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71000U - 烹饪设备 - Google Patents

烹饪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871000U
CN210871000U CN201921269974.4U CN201921269974U CN210871000U CN 210871000 U CN210871000 U CN 210871000U CN 201921269974 U CN201921269974 U CN 201921269974U CN 210871000 U CN210871000 U CN 2108710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on
heating device
cooking apparatus
cavity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26997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凡
韩杰
史振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u Midea Smart Kitchen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Wash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Wash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Wash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26997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8710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8710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8710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ic Stoves And Ran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公开了一种烹饪设备,该烹饪设备包括壳体(1)和间隔散热部(4),其中,壳体包括顶面板(11)和底壳(12),顶面板与底壳之间的壳体内腔(Q)包括设有第一加热装置(2)的第一容置腔(Q1)和设有第二加热装置(3)的第二容置腔(Q2),此外间隔散热部从底壳向上隆起以间隔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且间隔散热部设有用于将壳体内腔中的热气排出的散热结构。如此设置,被第一加热装置和/或第二加热装置释放出的热量所加热的空气(即热气)能够经间隔散热部上的散热结构排出,有利于使壳体内腔的温升得到有效地降低,从而可大幅提升烹饪设备的使用寿命,进而给予用户较好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烹饪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用电器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烹饪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能够对食材进行加热处理的烹饪设备越来越普及。具体地,为方便用户使用操作,通常在烹饪设备的壳体中设有多个加热装置(如双头燃气灶等)。
在现今的烹饪设备中,多个加热装置同时作业会在壳体内释放大量的热量,这部分热量会使壳体内腔的温度快速上升,从而对容置于壳体内腔中的零部件(如电控组件等)的使用寿命产生影响,进而降低烹饪设备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或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饪设备,该烹饪设备可使壳体内腔的温度较低,有利于提高壳体内腔中的零部件和烹饪设备的使用寿命,从而给予用户较好的使用体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设备,烹饪设备包括:壳体,包括顶面板和底壳,顶面板与底壳之间的壳体内腔包括设有第一加热装置的第一容置腔和设有第二加热装置的第二容置腔;以及间隔散热部,从底壳向上隆起以间隔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间隔散热部设有用于将壳体内腔中的热气排出的散热结构。
可选地,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沿壳体的长度方向相互间隔设置,底壳包括设有第一容置腔的第一底壳部和设有第二容置腔的第二底壳部,间隔散热部为连接第一底壳部与第二底壳部的弯折板状件,散热结构包括设置于间隔散热部的板面上的贯通散热孔。
可选地,第一底壳部的底壁、第二底壳部的底壁和顶面板相互平行,第一容置腔的腔体高度大于第二容置腔的腔体高度。
可选地,贯通散热孔为带有冲裁裙边的冲裁成型孔,贯通散热孔的出口朝向与间隔散热部的板面平行;或者,贯通散热孔内设有导风百叶。
可选地,间隔散热部为与底壳一体成型的底壳拉伸成型件并包括朝向第一加热装置的第一间隔壁和朝向第二加热装置的第二间隔壁,贯通散热孔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一间隔壁上的第一散热孔和设置在第二间隔壁上的第二散热孔。
可选地,第一间隔壁和第二间隔壁为朝向彼此逐渐倾斜的上坡壁,间隔散热部还包括两端分别与第一间隔壁的顶端与第二间隔壁的顶端相连的顶端连接壁。
可选地,沿壳体的长度方向,间隔散热部的板面上设有间隔布置的多组贯通散热孔,每组贯通散热孔包括沿壳体的宽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多个贯通散热孔。
可选地,顶端连接壁与顶面板之间具有间隙;或者,顶端连接壁与顶面板的底壁面相连。
可选地,烹饪设备包括设于间隔散热部的散热风扇。
可选地,第一加热装置与第二加热装置中的一者为蒸煮装置,另一者为燃气灶装置;或者,第一加热装置和第二加热装置均为蒸煮装置或燃气灶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烹饪设备中,壳体包括顶面板和底壳,且顶面板与底壳之间的壳体内腔包括设有第一加热装置的第一容置腔和设有第二加热装置的第二容置腔;此外,烹饪设备还包括从底壳向上隆起以间隔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的间隔散热部,并且间隔散热部设有用于将壳体内腔中的热气排出的散热结构。如此设置,被第一加热装置和/或第二加热装置释放出的热量所加热的空气(即热气)能够经间隔散热部上的散热结构从壳体内腔中排出,从而可使壳体内腔的温升得到有效地降低,这样,有利于防止由于壳体内腔中的温度过高而出现对壳体内腔中的零部件产生损伤的情形,进而使得壳体内腔中的零部件和烹饪设备的使用寿命得到大幅提升,能够给予用户较好的使用体验。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的烹饪设备的俯视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图3为图1中的烹饪设备去掉顶面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的烹饪设备去掉顶面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的整体剖视图;
图6为图5中的A部分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壳体 2 第一加热装置
3 第二加热装置 4 间隔散热部
11 顶面板 12 底壳
41 贯通散热孔 42 第一间隔壁
43 第二间隔壁 44 顶端连接壁
411 第一散热孔 412 第二散热孔
413 冲裁裙边
Q 壳体内腔
Q1 第一容置腔 Q2 第二容置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各部件相互位置关系描述用词。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饪设备,参照图1至图5,烹饪设备包括壳体1,该壳体1包括顶面板11和底壳12,且顶面板11与底壳12之间的壳体内腔Q包括设有第一加热装置2的第一容置腔Q1和设有第二加热装置3的第二容置腔Q2;此外,烹饪设备还包括从底壳12向上隆起以间隔第一容置腔Q1和第二容置腔Q2的间隔散热部4,并且间隔散热部4设有用于将壳体内腔Q中的热气排出的散热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烹饪设备中设置从底壳12向上隆起的间隔散热部4,且该间隔散热部4上设有散热结构,如此,当第一加热装置2作业时,被第一加热装置2释放的热量所加热的空气(即热气)可朝向温度较低的间隔散热部4流动,而后经间隔散热部4上设置的散热结构从第一容置腔Q1排出至温度更低的外部环境中,相应地当第二加热装置3作业时,被第二加热装置3释放出的热量所加热的空气(即热气)可朝向温度较低的间隔散热部4流动,而后经间隔散热部4上设置的散热结构从第二容置腔Q2排出至温度更低的外部环境中,这样,能够使得壳体内腔Q的温升得到有效地降低,有利于避免由于壳体内腔Q中的温度过高而出现对壳体内腔Q中的零部件产生损伤的情形,从而可大幅提升壳体内腔Q中的零部件和烹饪设备的使用寿命,进而给予用户较好的使用体验。此外,在烹饪设备中增设间隔散热部4,不会增加壳体1的体积,也就不会使整个烹饪设备显得较为臃肿,这样,不仅可使烹饪设备显得较为小巧美观,而且还有利于降低烹饪设备的生产成本和储运成本。其中,将散热结构设于间隔散热部4,使得散热结构的设置位置较为隐蔽,用户不易从外部察觉,也可增加烹饪设备的美观性。
具体地,第一加热装置2和第二加热装置3可以为同类型的加热装置,例如第一加热装置2和第二加热装置3均为蒸煮装置,或第一加热装置2和第二加热装置3均为燃气灶装置等,不限于此。当然,第一加热装置2和第二加热装置3也可以为不同类型的加热装置,例如第一加热装置2和第二加热装置3分别为蒸煮装置和燃气灶装置(参照图1至图5),或者第一加热装置2和第二加热装置3分别为燃气灶装置和蒸煮装置等,不再一一例举。其中,蒸煮装置包括适于对食材进行蒸或煮的蒸煮容器以及用于对蒸煮容器进行加热的电加热组件;而燃气灶装置包括炉头和从炉头伸出的引射管。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第一容置腔Q1和第二容置腔Q2之间设置间隔散热部4,具有能够至少部分地阻隔第一容置腔Q1与第二容置腔Q2之间进行热量交换的目的。可以理解地,当第一加热装置2和第二加热装置3为同类型的加热装置时,间隔散热部4的设置位置不同,可对第一容置腔Q1与第二容置腔Q2之间的相对温度进行管控,例如将间隔散热部4靠近第一加热装置2设置以间隔出腔体容积相对较小的第一容置腔Q1和腔体容积相对较大的第二容置腔Q2,则当第一加热装置2和第二加热装置3同时作业时,相较于第一容置腔Q1,第二容置腔Q2的温升较低,则在壳体内腔Q中使用寿命与温度高低较为关联的零部件(如电控组件等)就可优选地设置于第二容置腔Q2中,有利于提升这些零部件的使用寿命。此外,当第一加热装置2和第二加热装置3为不同类型的加热装置时,通过间隔散热部4的设置位置的不同,也可对第一容置腔Q1与第二容置腔Q2之间的相对温度进行管控,例如第一加热装置2作业时释放至第一容置腔Q1的热量较多,而第二加热装置3作业时释放至第二容置腔Q2的热量较少,通过将间隔散热部4设置在壳体内腔Q的中心部位以间隔出腔体容积相近的第一容置腔Q1和第二容置腔Q2,则当第一加热装置2和第二加热装置3同时作业时,相较于第一容置腔Q1,第二容置腔Q2的温升较低,这样通过将壳体内腔Q中使用寿命与温度高低较为关联的零部件(如电控组件等)设置于第二容置腔Q2中,能够提升这些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具体地,壳体内腔Q中的零部件具体的设置位置,可视实际情形而定,在此不做特别的限定。
可选地,参照图3至图5,第一容置腔Q1和第二容置腔Q2沿壳体1的长度方向相互间隔设置,底壳12包括设有第一容置腔Q1的第一底壳部和设有第二容置腔Q2的第二底壳部,间隔散热部4为连接第一底壳部与第二底壳部的弯折板状件,散热结构包括设置于间隔散热部4的板面上的贯通散热孔41,这样,经第一加热装置2和/或第二加热装置3释放出的热量所加热的空气(即热气),可经设置于间隔散热部4上的贯通散热孔41从壳体内腔Q排出,结构简单且可靠性高。
另外,烹饪设备包括设于间隔散热部4的散热风扇,这样,相较于壳体内腔Q中的热气通过自然对流的方式排出,本技术方案采用散热风扇通过强制对流的方式将热气从壳体内腔Q中的排出,能够更为有效地降低壳体内腔Q的温度,从而更能确保壳体内腔Q中的零部件和烹饪设备的使用寿命。其中,散热风扇可设置于间隔散热部4朝向壳体内腔Q的内侧壁上,也可设置于间隔散热部4远离壳体内腔Q的外侧壁上。
可选地,参照图2和图5,第一底壳部的底壁、第二底壳部的底壁和顶面板11相互平行,且第一容置腔Q1的腔体高度大于第二容置腔Q2的腔体高度,如此,能够促使第一容置腔Q1的腔体容积大于第二容置腔Q2的腔体容积,这样,可将第一加热装置2和第二加热装置3中作业时释放热量较多的一者设于第一容置腔Q1,另一者设于第二容置腔Q2,在同时确保第一容置腔Q1内的温升和第二容置腔Q2内的温升不高的基础上,还可降低壳体1制造所需的原料成本。
优选地,贯通散热孔41为带有冲裁裙边413的冲裁成型孔,贯通散热孔41的出口朝向与间隔散热部4的板面平行(参照图3至图5),或者贯通散热孔41内设有导风百叶,这样,能够引导壳体内腔Q中的热风朝着特定方向流向外部环境。其中,在间隔散热部4的板面上采用冲压工序冲出带有冲裁裙边413的冲裁成型孔,不仅可增强间隔散热部4的结构强度,而且还使得从贯通散热孔41的出口流出的热气能够贴着间隔散热部4的板面向外部环境流动。此外,设于贯通散热孔41内的导风百叶为呈板状的条形百叶,可通过调整导风百叶的设置方位来达到使热风按所需的方向向外流出的目的。
可选地,参照图3至图6,间隔散热部4为与底壳12一体成型的底壳拉伸成型件,间隔散热部4包括朝向第一加热装置2的第一间隔壁42和朝向第二加热装置3的第二间隔壁43,并且贯通散热孔41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一间隔壁42上的第一散热孔411和设置在第二间隔壁43上的第二散热孔412。如此,第一容置腔Q1内的热风可直接通过设置于第一间隔壁42上的第一散热孔411排出,而第二容置腔Q2内的热风也可直接通过第二间隔壁43上的第二散热孔412流出,相较于仅在第一间隔壁42上设置第一散热孔411或在第二间隔壁43上设置第二散热孔412,能够更为快速地将壳体内腔Q中的热气排出,促使壳体内腔Q中的温升得到更为有效地降低。具体地,间隔散热部4除了可以为与底壳12一体成型,还可以为一个单独生产的部件,而后通过焊接或紧固件与底壳12固定相连。相较于间隔散热部4为单独生产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中,将间隔散热部4设置为与底壳12一体成型,结构更为简单且可靠性亦更高,此外由于省却了将间隔散热部4与底壳12固定连接这一装配步骤,还能够提高壳体1和烹饪设备的生产效率。
为将从第一散热孔411流出的热风和从第二散热孔412流出的热风间隔开,参照图5和图6,优选地,将第一散热孔411设为冲裁成型孔或在第一散热孔411内设导风百叶,将第二散热孔412设冲裁成型孔或在第二散热孔412内设导风百叶。
优选地,参照图4和图5,第一间隔壁42和第二间隔壁43为朝向彼此逐渐倾斜的上坡壁,间隔散热部4还包括两端分别与第一间隔壁42的顶端与第二间隔壁43的顶端相连的顶端连接壁44,这样,能够增加第一间隔壁42和第二间隔壁43之间的距离,有利于避免从第一散热孔411与第二散热孔412中的一者中流出的热气出现经另一者回流入壳体内腔Q中的情形。此外,在第一间隔壁42和第二间隔壁43之间增设顶端连接壁44,还可降低制作间隔散热部4的模具的加工难度,有利于降本。其中,上坡壁可以为斜平壁,也可以为弧形壁,当然还可以为其它适当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地,贯通散热孔41在间隔散热部4的排布方式可以有多种,例如沿壳体1的长度方向,间隔散热部4的板面上设有间隔布置的多组贯通散热孔41,每组贯通散热孔41包括沿壳体1的宽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多个贯通散热孔41(参照图3至图5),或者间隔散热部4的板面上设有呈同心环状布置的多组贯通散热孔41,且每组贯通散热孔41包括沿壳体1的周向依次间隔布置的多个贯通散热孔41等,在此不再一一例举。此外,贯通散热孔41可为长条形孔、圆形孔或三角形孔等,不限于此。而贯通散热孔41的孔口尺寸,可视实际的需求而定,在此不做特别的限定。
可选地,参照图5和图6,顶端连接壁44与顶面板11之间具有间隙,这样,在组装顶面板11和底壳12时,间隔散热部4就不会顶住顶面板11,有利于降低装配难度,进而提升装配效率。此外,当第一加热装置2和第二加热装置3采用同一个电控组件进行作业控制时,可将该电控组件放置于第一容置腔Q1与第二容置腔Q2中温升较少的一者中,而另一者中的加热装置与电控组件之间的连接线可从该间隙穿过,结构简单。当然,顶端连接壁44与顶面板11之间也可为不具有间隙,即顶端连接壁44与顶面板11的底壁面相连。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烹饪设备的其它构成以及作用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为了减少冗余,此处不做赘述。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设备包括:
壳体,包括顶面板和底壳,所述顶面板与所述底壳之间的壳体内腔包括设有第一加热装置的第一容置腔和设有第二加热装置的第二容置腔;以及
间隔散热部,从所述底壳向上隆起以间隔所述第一容置腔和所述第二容置腔,所述间隔散热部设有用于将所述壳体内腔中的热气排出的散热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置腔和所述第二容置腔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相互间隔设置,所述底壳包括设有所述第一容置腔的第一底壳部和设有所述第二容置腔的第二底壳部,所述间隔散热部为连接所述第一底壳部与所述第二底壳部的弯折板状件,所述散热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间隔散热部的板面上的贯通散热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壳部的底壁、所述第二底壳部的底壁和所述顶面板相互平行,所述第一容置腔的腔体高度大于所述第二容置腔的腔体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贯通散热孔为带有冲裁裙边的冲裁成型孔,所述贯通散热孔的出口朝向与所述间隔散热部的板面平行;或者,所述贯通散热孔内设有导风百叶。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散热部为与所述底壳一体成型的底壳拉伸成型件并包括朝向所述第一加热装置的第一间隔壁和朝向所述第二加热装置的第二间隔壁,所述贯通散热孔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间隔壁上的第一散热孔和设置在所述第二间隔壁上的第二散热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间隔壁和所述第二间隔壁为朝向彼此逐渐倾斜的上坡壁,所述间隔散热部还包括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间隔壁的顶端与所述第二间隔壁的顶端相连的顶端连接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所述间隔散热部的板面上设有间隔布置的多组所述贯通散热孔,每组所述贯通散热孔包括沿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多个所述贯通散热孔。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端连接壁与所述顶面板之间具有间隙;或者,所述顶端连接壁与所述顶面板的底壁面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设备包括设于所述间隔散热部的散热风扇。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装置与所述第二加热装置中的一者为蒸煮装置,另一者为燃气灶装置;或者,所述第一加热装置和所述第二加热装置均为蒸煮装置或燃气灶装置。
CN201921269974.4U 2019-08-06 2019-08-06 烹饪设备 Active CN2108710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69974.4U CN210871000U (zh) 2019-08-06 2019-08-06 烹饪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69974.4U CN210871000U (zh) 2019-08-06 2019-08-06 烹饪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871000U true CN210871000U (zh) 2020-06-30

Family

ID=713296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269974.4U Active CN210871000U (zh) 2019-08-06 2019-08-06 烹饪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87100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90621A (zh) * 2020-12-31 2021-05-14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热风组件及烹饪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90621A (zh) * 2020-12-31 2021-05-14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热风组件及烹饪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87492B (zh) 微波炉
CN210871000U (zh) 烹饪设备
CN210241668U (zh) 一种otr微波炉散热系统
CN210801292U (zh) 可快速散热的集成灶
RU75506U1 (ru) Аккумуляторная батарея
CN210951418U (zh) 电磁炉
CN209877013U (zh) 一种散热器及烹饪器具
CN211822535U (zh) 抽屉式微波炉
CN210961468U (zh) 高效散热的多功能烹饪器具
CN215127426U (zh) 烹饪器具
CN107548180B (zh) 加热烹调器
CN217464551U (zh) 灶具
CN217161823U (zh) 电烤箱
CN217928902U (zh) 一种嵌入式灶具
CN219846187U (zh) 一种通用散热的煎烤组合机
CN215838486U (zh) 一种生产制造成本低的烤箱
CN112167955B (zh) 烹饪器具的散热组件和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0717681U (zh) 一种散热效率高的烹饪器具
CN217362297U (zh)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配电柜
CN217987350U (zh) 一种烤箱
CN217547796U (zh) 一种新型烤箱散热结构
CN211984950U (zh) 煲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7843983U (zh) 一种冷却风道组件
CN209806319U (zh) 电源板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1408604U (zh) 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508

Address after: 241012 west side of floor 3, office building 5, new energy and new materials cluster, Fuzhou Road, Jiangbei concentration area, Wuhu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Wuhu Midea intelligent kitchen electricity Manufactu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No.20 Gangqian Road, industrial park, Beijiao Town, Shunde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FOSHAN SHUNDE MIDEA WASH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