-12 CN CN201920881540.3U patent/CN21102213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292519B1 (ko) | 조리용 솥 | |
CN211022139U (zh) | 过热保护的分体式烹饪器具 | |
CN210276911U (zh) | 一种超温熔断保护结构 | |
US20130092695A1 (en) | Cookware | |
CN210197372U (zh) | 一种高能炉架 | |
CN208113006U (zh) | 多士炉及易清洁的安全发热装置 | |
CN201855148U (zh) | 高能效电饭煲 | |
CN209801559U (zh) | 一种新型高能炉架 | |
CN217209466U (zh) | 一种具有高热聚能结构的气电两用灶 | |
CN215502430U (zh) | 烹饪器具和烹饪系统 | |
CN211716626U (zh) | 一种便于检知温度的烹饪器具 | |
CN215424080U (zh) | 一种自带加热功能的不锈钢汤锅 | |
CN219797279U (zh) | 一种灶具 | |
CN206113037U (zh) | 一种新型电炉头 | |
CN205912755U (zh) | 一种新型华夫机 | |
CN215001753U (zh) | 一种锅架及燃气灶 | |
CN211748724U (zh) | 一种易导热的分体式烹饪器具 | |
CN213901174U (zh) | 一种接水组件及嵌入式灶具 | |
CN205425073U (zh) | 一种组合式蓄热保温炒灶 | |
CN215982724U (zh) | 锅支架和燃气灶 | |
CN213713163U (zh) | 聚能罩及包含其的燃气灶 | |
CN219020881U (zh) | 一种防烫空气炸锅 | |
CN216521841U (zh) | 一种隔热锅架 | |
CN204445317U (zh) | 电饭煲 | |
CN218296711U (zh) | 一种电坩埚炉的炉芯隔热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