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12223U - 一种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912223U
CN210912223U CN201922077864.4U CN201922077864U CN210912223U CN 210912223 U CN210912223 U CN 210912223U CN 201922077864 U CN201922077864 U CN 201922077864U CN 210912223 U CN210912223 U CN 2109122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k door
vehicle
opening
vehicle body
zip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07786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盼盼
吕佳颖
董作彬
王孔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C Group ORV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IC Group ORV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IC Group ORV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IC Group ORV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07786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9122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9122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9122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的车身后侧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在靠近车身底盘的一侧可旋转的连接后背门;所述后背门通过控制装置与车身连接;所述后背门具有关闭所述开口的第一位置和打开所述开口并处于水平放倒的第二位置;所述后背门上设有侧边结构,在所述后背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侧边结构置于所述车辆的车厢中;在所述后背门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侧边结构围合形成一开口朝上的容纳空间。本实用新型的方案,使车辆在必要时候通过向车辆后方放倒后背门的方式获得额外的储物空间,实现了既不减小乘员的乘坐空间,也能获得尽量多的储物空间。

Description

一种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
背景技术
汽车作为载人工具之外还需要有一定的储物空间。各种汽车在设计时都费尽心思考虑汽车内部的可用储物空间,譬如后排座椅放倒与后备箱表面平齐等设计方式,但不论如何增大储物空间,都是基于车辆内部现有空间进行,要么牺牲乘员数量获得储物空间,要么将备胎放到后背门外侧以增大内部储物空间。因此,在不减小用户乘坐空间的情况下,如何获得尽量多的储物空间以满足用户需求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解决了如何在不减小用户乘坐空间的情况下,获得尽量多的储物空间的问题。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所述车辆的车身后侧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在靠近车身底盘的一侧可旋转的连接后背门;
所述后背门通过控制装置与车身连接;
所述后背门具有关闭所述开口的第一位置和打开所述开口并处于水平放倒的第二位置;
所述后背门上设有侧边结构,在所述后背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侧边结构置于所述车辆的车厢中;在所述后背门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侧边结构围合形成一开口朝上的容纳空间。
可选的,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气撑杆,所述气撑杆的第一端与车身连接,所述气撑杆的第二端与所述后背门连接;
在所述后背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气撑杆处于压缩状态;
在所述后背门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气撑杆处于伸展的支撑状态。
可选的,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电机;
与所述电机连接的铰链,所述铰链的第一端与车身连接,所述铰链的第二端与所述后背门连接。
可选的,所述车辆还包括:
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分别与所述后背门和车身连接。
可选的,所述限位装置包括:
拉锁,所述开口在远离所述车身底盘的一侧与所述拉锁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拉锁的第二端与所述侧边结构相连接。
可选的,所述拉锁包括第一拉锁和第二拉锁;
所述开口在远离所述车身底盘的一侧的对称位置分别与所述第一拉锁和所述第二拉锁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拉锁和所述第二拉锁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侧边结构连接。
可选的,所述侧边结构包括在所述后背门的内侧面垂直延伸设置的左侧边、后侧边和右侧边;
其中,所述左侧边与所述后侧边连接,所述右侧边与所述后侧边连接。
可选的,所述侧边结构为金属框架的尼龙网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上述方案中,通过在车辆的车身后侧开设开口,在所述开口靠近车身底盘的一侧可旋转的连接后背门;并在所述后背门与车身之间连接控制装置;通过控制装置实现所述后背门具有关闭所述开口的第一位置和打开所述开口并处于水平放倒的第二位置;进一步在所述后背门上设置侧边结构,使所述后背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侧边结构置于所述车辆的车厢中;所述后背门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侧边结构围合形成一开口朝上的容纳空间。在必要的时候,在不减少乘员乘坐空间的同时,能够通过将车辆的后背门放倒,获得额外的储物空间实现携带更多的物品,满足了用户的储物需求,提升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后背门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后背门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附图标记说明:
1、开口;
2、后背门;
3、气撑杆;
41、第一拉锁;
42、第二拉锁;
51、左侧边;
52、后侧边;
53、右侧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且能够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所述车辆的车身后侧开设有开口1,所述开口1在靠近车身底盘的一侧可旋转的连接后背门2;
所述后背门2通过控制装置与车身连接;
所述后背门2具有关闭所述开口1的第一位置和打开所述开口1并处于水平放倒的第二位置;
所述后背门2上设有侧边结构,在所述后背门2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侧边结构置于所述车辆的车厢中;在所述后背门2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侧边结构围合形成一开口朝上的容纳空间。
该实施例中,将车辆的后背门2可旋转与开口1在靠近车身底盘的一侧相连接,通过后背门2与车身之间连接的控制装置,控制后背门2旋转使后背门2关闭开口1或打开开口1。其中,在后背门2打开开口1并处于放倒的第二位置(如图1中后背门2放倒状态下的车辆侧视图所示)时,后背门2上的侧边结构围合形成一开口朝上的容纳空间,用于储物,防止所储物品掉落。在后背门2处于关闭开口1的第一位置(如图2中后背门2未放倒状态下的车辆侧视图所示)时,所述侧边结构置于所述车辆的车厢中,不占用车内乘坐空间。如图2所示,在未放倒该后背门2的情况下,车辆外观与普通车辆无差异。如图1所示,在将后背门2从车辆后方放倒以后,相当于在车辆后方增加了一段类似车辆拖斗的储物空间。该实施例,在不占用车内乘员乘坐空间的同时,通过将后背门2放倒,利用后背门2和后背门2上的侧边结构围合形成一开口朝上的储物空间,实现了获得额外的储物空间携带更多的物品的用户需求,提升了用户体验。
可以理解,当后背门2处于放倒状态时,不仅可以在汽车的行李舱继续存放物品,还可以利用该后背门2与侧边结构形成的容纳空间放置更多的物品,并通过适当的方式固定住存放的物品。
其中,当后背门2处于关闭开口1的状态时,侧边结构与汽车行李舱周边处于重合状态,避免了外界雨水进入行李舱。
如图3所示,其示出的是后背门2放倒后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其示出的是后背门2放倒后的侧视图。
参见图3和图4,在本实用新型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气撑杆3,所述气撑杆3的第一端与车身连接,所述气撑杆3的第二端与所述后背门2连接;
在所述后背门2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气撑杆3处于压缩状态;
在所述后背门2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气撑杆3处于伸展的支撑状态(如图3和图4所示)。
该实施例中,气撑杆3具有将后背门2放倒后稳定后背门2使其不上下晃动的作用,并在后背门2关闭开口1之后,固定锁止后背门2,防止后背门2自动向车辆后方放倒。
作为另一种实现方式,所述控制装置包括:电机;与所述电机连接的铰链,所述铰链的第一端与车身连接,所述铰链的第二端与所述后背门2连接。
该实施例中,通过将上述支撑杆3设计为电机驱动的铰链机构,实现了对后背门2的电动控制。
进一步的,为了约束后背门2的放置角度并提高后背门2的储物强度,所述车辆还包括: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分别与所述后背门2和车身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限位装置包括:
拉锁,所述开口1在远离所述车身底盘的一侧与所述拉锁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拉锁的第二端与所述侧边结构相连接。在后背门2处于未打开的状态(关闭开口1的状态)时,拉索处于松弛状态。在后背门2处于打开的状态(打开开口1的放倒状态)时,拉索处于紧绷状态,用以约束后背门2的放置角度并提高后背门2的储物强度。
具体的,如图3所示,所述拉锁可以包括第一拉锁41和第二拉锁42;
所述开口1在远离所述车身底盘的一侧的对称位置分别与所述第一拉锁41和所述第二拉锁4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拉锁41和所述第二拉锁42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侧边结构连接。该实施例中,通过第一拉锁41和第二拉锁42加强了后背门2的稳定性,提高了储物强度。
进一步,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侧边结构包括在所述后背门2的内侧面垂直延伸设置的左侧边51、后侧边52和右侧边53;其中,所述左侧边51与所述后侧边52连接,所述右侧边53与所述后侧边52连接。
该实施例中,左侧边51、后侧边52和右侧边53具有防止所存储货物掉落的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一可选实施例中,为了减轻后背门2的重量,所述侧边结构为金属框架的尼龙网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左侧边51与所述后侧边52的连接处设置第一支柱;所述右侧边53与所述后侧边52的连接处设置第二支柱;
所述左侧边51包括第一尼龙网,所述第一尼龙网的第一端与所述车辆的车身连接,所述第一尼龙网远离所述车辆的车身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支柱连接;
所述后侧边52包括第二尼龙网,所述第二尼龙网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柱连接,所述第二尼龙网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支柱连接;
所述右侧边53包括第三尼龙网,所述第三尼龙网的第一端与所述车辆的车身连接,所述第三尼龙网远离所述车辆的车身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支柱连接。
第一拉锁41和第二拉锁42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连接。该实施例实现了在减轻后背门2的重量的同时,保证了后背门放倒状态的稳定性的效果。
上述方案,改变了普通车辆上掀式后背门的结构设计,采用具有可向车辆后方放倒以增大储物空间的后背门2结构设计,包括但不限于使用气撑杆3或电机铰链作为控制机构的后背门与车体的连接结构,以及采用具有向车辆后方放倒的后背门结构的车辆。使得车辆在必要时候可以通过向车辆后方放倒后背门的方式获得额外的储物空间,从而短时间能携带更多的物品,满足了用户需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以上所述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原理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车辆的车身后侧开设有开口(1),所述开口(1)在靠近车身底盘的一侧可旋转的连接后背门(2);
所述后背门(2)通过控制装置与车身连接;
所述后背门(2)具有关闭所述开口(1)的第一位置和打开所述开口(1)并处于水平放倒的第二位置;
所述后背门(2)上设有侧边结构,在所述后背门(2)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侧边结构置于所述车辆的车厢中;在所述后背门(2)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侧边结构围合形成一开口朝上的容纳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气撑杆(3),所述气撑杆(3)的第一端与车身连接,所述气撑杆(3)的第二端与所述后背门(2)连接;
在所述后背门(2)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气撑杆(3)处于压缩状态;
在所述后背门(2)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气撑杆(3)处于伸展的支撑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电机;
与所述电机连接的铰链,所述铰链的第一端与车身连接,所述铰链的第二端与所述后背门(2)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还包括:
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分别与所述后背门(2)和车身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装置包括:
拉锁,所述开口(1)在远离所述车身底盘的一侧与所述拉锁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拉锁的第二端与所述侧边结构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拉锁包括第一拉锁(41)和第二拉锁(42);
所述开口(1)在远离所述车身底盘的一侧的对称位置分别与所述第一拉锁(41)和所述第二拉锁(4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拉锁(41)和所述第二拉锁(42)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侧边结构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边结构包括在所述后背门(2)的内侧面垂直延伸设置的左侧边(51)、后侧边(52)和右侧边(53);
其中,所述左侧边(51)与所述后侧边(52)连接,所述右侧边(53)与所述后侧边(52)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边结构为金属框架的尼龙网结构。
CN201922077864.4U 2019-11-27 2019-11-27 一种车辆 Active CN2109122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77864.4U CN210912223U (zh) 2019-11-27 2019-11-27 一种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77864.4U CN210912223U (zh) 2019-11-27 2019-11-27 一种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912223U true CN210912223U (zh) 2020-07-03

Family

ID=713485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077864.4U Active CN210912223U (zh) 2019-11-27 2019-11-27 一种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91222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37451A (zh) * 2021-04-22 2021-06-11 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 一种车身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37451A (zh) * 2021-04-22 2021-06-11 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 一种车身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773046B2 (en) Rear luggage compartment structure for hatchback vehicle
CN1787936B (zh) 运送人员的军用汽车
US8672387B1 (en) Utility vehicle
JP2001508728A (ja) 自動車用ラゲージボックス
US20130049395A1 (en) Cargo area extension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0005398B2 (en) Cargo management system for a vehicle
CN210912223U (zh) 一种车辆
US8113563B1 (en) Swing away truck bed cargo rack
US6412675B1 (en) Elongate article carrier for vehicles
CN203172540U (zh) 一种行李箱备胎盖板及行李箱
US4458939A (en) Vehicle, especially camping vehicle
CN106627929A (zh) 可折叠电动车及其车架
JP3145441U (ja) サイクルホルダー
US4079956A (en) Motorcycle camper
CN105730308A (zh) 多用途车辆
CN214825281U (zh) 一种通用便携式汽车储物箱
US7475799B2 (en) Vehicle, auxiliary baggage carrier
CN115489279A (zh) 一种汽车多功能背门系统总成及车辆
CN206885187U (zh) 一种客货两用车的可翻转式后架
CN104648543A (zh) 电动车折叠载货架
CN211196390U (zh) 一种皮卡车
CN214688977U (zh) 一种皮卡车厢体
CN218055030U (zh) 一种suv车型用车载储物箱
JPS6129594Y2 (zh)
CN205632335U (zh) 随车工具安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