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25768U - 一种电化学循环冷却水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化学循环冷却水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825768U
CN210825768U CN201921735692.9U CN201921735692U CN210825768U CN 210825768 U CN210825768 U CN 210825768U CN 201921735692 U CN201921735692 U CN 201921735692U CN 210825768 U CN210825768 U CN 2108257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ts
groups
sides
cooling water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73569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闫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ansu Qingqiji Bil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173569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8257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8257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8257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ater Treatment By Electricity Or Magnetism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化学循环冷却水处理装置,包括处理箱,所述处理箱内腔的开口处设有两组第一支板和两组第二支板,两组所述第一支板分别与处理箱内腔其中两组相对的侧壁固定焊接,两组所述第二支板分别与处理箱内腔另两组相对的侧壁固定焊接,两组所述第一支板的底壁均固定粘接有立杆,所述处理箱内腔的两侧均开有滑槽,两组所述滑槽的内腔中均设有滑块和伸缩杆。该电化学循环冷却水处理装置,通过设置了滑块、伸缩杆、支撑棒、固定圈和钢丝刷,驱动两组伸缩杆伸缩并带动两组固定圈内的钢丝刷分别在正极棒和负极棒外侧擦拭,即可刮除正极棒和负极棒上的结垢,使正极棒和负极棒的工作几乎不受结垢的影响。

Description

一种电化学循环冷却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循环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化学循环冷却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水资源变得越来越宝贵,人们逐渐开始使用循环水。循环水主要有工业和家用两种。工业循环水主要用在冷却水系统中,所以也叫循环冷却水,因为工业冷却水占总用水量的90%以上;家用循环水主要用在热水器上。
循环水在使用之前需要经过处理装置进行相应的处理,但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方法是电化学处理方法(电解循环水),而该类电化学处理装置大多在处理循环水后,会有结垢附着在电解棒外侧而影响其后续的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化学循环冷却水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化学循环冷却水处理装置,包括处理箱,所述处理箱内腔的开口处设有两组第一支板和两组第二支板,两组所述第一支板分别与处理箱内腔其中两组相对的侧壁固定焊接,两组所述第二支板分别与处理箱内腔另两组相对的侧壁固定焊接,两组所述第一支板的底壁均固定粘接有立杆,所述处理箱内腔中设有正极棒、负极棒、外框架和两组伸入条;
所述处理箱内腔的两侧均开有滑槽,两组所述滑槽的内腔中均设有滑块和伸缩杆,两组所述滑块相向的两侧分别与两组支撑棒固定焊接,两组所述支撑棒靠近处理箱中心的一侧均固定焊接有固定圈,所述固定圈的内侧壁固定粘接有钢丝刷,两组所述第二支板的底壁均固定焊接有拉伸杆,所述外框架的内侧设有金属滤网,所述处理箱底壁的中央固定焊接有排放管,其底壁的两侧均固定粘接有橡胶脚垫,所述排放管上安装有控制其开合的阀门。
优选的,所述处理箱内腔的两侧均设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的侧壁和底壁分别与处理箱内腔的侧壁和底壁固定焊接。
优选的,所述正极棒和负极棒的顶壁分别与两组立杆的底壁固定粘接,其上均连接有电源连接线。
优选的,所述伸缩杆的两端分别与滑块的底壁和滑槽内腔的底壁固定焊接,两组所述固定圈分别套设在正极棒和负极棒的外侧。
优选的,两组所述伸入条的底壁分别与外框架顶壁的两侧固定焊接,其顶壁分别与两组拉伸杆的底壁固定焊接。
优选的,所述外框架顶壁的两侧均开有卡槽,两组所述卡槽对称分布在外框架的两侧,所述金属滤网的两侧均固定焊接有卡块,两组所述卡块分别卡合安装在两组卡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电化学循环冷却水处理装置,通过设置了滑块、伸缩杆、支撑棒、固定圈和钢丝刷,驱动两组伸缩杆伸缩并带动两组固定圈内的钢丝刷分别在正极棒和负极棒外侧擦拭,即可刮除正极棒和负极棒上的结垢,使正极棒和负极棒的工作几乎不受结垢的影响;通过设置了拉伸杆、伸入条、外框架和金属滤网,处理完循环水后,驱动两组拉伸杆收缩并带动金属滤网靠近处理箱内腔的开口,人员即可处理掉金属滤网上的沉淀物,从而分离出沉淀物,使循环水的硬度降低;通过设置了正极棒和负极棒,使用电解法处理循环水,相比于传统方法中向循环水内加入工业药剂来处理,其成本更低,对环境的污染更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外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处理箱的竖直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处理箱、2第一支板、3第二支板、4立杆、5正极棒、6负极棒、7滑槽、8滑块、9伸缩杆、10支撑棒、11固定圈、12钢丝刷、13电源连接线、14拉伸杆、15伸入条、16外框架、17卡槽、18金属滤网、19卡块、20导流板、21排放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5所示的一种电化学循环冷却水处理装置,包括处理箱1,所述处理箱1内腔的开口处设有两组第一支板2和两组第二支板3,两组所述第一支板2分别与处理箱1内腔其中两组相对的侧壁固定焊接,两组所述第二支板3分别与处理箱1内腔另两组相对的侧壁固定焊接,两组所述第一支板2的底壁均固定粘接有立杆4,所述处理箱1内腔中设有正极棒5、负极棒6、外框架16和两组伸入条15;
所述处理箱1内腔的两侧均开有滑槽7,两组所述滑槽7的内腔中均设有滑块8和伸缩杆9,两组所述滑块8相向的两侧分别与两组支撑棒10固定焊接,两组所述支撑棒10靠近处理箱1中心的一侧均固定焊接有固定圈11,所述固定圈11的内侧壁固定粘接有钢丝刷12,两组所述第二支板3的底壁均固定焊接有拉伸杆14,所述外框架16的内侧设有金属滤网18,金属滤网18可以容许循环水穿过,但从循环水中析出的沉淀物会停留在金属滤网18表面,所述处理箱1底壁的中央固定焊接有排放管21,其底壁的两侧均固定粘接有橡胶脚垫,所述排放管21上安装有控制其开合的阀门,伸缩杆9和拉伸杆14均由电力驱动。
具体的,所述处理箱1内腔的两侧均设有导流板20,所述导流板20的侧壁和底壁分别与处理箱1内腔的侧壁和底壁固定焊接,两组导流板20靠近排放管21的一侧均倾斜向下,在排出循环水时,有利于将循环水导向排放管21,使循环水几乎不会沉积在处理箱1内腔而无法排出。
具体的,所述正极棒5和负极棒6的顶壁分别与两组立杆4的底壁固定粘接,其上均连接有电源连接线13,通过使两组电源连接线13分别与供电电源连接,即可使二者工作而对循环水进行电解。
具体的,所述伸缩杆9的两端分别与滑块8的底壁和滑槽7内腔的底壁固定焊接,两组所述固定圈11分别套设在正极棒5和负极棒6的外侧。
具体的,两组所述伸入条15的底壁分别与外框架16顶壁的两侧固定焊接,其顶壁分别与两组拉伸杆14的底壁固定焊接,外框架16的外侧壁分别与处理箱1内腔的四侧贴合,使沉淀物几乎不能从外框架16上落下,从而使绝大多数沉淀物均会停留在外框架16上的金属滤网18上。
具体的,所述外框架16顶壁的两侧均开有卡槽17,两组所述卡槽17对称分布在外框架16的两侧,所述金属滤网18的两侧均固定焊接有卡块19,两组所述卡块19分别卡合安装在两组卡槽17内。
具体的,该电化学循环冷却水处理装置,在使用时,首先使伸缩杆9和拉伸杆14收缩至最短状态(此时两组钢丝刷12分别置于两组立杆4外侧而不影响正极棒5和负极棒6),将循环水加入处理箱1内腔,使循环水漫过正极棒5和负极棒6(二者底壁的高度相同),但不能使循环水影响伸缩杆9和拉伸杆14,通过供电电源和两组电源连接线13,使正极棒5和负极棒6工作进行电解循环水,使循环水中的杂质结垢并变为沉淀物,降低了循环水的硬度,起到杀菌灭藻的作用,大部分沉淀物会落在金属滤网18上,小部分的沉淀物附着在正极棒5和负极棒6外壁,然后打开排放管21上的阀门,使循环水从排放管21排出,之后驱动两组拉伸杆14收缩并带动外框架16和金属滤网18靠近处理箱1内腔的开口,人员从外框架16中取出金属滤网18,即可排出沉淀物并对金属滤网18进行清理,然后将两组卡块19卡合安装在两组卡槽17内,此时驱动两组伸缩杆9不断伸缩并带动两组固定圈11上下移动,进而利用两组钢丝刷12对正极棒5和负极棒6的外壁进行擦拭(钢丝刷12可以与正极棒5和负极棒6接触),刮下其上的结垢物。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电化学循环冷却水处理装置,包括处理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箱(1)内腔的开口处设有两组第一支板(2)和两组第二支板(3),两组所述第一支板(2)分别与处理箱(1)内腔其中两组相对的侧壁固定焊接,两组所述第二支板(3)分别与处理箱(1)内腔另两组相对的侧壁固定焊接,两组所述第一支板(2)的底壁均固定粘接有立杆(4),所述处理箱(1)内腔中设有正极棒(5)、负极棒(6)、外框架(16)和两组伸入条(15);
所述处理箱(1)内腔的两侧均开有滑槽(7),两组所述滑槽(7)的内腔中均设有滑块(8)和伸缩杆(9),两组所述滑块(8)相向的两侧分别与两组支撑棒(10)固定焊接,两组所述支撑棒(10)靠近处理箱(1)中心的一侧均固定焊接有固定圈(11),所述固定圈(11)的内侧壁固定粘接有钢丝刷(12),两组所述第二支板(3)的底壁均固定焊接有拉伸杆(14),所述外框架(16)的内侧设有金属滤网(18),所述处理箱(1)底壁的中央固定焊接有排放管(21),其底壁的两侧均固定粘接有橡胶脚垫,所述排放管(21)上安装有控制其开合的阀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化学循环冷却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箱(1)内腔的两侧均设有导流板(20),所述导流板(20)的侧壁和底壁分别与处理箱(1)内腔的侧壁和底壁固定焊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化学循环冷却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棒(5)和负极棒(6)的顶壁分别与两组立杆(4)的底壁固定粘接,其上均连接有电源连接线(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化学循环冷却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9)的两端分别与滑块(8)的底壁和滑槽(7)内腔的底壁固定焊接,两组所述固定圈(11)分别套设在正极棒(5)和负极棒(6)的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化学循环冷却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伸入条(15)的底壁分别与外框架(16)顶壁的两侧固定焊接,其顶壁分别与两组拉伸杆(14)的底壁固定焊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化学循环冷却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架(16)顶壁的两侧均开有卡槽(17),两组所述卡槽(17)对称分布在外框架(16)的两侧,所述金属滤网(18)的两侧均固定焊接有卡块(19),两组所述卡块(19)分别卡合安装在两组卡槽(17)内。
CN201921735692.9U 2019-10-16 2019-10-16 一种电化学循环冷却水处理装置 Active CN2108257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35692.9U CN210825768U (zh) 2019-10-16 2019-10-16 一种电化学循环冷却水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35692.9U CN210825768U (zh) 2019-10-16 2019-10-16 一种电化学循环冷却水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825768U true CN210825768U (zh) 2020-06-23

Family

ID=712641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735692.9U Active CN210825768U (zh) 2019-10-16 2019-10-16 一种电化学循环冷却水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8257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59751B (zh) 电极清洁方法和系统
CN209156514U (zh) 高压喷淋式冲洗法清垢电化学处理设备
CN210825768U (zh) 一种电化学循环冷却水处理装置
CN102108531B (zh) 一种镍电镀液除杂的方法及其除杂设备
CN104256866B (zh) 水洗结合水触媒式果蔬净化机
CN209740778U (zh) 具有装配式极板的高效电催化氧化装置
CN204370037U (zh) 一种自动化送料的电解抛光清洗装置
CN208362510U (zh) 一种五金冲件表面电镀装置
CN206457287U (zh) 一种构筑物式电化学处理装置
CN209143733U (zh) 一种皮革生产污水处理设备
CN208883551U (zh) 一种全自动电化学水处理装置
CN207386001U (zh) 一种锡电解残极片自动高效清洗机
CN209397292U (zh) 一种带钢电解清洗用电极板
CN210367944U (zh) 用于银电解的无残极电解槽
CN209292039U (zh) 一种电化学水处理设备阴极板
CN207645916U (zh) 一种板笼式电解除垢装置
CN218610615U (zh) 一种银电解残极洗涤槽
CN106040671B (zh) 一种清洁高效的铅电解阳极残极清理装置
CN109052584A (zh) 一种全自动电化学水处理装置和方法
CN217677168U (zh) 一种自清理循环水处理设备
CN205833748U (zh) 一种清洁高效的铅电解阳极残极清理装置
CN215209653U (zh) 一种铜回收高效分解处理设备
CN213012109U (zh) 工厂用可外控电流与压强电解分离装置
CN212175062U (zh) 一种电解回收机
CN211419861U (zh) 一种工业废水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306

Address after: Room 501, Xiyuan Scenery Build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Suzhou District, Jiuquan City, Gansu Province, 735000

Patentee after: Gansu Qingqiji Bil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318, Youyi Road, Wujiang District,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5200

Patentee before: Yan W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