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03011U - 航空餐自动配餐系统 - Google Patents

航空餐自动配餐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03011U
CN211003011U CN201921709819.XU CN201921709819U CN211003011U CN 211003011 U CN211003011 U CN 211003011U CN 201921709819 U CN201921709819 U CN 201921709819U CN 211003011 U CN211003011 U CN 2110030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ying
material box
conveying line
soft package
cate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70981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雨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Chuangsite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Chuangsite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Chuangsite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70981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030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030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0301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航空餐自动配餐系统,包括立体仓库,用于分类存储装载不同餐包或餐具的料盒;配餐输送装置,用于输送料盒并将料盒内的餐包或餐具取放到配餐位置;料盒回收装置,用于回收配餐后的空的料盒。所述配餐输送装置包括平行设置的一号输送线、二号输送线,所述一号输送线与二号输送线之间设有多条与所述一号输送线垂直设置的支输送线。所述支输送线靠近所述二号输送线的一端设有用于将餐包或餐具取放到所述二号输送线上的餐包取放机构。所述料盒回收装置位于所述配餐输送装置的下方,用于回收所述支输送线上的空的料盒。本实用新型通过机械配合实现了多种食物的自动装盘,提高了配餐效率和准确率。

Description

航空餐自动配餐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餐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航空餐自动配餐系统。
背景技术
航空餐是民航飞机在航程中供应给乘客的餐饮。现有的航空餐都是由人工进行配餐的,由于航空餐一般都会包括至少两种以上的食物,人工配餐不仅工作强度大,效率低,而且具有一定的出错率,严重影响乘客对航空公司的满意度。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航空餐自动配餐系统,通过机械配合实现了多种食物的自动配餐,提高了配餐效率和准确率。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航空餐自动配餐系统,包括立体仓库,用于分类存储装载不同餐包或餐具的料盒;配餐输送装置,用于输送料盒并将料盒内的餐包或餐具取放到配餐位置;料盒回收装置,用于回收配餐后的空的料盒;
所述立体仓库包括多层设置的储料架,每层所述储料架上均包括多个水平设置的且相互独立的存储区;所述储料架的两侧分别设有上料升降机构、下料升降机构,所述上料升降机构用于将料盒输送到对应的存储区内,所述下料升降机构用于将任一存储区内的料盒输送到配餐输送装置上;
所述配餐输送装置包括平行设置的一号输送线、二号输送线,所述一号输送线与二号输送线之间设有多条与所述一号输送线垂直设置的支输送线;所述一号输送线与所述下料升降机构连接,其上设有与所述支输送线一一对应的料盒识别机构;所述支输送线靠近所述二号输送线的一端设有用于将料盒内的餐包或餐具取放到所述二号输送线上的餐包取放机构;所述二号输送线用于承载任一所述餐包取放机构释放的餐包或餐具;
所述料盒回收装置位于所述配餐输送装置的下方,用于回收所述支输送线上的空的料盒。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首先通过料盒将不同的餐包、餐具分开放置,将相同的餐包或餐具放置在同一个料盒内,然后通过立体仓库将装载相同餐包或餐具的料盒存储到同一存储区内,通过多层多列存储区的设置便于分类存储不同的餐包或餐具;再通过下料升降机构将存储区的料盒传送到配餐输送装置上,配餐输送装置通过一号输送线承接从立体仓库中传送来的料盒,再通过多条支输送线的设置使得装有相同餐包或餐具的料盒能经由同一条支输送线向二号输送线上,即单条支输送线只传送装有相同餐包或餐具的料盒,通过料盒识别机构识别该料盒是否为对应的支输送线传送的料盒;当二号输送线上的配餐位置移动至任一支输送线处时,该支输送线上的餐包取放机构将料盒内的餐包或餐具配置到对应的配餐位置上,随着二号输送线的传送,该配餐位置能顺序移动至任一条支输送线处,进而实现多种餐包或餐具在该配餐位置上的配餐;当料盒内的餐包或餐具被餐包取放机构取完后,该空料盒将会通过料盒回收装置回收,此时位于支传输线上的下一个料盒将会移动至餐包取放机构的工作范围内继续进行配餐;本实用新型的配餐系统通过立体仓库实现了多种食材和餐具的分区存储,通过配餐输送装置实现了多种食材和餐具的自动配餐,提高了配餐效率,而且提高了配餐准确率。再通过料盒回收装置能及时回收空的料盒,保证配餐的连续性;同时将料盒回收装置设置在配餐输送装置下方节省了空间,使得该配餐系统结构更加紧凑。
进一步来说,所述储料区的一侧设有对准所述上料升降机构的装货口,另一侧设有对准所述下料升降机构的卸货口;所述储料区内设有用于将料盒从装货口向卸货口方向移动的一号输送机构,所述一号输送机构靠近所述卸料口的一侧设有受一号挡料气缸驱动上下移动的一号挡料板,所述一号挡料板用于对位于卸料口处的料盒进行阻挡或放行。通过一号输送机构实现了料盒在储料区的自动存储,通过一号挡料板的设置能对位于卸料口处的料盒进行阻挡或放行。
进一步来说,所述上料升降机构包括自带条码识别器的供料输送带,所述供料输送带的输出端连接有料盒传送组件;所述料盒传送组件包括一号型材框架,所述一号型材框架内设有受电机驱动能升降移动至与任一层所述储料架齐平的一号升降板,所述一号升降板上设有受电机驱动能横向移动至对准同层的任一所述存储区的装货口的一号料盒托架,所述一号料盒托架上设有用于将料盒向对应的装货口输送的一号输送辊轴。通过条码识别器识别料盒的二维码,进而得知该料盒的存储区位置,再通过料盒传送组件将该料盒传送到对应的存储区内。
进一步来说,所述一号输送线的传送方向与所述支输送线的传送方向垂直;所述一号输送线上设有多个与所述支输送线一一对应的一号顶升平移机构,所述一号顶升平移机构用于将一号输送线上的料盒移动至对应的所述支输送线上;每个所述一号顶升平移机构的一侧均设有用于限制料盒在所述一号输送线上移动的挡料机构。通过挡料机构能够对一号输送线上的料盒进行放行或阻挡;当料盒移动至任一支输送线处时,挡料机构将料盒阻挡在该位置处,通过料盒识别机构识别该料盒是否为该支输送线传送的料盒,若是,则通过一号顶升平移机构将该料盒传送到该支输送线上;若不是,则通过挡料机构将料盒放行到下一条支输送线处。
进一步来说,所述挡料机构包括固接在所述一号输送线上的二号挡料气缸,所述二号挡料气缸的活塞杆上固接有能上下移动的二号挡料板,所述二号挡料板能抵挡在料盒的侧面上;所述一号顶升平移机构包括固接在所述一号输送线上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设有能受气缸驱动升降移动的顶升板,所述顶升板的上端固接有能向支输送线方向转动传送的平移传送辊。
进一步来说,所述料盒回收装置包括与所述支输送线一一对应的且位于所述支输送线下方的支回收线、位于所述一号输送线下方的主回收线;所述支回收线靠近所述餐包取放机构的一侧设有用于将料盒从支输送线移动至支回收线上的回收升降机构,另一侧设有用于将料盒移动至主回收线上的二号顶升平移机构。通过回收升降机构实现了支输送线与支回收线的连接,便于将空的料盒回收到支回收线上;通过二号顶升平移机构能够将多条支回收线上的料盒统一回收到主回收线上。
进一步来说,所述回收升降机构包括能上下移动且抵接到支输送线或支回收线上的料盒回收托架,所述料盒回收托架与驱动其上下移动的驱动件连接;所述料盒回收托架上设有多个回收辊轴,所述回收辊轴的转动方向与所述支回收线的传送方向一致。
进一步来说,所述一号输送线、二号输送线之间还设置了多个位于支输送线一侧的振动配餐机构;所述振动配餐机构包括用于承载餐包的振动盘,所述振动盘的一侧设有依次输出单个餐包的振动轨道,所述振动轨道的输出端的一侧设有与之连通的倾斜滑轨,所述倾斜滑轨的一端对准二号输送线;所述振动轨道内还设置有用于阻挡餐包向倾斜滑轨移动的限位挡杆,所述限位挡杆受气缸驱动能伸缩地封堵住振动轨道的输出端。
进一步来说,还包括位于二号输送线末端的软包配餐机构,所述软包配餐机构包括软包储料仓、软包传送带、软包机械手;所述软包传送带处于软包储料仓与二号输送线之间,用于将软包储料仓内的软包向二号输送线方向输送;所述软包传送带的上方设有工业相机,用于拍摄软包在软包传送带上的位置和摆放角度,并将其数据传送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该数据以及软包输送带上的编码器传来的数据计算出软包机械手所要抓取软包的位置,然后将其位置信息传送给软包机械手;所述软包机械手位于软包传送带靠近所述二号输送线的一侧,用于根据工业相机提供的位置信息抓取软包并将其放置到二号输送线上。
进一步来说,所述软包储料仓为顶部开口的漏斗形料仓,其靠近所述软包传送带一侧侧壁上设有出料传送带,所述出料传送带倾斜设置,其一端抵接在所述软包储料仓的底部,另一端延伸出所述软包储料仓的顶部并置于所述软包传送带的上方;所述出料传送带上还设置有多个分隔板,相邻的所述分隔板之间限定形成用于容置单个软包的容置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仓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号料盒托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配餐输送装置和料盒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C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图6中D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号顶升平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回收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振动配餐机构和软包配餐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料盒;2-立体仓库;21-储料架;211-输送轨道;212-一号挡料板;213-一号挡料气缸;22-上料升降机构;221-供料输送带;222-一号型材框架;223-一号升降板;224-一号料盒托架;225-一号输送辊轴;23-下料升降机构;231-二号型材框架;3-配餐输送装置;31-一号输送线;311-一号顶升平移机构;3111-支撑架;3112-顶升气缸;3113-顶升板;3114-平移传送辊;312-挡料机构;32-二号输送线;33-支输送线;34-餐包取放机构;341-结构框架;342-三轴移动平台;343-餐包家具;4-料盒回收装置;41-支回收线;42-主回收线;43-回收升降机构;431-料盒回收托架;432-驱动件;5-振动配餐机构;51-振动盘;52-振动轨道;53-倾斜滑轨;6-软包配餐机构;61-软包储料仓;611-出料传送带;6111-分隔板;62-软包传送带;621-支架;622-工业相机;63-软包机械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实施例
参见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航空餐自动配餐系统,包括立体仓库2,用于分类存储装载不同餐包或餐具的料盒1;配餐输送装置3,用于输送料盒1并将料盒1内的餐包或餐具取放到配餐位置;料盒回收装置4,用于回收配餐后的空的料盒1。
所述料盒1为同一规格,每个料盒内均码放有若干个相同的餐包或若干个相同的餐具,所述料盒1的外侧壁上黏贴有与其装载的餐包或餐具匹配的二维码,通过扫描料盒1上的二维码即可得知该料盒1内所装载的餐包或餐具。
参见附图2-4所示,所述立体仓库2包括多层设置的储料架21,每层所述储料架21上均包括多个水平设置且相互独立的存储区,所述存储区用于分区存储装载不同餐包或餐具的料盒1。每个所述存储区的一侧均设有装货口,另一侧均设有卸货口。所述存储区内设有用于将存储区的料盒1从装货口向卸货口方向移动的一号输送机构,所述一号输送机构包括平行设置的两根输送轨道211,每个所述输送轨道211上均设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输送链条,所述输送链条在所述输送电机的带动下传动。
参见附图2、4所示,所述输送轨道211靠近所述卸料口的一侧设有能上下移动的一号挡料板212,所述一号挡料板212用于对位于卸料口处的料盒1进行阻挡或放行。所述一号挡料板212的底部与固接在所述储料架21上的一号挡料气缸213连接。
所述储料架21的两侧分别设有上料升降机构22、下料升降机构23,所述上料升降机构22用于将料盒1输送到对应的存储区内,所述下料升降机构23用于将任一存储区内的料盒1输送到配餐输送装置上。
参见附图3-5所示,所述上料升降机构22包括自带条码识别器的供料输送带221,当料盒1放置到供料输送带221上时,条码识别器识别料盒1上的二维码,并匹配出与该二维码对应的存储区位置。所述供料输送带221的输出端连接有用于将料盒1输送到对应的存储区的料盒传送组件。所述料盒传送组件包括一号型材框架222,所述一号型材框架222内设有受电机驱动能升降移动至与任一层所述储料架21齐平的一号升降板223,所述一号升降板223上设有受电机驱动能横向移动至对准同层的任一所述存储区的装货口的一号料盒托架224,所述一号料盒托架224上设有用于将料盒1向对应的装货口输送的一号输送辊轴225。
所述下料升降机构23包括二号型材框架231,所述二号型材框架231上设有受电机驱动能升降移动至与任一层所述储料架齐平的二号升降板,所述二号升降板上设有受电机驱动能横向移动至对准同层的任一所述存储区的卸货口的的二号料盒托架,所述二号料盒托架上设有用于将料盒1向配餐输送装置3输送的二号输送辊轴。所述二号输送辊轴的转动方向与一号输送辊轴225的转动方向垂直。
采用上述结构,当装载有餐包的料盒1放置到供料输送带221上,通过条码识别器匹配出该料盒1对应的存储区位置;当料盒1从供料输送带221移动至一号料盒托架224上时,首先根据料盒1存储位置驱动一号升降板223移动至对应的层数,再驱动一号料盒托架224移动至对应的存储区的装货口处,此时驱动一号输送辊轴225将一号料盒托架225上的料盒1移动至对应的存储区内,以此类推将装载有不同餐包的料盒1分类存储到相应的存储区内。当料盒1置于存储区内时,通过一号输送机构使料盒1向卸料口方向移动,直至料盒1被限位抵靠在一号挡料板212上;当下一个料盒1进入到该存储区内时,通过一号输送机构使得下一个料盒1被限位抵靠在上一个料盒1上,以此类推,装载有相同餐包或餐具的料盒1被顺序存储在同一个存储区内。当需要配餐时,将二号料盒托架移动至对应的卸料口处,此时驱动一号挡料气缸213使一号挡料板212下移,位于卸料口处的料盒1在一号输送机构的传送下移动至二号料盒托架上,此时驱动一号挡料气缸213使一号挡料板212上移并阻挡住下一个料盒1;驱动二号料盒托架移动至与配餐输送装置3匹配的下料位置,驱动二号输送辊轴使得位于二号托料架上的料盒移动至配餐输送装置上。
参见附图6所示,所述配餐输送装置3位于所述立体仓库2的前侧,其包括平行设置的一号输送线31、二号输送线32,所述一号输送线31与二号输送线32之间设有多条与所述一号输送线31垂直设置的支输送线33,所述支输送线33用于传送装载有同种餐包的料盒1。所述一号输送线31与所述下料升降机构23连接,其上设有与所述支输送线33一一对应的料盒识别机构。所述支输送线33靠近所述二号输送线32的一端设有用于将料盒内的餐包或餐具取放到所述二号输送线32上的餐包取放机构34。所述二号输送线32用于承载任一餐包取放机构34释放的餐包或餐具。
所述一号输送线31上设有与一号输送机构结构相同的二号输送机构。参见附图7所示,所述二号输送机构的两根输送轨道之间沿其传送方向上设有多个与所述支输送线33一一对应的一号顶升平移机构311,所述一号顶升平移机构311用于将一号输送线31上的料盒1移动至对应的所述支输送线33上。每个所述一号顶升平移机构311的一侧均设有用于限制料盒1在所述一号输送线31上移动的挡料机构312。
所述挡料机构312包括固接在所述二号输送机构上的二号挡料气缸,所述二号挡料气缸的活塞杆上固接有能上下移动的二号挡料板,所述二号挡料板能抵挡在料盒的侧面上。参见附图9所示,所述一号顶升平移机构311包括支撑架3111,所述支撑架3111上设有能受顶升气缸3112驱动升降移动的顶升板3113,所述顶升板3113的上端固接有能向支输送线方向转动传送的平移传送辊3114。
当料盒1在一号输送线31上移动时,通过挡料机构312的阻挡将料盒1限位,此时通过料盒识别机构识别该料盒1是否为与之对应的支输送线33传送的料盒1,若是,则启动一号顶升平移机构311,即顶升板3113上移至平移传送辊3114向上顶起料盒1,再通过平移传送辊3114的转动将料盒1传送到支输送线33上;若不是,则启动挡料机构312,即二号挡料气缸带动二号挡料板下移,对料盒1进行放行使料盒1继续沿一号输送线31移动至下一个挡料机构312处。
所述支输送线32用于传送装有同种餐包的料盒1,其传送方向与平移传送辊3114的传送方向一致。所述支输送线32有一个长度,可堆积多个料盒1,防止料盒1堆积在一号输送线31上。所述支输送线32靠近餐包取放机构34的一侧设有对称设置在所述料盒1两侧的三号阻挡气缸331,所述三号阻挡气缸331用于将料盒1限位在餐包取放机构34的正下方,方便餐包取放机构34工作。
参见附图8所示,所述餐包取放机构34为桁架机械手,包括固定在底面的结构框架341,结构框架上固定有三轴移动平台342,三轴移动平台342上固定有餐包夹具343。桁架机械手活动范围广,可将支传送线上的料盒1内的餐包一一夹取至二号输送线32上。餐包夹具343为真空吸盘吸或夹爪,可夹取不同形状的餐包。
所述二号输送线32为步进式传送,其在每个餐包取放机构34处均停留一定的时间。优选地,靠近下料升降机构23的第一条支输送线33传送的料盒装载餐盘,其他支输送线33传送的餐包可为不同的食材或其他餐具,这样当二号输送线32步进式前进时,位于其他支输送线33上传送的餐包或餐具能被依次放置到第一条支输送线33传送的餐盘上,即能完成将不同食材或餐具放置在餐盘上配餐输送。
所述料盒回收装置4位于所述配餐输送装置3的下方,其包括与所述支输送线33一一对应的且位于所述支输送线33下方的支回收线41、位于所述一号输送线31下方的主回收线42。通过支回收线41将对应的支输送线33上的空的料盒1移动至主回收线42上,进而实现对空的料盒1的回收。
为了实现支回收线41与支输送线33的连接,所述支回收线41靠近所述餐包取放机构34的一侧设有回收升降机构43,参见附图6、10所示,所述回收升降机构43包括能上下移动且抵接到支输送线33或支回收线41上的料盒回收托架431,所述料盒回收托架431与驱动其上下移动的驱动件432连接.所述料盒回收托架431上设有多个回收辊轴,所述回收辊轴的转动方向与所述支回收线41的传送方向一致。当料盒回收托架431移动至抵接到支输送线33上时,释放支输送线33上的三号阻挡气缸331,料盒1在支输送线33的传送下移动至料盒回收托架431上,再通过驱动件432驱动料盒回收托架431移动至抵接到支回收线41上,驱动回收辊轴转动,料盒1随之移动至支回收线41上。
所述支回收线41的传送方向与支输送线33的传送方向相反,其靠近主回收线42的一端设有用于将料盒1移动至主回收线42上的二号顶升平移机构,所述二号顶升平移机构的结构与一号顶升平移机构的结构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采用上述结构的料盒回收装置4,当位于支输送线33上的料盒1内的餐包被全部取完时,通过回收升降机构43将该料盒1移动至支回收线41上,再通过支回收线41的传送将料盒1传送到二号顶升平移机构的上方,驱动二号顶升平移机构带动料盒1进入到主回收线42上,进而通过主回收线42实现对空的料盒1的集中回收。
由于食材种类的不同,在配餐输送装置3配餐时,部分食材由于体积较小(如饼干、调料包等),餐包取放机构34难以抓取单个食材,因此本实施例中在一号输送线31、二号输送线32之间还设置了多个位于支输送线33一侧的振动配餐机构5。参见附图11所示,所述振动配餐机构5包括用于承载多个餐包的振动盘51,所述振动盘51的一侧设有依次输出单个餐包的振动轨道52,所述振动轨道52的输出端的一侧设有与之连通的倾斜滑轨53,所述倾斜滑轨53的一端对准二号输送线32。所述振动轨道52内还设置有用于阻挡餐包向倾斜滑轨53移动的限位挡杆,所述限位挡杆受气缸驱动能伸缩地封堵住振动轨道52的输出端。
当料盒1内的餐包与任一支输送线33传送的餐包均不相符时,通过一号输送线31的传送,料盒1进入到振动配餐机构5的工作区域内,此时通过人工将料盒2内的餐包全部倒入到对应的振动盘51内,再通过振动轨道52将餐包一一排列在振动轨道52内等待配餐;当二号输送线32上的餐盘移动至倾斜滑轨53的下方时,限位挡杆回缩,通过振动轨道52的振动使得单个餐包进入到倾斜滑53轨内,进而滑落到餐盘内实现配餐。
此外,对于面包等软质包装的食材来说,这种软质包装如果规范整齐地放置在料盒内取放并不方便,并且这种软包通常也是整箱来料的形式,其并不需要通过料盒来分类存储。因此在靠近二号输送线32末端的位置还设有专用于软包配餐的软包配餐机构6。参见附图11所示,所述软包配餐机构6包括软包储料仓61、软包传送带62、软包机械手63,所述软包传送带62处于软包储料仓61与二号输送线32之间,用于将软包储料仓61内的软包向二号输送线32方向输送。所述软包机械手63位于软包传送带62靠近所述二号输送线32的一侧,用于将软包传送带62上的软包取放到二号输送线32上。
所述软包储料仓61为顶部开口的漏斗形料仓,其靠近所述软包传送带62一侧侧壁上设有出料传送带611,所述出料传送带611倾斜设置,其一端抵接在所述软包储料仓61的底部,另一端延伸出所述软包储料仓61的顶部并置于所述软包传送带62的上方。所述出料传送带611的传送方向为从软包储料仓61的底部向软包储料仓61顶部方向传送。所述出料传送带611上还设置有多个分隔板6111,相邻的所述分隔板6111之间限定形成用于容置单个软包的容置区。启动出料传送带611,单个软包被一一放置到容置区内并随着出料传送带611向上移动,当软包移动至出料传送带611的顶部时,软包会在出料传送带611的驱动下掉落到软包传送带62上。
由于软包从出料传送带611掉落到软包传送带62上属于自由落体运动,其掉落位置是随机的、不固定的,因此本实施例在软包传送带62的一侧还固接有支架621,所述支架621上设有位于所述软包传送带62上方的工业相机622,所述工业相机622与控制器连接。所述工业相机622用于拍摄软包在软包传送带62上的位置和摆放角度,并将其数据传送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该数据以及软包输送带上的编码器传来的输送数据计算出软包机械手所要抓取软包的位置,然后将位置信息传送给软包机械手63。
采用上述结构的软包配餐机构6,将软包存储在软包储料仓61内,启动出料传送带611,位于软包储料仓61底部的软包在出料传送带61的驱动下向软包储料仓61顶部移动,并通过分隔板6111的设置,单个软包被一一放置到容置区内,当软包移动至出料传送带611的顶部时,软包会在出料传送带611的驱动下掉落到软包传送带62上,启动软包传送带62,软包向二号输送线32方向移动,当软包移动至工业相机622的拍摄范围内时,工业相机622对其拍照并将其位置信息传送给软包机械手63,当软包移动至软包机械手63的工作范围内时,软包机械手63根据工业相机622提供的位置抓取住软包,然后将其放置到位于所述二号输送线32上的餐盘内,实现软包的配餐。
以上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航空餐自动配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立体仓库(2),用于分类存储装载不同餐包或餐具的料盒(1);配餐输送装置(3),用于输送料盒(1)并将料盒(1)内的餐包或餐具取放到配餐位置;料盒回收装置(4),用于回收配餐后的空的料盒(1);
所述立体仓库(2)包括多层设置的储料架(21),每层所述储料架(21)上均包括多个水平设置的相互独立的存储区;所述储料架(21)的两侧分别设有上料升降机构(22)、下料升降机构(23),所述上料升降机构(22)用于将料盒(1)输送到对应的存储区内,所述下料升降机构(23)用于将任一存储区内的料盒(1)输送到配餐输送装置(3)上;
所述配餐输送装置(3)包括平行设置的一号输送线(31)、二号输送线(32),所述一号输送线(31)与二号输送线(32)之间设有多条与所述一号输送线(31)垂直设置的支输送线(33);所述一号输送线(31)与所述下料升降机构(23)连接,其上设有与所述支输送线(33)一一对应的料盒识别机构;所述支输送线(33)靠近所述二号输送线(32)的一端设有用于将料盒内的餐包或餐具取放到所述二号输送线(32)上的餐包取放机构(34);所述二号输送线(32)用于承载任一所述餐包取放机构(34)释放的餐包或餐具;
所述料盒回收装置(4)位于所述配餐输送装置(3)的下方,用于回收所述支输送线(33)上的空的料盒(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区的一侧设有对准所述上料升降机构(22)的装货口,另一侧设有对准所述下料升降机构(23)的卸货口;所述存储区内设有用于将料盒(1)从装货口向卸货口方向移动的一号输送机构,所述一号输送机构靠近所述卸货口的一侧设有受一号挡料气缸(213)驱动上下移动的一号挡料板(212),所述一号挡料板(212)用于对位于卸货口处的料盒(1)进行阻挡或放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升降机构(22)包括自带条码识别器的供料输送带(221),所述供料输送带(221)的输出端连接有料盒传送组件;所述料盒传送组件包括一号型材框架(222),所述一号型材框架(222)内设有受电机驱动能升降移动至与任一层所述储料架(21)齐平的一号升降板(223),所述一号升降板(223)上设有受电机驱动能横向移动至对准同层的任一所述存储区的装货口的一号料盒托架(224),所述一号料盒托架(224)上设有用于将料盒(1)向对应的装货口输送的一号输送辊轴(225)。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配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输送线(31)的传送方向与所述支输送线(33)的传送方向垂直;所述一号输送线(31)上设有多个与所述支输送线(33)一一对应的一号顶升平移机构(311),所述一号顶升平移机构(311)用于将一号输送线(31)上的料盒(1)移动至对应的所述支输送线(33)上;每个所述一号顶升平移机构(311)的一侧均设有用于限制料盒(1)在所述一号输送线(31)上移动的挡料机构(3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配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料机构(312)包括固接在所述一号输送线(31)上的二号挡料气缸,所述二号挡料气缸的活塞杆上固接有能上下移动的二号挡料板,所述二号挡料板能抵挡在料盒(1)的侧面上;所述一号顶升平移机构(311)包括固接在所述一号输送线(31)上的支撑架(3111),所述支撑架(3111)上设有能受顶升气缸(3112)驱动升降移动的顶升板(3113),所述顶升板(3113)的上端固接有能向支输送线(33)方向转动传送的平移传送辊(311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配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料盒回收装置(4)包括与所述支输送线(33)一一对应的且位于所述支输送线(33)下方的支回收线(41)、位于所述一号输送线(31)下方的主回收线(42);所述支回收线(41)靠近所述餐包取放机构(34)的一侧设有用于将料盒(1)从支输送线(33)移动至支回收线(41)上的回收升降机构(43),另一侧设有用于将料盒(1)移动至主回收线(42)上的二号顶升平移机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配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升降机构(43)包括能上下移动且抵接到支输送线(33)或支回收线(41)上的料盒回收托架(431),所述料盒回收托架(431)与驱动其上下移动的驱动件(432)连接;所述料盒回收托架(431)上设有多个回收辊轴,所述回收辊轴的转动方向与所述支回收线(41)的传送方向一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输送线(31)、二号输送线(32)之间还设置了多个位于支输送线(33)一侧的振动配餐机构(5);所述振动配餐机构(5)包括用于承载餐包的振动盘(51),所述振动盘(51)的一侧设有依次输出单个餐包的振动轨道(52),所述振动轨道(52)的输出端的一侧设有与之连通的倾斜滑轨(53),所述倾斜滑轨(53)的一端对准二号输送线(32);所述振动轨道(52)内还设置有用于阻挡餐包向倾斜滑轨(53)移动的限位挡杆,所述限位挡杆受气缸驱动能伸缩地封堵住振动轨道(52)的输出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餐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二号输送线(32)末端的软包配餐机构(6),所述软包配餐机构(6)包括软包储料仓(61)、软包传送带(62)、软包机械手(63);所述软包传送带(62)处于软包储料仓(61)与二号输送线(32)之间,用于将软包储料仓(61)内的软包向二号输送线(32)方向输送;所述软包传送带(62)的上方设有工业相机(622),用于拍取软包在软包传送带(62)上的位置并将其位置信息传送给软包机械手(63);所述软包机械手(63)位于软包传送带(62)靠近所述二号输送线(32)的一侧,用于根据工业相机(622)提供的位置信息抓取软包并将其放置到二号输送线(32)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配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包储料仓(61)为顶部开口的漏斗形料仓,其靠近所述软包传送带(62)一侧侧壁上设有出料传送带(611),所述出料传送带(611)倾斜设置,其一端抵接在所述软包储料仓(61)的底部,另一端延伸出所述软包储料仓(61)的顶部并置于所述软包传送带(62)的上方;所述出料传送带(611)上还设置有多个分隔板(6111),相邻的所述分隔板(6111)之间限定形成用于容置单个软包的容置区。
CN201921709819.XU 2019-10-12 2019-10-12 航空餐自动配餐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0030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09819.XU CN211003011U (zh) 2019-10-12 2019-10-12 航空餐自动配餐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09819.XU CN211003011U (zh) 2019-10-12 2019-10-12 航空餐自动配餐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03011U true CN211003011U (zh) 2020-07-14

Family

ID=714975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709819.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003011U (zh) 2019-10-12 2019-10-12 航空餐自动配餐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0301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19126A (zh) * 2021-05-10 2021-06-08 佛山市恒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食品存放方法及装置
WO2022224983A1 (ja) * 2021-04-20 2022-10-2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献立振り分け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配膳準備システム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24983A1 (ja) * 2021-04-20 2022-10-2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献立振り分け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配膳準備システム
CN112919126A (zh) * 2021-05-10 2021-06-08 佛山市恒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食品存放方法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41891A (zh) 航空餐自动配餐系统
US5997240A (en) Device for handling stacks of blanks
JPH10500652A (ja) 注文の整理統合番号付けシステム
CN211003011U (zh) 航空餐自动配餐系统
JP2002522314A (ja) 発送物容器から発送物を取り出すための装置
SK286873B6 (sk) Spôsob prepravy fóliových vreciek a zariadenie na uskutočnenie tohto spôsobu
JPH0853227A (ja) 物品の取り出し方法
JP2982643B2 (ja) 袋自動解荷供給方法並びにその装置、及び該装置で使用される袋輸送コンテナ、解束装置、トレー
EP0359299B1 (en) An automatic supply and loading device for sheet items
US8142133B2 (en) Integrated tray converter
JPH0958814A (ja) 層単位移載装置
JP4520332B2 (ja) 農産物箱詰用包装資材の供給装置および農産物の箱詰装置
CN115180214A (zh) 玻璃制品自动装盒设备及装盒方法
CN113911448A (zh) 一种光学膜用全自动包装码垛生产线
EP0365870B1 (en) Signature handling apparatus
CN209740136U (zh) 一种料箱连续输送装置
JPH0671934B2 (ja) パレットへの缶蓋載積又はパレットからの缶蓋取り卸し装置
CN113911441A (zh) 一种食品装袋设备
JPH10278905A (ja) 農産物の選別包装装置
US20230382663A1 (en) Stacking device and stacking method
JP3232978B2 (ja) 個装単位切出し装置
JP2577768Y2 (ja) 物品供給装置
CN219668655U (zh) 一种软包装产品自动装箱放隔板设备
CN218807097U (zh) 一种自动取罐装箱机
CN116692498B (zh) 一种全自动低位卸瓶方法及卸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126

Address after: No.1600, gaolang West Road,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4000

Patentee after: WUX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215000 East workshop, 7818 Mudong Road, Hengjing street, Wuzhong District,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UZHOU CHUANGSITE AUTOMATION EQUIPMENT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714

Termination date: 2021101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