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11639U - 一种键盘移印机的自动上下料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键盘移印机的自动上下料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911639U
CN210911639U CN201921316053.9U CN201921316053U CN210911639U CN 210911639 U CN210911639 U CN 210911639U CN 201921316053 U CN201921316053 U CN 201921316053U CN 210911639 U CN210911639 U CN 2109116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moving
pad printing
power device
turn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1605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亮
陈国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Teliliang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Teli Liang Coat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Teli Liang Coat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Teli Liang Coat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31605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9116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9116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9116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heets, Magazines, And S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键盘移印机的自动上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传输线设置将移印键帽取出的第一翻转装置和将移印键帽放入的第二翻转装置;移印装置出入口端两侧设置第一移动板和第二移动板;上下料机构设置将第一翻转装置上移印键帽吸附移动至第一移动板的第一移动装置和将第二移动板上已加工移印键帽吸附移动至第二翻转装置上的第二移动装置;抓取装置将第一移动板上移印键帽吸附放入移印装置出入口端;抓取装置将移印装置出入口端的已加工移印键帽吸附放入第二移动板。解决了现有方案造成的人工上下料导致键盘的生产成本上升、不需要移印的键帽会受到污染和放入位置不准确容易造成移印偏差等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键盘移印机的自动上下料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上下料机构,具体涉及一种键盘移印机的自动上下料机构。
背景技术
一般的,移印机是一种印刷设备,适用于金属、玩具、陶瓷、塑胶、电子、玻璃和IC封等。移印是一种间接的可凹胶头印刷技术,目前已成为各种物体表面印刷和装饰的一种主要方法。移印机向着自动化的方向发展是业内的共识。这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必要的出路。也是移印行业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化的必然要求。对于移印机的上下料一直是采用人工的方式,如何实现移印机上下料的自动化成为一大难题。
现有的方案,采用的是人工将键盘翻转后放入移印机内,待加工完成将键盘再翻转复位后取出。这样的方案存在以下问题:(1)人工上下料导致键盘的生产成本上升;(2)键盘整体放入移印机内进行移印,不需要移印的键帽会受到污染;(3)采用人工放入键盘,导致放入位置不准确,容易造成移印偏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键盘移印机的自动上下料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上下料导致键盘的生产成本上升、不需要移印的键帽会受到污染和放入位置不准确容易造成移印偏差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键盘移印机的自动上下料机构,所述键盘内放置移印键帽;
包括传输线和抓取装置;所述传输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将所述移印键帽取出的第一翻转装置和将所述移印键帽放入的第二翻转装置;所述传输线的一侧设置移印装置的出入口端;所述移印装置出入口端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移动板和第二移动板;所述上下料机构还设置将所述第一翻转装置上所述移印键帽吸附移动至所述第一移动板的第一移动装置和将所述第二移动板上所述已加工移印键帽吸附移动至第二翻转装置上的第二移动装置;所述抓取装置将所述第一移动板上所述移印键帽吸附放入所述移印装置的出入口端;所述抓取装置将所述移印装置出入口端的已加工移印键帽吸附放入所述第二移动板。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传输线在靠近所述第一翻转装置和所述第二翻转装置的位置分别设置有限制所述键盘移动的限位销;所述限位销通过第一动力装置驱动移动。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传输线内安装有推动板;所述推动板通过第二动力装置驱动,所述推动板推动所述键盘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翻转装置和所述第二翻转装置。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翻转装置包括第三动力装置和连通第一吸气源的第一翻转板;所述第一翻转板吸附所述移印键帽,所述第三动力装置驱动所述第一翻转板向上旋转;所述第二翻转装置包括第四动力装置和连通第二吸气源的第二翻转板;所述第二翻转板吸附所述移印键帽,所述第四动力装置驱动所述第二翻转板向下旋转。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移动板连通第三吸气源;所述第一移动板通过第五动力装置驱动,所述第一移动板沿第一移动板导轨移动;所述第二移动板连通第四吸气源;所述第二移动板通过第六动力装置驱动,所述第二移动板沿第二移动板导轨移动。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移动装置包括第七动力装置、第八动力装置和第一移动吸板;所述第七动力装置驱动所述第八动力装置和所述第一移动吸板移动;所述第八动力装置驱动所述第一移动吸板移动;所述第二移动装置包括第九动力装置、第十动力装置和第二移动吸板;所述第九动力装置驱动所述第十动力装置和所述第二移动吸板移动;所述第十动力装置驱动所述第二移动吸板移动。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移动吸板通过第一吸板固定架安装在所述第八动力装置上;所述第一吸板固定架和所述第一移动吸板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装置;所述第二移动吸板通过第二吸板固定架安装在所述第十动力装置上;所述第二吸板固定架和所述第二移动吸板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装置。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抓取装置包括第十一动力装置、第十二动力装置和对称安装于所述第十二动力装置两侧的抓取吸板;所述第十一动力装置驱动所述第十二动力装置和所述抓取吸板移动;所述第十二动力装置驱动所述抓取吸板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键盘移印机的自动上下料机构设置翻转装置来实现键盘键帽的翻转。设置翻转装置将需要移印的键帽取出。键盘移印机的自动上下料机构带来了如下效果:(1)不再需要雇佣大量劳动力,减少了键盘生产成本;(2)设置翻转装置将需要移印的移印键帽取出,避免了不需要移印的键帽和键盘受到污染;(3)采用抓取装置吸附抓取移印键帽,且移动板上设置有放置模具,避免了放入位置的不准确,不会导致移印的偏差;(4)采用翻转装置实现移印键帽的快速翻转;(5)采用移动装置来运送移印键帽,实现移印键帽的快速运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翻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移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移动板安装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移动板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移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抓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抓取装置的俯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移动板安装的俯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移动板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移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翻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传输线;11、限位销;12、第一动力装置;13、第二动力装置; 14、推动板;2、第一翻转装置;21、第三动力装置;23、第一翻转板;24、第二翻转装置;25、第四动力装置;26、第二翻转板;3、第一移动装置;31、第七动力装置;32、第八动力装置;33、第一移动吸板;34、第一吸板固定架; 35、第一弹性装置;36、第二移动装置;37、第九动力装置;38、第十动力装置;39、第二移动吸板;41、第二吸板固定架;42、第二弹性装置;43、第一主动轮;44、第一从动轮;45、第一皮带;46、第一导向杆;47、第一放置模具;48、第二放置模具;6、第一移动板;61、第一移动板导轨;62、第五动力装置;63、第二移动板;64、第六动力装置;65、第二移动板导轨;66、第二主动轮;67、第二从动轮;68、第二皮带;7、抓取装置;71、第十一动力装置;72、第十二动力装置;73、抓取吸板;74、抓取安装板;75、第四主动轮;76、第四从动轮;77、第四皮带;78、第二导向杆;8、移印装置;81、印板;82、移印头;83、承载台;91、第三主动轮;92、第三从动轮;93、第三皮带;94、第五主动轮;95、第五从动轮;96、第五皮带;97、第三导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键盘移印机的自动上下料机构。图中X的方向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的上端,图中Y的方向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的右端。键盘内放置有移印键帽。键盘移印机的自动上下料机构包括传输线1和抓取装置7。
传输线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将移印键帽取出的第一翻转装置2和将移印键帽放入的第二翻转装置24。传输线1的一侧设置移印装置8的出入口端。移印装置8出入口端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移动板6和第二移动板63。上下料机构还设置将第一翻转装置2上移印键帽吸附移动至第一移动板6的第一移动装置 3和将第二移动板63上已加工移印键帽吸附移动至第二翻转装置24上的第二移动装置36。抓取装置7将第一移动板6上移印键帽吸附放入移印装置8的出入口端。抓取装置7将移印装置8出入口端的已加工移印键帽吸附放入第二移动板63。
传输线1为水平安装。传输线1的入口端为传输线1的右端。传输线1的出口端为传输线1的左端。键盘置于传输线1内,键盘从传输线1的右端移动至传输线1的左端。
传输线1靠近第一翻转装置2和第二翻转装置24的位置分别设置有限制键盘移动的限位销11。限位销11通过第一动力装置12驱动移动。
优选的,第一动力装置12为气缸。优选的,限位销11为圆柱形。限位销 11为两个,限位销11分别设置于传输线1的左端和右端。限位销11安装于传输线1内。限位销11安装在第一动力装置12的驱动端。第一动力装置12的驱动端驱动限位销11上下移动。
当限位销11向上移动时,限位销11顶住键盘的左端,限制住键盘的移动。当限位销11向下移动复位时,限位销11不接触键盘,键盘继续移动。
采用限位销11可以很好的限制键盘移动。采用气缸提供动力,保证了限位销11可以迅速移动。
第一动力装置12为气缸,气缸型号的选择属于公知常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装置的工作情况选择,例如可以选型号为SDA40*80的气缸。
传输线1内安装有推动板14。推动板14通过第二动力装置13驱动,推动板14推动键盘靠近或远离第一翻转装置2和第二翻转装置24。
推动板14为两个,推动板14分别安装于限位销11的右端。优选的,推动板14为直板。优选的,第二动力装置13为气缸。第二动力装置13驱动推动板14上下移动。推动板14为水平安装,推动板14下表面的中间位置连接第二动力装置13的驱动端。推动板14分别位于传输线1的左端和右端。
推动板14的上表面设置有橡胶层。在推动板14推动键盘时,橡胶层接触键盘的下端,对键盘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推动板14向上移动时,推动板14向上推动键盘,将键盘靠近第一翻转装置2移动。推动板14向下移动时,推动板14向下移动键盘,将键盘远离第一翻转装置2移动。
第二动力装置13为气缸,气缸型号的选择属于公知常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装置的工作情况选择,例如可以选型号为SC50*500的气缸。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翻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和图2所示,第一翻转装置2包括第三动力装置21和连通第一吸气源的第一翻转板23。第一翻转板23吸附移印键帽,第三动力装置21驱动第一翻转板23向上旋转。
第一翻转装置2安装于传输线1上。第一翻转装置2位于推动板14的上端。优选的,第三动力装置21为电机。第一翻转板23为水平安装。第一翻转板23的左端连接第三动力装置21的驱动端。优选的,第一翻转板23通过联轴器连接第三动力装置21的驱动端。采用联轴器可以稳定的驱动第二翻转板 26旋转。采用电机作为动力,保证第一翻转板23连续顺畅的旋转。
第三动力装置21为电机,电机型号的选择属于公知常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装置的工作情况选择,例如可以选型号为ZGB37RG的电机。
第一翻转板23从下端吸附住移印键帽,在第三动力装置21的驱动下第一翻转板23向上旋转180°。第一翻转装置2吸附完移印键帽后,留下键盘和非移印键帽沿传输线1继续移动。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移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和图3所示,第一移动装置3包括第七动力装置31、第八动力装置32和第一移动吸板33。第七动力装置31驱动第八动力装置32和第一移动吸板33移动。第八动力装置 32驱动第一移动吸板33移动。
第一移动吸板33连通第五吸气源。第一移动装置3安装在第一翻转装置2 的上端。第一移动装置3还包括第一主动轮43、第一从动轮44和第一皮带45。第一主动轮43和第一从动轮44设置于第一皮带45的两端。第一皮带45分别绕设于第一主动轮43和第一从动轮44上。
第八动力装置32连接在第一皮带45上。第一主动轮43的正转和反转带动第一皮带45绕第一主动轮43和第一从动轮44正转和反转。第一皮带45的正转和反转带动第八动力装置32和第一移动吸板33前后移动。优选的,第一皮带45为单面齿同步带。
优选的,第七动力装置31为电机。第七动力装置31的驱动端连接第一主动轮43。第七动力装置31驱动第一主动轮43的正转和反转。
第七动力装置31为电机,电机型号的选择属于公知常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装置的工作情况选择,例如可以选型号为2IK6RGN-C的电机。
第一移动装置3还包括第一导向杆46。第八动力装置32驱动第一移动吸板33沿第一导向杆46上下移动。优选的,第一导向杆46为圆柱形。优选的,第八动力装置32为电机。
第八动力装置32为电机,电机型号的选择属于公知常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装置的工作情况选择,例如可以选型号为60KTYZ的电机。
第一移动吸板33通过第一吸板固定架34安装在第八动力装置32上。第一吸板固定架34和第一移动吸板33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装置35。第一导向杆 46设置于第八动力装置32的两侧。第一吸板固定架34连接第一导向杆46。第八动力装置32驱动第一吸板固定架34和第一移动吸板33上下移动时,第一导向杆46起到导向和稳定的作用。保证第一吸板固定架34和第一移动吸板 33可以平稳的上下移动。
第一吸板固定架34的右端连接第八动力装置32的驱动端。第一吸板固定架34的下端连接第一移动吸板33。优选的,第一弹性装置35为弹簧。第一弹性装置35的上端连接第一吸板固定架34。第一弹性装置35的下端连接第一移动吸板33。
第一移动装置3在吸附移印键帽时,第一移动吸板33会接触到移印键帽和键盘。为避免第一移动吸板33碰伤移印键帽和键盘,设置第一弹性装置35 可以避免第一移动吸板33的硬接触。
第一移动装置3将第一翻转装置2上的移印键帽取出,放置到第一移动板 6上。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移动板安装的俯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移动板安装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图4和图5所示,第一移动板6连通第三吸气源。第一移动板6通过第五动力装置62驱动,第一移动板6沿第一移动板导轨61移动。
第一移动板6上安装有第一放置模具47。第一放置模具47的形状、大小与键盘相同。第一放置模具47上表面开设多个第一模具槽。第一移动装置3 将移印键帽放置到第一模具槽内。第一放置模具47可以固定移印键帽的位置,防止移印键帽的位置发生偏移。第一移动板导轨61可以保证第一移动板6可以平稳的移动。
第一移动板6还设置有第二主动轮66、第二从动轮67和第二皮带68。第二主动轮66和第二从动轮67设置于第二皮带68的两端。第二皮带68分别绕设于第二主动轮66和第二从动轮67上。
第一移动板6连接在第二皮带68上。第二主动轮66的正转和反转带动第二皮带68绕第二主动轮66和第二从动轮67正转和反转。第二皮带68的正转和反转带动第一移动板6的左右移动。优选的,第二皮带68为单面齿同步带。
优选的,第五动力装置62为电机。第五动力装置62的驱动端连接第二主动轮66。第五动力装置62驱动第二主动轮66的正转和反转。第二主动轮66 正转时,第一移动板6向右移动远离移印装置8的出入口端。第二主动轮66 反转时,第一移动板6向左移动靠近移印装置8的出入口端。
第五动力装置62为电机,电机型号的选择属于公知常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装置的工作情况选择,例如可以选型号为60KTYZ的电机。
图6为本实用新型移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和图6所示,移印装置8设置于传输线1的前端。优选的,移印装置8为移印机。移印装置8包括印板81、移印头82和承载台83。移印装置8的出入口端设置在移印装置8 靠近传输线1的位置。移印键帽从移印装置8的出入口端移动至承载台83上。印板81上置有油墨。移印头82移动至印板81上,将油墨印在移印头82上。移印头82移动至承载台83上,将油墨印在移印键帽上。完成移印的移印键帽从承载台83返回至移印装置8的出入口端。
移印装置8为移印机,移印机型号的选择属于公知常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装置的工作情况选择,例如可以选型号为HY-300K的移印机。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移动板安装的俯视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移动板安装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图9和图10所示,第二移动板63连通第四吸气源。第二移动板63通过第六动力装置64驱动,第二移动板63沿第二移动板导轨65移动。
第二移动板63上设置有第二放置模具48。第二放置模具48的形状、大小与键盘相同。第二放置模具48的上表面开设有多个第二模具槽。抓取装置7 将完成移印的移印键帽放置到第二模具槽内。第二放置模具48可以固定移印键帽的位置,防止移印键帽的位置发生偏移。第二移动板导轨65可以保证第二移动板63可以平稳的移动。
第二移动板63还设置有第三主动轮91、第三从动轮92和第三皮带93。第三主动轮91和第三从动轮92设置于第三皮带93的两端。第三皮带93分别绕设于第三主动轮91和第三从动轮92。
第二移动板63连接在第三皮带93上。第三主动轮91的正转和反转带动第三皮带93绕第三主动轮91和第三从动轮92正转和反转。第三皮带93的正转和反转带动第二移动板63的左右移动。优选的,第三皮带93为单面齿同步带。
优选的,第六动力装置64为电机。第六动力装置64的驱动端连接第三主动轮91。第六动力装置64驱动第三主动轮91的正转和反转。第三主动轮91 正转时,第二移动板63向右移动靠近移印装置8的出入口端。第三主动轮91 反转时,第二移动板63向左移动远离移印装置8的出入口端。
第六动力装置64为电机,电机型号的选择属于公知常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装置的工作情况选择,例如可以选型号为60KTYZ的电机。
图7为本实用新型抓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抓取装置的俯视图。结合图1、图7和图8所示,抓取装置7包括第十一动力装置71、第十二动力装置72和对称安装于第十二动力装置72两侧的抓取吸板73。第十一动力装置71驱动第十二动力装置72和抓取吸板73移动。第十二动力装置72 驱动抓取吸板73移动。
抓取装置7还包括抓取安装板74。抓取安装板74安装在第十二动力装置 72的驱动端。优选的,抓取安装板74为直板。抓取吸板73对称安装于抓取安装板74的左右两端。
抓取装置7还包括第四主动轮75、第四从动轮76和第四皮带77。第四主动轮75和第四从动轮76设置于第四皮带77的两端。第四皮带77分别绕设于第四主动轮75和第四从动轮76上。
第十二动力装置72与第四皮带77相连接。第四主动轮75的正转和反转带动第四皮带77绕第四主动轮75和第四从动轮76正转和反转。第四皮带77 的正转和反转带动第十二动力装置72、抓取安装板74和抓取吸板73左右移动。优选的,第四皮带77为单面齿同步带。
优选的,第十一动力装置71为电机。第十一动力装置71的驱动端连接第四主动轮75。第十一动力装置71驱动第四主动轮75的正转和反转。
第十一动力装置71为电机,电机型号的选择属于公知常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装置的工作情况选择,例如可以选型号为2IK6RGN-C的电机。
抓取装置7还包括第二导向杆78。第十二动力装置72驱动抓取安装板74 和抓取吸板73沿第二导向杆78上下移动。优选的,第二导向杆78为圆柱形。优选的,第十二动力装置72为电机。第二导向杆78设置于第十二动力装置72 的两侧。抓取安装板74连接第二导向杆78。第十二动力装置72驱动抓取安装板74和抓取吸板73上下移动时,第二导向杆78起到导向和稳定的作用。保证抓取安装板74和抓取吸板73可以平稳的上下移动。
抓取吸板73为两个。安装在抓取安装板74右端的抓取吸板73连通第七吸气源。安装在抓取安装板74左端的抓取吸板73连通第八吸气源。
第十二动力装置72为电机,电机型号的选择属于公知常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装置的工作情况选择,例如可以选型号为60KTYZ的电机。
安装在抓取安装板74右端的抓取吸板73吸附第一移动板6上的移印键帽,将第一移动板6上的移印键帽放置在移印装置8的出入口端。移印装置8完成加工后,安装在抓取安装板74左端的抓取吸板73吸附移印装置8出入口端的完成移印的移印键帽,将移印装置8出入口端的完成移印的移印键帽放置在第二移动板63上。
抓取装置7可以快速地完成移印键帽的吸附和放置。提高了键盘移印机的自动上下料机构的工作效率。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移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和图11所示,第二移动装置36包括第九动力装置37、第十动力装置38和第二移动吸板39。第九动力装置37驱动第十动力装置38和第二移动吸板39移动。第十动力装置38驱动第二移动吸板39移动。第二移动吸板39连通第六吸气源。
第二移动装置36安装在第二翻转装置24的上端。第二移动装置36还包括第五主动轮94、第五从动轮95和第五皮带96。第五主动轮94和第五从动轮95分别设置于第五皮带96的两端。第五皮带96分别绕设于第五主动轮94 和第五从动轮95上。
第九动力装置37连接在第五皮带96上。第五主动轮94的正转和反转带动第五皮带96绕第五主动轮94和第五从动轮95正转和反转。第五皮带96的正转和反转带动第十动力装置38和第二移动吸板39前后移动。优选的,第五皮带96为单面齿同步带。
优选的,第九动力装置37为电机。第九动力装置37的驱动端连接第五主动轮94。第九动力装置37驱动第五主动轮94的正转和反转。
第九动力装置37为电机,电机型号的选择属于公知常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装置的工作情况选择,例如可以选型号为2IK6RGN-C的电机。
第二移动装置36还包括第三导向杆97。第十动力装置38驱动第二移动吸板39沿第三导向杆97上下移动。优选的,第三导向杆97为圆柱形。优选的,第十动力装置38为电机。第三导向杆97设置于第十动力装置38的两侧。第二吸板固定架41连接第三导向杆97。第十动力装置38驱动第二吸板固定架 41和第二移动吸板39上下移动时,第三导向杆97起到导向和稳定的作用。保证第二吸板固定架41和第二移动吸板39可以平稳的上下移动。
第十动力装置38为电机,电机型号的选择属于公知常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装置的工作情况选择,例如可以选型号为60KTYZ的电机。
第二移动吸板39通过第二吸板固定架41安装在第十动力装置38上。第二吸板固定架41和第二移动吸板39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装置42。
第二移动吸板39的左端连接第十动力装置38。第二移动吸板39的下端连接第二移动吸板39。优选的,第二弹性装置42为弹簧。第二弹性装置42的上端连接第二吸板固定架41。第二弹性装置42的下端连接第二移动吸板39。
第二移动装置36在吸附移印键帽时,第二移动吸板39会接触到移印键帽和键盘。为避免第二移动吸板39碰伤移印键帽和键盘,设置第二弹性装置42 可以避免第二移动吸板39的硬接触。
第二移动装置36将第二移动板63上的移印键帽取出,放置到第二翻转装置24上。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翻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和图12所示,第二翻转装置24包括第四动力装置25和连通第二吸气源的第二翻转板26。第二翻转板26吸附移印键帽,第四动力装置25驱动第二翻转板26向下旋转。
第二翻转装置24安装于传输线1上。优选的,第四动力装置25为电机。第二翻转板26为水平安装。第二翻转板26的右端连接第四动力装置25的驱动端。优选的,第二翻转板26通过联轴器连接第四动力装置25的驱动端。采用联轴器可以稳定的驱动第二翻转板26旋转。采用电机作为动力,保证第二翻转板26连续顺畅的旋转。
第四动力装置25为电机,电机型号的选择属于公知常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装置的工作情况选择,例如可以选型号为ZGB37RG的电机。
第二翻转板26从上端吸附住移印键帽,在第四动力装置25的驱动下第二翻转板26向下旋转180°。第二翻转装置24将吸附的移印键帽放回键盘内。
由于推动板14为两个,第二翻转板26在旋转时,安装于传输线1左端的推动板14推动键盘向上移动,将键盘靠近第二翻转板26。
第二翻转装置24将移印键帽放回键盘后,推动板14向下移动复位。安装于传输线1左端的限位销11向下移动。键盘在传输线1上移动。
当键盘移印机的自动上下料机构工作时,键盘移印机的自动上下料机构的工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键盘放置于传输线1的一端;
b、传输线1一端的第一翻转装置2将移印键帽从键盘吸附取出后,键盘从传输线1一端移动至传输线1另一端;
c、第一移动装置3将第一翻转装置2上移印键帽吸附取出,第一移动装置3将移印键帽放入第一移动板6上;
d、抓取装置7将第一移动板6内移印键帽吸附取出,抓取装置7将移印键帽放入移印装置8出入口端;
e、抓取装置7将移印装置8出入口端的已加工移印键帽吸附取出,抓取装置7将已加工移印键帽放入第二移动板63上;
f、第二移动装置36将第二移动板63上已加工移印键帽吸附取出,第二移动装置36将已加工移印键帽放入第二翻转装置24上;
g、传输线1另一端的第二翻转装置24将已加工移印键帽放入键盘内;
h、将键盘从传输线1另一端取出。
键盘移印机的自动上下料机构工作时,键盘从传输线1的右端进入。安装在传输线1右端的限位销11在第一动力装置12的驱动下向上移动,限制键盘在传输线1继续向左移动。安装在传输线1右端的推动板14在第二动力装置 13的驱动下向上移动,推动键盘向上移动靠近第一翻转装置2。
第一翻转装置2吸附取出键盘中的移印键帽,第一翻转板23在第三动力装置21的驱动下向上旋转180°。此时安装在传输线1右端的推动板14向下移动复位,键盘向下移动远离第一翻转装置2。安装在传输线1右端的限位销 11向下移动不再限制键盘移动。键盘继续向左移动。
第一移动装置3将第一翻转装置2上移印键帽吸附取出后放置到第一移动板6上。第一移动板6在第五动力装置62的驱动下向左移动靠近移印装置8 的出入口端。此时第一移动装置3复位。
抓取装置7将第一移动板6上的移印键帽吸附取出后放置于移印装置8的出入口端。待移印装置8完成对移印键帽的加工。完成加工的移印键帽会重新返回到移印装置8的出入口端。抓取装置7再将移印装置8出入口端完成加工的移印键帽附取出后放置于第二移动板63上。此时第一移动板6向右移动复位。
第二移动板63在第六动力装置64的驱动下向左移动远离移印装置8的出入口端。第二移动装置36将第二移动板63上完成加工的移印键帽吸附取出后放置到第二翻转装置24上。此时第二移动板63向右移动复位。
此时安装在传输线1左端的限位销11向上移动限制住传输线1上向左移动的键盘。此时安装在传输线1左端的推动板14向上移动推动键盘向上移动靠近第二翻转装置24。
第二翻转装置24在第四动力装置25的驱动下向下旋转180°。第二翻转装置24将移印键帽放置于键盘内。此时安装在传输线1左端的推动板14向下移动复位。安装在传输线1左端的限位销11向下移动复位。键盘继续在传输线1上向左移动。
键盘移印机的自动上下料机构可以实现快速的上下料。传输线1上可以同时放置多个键盘,可以形成连续不间断的上下料。键盘移印机的自动上下料机构采用吸附的方式移动移印键帽,不会破坏移印键帽。
键盘上并非所有的键帽都需要移印。第一翻转装置2吸附取出键盘中需要移印的键帽。不需要移印的键帽会留在键盘上。只移印需要移印的键帽,避免了键帽之间移印的污染。
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第一动力装置12为气缸,但不限定于此,可以是能够发挥其功能的范围内的其他动力装置。
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推动板14为直板,但不限定于此,可以是能够发挥其功能的范围内的其他形状的推动板。
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第二动力装置13为气缸,但不限定于此,可以是能够发挥其功能的范围内的其他动力装置。
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第三动力装置21为电机,但不限定于此,可以是能够发挥其功能的范围内的其他动力装置。
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第七动力装置31为电机,但不限定于此,可以是能够发挥其功能的范围内的其他动力装置。
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第一翻转板23通过联轴器连接第三动力装置21的驱动端,但不限定于此,可以是能够发挥其功能的范围内的其他连接方式。
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第八动力装置32为电机,但不限定于此,可以是能够发挥其功能的范围内的其他动力装置。
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第一弹性装置35为弹簧,但不限定于此,可以是能够发挥其功能的范围内的其他弹性装置。
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第五动力装置62为电机,但不限定于此,可以是能够发挥其功能的范围内的其他动力装置。
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移印装置8为移印机,但不限定于此,可以是能够发挥其功能的范围内的其他移印装置。
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第六动力装置64为电机,但不限定于此,可以是能够发挥其功能的范围内的其他动力装置。
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抓取安装板74为直板,但不限定于此,可以是能够发挥其功能的范围内的其他形状的抓取安装板。
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第十一动力装置71为电机,但不限定于此,可以是能够发挥其功能的范围内的其他动力装置。
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第十二动力装置72为电机,但不限定于此,可以是能够发挥其功能的范围内的其他动力装置。
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第九动力装置37为电机,但不限定于此,可以是能够发挥其功能的范围内的其他动力装置。
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第十动力装置38为电机,但不限定于此,可以是能够发挥其功能的范围内的其他动力装置。
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第二弹性装置42为弹簧,但不限定于此,可以是能够发挥其功能的范围内的其他弹性装置。
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第四动力装置25为电机,但不限定于此,可以是能够发挥其功能的范围内的其他动力装置。
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第一皮带45为单面齿同步带,但不限定于此,可以是能够发挥其功能的范围内的其他皮带。
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第二皮带68为单面齿同步带,但不限定于此,可以是能够发挥其功能的范围内的其他皮带。
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第三皮带93为单面齿同步带,但不限定于此,可以是能够发挥其功能的范围内的其他皮带。
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第四皮带77为单面齿同步带,但不限定于此,可以是能够发挥其功能的范围内的其他皮带。
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第五皮带96为单面齿同步带,但不限定于此,可以是能够发挥其功能的范围内的其他皮带。
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第二翻转板26通过联轴器连接第四动力装置25的驱动端,但不限定于此,可以是能够发挥其功能的范围内的其他连接方式。
此外,本说明书中,使用了“圆柱形”等词语,并不是精确的“圆柱形”可以是能够发挥其功能的范围内的“大致圆柱形”的状态。
以上描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Claims (8)

1.一种键盘移印机的自动上下料机构,所述键盘内放置移印键帽;其特征在于:包括传输线(1)和抓取装置(7);所述传输线(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将所述移印键帽取出的第一翻转装置(2)和将所述移印键帽放入的第二翻转装置(24);所述传输线(1)的一侧设置移印装置(8)的出入口端;所述移印装置(8)出入口端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移动板(6)和第二移动板(63);所述上下料机构还设置将所述第一翻转装置(2)上所述移印键帽吸附移动至所述第一移动板(6)的第一移动装置(3)和将所述第二移动板(63)上所述已加工移印键帽吸附移动至第二翻转装置(24)上的第二移动装置(36);所述抓取装置(7)将所述第一移动板(6)上所述移印键帽吸附放入所述移印装置(8)的出入口端;所述抓取装置(7)将所述移印装置(8)出入口端的已加工移印键帽吸附放入所述第二移动板(6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盘移印机的自动上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线(1)在靠近所述第一翻转装置(2)和所述第二翻转装置(24)的位置分别设置有限制所述键盘移动的限位销(11);所述限位销(11)通过第一动力装置(12)驱动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盘移印机的自动上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线(1)内安装有推动板(14);所述推动板(14)通过第二动力装置(13)驱动,所述推动板(14)推动所述键盘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翻转装置(2)和所述第二翻转装置(2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盘移印机的自动上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翻转装置(2)包括第三动力装置(21)和连通第一吸气源的第一翻转板(23);所述第一翻转板(23)吸附所述移印键帽,所述第三动力装置(21)驱动所述第一翻转板(23)向上旋转;所述第二翻转装置(24)包括第四动力装置(25)和连通第二吸气源的第二翻转板(26);所述第二翻转板(26)吸附所述移印键帽,所述第四动力装置(25)驱动所述第二翻转板(26)向下旋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盘移印机的自动上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板(6)连通第三吸气源;所述第一移动板(6)通过第五动力装置(62)驱动,所述第一移动板(6)沿第一移动板导轨(61)移动;所述第二移动板(63)连通第四吸气源;所述第二移动板(63)通过第六动力装置(64)驱动,所述第二移动板(63)沿第二移动板导轨(65)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盘移印机的自动上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装置(3)包括第七动力装置(31)、第八动力装置(32)和第一移动吸板(33);所述第七动力装置(31)驱动所述第八动力装置(32)和所述第一移动吸板(33)移动;所述第八动力装置(32)驱动所述第一移动吸板(33)移动;所述第二移动装置(36)包括第九动力装置(37)、第十动力装置(38)和第二移动吸板(39);所述第九动力装置(37)驱动所述第十动力装置(38)和所述第二移动吸板(39)移动;所述第十动力装置(38)驱动所述第二移动吸板(39)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键盘移印机的自动上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吸板(33)通过第一吸板固定架(34)安装在所述第八动力装置(32)上;所述第一吸板固定架(34)和所述第一移动吸板(33)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装置(35);所述第二移动吸板(39)通过第二吸板固定架(41)安装在所述第十动力装置(38)上;所述第二吸板固定架(41)和所述第二移动吸板(39)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装置(4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盘移印机的自动上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抓取装置(7)包括第十一动力装置(71)、第十二动力装置(72)和对称安装于所述第十二动力装置(72)两侧的抓取吸板(73);所述第十一动力装置(71)驱动所述第十二动力装置(72)和所述抓取吸板(73)移动;所述第十二动力装置(72)驱动所述抓取吸板(73)移动。
CN201921316053.9U 2019-08-14 2019-08-14 一种键盘移印机的自动上下料机构 Active CN2109116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16053.9U CN210911639U (zh) 2019-08-14 2019-08-14 一种键盘移印机的自动上下料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16053.9U CN210911639U (zh) 2019-08-14 2019-08-14 一种键盘移印机的自动上下料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911639U true CN210911639U (zh) 2020-07-03

Family

ID=713636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16053.9U Active CN210911639U (zh) 2019-08-14 2019-08-14 一种键盘移印机的自动上下料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91163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93745A (zh) * 2019-08-14 2019-10-01 江苏特丽亮镀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键盘移印机的自动上下料机构及其工作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93745A (zh) * 2019-08-14 2019-10-01 江苏特丽亮镀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键盘移印机的自动上下料机构及其工作方法
CN110293745B (zh) * 2019-08-14 2024-03-22 江苏特丽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键盘移印机的自动上下料机构及其工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7049564A1 (zh) 循环式双层输送设备
CN201823970U (zh) 印刷电路板钻床用自动上下料结构
CN210911639U (zh) 一种键盘移印机的自动上下料机构
JP5305507B2 (ja) スクリーン印刷機の基板位置決め装置及び基板位置決め方法
US8439624B2 (en) Transfer apparatus
CN110293745B (zh) 一种键盘移印机的自动上下料机构及其工作方法
CN116493452B (zh) 一种电池极耳折弯装置和折弯方法
JPS61209158A (ja) スクリ−ン印刷方法及びスクリ−ン印刷装置
CN212049485U (zh) 一种用于丝印机的上下料输送装置及自动丝印机
CN113547848A (zh) 一种用于塑料制品的防伪标签喷码设备
CN211764252U (zh) 打印装置及制证机
CN109391101B (zh) 一种定子组装机
CN216099249U (zh) 一种线路板裁切机
CN204894815U (zh) 一种胶条自动上下料装置
KR100541351B1 (ko) 양면 마킹이 가능한 레이저 마킹기
JPS6284871A (ja) プリント基板スクリ−ン印刷機
JPH06278857A (ja) 搬送装置
US20140071464A1 (en) Printer and card loader for printer
CN201185545Y (zh) 贴片机供料机构
KR20140079650A (ko) 기판 이송 장치
CN210312283U (zh) 便于手机壳上料的丝印机
CN210048088U (zh) 一种印刷载具翻转设备
CN109727800B (zh) 行程开关组装系统
JP6254450B2 (ja) 部品供給装置
CN220146948U (zh) 自动印刷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14000 No.3, Hudai Road, South District, Hudai Industrial Park, Binhu District, Wuxi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angsu Teliliang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14000 No.3, Hudai Road, South District, Hudai Industrial Park, Binhu District, Wuxi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JIANGSU TELI LIANG COATING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