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89629U - 一种炒菜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炒菜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989629U
CN210989629U CN201921510330.XU CN201921510330U CN210989629U CN 210989629 U CN210989629 U CN 210989629U CN 201921510330 U CN201921510330 U CN 201921510330U CN 210989629 U CN210989629 U CN 2109896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t
inner pot
outer pot
bulges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51033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符井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Qiancheng Products Desig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Qiancheng Products Desig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Qiancheng Products Design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Qiancheng Products Desig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51033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9896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9896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9896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 Commercial Cook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炒菜机。它包括锅体、底座和驱动机构,锅体倾斜设置,锅体包括内锅和外锅,内锅和外锅通过锁紧装置拆卸连接,外锅底部设有加热装置和旋转装置,旋转装置驱动内锅在外锅内旋转,加热装置加热内锅,底座和外锅底部转动连接,该连接处构成第一支点,驱动机构连接外锅底部和底座,以使外锅绕第一支点转动,内锅随外锅转动而转动。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锅体倾斜,以使食物只与内锅部分角落接触受热,随内锅旋转,食物始终与温度较高的内锅位置接触提高加热效率,旋转装置和加热装置保持一定间距,扩大加热装置功率且不影响旋转装置,驱动机构支撑改变锅体倾斜角度,进而改变内锅实际容积,实现倒菜、炒菜、煲汤等多种功能合理切换。

Description

一种炒菜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器具技术领域,具体地是涉及一种炒菜机。
背景技术
现有炒菜机包括锅体和底座,其存在有以下不足之处:(1)锅体上同时具备加热装置和控制装置,以致锅体体积大、散热差、也不利于用户使用;(2)加热装置采用电磁加热,受加热装置靠近控制装置和电机,其功率受限制,如CN103565264A中公开,锅体竖直设置,锅体加热食物效率低、耗时长,以致食物口感差;如CN205214951U中公开,锅体水平设置时,锅体加热食物效率有所提高,但为了提升锅体的实际容积,锅体侧壁外凸,不能煲汤,且食物取出不便;(3)锅体和底座通过枢轴连接,电机驱动枢轴转动,以使锅体绕枢轴转动,锅体重量通过枢轴支撑部支撑,对电机、枢轴、枢轴支撑部有较高的要求,成本高,不利于推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加热食物效率,且扩大锅体用途的炒菜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炒菜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锅体,锅体倾斜设置,锅体包括内锅和外锅,内锅置于外锅内,内锅和外锅通过锁紧装置拆卸连接,外锅底部设有加热装置和旋转装置,旋转装置驱动内锅在外锅内旋转,加热装置加热内锅, 底座,底座和外锅底部转动连接,该连接处构成第一支点, 驱动机构,驱动机构连接外锅底部和底座,以使外锅绕第一支点转动,内锅随外锅转动而转动。
上述技术方案还可作下述进一步完善。
更具体的方案,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连杆、转盘和驱动电机,连杆一端与外锅底部转动连接,连杆另一端与转盘转动连接,驱动电机驱动转盘旋转,转盘旋转通过连杆驱动外锅绕第一支点转动。
更具体的方案,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在底座内,转盘穿设在驱动电机输出轴上,转盘外周上设有至少一个凸起,底座内对应转盘外周位置设有行程开关,转盘旋转通过凸点触发行程开关。
更具体的方案,所述凸起包括第一凸起、第二凸起和第三凸起,第一凸起、第二凸起和第三凸起均沿转盘轴向设置,第一凸起右侧设有第一让位缺口,第三凸起左侧设有第二让位缺口,所述行程开关包括第一行程开关和第二行程开关,第一行程开关和第二行程开关沿转盘轴向方向并排设置,第一凸起触发第一行程开关,以使内锅的中轴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在-10°-10°之间,第二凸起同时触发第一行程开关和第二行程开关,以使内锅的中轴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在30°-60°之间,第三凸起触发第二行程开关,以使内锅的中轴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在60°-90°之间。
另一种更具体的方案,所述驱动机构为伺服电缸,伺服电缸设置在底座上,伺服电缸伸缩端与外锅底部转动连接,伺服电缸动作驱动外锅绕第一支点转动,以使内锅3的中轴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在-10°-90°之间。伺服电缸可以更更精确、自由的控制外锅倾斜角度,外锅倾斜角度可调节范围更广。
更具体的方案,所述底座和外锅之间设有支撑杆,支撑杆下端固定在底座上,支撑杆上端与锅体底部转动连接,支撑杆上端与锅体底部转动连接处构成所述第一支点。
更具体的方案,所述底座上设有机身,机身顶面呈弧形设置,机身顶面设有通孔和活动槽,支撑杆上端穿过所述通孔,驱动机构上端穿过所述活动槽,且驱动机构上部在活动槽内移动。
更具体的方案,所述旋转装置设于外锅底部中心位置上,旋转装置为旋转电机,旋转电机与内锅底部通过锁紧装置连接传动,加热装置设置在旋转电机四周,加热装置加热内锅的侧壁与底壁连接部位,内锅呈喇叭口设计,内锅开口一端直径大于内锅底壁一端直径。
更具体的方案,所述锁紧装置包括设于内锅底面的定位凸柱和活动设于外锅内腔底面的定位盘,定位盘四周延伸有至少两个卡钩,卡钩开口均朝向沿顺时针/逆时针方向,定位盘上端面对应卡钩开口位置设有弹性件,定位凸柱数量与卡钩数量一一对应,定位凸柱外端设有限位块,定位凸柱进入卡钩内,限位块与定位盘下端面配合限位,弹性件阻碍定位凸柱滑出卡钩。
更具体的方案,所述内锅上还设有搅拌筋。
更具体的方案,所述底座上设有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分别控制旋转装置、驱动机构动作。
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底座通过支撑杆支撑锅体,锅体倾斜,以使食物只与内锅部分角落接触受热,随内锅旋转,食物移动到内锅另一未接触角落,食物不断与高温内锅底壁接触,提高加热效率,而且可以使旋转装置和加热装置保持一定间距,扩大加热装置功率且不影响旋转装置,驱动机构支撑并控制锅体以改变锅体倾斜角度,进而改变内锅实际容积,即实现倒菜、炒菜、煲汤等多种功能合理切换,凸起和行程开关配合,自动控制锅体的倾斜角度,方便用户使用,支撑杆和驱动机构及导线隐藏在机身,外形美观,内锅呈喇叭口设计,便于倒菜,锁紧装置确保内锅在外锅中旋转时不易脱离,使用后方便拆卸,清洗内锅容易,搅拌筋翻动内锅中食物,食物受热均匀,控制装置设于机座上,位置固定,便于用户操作,远离加热装置,不易受干扰,散热良好。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省略内锅)。
图4为实施例一中锅体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一中内锅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一中内锅的结构示意图(另一视角)。
图7为实施例一中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一中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另一视角)。
图9为实施例一的剖面示意图(倒菜状态)。
图10为实施例一的剖面示意图(炒菜状态)。
图11为实施例一的剖面示意图(煲汤状态)。
图12为实施例二中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参见图1-6所示,一种炒菜机,包括锅体1、底座2和驱动机构5。锅体1整体倾斜设置,锅体1包括内锅3和外锅4,内锅3和外锅4通过锁紧装置拆卸连接。
内锅3呈喇叭口设计,内锅3开口一端直径大于内锅3底壁一端直径,内锅3开口设有锅盖31,内锅3内设有搅拌筋30,内锅3外侧壁上把手32,内锅3底面设有三根定位凸柱33和上定位筒34,上定位筒34设于内锅3底面中心位置上,三根定位凸柱33以上定位筒34为中心、呈“品”形布置,定位凸柱33的外端设有限位块35。
外锅4设有内腔40和容置腔41,容置腔41位于内腔40下方,内腔40底面设有下耦合器42和定位盘6,下定位筒42设于内腔40底面中心位置上,定位盘6以下定位筒42为中心转动设置在内腔40底面,下定位筒42穿过定位盘6中心,且内腔40底面与定位盘6之间留有空隙,定位盘6四周延伸有三个卡钩60,三个以下定位筒42为中心、呈“品”形布置,且卡钩60开口均朝顺时针方向设置,定位盘6上端面对应卡钩60开口位置设有弹性件61,所述弹性件61为V型固定架,V型固定架两端相向弯折并一同通过固定座62固定在定位盘6上,定位盘6靠近V型固定架端部的弯折部位设有防变形凸块63,防变形凸块63避免V型固定架过渡变形以致不可恢复。容置腔41中设有发热装置7、旋转装置8和固定架43,外锅4包括面盖44和底壳45,面盖44内凹形成内腔40,面盖44和底壳45连接后将容置腔41分隔为加热腔和隔热腔,发热装置7为中心镂空的电磁线圈盘,发热装置7设于加热腔内,固定架43设于隔热腔内、并固定在面盖44底面上,旋转装置8为旋转电机,旋转电机固定在固定架43上,旋转电机的输出端穿过面盖44与定位盘6固定连接。
内锅3底部置于内腔40中,上定位筒34和下定位筒42插接定位,定位凸柱33进入卡钩60内,限位块35置于空隙中、并与定位盘6下端面配合限位,弹性件61阻碍定位凸柱33滑出卡钩60。
底座2内设有两根支撑杆20、控制装置9和驱动机构5,两根支撑杆20下端固定在底座2上,两根支撑杆20上端均与固定架43转动连接,该连接处构成所述第一支点。
驱动机构5包括连杆51、转盘52和驱动电机53,驱动电机53固定在底座2内,转盘52穿设在驱动电机53输出轴上,连杆51上端与固定架43转动连接,连杆51下端与转盘52端面偏心转动连接,驱动电机53驱动转盘52旋转,转盘52旋转通过连杆51驱动固定架43绕第一支点50转动,即外锅4、内锅3绕第一支点50转动。本实用新型还可将驱动电机53和转盘52固定在外锅4的固定架43上,连杆51上端与转盘52端面偏心转动连接,连杆51下端与底座2转动连接,驱动电机53驱动转盘52旋转,转盘52旋转通过连杆51驱动底座2远离固定架43,由于底座固定,即固定架43远离底座2,从而使固定架43绕第一支点50转动(锅体整体绕第一支点50转动)。
其中,底座2上设有机身21,机身21顶面呈弧形设置,机身21顶面设有通孔22和活动槽23,支撑杆20上端穿过所述通孔22,连杆51上端穿过所述活动槽23,且连杆51在活动槽23内移动。
参见图2、图7和图8,转盘52外周上设有第一凸起521、第二凸起522和第三凸起523,第一凸起521、第二凸起522和第三凸起523均沿转盘52轴向设置,第一凸起521右侧设有第一让位缺口524,第三凸起523左侧设有第二让位缺口525。底座2内对应转盘52外周位置设有行程开关54,行程开关54包括第一行程开关541和第二行程开关542,第一行程开关541和第二行程开关542沿转盘52轴向方向并排设置,转盘52旋转,第一凸起521仅触发第一行程开关541,第二行程开关542与第一让位缺口524不接触,或第二凸起522同时触发第一行程开关541和第二行程开关542,或第三凸起523仅触发第二行程开关542,第一行程开关541与第二让位缺口525不接触。
其中,第一凸起521、第二凸起522和第三凸起523之间的间距可调整,进而是内锅以一定角度倾斜、并保持该状态。第一凸起521触发第一行程开关541,以使内锅的中轴线与水平面的夹角a在-10°-10°之间,即夹角a为0°是指内锅3的中轴线与水平面齐平,夹角a大于0°指内锅3的中轴线在水平面之上,夹角a小于0°为内锅3的中轴线在水平面之下。第二凸起522同时触发第一行程开关541和第二行程开关542,以使内锅3的中轴线与水平面的夹角a在30°-60°之间(内锅3的中轴线在水平面上方),第三凸起523触发第二行程开关542,以使内锅3的中轴线与水平面的夹角a在60°-90°之间(内锅3的中轴线在水平面上方)。
控制装置9包括控制面板91和控制电路板92以及散热风扇,散热风扇为控制电路板92散热,控制电路板92分别通过导线连接驱动电机53、发热装置7和旋转装置8,控制面板91通过控制电路板92控制驱动电机53、发热装置7和旋转装置8,用户操作更方便。
参见图9-图11,旋转装置8通过定位盘6带动内锅3顺时针旋转,卡钩60开口均朝顺时针方向设置,内锅3和外锅4连接牢固不易脱离,待旋转装置8停止后,内锅3逆时针旋转、并克服弹性件61的阻力,即可取出内锅3。
锅体1通过支撑杆20和驱动机构5共同支撑,其中支撑杆20为主要承重部件,驱动机构5承受重力较小,驱动机构5控制锅体1姿态,以使锅体1转动更平稳,即锅体1保持倾斜状态,且驱动电机53负载低,使用寿命长。
驱动电机53驱动转盘52旋转,转盘52通过连杆51带动锅体1绕第一支点50转动,进而控制内锅3的倾斜角度,当转盘52的第三凸起523触发第二行程开关542,内锅3的中轴线与水平面的夹角a优选为70°,此时内锅3内有效容积较大,用于煲汤。当转盘52的第二凸起522同时触发第一行程开关541和第二行程开关542,内锅3的中轴线与水平面的夹角a优选为45°,内锅3用于炒菜,而且,内锅3底面始终保持只有一部分在加热食物、另一部分空置,加热装置一直加热内锅3,加热内锅3底面空置部分温度保持较高温度,由于内锅3不断旋转,食物不断与内锅3底面空置部分接触,烹饪食物快,且口感好。当转盘52的第一凸起521触发第一行程开关541,内锅3的中轴线与水平面的夹角a优选为0°,由于内锅3和外锅4通过锁紧装置连接,内锅3不会从外锅4中脱出,内锅3倾倒出内部食物,内锅3喇叭口设计,内锅3中食物自动倾倒出来。
实施例二,参见图12,其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所述:驱动机构5为伺服电缸55,伺服电缸55设置在底座2上,伺服电缸伸缩端56与外锅4的固定架43转动连接,伺服电缸55伸缩动作驱动外锅4绕第一支点50转动,控制装置9通过控制伺服电缸55的伺服电缸伸缩端56的伸缩长度,以使外锅4(内锅3)绕第一支点50转动到相应的角度,即内锅3的中轴线与水平面的夹角a在-10°-90°之间,其中夹角a为0°是指内锅3的中轴线与水平面齐平,夹角a大于0°指内锅3的中轴线在水平面之上,夹角a小于0°为内锅3的中轴线在水平面之下。

Claims (10)

1.一种炒菜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锅体,锅体倾斜设置,锅体包括内锅和外锅,内锅置于外锅内,内锅和外锅通过锁紧装置拆卸连接,外锅底部设有加热装置和旋转装置,旋转装置驱动内锅在外锅内旋转,加热装置加热内锅,
底座,底座和外锅底部转动连接,该连接处构成第一支点,
驱动机构,驱动机构连接外锅底部和底座,以使外锅绕第一支点转动,内锅随外锅转动而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连杆、转盘和驱动电机,连杆一端与外锅底部转动连接,连杆另一端与转盘转动连接,驱动电机驱动转盘旋转,转盘旋转通过连杆驱动外锅绕第一支点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在底座内,转盘穿设在驱动电机输出轴上,转盘外周上设有至少一个凸起,底座内对应转盘外周位置设有行程开关,转盘旋转通过凸点触发行程开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包括第一凸起、第二凸起和第三凸起,第一凸起、第二凸起和第三凸起均沿转盘轴向设置,第一凸起右侧设有第一让位缺口,第三凸起左侧设有第二让位缺口,所述行程开关包括第一行程开关和第二行程开关,第一行程开关和第二行程开关沿转盘轴向方向并排设置,第一凸起触发第一行程开关,以使内锅的中轴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在-10°-10°之间,第二凸起同时触发第一行程开关和第二行程开关,以使内锅的中轴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在30°-60°之间,第三凸起触发第二行程开关,以使内锅的中轴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在60°-90°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为伺服电缸,伺服电缸设置在底座上,伺服电缸伸缩端与外锅底部转动连接,伺服电缸动作驱动外锅绕第一支点转动,以使内锅3的中轴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在-10°-90°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和外锅之间设有支撑杆,支撑杆下端固定在底座上,支撑杆上端与锅体底部转动连接,支撑杆上端与锅体底部转动连接处构成所述第一支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有机身,机身顶面呈弧形设置,机身顶面设有通孔和活动槽,支撑杆上端穿过所述通孔,驱动机构上端穿过所述活动槽,且驱动机构上部在活动槽内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装置设于外锅底部中心位置上,旋转装置为旋转电机,旋转电机与内锅底部通过锁紧装置连接传动,加热装置设置在旋转电机四周,加热装置加热内锅的侧壁与底壁连接部位,内锅呈喇叭口设计,内锅开口一端直径大于内锅底壁一端直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装置包括设于内锅底面的定位凸柱和活动设于外锅内腔底面的定位盘,定位盘四周延伸有至少两个卡钩,卡钩开口均朝向沿顺时针/逆时针方向,定位盘上端面对应卡钩开口位置设有弹性件,定位凸柱数量与卡钩数量一一对应,定位凸柱外端设有限位块,定位凸柱进入卡钩内,限位块与定位盘下端面配合限位,弹性件阻碍定位凸柱滑出卡钩。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锅上还设有搅拌筋,所述底座上设有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分别控制旋转装置、驱动机构动作。
CN201921510330.XU 2019-09-11 2019-09-11 一种炒菜机 Active CN2109896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10330.XU CN210989629U (zh) 2019-09-11 2019-09-11 一种炒菜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10330.XU CN210989629U (zh) 2019-09-11 2019-09-11 一种炒菜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989629U true CN210989629U (zh) 2020-07-14

Family

ID=715013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510330.XU Active CN210989629U (zh) 2019-09-11 2019-09-11 一种炒菜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989629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68701A (zh) * 2020-12-25 2021-03-3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饭煲
US11229322B2 (en) 2020-04-06 2022-01-25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Dynamic flip toaster
CN114098440A (zh) * 2021-12-24 2022-03-0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炒菜机的倒菜控制方法、装置及炒菜机
CN114403709A (zh) * 2021-12-24 2022-04-2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炒菜机、炒菜机控制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229322B2 (en) 2020-04-06 2022-01-25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Dynamic flip toaster
US11445859B2 (en) 2020-04-06 2022-09-20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Dynamic flip toaster
CN112568701A (zh) * 2020-12-25 2021-03-3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饭煲
CN112568701B (zh) * 2020-12-25 2021-12-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饭煲
CN114098440A (zh) * 2021-12-24 2022-03-0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炒菜机的倒菜控制方法、装置及炒菜机
CN114403709A (zh) * 2021-12-24 2022-04-2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炒菜机、炒菜机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4098440B (zh) * 2021-12-24 2023-08-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炒菜机的倒菜控制方法、装置及炒菜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989629U (zh) 一种炒菜机
CN211049077U (zh) 一种炒菜机的锅体驱动结构
CN209404516U (zh) 烤盘组件和烹饪装置
CN217827583U (zh) 一种多功能空气炸锅
CN214017072U (zh) 一种烹饪机
CN114886299A (zh) 一种多功能煎炸涮煮一体锅
CN209863317U (zh) 一种可倾斜烹饪的烹饪器具
CN210582112U (zh) 一种自动加入配菜的炒菜机
JP2005253868A (ja) たこ焼き器
CN211432232U (zh) 一种炒菜机的锅体结构
CN210381360U (zh) 线圈盘组件和电磁加热器具
CN210019046U (zh) 一种电饼铛
CN201701003U (zh) 一种多功能电炖锅
CN209922470U (zh) 一种主料定量自动供给装置
CN111908165A (zh) 一种主料定量自动供给装置
CN213371315U (zh) 一种烹饪电器
CN215226979U (zh) 烹饪器具及刀具组件
CN114176415B (zh) 三合一烹饪设备
CN109611904A (zh) 微波烹饪器具
CN217659206U (zh) 一种炒菜机
CN213248322U (zh) 烹饪器具
CN209996033U (zh) 一种旋转容器和烹饪器具及炒菜机
CN209090959U (zh) 多功能烤箱
CN209789477U (zh) 一种电磁加热自动炒菜锅
CN203354302U (zh) 一种电脑版慢炖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