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41547U - 一种汽车后视镜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后视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941547U
CN210941547U CN201921253642.7U CN201921253642U CN210941547U CN 210941547 U CN210941547 U CN 210941547U CN 201921253642 U CN201921253642 U CN 201921253642U CN 210941547 U CN210941547 U CN 2109415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movable mechanism
axis
output shaft
br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25364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栋
丁逢
杨慧凯
厉健峰
刘泰言
张毅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W Grou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AW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W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FAW Group Corp
Priority to CN20192125364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9415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9415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9415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ar-View Mirror Devices That Are Mounted On The Exterior Of The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公开一种汽车后视镜,包括连接件、第一活动机构、支架、第二活动机构、第三活动机构、后视镜和控制器,第一活动机构设置在连接件和支架之间,并驱动支架相对第一轴线旋转,第三活动机构一端设置在支架上并与第二活动机构连接,第二活动机构驱动第三活动机构相对第二轴线旋转,第三活动机构的另一端连接并驱动后视镜相对第三轴线摆动;控制器与第一、第二、第三活动机构电性连接;第一轴线沿第一活动机构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二轴线沿支架的宽度方向水平延伸,第三轴线沿第三活动机构的长度方向水平延伸。本实用新型不直接手动调节而采用控制器控制自动调节,调整后视镜时不会影响前方视线,保障行车安全。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后视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后视镜。
背景技术
汽车传统的内后视镜为球铰结构,需要驾驶员进行手动调节,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如果发现需要手动调节内后视镜,但是在驾驶过程中驾驶员手动调节后视镜时会影响驾驶视线,进而对行车安全造成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后视镜,不直接手动调节而采用控制器控制自动调节,调整后视镜时不会影响前方视线,保障行车安全。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后视镜,包括连接件、第一活动机构、支架、第二活动机构、第三活动机构、后视镜和控制器,其中:
所述连接件用于连接车身;
所述第一活动机构设置在所述连接件和所述支架之间,所述第一活动机构能够驱动所述支架绕第一轴线旋转;
所述第二活动机构设置在所述支架上;
所述第三活动机构的一端能够转动地设置在支架上并与所述第二活动机构连接,所述第二活动机构能够驱动所述第三活动机构相对第二轴线旋转,所述第三活动机构另一端连接并驱动所述后视镜相对第三轴线摆动;
所述第一轴线、所述第二轴线和所述第三轴线两两垂直。
作为上述的汽车后视镜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活动机构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一电机,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电机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第一电机的输出轴沿竖直方向布置,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并驱动所述支架绕所述第一轴线旋转。
作为上述的汽车后视镜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支架包括顶板和两个侧板,所述顶板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两个所述侧板相互对置地连接在所述顶板的宽度方向的两侧。
作为上述的汽车后视镜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顶板上固设有第一齿轮部,所述第一齿轮部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啮合。
作为上述的汽车后视镜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壳体的下端设有第一卡接部,所述顶板设有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二卡接部能够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卡接部中。
作为上述的汽车后视镜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卡接部为环形槽,所述第二卡接部包括凸台和O型密封圈,所述O型密封圈形成在所述凸台的外周并能够卡接在所述环形槽中,所述第一齿轮部设置在所述凸台上。
作为上述的汽车后视镜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活动机构包括第二壳体、第二电机、主动轮、从动轮、链条,所述第二壳体横向布置在两个所述侧板之间,所述第二电机横向固定在所述第二壳体内部,所述链条纵向布置在一个所述侧板的外壁上,所述链条的两端内侧分别连接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第二电机的输出轴穿设于所述侧板并能够驱动所述主动轮转动。通过主动轮带动链条运动进一步使从动轮转动,采用链条驱动适合在低速,重载和高温条件下及尘土大的情况下工作,保证准确的传动比,传递功率较大,并且作用在轴上的力较小,传动效率高。
作为上述的汽车后视镜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侧板对应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分别开设上通孔和下通孔,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穿设于所述上通孔,所述主动轮同轴固设于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从而使第二电机直接驱动主动轮旋转,该方式布局简单,节省传动件,稳定性更好。
作为上述的汽车后视镜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三活动机构包括第三壳体和第三电机,所述第三壳体的第一端夹设在两个所述侧板之间并被配置于所述从动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电机设置在所述第三壳体的内部,第三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并能够驱动所述后视镜绕所述第三轴线摆动。第三电机的输出轴直接连接并驱动后视镜旋转,传动方式简单,稳定性更好。
作为上述的汽车后视镜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轴的转动轴线与所述第三轴线重合,所述后视镜设有镜座,所述镜座设有矩形盲孔,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轴能够插设在所述盲孔中,且呈四棱柱形状。设置矩形的盲孔,以及四棱柱型的第三电机输出轴,使插接简单,同时传动时不易发生相对滑动,保持传动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第一活动机构工作后,支架受到第一活动机构的作用旋转,即此时后视镜处于相对连接件左右摆动的状态,驾驶人员可观察从车厢左侧到车厢右侧的范围;当第二活动机构驱动第三活动机构相对支架运动时,后视镜相对支架沿竖直方向上下摆动,此时驾驶人员可观察车厢从前到后的范围;当第三活动机构驱动后视镜运动时,后视镜沿自身平面绕与第三活动机构的连接处摆动,此时驾驶人员可观察两侧从车厢顶到车座及以下的范围,根据三个活动机构的联动,驾驶人员获得多角度、多方向的观察能力,并获得更大的观察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后视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汽车后视镜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第一活动机构与支架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第二活动机构与第三活动机构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第三活动机构与后视镜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控制器与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三电机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图中:
100、汽车后视镜;1、连接件;2、第一活动机构;3、支架;4、第二活动机构;5、第三活动机构;6、后视镜;7、控制器;21、第一壳体;22、第一电机;31、顶板;32、侧板;33、保护罩;41、第二壳体;42、第二电机;43、主动轮;44、从动轮;45、链条;51、第三壳体;52、第三电机;61、镜座;71、第一控制键;72、第二控制键;73、第三控制键;74、第四控制键;75、第五控制键;76、第六控制键;211、第一卡接部;220、第一电机的输出轴;310、第一齿轮部;311、第二卡接部;312、凸台;313、O型密封圈;420、第二电机的输出轴;511、肢部;520、第三电机的输出轴;611、盲孔;L1、第一轴线;L2、第二轴线;L3、第三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安装在汽车驾驶室内的汽车后视镜100,通过控制汽车后视镜100的姿态可观察车厢内的状况。
汽车后视镜100包括连接件1、第一活动机构2、支架3、第二活动机构4、第三活动机构5和后视镜6,其中:后视镜6优选为车内后视镜,连接件1向上固定连接车身(车顶内壁),第一活动机构2设置在连接件1和支架3之间,第一活动机构2可驱动支架3相对第一轴线L1旋转,第二活动机构4和第三活动机构5均设置在支架3上,第二活动机构4可驱动第三活动机构5绕第二轴线L2旋转,第三活动机构5的另一端连接并驱动后视镜6绕第三轴线L3摆动,第一轴线L1沿第一活动机构2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二轴线L2沿支架3的宽度方向水平延伸,第三轴线L3沿第三活动机构5的长度方向水平延伸,第一轴线L1、第二轴线L2和第三轴线L3两两垂直。
连接件1向上固定车顶内壁,第一活动机构2的上端与连接件1固定,第一活动机构2向下连接支架3,第一活动机构2工作后,支架3受到第一活动机构2的作用旋转(如箭头A1所示,或箭头A1的反方向),即此时后视镜6处于相对连接件1左右摆动的状态,驾驶人员可观察从车厢左侧到车厢右侧的范围;当第二活动机构4驱动第三活动机构5相对支架3运动时,此时第三活动机构5旋转(如箭头A2所示,或箭头A2的反方向),即后视镜6相对支架3沿竖直方向上下摆动,此时驾驶人员可观察车厢从前到后的范围;当第三活动机构5驱动后视镜6运动时,后视镜6沿自身平面绕与第三活动机构5的连接处摆动(如箭头A3所示,或如箭头A3的反方向),此时驾驶人员可观察两侧从车厢顶到车座及以下的范围。根据三个活动机构的联动,驾驶人员获得多角度、多方向的观察能力。
参见图3,第一活动机构2包括第一壳体21和第一电机22,第一壳体21上下两端敞开,第一电机22设置在第一壳体21的内部,第一电机的输出轴220沿竖直方向布置,第一电机的输出轴220连接并驱动支架3绕第一轴线L1旋转。
结合图2和图3,支架3包括顶板31和两个侧板32,顶板31可沿第一轴线L1转动地连接在第一壳体21的下端,两个侧板32相互对置地连接在顶板31的宽度方向的两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机的输出轴220沿第一输出轴线L4朝向顶板31设置,第一输出轴线L4与第一轴线L1平行。
顶板31的中轴线与第一轴线L1重合并沿其中轴线设有第一齿轮部310,第一齿轮部310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220啮合连接。即第一电机的输出轴220驱动第一齿轮部310转动,进而驱动顶板31转动,并进一步使支架3绕第一轴线L1转动。并且,由于顶板31的中轴线与第一轴线L1重合,顶板31相当于绕自身中轴线旋转,其转动范围更容易确定。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21为圆柱形,顶板31为对应第一壳体21径向横截面的圆形。
进一步,第一壳体21的下端设有第一卡接部211,顶板31设有第二卡接部311,第二卡接部311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卡接部211中,从而保持顶板31稳定地连接在第一壳体21上。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接部211为环形槽,第二卡接部311包括凸台312和O型密封圈313,O型密封圈313形成在凸台312的外周并可卡接在环形槽中。将该凸台312伸进第一壳体21的下端,O型密封圈313限位于环形槽中完成第一壳体21与支架3的可转动连接,同时第一齿轮部310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220啮合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齿轮部310设置在凸台312上。
如图4,第二活动机构4包括第二壳体41、第二电机42、主动轮43、从动轮44、链条45,第二壳体41横向布置在两个侧板32之间,第二电机42横向固定在第二壳体41内部,链条45纵向布置在一个侧板32的外壁上,链条45的两端内侧分别设有主动轮43和从动轮44,第二电机的输出轴420穿设侧板32并驱动主动轮43转动,当主动轮43转动后,传动带45带动从动轮44旋转,从动轮44的转动轴线与第二轴线L2重合。
进一步,侧板32对应主动轮43和从动轮44分别开设上通孔和下通孔,第二电机的输出轴420穿设上通孔与主动轮43传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电机的输出轴420连接在主动轮43的中心,从而使第二电机的输出轴420的转动力直接传给主动轮43并让其旋转,主动轮43的转速与第二电机的输出轴420的转速相同。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主动轮43与第二电机的输出轴420之间设置若干个相互啮合的传动轮,从而给主动轮43调速。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
进一步,侧板32上设有可拆卸的保护罩33,保护罩33用于防止主动轮43、从动轮44和链条45与外界接触,形成密闭空间。
结合图1、图2、图4和图5,第三活动机构5包括第三壳体51和第三电机52,第三壳体51的第一端夹设在两个侧板32之间并与延伸固定在从动轮44的中心以同步运动,第三电机52设置在第三壳体51的内部,第三电机的输出轴520向第三壳体51的第二端延伸连接并驱动后视镜6绕第三轴线L3摆动。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机22、第二电机42和第三电机52均为减速电机。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壳体51设有伸进从动轮44中心的肢部511,肢部511与从动轮44的内周面、同轴固定连接,当从动轮44运动时带动肢部511运动,从而带动第三壳体51运动。
另外,第三电机的输出轴520的转动轴线与第三轴线L3重合,第三电机的输出轴520卡接后视镜6的镜座61,当第三电机52转动时,镜座61同步转动。
进一步,镜座61的中心与后视镜6的几何中心重合,镜座61设有矩形的盲孔611,第三电机的输出轴520为插设在盲孔611中的四棱柱形状,当第三电机的输出轴520转动时,镜座61与其同步转动且不易发生相对滑动。
需要说明的是,镜座61可形成三角形盲孔或五边形等多边形盲孔,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盲孔611的形状只要满足镜座61在和第三电机的输出轴520配合后不会发生相对滑动即可。
如图6,该汽车后视镜100还包括控制器7,控制器7集成于汽车中控屏或方向盘上,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器7集成在汽车中控屏上,控制器7分别与第一电机22、第二电机42以及第三电机52电性连接。
控制器7具有第一控制键71、第二控制键72、第三控制键73、第四控制键74、第五控制键75和第六控制键76,第一控制键71和第二控制键72关联第一电机22,并分别用于控制第一电机22向相反的方向转动,第三控制键73和第四控制键74关联第二电机42,并分别用于控制第一电机22向相反的方向转动,第五控制键75和第六控制键76关联第三电机52,并分别用于控制第一电机22向相反的方向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控制键71、第二控制键72、第三控制键73、第四控制键74、第五控制键75和第六控制键76可以为实体键也可以为显示屏上的可触控区域。
以下情形作为示例进行说明汽车后视镜100的控制方法,在初始状态时,后视镜6沿竖直平面设置,操作人员控制第一控制键71后,启动第一电机22沿预设方向旋转(例如顺时针方向旋转),此时架体2受到第一电机22的驱动水平向左旋转,松开第一控制键71,随后,按下第三控制键73,第二电机42驱动主动轮43旋转,并带动链条45和从动轮44旋转,进而使第三壳体51向上运动,松开第三控制键73,随后按下第五控制键75,第三电机52启动,后视镜6沿自身中心顺时针偏转,此时后视镜6的左侧高于右侧呈倾斜状态。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汽车后视镜,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件(1)、第一活动机构(2)、支架(3)、第二活动机构(4)、第三活动机构(5)、后视镜(6)和控制器(7),其中:
所述连接件(1)用于连接车身;
所述第一活动机构(2)设置在所述连接件(1)和所述支架(3)之间,所述第一活动机构(2)能够驱动所述支架(3)绕第一轴线(L1)旋转;
所述第二活动机构(4)设置在所述支架(3)上;
所述第三活动机构(5)的一端能够转动地设置在支架(3)上并与所述第二活动机构(4)连接,所述第二活动机构(4)能够驱动所述第三活动机构(5)绕第二轴线(L2)旋转,所述第三活动机构(5)的另一端连接并能够驱动所述后视镜(6)绕第三轴线(L3)摆动;
所述第一轴线(L1)、所述第二轴线(L2)和所述第三轴线(L3)两两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机构(2)包括第一壳体(21)和第一电机(22),所述第一壳体(21)与所述连接件(1)连接,所述第一电机(22)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21)的内部,第一电机的输出轴(220)沿竖直方向布置,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220)连接并能够驱动所述支架(3)绕所述第一轴线(L1)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3)包括顶板(31)和两个侧板(32),所述顶板(31)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220)传动连接,两个所述侧板(32)相对地连接在所述顶板(31)的宽度方向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31)上固设有第一齿轮部(310),所述第一齿轮部(310)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220)传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21)的下端设有第一卡接部(211),所述顶板(31)设有第二卡接部(311),所述第二卡接部(311)能够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卡接部(211)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部(211)为环形槽,所述第二卡接部(311)包括凸台(312)和O型密封圈(313),所述O型密封圈(313)套设在所述凸台(312)的外周并能够卡接在所述环形槽中,所述第一齿轮部(310)设置在所述凸台(312)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活动机构(4)包括第二壳体(41)、第二电机(42)、主动轮(43)、从动轮(44)和链条(45),所述第二壳体(41)横向布置在两个所述侧板(32)之间,所述第二电机(42)横向固定在所述第二壳体(41)内部,所述链条(45)纵向布置在一个所述侧板(32)的外壁上,所述链条(45)的两端内侧分别连接所述主动轮(43)和所述从动轮(44),第二电机的输出轴(420)穿设于所述侧板(32)并能够驱动所述主动轮(43)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32)对应所述主动轮(43)和所述从动轮(44)分别开设有上通孔和下通孔,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420)穿设于所述上通孔,所述主动轮(43)同轴固设于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42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汽车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活动机构(5)包括第三壳体(51)和第三电机(52),所述第三壳体(51)的第一端夹设在两个所述侧板(32)之间并被配置为与所述从动轮(44)固接,所述第三电机(52)设置在所述第三壳体(51)的内部,第三电机的输出轴(520)连接并能够驱动所述后视镜(6)绕所述第三轴线(L3)摆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汽车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轴(520)的转动轴线与所述第三轴线(L3)重合,所述后视镜(6)具有镜座(61),所述镜座(61)设有矩形的盲孔(611),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轴(520)能够插设在所述盲孔(611)中且呈四棱柱形状。
CN201921253642.7U 2019-08-05 2019-08-05 一种汽车后视镜 Active CN2109415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53642.7U CN210941547U (zh) 2019-08-05 2019-08-05 一种汽车后视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53642.7U CN210941547U (zh) 2019-08-05 2019-08-05 一种汽车后视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941547U true CN210941547U (zh) 2020-07-07

Family

ID=713962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253642.7U Active CN210941547U (zh) 2019-08-05 2019-08-05 一种汽车后视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9415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3459470A (en) Remotely adjustable motor driven rearview mirror
EP0169245B1 (en) Remote-controlled side mirror apparatus for automobile
US4076392A (en) Remotely controllable rear view mirror
CN210941547U (zh) 一种汽车后视镜
CN212889797U (zh) 一种自动汽车遮光装置
CN115092239B (zh) 一种方向盘自动收放机构
CN103386928A (zh) 汽车后视镜智能调节系统
CN215154338U (zh) 一种车载多自由度旋转屏幕
CN104608698A (zh) 后视镜
CN211075637U (zh) 座椅骨架及车辆
JPS62214059A (ja) 自動車の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CN211335760U (zh) 一种自动防眩目汽车内后视镜
JP2010116047A (ja)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CN216467611U (zh) 一种中控屏多运动方式集成机构
CN216659786U (zh) 一种车用屏幕切换装置
CN219543096U (zh) 一种汽车方向盘的装配装置
CN113561900B (zh) 一种抗震可拆卸汽车后视镜支架
JP2000313280A (ja) 後方視認用反射鏡の制御装置
CN215793540U (zh) 一种汽车用可调hud显示器
CN216069860U (zh) 一种摄像头
CN215398433U (zh) 一种后视镜用电动折叠器
CN2568483Y (zh) 汽车后视镜转向器
CN220391132U (zh) 一种折叠式汽车后视镜
GB941834A (en) Improvements in mobile lifting staging for workmen
CN220785892U (zh)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和全地形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