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47636U - 一种用于隔震支座施工的脚手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隔震支座施工的脚手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947636U
CN210947636U CN201921449891.3U CN201921449891U CN210947636U CN 210947636 U CN210947636 U CN 210947636U CN 201921449891 U CN201921449891 U CN 201921449891U CN 210947636 U CN210947636 U CN 2109476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support body
supporting
parts
shap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44989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应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rst Construction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irst Construction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rst Construction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First Construction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44989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9476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9476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9476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add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隔震支座施工的脚手架,属于建筑施工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隔震支座施工的脚手架,包括设置在隔震支座墩柱外侧的支撑架体,其中,支撑架体包括第一架体、第二架体相间设置,首尾相互活动相接围成一圈的若干个第一架体和若干个第二架体,以及分别设置在相邻的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之间的若干组限位件。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隔震支座施工的脚手架安全系数高、方便拆装及转运、作业效率高、稳定性高、制作简单。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隔震支座施工的脚手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隔震支座施工的脚手架。
背景技术
隔震支座是指结构为达到隔震要求而设置的支承装置,是在上部结构与地基之间增加隔震层,安装橡胶隔震支座,起到与地面的软连接,通过这样的技术,可以把地震80%左右的能量抵消掉。通常,隔震支座通过上、下安装板与混凝土建筑体相连接,下安装板与隔震支座墩柱浇筑于一体,随后于隔震支座墩柱上进行隔震支座安装、上安装板定位及上部结构体钢筋网绑扎等作业,由于隔震支座墩柱有一定的高度,在其上部作业时,需借助脚手架,现有技术中没有适用于隔震支座施工的脚手架,作业人员通常将4个长凳作为支撑置于隔震支座墩柱周围,在相邻两个长凳之间搭木板或钢板搭建临时作业平台进行作业,在作业过程中,木板或钢板极易滑落,安全系数极低,同一施工项目所需隔震支座数量甚多,每个均需重新搭建作业平台,严重影响施工效率。
如何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是本实用新型面临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系数高、方便拆装及转运、作业效率高、稳定性高、制作简单的用于隔震支座施工的脚手架。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措施实现的:一种用于隔震支座施工的脚手架,包括设置在隔震支座墩柱外侧的支撑架体,其中,所述支撑架体包括第一架体、第二架体相间设置,首尾相互活动相接围成一圈的若干个所述第一架体和若干个所述第二架体,以及分别设置在相邻的所述第一架体和所述第二架体之间的若干组限位件,所述第一架体和所述第二架体首尾相互活动相接围成一圈,一方面可以使脚手架的作业平台连为一体,方便作业人员作业,同时提高安全系数,另一方面,方便拆装及转运,提高作业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特点还有,所述支撑架体由两个所述第一架体和两个所述第二架体,以及四组所述限位件构成。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特点还有,所述第一架体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二架体的一端套接,所述第一架体的另一端与另一个所述第二架体的一端套接;两个所述第一架体和两个所述第二架体围成方形,两个所述第一架体沿其中一个对角线设置,两个所述第二架体沿另一个对角线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特点还有,所述第一架体包括的第一顶部架,设置在所述第一顶部架底面中部的梯子,一方面可以对所述第一顶部架进行支撑,另一方面可以方便作业人员上下,提高作业效率,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顶部架底面上的若干个第一支撑腿;
所述第一顶部架包括L型的第一支撑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部之间的第一连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部顶面上的第一踩踏部,以及在所述第一支撑部的每一个端部,依次贯穿所述第一支撑部两个侧板分别均匀开设的若干个第一限位孔,所述第一限位孔从所述第一支撑部端部延伸至其中部;
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等间距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L型框架;
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部底面中部的第一中部连接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部底面端部的第一端部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连接固定两个所述第一L型框架,所述梯子设置在所述第一中部连接板的底面上,所述第一中部连接板的底面上和所述第一端部连接板的底面上均设置所述第一支撑腿;
所述第一踩踏部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部顶面上的第一踏板,作业人员在所述第一踏板上进行作业,同时,所述第一踏板可以进一步对两个所述第一框架进行连接固定;
所述第一限位孔位于两个所述第一L型框架相对应的端部,且依次贯穿两个所述第一L型框架;所述第二架体包括的第二顶部架,设置在所述第二顶部架底面中部的若干个第二支撑腿;
所述第二顶部架包括L型的第二支撑部、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的第二连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部顶面上的第二踩踏部,以及在所述第二支撑部的每一个端部,依次贯穿所述第二支撑部两个侧板分别均匀开设的若干个与所述第一限位孔相互配合的第二限位孔;
所述第二支撑部包括等间距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L型框架;
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部底面中部的第二中部连接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部端部之间的第二端部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连接固定两个所述第二L型框架,所述第二支撑腿设置在所述第二中部连接板的底面上;
所述第二踩踏部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部顶面上的第二踏板,作业人员在所述第二踏板上进行作业,同时,所述第二踏板可以进一步对两个所述第二框架进行连接固定;
所述第二限位孔位于两个所述第二L型框架相对应的端部,且依次贯穿两个所述第二L型框架;
所述第二顶部架的端部置于相对应的所述第一顶部架的端部内,所述限位件贯穿相对应的所述第一限位孔和所述第二限位孔。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特点还有,所述第一L型框架的截面形状为U型,两个所述第一L型框架的U型开口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限位孔依次贯穿两个所述L型框架的封闭端。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特点还有,所述第二L型框架的截面形状为L型,两个所述第二L型框架的水平部向上、夹角向外相对设置,所述第二限位孔依次贯穿两个所述第二L型框架的竖直部。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特点还有,每一个端部的所述第二限位孔的数量设置为两个,提高作业时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实际使用时:
第一架休制备:取U型钢作为第一L型框架,在封闭端由端部向中部均匀开设若干个第一限位孔,开口端相对制作第一支撑部,在两个第一L型框架底面中部之间固定连接第一中部连接板,在两个第一L型框架底面相对应的端部底面之间固定连接第一端部连接板,在两个第一L型框架顶面之间固定连接第一踏板,在第一中部连接板底面上固定连接梯子,在第一中部连接板底面上、第一端部连接板底面上分别固定连接第一支撑腿;
第二架体制备:取L型钢作为第二L型框架,在竖直部端部向中部均匀开设两个与第一限位孔相配合的第二限位孔,水平部向上,夹角向外相对制作第二支撑部,在两个第二L型框架底面中部之间固定连接第二中部连接板,在两个第二L型框架相对应的端部之间固定连接数第二端部连接板,在两个第二L型框架顶面之间固定连接第二踏板,在第二中部连接板底面上固定连接第二支撑腿;
支撑架体连接:将两个第一架体夹角向内,沿径向相对应置于隔震支座墩柱两侧,将两个第二架体夹角向内分别置于隔震支座墩柱两侧,分别位于两个第一架体之间,将第二架体的端部置于相对应的第一架体的端部内至合适的位置,将第一限位孔与第二限位孔对齐,贯穿其两者设置限位件;
使用时,作业人员从梯子上至第一踏板上,沿第一踏板、第二踏板活动进行作业;
转移时,将任意相邻的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作为一组,共两组,将两组之间的限位件取下后,将两组进行拆离及转移,转移效率高;
转运时,将第一架体、第二架体分别拆离,转运时可节省转运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相间设置且首尾相互活动相接围成一圈,一方面可以使脚手架的作业平台连为一体,方便作业人员作业,同时提高安全系数,另一方面,方便拆装及转运,提高作业效率;设置第一架体与第二架体之间相互套接,用限位件进行限位,可以进一步提高拆装效率;设置梯子,一方面可以对第一顶部架进行支撑,另一方面可以方便作业人员上下,提高作业效率;设置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可以分别提高第一架体、第二架体的稳定性;设置第一L型框架的截面形状为U型、第二L型框架的截面形状为L型,可以简化脚手架结构,方便取材,制作简单;设置第二限位孔的数量为两个,提高作业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架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架体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1、隔震支座墩柱;2、第一架体;201、第一L型框架;202、第一中部连接板;203、第一端部连接板;204、第一踏板;205、梯子;206、第一支撑腿;207、第一限位孔;3、第二架体;301、第二L型框架;302、第二中部连接板;303、第二端部连接板;304、第二踏板;305、第二支撑腿;306、第二限位孔;4、限位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参见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用于隔震支座施工的脚手架,包括设置在隔震支座墩柱1外侧的支撑架体,其中,支撑架体包括第一架体2、第二架体3相间设置,首尾相互活动相接围成一圈的若干个第一架体2和若干个第二架体3,以及分别设置在相邻的第一架体2和第二架体3之间的若干组限位件4。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特点还有,支撑架体由两个第一架体2和两个第二架体3,以及四组限位件4构成。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特点还有,第一架体2的一端与其中一个第二架体3的一端套接,第一架体2的另一端与另一个第二架体3的一端套接;两个第一架体2和两个第二架体3围成方形,两个第一架体2沿其中一个对角线设置,两个第二架体沿另一个对角线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特点还有,第一架体2包括的第一顶部架,设置在第一顶部架底面中部的梯子205,一方面可以对第一顶部架进行支撑,另一方面可以方便作业人员上下,提高作业效率,以及设置在第一顶部架底面上的若干个第一支撑腿206;
第一顶部架包括L型的第一支撑部、设置在第一支撑部之间的第一连接部,设置在第一支撑部顶面上的第一踩踏部,以及在第一支撑部的每一个端部,依次贯穿第一支撑部两个侧板分别开设的若干个第一限位孔207,第一限位孔207从第一支撑部端部延伸至其中部;
第一支撑部包括等间距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L型框架201;
第一连接部包括设置在第一支撑部底面中部的第一中部连接板202,以及设置在第一支撑部底面端部的第一端部连接板203,第一连接部用于连接固定两个第一L型框架201,梯子205设置在第一中部连接板202的底面上,第一中部连接板202的底面上和第一端部连接板203的底面上均设置第一支撑腿206;
第一踩踏部包括设置在第一支撑部顶面上的第一踏板204,作业人员在第一踏板204上进行作业,同时,第一踏板204可以进一步对两个第一框架201进行连接固定;
第一限位孔207位于两个第一L型框架201相对应的端部,且依次贯穿两个第一L型框架201;第二架体3包括的第二顶部架,设置在第二顶部架底面中部的若干个第二支撑腿305;
第二顶部架包括L型的第二支撑部、设置在第二支撑部之间的第二连接部,设置在第二支撑部顶面上的第二踩踏部,以及在第二支撑部的每一个端部,依次贯穿第二支撑部两个侧板分别均匀开设的若干个与第一限位孔207相互配合的第二限位孔306;
第二支撑部包括等间距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L型框架301;
第二连接部包括设置在第二支撑部底面中部的第二中部连接板302,以及设置在第二支撑部端部之间的第二端部连接板303,第二连接部用于连接固定两个第二L型框架301,第二支撑腿305设置在第二中部连接板302的底面上;
第二踩踏部包括设置在第二支撑部顶面上的第二踏板304,作业人员在第二踏板304上进行作业,同时,第二踏板304可以进一步对两个第二框架301进行连接固定;
第二限位孔306位于两个第二L型框架301相对应的端部,且依次贯穿两个第二L型框架301;
第二顶部架的端部置于相对应的第一顶部架的端部内,限位件4贯穿相对应的第一限位孔207和第二限位孔306。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特点还有,第一L型框架201的截面形状为U型,优选的,第一L型框架201为U型钢,两个第一L型框架201的U型开口相对设置,第一限位孔207依次贯穿两个L型框架201的封闭端。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特点还有,第二L型框架301的截面形状为L型,优选的,第二L型框架301为L型钢,两个第二L型框架301的水平部向上、夹角向外相对设置,第二限位孔306依次贯穿两个第二L型框架301的竖直部。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特点还有,每一个端部的第二限位孔306的数量设置为两个,提高作业时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实际使用时:
第一架休2制备:取U型钢作为第一L型框架201,在封闭端由端部向中部均匀开设若干个第一限位孔207,开口端相对制作第一支撑部,在两个第一L型框架201底面中部之间固定连接第一中部连接板202,在两个第一L型框架201底面相对应的端部底面之间固定连接第一端部连接板203,在两个第一L型框架201顶面之间固定连接第一踏板204,在第一中部连接板202底面上固定连接梯子205,在第一中部连接板202底面上、第一端部连接板203底面上分别固定连接第一支撑腿206;
第二架体3制备:取L型钢作为第二L型框架301,在竖直部端部向中部均匀开设两个与第一限位孔207相配合的第二限位孔306,水平部向上,夹角向外相对制作第二支撑部,在两个第二L型框架301底面中部之间固定连接第二中部连接板302,在两个第二L型框架301相对应的端部之间固定连接数第二端部连接板303,在两个第二L型框架301顶面之间固定连接第二踏板304,在第二中部连接板302底面上固定连接第二支撑腿305;
支撑架体连接:将两个第一架体2夹角向内,沿径向相对应置于隔震支座墩柱1两侧,将两个第二架体3夹角向内分别置于隔震支座墩柱1两侧,分别位于两个第一架体2之间,将第二架体3的端部置于相对应的第一架体2的端部内至合适的位置,将第一限位孔207与第二限位孔306对齐,贯穿其两者设置限位件4;
使用时,作业人员从梯子205上至第一踏板204上,沿第一踏板204、第二踏板304活动进行作业;
转移时,将任意相邻的第一架体2和第二架体3作为一组,共两组,将两组之间的限位件4取下后,将两组进行拆离及转移,转移效率高;
转运时,将第一架体2、第二架体3分别拆离,转运时可节省转运空间。
本实用新型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用于隔震支座施工的脚手架,包括设置在隔震支座墩柱(1)外侧的支撑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体包括第一架体(2)、第二架体(3)相间设置,首尾相互活动相接围成一圈的若干个所述第一架体(2)和若干个所述第二架体(3),以及分别设置在相邻的所述第一架体(2)和所述第二架体(3)之间的若干组限位件(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隔震支座施工的脚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体由两个所述第一架体(2)和两个所述第二架体(3),以及四组所述限位件(4)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隔震支座施工的脚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架体(2)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二架体(3)的一端套接,所述第一架体(2)的另一端与另一个所述第二架体(3)的一端套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隔震支座施工的脚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架体(2)包括的第一顶部架,设置在所述第一顶部架底面中部的梯子(205),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顶部架底面上的若干个第一支撑腿(206);
所述第一顶部架包括L型的第一支撑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部之间的第一连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部顶面上的第一踩踏部,以及在所述第一支撑部的每一个端部,依次贯穿所述第一支撑部两个侧板分别均匀开设的若干个第一限位孔(207),所述第一限位孔(207)从所述第一支撑部端部延伸至其中部;
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等间距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L型框架(201);
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部底面中部的第一中部连接板(202),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部底面端部的第一端部连接板(203);
所述第一踩踏部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部顶面上的第一踏板(204);
所述第二架体(3)包括的第二顶部架,设置在所述第二顶部架底面中部的若干个第二支撑腿(305);
所述第二顶部架包括L型的第二支撑部、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的第二连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部顶面上的第二踩踏部,以及在所述第二支撑部的每一个端部,依次贯穿所述第二支撑部两个侧板分别均匀开设的若干个与所述第一限位孔(207)相互配合的第二限位孔(306);
所述第二支撑部包括等间距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L型框架(301);
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部底面中部的第二中部连接板(302),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部端部之间的第二端部连接板(303);
所述第二踩踏部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部顶面上的第二踏板(304);
所述第二顶部架的端部置于相对应的所述第一顶部架的端部内,所述限位件(4)贯穿相对应的所述第一限位孔(207)和所述第二限位孔(30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隔震支座施工的脚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L型框架(201)的截面形状为U型。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隔震支座施工的脚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L型框架(301)的截面形状为L型。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隔震支座施工的脚手架,其特征在于,每一个端部的所述第二限位孔(306)的数量设置为两个。
CN201921449891.3U 2019-09-03 2019-09-03 一种用于隔震支座施工的脚手架 Active CN2109476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49891.3U CN210947636U (zh) 2019-09-03 2019-09-03 一种用于隔震支座施工的脚手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49891.3U CN210947636U (zh) 2019-09-03 2019-09-03 一种用于隔震支座施工的脚手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947636U true CN210947636U (zh) 2020-07-07

Family

ID=713923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449891.3U Active CN210947636U (zh) 2019-09-03 2019-09-03 一种用于隔震支座施工的脚手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94763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22306A (zh) * 2021-01-29 2021-06-08 中建七局第二建筑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用独立柱操作平台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22306A (zh) * 2021-01-29 2021-06-08 中建七局第二建筑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用独立柱操作平台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60719B (zh) 超大跨度双层双向悬索结构的支撑安装方法
CN110700572B (zh) 一种高度可调节支撑底座及其使用方法
CN210947636U (zh) 一种用于隔震支座施工的脚手架
CN210976070U (zh) 一种混凝土梁柱的连接结构
CN214737333U (zh) 一种可拆卸调节式预制墩柱桥梁承台预埋主筋定位装置
CN210828553U (zh) 一种组合式建筑抗震结构
CN210597630U (zh) 一种网架整体提升结构
CN110180974B (zh) 一种建筑物梁柱钢筋笼主筋定位架
CN204850469U (zh) 商业大厦建造系统
CN215101546U (zh) 中国古建筑亭子维护与屋顶抬升装置
CN210152320U (zh) 一种螺栓球节点式网架胎架
CN213417598U (zh) 一种桥梁施工用移动式挂篮
CN203383563U (zh) 一种快装式通信铁塔
CN210439298U (zh) 一种桩顶位于地面以下的格构柱可拆卸式定位装置
CN111778832A (zh) 钢结构拱桥桥面系、拱肋共用钢管支架
CN207933867U (zh) 一种斜靠式系杆拱型桥
CN207063471U (zh) 一种建筑用支架
CN218205562U (zh) 一种可移动式悬挑作业平台
CN217439505U (zh) 装配式电梯井施工操作平台
CN205973668U (zh) 升降平台组件
CN210194870U (zh) 一种高承压组合式钢结构
CN219568899U (zh) 地下室结构梁与基坑围护格构柱的转换装置
CN220950971U (zh) 一种内爬式塔机的支撑结构
CN219902075U (zh) 一种预制构件底部维修架
CN212671158U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外架新型钢爬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