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42687U - 一种循环预热咖啡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循环预热咖啡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842687U
CN210842687U CN201920166433.2U CN201920166433U CN210842687U CN 210842687 U CN210842687 U CN 210842687U CN 201920166433 U CN201920166433 U CN 201920166433U CN 210842687 U CN210842687 U CN 2108426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water outlet
brewing chamber
driving
coffe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16643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林斌
王学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Kangho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Kangh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Kangho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Kangh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16643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8426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8426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8426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循环预热咖啡壶,包括主体、分别安装于所述主体上的冲泡腔、供水装置、加热装置、进水管、出水管、安装于所述主体上的控制装置、驱动装置、分流结构,所述供水装置通过进水管与加热装置连通,所述供水装置被设置为能够通过所述进水管供水至所述加热装置,所述出水分别与加热装置和分流结构连通,所述分流结构包括第一支路和设有出水开关的第二支路,所述出水管通过第一支路与供水装置连通使得供水装置、进水管、加热装置、出水管、第一支路依次连通并能够形成循环管路,所述循环管路上设有单向阀装置或水泵,所述控制装置和所述驱动装置电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咖啡壶能够实现预热功能。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循环预热咖啡壶的工作方法。

Description

一种循环预热咖啡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饮料制备设备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循环预热咖啡壶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具有加热功能的咖啡壶能够在用户加水(通常是自来水)后,对水进行加热用于冲泡咖啡。使用这种具有加热功能的咖啡壶,使得用户不需要冲泡咖啡之前使用其他加热装置进行加热,为用户冲泡咖啡带来了一定的便利。具有加热功能的咖啡壶通常设有加热装置,供水单元供水至加热装置加热,加热装置通过出水管将加热的水输送至咖啡壶的冲泡单元。但是,具有加热功能的咖啡壶存在缺陷,由于液压的原因,水在进入加热装置后将有部分水流至出水管,在加热装置加热过程中,虽然加热中的水能被加热,进入出水管的冷水并没有被加热。这就导致当加热装置中的水加热至设定温度并向通过出水管向冲泡单元输送热水时,首先进入冲泡单元的是原先在出水管处的冷水,这将影响冲泡咖啡的效果。另外,加热装置中的热水进入出水管时会与出水管内的部分冷水混合,此时出水管中的水温因此仍然低于加热装置中热水的水温,这部分温度较低水进入冲泡单元也会影响冲泡咖啡的效果。
如上所述,传统的具有加热功能的咖啡壶不能确保被供给至冲泡单元的水是恒温,或者不能确保供给至冲泡单元的水是在恒定温度范围内(比如80℃至100℃之间),由此破坏冲泡咖啡的效果。
另外,传统的具有加热功能的咖啡壶不能同时具有加热功能和冷萃功能,使用不方便。采用传统冷萃咖啡的工具制作口感较好的冷萃咖啡可能需要12-48小时,时间成本非常高。因此如何缩短萃取时间,并使得咖啡粉中的物质较快地、充分的溶解在水中,从而高效地,快速地制作冷萃咖啡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具有预热功能的一种循环预热咖啡壶。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循环预热咖啡壶,包括主体、分别安装于所述主体上的冲泡腔、供水装置、加热装置、进水管、出水管,还包括安装于所述主体上的控制装置、驱动装置、分流结构,所述供水装置通过进水管与加热装置连通,所述供水装置被设置为能够通过所述进水管供水至所述加热装置,所述出水管一端与加热装置连通,所述出水管另一端与所述分流结构连通,所述分流结构包括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所述出水管通过第一支路与供水装置连通使得供水装置、进水管、加热装置、出水管、第一支路依次连通并能够形成循环管路,所述循环管路上设有单向阀装置以限定水流的方向,或者,所述循环管路上设有水泵以限定水流的方向,所述加热装置用于对流入加热装置的水进行预热或加热,所述第二支路设有出水开关,所述出水开关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二支路,使得所述出水开关打开时,所述出水管通过第二支路与冲泡腔连通,并且所述出水开关关闭时,所述出水管不与冲泡腔连通,所述控制装置和所述驱动装置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被设置能够控制所述驱动装置使其驱动所述出水开关打开,使得水从所述出水管流经所述第二支路进入所述冲泡腔。
在使用上述方案的循环预热咖啡壶时,供水装置通过进水管供水至加热装置预热,加热装置中的水受热体积膨胀,密度变小变轻,水位会上升,并且由于单向阀装置的限制,使得水不能从加热装置经过进水管回流至供水装置,因此水预热后依次流入出水管、第一支路、并回流至供水装置。然后,水再从供水装置经过过进水管流入加热装置预热,之后又流回供水装置。这样,水可以在循环管路中循环流动,并被加热装置预热。由于水是循环流动的,因此不用出现如传统的咖啡机那样,在咖啡机加热时,还有部分冷水留在出水管中无法被加热的情况。当循环管路中的水预热完毕,可以再次流入加热装置装置。通过控制装置控制驱动装置来驱动出水开关打开,被流入装置加热的水因此从加热装置流至出水管,经过第二支路,进入冲泡腔用于冲泡咖啡。这样能够确保不会有冷水从出水管流入冲泡腔,因此,能够改善冲泡效果。另外,本实用新型不需要设置额外的预热装置,只需利用上述加热装置就能实现预热和加热功能,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上述单向阀装置也可以用水泵进行替代,在使用循环预热咖啡壶时,供水装置通过进水管供水至加热装置预热,加热装置中的水受热体积膨胀,密度变小变轻,水位会上升,并且可以利用水泵限制水流方向,使得水不能从加热装置经过进水管回流至供水装置,因此水预热后依次流入出水管、第一支路、并回流至供水装置。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供水装置包括安装在所述主体上的水箱,所述水箱通过进水管与加热装置连通,所述水箱被设置为水箱的底部高于所述加热装置的底部,所述出水管通过第一支路与水箱连通使得水箱、进水管、加热装置、出水管、第一支路共同能够形成循环管路。具体的,所述水箱可以设置加热装置的上方。由于水箱的底部高于加热装置的底部,水箱中的水可以容易的从水箱通过进水管流入加热装置加热,而不需要借助水泵。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供水装置包括安装在所述主体上的水箱,所述循环预热咖啡壶包括安装在主体上的水泵和单向阀装置,即所述循环预热咖啡壶同时设有水泵和单向阀装置,所述水泵被设置为能够将水箱中的水泵送至加热装置,使得水经过加热装置、出水管、分流结构回流至水箱或者冲泡腔。
具体地,所述水泵可以设置在所述水箱和所述进水管之间,分别与水箱和进水管连通,用于水箱中的水泵送至加热装置,进而泵送至出水管,并通过出水管回流至水箱或者进入冲泡腔。所述水泵也可以设置在所述水箱和出水管也可以设置在水箱。所述泵送装置也可以设置在进水管与加热装置之间,用于水箱中的水泵送至加热装置,进而泵送至出水管,并通过出水管回流至水箱或者进入冲泡腔。水泵还可以设置在水箱内,或者在循环预热咖啡壶的主体上的其他位置。关于水泵的设置,只要其能满足将水箱中的水泵送至加热装置,并通过出水管回流至水箱或者进入冲泡腔即可。如设置有水泵,由于水可以通过水泵进行泵送,则水箱的底部可以不必高于加热装置的底部。当然水箱的底部高于加热装置的底部时,采用水泵可以进一步更有效,更快速地输送水。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路上设有回流开关,所述回流开关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支路。当需要水箱的水进行循环预热时,打开所述回流开关,以便水箱中的水流入加热装置预热后能够依次经过出水管和第一支路回流至水箱。这样,水可以在循环管路中循环流动并被预热。当需要水箱的水不需要进行循环预热时,可以关闭所述回流开关,因此可以阻止加热装置中的水回流至水箱。具体地,所述分流结构具有进水口、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连通形成第一支路,所述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连通形成第二支路。所述出水开关可以设置在与所述第一出水口对应的位置,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出水口,所述回流开关可以设置于所述第一出水口对应的位置,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第二出水口。所述出水管第一端与加热装置连通,所述出水管第二端与所述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一出水口与供水装置连通,所述第二出水口与冲泡腔连通。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装置包括第一温控器,所述循环预热咖啡壶包括安装在主体上的电源板,所述第一温控器和驱动装置分别与所述电源板电连接。具体地,所述第一温控器能够根据循环管路中水的温度控制驱动装置工作。当水箱中水的温度达到预定温度时,第一温控器发送信号给电源板,使得电源板供电给驱动装置,因此驱动装置驱动出水开关打开。因此,水箱中已预热之后的水可以再次进入加热装置中加热,可以依次流经出水管和第二支路,从而进入冲泡腔用于冲泡咖啡。上面所说的预定温度可以是在40-70℃之间,优选地,该预定温度在50-60度之间。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在预热过程中,由于水是循环流动的,在同一时间点,循环管路中不同位置的水的温度可能是不一样的。比如,在预热过程中的同一时间点,因为加热装置处于发热状态,水进入加热装置后会升温,位于加热装置中的水的温度高于位于进水管中的水的温度。类似的,由于水在加热装置中升温之后流入出水管,出水管中的水的温度高于水箱中的水的温度,因此,当水箱中的水达到预定温度时,例如,水箱中的水为60℃时,出水管中的水已经达到更高的温度,例如,达到90度。或者,加热装置从预热过程到加热过程可以持续工作,预热过程和加热过程之间可以没有时间间隔。例如,通过加热装置和水泵将水箱中的水循环预热并加热到90度以上,将出水开关打开,水进入到冲泡腔冲泡咖啡粉,水泵和/或加热装置可以继续工作或停止工作。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冲泡腔与水箱可拆卸地连接,以便可以将冲泡腔拆卸下来清洗,并且也便于将咖啡粉放入至冲泡腔中。为了对冲泡的咖啡进行过滤,所述冲泡腔底部设有用于排放咖啡的排放口,所述冲泡腔设有第一过滤件,所述第一过滤件被设置为使得咖啡能够在通过排放口流出冲泡腔之前被所述第一过滤件过滤。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驱动装置包括驱动件、以及电机或电磁阀,所述电机或电磁阀设置在主体上,所述电磁阀或电机与所述驱动件连接,用于驱动所述驱动件移动。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排放口设有排放开关,所述排放开关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排放口。设置排放开关有利于用户选择不同的冲泡模式。如果对于咖啡粉与水只需要接触很短的时间,不需要关闭排放口,排放开关可能不是必须的。但是,在冲泡过程中,如果咖啡粉需要与水接触较久的时间以便进行溶解,则有必要用排放开关关闭排放口。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件设有第一驱动部和第二驱动部,所述第一驱动部位于与所述出水开关对应的位置,用于驱动所述出水开关打开;所述第二驱动部位于与所述排放开关对应的位置,用于驱动所述排放开关打开。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水箱底部设有所述分流结构,所述分流结构的第一支路包括被设置为贯穿水箱底部的第一通道,所述分流结构的第二支路为设置在水箱底部横向延伸的第二通道。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分流结构还包括位于水箱内的中空出水件,所述中空出水件具有中空出水件出口和中空出水件入口,所述中空出水件入口与所述第一通道套接,所述中空出水件出口处设有所述回流开关,所述回流开关为活动阀,所述活动阀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中空出水件出口。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为进一步过滤咖啡,所述第一过滤件设于冲泡内位于排放口之前的位置,所述冲泡腔还是设有第二过滤件,所述第二过滤件位于排放口处。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为方便用户还包括用于盛放咖啡液体的容器,所述容器位于所述排放口下方,所述容器具有容器开口,所述容器开口处设有第三过滤件。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为了让所述循环预热咖啡壶同时还能用于冷萃咖啡。所述循环预热咖啡壶还包括供气装置,供气装置设于所述主体上,所述供气装置通过导气部件与冲泡腔连接,用于供气至冲泡腔,使得所述供气装置在冲泡腔容纳有水和咖啡粉时,能够供气至水和咖啡粉混合形成的液体中。当咖啡粉被放入冲泡腔并且供水装置供水至冲泡腔后,通过供气装置对水和咖啡粉混合形成的液体进行供气,使得气体会在液体中流动。因此气体带动液体流动和翻滚,使咖啡粉和水被充分搅拌,加速咖啡粉中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因此达到快速、充分萃取的效果。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导气部件包括第一导气管和第二导气管,所述冲泡腔顶部设有冲泡腔开口,所述第一导气管第一端与供气装置连通,第一导气管第二端与第二导气管第一端可分离地连接,所述第二导气管第二端通过所述冲泡腔开口插入所述冲泡腔内。由于第二导气管插入冲泡腔内与冲泡腔内的液体接触,因此,用户有时需要对第二导气管进行清洗,通过将第二导气管与第一导气管中分离,能够将第二导气管取出来清洗,使用更加方便。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冲泡腔开口设置有能够与所述冲泡腔开口盖合的冲泡腔盖,所述冲泡腔盖设有若干气孔。当供气装置向冲泡腔供气时,所述冲泡腔盖能够防止咖啡粉从冲泡腔口逸出,污染咖啡壶。所述冲泡腔盖上的气孔则有利于冲泡腔中气体排出。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冲泡腔盖设有所述第二导气管,所述第二导气管包括空腔和与空腔连通的管部,所述冲泡腔盖内设有所述空腔,所述空腔与第一导气管第二端连通,所述冲泡腔盖设有从冲泡腔盖向下延伸的所述管部,使得所述冲泡腔盖与冲泡腔开口盖合时,所述管部伸入所述冲泡腔内。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导气管穿过所述冲泡腔开口,所述第二导气管第二端设于冲泡腔内低于冲泡腔中部的位置。第二导气管第二端低于冲泡腔中部的位置,则有利于第二导气管第二端与冲泡腔内的液体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咖啡机的工作方法。
所述咖啡机的工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加入咖啡粉至冲泡腔;b.加水至供水装置; c启动加热装置,水在循环管路中循环流动,并被加热装置预热;d.当供水装置中的水被预热至设定温度时,控制装置控制驱动装置启动,驱动装置驱动出水开关打开,水从所述出水管流经所述第二支路进入所述冲泡腔。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d还包括,驱动装置驱动出水开关打开的同时,驱动装置也打开排放开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对水的循环预热,能够确保不会有冷水从出水管流入冲泡腔,因此,能够改善冲泡效果。另外,本实用新型不需要设置额外的预热装置,本实用新型的加热装置可以分别实现预热和加热功能,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具有冷萃功能,能够高效地,快速地制作冷萃咖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循环预热咖啡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循环预热咖啡壶的局部爆炸结构示意图,主要示出水箱的结构。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循环预热咖啡壶的局部爆炸结构示意图,主要示出水箱下方的组件的结构。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一个实施例1的循环预热咖啡壶的冲泡腔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循环预热咖啡壶的预热出水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循环预热咖啡壶的工作状态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循环预热咖啡壶在第二出水口和排放口打开时的工作状态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循环预热咖啡壶的工作状态图。
图9为图6的A部放大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2的循环预热咖啡壶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的循环预热咖啡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的循环预热咖啡壶的局部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的循环预热咖啡壶的冲泡腔盖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的循环预热咖啡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的循环预热咖啡壶的冲泡腔的安装状态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4的循环预热咖啡壶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上述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实施例1
如图1和9所示,一种循环预热咖啡壶,包括主体、分别安装于所述主体上的冲泡腔6、供水装置、加热装置18、进水管15、出水管10,还包括安装于所述主体上的控制装置、驱动装置、分流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体包括底座20,所述供水装置包括固定在底座20 上方的水箱3,水箱3通过进水管15与加热装置18连通,所述水箱3被设置为能够通过所述进水管15供水至所述加热装置18,所述出水管10的第一端1004与加热装置18连通,所述出水管10的第二端1001与所述分流结构连通,所述分流结构包括第一支路110和第二支路120,所述出水管10通过第一支路110与水箱3连通使得水箱3、进水管15、加热装置18、出水管10、第一支路110依次连通并能够形成循环管路,所述循环管路上设有单向阀装置231以限定水流的方向,所述加热装置18用于对流入加热装置18的水进行预热或加热,所述第二支路120设有出水开关402,所述出水开关402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二支路 120,使得所述出水开关402打开时,所述出水管10通过第二支路120与冲泡腔6连通,并且所述出水开关402关闭时,所述出水管10不与冲泡腔6连通,所述控制装置和所述驱动装置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被设置能够控制所述驱动装置使其驱动所述出水开关2打开,使得水从所述出水管10流经所述第二支路120进入所述冲泡腔6。所述分流结构具有进水口 406、第一出水口205和第二出水口404,所述进水口406和第一出水口205连通形成第一支路110,所述进水口406和第二出水口404连通形成第二支路120。
具体地,所述水箱3具有水箱开口和水箱上盖1,所述水箱上盖1与水箱开口盖合,水箱上盖1上设有把手101。水箱3的底部设有横向延伸的第二通道1102,还设有与第二通道1102连通并贯穿水箱3的底部的第一通道1101,以便第一通道1101与水箱3连通。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水箱3底部外表面面形成开口向下的第一凹槽,水箱3底部对应设有出水喷头4,所述出水喷头4对应于所述第一凹槽形成开口向上的第二凹槽405,所述出水喷头 4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对应的位置与水箱3底部结合,从而形成分流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405结合形成第二通道110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分流结构还包括位于水箱内的中空出水件2,所述中空出水件具有中空出水件出口205和中空出水件入口206,在实施例中,中空出水件出口205作为分流结构的第一出水口205。所述中空出水件入口206 与所述第一通道1101套接,所述中空出水件出口206处设有所述回流开关202,所述回流开关202为活动阀202,所述活动阀202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中空出水件出口205。活动阀 202下侧还设有浮漂件203,活动阀202与浮漂件203固定连接。浮漂件203设有浮漂件空腔2031,或者所述浮漂件203可以由密度小于水的材料制成,以便当水箱的水位上升时,能够借助水的浮力上移,推动活动阀202上移来打开中空出水件出口206。出水喷头4设有所述第二出水口404,第二出水口404处设有出水开关402。具体的,该出水开关402为出水阀402,出水阀402和水箱3底部之间设有出水阀弹簧403。出水阀403一端位于第二出水口404处,另一端与驱动装置连接。所述出水阀402和第二出水口404之间还设有密封件 401。水箱3还设有溢水口303,用于排放蒸汽和过量的待加热冷水。
为了对出水管10和进水管15进行定位,另外也为了防止用户直接接触到出水管10和进水管15而导致有可能烫伤,出水管10外部套设有第一定位柱管套9,进水管15外部套设第三定位柱管套14。为了观察出水管10和进水管15中的水位,或者水的流动,所述出水管10和进水管15用透明的材料制成,所述第一定位柱管套9和第三定位柱管套14分别设有第一管孔901和第三管孔1401,因此可以通过第一管孔901和第三管孔1401观察到出水管10和进水管15中的水的情况。对应于第一管孔901,出水管10的前部设有第一观看位1003。对应于第三管孔1401,进水管15的前部设有第三观看位1403。同时出水管 10和进水管15的后部分别设有折射面1002,1502。进水管10具有进水管第一端1504和进水管第二端1503,处水管10具有出水管第一端1004和出水管第二端1001。出水管第一端1004和进水管第二端1503还分别设有螺纹和与螺纹对应的螺母1006,1501。
驱动装置包括驱动件11和电磁阀17,所述电磁阀17设置在底座20上,所述电磁阀17与所述驱动件11连接,用于驱动所述驱动件11移动。具体地,所述驱动件11为驱动杆 11,驱动杆11上端横向延伸形成第一驱动部111,驱动杆11的杆身设有横向突出的第一驱动部112。具体地,底座20包括底座壳体200和底盖21,电磁阀17通过第三弹簧171弹性设置在底盖21上,底盖21还设有支架19。驱动杆11下方设有驱动翘板16,驱动翘板 16一端与支撑架19的铰接部1902转动连接,另一端置于电磁阀17上,因此当电磁阀17 通电工作,电磁阀17向上移动,推动翘板16绕铰接部1902向上移动,从而抬高驱动杆11,驱动杆11因此向上移动。驱动翘板16的中部设置驱动凹位,驱动凹位与驱动杆11底部活动连接,所述驱动凹位能够对驱动杆进行限位以保持驱动杆11纵向移动不会卡死;电磁阀 17的驱动轴底部设置该第三弹簧171,第三弹簧171的弹力至少将驱动杆11的一部分重力抵消,帮助电磁阀17的驱动轴上升时克服阻力将驱动杆11顶起,出水阀弹簧403或第二弹簧609同时被驱动压缩。
本实施例中,水箱3和底座2之间还设有支撑柱12,所述支撑柱12设有与驱动杆11配合的凹槽,驱动杆11通过凹槽嵌入支撑柱12并在支撑柱12上移动。为定位支撑柱,同时为美观,支撑柱12外部还套设有第二定位柱管套13。第二定位柱管套13还设有滑槽130 以便第一驱动部111和第一驱动部112通过滑槽130在第二定位柱管套13外部移动。
所述支撑架19下部设有出水管接头1901和进水管接头1903,支撑架19上设有加热装置18,所述出水管第一端1004与出水管接头1901连接进而与加热装置18连通,所述进水管15与1903进水管连接部连接进而与加热装置18连通。支撑架19上还设有电源板 1904。所述底座壳体200还设有进水管安装孔2002和出水管安装孔2003和按键2001。安装时,进水管10穿过进水管安装孔2002与出水管接头1901连接,进水管15穿过出水管安装孔2003与进水管接头1903连接。所述支撑架还设有加热装置入口和加热装置出口,加热装置入口与出水管接头1901连接,加热装置出口与进管接头1903连接。控制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进管接头1903上的第一温控器230。第一温控器230设置在单向阀装置231的前端,测量水进入加热装置18之前的温度,即接近水箱的温度,所述加热装置18入口处设有单向阀装置231,单向阀装置231将加热装置18加热时的热水膨胀倒流高温水阻挡,避免第一温控器230的误判。所述加热装置18处还设有第二温控器232。该第二温控器232用于控制加热器的工作状态,以防止加热装置温度过高而造成干烧。当加热装置达到设定温度时,第二温控器232控制加热装置停止工作。在底盖21上设有水位灯233,水位灯233上覆盖有灯罩23。该水位灯233和灯罩23位于进水管15和出水管10下方。当灯亮时,可以清楚看到进水管15和出水管10的水流动的情况以及或者出现的水泡,增加观赏性。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由进水管10和支撑柱12、进水管15将水箱3与底座20固定连接。进水管15 和出水管10的下端分别设置螺纹,螺纹与螺母相适应配合固定连接在底座20上,螺纹下端设置硅胶软管接头紧密连接,硅胶软管接头下端设置灯罩23、水位灯233,水位灯光线指向进水管15和出水管10的中空位置,进水管15和出水管10后部壁上设置横向菱角纹或菱角面以折射光线;水位灯的光线指向进水管15中下降的气泡和出水管10中上升的气泡,气泡的折射光线通过第一管孔901和第三管孔1401观察欣赏,进水管15和出水管10主体纵向设置在水箱3与底座20之间。在其他实施例中,进水管15和出水管10主体可以纵向设置在水箱3或冲泡腔6的一侧。
所述水箱3底部设有滑槽件301和滑槽302。所述水箱3下方设有冲泡腔6。冲泡腔 6上部通过滑槽件301与水箱3底部滑动连接。所述冲泡腔6底部设有用于排放咖啡的排放口611,所述冲泡腔6设有第一过滤件5,所述第一过滤件5被设置为使得咖啡能够在通过排放口611流出冲泡腔之前被所述第一过滤器5过滤。所述冲泡腔6的开口边缘设有与滑槽 302对应的挂耳608,挂耳608能够沿滑槽302长度方向移动并插入滑槽302中。从而冲泡腔6可以通过挂耳608与滑槽302的配合与水箱3插接,从而悬挂于水箱3下方。为便于拿取冲泡腔6,冲泡腔6的开口边缘设有冲泡腔把手605,为进一步将冲泡腔6固定在水箱3 底部,冲泡腔把手605内设有按扣602,水箱底部设有按扣602相配合的插槽。所述按扣 602通过第一弹簧603弹性设置在把手605内,按扣602一端设有能插入插槽的勾部。冲泡腔把手605上覆盖有把手盖601。按扣602上设有向向上凸起贯穿把手盖601的按压部。在把冲泡腔6沿的滑槽302长度方向滑动而与水箱插接的过程中,当按扣602移动至插槽时,按扣602的勾部基于插槽滑入插槽内锁紧,因此冲泡腔6能够牢固地安装在水箱下方。当需要从而水箱下方取出冲泡腔6时,只要按压按扣602的按压部,按扣602的勾部即会脱离插槽,从而冲泡腔6沿的滑槽302长度方向滑动而被取出。滑槽302的前端低斜,中部平缓,尾部凸起一段平台。当安装冲泡腔时,冲泡腔6的挂耳608从滑槽302前端进入,移动至滑槽302尾部,平台强制冲泡腔6的挂耳608提升,将冲泡腔6开口与水箱3底部的间隙缩小,以便把手605与水箱3底部锁定。
所述排放口611设有排放开关607,所述排放开关607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排放口611。具体地,排放开关607形成为转动翘板607,转动翘板607具有基本水平延伸的底部和沿底部向上延伸的上部,该转动翘板607的底部位于排放口下方,所述转动翘板607位于冲泡腔外部与冲泡腔6底部转动连接,所述转动翘板607上部通过第二弹簧609与冲泡腔6 底部弹性连接。转动翘板607上部还设有对应于第二驱动部112的驱动凹部。由于第二弹簧的弹力,转动翘板607上部远离冲泡腔,转动翘板607的底部因此紧紧抵接排放口611,排放口因此被关闭。当驱动杆11被驱动时,驱动杆11向上移动,第二驱动部112抵接转动翘板607上部的驱动凹部,并推动转动翘板607上部靠近冲泡腔,转动翘板607的底部从排放口611向下移动,排放口611因此被打开。为进一步密封排放口611,转动翘板607和排放口611之间还设有排放口密封件606。在本实施例中,排放口密封件606固定在转动翘板 607底部上。
冲泡腔6下方还设有用于盛放咖啡液体的容器8,所述容器8位于所述排放口611下方,所述容器8具有容器开口,所述容器开口处设有第三过滤件7。容器8在本实施中是一个带把手的杯,方便用户拿去。该容器8可以放在底座20上,根据用户需要可以从底座20 上取下。本实施例中循环预热咖啡壶还包括安装在支架12上的杯探头22。
本实施例的循环预热咖啡壶的工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加入咖啡粉至冲泡腔6;b. 加水至供水装置;c启动加热装置18,水在循环管路中循环流动,并被加热装置预热;d.当供水装置18中的水被预热至设定温度时,控制装置控制驱动装置启动,驱动装置驱动出水开关402打开,水从所述出水管10流经所述第二支路120进入所述冲泡腔6。
具体地,本实施例的循环预热咖啡壶工作原理如下:将咖啡粉放入冲泡腔6,将冲泡腔6与水箱3底部插接,以固定冲泡腔6。打开水箱上盖1,加入至水箱3。冷水(通常是室温下的水)从水箱3(通常是室温下的水)依次流入进水管15,加热装置。在加水过程中,水箱水位上升,浮漂件上升推动活动阀202向上移动,打开中空出水件出口205。启动加热装置使其开始发热,加热装置中的水受热体积膨胀,密度变小变轻,水位会上升,并且由于单向阀装置213的限制,加热装置18中的水无法反向回流至进水管15,因此,加热装置18 中的水因此流至出水管10,进入分流结构,此时第二出水口404是关闭的,水因此只能沿第二通道1102流至中空出水件2,并从中空出水件出口206流出并进入水箱3。回到水箱中的水又在再次流入进水管15,因此水在循环管路中按照上述顺序循环预热。第一温控器230 控制水箱3的预热温度,当水箱3到达预定温度时,第一温控器230工作并向电源板1904 发送信号,电源板1904供电电磁阀17工作。电磁阀17驱动驱动杆11的被驱动位113,驱动杆11整体上移,驱动杆11上的第一驱动部111、第二驱动部112同时驱动出水阀402和转动翘板607分别开启第二出水口404和排放口611出水。此时出水管10中的水为热水,其温度大于水箱中水的温度。出水管中的热水流经分流结构的第二通道1102,从出水口404 流入到冲泡腔6内以冲泡咖啡。这时水箱的水位降低,活动阀202由于自身重力关闭中空出水件出口205。因此,出水管10中的热水不能回流至水箱3内,只能从第二出水口404 流出。由于排放口611也被打开,热水进入冲泡腔6冲泡并经过第一过滤件过滤之后即能马上从排放口611流出至杯8。在流入杯8之前被第三过滤件过滤。当加热装置达到设定温度时,第二温控器控制加热装置停止工作,因此加热装置停止加热。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大体相同,区别之处仅在于驱动装置、排放开关607的具体结构不同,另外还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增设水泵234。具体地,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与实施例1大体相同,其中虽然驱动元件仍然是驱动杆11,但是本实施中驱动杆11仅其在上端设置第一驱动部111,用于驱动出水开关404。本实施例,排放开关607为设置在排放口处可移动的阀体。杯8上的第三过滤件7上对应该阀体的位置设有驱动凸部701,用于驱动阀体向上移动,打开排放口。因此,当被杯8放置在底座20上时,阀体被驱动凸部701顶起,从而打开排放口。另外,在进水管接头1903增设水泵234,用于将水泵送至加热装置,使得水经过加热装置18、出水管10、分流结构回流至水箱3或者冲泡腔6。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大体相同,区别之处仅在于还增加了供气装置014及导气部件,以及冲泡腔及冲泡腔相关组件略有不同。所述供气装置014为气泵014。所述第一过滤件5将冲泡腔6分隔为位于冲泡腔6上部的溶解室6001和位于为位于冲泡腔6下部的过滤室6002。第一过滤件5和冲泡腔6底部的排放口608之间设有第二过滤件009。在本实施中,所述第一过滤件5和第二过滤件009分别为为第一过滤网5和第二过滤网009。为方便清洗,所述第一过滤件5和第二过滤件009分别可拆卸地安装在冲泡腔6内。所述导气部件包括第一导气管0121和第二导气管0131,所述冲泡腔6的顶部设有冲泡腔开口,所述第一导气管第一端0122与供气装置014连通,第一导气管第二端0123与第二导气管第一端0132可分离的连接,第二导气管第二端0133通过所述冲泡腔开口插入所述冲泡腔6内。所述冲泡腔开口设置有能够与所述冲泡腔开口盖合的冲泡腔盖002,所述冲泡腔盖002设有若干气孔(图未示出)。具体地,该冲泡腔盖002为圆形网盖,该冲泡腔盖002网盖包括盖框架0020和筛网 (图未示出)组成。为方便将咖啡粉放入冲泡腔6,冲泡腔盖002上还设有半圆形的小网盖 001。该盖框架0020包括第一半圆部0021和第二半圆部0022,第一半圆部设有筛网,第二半圆部0022镂空形成冲泡腔盖开口0023,第二半圆部0022覆盖有半圆形的小网盖001,该半圆形的小网盖001为与盖框架转动连接的翻盖。因此,需要放入咖啡粉至冲泡腔时,可以不必取下冲泡腔盖002,只要将小网盖001向上翻动,即能通过第二半圆部0022上的冲泡腔盖开口0023放入咖啡粉。能够通过转动小网盖001打开或关闭所述冲泡腔盖开口0023。在本实施例中,冲泡腔盖002的筛网上的网孔和小网盖001上的网孔作为冲泡腔盖002上的气孔。
所述冲泡腔盖002设有所述第二导气管0131,第二导气管包括空腔和与空腔连通的管部0024,所述冲泡腔盖0021设有所述空腔,所述冲泡腔盖002的侧部形成与空腔连通的进气接头007,所述进气接头007能够与第一导气管第二端0123接合,所述冲泡腔盖002 中部设有向下延伸的管部0024,使得所述冲泡腔盖002与冲泡腔开口盖合时,所述管部 0024伸入所述冲泡腔6内。所述第二导气管0131穿过所述冲泡腔开口,所述第二导气管第二端0133设于冲泡腔6内低于冲泡腔6中部的位置。
第二导气管0131贯穿所述冲泡腔盖002,并穿过溶解室6001与第一过滤件5连接,并通过第一过滤件5与过滤室6002连通。所述冲泡腔盖002上设有冷水驱动部005、第二导气管盖006、接头进气头007。所述进气接头007与出气接头015贯通。所述进气接头 007与出气接头015的至少其中一个由柔性材料制成。
所述过滤室6002下方还设有放置用于盛放咖啡的咖啡杯8,所述咖啡杯8上设有用于过滤咖啡的第三过滤件7,第三过滤件7与所述咖啡杯8可分离的连接。所述第三过滤件 7在本实施例中为第三过滤网7。向上转动小网盖001,打开冲泡腔盖002的开口,可以放入咖啡粉至冲泡腔。将所述冲泡腔6与水箱3底部滑动连接,当冲泡腔6与水箱3底部连接到位时,冲泡腔盖002上的冷水驱动部005启动出水开关402开启,水箱3因此向冲泡腔6 供水,水进入到冲泡腔盖002与第一过滤件5之间。启动气泵014工作,气体沿气管0121,从气泵014依次经过第一导气管0121和第二导气管0131进入到溶解室6001内部,气体在第一过滤件5下部时,通过第一过滤件5上的网孔出气进入溶解室6001,气体由下至上流动搅拌咖啡粉在液体内翻滚溶解,供气时间在本实施例设置在为5分钟,供气完毕后通过电磁阀17工作驱动驱动杆11上移,驱动部112驱动排放开关607开启排出咖啡,第一过滤件 5过滤进行第一次过滤,之后第二过滤件009对其进行过滤。经过两次过滤的咖啡从排放口中排出,流经第三过滤件7,经过第三次过滤,最终得到冷萃完成的咖啡。
应当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当本实施例的循环预热咖啡壶用于冷萃咖啡时,加热装置不工作,即不起预热或加热功能,仅起到通流的功能。尽管加热装置不加热,由于水箱3位于加热装置及出水口上方,因此,利用虹吸原理,当加水至水箱时,水仍从水箱3 (通常是室温下的水)依次流入进水管15,加热装置18、出水管10、分流结构的第二通道 1102,并从出水口404流至冲泡腔6。另外,本实施中的第一过滤件、第二过滤件、冲泡腔盖均是可拆卸的装配在冲泡腔上,因此可以用户根据需要将第一过滤件、第二过滤件、冲泡腔盖其中一件或多件安装在冲泡腔,或者将第一过滤件、第二过滤件、冲泡腔盖其中一件或多件安装从冲泡腔上取下。或者第一过滤件、第二过滤件、冲泡腔盖可以有多种类型,用户根据需要更换不同的第一过滤件、第二过滤件、冲泡腔盖。
在本实施例中,当循环预热咖啡壶用于冲泡热咖啡时,不必使用本实施中的冲泡腔盖,因此冷水驱动部005不会用于打开出水口。而是通过第一驱动部111驱动出水开关402而打开出水口。当然,在其他实施中,可以不必在冲泡腔盖设置冷水驱动部005,而是可以通过按键及控制装置控制驱动装置驱动出水开关。在本领域中,采用按键及控制装置控制驱动装置属于公知常识,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一样,区别仅在于分流结构的具体结构稍有不同。与实施例1一样,参照图1-9,所述出水管10的第一端1004与加热装置18连通,所述出水管10的第二端 1001与所述分流结构连通,所述分流结构包括第一支路110和第二支路120,所述出水管10通过第一支路110与水箱3连通使得水箱3、进水管15、加热装置18、出水管10、第一支路110依次连通并能够形成循环管路。所述分流结构具有进水口406、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404,所述进水口406和第一出水口连通形成第一支路110,所述进水口406和第二出水口404连通形成第二支路120。但是,在本实施例中,该分流结构具有总通道160,参见图16,所述第一支路110和第二支路120共用一条总通道160,即进水口406、该总通道 160、第一出水口205形成所述第一支路110;进水口406、该总通道160、第二出水口404 形成所述第二支路120。该总通道160设置在水箱底部,该总通道160一端设有进水口406,另一端设有第一出水口205,总通道的侧壁设有第二出水口404。所述出水管10的第二端 1001与进水口406连通,所述第一出水口205与水箱3连通,第二出水口404位于冲泡腔6 开口的上方。

Claims (20)

1.一种循环预热咖啡壶,包括主体、分别安装于所述主体上的冲泡腔、供水装置、加热装置、进水管、出水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于所述主体上的控制装置、驱动装置、分流结构,所述供水装置通过进水管与加热装置连通,所述供水装置被设置为能够通过所述进水管供水至所述加热装置,所述出水管第一端与加热装置连通,所述出水管第二端与所述分流结构连通,所述分流结构包括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所述出水管通过第一支路与供水装置连通使得供水装置、进水管、加热装置、出水管、第一支路依次连通并能够形成循环管路,所述循环管路上设有单向阀装置以限定水流的方向,或者,所述循环管路上设有水泵以限定水流的方向;所述加热装置用于对流入加热装置的水进行预热或加热,所述第二支路设有出水开关,所述出水开关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二支路,使得所述出水开关打开时,所述出水管通过第二支路与冲泡腔连通,并且所述出水开关关闭时,所述出水管不与冲泡腔连通,所述控制装置和所述驱动装置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被设置能够控制所述驱动装置使其驱动所述出水开关打开,使得水从所述出水管流经所述第二支路进入所述冲泡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预热咖啡壶,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装置包括安装在所述主体上的水箱,所述水箱通过进水管与加热装置连通,所述水箱被设置为水箱的底部高于所述加热装置的底部,所述出水管通过第一支路与水箱连通使得水箱、进水管、加热装置、出水管、第一支路共同能够形成循环管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预热咖啡壶,所述供水装置包括安装在所述主体上的水箱,所述循环预热咖啡壶包括安装在主体上的水泵和单向阀装置,所述水泵被设置为能够将水箱中的水泵送至加热装置,使得水经过加热装置、出水管、分流结构回流至水箱或者冲泡腔。
4.根据权利要求2至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循环预热咖啡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路上设有回流开关,所述回流开关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支路。
5.根据权利要求2至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循环预热咖啡壶,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包括第一温控器,所述循环预热咖啡壶包括安装在主体上的电源板,所述第一温控器和驱动装置分别与所述电源板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至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循环预热咖啡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冲泡腔与水箱可拆卸地连接,所述冲泡腔底部设有用于排放咖啡的排放口,所述冲泡腔设有第一过滤件,所述第一过滤件被设置为使得咖啡能够在通过排放口流出冲泡腔之前被所述第一过滤件过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循环预热咖啡壶,其特征在于,驱动装置包括驱动件、以及电机或电磁阀,所述电机或电磁阀设置在主体上,所述电磁阀或电机与所述驱动件连接,用于驱动所述驱动件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循环预热咖啡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放口设有排放开关,所述排放开关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排放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循环预热咖啡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设有第一驱动部和第二驱动部,所述第一驱动部位于与所述出水开关对应的位置,用于驱动所述出水开关打开;所述第二驱动部位于与所述排放开关对应的位置,用于驱动所述排放开关打开。
10.根据权利要求2-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循环预热咖啡壶,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底部设有所述分流结构,所述分流结构的第一支路包括被设置为贯穿水箱底部的第一通道,所述分流结构的第二支路为设置在水箱底部横向延伸的第二通道。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循环预热咖啡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结构还包括位于水箱内的中空出水件,所述中空出水件具有中空出水件出口和中空出水件入口,所述中空出水件入口与所述第一通道套接,所述中空出水件出口处设有回流开关,所述回流开关为活动阀,所述活动阀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中空出水件出口。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循环预热咖啡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件设于冲泡内位于排放口之前的位置,所述冲泡腔还是设有第二过滤件,所述第二过滤件位于排放口处。
13.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循环预热咖啡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盛放咖啡液体的容器,所述容器位于所述排放口下方,所述容器具有容器开口,所述容器开口处设有第三过滤件。
14.根据权利要求2-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循环预热咖啡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预热咖啡壶还包括供气装置及导气部件,供气装置设于所述主体上,所述供气装置通过导气部件与冲泡腔连接,用于供气至冲泡腔,使得所述供气装置在冲泡腔容纳有水和咖啡粉时,能够供气至水和咖啡粉混合形成的液体中。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一种循环预热咖啡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部件包括第一导气管和第二导气管,所述第一导气管具有第一导气管第一端和第一导气管第二端,所述第二导气管具有第二导气管第一端和第二导气管第二端,所述冲泡腔顶部设有冲泡腔开口,所述第一导气管第一端与供气装置连通,第一导气管第二端与第二导气管第一端可分离地连接,所述第二导气管第二端通过所述冲泡腔开口插入所述冲泡腔内。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一种循环预热咖啡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冲泡腔底部设有用于排放咖啡的排放口,所述冲泡腔设有第一过滤件,所述第一过滤件被设置为使得咖啡能够在通过排放口流出冲泡腔之前被所述第一过滤件过滤;所述排放口设有排放开关,所述排放开关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排放口。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一种循环预热咖啡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件、以及电机或电磁阀,所述电机或电磁阀设置在主体上,所述电磁阀或电机与所述驱动件连接,用于驱动所述驱动件移动;所述驱动件设有第一驱动部和第二驱动部,所述第一驱动部位于与所述出水开关对应的位置,用于驱动所述出水开关打开;所述第二驱动部位于与所述排放开关对应的位置,用于驱动所述排放开关打开。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一种循环预热咖啡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冲泡腔开口设置有能够与所述冲泡腔开口盖合的冲泡腔盖,所述冲泡腔设有若干气孔。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一种循环预热咖啡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冲泡腔盖设有所述第二导气管,所述第二导气管包括空腔和与空腔连通的管部,所述冲泡腔盖内设有所述空腔,所述空腔与第一导气管第二端连通,所述冲泡腔盖设有从冲泡腔盖向下延伸的所述管部,使得所述冲泡腔盖与冲泡腔开口盖合时,所述管部伸入所述冲泡腔内。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一种循环预热咖啡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气管穿过所述冲泡腔开口,所述第二导气管第二端设于冲泡腔内低于冲泡腔中部的位置。
CN201920166433.2U 2019-01-30 2019-01-30 一种循环预热咖啡壶 Active CN2108426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66433.2U CN210842687U (zh) 2019-01-30 2019-01-30 一种循环预热咖啡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66433.2U CN210842687U (zh) 2019-01-30 2019-01-30 一种循环预热咖啡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842687U true CN210842687U (zh) 2020-06-26

Family

ID=713020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166433.2U Active CN210842687U (zh) 2019-01-30 2019-01-30 一种循环预热咖啡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8426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154429B2 (ja) コーヒー沸かし
EP1498058B1 (en) Hot beverage machine
CN100584255C (zh) 全自动泡茶桌
US20060090653A1 (en) Beverage maker having brewing chamber adapted to receive coffee pods or loose coffee
CN105662151A (zh) 一种胶囊咖啡机的酿造结构
CN102008248B (zh) 泡茶器
CN210842687U (zh) 一种循环预热咖啡壶
KR20030081124A (ko) 추출 장치
CN103815789B (zh) 胶囊饮料冲泡设备
CN205729101U (zh) 一种具有磨豆和冲泡功能的滴漏式咖啡机
CN111493664A (zh) 一种循环预热咖啡壶及其工作方法
KR102610568B1 (ko) 순환 예열 커피 머신 및 그 작동 방법
CN104116412B (zh) 饮料酿造装置和饮料酿造的方法
CN210300673U (zh) 一种吹气冷萃咖啡壶
JP2005230218A (ja) 家庭用ティー&コーヒーメーカー
WO2020154986A1 (zh) 一种吹气冷萃咖啡壶及其工作方法
CN111493663A (zh) 一种吹气冷萃咖啡壶及其工作方法
JP2023170647A (ja) コーヒーメーカー
CN204091741U (zh) 饮料酿造装置
JP2023170650A (ja) コーヒーメーカー
JP2023019800A (ja) コーヒーメーカー
JP2023170648A (ja) コーヒーメーカー
CN215533622U (zh) 冲泡组件及具有其的冲泡机
CN212972710U (zh) 一种热饮机
CN211155223U (zh) 多功能胶囊咖啡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