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40281U - 一种热流道注塑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热流道注塑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940281U
CN210940281U CN201921949316.XU CN201921949316U CN210940281U CN 210940281 U CN210940281 U CN 210940281U CN 201921949316 U CN201921949316 U CN 201921949316U CN 210940281 U CN210940281 U CN 2109402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plate
hot runner
injection mold
h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94931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孔祥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Dagu Industry & Trad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Dagu Industry & Trad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Dagu Industry & Trade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Dagu Industry & Trad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94931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9402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9402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9402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热流道注塑模具,属于模具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面板、热流道板、动模板、定模板以及底板,所述面板上设置有定位环,所述热流道板的上表面开设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内设置有分流板,所述分流板的上端连接有具有主流道的浇道衬套,所述分流板内设置有与主流道连通的分流道,所述分流道内并排设置有若干穿过所述动模板的热喷嘴,所述分流板内部设置有加热腔,所述加热腔内设置有加热圈,所述主流道和分流道的外侧等间距设置有若干与加热腔连通的导热通道,所述加热圈的外侧连接有与导热通道一一对应的导热棒,所述导热棒置于所述导热通道内,本实用新型具有保证分流板内部的流道受热均匀。

Description

一种热流道注塑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模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热流道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热流道模具是利用加热装置使流道内熔体始终不凝固的模具,其与普通流道模具相比,具有注塑效率高、成型塑件质量好及节约原料等优点,随着聚合物工业的发展,热流道技术正不断地发展完善,其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其中,由于热流道模具需要加热装置使得流道内熔体始终不凝固且粘度适中,故解决热流道模具加热的均匀性对热流道模具产品成型品质具有重要的影响。
目前,现有的热流道模具一般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面板、热流道板、动模板、定模板以及底板,面板上设置有定位环,热流道板的上表面开设有向内凹陷的容置槽,容置槽内安装有分流板,分流板内安装有加热管,分流板的上端连接有正对定位环且具有主流道的浇道衬套,分流板内设置有与主流道连通的分流道,分流道内并排设置有若干穿过动模板的热喷嘴。
但是,上述采用加热管直接对分流板内部的主流道和分流道加热的方式,势必会造成靠近加热管的流道温度高,远离加热管的流道内温度低,加热不均匀,难以保证内熔体始终不凝固且粘度适中,因而还有待改进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流道注塑模具,其具有保证分流板内部的流道受热均匀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热流道注塑模具,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面板、热流道板、动模板、定模板以及底板,所述面板上设置有定位环,所述热流道板的上表面开设有向内凹陷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内设置有分流板,所述分流板的上端连接有正对所述定位环且具有主流道的浇道衬套,所述分流板内设置有与主流道连通的分流道,所述分流道内并排设置有若干穿过所述动模板的热喷嘴,所述主流道与分流道的横截面位于同一平面内,所述分流板内部设置有环绕于所述主流道和分流道外侧的加热腔,所述加热腔内设置有加热圈,所述主流道和分流道的外侧等间距设置有若干与加热腔连通的导热通道,所述加热圈的外侧连接有与导热通道一一对应的导热棒,所述导热棒置于所述导热通道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时,熔体由浇道衬套的主流道进入分流道内,再由热喷嘴进入模腔内。其中,加热圈发出的热量传递至导热棒,导热棒又通过导热通道将热量传递至主流道和分流道内,而由于主流道与分流道的横截面位于同一平面内,且导热通道均匀分布在主流道和分流道的外侧,从而可各主流道和分流道之间的距离最短,保证分流板内部的流道受热均匀,使熔体始终不凝固且粘度适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热通道和加热腔内均填充有导热介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热介质的设置,可有效避免导热通道和加热腔内热量的散失。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热介质为石墨颗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导热通道和加热腔内填充的导热介质为石墨颗粒时,不仅可避免热量的散失,且可避免加热圈和导热棒在开合模时产生晃动,有利于提高加热圈和导热棒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分流道包括位于所述分流板内且与主流道连通的水平流道以及若干与所述水平流道连通且贯穿分流板的竖直流道,所述竖直流道与热喷嘴一一对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分流道拆分成水平流道和竖直流道,可对分流道内的熔融塑料进行分流,实现对多个型芯的加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平流道与竖直流道的连接处呈圆弧过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圆弧过渡的设计,可使水平流道内的熔体顺利地进入竖直流道内,从而加快熔体进入热喷嘴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分流板内于所述竖直流道靠近热喷嘴的一端外侧套设有保温套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温套管的设置,可防止竖直流道内的热量外溢,提高竖直流道的保温隔热效果,确保进入热喷嘴的塑料为熔融状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保温套管包括外保温层和内导热层,所述外保温层和内导热层之间具有夹层,所述夹层内设置有缠绕于所述内导热层外侧的陶瓷加热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陶瓷加热管发出的热量通过内导热层传递到竖直流道内,可对竖直流道内的塑料进行加热,使竖直流道内的塑料均匀受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夹层内设置有与陶瓷加热管电性连接的温度检测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时,可通过温度检测装置监测夹层内的温度,以控制陶瓷加热管的工作状态,进一步保证进入热喷嘴的塑料为熔融状态,使得注塑品质更佳。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工作时,加热圈发出的热量传递给导热棒,导热棒又通过导热通道将热量传递至主流道和分流道内,而由于导热通道均匀分布在主流道和分流道的外侧,从而可保证分流板内部的流道受热均匀,使熔体始终不凝固且粘度适中;
2、通过在导热通道和加热腔内填充石墨颗粒,不仅可避免热量的散失,且可避免加热圈和导热棒在开合模时产生晃动,有利于提高加热圈和导热棒的稳定性;
3、通过保温套管的设置,可防止竖直流道内的热量外溢,提高竖直流道的保温隔热效果,确保进入热喷嘴的塑料为熔融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面板;2、热流道板;3、动模板;4、定模板;5、底板;6、定位环;7、容置槽;8、分流板;9、浇道衬套;91、主流道;10、分流道;101、水平流道;102、竖直流道;11、热喷嘴;12、加热腔;121、加热圈;1211、加热丝;1212、导热棒;13、导热通道;14、导热介质;15、保温套管;151、外保温层;152、内导热层;153、夹层;154、陶瓷加热管;155、温度检测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热流道注塑模具,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面板1、热流道板2、动模板3、定模板4以及底板5,面板1上安装有定位环6,热流道板2的上表面开设有向内凹陷的容置槽7,容置槽7内安装有分流板8,分流板8的上端连接有正对定位环6且具有主流道91的浇道衬套9,分流板8内开设与主流道91连通的分流道10,分流道10内并排设置有若干穿过动模板3的热喷嘴11。
如图2和图3所示,主流道91与分流道10的横截面位于同一平面内,分流板8内部设置有环绕在主流道91和分流道10外侧的加热腔12,加热腔12内安装有加热圈121,加热圈121内安装有加热丝,加热丝与外接的热流道插头电性连接,主流道91和分流道10的外侧等间距分布有若干与加热腔12连通的导热通道13,加热圈121的外侧焊接有与导热通道13一一对应的导热棒1212,导热棒1212置于导热通道13内。
如图2和图3所示,导热通道13和加热腔12内均填充有导热介质14,该导热介质14为石墨颗粒,从而不仅可避免热量的散失,且可避免加热圈121和导热棒1212在开合模时产生晃动,有利于提高加热圈121和导热棒1212的稳定性。
如图2和图3所示,分流道10包括位于分流板8内且与主流道91连通的水平流道101以及若干与水平流道101连通且贯穿分流板8的竖直流道102,竖直流道102与热喷嘴11一一对应。其中,为了使水平流道101内的熔体顺利地进入竖直流道102内,加快熔体进入热喷嘴11的效率,本实施例中水平流道101与竖直流道102的连接处呈圆弧过渡。
如图2和图3所示,分流板8内且位于竖直流道102靠近热喷嘴11的一端外侧套设有保温套管15,通过保温套管15可防止竖直流道102内的热量外溢,提高竖直流道102的保温隔热效果,确保进入热喷嘴11的塑料为熔融状态。
进一步地,保温套管15包括外保温层151和内导热层152,外保温层151和内导热层152之间具有夹层153,夹层153内安装有缠绕在内导热层152外侧的陶瓷加热管154。因此,在熔体进入竖直流道102内时,陶瓷加热管154发出的热量可通过内导热层152传递至竖直流道102内,从而对竖直流道102内的塑料进行加热,使竖直流道102内的塑料均匀受热。
如图3所示,夹层153内安装有与陶瓷加热管154电性连接的温度检测装置155,该温度检测装置155为温度传感器。因此,可通过温度检测装置155监测夹层153内的温度,以控制陶瓷加热管154的工作状态,进一步保证进入热喷嘴11的塑料为熔融状态,使得注塑品质更佳。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及有益效果如下:工作时,熔体由浇道衬套9的主流道91进入分流道10内,再由热喷嘴11进入模腔内。其中,加热圈121发出的热量传递至导热棒1212,导热棒1212又通过导热通道13将热量传递至主流道91和分流道10内,而由于主流道91与分流道10的横截面位于同一平面内,且导热通道13均匀分布在主流道91和分流道10的外侧,从而可使各主流道91和分流道10之间的距离最短,保证分流板8内部的流道受热均匀,使熔体始终不凝固且粘度适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热流道注塑模具,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面板(1)、热流道板(2)、动模板(3)、定模板(4)以及底板(5),所述面板(1)上设置有定位环(6),所述热流道板(2)的上表面开设有向内凹陷的容置槽(7),所述容置槽(7)内设置有分流板(8),所述分流板(8)的上端连接有正对所述定位环(6)且具有主流道(91)的浇道衬套(9),所述分流板(8)内设置有与主流道(91)连通的分流道(10),所述分流道(10)内并排设置有若干穿过所述动模板(3)的热喷嘴(1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流道(91)与分流道(10)的横截面位于同一平面内,所述分流板(8)内部设置有环绕于所述主流道(91)和分流道(10)外侧的加热腔(12),所述加热腔(12)内设置有加热圈(121),所述主流道(91)和分流道(10)的外侧等间距设置有若干与加热腔(12)连通的导热通道(13),所述加热圈(121)的外侧连接有与导热通道(13)一一对应的导热棒(1212),所述导热棒(1212)置于所述导热通道(13)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流道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通道(13)和加热腔(12)内均填充有导热介质(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热流道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介质(14)为石墨颗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流道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道(10)包括位于所述分流板(8)内且与主流道(91)连通的水平流道(101)以及若干与所述水平流道(101)连通且贯穿分流板(8)的竖直流道(102),所述竖直流道(102)与热喷嘴(11)一一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热流道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流道(101)与竖直流道(102)的连接处呈圆弧过渡。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热流道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板(8)内于所述竖直流道(102)靠近热喷嘴(11)的一端外侧套设有保温套管(1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热流道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套管(15)包括外保温层(151)和内导热层(152),所述外保温层(151)和内导热层(152)之间具有夹层(153),所述夹层(153)内设置有缠绕于所述内导热层(152)外侧的陶瓷加热管(15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热流道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层(153)内设置有与陶瓷加热管(154)电性连接的温度检测装置(155)。
CN201921949316.XU 2019-11-13 2019-11-13 一种热流道注塑模具 Active CN2109402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49316.XU CN210940281U (zh) 2019-11-13 2019-11-13 一种热流道注塑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49316.XU CN210940281U (zh) 2019-11-13 2019-11-13 一种热流道注塑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940281U true CN210940281U (zh) 2020-07-07

Family

ID=713957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949316.XU Active CN210940281U (zh) 2019-11-13 2019-11-13 一种热流道注塑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94028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08331B (zh) 一种大型pvc塑料管件注塑模热流道碟式浇注装置
CN216182358U (zh) 一种硬质pvc多腔塑件生产热流道模具
JPH07148786A (ja) 射出成形用金型装置
CN210940281U (zh) 一种热流道注塑模具
CN207901576U (zh) 快速成型的一模多穴模具
JPS62117716A (ja) 金型およびその温度制御方法
CN206446051U (zh) 一种笔管注塑流道结构
CN102909829A (zh) 一种注射器外套全热流道成型模具
CN207120458U (zh) 一种智能化热流道模具控制器
CN206254431U (zh) 一种注塑模具用热流道系统
CN212684594U (zh) 一种带有注塑喷嘴的热流道系统
KR102011004B1 (ko) 핫런너 밸브장치
KR101463858B1 (ko) Pvc용 사출성형장치
CN218505103U (zh) 注塑热流道机构和包括其的注塑机
CN202556666U (zh) 液态硅橡胶及热塑性塑胶二次覆盖成型系统
CN219114533U (zh) 一种tpu热硫化模具
CN111516239A (zh) 一种内外嵌合均流式热流道线缆挤出头
CN218857583U (zh) 一种多流道成型模具
CN220841263U (zh) 一种内加热多嘴尖结构热流道系统
CN214820658U (zh) 一种用于注塑模具的加热装置
CN210880668U (zh) 一种水冷浇口套
KR102367983B1 (ko) 팁히터가 구비된 핫런너 시스템
CN109624224A (zh) 热浇口、热流道浇注结构、注塑模具及其浇注方法
CN208359361U (zh) 一种多头热咀
CN218576877U (zh) 一种管件浇口半热流道的改进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