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44451U - 电梯及对重结构 - Google Patents

电梯及对重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944451U
CN210944451U CN201921345350.6U CN201921345350U CN210944451U CN 210944451 U CN210944451 U CN 210944451U CN 201921345350 U CN201921345350 U CN 201921345350U CN 210944451 U CN210944451 U CN 2109444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unterweight
safety
frame
disposed
mou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4535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范仲华
郭淦城
涂龙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Elevator 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Elevator 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Elevator 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Elevator 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34535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9444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9444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9444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梯及对重结构。电梯包括轿厢、曳引组件及对重结构,对重结构包括第一对重组件、安全组件及第二对重组件。曳引组件的曳引绳的一端设置于轿厢上,曳引绳的另一端设置于对重结构上,曳引机驱动曳引绳移动,实现轿厢的移动。安全组件的安全钳设置于安装架上,实现安全钳的安装固定。安装架设置于第一对重组件与第二对重组件之间,由于安全钳位于第一对重组件与第二对重组件之间,使得安全钳利用第一对重组件与第二对重组件之间的空间,进而有效避免额外增加井道的尺寸为安全钳提供安装空间,同时避免安全钳与对重结构顶部或底部的其他零部件产生干涉,有效降低安全钳的安装成本。

Description

电梯及对重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梯及对重结构。
背景技术
在电梯结构中,对重装置是垂直曳引电梯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通过对重装置能够平衡电梯轿厢的重量,减少功率的损耗。对重装置需要设安全钳,用于电梯的限速保护。目前,安全钳在对重装置上的安装往往会与其他部件产生干涉,导致需要增大井道尺寸,为安全钳提供安装空间,或增加避免干涉的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避免干涉的电梯及对重结构,
一种对重结构,包括:
第一对重组件;
安全组件,包括安全钳及安装架,所述安全钳设置于所述安装架上,所述安装架设置于所述第一对重组件的一侧;及
第二对重组件,设置于所述安装架背向于所述第一对重组件的一侧。
上述对重结构在使用时,将对重结构设置于电梯的井道内,能够平衡轿厢的重量,减少功率的损耗。将安全组件的安全钳设置于安装架上,进而实现安全钳的安装固定。进一步将安装架设置于第一对重组件与第二对重组件之间,进而使得安全钳位于第一对重组件与第二对重组件之间。由于安全钳位于第一对重组件与第二对重组件之间,使得安全钳能够利用第一对重组件与第二对重组件之间的空间,进而有效避免额外增加井道的尺寸为安全钳提供安装空间。同时避免安全钳与对重结构顶部或底部的其他零部件产生干涉,有效降低安全钳的安装成本。
下面对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全钳至少为两个,所述安装架上形成有至少两个第一安装空间,每一所述安全钳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空间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全组件还包括对重件,所述安装架上还形成有第二安装空间,所述对重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空间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架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立柱及第一横梁与第二横梁,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第二横梁相对间隔设置,所述立柱设置于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第二横梁之间,两个所述立柱、第一横梁及所述第二横梁共同围成所述第二安装空间,一所述立柱背向于另一所述立柱的一侧形成所述第一安装空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对重组件包括第一对重块及第一对重架,所述第一对重块设置于所述第一对重架上;所述第二对重组件包括第二对重块及第二对重架,所述第二对重块设置于所述第二对重架上,所述第一对重架与所述第二对重架通过所述安装架相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对重架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一立杆,两个所述第一立杆设置于所述第一横梁背向于所述第二横梁的一侧,所述第一对重块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一立杆之间;和/或
所述第二对重架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二立杆,两个所述第二立杆设置于所述第二横梁背向于所述第一横梁的一侧,所述第二对重块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二立杆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全组件还包括提拉单元,所述提拉单元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安全钳,所述提拉单元的另一端用于与限速绳相连。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提拉单元包括第一联动件、连杆、第二联动件及复位弹性件,其中一所述安全钳通过所述第一联动件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杆的一端,另一所述安全钳通过所述第二联动件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上,所述复位弹性件的一端抵接于所述安装架上,另一端设置于所述连杆上,所述第一联动件和/或所述第二联动件用于与所述限速绳相连,所述第一联动件与所述第二联动件相对于所述安装架可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杆上设置有挡环,所述复位弹性件套设置于所述连杆上,所述复位弹性件的一端抵接于所述安装架上,另一端抵接于所述挡环上。
一种电梯,包括:
轿厢;
曳引组件,包括曳引机及曳引绳,所述曳引机用于驱动所述曳引绳移动,所述曳引绳的一端设置于所述轿厢上;及
如上所述的对重结构,所述曳引绳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对重结构上。
上述电梯在使用时,将曳引绳的一端设置于所述轿厢上,曳引绳的另一端设置于对重结构上,曳引机驱动曳引绳移动,进而实现轿厢在井道内的移动。通过对重结构能够平衡轿厢的重量,减少曳引机功率的损耗。其中将对重结构的安全组件的安全钳设置于安装架上,进而实现安全钳的安装固定。进一步将安装架设置于第一对重组件与第二对重组件之间,进而使得安全钳位于第一对重组件与第二对重组件之间。由于安全钳位于第一对重组件与第二对重组件之间,使得安全钳利用第一对重组件与第二对重组件之间的空间,进而有效避免额外增加井道的尺寸为安全钳提供安装空间,同时避免安全钳与对重结构顶部或底部的其他零部件产生干涉,有效降低安全钳的安装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中的对重结构的主视图;
图2为图中安全组件的主视图;
图3为图2所示的安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提拉单元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第一对重组件的主视图;
图6为图1中第二对重组件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一实施例中的电梯,包括轿厢、曳引组件及对重结构10(如图1所示),曳引组件包括曳引机及曳引绳,曳引绳的一端设置于轿厢上,曳引绳的另一端设置于对重结构10上,曳引机用于驱动曳引绳移动。在使用时,曳引机驱动曳引绳移动,进而实现轿厢在井道内的移动。通过对重结构10能够平衡轿厢的重量,减少曳引机功率的损耗。
一实施例中,电梯还包括导轨,导轨沿井道的深度方向设置,其中对重结构10能够沿着导轨移动。通过设置导轨,能够有效提高对重结构10移动的稳定性。
一实施例中,电梯还包括限速器、限速绳及张紧轮,限速器与张紧轮沿井道的深度方向间隔设置,限速绳跨设于限速器与张紧轮上。其中对重结构10连接于限速绳上。通过限速绳能够有效保证轿厢运行的安全。
请参阅图1,一实施例中,对重结构10包括第一对重组件100、安全组件200及第二对重组件300。安全组件200包括安全钳210及安装架220,安全钳210设置于安装架220上,安装架220设置于第一对重组件100的一侧,第二对重组件300设置于安装架220背向于第一对重组件100的一侧。
对重结构10在使用时,将安全组件200的安全钳210设置于安装架220上,进而实现安全钳210的安装固定。将安装架220设置于第一对重组件100与第二对重组件300之间,进而使得安全钳210位于第一对重组件100与第二对重组件300之间,使得安全钳210能够利用第一对重组件100与第二对重组件300之间的空间,进而有效避免额外增加井道的尺寸为安全钳210提供安装空间。同时避免安全钳210与对重结构10顶部或底部的其他零部件产生干涉,有效降低安全钳210的安装成本。
请一并参阅图2,一实施例中,安全钳210至少为两个,安装架220上形成有至少两个第一安装空间230,每一安全钳210设置于第一安装空间230内。导轨能够穿设于安全钳210内。通过设置至少两个安全钳210能够提高对重结构10移动的安全性。具体地,安全钳210为两个,两个安全钳210相背对设置于安装架220上,其中一导轨能够穿设于一安全钳210内,另一导轨能够穿设于另一安全钳210内,进而通过两个安全钳210有效实现在两个导轨上移动的保护,进而提高安全性。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每一导轨还可以对应设置两个、三个等其他数目个安全钳210。
具体地,安装架220包括立柱221及第一横梁222与第二横梁223,第一横梁222与第二横梁223相对间隔设置,立柱221设置于第一横梁222与第二横梁223之间,立柱221朝向导轨的一侧与第一横梁222及第二横梁223共同形成第一安装空间230,进而能够使得导轨有效穿设于设置于第一安装空间230内的安全钳210。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安装架220还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安装架220朝向导轨的一侧形成有第一安装空间230。
一实施例中,安全组件200还包括对重件240,安装架220上还形成有第二安装空间224(如图3所示),对重件240设置于第二安装空间224内。通过将对重件240设置于第二安装空间224内,能够实现安装架220空间的合理利用,同时还能够有效减小第一对重组件100和/或第二对重组件300的尺寸。
具体地,立柱221为两个,且两个立柱221间隔设置,一立柱221背向于另一立柱221的一侧形成第一安装空间230。两个立柱221、第一横梁222及第二横梁223共同围成第二安装空间224。通过将对重件240设置于第二安装空间224内,能够合理利用两个立柱221之间的空间。
请参阅图3及图4,一实施例中,安全组件200还包括连接件250,安全钳210通过连接件250安装于安装架220上。通过设置连接件250方便安全钳210的安装。具体地,安全钳210能够通过连接件250安装于立柱221上、第一横梁222上或第二横梁223上。
一实施例中,安全组件200还包括提拉单元260,提拉单元260的一端连接于安全钳210,提拉单元260的另一端用于与限速绳20相连。当对重结构10速度超过限速器设定的限制速度,限速器动作,压迫限速绳20使其停止运转,并通过提拉单元260带动安全钳210动作,将对重结构10限制在导轨上。
一实施例中,提拉单元260设置于第一横梁222上。具体地,第一横梁222包括第一横板及第二横板,第一横板与第二横板相对间隔设置,提拉单元260设置于第一横板与第二横板之间,进而有效隐藏提拉单元260,实现对提拉单元260结构的保护。
具体地,提拉单元260包括第一联动件261、连杆262、第二联动件263及复位弹性件264,其中一安全钳210通过第一联动件261转动连接于连杆262的一端,另一安全钳210通过第二联动件263转动连接于连杆262的另一端上。通过连杆262实现两个安全钳210的同步动作。复位弹性件264的一端抵接于安装架220上,另一端设置于连杆262上,第一联动件261和/或第二联动件263用于与限速绳20相连,第一联动件261与第二联动件263相对于安装架220可转动。
使用时,限速绳20停止,第一联动件261和/或第二联动件263相对于安装件转动,进而实现安全钳210的提拉,使得安全钳210包住导轨。同时第一联动件261转动的过程中能够拉动连杆262移动,进而压缩复位弹性件264。由于复位弹性件264具有弹力,一方面能够避免提拉单元260带动安全钳210误动作,另一方面当安全隐患消除后,通过复位弹性件264能够使得安全钳210恢复,进而恢复电梯的正常运行。
在本实施例中,提拉单元260还包括第一转轴265及第二转轴266,第一联动件261通过第一转轴265设置于第一横梁222上,第一联动件261相对于第一横梁222可转动。第二联动件263通过第二转轴266设置于第一横梁222上,第二联动件263相对于第一横梁222可转动。
具体地,第一联动件261包括第一联动杆2612及第二联动杆2614,第一联动杆2612及第二联动杆2614均固定于第一转轴265上。其中第一联动杆2612设置于安全钳210上,第二联动杆2614设置于限速绳20上。当第二联动杆2614转动时,能够通过第一转轴265带动第一联动杆2612转动,进而提拉安全钳210动作。
可选地,连杆262上设置有挡环267,复位弹性件264套设置于连杆262上,复位弹性件264的一端抵接于安装架220上,另一端抵接于挡环267上。通过挡环267使得连杆262在移动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压缩复位弹性件264。在其他实施例中,复位弹性件264的另一端还可以直接固定在连杆262上。
在本实施例中,复位弹性件264为弹簧。在其他实施例中,复位弹性件264还可以为其他具有弹性的结构。
请参阅图1及图5,一实施例中,第一对重组件100包括第一对重块110及第一对重架120,第一对重块110设置于第一对重架120上。具体地,第一对重架120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一立杆122,两个第一立杆122设置于第一横梁222背向于第二横梁223的一侧,第一对重块110设置于两个第一立杆122之间。通过设置第一立杆122能够为第一对重块110的安装提供安装空间。同时,第一立杆122设置于第一横梁222上,通过第一横梁222还能够有效支撑第一对重块110。
具体地,第一对重架120还包括第一横杆123,第一横杆123与第一横梁222间隔相对设置,第一立杆122设置于第一横杆123与第一横梁222之间,第一对重块110设置于第一立杆122、第一横杆123与第一横梁222围成的空间内。通过设置第一横杆123使得第一对重架120的结构更加稳定。
一实施例中,第一对重组件100还包括反绳轮130,反绳轮130设置于第一横杆123上,其中曳引绳的另一端设置于反绳轮130上。
一实施例中,第一对重组件100还包括第一导向件140,第一导向件140设置于第一立杆122或第一横杆123上,导轨能够穿设于第一导向件140上。通过设置第一导向件140能够提高第一对重组件100在导轨上移动的稳定性。
请参阅图1及图6,一实施例中,第二对重组件300包括第二对重块310及第二对重架320,第二对重块310设置于第二对重架320上,第一对重架120与第二对重架320通过安装架220相连接。通过设置第二对重架320能够安装第二对重块310,且方便第一对重架120、第二对重架320及安装架220之间的安装连接。
具体地,第二对重架320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二立杆322,两个第二立杆322设置于第二横梁223背向于第一横梁222的一侧,第二对重块310设置于两个第二立杆322之间。通过第二横梁223能够有效保持第二立杆322设置的稳定性。
具体地,第二对重架320还包括第二横杆324,第二横杆324与第二横梁223间隔相对设置,第二立杆322设置于第二横杆324与第二横梁223之间,第二对重块310设置于第二立杆322、第二横杆324与第二横梁223围成的空间内。通过设置第二横杆324使得第二对重架320的结构更加稳定。
一实施例中,第二对重组件300还包括第二导向件330,第二导向件330设置于第二立杆322或第二横杆324上,导轨能够穿设于第二导向件330上。通过设置第二导向件330能够提高第二对重组件300在导轨上移动的稳定性。
一实施例中,第二对重组件300还包括缓冲座340,缓冲座340设置于第二横杆324的底部。通过设置缓冲座340能够为对重结构10提供缓冲作用,避免对重结构10结构接触井道发生刚性碰撞。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对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对重组件;
安全组件,包括安全钳及安装架,所述安全钳设置于所述安装架上,所述安装架设置于所述第一对重组件的一侧;及
第二对重组件,设置于所述安装架背向于所述第一对重组件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钳至少为两个,所述安装架上形成有至少两个第一安装空间,每一所述安全钳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空间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组件还包括对重件,所述安装架上还形成有第二安装空间,所述对重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空间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对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立柱及第一横梁与第二横梁,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第二横梁相对间隔设置,所述立柱设置于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第二横梁之间,两个所述立柱、第一横梁及所述第二横梁共同围成所述第二安装空间,一所述立柱背向于另一所述立柱的一侧形成所述第一安装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对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重组件包括第一对重块及第一对重架,所述第一对重块设置于所述第一对重架上;所述第二对重组件包括第二对重块及第二对重架,所述第二对重块设置于所述第二对重架上,所述第一对重架与所述第二对重架通过所述安装架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对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重架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一立杆,两个所述第一立杆设置于所述第一横梁背向于所述第二横梁的一侧,所述第一对重块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一立杆之间;和/或
所述第二对重架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二立杆,两个所述第二立杆设置于所述第二横梁背向于所述第一横梁的一侧,所述第二对重块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二立杆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的对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组件还包括提拉单元,所述提拉单元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安全钳,所述提拉单元的另一端用于与限速绳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对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拉单元包括第一联动件、连杆、第二联动件及复位弹性件,其中一所述安全钳通过所述第一联动件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杆的一端,另一所述安全钳通过所述第二联动件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上,所述复位弹性件的一端抵接于所述安装架上,另一端设置于所述连杆上,所述第一联动件和/或所述第二联动件用于与所述限速绳相连,所述第一联动件与所述第二联动件相对于所述安装架可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对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上设置有挡环,所述复位弹性件套设置于所述连杆上,所述复位弹性件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挡环上。
10.一种电梯,其特征在于,包括:
轿厢;
曳引组件,包括曳引机及曳引绳,所述曳引机用于驱动所述曳引绳移动,所述曳引绳的一端设置于所述轿厢上;及
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对重结构,所述曳引绳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对重结构上。
CN201921345350.6U 2019-08-19 2019-08-19 电梯及对重结构 Active CN2109444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45350.6U CN210944451U (zh) 2019-08-19 2019-08-19 电梯及对重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45350.6U CN210944451U (zh) 2019-08-19 2019-08-19 电梯及对重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944451U true CN210944451U (zh) 2020-07-07

Family

ID=713948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45350.6U Active CN210944451U (zh) 2019-08-19 2019-08-19 电梯及对重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94445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261056B2 (en) 2018-12-20 2022-03-01 Otis Elevator Company Elevator safety actuator systems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261056B2 (en) 2018-12-20 2022-03-01 Otis Elevator Company Elevator safety actuator systems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944451U (zh) 电梯及对重结构
CN201737555U (zh) 一种电梯的补偿装置
CN210598319U (zh) 一种机械式停车设备钢丝绳防松装置与停车设备
CN210236803U (zh) 一种电梯防坠装置
CN214167055U (zh) 一种高稳定厢式电梯
CN214059572U (zh) 一种家用电梯传动装置
CN211419087U (zh) 一种钢筋排线装置
CN202046782U (zh) 货运施工升降机
CN204416834U (zh) 一种建筑升降机用保护机构
CN213536952U (zh) 一种土木工程用新式施工升降设备
CN111704069A (zh) 一种起重式链轮提升机械装置
CN209778129U (zh) 热镀锌生产线电动提升站
CN203903741U (zh) 一种三开门电梯的轿架的安装结构
CN209427914U (zh) 一种电梯防坠落装置
CN218520857U (zh) 一种绳头在轿厢两侧的家用电梯
CN219448952U (zh) 一种建筑施工的升降机
CN210595055U (zh) 一种升降机
CN110835008A (zh) 一种立式排线机构
CN216997466U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提升机
CN220376061U (zh) 一种平稳运行的别墅梯轿顶轮结构
CN213475244U (zh) 一种建筑施工塔吊机防碰系统
CN214495331U (zh) 一种电梯曳引机的减震装置
CN216190709U (zh) 一种自动升降机构
CN212076111U (zh) 一种齿轮齿条式电梯
CN211169461U (zh) 一种电梯对重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