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01371U - 一种平地、爬楼两用载物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平地、爬楼两用载物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01371U
CN211001371U CN201921997622.0U CN201921997622U CN211001371U CN 211001371 U CN211001371 U CN 211001371U CN 201921997622 U CN201921997622 U CN 201921997622U CN 211001371 U CN211001371 U CN 2110013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rod
frame body
positioning
fold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99762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Nade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Nade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Nade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Nade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99762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013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013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013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辅助搬运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平地、爬楼两用载物车,包括车架本体,其一端设有挡板,另一端设有把手,底部靠近挡板的一端设有行走轮和爬楼车轮,靠近把手的一端还设有折叠式支架;折叠式支架包括两条对应设置在车架本体两侧的支腿,支腿顶部铰接于车架本体上,底部安装有万向轮;每条支腿与车架本体之间均设有折叠连杆,折叠连杆的一端与支腿铰接,另一端与车架本体铰接;折叠式支架上设有用于对折叠连杆进行展开定位的第一定位机构;折叠式支架上还设有用于对折叠连杆进行折叠定位的第二定位机构。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同时具备爬楼梯功能及在平地上省力搬运的功能,可在平地及楼梯间转换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平地、爬楼两用载物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辅助搬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平地、爬楼两用载物车。
背景技术
载物车的出现,为货物的搬运提供了便利,由于目前国内六层及六层以下的建筑,多没有配置电梯,通过楼梯实现上下楼,在需要沿楼梯搬运货物时,只能靠人工搬运,当货物较重或体积较大时,通常需要多人协助才能搬运,费时费力,搬运效率低,且由于楼梯间的空间有限,多人搬运时协调不便,易发生意外,安全性得不到有效保障。
具有爬楼梯功能的载物车的出现,为实现货物的上下楼搬运提供了便利,在没有配置电梯的多层建筑应用广泛,为较重或体积较大货物的上下楼梯搬运提供了便利,但是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具有爬楼梯功能的载物车,为便于爬楼梯使用,通常只在车架一端安装行走轮及挡板,另一端安装把手,虽能够实现爬楼梯功能,但在平地上搬运货物时,需要将把手端抬起,推动或拉动把手实现搬运,操作人员在搬运过程中,需承受货物及载物车施加在扶手端的向下的重力,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大。
因此,开发一种既具有爬楼梯功能,又便于在平地上省力搬运货物的平地、爬楼两用载物车,不但具有迫切的研究价值,也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工业应用潜力,这正是本实用新型得以完成的动力所在和基础。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所指出的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人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在付出了大量创造性劳动后,从而完成了本实用新型。
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平地、爬楼两用载物车,以解决现有的爬楼车不能够同时具备爬楼梯功能及在平地上省力搬运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平地、爬楼两用载物车,包括车架本体,所述车架本体的一端设有挡板,另一端设有把手,所述车架本体的底部靠近所述挡板的一端设有行走轮和爬楼车轮,所述车架本体靠近所述把手的一端还设有折叠式支架;
所述折叠式支架包括两条支腿,两条所述支腿对应设置在所述车架本体的两侧,所述支腿顶部铰接于所述车架本体上,所述支腿的底部安装有万向轮;
每条所述支腿与所述车架本体之间均设有折叠连杆,所述折叠连杆的一端与所述支腿铰接,另一端与所述车架本体铰接;
所述折叠式支架上设有用于对所述折叠连杆进行展开定位的第一定位机构;
所述折叠式支架上还设有用于对所述折叠连杆进行折叠定位的第二定位机构。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折叠连杆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铰接在所述车架本体上,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铰接在所述支腿上。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定位机构包括定位栓,所述定位栓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连杆上,所述第一连杆上开设有与所述定位栓的栓杆相适配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开口朝向所述车架本体,当所述折叠连杆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定位栓的栓杆卡装在所述定位槽中,当所述折叠连杆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定位栓的栓杆滑脱出所述定位槽。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第二定位机构包括定位杆,所述定位杆固定安装于所述支腿上,且位于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支腿铰接处的下方,所述第一连杆上安装有与所述定位杆配合使用的定位钩,当所述折叠连杆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定位杆挂装在所述定位钩上。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定位钩与所述第一连杆之间设置有用于所述定位钩复位的扭簧。
作为一种改进,两条所述支腿之间铰接有用于驱动所述折叠连杆实现折叠的驱动杆。
作为一种改进,两条所述支腿之间还固定安装有连接杆。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车架本体上还安装有减速电机,所述减速电机同步驱动两个所述爬楼车轮;
所述车架本体的两侧对应设置有两个所述行走轮,至少有一个所述行走轮上安装有轮毂电机;
所述车架本体上还安装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分别与所述减速机和所述轮毂电机电连接。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把手包括有手拉把手和两个手推把手,所述手拉把手的两端滑动安装在所述车架本体的两侧,所述手拉把手和所述车架本体之间安装有紧固件,两个所述手推把手对应安装在所述车架本体的两侧。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车架本体上还固定安装有承载面板。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平地、爬楼两用载物车,由于在车架本体靠近把手的一端设有折叠式支架,折叠式支架包括两条支腿,两条支腿对应设置在车架本体的两侧,支腿顶部铰接于车架本体上,支腿的底部安装有万向轮;每条支腿与车架本体之间均设有折叠连杆,折叠连杆的一端与支腿铰接,另一端与车架本体铰接;折叠式支架上设有用于对折叠连杆进行展开定位的第一定位机构和折叠定位的第二定位机构,基于上述结构,当在平地上进行运输搬运时,可将折叠连杆展开,通过第一定位机构进行状态定位,万向轮接地,万向轮与行走轮形成能够支撑载物车的结构,因此操作人员无需将把手端抬起,无需承受货物及载物车施加在把手端向下的重力,只需对把手施加拉力或推力,就可实现货物的搬运,比较省力;当需要爬楼梯搬运时,可将折叠连杆折叠,通过第二定位机构进行状态定位,万向轮收回,因此不会对爬楼操作造成影响。综上,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同时具备爬楼梯功能及在平地上省力搬运的功能,可在平地及楼梯间转换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折叠连杆展开状态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折叠式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放大图;
图4为图2中b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折叠连杆折叠状态下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c处放大图;
图7为图5中A-A剖视图;
图8为图5的B向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爬楼控制开关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挡板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挡板安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爬楼车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车架本体,2-折叠式支架,21-支腿,22-万向轮,23-折叠连杆,231-第一连杆,232-第二连杆,24-第一定位机构,241-定位栓,242-定位槽,25-第二定位机构,251-定位杆,252-定位钩,2521-上弧部,2522-下钩部,253-扭簧,254-连接板,255-第一螺栓,256-第二螺栓,26-驱动杆,261-转杆,262-触动杆,263-驱动连接杆,27-连接杆,3-挡板,31-铰接轴,32-限位条,33-安装部,34-第一安装孔,35-第二安装孔,4-把手,41-手拉把手,411-通管,412-顶紧螺栓,413-防滑把套,42-手推把手,5-行走轮,51-轮毂电机,52-平地控制开关,521-平地电源开关,522-手闸,6-爬楼车轮,61-S型转动架,62-爬行小轮,63-减速电机,64-爬楼控制开关,641-爬楼电源开关,642-电量显示屏,643-无级变速旋钮,644-上下楼切换开关,7-蓄电池,8-承载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但这些例举性实施方式的用途和目的仅用来例举本实用新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实际保护范围构成任何形式的任何限定,更非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局限于此。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平地、爬楼两用载物车,包括车架本体1,车架本体1的一端设有挡板3,另一端设有把手4,车架本体1的底部靠近挡板3的一端设有行走轮5和爬楼车轮6,车架本体1靠近把手4的一端还设有折叠式支架2;
结合图2所示,折叠式支架2包括两条支腿21,两条支腿21对应设置在车架本体1的两侧,支腿21顶部铰接于车架本体1上,支腿21的底部安装有万向轮22;
每条支腿21与车架本体1之间均设有折叠连杆23,折叠连杆23包括第一连杆231和第二连杆232,第一连杆231的一端铰接在车架本体1上,第一连杆231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232的一端铰接,第二连杆232的另一端铰接在支腿21上;
折叠式支架2上设有用于对折叠连杆23进行展开定位的第一定位机构24,如图3所示,第一定位机构24包括定位栓241,定位栓241固定安装在第二连杆232上,本实施例中定位栓241采用的是螺栓,螺栓焊接于第二连杆232上,第一连杆231上开设有与定位栓241的栓杆相适配的定位槽242,定位槽242的开口朝向车架本体1,当折叠连杆23处于展开状态时,定位栓241的栓杆卡装在定位槽242中,以此实现折叠连杆23的展开定位,保证载物车平地运行的稳定性;又如图5、图6所示,当折叠连杆23处于折叠状态时,定位栓241的栓杆滑脱出定位槽242;
折叠式支架2上还设有用于对折叠连杆23进行折叠定位的第二定位机构25,第二定位机构25包括定位杆251,定位杆251固定安装于支腿21上,且位于第二连杆232与支腿21铰接处的下方,第一连杆231上安装有与定位杆251配合使用的定位钩252,如图5、图6所示,当折叠连杆23处于折叠状态时,定位杆251挂装在定位钩252上;
基于上述结构,当在平地上进行运输搬运时,可将折叠连杆23展开,通过第一定位机构24进行状态定位,万向轮22接地,万向轮22与行走轮5形成能够支撑载物车的结构,因此操作人员无需将把手4端抬起,无需承受货物及载物车施加在把手4端向下的重力,只需对把手4施加拉力或推力,就可实现货物的搬运,比较省力;当需要爬楼梯搬运时,可将折叠连杆23折叠,通过第二定位机构25进行状态定位,万向轮22收回,因此不会对爬楼操作造成影响。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定位钩252与第一连杆231之间设置有用于定位钩252复位的扭簧253,具体结构为:定位钩252包括上弧部2521和下钩部2522,上弧部2521和下钩部2522的弯曲方向相反,上弧部2521通过第一螺栓255铰接于一连接板254上,连接板254上还固定安装有第二螺栓256,上弧部2521的内弧边与第二螺栓256的螺杆相抵靠,第一螺栓255的螺杆上套装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的簧条的一端抵靠在第二螺栓256上,簧条的另一端抵靠在上弧部2521的内弧边所在的一侧,而连接板254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或焊接在第一连杆231上,基于上述扭簧253的安装结构,在定位杆251挂装定位钩252时能够起到缓冲作用,降低其之间的碰撞磨损,延长使用寿命,另外在定位杆251挂装到定位钩252上后能够在扭簧253的作用下复位,提高了挂装的稳定性。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两条支腿21之间铰接有用于驱动折叠连杆23实现折叠的驱动杆26,驱动杆26包括两根转杆261,两根转杆261分别铰接于支腿21上,两根转杆261的一端分别固接有触动杆262,触动杆262均位于相应的折叠连杆23的下方,两根转杆261的另一端通过一根驱动连接杆263固定连接。当需要将折叠式支架2进行折叠时,只需下压驱动连接杆263,转杆261围绕与支腿21的铰接点转动,同时带动触动杆262上移,上移的触动杆262驱动折叠连杆23实现折叠。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两条所述支腿21之间还固定安装有连接杆27,连接杆27的安装能够实现两条支腿21的同步折叠收纳与展开支撑,另外操作人员能够脚踩连接杆27将定位杆251挂装在定位钩252上,实现折叠式支架2的折叠,无需弯腰手动操作,方便省力。
如图1、图5所示,为了进一步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车架本体1上还安装有减速电机63,减速电机63同步驱动两个爬楼车轮6,爬楼车轮6的具体结构如图12所示:爬楼车轮6包括与减速电机63的动力输出轴连接的S型转动架61和分别设置在S型转动架61两端的爬行小轮62,其中S型转动架61为一体结构的S型金属架,爬行小轮62为尼龙轮;车架本体1的两侧对应设置有两个行走轮5,至少有一个行走轮5上安装有轮毂电机51;车架本体1上还安装有蓄电池7,蓄电池7分别与减速机和轮毂电机51电连接。
结合图8所示,把手4包括有手拉把手41和两个手推把手42,其中手拉把手41呈C型结构,其两端滑动安装在车架本体1的两侧,手拉把手41和车架本体1之间安装有紧固件,具体结构如图7所示,车架本体1的两侧固定安装有通管411,手拉把手41的滑动安装在通管411的通孔中,通管411上安装有顶紧螺栓412,用于手拉把手41在通管411中的紧固定位,手拉把手41上套设有防滑把套413;两个手推把手42对应固定安装在车架本体1的两侧。
为提高载物车的可控性能,本实施例中对减速电机63设置有爬楼控制开关64,对轮毂电机51设置有平地控制开关52。
如图9所示,爬楼控制开关64设置于车架本体1靠近把手4的一端,包括爬楼电源开关641、电量显示屏642、无级变速旋钮643和上下楼切换开关644,其中,爬楼电源开关641,用于控制减速电机63与蓄电池7之间的接通与断开;电量显示屏642,用于显示蓄电池7内的蓄电量;无极变速旋钮,用于调节减速电机63动力输出轴的转速,以此调节安装在动力输出轴上爬楼车轮6的转速,从而控制载物车的爬楼速度;上下楼切换开关644,用于调节减速电机63动力输出轴的转动方向,以此来调节安装在动力输出轴上爬楼车轮6的转动方向,从而实现载物车上楼和下楼的自由切换;
平地控制开关52设置在两个手推把手42上,包括平地电源开关521和手闸522,平地电源开关521用于控制轮毂电机51与蓄电池7之间的接通与断开;手闸522用于控制行走轮5的转速。
由于减速电机63与爬楼车轮6之间的驱动连接,以及轮毂电机51与爬楼车轮6之间的驱动连接,为现有技术中的常规技术手段,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共识的,故减速电机63与爬楼车轮6之间的驱动连接结构,轮毂电机51与爬楼车轮6之间的驱动连接结构在此不作赘述。
为了防止运载货物从车架本体1的空隙中滑落,及避免车架本体1对运载货物造成划伤,在车架本体1上固定安装有承载面板8。
如图1、图10和图11共同所示,挡板3通过铰接轴31铰接安装于车架本体1的一端,且挡板3的底部设有一限位条32,限位条32于挡板3靠近车架本体1的一侧设置,挡板3与车架本体1处于垂直状态时,限位条32抵靠车架本体1的底面设置。铰接安装的挡板3,使用时,能够起到对货物的阻挡作用,有效防止货物从车体底端滑脱现象的发生,且由于挡板3具有折叠功能,故该载物车不用时,可将挡板3折叠,进而使得该载物车的体积大大减小,相较传统的载物车,在储放时,占地空间小。
为实现挡板3的铰接安装,挡板3的底部两侧还设有两对应设置的安装部33,安装部33位于限位条32的上方,且与限位条32同侧设置,安装部33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34,车架本体1的末端开设有第二安装孔35,挡板3通过第一安装孔34、第二安装孔35和铰接轴31铰接安装于车架本体1上;挡板3设有的安装部33,为实现挡板3与车架本体1的铰接安装提供了便利,且通过安装部33实现该挡板3的安装结构,在将挡板3绕铰接点向车架本体1上折叠时,能够确保挡板3有效贴靠到车架本体1上,折叠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一种平地、爬楼两用载物车的工作原理如下:
载物使用时,将挡板3翻折至与承载面板8垂直状态,货物装载到承载面板8上;
在平地上进行运输搬运时,如图1所示,将定位杆251脱离定位钩252,使折叠连杆23的第一连杆231和第二连杆232展开,第一定位机构24中的定位栓241的栓杆卡装在定位槽242中,以此实现折叠连杆23的展开定位,此时支腿21下放,万向轮22接地,与两个行走轮5形成四轮支撑的载物车结构,操作人员可通过操控手推把手42上的平地控制开关52实现货物的平地运输,且操作人员仅需提供拉力或推力,比较省力,万向轮22具有转向功能,便于转向使用。
当需要进行爬楼梯搬运时,图1、图2结合图5、图6所示,操作人员只需下压驱动杆26的驱动连接杆263,转杆261围绕与支腿21的铰接点转动,同时带动触动杆262上移,触动杆262推动折叠连杆23的第一连杆231和第二连杆232的铰接点上移,第一定位机构24中的定位栓241滑脱出定位槽242,实现折叠连杆23的折叠;此时操作人员可以脚蹬连接杆27,使定位杆251挂装在定位钩252上,实现折叠式支架2的折叠定位,此时支腿21带动万向轮22收回,不会对爬楼操作造成影响。
进一步结合图7至图9所示,爬楼运输时,根据需要调节手拉把手41相对于车架本体1的伸出长度,并通过顶紧螺栓412进行固定定位;上楼时,按下爬楼电源开关641,将上下楼切换开关644切换至上楼状态,此时减速电机63开始工作,其动力输出轴带动S型转动架61转动,使得安装在S型转动架61两端的爬行小轮62做周向旋转运动,当两S型转动架61上的其中一个爬行小轮62均支撑在当前台阶时,在减速电机63驱动力的带动下,S型转动架61转动,通过支撑在当前台阶上的爬行小轮62将载物车提升,并向上一级台阶抬升,当两S型转动架61上的另外一个爬行小轮62均支撑在上一级台阶时,完成一级台阶的爬升,如此循环,实现上楼搬运功能;下楼时,将上下楼切换开关644切换至下楼状态,此时减速电机63的动力输出轴带动S型转动架61反向转动,其运行原理与上楼时相同,在此不作赘述。通过该载物车实现对较重或体积较大货物的上下楼梯搬运时,能够大大降低搬运人员的劳动强度,省时省力,且搬运效率高,能够有效避免多人搬运时因协调不便而造成搬运困难及意外事故的发生。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出现的“固定安装”的具体方式可以是焊接,也可以采用螺栓、螺钉等固定安装方式。
应当理解,该实施例的用途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意欲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此外,也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修改和/或变型,所有的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平地、爬楼两用载物车,包括车架本体,所述车架本体的一端设有挡板,另一端设有把手,所述车架本体的底部靠近所述挡板的一端设有行走轮和爬楼车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架本体靠近所述把手的一端还设有折叠式支架;
所述折叠式支架包括两条支腿,两条所述支腿对应设置在所述车架本体的两侧,所述支腿顶部铰接于所述车架本体上,所述支腿的底部安装有万向轮;
每条所述支腿与所述车架本体之间均设有折叠连杆,所述折叠连杆的一端与所述支腿铰接,另一端与所述车架本体铰接;
所述折叠式支架上设有用于对所述折叠连杆进行展开定位的第一定位机构;
所述折叠式支架上还设有用于对所述折叠连杆进行折叠定位的第二定位机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地、爬楼两用载物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连杆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铰接在所述车架本体上,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铰接在所述支腿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平地、爬楼两用载物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机构包括定位栓,所述定位栓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连杆上,所述第一连杆上开设有与所述定位栓的栓杆相适配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开口朝向所述车架本体,当所述折叠连杆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定位栓的栓杆卡装在所述定位槽中,当所述折叠连杆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定位栓的栓杆滑脱出所述定位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平地、爬楼两用载物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机构包括定位杆,所述定位杆固定安装于所述支腿上,且位于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支腿铰接处的下方,所述第一连杆上安装有与所述定位杆配合使用的定位钩,当所述折叠连杆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定位杆挂装在所述定位钩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平地、爬楼两用载物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钩与所述第一连杆之间设置有用于所述定位钩复位的扭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平地、爬楼两用载物车,其特征在于:两条所述支腿之间铰接有用于驱动所述折叠连杆实现折叠的驱动杆。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平地、爬楼两用载物车,其特征在于:两条所述支腿之间还固定安装有连接杆。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平地、爬楼两用载物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本体上还安装有减速电机,所述减速电机同步驱动两个所述爬楼车轮;
所述车架本体的两侧对应设置有两个所述行走轮,至少有一个所述行走轮上安装有轮毂电机;
所述车架本体上还安装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分别与所述减速电机和所述轮毂电机电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平地、爬楼两用载物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包括有手拉把手和两个手推把手,所述手拉把手的两端滑动安装在所述车架本体的两侧,所述手拉把手和所述车架本体之间安装有紧固件,两个所述手推把手对应安装在所述车架本体的两侧。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平地、爬楼两用载物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本体上还固定安装有承载面板。
CN201921997622.0U 2019-11-18 2019-11-18 一种平地、爬楼两用载物车 Active CN2110013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97622.0U CN211001371U (zh) 2019-11-18 2019-11-18 一种平地、爬楼两用载物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97622.0U CN211001371U (zh) 2019-11-18 2019-11-18 一种平地、爬楼两用载物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01371U true CN211001371U (zh) 2020-07-14

Family

ID=715023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997622.0U Active CN211001371U (zh) 2019-11-18 2019-11-18 一种平地、爬楼两用载物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0137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641747U (zh) 电动助力爬楼车
WO2016078619A1 (zh) 用于爬楼的车轮、轮式爬楼车辆及能上下楼梯的电动自行车
CN204488999U (zh) 一种全自动阶梯升降式爬楼搬运小车
CN211001371U (zh) 一种平地、爬楼两用载物车
CN111016981A (zh) 一种建筑材料运输装置
CN206734339U (zh) 一种可越过障碍的手推车
CN209972471U (zh) 一种能够爬升台阶的手推车
CN104773235A (zh) 折叠式电动载人上下楼梯车
CN205836847U (zh) 一种新型爬楼手拉车
CN212832264U (zh) 一种多功能装卸推车
CN2170245Y (zh) 四连杆摆轮爬楼平地两用车
CN210634615U (zh) 一种助老人上楼的助力手拉车
CN202843965U (zh) 带辅助机构可上下台阶的轮椅
CN106945699A (zh) 一种可越过障碍的手推车
CN212289881U (zh) 一种爬楼托运车
CN209719702U (zh) 一种新型可折叠轻便婴儿推车
CN202156447U (zh) 可自动上下楼梯的小车
CN211055228U (zh) 楼道用便携儿童车
CN214607610U (zh) 一种便于爬梯的手推车
CN202439742U (zh) 一种楼梯式手拖车
CN211869530U (zh) 一种可折叠轻便型履带爬楼车
CN2328560Y (zh) 多功能爬楼旅行车
CN219601273U (zh) 一种钢管运输小车
RU218741U1 (ru) Тележка грузовая для транспортировки грузов по лестничным пролетам
CN211918742U (zh) 牡蛎钙肥料储存用搬运工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