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76253U - 叠合楼板及其拼缝结构及其板端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叠合楼板及其拼缝结构及其板端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976253U
CN210976253U CN201921558017.3U CN201921558017U CN210976253U CN 210976253 U CN210976253 U CN 210976253U CN 201921558017 U CN201921558017 U CN 201921558017U CN 210976253 U CN210976253 U CN 2109762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ab
plate
steel bars
composite floor
tru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55801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荣新
周慧敏
代婧
司建超
苗国增
周文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maohuichua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maohuichua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maohuichua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maohuichua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55801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9762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9762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9762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叠合楼板及其拼缝结构及其板端连接结构,包括:具有上下相对设置的板顶和板底的预制板,板顶包括中面和连接于中面四周的边面,中面和板底之间的距离大于边面和板底之间的距离;埋设于预制板的内部的钢筋骨架;固定于预制板且顶部凸伸出边面的桁架钢筋。本实用新型中间厚周边薄且四面不出筋,可避免叠合板的模具开孔,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在将叠合楼板相互拼接时以及将叠合楼板和立柱连接时,无需考虑钢筋碰撞问题。叠合楼板的中面的对应的厚度大于边面对应的厚度,从而后续浇筑现浇层时无需浇筑中面上,减小现场的湿作业。

Description

叠合楼板及其拼缝结构及其板端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指一种叠合楼板及其拼缝结构及其板端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钢筋桁架叠合楼板是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应用或者主要应用的预制构件。一般的楼板为四边支撑,通常根据长短边之比判断楼板是单向板还是双向板。具体地,当楼板的长短边之比大于或等于3时,楼板基本上沿短边方向受力,可忽略长边方向的受力,称为单向板。
参阅图1所示,显示了现有技术中的板端10a和立柱11a的连接示意图。如图1所示,将板端10a和立柱11a通过现浇层12a连接。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的是在板端10a出筋,在板侧处不出筋的形式。钢筋20a凸伸出板端10a且埋设固定于后续浇筑的现浇层12a内。但是用于浇筑楼板的边模需要开设供钢筋20a穿设的通孔,边模的结构复杂制作难度大,生产及安装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叠合楼板及其拼缝结构及其板端连接结构,解决现有技术中叠合楼板的板端支座出筋,用于制作叠合楼板的边模需要开设通孔的问题。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叠合楼板,包括:
具有上下相对设置的板顶和板底的预制板,所述板顶包括中面和连接于所述中面四周的边面,所述中面和所述板底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边面和所述板底之间的距离;
埋设于所述预制板的内部的钢筋骨架;以及
固定于所述预制板且顶部凸伸出所述边面的桁架钢筋。
本实用新型叠合楼板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中面和所述边面通过斜向设置的坡面连接。
本实用新型叠合楼板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钢筋骨架包括:
埋设于所述预制板的内部且靠近所述板底的板底钢筋;以及
埋设于所述预制板的内部且靠近所述板顶的板顶钢筋,
所述板顶钢筋和所述板底钢筋的对应于所述中面的部分相对设置,
所述板顶钢筋和所述板底钢筋的对应于所述边面的部分相互固定。
本实用新型叠合楼板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所述板顶钢筋的对应于所述坡面的部分平行于所述坡面。
本实用新型叠合楼板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所述桁架钢筋的底部和所述板底钢筋固定。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叠合楼板的拼缝结构,用于将两个叠合楼板的对应于边面的板端拼接固定,所述拼缝结构包括:
设于两个预制板相互拼接的边面上且和桁架钢筋固接的拼接钢筋骨架;以及
浇筑于两个所述预制板相互拼接的边面上的现浇层,所述现浇层的顶面和所述预制板的中面齐平连接且覆盖所述拼接钢筋骨架和桁架钢筋。
本实用新型叠合楼板的拼缝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拼接钢筋骨架包括:
设于两个所述预制板相互拼接的边面上且和所述桁架钢筋固接的底拼接筋;以及
平行设于所述底拼接筋上方且和所述桁架钢筋固接的顶拼接筋。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叠合楼板的板端连接结构,叠合楼板的对应于边面的板端设于立柱上,所述板端连接结构包括:
设于边面上且和桁架钢筋固接的连接钢筋骨架,端部凸伸出所述边面且位于立柱上方;以及
浇筑于所述边面上和所述立柱顶面的现浇层,所述现浇层的顶面和预制板的中面齐平连接且覆盖所述连接钢筋骨架和桁架钢筋。
本实用新型叠合楼板的板端连接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连接钢筋骨架包括:
设于所述边面上且和所述桁架钢筋固接的底连接筋,端部凸伸出所述边面且位于立柱上方;以及
平行设于所述底连接筋上方且和所述桁架钢筋固接的顶连接筋,端部凸伸出所述边面且位于立柱上方。
本实用新型叠合楼板及其拼缝结构及其板端连接结构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叠合楼板的中间厚周边薄且四面不出筋。叠合楼板的中面和边面通过斜向的坡面连接,可增大后续浇筑层和叠合楼板的预制板的连接面积,增加固定的牢固性。叠合楼板的四面不出筋,可以避免叠合板的模具开孔,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在将叠合楼板相互拼接时以及将叠合楼板和立柱连接时,无需考虑钢筋碰撞问题。叠合楼板的中面的对应的厚度大于边面对应的厚度,从而后续浇筑现浇层时,无需浇筑中面上,减小现场的湿作业。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板端和立柱的连接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叠合楼板的横向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叠合楼板的纵向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叠合楼板的拼缝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叠合楼板的板端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阅图2,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叠合楼板的横向剖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叠合楼板的纵向剖视图。结合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叠合楼板,包括:
具有上下相对设置的板顶20和板底30的预制板10,板顶20包括中面21和连接于中面21四周的边面22,中面21和板底30之间的距离大于边面22和板底30之间的距离;
埋设于预制板10的内部的钢筋骨架40;以及
固定于预制板10且顶部凸伸出边面22的桁架钢筋50。
本实用新型的叠合板四面不出筋,可以避免叠合板的模具开孔,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叠合楼板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面21和边面22通过斜向设置的坡面23连接。坡面23可增加现浇层与预制板的结合面积,增加结构整体性。在吊装过程中,斜向设置的坡面23可避免产生裂缝,避免阶梯形截面形式容易在截面突变位置产生裂缝的问题。
作为本实用新型叠合楼板的一较佳实施方式,钢筋骨架40包括:埋设于预制板10的内部且靠近板底30的板底钢筋41;以及埋设于预制板10的内部且靠近板顶20的板顶钢筋42,板顶钢筋42和板底钢筋41的对应于中面21的部分相对设置,平行设置且间隔有距离;板顶钢筋42和板底钢筋41的对应于边面22的部分相互固定,形成一体,加强牢固性。预制板10的端部的厚度较小,预制板10的端部的板顶钢筋42和板底钢筋41相互固定,避免凸伸出预制板10顶面。在本实施例中,板顶钢筋42和板底钢筋41均为多个钢筋间隔设置且垂直连接成的钢筋网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叠合楼板的一较佳实施方式,板顶钢筋42的对应于坡面23的部分平行于坡面23。通过将部分钢筋平行于坡面23以斜向设置,有利于结构抗剪。
作为本实用新型叠合楼板的一较佳实施方式,桁架钢筋50的底部和板底钢筋41固定,钢筋形成一体加强牢固性。在本实施例中,桁架钢筋50只设置于预制板10的端部,预制板10的中部对应于中面21的位置不设置桁架钢筋50,从而可减小桁架钢筋50的使用,节约材料。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叠合楼板的设计原理进行说明:
根据单向板仅在短边方向受力的特点,如何将板端处设置不出筋形式呢?首先分析一下板端处主要承受板负弯矩,板底承受的正弯矩在接近支座位置处几乎为零,负弯矩需在板中和轴以上位置承受拉力,在中和轴以下位置承受压力,基于这一理论,按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要求配置板面支座钢筋,板底钢筋采用搭接的形式进行力的传递,搭接长度需满足规范相应要求,为保证板底钢筋在中和轴以下的位置,对于预制板的板厚也进行了相应的规定。
为了提高预制率及水平构件的应用比例,我们结合单向板跨中的受力特点,将整个叠合板设置为三段式,即中间高两边低的形式。主要原因是:单向板在短边受力方向,板端处的板面承受负弯矩,板底承受压力,故在不小于预制板的长度的1/4的范围内的板面上设置现浇段,板底采用预制板的形式;跨中位置处板底主要承受正弯矩,板面主要受压,在跨中位置将板全厚度范围均做成预制结构。
进一步地,在板跨1/4范围内,抗剪受力较大位置处,设置桁架钢筋,桁架钢筋需满足规范计算要求,在板跨1/4以外的范围未设置桁架钢筋,大大减少桁架钢筋,降低成本。
进一步地,在板厚变截面处,采用斜坡的变截面形式,一方面可以增加现浇与预制部分的结合面,增加结构整体性。另一方面配置斜向钢筋更有利于结构抗剪。在现有吊装过程中,对于阶梯形截面形式,很容易在截面突变位置产生裂缝,而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斜坡的形式可以避免裂缝的发生。
参阅图4为本实用新型叠合楼板的拼缝结构示意图。结合图4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叠合楼板的拼缝结构,用于将两个叠合楼板的对应于边面22b的板端拼接固定,拼缝结构包括:
设于两个预制板10b相互拼接的边面22b上且和桁架钢筋50b固接的拼接钢筋骨架60b;以及
浇筑于两个预制板10b相互拼接的边面22b上的现浇层70b,现浇层70b的顶面和预制板10b的中面21b齐平连接且覆盖拼接钢筋骨架60b和桁架钢筋50b。
叠合楼板的四面不出筋,在将叠合楼板相互拼接时,无需考虑钢筋碰撞问题。预制板的中间部分不需要在浇筑,减少浇筑现浇层的工作量。
作为本实用新型叠合楼板的一较佳实施方式,拼接钢筋骨架60b包括:
设于两个预制板10b相互拼接的边面22b上且和桁架钢筋50b固接的底拼接筋61b;以及
平行设于底拼接筋61b上方且和桁架钢筋50b固接的顶拼接筋62b。
底拼接筋61b和顶拼接筋62b均为相互垂直连接且间隔设置的多个钢筋形成的钢筋网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叠合板采用中间高两边低的形式,即预制部分的中面对应的体积增加,从而后续进行叠合楼板的拼接时,现浇层的浇筑体积少,可减少现场的湿作业,可提高效率。叠合板四面不出筋,可以避免叠合板的模具开孔,大大提高生产效率。也可以减少构件厂测量钢筋这部分的工作量。在设计过程中不用再复核支座宽度,提高绘图效率。叠合板四面不出筋可避免板钢筋与墙体钢筋、梁柱钢筋的碰撞。
叠合板在变截面位置处采用斜坡的形式,可增加现浇与预制部分的结合面,增强结构整体性。叠合板在变截面位置处采用斜坡的形式,且配置有斜向钢筋有利于结构抗剪。在吊装过程中,对于阶梯形截面形式,容易在截面突变位置产生裂缝,而本实用新型的叠合板在变截面位置处采用斜坡的形式可有效避免裂缝的发生。
参阅图5为本实用新型叠合楼板的板端连接结构示意图。结合图5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叠合楼板的板端连接结构,叠合楼板的对应于边面22c的板端设于立柱11c上,连接结构包括:
设于边面上22c且和桁架钢筋50c固接的连接钢筋骨架80c,端部凸伸出边面22c且位于立柱11c上方;以及
浇筑于边面22c上和立柱11c顶面的现浇层90c,现浇层90c的顶面和预制板10c的中面21c齐平连接且覆盖连接钢筋骨架80c和桁架钢筋50c。
叠合楼板的四面不出筋,在将叠合楼板和立柱连接时,无需考虑钢筋碰撞问题。预制板的中间部分不需要在浇筑,减少浇筑现浇层的工作量。
作为本实用新型叠合楼板的一较佳实施方式,连接钢筋骨架80c包括:
设于边面22c上且和桁架钢筋50c固接的底连接筋81c,端部凸伸出边面22c且位于立柱11c上方;以及
平行设于底连接筋81c上方且和桁架钢筋50c固接的顶连接筋82c,端部凸伸出边面22c且位于立柱11c上方。
底连接筋81c和顶连接筋82c均为相互垂直连接且间隔设置的多个钢筋形成的钢筋网结构。
本实用新型叠合楼板及其拼缝结构及其板端连接结构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叠合楼板的中间厚周边薄且四面不出筋。叠合楼板的中面和边面通过斜向的坡面连接,可增大后续浇筑层和叠合楼板的预制板的连接面积,增加固定的牢固性。叠合楼板的四面不出筋,可以避免叠合板的模具开孔,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在将叠合楼板相互拼接时以及将叠合楼板和立柱连接时,无需考虑钢筋碰撞问题。叠合楼板的中面的对应的厚度大于边面对应的厚度,从而后续浇筑现浇层时,无需浇筑中面上,减小现场的湿作业。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上下相对设置的板顶和板底的预制板,所述板顶包括中面和连接于所述中面四周的边面,所述中面和所述板底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边面和所述板底之间的距离;
埋设于所述预制板的内部的钢筋骨架;以及
固定于所述预制板且顶部凸伸出所述边面的桁架钢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面和所述边面通过斜向设置的坡面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骨架包括:
埋设于所述预制板的内部且靠近所述板底的板底钢筋;以及
埋设于所述预制板的内部且靠近所述板顶的板顶钢筋,
所述板顶钢筋和所述板底钢筋的对应于所述中面的部分相对设置,
所述板顶钢筋和所述板底钢筋的对应于所述边面的部分相互固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顶钢筋的对应于所述坡面的部分平行于所述坡面。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桁架钢筋的底部和所述板底钢筋固定。
6.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楼板的拼缝结构,用于将两个叠合楼板的对应于边面的板端拼接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拼缝结构包括:
设于两个预制板相互拼接的边面上且和桁架钢筋固接的拼接钢筋骨架;以及
浇筑于两个所述预制板相互拼接的边面上的现浇层,所述现浇层的顶面和所述预制板的中面齐平连接且覆盖所述拼接钢筋骨架和桁架钢筋。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叠合楼板的拼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拼接钢筋骨架包括:
设于两个所述预制板相互拼接的边面上且和所述桁架钢筋固接的底拼接筋;以及
平行设于所述底拼接筋上方且和所述桁架钢筋固接的顶拼接筋。
8.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楼板的板端连接结构,叠合楼板的对应于边面的板端设于立柱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端连接结构包括:
设于边面上且和桁架钢筋固接的连接钢筋骨架,端部凸伸出所述边面且位于立柱上方;以及
浇筑于所述边面上和所述立柱顶面的现浇层,所述现浇层的顶面和预制板的中面齐平连接且覆盖所述连接钢筋骨架和桁架钢筋。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叠合楼板的板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钢筋骨架包括:
设于所述边面上且和所述桁架钢筋固接的底连接筋,端部凸伸出所述边面且位于立柱上方;以及
平行设于所述底连接筋上方且和所述桁架钢筋固接的顶连接筋,端部凸伸出所述边面且位于立柱上方。
CN201921558017.3U 2019-09-19 2019-09-19 叠合楼板及其拼缝结构及其板端连接结构 Active CN2109762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58017.3U CN210976253U (zh) 2019-09-19 2019-09-19 叠合楼板及其拼缝结构及其板端连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58017.3U CN210976253U (zh) 2019-09-19 2019-09-19 叠合楼板及其拼缝结构及其板端连接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976253U true CN210976253U (zh) 2020-07-10

Family

ID=714472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558017.3U Active CN210976253U (zh) 2019-09-19 2019-09-19 叠合楼板及其拼缝结构及其板端连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97625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834006B1 (ko) 성형강판을 이용한 강재 조립보와 이를 이용한 철골골조
CN113482208B (zh) 预制混凝土楼板的干湿结合连接构造及施工方法
CN102182141A (zh) 纵向不抗剪t型抗拔连接件及其施工方法
CN111424546A (zh) 中小跨径桥梁的倒t钢梁-混凝土组合梁结构及施工方法
KR100947340B1 (ko) 슬래브와 기둥 접합부의 전단보강체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12575946A (zh) 装配式预制叠合楼板
CN210976253U (zh) 叠合楼板及其拼缝结构及其板端连接结构
CN111794423A (zh) 一种钢-混凝土组合梁结构、建筑物及施工方法
CN218176284U (zh) 一种带有异形筋密拼连接构造的装配式叠合板
CN111021616A (zh) 全内嵌钢梁组合楼板及其施工方法
CN207296062U (zh) 一种蜂窝孔组合钢板剪力墙
CN109594461B (zh) 一种拼装钢混凝土组合梁及其成型方法
CN213539440U (zh) 一种装配式叠合楼板
CN210563001U (zh) 一种具有立体腹杆钢筋的钢筋桁架
CN210712505U (zh) 钢板组合梁浅槽式连接结构、钢板组合梁
CN210508035U (zh) 一种装配式组合梁次梁构造
CN209873568U (zh) 组合梁与混凝土桥面板连接结构
CN114808661A (zh) 一种应用于装配式钢-开孔预制混凝土板组合梁中的并列异形pbl剪力连接系统
CN111576709A (zh) 一种预制局部叠合楼板
CN112627027A (zh) 一种轻质一体化叠合桥面板
CN101775875A (zh) 一种带肋叠合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预制板
CN216075825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应力叠合板
CN101100881A (zh) 一种局部型钢混凝土密肋扁梁楼盖
CN213329610U (zh) 一种预制叠合板
CN212223610U (zh) 一种预弯桥面板-少主梁钢混组合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