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89760U - 外球面轴承 - Google Patents
外球面轴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889760U CN210889760U CN201921386300.2U CN201921386300U CN210889760U CN 210889760 U CN210889760 U CN 210889760U CN 201921386300 U CN201921386300 U CN 201921386300U CN 210889760 U CN210889760 U CN 21088976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earing
- drain hole
- oil
- oil drain
- toward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lling Contact B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外球面轴承,包括有外圈、内圈、密封圈以及防尘盖,所述的密封圈和防尘盖朝向轴承外侧先后设置,且密封圈和防尘盖之间间隔形成有间隙,所述的防尘盖上开设有若干凹槽,所述的凹槽中设置有排油孔和弹性堵头,弹性堵头常态时与排油孔形成闭合状态,此时弹性堵头弹性压紧在凹槽中,并对排油孔形成遮盖;弹性堵头能够随内压增大与排油孔形成打开状态,此时排油孔连通间隙与轴承外部。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尘盖不易失效,并能避免润滑油额外损耗的外球面轴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外球面轴承。
背景技术
外球面轴承是一种深沟球轴承的变型,外球面球轴承实际上是深沟球轴承的一种变型,特点是它的外圈外径表面为球面,可以配入轴承座相应的凹球面内起到调心的作用。外球面轴承主要用来承受以径向负荷为主的径向与轴向联合负荷,一般不宜单独承受轴向负荷。该类轴承常见用于一些比较恶劣的工作环境下运转,因此通常设置有双层的密封结构,所述的双层的密封结构由密封圈和防尘盖构成,且密封圈和防尘盖朝向轴承外侧先后设置,所述的防尘盖过盈套接在轴承内圈上,并与轴承的外圈间隙配合,用于防止大颗粒的污物进入轴承内部,因此这个间隙通常非常小,所述的密封圈通常是接触式密封,进一步的对轴承内外形成隔绝,但是,外球面轴承在使用的过程中,润滑油不可避免的会产生损耗,因此外球面轴承还设置有注油孔,通过油枪将润滑油注入轴承内部。
但是,现有技术在注油的过程中,外球面轴承的内部注满润滑油后,润滑油会顶开密封圈,渗至密封圈和防尘盖之间,直至润滑油填满防尘盖与密封圈之间的空间,并从防尘盖和轴承外圈的间隙中渗出后,从而停止注油,在润滑油填满防尘盖与密封圈之间的空间的过程中,由于间隙通常非常小,因此,注油过程中使内压增大,一方面润滑油会对轴承的防尘盖造成推顶,使防尘盖脱出,导致防尘盖失效,另一方面使用者需要在润滑油从防尘盖和轴承外圈的间隙中渗出后,才能得出轴承内部的润滑油已经注满,需要损耗额外的润滑油。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尘盖不易失效,并能避免润滑油额外损耗的外球面轴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外球面轴承,包括有外圈、内圈、密封圈以及防尘盖,所述的密封圈和防尘盖朝向轴承外侧先后设置,且密封圈和防尘盖之间间隔形成有间隙,所述的防尘盖上包括有若干朝向外侧设置的凹槽,所述的凹槽中设置有排油孔和弹性堵头,弹性堵头常态时与排油孔配合形成闭合,此时弹性堵头对排油孔形成遮盖;弹性堵头能够随内压增大与排油孔配合形成打开,此时排油孔连通间隙与轴承外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是:相比现有技术,润滑油填满防尘盖与密封圈之间的空间,并从防尘盖和轴承外圈的间隙中渗出的过程中,轴承的防尘盖受到润滑油的推顶,容易影响结构,导致脱出、失效,并且过程中对润滑油造成额外的损耗,其由于设置有在打开状态时能够连通间隙与轴承外部的排油孔,从而轴承在注油的过程中,弹性堵头在随内压增大与排油孔配合形成打开状态时,润滑油顺着连通轴承外部与间隙的排油孔渗出,一方面能够使润滑油顺着排油孔渗出避免对防尘盖造成的推顶,形成了泄压的效果,另一方面润滑油自排油孔渗出后,使用者便能得知轴承内部的润滑油已经注满,减小润滑油额外的损耗。此外,通过弹性堵头与排油孔配合形成闭合,并对排油孔形成遮盖的设置,能够保证轴承在运转的过程中,避免大颗粒的污物进入轴承内部。
本实用新型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凹槽的轴向截面呈朝向内圈渐大的三角形,且凹槽设置在防尘盖靠近内圈处,所述的排油孔由凹槽与内圈的外缘形成。
通过进一步设置,凹槽的轴向截面呈朝向内圈渐大的三角形,且排油孔由凹槽与内圈的外缘形成,一方面保证排油孔的大小的同时减少防尘盖结构强度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出于三角形的凹槽,其加工、开设时更为方便。
本实用新型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密封圈包括有密封唇,所述的密封唇截面呈钩状,且朝向轴承内侧凸起。
通过进一步设置,密封唇截面呈钩状,有效的增强密封唇的弹性,能够有效的压紧在内圈上,更好的形成密封。
本实用新型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内圈包括位于两侧处的抵接部,所述的抵接部朝向轴承外侧渐小设置,所述的密封唇压紧在抵接部处。
通过进一步设置,通过抵接部朝向轴承外侧渐小设置,并且密封唇是与抵接部配合抵接的,形成抵接部和密封唇侧向的抵接,一方面使密封唇在受到内压时更容易张开,另一方面,使密封唇在受到外压发生形变时,加大密封唇形变至与抵接部分离的难度,保证密封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另一种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2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防尘盖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一种外球面轴承的实施例如图1-5所示:包括有外圈1、内圈2、密封圈3以及防尘盖4,所述的外圈1上设置有注油孔11,所述的外圈1与内圈2之间形成有滚道5,滚道5上安装有若干滚子6,所述的滚子6通过保持架7形成间隔,所述的密封圈3和防尘盖4朝向轴承外侧先后设置,且密封圈3和防尘盖4之间间隔形成有间隙8,所述的防尘盖4上包括有若干朝向外侧设置的凹槽41,所述的凹槽41中设置有排油孔42和弹性堵头43,弹性堵头43常态时与排油孔42配合形成闭合,此时弹性堵头43对排油孔42形成遮盖;弹性堵头43能够随内压增大与排油孔42配合形成打开,此时排油孔42连通间隙8与轴承外部。所述的凹槽41的轴向截面呈朝向内圈2渐大的三角形,且凹槽41设置在防尘盖4靠近内圈2处,所述的排油孔42由凹槽41与内圈2的外缘形成。所述的密封圈3包括有密封唇31,所述的密封唇31截面呈钩状,且朝向轴承内侧凸起。所述的内圈2包括位于两侧处的抵接部21,所述的抵接部21朝向轴承外侧渐小设置,所述的密封唇31压紧在抵接部21处。
以上实例,只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地具体实例的一种,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的通常变化和替换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4)
1.一种外球面轴承,包括有外圈、内圈、密封圈以及防尘盖,所述的密封圈和防尘盖朝向轴承外侧先后设置,且密封圈和防尘盖之间间隔形成有间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尘盖上包括有若干朝向外侧设置的凹槽,所述的凹槽中设置有排油孔和弹性堵头,弹性堵头常态时与排油孔配合形成闭合,此时弹性堵头对排油孔形成遮盖;弹性堵头能够随内压增大与排油孔配合形成打开,此时排油孔连通间隙与轴承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球面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槽的轴向截面呈朝向内圈渐大的三角形,且凹槽设置在防尘盖靠近内圈处,所述的排油孔由凹槽与内圈的外缘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外球面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圈包括有密封唇,所述的密封唇截面呈钩状,且朝向轴承内侧凸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球面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圈包括位于两侧处的抵接部,所述的抵接部朝向轴承外侧渐小设置,所述的密封唇压紧在抵接部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386300.2U CN210889760U (zh) | 2019-08-23 | 2019-08-23 | 外球面轴承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386300.2U CN210889760U (zh) | 2019-08-23 | 2019-08-23 | 外球面轴承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889760U true CN210889760U (zh) | 2020-06-30 |
Family
ID=713179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386300.2U Active CN210889760U (zh) | 2019-08-23 | 2019-08-23 | 外球面轴承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889760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377528A (zh) * | 2020-11-05 | 2021-02-19 | 浙江辛子精工机械有限公司 | 防尘盖及外球面轴承 |
CN116592051A (zh) * | 2023-07-17 | 2023-08-15 | 中达(河北)轴承制造有限公司 | 带座外球面轴承 |
-
2019
- 2019-08-23 CN CN201921386300.2U patent/CN210889760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377528A (zh) * | 2020-11-05 | 2021-02-19 | 浙江辛子精工机械有限公司 | 防尘盖及外球面轴承 |
CN116592051A (zh) * | 2023-07-17 | 2023-08-15 | 中达(河北)轴承制造有限公司 | 带座外球面轴承 |
CN116592051B (zh) * | 2023-07-17 | 2023-09-15 | 中达(河北)轴承制造有限公司 | 带座外球面轴承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0889760U (zh) | 外球面轴承 | |
USRE42061E1 (en) | Sealing device | |
US4109976A (en) | Self-aligning bushing | |
JPH11257361A (ja) | 転がり軸受の密封装置 | |
US20110311177A1 (en) | Suspension Thrust Bearing Device | |
CN107850111A (zh) | 带有柔性防尘罩的活动接头组件 | |
US3510182A (en) | Bearing seals for drawn cup bearings | |
WO2006064830A1 (ja) | 転がり軸受のシール構造 | |
CN108626242A (zh) | 一种双侧带密封的调心滚子轴承 | |
CN208185220U (zh) | 一种应用在电梯曳引机上的双列圆锥滚子轴承 | |
CN205559538U (zh) | 汽车螺杆压缩机轴承 | |
CN211117117U (zh) | 轴承密封结构 | |
CN106195024B (zh) | 一种具有双层密封盖的防尘深沟球轴承 | |
CN206449117U (zh) | 直线滚珠轴承及其保持架 | |
CN206320185U (zh) | 一种新型球轴承 | |
JP2506246Y2 (ja) | パッキン | |
CN204716744U (zh) | 带安装法兰的密封深沟球轴承 | |
CN211117171U (zh) | 一种便于添加润滑油的轴承 | |
CN209469715U (zh) | 深沟球轴承 | |
CN203702848U (zh) | 一种具有新型密封盖的轴承 | |
CN107165941B (zh) | 一种深沟球轴承密封防水结构 | |
JP4649811B2 (ja) | 密封装置 | |
CN204716766U (zh) | 减震器轴承 | |
CN212536427U (zh) | 一种防尘轴承及安装有防尘轴承的轴承座 | |
CN204878380U (zh) | 具有特殊密封圈的分离式轴承座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