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84206U - 一种密封圈驱动平台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密封圈驱动平台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884206U CN210884206U CN201921907251.2U CN201921907251U CN210884206U CN 210884206 U CN210884206 U CN 210884206U CN 201921907251 U CN201921907251 U CN 201921907251U CN 210884206 U CN210884206 U CN 21088420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rive
- plate
- ring
- slide rail
- hoo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l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密封圈驱动平台,包括支撑架、可沿支撑架表面第一滑轨横向平移的底板、驱动底板沿第一滑轨平移的底板驱动装置、可沿底板表面第二滑轨竖向平移的中间板、驱动中间板沿第二滑轨竖向平移的中间板驱动装置、可沿中间板表面第三滑轨横向平移的顶板、驱动顶板沿第三滑轨平移的顶板驱动装置、设置于顶板上且输出端与圈钩的柄部连接的圈钩升降装置,中间板的一端设置有安装板。本实用新型的密封圈驱动平台能够对密封圈安装工装通过多个驱动装置的设置,实现了对密封圈安装工装的全自动化驱动,从而提高了密封圈的安装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位移驱动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密封圈驱动平台。
背景技术
密封圈安装工装是一种用于将密封圈安装于车辆制动卡钳内的装置,其包括圈座、圈钩等部件,使用时,圈钩首先需要横向移动,以对密封圈释压并使其变形,接着圈座及圈钩需要横向移动,以与卡钳对准,圈座与卡钳对准后圈座需要上升以使其顶部进入到卡钳的内部,进而使密封圈与卡钳内的密封槽对准,接着圈钩需要下降以释放密封圈,使其进入密封槽内。为了使密封圈完全地进入密封槽内,圈钩还需进一步上升至密封圈高度并左右移动,以将密封圈完全压入密封槽内。待密封圈安装完毕后,各部件可恢复原位。通过以上描述可知,在利用密封圈安装工装安装密封圈时包括对圈钩的横向及竖向驱动,对圈座的横向及竖向驱动等多个驱动步骤,为了实现密封圈的完全自动化安装,需要一种具备上述多种驱动功能的驱动平台,而目前尚没有现有的位移驱动平台同时具备上述多个驱动功能,为此,需要设计一种新的密封圈驱动平台,以实现对密封圈安装工装的全自动化驱动,从而提高密封圈的安装效率及精度。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对密封圈安装工装实现全自动化驱动以提高密封圈安装效率的密封圈驱动平台。
本实用新型的密封圈驱动平台,包括支撑架、可沿支撑架表面第一滑轨横向平移的底板、驱动底板沿所述第一滑轨平移的底板驱动装置、可沿底板表面第二滑轨竖向平移的中间板、驱动中间板沿所述第二滑轨竖向平移的中间板驱动装置、可沿中间板表面第三滑轨横向平移的顶板、驱动顶板沿第三滑轨平移的顶板驱动装置、设置于顶板上且输出端与圈钩的柄部连接的圈钩升降装置,所述中间板的一端设置有安装板。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密封圈驱动平台,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缓冲器或限位器。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密封圈驱动平台,所述顶板驱动装置包括设于机体设于中间板上的驱动电机、与驱动电机输出轴上同步轮啮合的同步带、与同步带固连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还与顶板固连。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密封圈驱动平台,所述底板驱动装置、中间板驱动装置、圈钩升降装置均为气缸。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密封圈驱动平台,所述支撑架包括基板、底端设于基板表面的筋板、位于基板上方并与筋板固连的支撑板,所述缓冲器或限位器设置于位于基板一端的筋板上,所述第一滑轨设置于支撑板的表面。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密封圈驱动平台,所述顶板的表面还设置有第二衬套外壳,第二衬套外壳内设有第二线性衬套,第二线性衬套的顶端与圈钩的柄部连接。
借由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的密封圈驱动平台,支撑架的设置,实现了对各结构部件的支撑及安装,底板驱动装置的设置,实现了对底板的横向驱动,其能够驱动底板及底板上包括圈座在内的各部件横向移动,最终使圈座到达卡钳的开口下方。中间板驱动装置的设置,实现了对中间板的竖向驱动,从而使得中间板及中间板上各部件能够在其驱动下上下移动,进而使得安装板上的圈座能够进入卡钳内部,从而将密封圈升至密封槽的高度。顶板驱动装置的设置,实现了对顶板的横向驱动,进而使得与顶板连接的柄部能够带动钩部左右移动,从而使其能够从内外两侧对密封圈施压,进而实现密封圈的形变及将密封圈固设于密封槽内的目的。圈钩升降装置的设置,实现了对圈钩的升降功能,进而使其能够带动圈钩的钩部升降,当钩部需要挤压密封圈以使其形变时,圈钩升降装置带驱动圈钩,直至钩部位于与密封圈同一高度的位置;当圈座进入到卡钳内、密封圈位于密封槽高度时,圈钩升降装置能够带动钩部下降,以使密封圈恢复原状并进入到密封槽内;当密封圈大致进入到密封槽内后,圈钩升降装置又能够带动钩部上升至密封槽或密封圈的高度,配合顶板驱动装置,钩部能够在密封圈所在平面内左右移动,以使其对密封圈的内侧产生压力,进而使其完全进入到密封槽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密封圈驱动平台能够对密封圈安装工装实现全自动化驱动以提高密封圈安装效率。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密封圈驱动平台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密封圈驱动平台的主视图;
图3是密封圈驱动平台的爆炸图;
图4是密封圈安装工装的立体结构图;
图5是密封圈安装工装的爆炸图;
图6是圈座的立体结构图;
图7是圈座的仰视图;
图8是定位盖的立体图;
图9是定位盖的主视图;
图10是包括圈托、连板及限位块的组件的立体结构图;
图11是密封圈安装工装及密封圈驱动平台的立体结构图;
图12是图11的主视图;
图13是图11的拆解图;
图14是圈座位于卡钳内时密封圈安装工装的工作状态图。
图中,圈座1,圈钩2,钩部201,柄部202,钩槽3,定位块4,密封圈6,定位盖7,避让槽8,喷气孔9,圈托10,断口11,安装座12,进气口13,通气道14,弧形连通槽1401,通孔1402,连接孔15,第一衬套外壳16,限位块17,连板18,第一线性衬套19,槽口20,支撑架21,基板2101,筋板2102,支撑板2103,底板22,第一滑轨23,第二滑轨24,中间板25,中间板驱动装置26,第三滑轨27,顶板28,顶板驱动装置29,驱动电机2901,同步带2902,连接板2903,圈钩升降装置30,安装板31,缓冲器32,底板驱动装置33,第二衬套外壳3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参见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密封圈驱动平台,包括支撑架21、可沿支撑架表面第一滑轨横向平移的底板22、驱动底板沿第一滑轨23平移的底板驱动装置33、可沿底板表面第二滑轨24竖向平移的中间板25、驱动中间板沿第二滑轨竖向平移的中间板驱动装置26、可沿中间板表面第三滑轨27横向平移的顶板28、驱动顶板沿第三滑轨平移的顶板驱动装置29、设置于顶板上且输出端与圈钩的柄部202连接的圈钩升降装置30,中间板的一端设置有安装板31。
支撑架的设置,实现了对各结构部件的支撑及安装,底板驱动装置的设置,实现了对底板的横向驱动,其能够驱动底板及底板上包括圈座在内的各部件横向移动,最终使圈座到达卡钳的开口下方。中间板驱动装置的设置,实现了对中间板的竖向驱动,从而使得中间板及中间板上各部件能够在其驱动下上下移动,进而使得安装板上的圈座能够进入卡钳内部,从而将密封圈升至密封槽的高度。顶板驱动装置的设置,实现了对顶板的横向驱动,进而使得与顶板连接的柄部能够带动钩部左右移动,从而使其能够从内外两侧对密封圈施压,进而实现密封圈的形变及将密封圈固设于密封槽内的目的。圈钩升降装置的设置,实现了对圈钩的升降功能,进而使其能够带动圈钩的钩部升降,当钩部需要挤压密封圈以使其形变时,圈钩升降装置带驱动圈钩,直至钩部位于与密封圈同一高度的位置;当圈座进入到卡钳内、密封圈位于密封槽高度时,圈钩升降装置能够带动钩部下降,以使密封圈恢复原状并进入到密封槽内;当密封圈大致进入到密封槽内后,圈钩升降装置又能够带动钩部上升至密封槽或密封圈的高度,配合顶板驱动装置,钩部能够在密封圈所在平面内左右移动,以使其对密封圈的内侧产生压力,进而使其完全进入到密封槽内。
具体使用时,顶板在顶板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向圈座方向移动,直至钩部将密封圈挤压变形。密封圈变形后,底板驱动装置驱动底板向卡钳方向移动,直至圈座移动至卡钳开口的下方,接着中间板驱动装置驱动中间板上升,直至圈座通过下方的开口进入到卡钳的内部,此时密封圈位于密封槽的高度,此后钩部在圈钩升降装置的驱动下下降,从而释放密封圈。释放后的密封圈恢复原状并大致进入密封槽内,接着钩部又在圈钩升降装置的驱动下上升至密封槽的高度,此后中间板驱动装置驱动中间板左右移动,以带动钩部左右移动,从而使钩部挤压密封圈的内侧,以使其完全进入到密封槽内。当密封圈安装完成后,各部件在各驱动装置及升降装置的带动下恢复原位。在密封圈进入到密封槽及圈座恢复原位前,外部气源可通过定位盖侧面上的喷气孔对密封圈持续或间断释气,以进一步将密封圈压入密封槽内。其中,底板驱动装置、中间板驱动装置、顶板驱动装置及圈钩升降装置均为直线位移驱动装置,其可以是气缸、油缸或直线驱动电机等具有直线位移驱动能力的自动化机械装置。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的密封圈驱动平台,支撑架上设置有缓冲器32或限位器。
缓冲器的设置,实现了对底板的缓冲功能,其能够防止底板与支撑架之间由于剧烈碰撞而对支撑架、底板及底板上各部件造成一定的损伤,同时其还能够实现对底板及圈座的定位,使得圈座能够在底板驱动装置的驱动下精确地移动至卡钳的开口处。此外,其也可用限位器代替(如接近开关),从而使得外部的控制器(如PLC),能够通过限位器的信号对各驱动装置进行反馈控制,进而实现对底板的定位及缓冲功能。其中缓冲器优选为液压缓冲器。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的密封圈驱动平台,顶板驱动装置包括设于机体设于中间板上的驱动电机2901、与驱动电机输出轴上同步轮啮合的同步带2902、与同步带固连的连接板2903,连接板还与顶板固连。
驱动电机等部件的设置,实现了对顶板及顶板上圈钩等部件的驱动。具体工作时,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带动同步轮转动,与同步轮啮合的同步带便绕设于中间板上的两个同步轮转动,随着同步带的转动,与同步带固连的连接板便在两个前后两个同步轮之间移动,进而带动顶板及圈钩等部件移动。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的密封圈驱动平台,底板驱动装置、中间板驱动装置、圈钩升降装置均为气缸。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的密封圈驱动平台,支撑架包括基板2101、底端设于基板表面的筋板2102、位于基板上方并与筋板固连的支撑板2103,缓冲器或限位器设置于位于基板一端的筋板上,第一滑轨设置于支撑板的表面。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的密封圈驱动平台,顶板的表面还设置有第二衬套外壳34,第二衬套外壳内设有第二线性衬套,第二线性衬套的顶端与圈钩的柄部连接。
第二衬套外壳的设置,实现了对圈钩柄部的导向作用,从而使其能够与圈钩升降装置的输出端实现同步、线性升降。
参见图4至13,其中,密封圈安装工装包括圈座1及圈钩2,圈钩包括钩部201及与钩部连接的柄部202,圈座上设有能够容纳钩部的钩槽3,钩槽的两侧分别设有定位块4。
圈座、圈钩及定位块的设置,方便了操作人员或自动化设备将密封圈6置于卡钳内部。使用时,密封圈通过手工或自动的方式被置于圈座顶部,接着圈钩的钩部手动或自动向密封圈方向移动,直至其对密封圈产生一定压力,密封圈在该压力作用下产生一定的形变并向内侧凹陷入两侧的定位块之间,然后操作人员或自动设备将圈座连同其上的密封圈置于卡钳开口的下方并将其向上移动至密封圈与密封槽位于同一水平的位置,此时,钩部大概位于卡钳内腔的中部,接着,卡钳手动或自动向下移动至钩槽的中下部,以使卡钳内的密封圈恢复原形,恢复原形后的密封圈大概位于密封槽内,此后操作人员或自动设备通过柄部向上移动钩部,直至钩部再次上升至密封圈的高度,此后钩部可手动或自动地左右移动,以将密封圈牢固地压入密封槽内。待密封圈完全进入密封槽后,圈座及圈钩即可从卡钳内退出,以待下一次安装。其中,圈座用于放置密封圈及与卡钳壳体的定位配合,其与卡钳的内腔适配。圈钩的钩部一方面用于从外侧对密封圈施压,以使其产生形变,以便其能够方便地进入到卡钳内部,另一方面其能够从密封圈的内侧对其施压,以使密封圈快速、完全地进入到密封槽内。沟槽的设置,使得圈钩能够在沟槽内升降,以实现钩部的上述动作。定位块的设置,起到对密封圈定形的作用,具体的,自然状态下,密封圈的内侧面与定位块的外侧面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隔,在钩部对密封圈施加压力后,密封圈的部分段在该压力作用下进入到位于其两侧的定位块之间的间隙,直至密封圈的内侧面与定位块的外侧面紧密接触,此时,密封圈呈形变状态,密封圈与定位块之间没有间隙,其总体直径变小,从而使其能够进入卡钳内部并移动至定位槽处。
作为优选,圈座的上方设有定位盖7,连接块分别与圈座及定位盖连接。
定位盖的设置,实现了对密封圈的定位,由于密封圈变形后具有较大的弹力,在圈座移动的过程中,密封圈有可能从定位块上端脱落,由于定位块位于定位盖的底面上,其外侧位于定位盖边缘的内侧,因此其能够防止密封圈从定位块上脱落下来。具体实施时,定位块的数目为两个,两个定位块均与定位盖一体成型,定位块通过螺钉与圈座连接,钩部在对密封圈施加压力后,密封圈在钩部带动下进入两块定位块之间的空间,直至其与定位块的内侧面接触,从而实现对密封圈的定位及定形。具体实施时,定位块的内侧为曲面,工作时,密封圈从定位盖的上方套在两个定位块的外侧,定位盖底面可设置避让槽8,以避让钩部的顶端,使其能够与密封圈完全接触。
作为优选,定位盖上设置有喷气孔9。
喷气孔的设置,使得定位盖不仅具有对密封圈的定位功能,同时,在密封圈的安装过程中,从喷气孔喷出的气体可对密封圈的内侧实现一定的压力,以使其能够更好地进入到密封槽内部。具体实施时,喷气孔可设置于定位块的外侧面,整个定位盖上设置有四个喷气孔,喷气孔通过定位盖内的通道与外部的高压气源连通,高压气源可在密封圈的整个安装过程中对其进行供气,其供气的频率、时间等均可按照卡钳的具体型号进行调节。
作为优选,圈座的外侧设置有圈托10。
圈托的设置,实现了对密封圈的承托作用,其呈环状结构,环状结构的圈座上设置断口11或开口,以供圈钩进出。其可直接设于圈座上,或与安装圈座的安装座12连接。具体工作时,密封圈设置于圈托的上方,钩部通过圈托的断口或开口进出圈座。
作为优选,密封圈安装工装还包括安装座12,圈座设置于安装座上,安装座上设置有进气口13,圈座内设置有连通进气口与喷气孔的通气道14。
安装座的设置,一方面实现了对圈座的安装,另一方面实现了对喷气孔的供气。具体的,圈座通过螺钉固定设置于安装座表面的安装槽内,进气口设置于安装座的底面,通气道包括位于圈座底面的弧形连通槽1401,弧形连通槽的底部设置有从弧形连通槽底面延伸至圈座表面的通孔1402,定位盖或定位块的底面设置有连接孔15,连接孔的一端与喷气孔连通,另一端与圈座内的通孔连通,从而实现对喷气孔的供气。
作为优选,密封圈安装工装还包括第一衬套外壳16,安装座的一端固设于第一衬套外壳上,第一衬套外壳的上方设置有限位块17,限位块通过连板18与圈托连接。
第一衬套外壳的设置,实现了安装座、圈托等部件与密封圈驱动平台的安装,以实现对密封圈自动化操作。具体实施时,第一衬套外壳与限位块之间通过第一线性衬套19连接,其间具有一定的间隙,且第一衬套外壳的顶部及限位块的底部对应地设置有槽口20,以供柄部进出,限位块还实现了对钩部的限位功能。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
此外,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同时,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6)
1.一种密封圈驱动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21)、可沿支撑架表面第一滑轨横向平移的底板(22)、驱动底板沿所述第一滑轨(23)平移的底板驱动装置(33)、可沿底板表面第二滑轨(24)竖向平移的中间板(25)、驱动中间板沿所述第二滑轨竖向平移的中间板驱动装置(26)、可沿中间板表面第三滑轨(27)横向平移的顶板(28)、驱动顶板沿第三滑轨平移的顶板驱动装置(29)、设置于顶板上且输出端与圈钩的柄部(202)连接的圈钩升降装置(30),所述中间板的一端设置有安装板(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圈驱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缓冲器(32)或限位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密封圈驱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驱动装置包括设于机体设于中间板上的驱动电机(2901)、与驱动电机输出轴上同步轮啮合的同步带(2902)、与同步带固连的连接板(2903),所述连接板还与顶板固连。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密封圈驱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驱动装置、中间板驱动装置、圈钩升降装置均为气缸。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密封圈驱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基板(2101)、底端设于基板表面的筋板(2102)、位于基板上方并与筋板固连的支撑板(2103),所述缓冲器或限位器设置于筋板上,所述第一滑轨设置于支撑板的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圈驱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的表面还设置有第二衬套外壳(34),第二衬套外壳内设有第二线性衬套,第二线性衬套的顶端与圈钩的柄部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907251.2U CN210884206U (zh) | 2019-11-05 | 2019-11-05 | 一种密封圈驱动平台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907251.2U CN210884206U (zh) | 2019-11-05 | 2019-11-05 | 一种密封圈驱动平台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884206U true CN210884206U (zh) | 2020-06-30 |
Family
ID=713149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907251.2U Active CN210884206U (zh) | 2019-11-05 | 2019-11-05 | 一种密封圈驱动平台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884206U (zh) |
-
2019
- 2019-11-05 CN CN201921907251.2U patent/CN21088420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0877217U (zh) | 一种汽车零配件生产用冲压机构 | |
CN112091107B (zh) | 一种龙门压力机 | |
CN110641021B (zh) | 一种3d打印机的成型缸 | |
CN210936824U (zh) | 一种金属冲压件用原材料导料装置 | |
CN104637717A (zh) | 键盘半成品自动装配机 | |
CN210884206U (zh) | 一种密封圈驱动平台 | |
CN210849065U (zh) | 一种密封圈安装工装 | |
CN113664094A (zh) | 一种金属材料冲压成型装置 | |
CN110625358A (zh) | 一种密封圈安装工装 | |
US3371515A (en) | Die loading apparatus for power presses | |
CN211064046U (zh) | 一种插件系统及插件机 | |
CN220449683U (zh) | 一种气缸助力物体升降机构 | |
CN208132082U (zh) | 一种连续式汽车门槛切断装置 | |
CN113020376A (zh) | 一种冲压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CN217192185U (zh) | 一种自动下料上料的冲压模具 | |
CN221018376U (zh) | 一种五金产品制造用板材冲压成型装置 | |
CN111468628A (zh) | 一种高效安全液压冲床 | |
JPS57206534A (en) | Automatic feed device of objct to be worked | |
CN212859674U (zh) | 板材加工压紧组件 | |
CN213803629U (zh) | 一种应用于拦焦车导焦装置中的驱动机构 | |
CN214588551U (zh) | 一种剪刀脚内外剪压入装置 | |
CN220611754U (zh) | 一种连续拉拔机用模具 | |
CN221241855U (zh) | 一种鞋子加工用液压裁断机 | |
CN217665881U (zh) | 一种汽车零部件制造用冲压成型设备 | |
CN221621410U (zh) | 快速安装垫片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