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70555U - 一种轮胎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轮胎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970555U CN210970555U CN201921566836.2U CN201921566836U CN210970555U CN 210970555 U CN210970555 U CN 210970555U CN 201921566836 U CN201921566836 U CN 201921566836U CN 210970555 U CN210970555 U CN 21097055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vity
- rubber tire
- tire body
- seismic
- rubb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00703 anti-shock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11 modific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轮胎结构,其包括呈环形的橡胶胎体,橡胶胎体内部成型有腔室,且橡胶胎体内部还成型有至少一片分隔支撑板,分隔支撑板将腔室分隔成至少两个隔绝的第一、第二抗震腔体;橡胶胎体内壁向内开设有若干通孔,该分隔支撑板端部显露于该通孔中,且通孔还同时连通第一、第二抗震腔体,橡胶胎体安装于轮毂上后,橡胶胎体内侧面与轮毂紧密贴合,使第一、第二抗震腔体连通后与轮毂之间形成一个密闭的连通的气囊结构。本实用新型不仅结构强度大,质量轻,免充气,承重能力强,不爆裂,弹性好且弹性形变能力强,以致具有极强的减震抗震能力;橡胶胎体离开与之碰撞的外物后,该橡胶胎体能够马上恢复,使用起来极为方便,使用寿命更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胎产品技术领域,特指一种轮胎结构。
背景技术:
轮胎是指在各种车辆或机械上装配的接地滚动的圆环形弹性橡胶制品。它通常安装在金属轮毂或其它固体轮毂上,能支承车身,缓冲外界冲击,实现与路面间的接触并保证车辆的行驶性能。轮胎是车辆的重要组成部件之一,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撑车体重量,传送牵引和制动的扭力,保证车轮与路面的附着力。
目前的轮胎主要分为充气轮胎和实心轮胎两种,充气轮胎的弹性好、质量轻,但存在漏气和爆胎现象;实心轮胎避免了漏气和爆胎现象,耐磨性强,使用寿命较长,但存在抗震能力差和质量重的问题。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轮胎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该轮胎结构包括呈环形的橡胶胎体,所述橡胶胎体内部成型有腔室,且橡胶胎体内部还成型有至少一片分隔支撑板,该分隔支撑板将该腔室分隔成至少两个隔绝的第一抗震腔体和第二抗震腔体;所述橡胶胎体内壁向内开设有若干通孔,该分隔支撑板端部显露于该通孔中,且该通孔还同时连通该第一抗震腔体和第二抗震腔体,该橡胶胎体安装于轮毂上后,该橡胶胎体内侧面与轮毂紧密贴合,使第一抗震腔体和第二抗震腔体连通后与轮毂之间形成一个密闭的连通的气囊结构。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橡胶胎体的厚度为40-45mm,直径为200-250mm;所述第一抗震腔体内壁与橡胶胎体外表面之间最薄位置的厚度为5-5.1mm;所述第二抗震腔体内壁与橡胶胎体外表面之间最薄位置的厚度为5-5.1mm;所述分隔支撑板厚度为4.8-5.0mm。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抗震腔体和第二抗震腔体的截面均呈D字形。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抗震腔体和第二抗震腔体的形状相同,并对称分布。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橡胶胎体外侧呈由两侧向中部收窄并凸伸的形状。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橡胶胎体内壁成型有用于与轮毂装配的凸环体,该凸环体两侧均形成有阶梯槽;所述通孔沿凸环体的内壁向内开设,并同时连通该第一抗震腔体和第二抗震腔体。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橡胶胎体外表面设置有复数相连通的防滑凸起或防滑槽。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于橡胶胎体内部还成型有至少一片分隔支撑板,该分隔支撑板将该腔室分隔成至少两个隔绝的第一抗震腔体和第二抗震腔体,且橡胶胎体内壁向内开设的通孔同时连通该第一抗震腔体和第二抗震腔体,使该橡胶胎体安装于轮毂上后,该橡胶胎体内侧面与轮毂紧密贴合,使第一抗震腔体和第二抗震腔体连通后与轮毂之间形成一个密闭的连通的气囊结构,由于分隔支撑板能够形成稳定的支撑,使本实用新型不仅结构强度大,质量轻,免充气,承重能力强,不爆裂,弹性好且弹性形变能力强,以致具有极强的减震抗震能力;橡胶胎体离开与之碰撞的外物后,该橡胶胎体能够马上恢复,使用起来极为方便,使用寿命更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见图1、2所示,为一种轮胎结构,其包括呈环形的橡胶胎体1,所述橡胶胎体1内部成型有腔室10,且橡胶胎体1内部还成型有至少一片分隔支撑板11,该分隔支撑板11将该腔室10分隔成至少两个隔绝的第一抗震腔体101和第二抗震腔体102;所述橡胶胎体1内壁向内开设有若干通孔103,该分隔支撑板11端部显露于该通孔103中,且该通孔103还同时连通该第一抗震腔体101和第二抗震腔体102,该橡胶胎体1安装于轮毂上后,该橡胶胎体1内侧面与轮毂紧密贴合,使第一抗震腔体101和第二抗震腔体102连通后与轮毂之间形成一个密闭的连通的气囊结构。本实用新型于橡胶胎体1内部还成型有至少一片分隔支撑板11,该分隔支撑板11将该腔室10分隔成至少两个隔绝的第一抗震腔体101和第二抗震腔体102,且橡胶胎体1内壁向内开设的通孔103同时连通该第一抗震腔体101和第二抗震腔体102,使该橡胶胎体1安装于轮毂上后,该橡胶胎体1内侧面与轮毂紧密贴合,使第一抗震腔体101和第二抗震腔体102连通后与轮毂之间形成一个密闭的连通的气囊结构,由于分隔支撑板11能够形成稳定的支撑,使本实用新型不仅结构强度大,承重能力强,且弹性形变能力强,以致具有极强的减震抗震能力,另外,橡胶胎体离开与之碰撞的外物后,该橡胶胎体能够马上恢复,使用起来极为方便,使用寿命更长。
所述橡胶胎体1的厚度为40-45mm,直径为200-250mm;所述第一抗震腔体101内壁与橡胶胎体1外表面之间最薄位置的厚度为5-5.1mm;所述第二抗震腔体102内壁与橡胶胎体1外表面之间最薄位置的厚度为5-5.1mm;所述分隔支撑板11厚度为4.8-5.0mm。所述分隔支撑板11的厚度足够大,以致使橡胶胎体1的结构强度够大,且抗变形能力极强。
所述第一抗震腔体101和第二抗震腔体102的截面均呈D字形。所述第一抗震腔体101和第二抗震腔体102的形状相同,并对称分布。
所述橡胶胎体1外侧呈由两侧向中部收窄并凸伸的形状,其用于与接触地面,此造型的橡胶胎体1强度大,使用寿命长。
所述橡胶胎体1内壁成型有用于与轮毂装配的凸环体12,该凸环体12两侧均形成有阶梯槽121;所述通孔103沿凸环体12的内壁向内开设,并同时连通该第一抗震腔体101和第二抗震腔体102。该橡胶胎体1安装于轮毂上后,该凸环体12置于轮毂外围的槽体中,并被挤压变形,其配合度好,结构更加稳定。所述凸环体12的宽度大于轮毂外围的槽体的宽度,以致使该凸环体12会被挤压变形,使该凸环体12稳定定位于轮毂外围的槽体中,保证装配的密闭性及稳定性。
所述橡胶胎体1外表面设置有复数相连通的防滑凸起或防滑槽13,该防滑凸起或防滑槽13用于增加摩擦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于橡胶胎体1内部还成型有至少一片分隔支撑板11,该分隔支撑板11将该腔室10分隔成至少两个隔绝的第一抗震腔体101和第二抗震腔体102,且橡胶胎体1内壁向内开设的通孔103同时连通该第一抗震腔体101和第二抗震腔体102,使该橡胶胎体1安装于轮毂上后,该橡胶胎体1内侧面与轮毂紧密贴合,使第一抗震腔体101和第二抗震腔体102连通后与轮毂之间形成一个密闭的连通的气囊结构,由于分隔支撑板11能够形成稳定的支撑,使本实用新型不仅结构强度大,质量轻,免充气,承重能力强,不爆裂,弹性好且弹性形变能力强,以致具有极强的减震抗震能力;橡胶胎体离开与之碰撞的外物后,该橡胶胎体能够马上恢复,使用起来极为方便,使用寿命更长。
当然,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非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述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轮胎结构,其包括呈环形的橡胶胎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胎体(1)内部成型有腔室(10),且橡胶胎体(1)内部还成型有至少一片分隔支撑板(11),该分隔支撑板(11)将该腔室(10)分隔成至少两个隔绝的第一抗震腔体(101)和第二抗震腔体(102);所述橡胶胎体(1)内壁向内开设有若干通孔(103),该分隔支撑板(11)端部显露于该通孔(103)中,且该通孔(103)还同时连通该第一抗震腔体(101)和第二抗震腔体(102),该橡胶胎体(1)安装于轮毂上后,该橡胶胎体(1)内侧面与轮毂紧密贴合,使第一抗震腔体(101)和第二抗震腔体(102)连通后与轮毂之间形成一个密闭的连通的气囊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胎体(1)的厚度为40-45mm,直径为200-250mm;所述第一抗震腔体(101)内壁与橡胶胎体(1)外表面之间最薄位置的厚度为5-5.1mm;所述第二抗震腔体(102)内壁与橡胶胎体(1)外表面之间最薄位置的厚度为5-5.1mm;所述分隔支撑板(11)厚度为4.8-5.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轮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抗震腔体(101)和第二抗震腔体(102)的截面均呈D字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轮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抗震腔体(101)和第二抗震腔体(102)的形状相同,并对称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轮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胎体(1)外侧呈由两侧向中部收窄并凸伸的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轮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胎体(1)内壁成型有用于与轮毂装配的凸环体(12),该凸环体(12)两侧均形成有阶梯槽(121);所述通孔(103)沿凸环体(12)的内壁向内开设,并同时连通该第一抗震腔体(101)和第二抗震腔体(102)。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轮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胎体(1)外表面设置有复数相连通的防滑凸起或防滑槽(13)。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566836.2U CN210970555U (zh) | 2019-09-19 | 2019-09-19 | 一种轮胎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566836.2U CN210970555U (zh) | 2019-09-19 | 2019-09-19 | 一种轮胎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970555U true CN210970555U (zh) | 2020-07-10 |
Family
ID=714591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566836.2U Active CN210970555U (zh) | 2019-09-19 | 2019-09-19 | 一种轮胎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970555U (zh) |
-
2019
- 2019-09-19 CN CN201921566836.2U patent/CN21097055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7617439U (zh) | 嵌胶式模块化金属弹性轮胎 | |
CN210970555U (zh) | 一种轮胎结构 | |
CN211468079U (zh) | 一种车辆工程耐磨轮胎 | |
CN209776050U (zh) | 一种新型防震轮胎 | |
CN210062576U (zh) | 一种新型轮胎结构 | |
CN110481244A (zh) | 一种轮胎结构 | |
CN108482005B (zh) | 一种安全车轮 | |
WO2020211179A1 (zh) | 一种新型轮胎结构 | |
CN212313192U (zh) | 一种弹性支架一体式柔性轮胎 | |
CN210062575U (zh) | 一种基于三维点阵材料填充的免充气轮胎 | |
CN207565234U (zh) | 一种蜂窝式防爆轮胎 | |
CN104260600B (zh) | 一种防爆车轮 | |
CN203093611U (zh) | 一种防滑护胎型轮辋 | |
CN206551796U (zh) | 一种高弹实心防爆轮胎 | |
CN111055633A (zh) | 一种中空复合胎结构 | |
CN212098291U (zh) | 一种新型防震轮胎 | |
CN212499750U (zh) | 一种缺气保压轮胎 | |
CN212242814U (zh) | 一种自带爆胎应急装置的轮毂 | |
CN211308122U (zh) | 一种新型防刺破的摩托车外胎结构 | |
CN217259424U (zh) | 一种轮胎装置及汽车 | |
CN202115282U (zh) | 一种新型板簧轮胎 | |
CN203957709U (zh) | 防爆轮辋、防爆轮胎及其总成 | |
CN214215378U (zh) | 一种etpu外层和钢圈轮胎内层组合的无内胎轮胎 | |
CN214775213U (zh) | 一种适用于扁平轮胎的内胎 | |
CN211869079U (zh) | 一种防爆轮胎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