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88511U - 一种合页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合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888511U
CN210888511U CN201920896524.1U CN201920896524U CN210888511U CN 210888511 U CN210888511 U CN 210888511U CN 201920896524 U CN201920896524 U CN 201920896524U CN 210888511 U CN210888511 U CN 2108885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sleeve
leaf
hinge
spiral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89652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伍肇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Zhaogao Me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aoqing Gaoyao Zhaogao Me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aoqing Gaoyao Zhaogao Me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aoqing Gaoyao Zhaogao Me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89652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8885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8885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8885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osing And Opening Devices For Wings, And Checks For W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合页,包括:凹页、凸页、内轴、轴连接套、传动套、螺旋槽套、压力弹簧、自复位油缸,凹页与凸页通过轴连接套和螺旋槽套形成铰接,凹页包含有凹页页片、与凹页页片上部边缘相连接的上端圆管体以及与凹页页片下部边缘相连接的下端圆管体,凸页包含有凸页页片以及与凸页页片边缘相连接的凸页圆管体,轴连接套的上部伸入凹页的上端圆管体的内腔,轴连接套的下部伸入凸页圆管体的内腔,传动套固定嵌装在上端圆管体的内腔,本实用新型用分离的自复位油缸的方式提供液压缓冲,能使缓冲效果更好,且方便生产与安装。

Description

一种合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窗五金配件领域,尤其涉及合页。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比较先进的自关门合页中采用的是压力弹簧结合液压缓冲机构,但是目前的这种自关门合页结构较为复杂,生产与组装不方便,且在合页不断的开关运动中产生的金属粉屑进入液压油中,液压缓冲机构的寿命会受到影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合页,使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将自关复系统与液压缓冲机构分离开来进行生产,生产与安装方便,易于维修更换,而且经过长期使用,合页开关运动产生的金属粉屑亦不会进入液压油中,液压缓冲机构的寿命不会受到影响。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提供一种合页,包括:凹页、凸页、内轴、轴连接套、传动套、螺旋槽套、压力弹簧、自复位油缸,凹页与凸页通过轴连接套和螺旋槽套形成铰接,凹页包含有凹页页片、与凹页页片上部边缘相连接的上端圆管体以及与凹页页片下部边缘相连接的下端圆管体,凸页包含有凸页页片以及与凸页页片边缘相连接的凸页圆管体,轴连接套的上部伸入凹页的上端圆管体的内腔,轴连接套的下部伸入凸页圆管体的内腔,传动套固定嵌装在上端圆管体的内腔,且传动套位于轴连接套的上方,螺旋槽套的上部伸入凸页圆管体的内腔,螺旋槽套的下部伸入凹页的下端圆管体的内腔,内轴的上端通过轴连接套的内孔并插入传动套中,内轴与传动套形成轴向滑动连接和同步转动的配合结构,内轴的中段轴身设置有突出于轴身的限位部,限位部之上至轴连接套的下方之间的内轴的轴身套装压力弹簧,螺旋槽套的壁体轴对称地开设有两条螺旋槽,内轴的下部轴身设置有突出于轴身的驱动轴,内轴的下部轴身插入螺旋槽套的内孔,驱动轴的两端伸入螺旋槽内,螺旋槽以合页打开时内轴的相对转动方向为升程;
自复位油缸包括:活塞杆、活塞、弹簧、密封件,油缸壳体,油缸壳体设置在凹页的下端圆管体的内腔,活塞杆与活塞连接,弹簧位于活塞的下端面与油缸壳体的内底面之间,密封件位于活塞杆与油缸壳体上部的内壁之间,活塞的上端面至密封件的下端面之间的空间为储油腔,活塞的下端面至油缸壳体的内底面之间的空间为受压油腔;
其中,轴连接套与螺旋槽套的安装方式为:轴连接套的下部固定嵌装在凸页圆管体的内腔,螺旋槽套的上部固定嵌装在凸页圆管体的内腔,轴连接套的上部与上端圆管体活动连接,螺旋槽套的下部与下端圆管体活动连接,自复位油缸嵌装在下端圆管体的内腔,并且自复位油缸位于螺旋槽套的下方。
进一步,螺旋槽包含与轴线倾斜段以及与轴线垂直段。
进一步,与轴线垂直段设置有凹槽。
进一步,轴连接套的上部设置缩径,轴连接套的上部与上端圆管体的内壁之间有第一滚动轴承。
进一步,螺旋槽套的下部设置缩径,螺旋槽套的下部与下端圆管体的内壁之间有第二滚动轴承。
进一步,凸页圆管体的上端面与上端圆管体的下端面之间有第一耐磨件,凸页圆管体的下端面与下端圆管体的上端面之间有第二耐磨件。
进一步,轴连接套的下端面与压力弹簧之间设置有平面轴承。
进一步,内轴的上部为花键轴,传动套内部开设有适配的花键槽,内轴和传动套之间通过花键轴和花键槽的配合实现轴向滑动连接和同步转动。
进一步,驱动轴在螺旋槽内的柱身套装有一个以上的呈圆管状的滑套。
进一步,上端圆管体的内腔安装有提拉打开机构。
进一步,提拉打开机构包含提拉螺钉、支撑板,在内轴靠近上端的柱体轴向设置有螺纹孔洞,提拉螺钉的杆部螺接螺纹孔洞,支撑板开有供提拉螺钉的杆部穿过的孔洞,孔洞的孔径小于提拉螺钉的螺钉头下端面孔径,支撑板放置于传动套的上端面之上。
进一步,孔洞配置有上密封盖。
进一步,下端圆管体配置有下密封盖。
进一步,下端圆管体的内壁设置有螺纹,下密封盖的外壁螺接下端圆管体的内壁。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将自关复位系统与液压缓冲机构分离开来进行生产,生产与安装方便,易于维修更换,而且经过长期使用,合页开关运动产生的金属粉屑亦不会进入液压油中,液压缓冲机构的寿命不会受到影响,亦能利用液压缓冲机构控制开关速度,并且,运用提拉螺钉提拉内轴打开合页以方便安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眀第一个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实施例的合页闭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实施例的合页闭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的自复位油缸弹簧伸展状态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的自复位油缸弹簧压缩状态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的自复位油缸弹簧放能及压缩两个状态的液压油流向示意图。
图中:1、凹页; 101、凹页页片;102、 上端圆管体;103、下端圆管体; 2、凸页;201、凸页页片; 202、凸页圆管体;3、内轴;301、限位部;302、驱动轴;4、轴连接套;401、平面轴承;5、传动套; 6、螺旋槽套;601、螺旋槽;7、压力弹簧;801、第一滚动轴承;802、第二滚动轴承; 901、第一耐磨件;902、第二耐磨件; 10、自复位油缸;1001、活塞杆;1002、活塞;1003、弹簧;1004、密封件;1005、储油腔;1006、受压油腔; 1007、油缸壳体;1101、提拉螺钉;1102、支撑板;12、上密封盖;13、下密封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请参考图1至图6进行阅读。
实施例一:
参考图1、图2、图5、图6所示,
提供一种合页,包括:凹页1、凸页2、内轴3、轴连接套4、传动套5、螺旋槽套6、压力弹簧7、自复位油缸10,凹页1与凸页2通过轴连接套4和螺旋槽套6形成铰接,凹页1包含有凹页页片101、与凹页页片101上部边缘相连接的上端圆管体102以及与凹页页片101下部边缘相连接的下端圆管体103,凸页2包含有凸页页片201以及与凸页页片201边缘相连接的凸页圆管体202,轴连接套4的上部伸入凹页1的上端圆管体102的内腔,轴连接套4的下部伸入凸页圆管体202的内腔,传动套5固定嵌装在上端圆管体102的内腔,且传动套5位于轴连接套4的上方,螺旋槽套6的上部伸入凸页圆管体202的内腔,螺旋槽套6的下部伸入凹页1的下端圆管体103的内腔,内轴3的上端通过轴连接套4的内孔并插入传动套5中,内轴3与传动套5形成轴向滑动连接和同步转动的配合结构,内轴3的中段轴身设置有突出于轴身的限位部301,限位部301之上至轴连接套4下方平面轴承401下端面之间的内轴3的轴身套装压力弹簧7,螺旋槽套6的壁体轴对称地开设有两条螺旋槽601,内轴3的下部轴身设置有突出于轴身的驱动轴302,内轴3的下部轴身插入螺旋槽套6的内孔,驱动轴302的两端伸入螺旋槽601内,螺旋槽601以合页打开时内轴3的相对转动方向为升程;
自复位油缸10包括:活塞杆1001、活塞1002、弹簧1003、密封件1004,油缸壳体1007,油缸壳体1007设置在凹页1的下端圆管体103的内腔,活塞杆1001与活塞1002连接,弹簧1003位于活塞1002的下端面与油缸壳体1007的内底面之间,密封件1004位于活塞杆1001与油缸壳体1007上部的内壁之间,活塞1002的上端面至密封件1004的下端面之间的空间为储油腔1005,活塞1002的下端面至油缸壳体1007的内底面之间的空间为受压油腔1006,
其中,轴连接套4与螺旋槽套6的安装方式为:轴连接套4的下部固定嵌装在凸页圆管体202的内腔,螺旋槽套6的上部固定嵌装在凸页圆管体202的内腔,轴连接套4的上部与上端圆管体102活动连接,螺旋槽套6的下部与下端圆管体103活动连接,自复位油缸10嵌装在下端圆管体103的内腔,并且自复位油缸10位于螺旋槽套6的下方。
在本实施例中,限位部的使用是限制压力弹簧的端面位置,传递压力弹簧储能及放能。内轴上设置驱动轴的方式可以是,内轴的下端设置一个通孔,而驱动轴穿过该通孔露出两端。也可以是在内轴下端设置两个突出柱体,柱体轴线与内轴轴线相垂直。所谓凸页是指凸页页片与一个凸页圆管体整体构成的形象表达,而凹页是指凹页页片、与凹页页片上部边缘相连接的上端圆管体以及与凹页页片下部边缘相连接的下端圆管体,三者整体构成的形象表达,凸页与凹页在形状上是互相配合使用的。而凸页页片与凹页页片的具体形状根据所安装的门扇或门框连接需要而决定。关于“螺旋槽601以合页打开时内轴3的相对转动方向为升程”的更进一步详细讲解:当左边是凹页,右边是凸页时,凹页、传动套以及内轴是同步运动的,凸页与轴连接套及螺旋槽套是同步运动的。在这种运动中,螺旋槽的旋转方向以内轴的转动方向为升程。当换成左边是凸页,右边是凹页时,也是同样的道理。
使用本技术方案,实际应用场景如下:
当有外力打开合页时,固定嵌装在凸页的螺旋槽套与固定嵌装在凸页的轴连接套二者沿轴线往外转动,由于内轴的上端与传动套的内孔二者啮合伸缩套接,而传动套与凹页固定连接,因此,内轴的下端在螺旋槽套的内孔中往相反方向转动,嵌装在内轴下部的驱动轴沿螺旋槽滑移,使得内轴产生轴向上运动,通过限位部顶压压力弹簧回缩储能,
当打开合页的外力消失时,压力弹簧释放压力推动内轴向下运动,亦就是驱动轴沿螺旋槽滑移,而螺旋槽是与凸页固定连接的,因此,使得凸页朝向凹页自动闭合。
以前的一些合页中内轴与活塞杆是一体的,生产不方便,如果任何一个部分坏了,要重新置换这一体的组件,而且组装也不方便,另外以前的一些合页由于内部配件长期转动摩擦,产生细小的金属粉屑,其中的液压缓冲机构由于没有与这些内部配件在空间上分开组装,而是有一些配件会伸入液压油中,或者处在液压缓冲机构中液压油的这些配件自身就会长期转动摩擦,金属粉屑自然就进入到液压油中。而本实施例中,自复位油缸由活塞杆、活塞、弹簧、密封件,油缸壳体,油缸壳体构成,自复位油缸是单独的一个整体,活塞杆与内轴没有连接关系或一体化,内轴的转动不会带动到活塞杆的转动,因此,合页使用过程中产生的金属粉屑自然就不会进入到液压油中,从而保障了自复位油缸的使用寿命。在合页关闭时,内轴转动并向下移动,压制活塞杆回缩,从而压缩弹簧,在合页打开时内轴向上升,自复位油缸中的弹簧向上复位将活塞杆往上顶出,在合页关闭时,压力弹簧7释放能量,推动合页关闭,而此时,内轴会抵压在活塞杆上,活塞杆下降,自复位油缸中的弹簧压缩从而在储能,在进行储能的同时还能降低内轴下降速度,使得关闭的动作完成得不过猛,减少拍打的嗓音等让人不适的情况,在合页打开时,压力弹簧7储能,而此时,内轴上升,离开活塞杆自复位油缸中的弹簧压缩从而在放能,在进行放能的同时还能加快内轴上升速度,使得打开的动作完成得不过于缓慢,
再结合图7、8所示,进一步,活塞1002为具有单向过油功能的活塞。活塞1002设置有回油孔槽及单向过油结构,内轴向上时,活塞杆及活塞受压力弹簧1003放能推动亦跟随内轴向上移动,活塞向上运动则活塞内部密封圈向下沉,于是在活塞与密封圈内壁之间产生一个油的通路,使得受压油腔里的液压油由此通路及回油孔槽流向储油腔。
当打开合页的外力消失时,压力弹簧释放压力推动内轴向下运动, 内轴推动活塞杆亦向下运动,带动活塞向下运动则活塞内部密封圈向上贴紧活塞坑槽端面形成密封沉,使得受压油腔的液压油只能通过活塞回油孔槽流向储油腔,并且还要压缩弹簧,从而控制内轴向下运动的速度,实现液压缓冲关闭,减小关门噪音。
本实施例中,由于是利用凸页管体作为支承部件,弹簧压力不会传递且扭曲损害到凹页,经过长期使用,凹页片也不易发生弯曲变形,利用了压力弹簧储能以及螺旋槽复位结构,可以不分左右方向安装合页,结构合理,能满足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
进一步,
螺旋槽601包含与轴线倾斜段以及与轴线垂直段。其中,与轴线倾斜段的用于开合门扇、压缩或松弛压力弹簧,而与轴线垂直段是用于,当驱动轴两端位于该段时,合页处于常开状态。
进一步,
与轴线垂直段设置有凹槽。该凹槽的使用是当其与驱动轴卡合时,起到门吸的功能,稳定门扇。
进一步,
轴连接套4的上部设置缩径,轴连接套4的上部与上端圆管体102的内壁之间有第一滚动轴承801。
进一步,
螺旋槽套6的下部设置缩径,螺旋槽套6的下部与下端圆管体103的内壁之间有第二滚动轴承802。
除了具有实施例一的优点外,第一滚动轴承和第二滚动轴承的作用是使凸页页片与凹页页片之间形成滚动铰接,使得合页开合更顺畅、减少磨损。
进一步,
凸页圆管体202的上端面与上端圆管体102的下端面之间有第一耐磨件901,凸页圆管体202的下端面与下端圆管体103的上端面之间有第二耐磨件902。第一耐磨件与第二耐磨件可以是平面轴承。
除了具有实施例一的优点外,第一耐磨件与第二耐磨件的作用是使得凸页圆管体与凹页的上端圆管体及下端圆管体之间减少磨损,使得合页的开合更加顺畅。
进一步,轴连接套4的下端面与压力弹簧7之间设置有平面轴承401。平面轴承401的作用是使得轴连接套与压力弹簧之间减少磨损,使得合页的开合更加顺畅。
进一步,内轴3的上部为花键轴,传动套5内部开设有适配的花键槽,内轴3和传动套5之间通过花键轴和花键槽的配合实现轴向滑动连接和同步转动。除了具有实施例一的优点外,花键轴与花键槽的配合使得轴连接套与内轴能更精确地实现同步转动及轴向滑动连接,且部件加工亦方便。
进一步,驱动轴302在螺旋槽601内的柱身套装有1个以上的呈圆管状的滑套。使到驱动轴302在螺旋槽601滑动时由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减小磨损。
实施例二:
如图1至图6所示,
上端圆管体102的内腔安装有提拉打开机构。
提拉打开机构包含提拉螺钉1101、支撑板1102,在内轴3靠近上端的柱体轴向设置有螺纹孔洞,提拉螺钉1101的杆部螺接螺纹孔洞,支撑板1102开有供提拉螺钉1101的杆部穿过的孔洞,孔洞的孔径小于提拉螺钉的螺钉头下端面孔径,支撑板1102放置于传动套5的上端面之上。
使用提拉打开机构,不受凹页页片的强度影响,打开合页的力只会在管体部传递,凹页不会因为受到弹簧的压力而弯曲变形。
安装时,用户用适配工具转动提拉螺钉,使得提拉螺钉的头部端面支撑板上端面抵靠受力,使得内轴向上移动,驱动轴沿螺旋槽滑移,使得凸页与凹页的管体部位相对往外运动,凸页与凹页沿轴线打开,此时,用户可以进行安装而不用担忧两个页片闭合,在安装完成后,用适配工具相反方向转动提拉螺钉,取出提拉螺钉,使得内轴下降,合页就可以进入正常的使用状态了。在本实施例中,除有前述实施例的优点外,提拉打开机构的设置使得用户能十分方便地安装合页,而无需另施精力去持续打开页片。
进一步,孔洞配置有上密封盖12。上密封盖的功用是在安装好合页后,防止灰尘落入合页内部,影响合页的使用。
进一步,下端圆管体103配置有下密封盖13。下密封盖的功用是可以保护自复位油缸并使合页外观美观,而且在组装时可以打开下密封盖,将自复位油缸装入,再安装下密封盖,提高了安装的方便程度。
进一步,下端圆管体103的内壁设置有螺纹,下密封盖13的外壁螺接下端圆管体103的内壁。使用螺纹螺接的方式会更加方便安装。
在以上的实施例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照掌握的领域内知识技术,可以将上述零件换成其它的零件。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合页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4)

1.一种合页,其特征在于,包括:凹页(1)、凸页(2)、内轴(3)、轴连接套(4)、传动套(5)、螺旋槽套(6)、压力弹簧(7)、自复位油缸(10),所述凹页(1)与凸页(2)通过所述轴连接套(4)和所述螺旋槽套(6)形成铰接,所述凹页(1)包含有凹页页片(101)、与所述凹页页片(101)上部边缘相连接的上端圆管体(102)以及与所述凹页页片(101)下部边缘相连接的下端圆管体(103),所述凸页(2)包含有凸页页片(201)以及与所述凸页页片(201)边缘相连接的凸页圆管体(202),所述轴连接套(4)的上部伸入所述凹页(1)的上端圆管体(102)的内腔,所述轴连接套(4)的下部伸入所述凸页圆管体(202)的内腔,所述传动套(5)固定嵌装在所述上端圆管体(102)的内腔,且所述传动套(5)位于所述轴连接套(4)的上方,所述螺旋槽套(6)的上部伸入所述凸页圆管体(202)的内腔,所述螺旋槽套(6)的下部伸入所述凹页(1)的下端圆管体(103)的内腔,所述内轴(3)的上端通过所述轴连接套(4)的内孔并插入所述传动套(5)中,所述内轴(3)与所述传动套(5)形成轴向滑动连接和同步转动的配合结构,所述内轴(3)的中段轴身设置有突出于轴身的限位部(301),所述限位部(301)之上至所述轴连接套(4)的下方之间的内轴(3)的轴身套装所述压力弹簧(7),所述螺旋槽套(6)的壁体轴对称地开设有两条螺旋槽(601),所述内轴(3)的下部轴身设置有突出于轴身的驱动轴(302),所述内轴(3)的下部轴身插入所述螺旋槽套(6)的内孔,所述驱动轴(302)的两端伸入所述螺旋槽(601)内,所述螺旋槽(601)以合页打开时内轴(3)的相对转动方向为升程;
所述自复位油缸(10)包括:活塞杆(1001)、活塞(1002)、弹簧(1003)、密封件(1004),油缸壳体(1007),所述油缸壳体(1007)设置在所述凹页(1)的下端圆管体(103)的内腔,所述活塞杆(1001)与所述活塞(1002)连接,所述弹簧(1003)位于所述活塞(1002)的下端面与所述油缸壳体(1007)的内底面之间,所述密封件(1004)位于所述活塞杆(1001)与所述油缸壳体(1007)上部的内壁之间,所述活塞(1002)的上端面至所述密封件(1004)的下端面之间的空间为储油腔(1005),所述活塞(1002)的下端面至所述油缸壳体(1007)的内底面之间的空间为受压油腔(1006);
其中,所述轴连接套(4)与所述螺旋槽套(6)的安装方式为:所述轴连接套(4)的下部固定嵌装在所述凸页圆管体(202)的内腔,所述螺旋槽套(6)的上部固定嵌装在所述凸页圆管体(202)的内腔,所述轴连接套(4)的上部与所述上端圆管体(102)活动连接,所述螺旋槽套(6)的下部与所述下端圆管体(103)活动连接,所述自复位油缸(10)嵌装在所述下端圆管体(103)的内腔,且所述自复位油缸(10)位于所述螺旋槽套(6)的下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合页,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槽(601)包含与轴线倾斜段以及与轴线垂直段。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合页,其特征在于,所述与轴线垂直段设置有凹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合页,其特征在于,所述轴连接套(4)的上部设置缩径,所述轴连接套(4)的上部与所述上端圆管体(102)的内壁之间有第一滚动轴承(801)。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合页,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槽套(6)的下部设置缩径,所述螺旋槽套(6)的下部与所述下端圆管体(103)的内壁之间有第二滚动轴承(802)。
6.如权利要求1、2、3、4、5任一所述的一种合页,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页圆管体(202)的上端面与所述上端圆管体(102)的下端面之间有第一耐磨件(901),所述凸页圆管体(202)的下端面与所述下端圆管体(103)的上端面之间有第二耐磨件(902)。
7.如权利要求1、2、3、4、5任一所述的一种合页,其特征在于,所述轴连接套(4)的下端面与所述压力弹簧(7)之间设置有平面轴承(401)。
8.如权利要求1、2、3、4、5任一所述的一种合页,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轴(3)的上部为花键轴,所述传动套(5)内部开设有适配的花键槽,所述内轴(3)和所述传动套(5)之间通过所述花键轴和所述花键槽的配合实现轴向滑动连接和同步转动。
9.如权利要求1、2、3、4、5任一所述的一种合页,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302)在所述螺旋槽(601)内的柱身套装有一个以上的呈圆管状的滑套。
10.如权利要求1、2、3、4、5任一所述的一种合页,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圆管体(102)的内腔安装有提拉打开机构。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合页,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拉打开机构包含提拉螺钉(1101)、支撑板(1102),在所述内轴(3)靠近上端的柱体轴向设置有螺纹孔洞,所述提拉螺钉(1101)的杆部螺接所述螺纹孔洞,所述支撑板(1102)开有供所述提拉螺钉(1101)的杆部穿过的孔洞,所述孔洞的孔径小于所述提拉螺钉的螺钉头下端面孔径,所述支撑板(1102)放置于所述传动套(5)的上端面之上。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合页,其特征在于,所述孔洞配置有上密封盖(12)。
13.如权利要求1、2、3、4、5任一所述的一种合页,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端圆管体(103)配置有下密封盖(13)。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合页,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端圆管体(103)的内壁设置有螺纹,所述下密封盖(13)的外壁螺接所述下端圆管体(103)的内壁。
CN201920896524.1U 2019-06-14 2019-06-14 一种合页 Active CN2108885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96524.1U CN210888511U (zh) 2019-06-14 2019-06-14 一种合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96524.1U CN210888511U (zh) 2019-06-14 2019-06-14 一种合页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888511U true CN210888511U (zh) 2020-06-30

Family

ID=713392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896524.1U Active CN210888511U (zh) 2019-06-14 2019-06-14 一种合页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8885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43165B (zh) 一种合页
CN212478882U (zh) 一种双向启闭门轴
CN108166878A (zh) 一种可定位的隐藏式液压合页
CN210888511U (zh) 一种合页
CN213540043U (zh) 一种自闭液压缓冲合页
CN209891909U (zh) 一种带提拉打开机构的合页
CN209891936U (zh) 一种合页
CN108979387B (zh) 一种带提拉打开机构的合页
CN109441272B (zh) 一种合页
CN205805275U (zh) 一种自动关门的门铰链
CN213742839U (zh) 一种液压缓冲合页
CN209244444U (zh) 一种闭门器
CN208361060U (zh) 一种缓闭垃圾桶
CN217841286U (zh) 液压缓冲地轴
CN211623031U (zh) 一种暗藏合页
CN210483350U (zh) 一种门铰链及冰柜
CN212004332U (zh) 一种具有紧急关闭功能的闸阀
CN209891935U (zh) 一种合页
CN208502507U (zh) 一种自动回位阻尼门铰
CN214170286U (zh) 一种合页的缓冲调节机构
CN110905320A (zh) 一种自动闭门合页
CN213898575U (zh) 液压缓冲门轴
CN201367792Y (zh) 一种用于自动闭门铰链的离合装置
CN215408055U (zh) 一种液压缓冲式门铰
JP3239524U (ja) 隠し蝶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26105 Jinhu Road, Jinli Town, Gaoyao District, Zhaoqing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one of the plants in zhaogao Metal Technology Co., Ltd.)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zhaogao Met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26100 No.2 factory building of jinlixin Central District, Gaoyao District, Zhaoqing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No.1 Factory Building of Wu Zhaojian)

Patentee before: ZHAOQING GAOYAO ZHAOGAO METAL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