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99434U - 充气产品的电动气泵 - Google Patents

充气产品的电动气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99434U
CN210799434U CN201920982346.4U CN201920982346U CN210799434U CN 210799434 U CN210799434 U CN 210799434U CN 201920982346 U CN201920982346 U CN 201920982346U CN 210799434 U CN210799434 U CN 2107994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cavity
air
air pump
positioning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98234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春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Hongsheng Metal & Plastic Technolot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Hongsheng Metal & Plastic Technolot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Hongsheng Metal & Plastic Technolot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Hongsheng Metal & Plastic Technolot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98234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7994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994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994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mpressors, Vaccum Pumps And Other Relevant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气产品的电动气泵,包括气泵座、手轮开关、换气筒、转换器、单向阀以及气泵组件;气泵座具第一通气孔;手轮开关与换气筒连接,以带动换气筒转动,手轮开关设第二通气孔;手轮开关与换气筒保持间隙,换气筒设凹腔,凹腔具有下端开口;气泵组件包括外壳、马达、叶片,外壳具有泵腔、第一排气孔和第二排气孔,泵腔被分隔成马达腔和叶片腔;转换器具有转换器内腔、第一让位孔、第二让位孔、换气筒安装孔、侧向换气孔、第三通气孔、下端换气孔;单向阀包括有封气板、第一阀体支架和弹性件;其切换不同气流通道,提高充放气效率,也可有效提高马达的散热效果,延长马达的使用寿命,同时,一定程度上可加快充气效率,使用更方便。

Description

充气产品的电动气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泵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充气产品的电动气泵。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很多充气用品,如充气床垫,在使用时需要对其进行充气,而不使用时则需要放气。这些充气用品一般使用电动内置气泵对其进行充气或放气。
现有的电动内置气泵一般采用单一通道实现充放气,即充放气都是同一气流道,容易造成充放气过程中的气流对撞,影响其充放气效率,使用不方便。还有,现有的电动内置气泵一般使用马达加快气流的流速,随着使用时间增长,马达运行时间过长,容易产生大量热量,如果不及时散热容易对烧坏马达,继而影响气泵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不足,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气产品的电动气泵,其一方面可以充气状态和放气状态下切换不同气流通道,提高充放气效率,另一方面,可有效提高马达的散热效果,延长马达的使用寿命,同时,由于热气具有一定的压强,一定程度上可加快充气效率,使用更方便。
为实现上述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充气产品的电动气泵,包括有气泵座、手轮开关、换气筒、转换器、单向阀以及气泵组件;
所述气泵座具有第一容置腔、手轮开关安装孔和用于与待充气产品贯通的第一通气孔,前述换气筒、手轮开关、转换器、单向阀及气泵组件均装设于第一容置腔内;
所述手轮开关对应手轮开关安装孔处装设且伸露于气泵座外,所述手轮开关与换气筒配合连接,以带动换气筒转动,所述手轮开关上开设有贯通外界空气的第二通气孔;
所述手轮开关与换气筒保持间隙,所述换气筒的外周开设有凹腔,所述凹腔具有下端开口;
所述气泵组件包括外壳以及装设于外壳内的马达、叶片,所述外壳具有泵腔、第一排气孔和第二排气孔,所述第一排气孔连通第一容置腔,所述泵腔的内壁形成有隔板以将泵腔分隔成马达腔和叶片腔,所述隔板上开设有叶片安装孔,所述马达装设于马达腔内且马达的输出轴穿过叶片安装孔连接叶片,所述叶片装设于叶片腔内;
所述转换器与气泵组件连接,所述转换器具有转换器内腔以及分别连通转换器内腔的第一让位孔、第二让位孔、换气筒安装孔、侧向换气孔、第三通气孔、下端换气孔,所述转换器于第一让位孔的端面与第一容置腔于第一通气孔处的内壁面之间密封连接,所述第一让位孔朝向且连通第二通气孔设置,所述第三通气孔连通换气筒安装孔,前述叶片腔通过第二排气孔和第三通气孔连通转换器内腔;
所述单向阀包括有封气板、第一阀体支架和弹性件,所述第一阀体支架和弹性件均装设于转换器内腔内且第一阀体支架的下端可遮覆或打开下端换气孔,所述封气板对应第一通气孔处装设以可打开或闭合第一通气孔,所述换气筒装设于换气筒安装孔内以使得换气筒的外周在被旋转时可导通或阻塞第一通气孔与叶片腔之间的连通;
所述封气板与第一阀体支架连接,所述第一阀体支架上凸设有第一卡凸,所述第一卡凸位于第二让位孔处且伸露于转换器外,所述换气筒的外周形成有环形边,所述环形边上凸设有用于抵触第一卡凸的接触部,接触部在换气筒被旋转时能够抵压第一卡凸;所述弹性件的一端相对于转换器内腔的内壁固定,弹性件的另一端限位于第一阀体支架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有装设于气泵座内的用于供电的电源和用于控制马达通电的微动开关,所述手轮开关的外周凸设至少两第二卡凸,两第二卡凸与微动开关处于同一高度,每一第二卡凸距离换气筒中心的距离相等、方向相反,每一卡凸在换气筒被旋转时能够触碰微动开关以使马达通电。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转换器上设有微动开关安装位,所述微动开关装设于微动开关安装位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微动开关安装位上形成有安装凸柱,所述微动开关上开设安装槽,所述安装凸柱适配于安装槽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微动开关安装位上还形成有相对设置的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之间保持间距以形成对微动开关的夹持定位,所述微动开关的两侧上端面受限于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两者的下端面。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均具有装入导引斜面、退出导引斜面,所述装入导引斜面是沿装入方向往内斜面设置,所述退出导引斜面是自装入导引斜面的下端沿上下方向竖直设置。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气泵座具有一端开口的第二容置腔,所述电源自一端开口装设于第二容置腔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转换器包括有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围构形成转换器内腔和第一让位孔,所述第二让位孔和侧向换气孔开设于上壳体上,所述换气筒安装孔、下端换气孔和第三通气孔均开设于下壳体上;
所述下壳体对应换气筒安装孔的内底壁一体往上延伸形成有柱体部,所述柱体部上开设有轴孔,所述换气筒的下端凸设有转轴,所述转轴转动装设于轴孔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壳体的内壁形成有上固定位,所述上固定位具有上定位面、第一左侧定位面、第一右侧定位面、第一前定位面和第一后定位面,所述第二让位孔贯通上定位面的内壁,所述第一阀体支架的上端前、后和右侧分别受限于第一前定位面、第一后定位面和第一右侧定位面上;
所述下壳体的内壁形成有下固定位,所述下固定位具有下定位面、第二左侧定位面、第二右侧定位面、第二前定位面和第二后定位面,所述第一阀体支架的下端前、后和右侧分别受限于第二前定位面、第二后定位面和第二右侧定位面上,所述下端换气孔自下壳体的下端贯穿至下定位面。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单向阀还包括有第二阀体支架,所述第二阀体支架对应第一通气孔处装设且密封第一容置腔于第一通孔外围的内壁和转换器于第一让位孔所在端面,所述第二阀体支架上开设有第三让位孔以及分布于第三让位孔外围的若干第四通气孔,所述第四通气孔分别连通转换器内腔和第一通孔;
所述封气板具有封气板本体和自封气板本体的后端一体往后延伸的杆体部,所述杆体部自前往后装设于第三让位孔内后套设弹性件与第一阀体支架连接,所述封气板本体可遮覆或打开第四通气孔。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其主要是通过换气筒、转换器和单向阀三者的配合,一方面可以充气状态和放气状态下切换不同气流通道,提高充放气效率,另一方面,气流会经过马达腔充气或放气,可有效提高马达的散热效果,延长马达的使用寿命,同时,由于热气具有一定的压强,一定程度上可加快充气效率,使用更方便;
其次是,通过微动开关和第二卡凸的配合,使得在手轮开关旋转的同时控制微动开关和单向阀,能够仅靠手轮开关的转动即可实现马达的通电,操作方便,实用性较好,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和组装;
再者是,通过第二阀体支架和封气板的设计,提高转换器与第一容置腔的内壁之间的气密性,保证在工作状态的可行性;
以及,整体结构设计巧妙合理,各零件之间组装方便和牢固,确保产品在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立体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第一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第二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停止状态下俯视图(未显示面板);
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单向阀分解结构示意图(未显示压盖);
图6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转换器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充气状态下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停止工作状态下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放气状态下截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气泵座 101、第一容置腔
102、手轮开关安装孔 103、第一通气孔
104、第二容置腔 105、盖板
11、面板 12、PVC包边
20、换气筒 21、凹腔
22、环形边 23、接触部
24、转轴
30、手轮开关 31、第二通气孔
32、第二卡凸 33、间隙
40、转换器 401、转换器内腔
402、第一让位孔 403、第二让位孔
404、换气筒安装孔 405、侧向换气孔
406、第三通气孔 407、下端换气孔
41、上壳体 411、上定位面
412、第一左侧定位面 413、第一右侧定位面
42、下壳体 421、下定位面
422、第二左侧定位面 423、第二右侧定位面
424、柱体部 43、轴孔
44、微动开关安装位 441、安装凸柱
442、第一限位块 443、第二限位块
444、装入导引斜面 445、退出导引斜面
50、单向阀 51、封气板
511、封气板本体 512、杆体部
52、第一阀体支架 521、第一卡凸
53、弹性件 54、压盖
55、第二阀体支架 551、第三让位孔
552、第四通气孔
60、气泵组件 601、隔板
602、马达腔 603、叶片腔
604、叶片安装孔
61、外壳 611、第一排气孔
612、第二排气孔 62、马达
63、叶片
70、电源
80、微动开关 81、安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至图9所示,一种充气产品的电动气泵,包括有气泵座10、手轮开关30、换气筒20、转换器40、单向阀50、气泵组件、装设于气泵座10内的用于供电的电源70和用于控制马达62通电的微动开关80;
所述气泵座10具有第一容置腔101、手轮开关安装孔102和用于与待充气产品贯通的第一通气孔103,前述换气筒20、手轮开关30、转换器40、单向阀50及气泵组件60均装设于第一容置腔101内。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气泵座10的第一容置腔101具有上端开口,于上端开口处连接有面板组件,所述面板组件包括面板11和PVC包边12,所述面板11遮覆上端开口,所述手轮开关安装孔102开设于面板11上,所述PVC包边12围绕于面板11外周设置且PVC包边12连接气泵座10。
所述手轮开关30对应手轮开关安装孔102处装设且伸露于气泵座10外,所述手轮开关30与换气筒20配合连接,以带动换气筒20转动,所述手轮开关30上开设有贯通外界空气的第二通气孔31。
所述手轮开关30与换气筒20保持间隙33,所述换气筒20的外周开设有凹腔21,所述凹腔21具有下端开口;
所述气泵组件60包括外壳61以及装设于外壳61内的马达62、叶片63,所述外壳61具有泵腔、第一排气孔611和第二排气孔612,所述第一排气孔611连通第一容置腔101,所述泵腔的内壁形成有隔板601以将泵腔分隔成马达腔602和叶片腔603,所述隔板601上开设有叶片安装孔604,所述马达62装设于马达腔602内且马达62的输出轴穿过叶片安装孔604连接叶片63,所述叶片63装设于叶片腔603内。
所述转换器40与气泵组件60连接,所述转换器40具有转换器内腔401以及分别连通转换器内腔401的第一让位孔402、第二让位孔403、换气筒安装孔404、侧向换气孔405、第三通气孔406、下端换气孔,所述转换器40于第一让位孔402的端面与第一容置腔101于第一通气孔103处的内壁面之间密封连接,所述第一让位孔402朝向且连通第二通气孔31设置,所述第三通气孔406连通换气筒安装孔404,前述叶片腔603通过第二排气孔612和第三通气孔406连通转换器内腔401。
所述单向阀50包括有封气板51、第一阀体支架52、弹性件53、第二阀体支架55和压盖54,所述第一阀体支架52和弹性件53均装设于转换器内腔401内且第一阀体支架的下端可遮覆或打开下端换气孔407,所述封气板51对应第一通气孔103处装设以可打开或闭合第一通气孔103,所述换气筒20装设于换气筒安装孔404内以使得换气筒20的外周在被旋转时可导通或阻塞第一通气孔103与叶片腔603之间的连通,所述压盖54与气泵座101连接,所述压盖54位于封气板51的外侧,用于限位及保护封气板51。
所述封气板51与第一阀体支架52连接,所述第一阀体支架52上凸设有第一卡凸521,所述第一卡凸521位于第二让位孔403处且伸露于转换器40外,所述换气筒20的外周形成有环形边22,所述环形边22上凸设有用于抵触第一卡凸521的接触部23,接触部23在换气筒20被旋转时能够抵压第一卡凸521;所述弹性件53的一端相对于转换器内腔401的内壁固定,弹性件53的另一端限位于第一阀体支架52上。
所述转换器40包括有上壳体41和下壳体42,下述微动开关安装位44形成于上壳体41上,所述上壳体41和下壳体42围构形成转换器内腔401和第一让位孔402,所述第二让位孔403和侧向换气孔405开设于上壳体41上,所述换气筒安装孔404、下端换气孔407和第三通气孔406均开设于下壳体42上。
所述下壳体42对应换气筒安装孔404的内底壁一体往上延伸形成有柱体部424,所述柱体部424上开设有轴孔43,所述换气筒20的下端凸设有转轴24,所述转轴24转动装设于轴孔43内。
所述上壳体41的内壁形成有上固定位,所述上固定位具有上定位面411、第一左侧定位面412、第一右侧定位面413、第一前定位面和第一后定位面,所述第二让位孔403贯通上定位面411的内壁,所述第一阀体支架52的上端前、后和右侧分别受限于第一前定位面、第一后定位面和第一右侧定位面413上;
所述下壳体42的内壁形成有下固定位,所述下固定位具有下定位面421、第二左侧定位面422、第二右侧定位面423、第二前定位面和第二后定位面,所述第一阀体支架52的下端前、后和右侧分别受限于第二前定位面、第二后定位面和第二右侧定位面423上,所述下端换气孔407自下壳体42的下端贯穿至下定位面421;
所述第二阀体支架55对应第一通气孔103处装设且密封第一容置腔101于第一通孔103外围的内壁和转换器40于第一让位孔402所在端面,所述第二阀体支架55上开设有第三让位孔551以及分布于第三让位孔551外围的若干第四通气孔552,所述第四通气孔552分别连通转换器内腔401和第一通孔103;
所述封气板51具有封气板本体511和自封气板本体511的后端一体往后延伸的杆体部512,所述杆体部512自前往后装设于第三让位孔内后套设弹性件53与第一阀体支架52连接,所述封气板本体511可遮覆或打开第四通气孔552。
所述手轮开关30的外周凸设至少两第二卡凸32,两第二卡凸32与微动开关80处于同一高度,每一第二卡凸32距离换气筒20中心的距离相等、方向相反,每一卡凸在换气筒20被旋转时能够触碰微动开关80以使马达62通电。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转换器40上设有微动开关安装位44,所述微动开关80装设于微动开关安装位44上。优选地,所述微动开关安装位44上形成有安装凸柱441,所述微动开关80上开设安装槽81,所述安装凸柱441适配于安装槽81内。
所述微动开关安装位44上还形成有相对设置的第一限位块442和第二限位块443,所述第一限位块442和第二限位块443之间保持间距以形成对微动开关80的夹持定位,所述微动开关80的两侧上端面受限于第一限位块442和第二限位块443两者的下端面。
优选地,所述第一限位块442和第二限位块443均具有装入导引斜面444、退出导引斜面445,所述装入导引斜面444是沿装入方向往内斜面设置,所述退出导引斜面445是自装入导引斜面444的下端沿上下方向竖直设置。
所述气泵座10具有一端开口的第二容置腔104,所述电源70自一端开口装设于第二容置腔104内,所述面板11还遮覆第二容置腔104。
如图7至图9所示,接下来大致说明下工作原理(其中,手轮开关30具有充气档、停止档和放气档):
当需要进行充气时,手轮开关30旋转至充气档,此时手轮开关30带动换气筒20旋转,第一卡凸521与环形边22接触,以及,令凹腔21与侧向换气孔405相通,下端开口与换气筒安装孔404相通,同时,马达62通电,带动叶片63旋转,外界气流依次经过第二通气孔31、间隙33、第一容置腔101、第一排气孔611、马达腔602、叶片腔603、第二排气孔612、第三通气孔406、换气筒安装孔404、下端开口、凹腔21和侧向换气孔405进入转换器内腔401,单向阀50的封气板51在气体压力的作用下处于打开第一通气孔103状态,处于转换器内腔401的气流由第一通气孔103进入待充气产品内;
当需要停止充气时,手轮开关30旋转至停止档,此时手轮开关30带动换气筒20旋转,以及,令侧向换气孔405不与凹腔21相通,凹腔21与第一容置腔101相通,下端开口与换气筒安装孔404相通,同时,马达62停止通电,外界气流不能经过第二通气孔31、间隙33、第一容置腔101、第一排气孔611、马达腔602、叶片腔603、第二排气孔612、第三通气孔406、换气筒安装孔404、下端开口、凹腔21和侧向换气孔405进入进入转换器内腔401内,当转换器内腔401的气流保持恒定时,弹性件53复位,单向阀50的封气板51处于关闭第一通气孔103状态,第一卡凸521与环形边22接触;
当需要进行放气时,手轮开关30旋转至放气档,此时手轮开关30带动换气筒20旋转,接触部抵触第一卡凸521上,单向阀50的封气板51处于打开第一通气孔103状态,令下端换气孔407与第一容置腔101连通,侧向换气孔405不与凹腔21相通,凹腔21与第一容置腔101相通,下端开口与换气筒安装孔404相通,同时,马达62通电,带动叶片63旋转,待充气产品内的气流依次经过第一通气孔103、转换器内腔401、下端换气孔407、第一容置腔101、第一排气孔611、马达腔602、叶片腔603、第二排气孔612、、第三通气孔406、换气筒安装孔404、下端开口、凹腔21、间隙33和第二通气孔31进入外界。
本实用新型设计要点在于: 其主要是通过换气筒、转换器和单向阀三者的配合,一方面可以充气状态和放气状态下切换不同气流通道,提高充放气效率,另一方面,气流会经过马达腔充气或放气,可有效提高马达的散热效果,延长马达的使用寿命,同时,由于热气具有一定的压强,一定程度上可加快充气效率,使用更方便;
其次是,通过微动开关和第二卡凸的配合,使得在手轮开关旋转的同时控制微动开关和单向阀,能够仅靠手轮开关的转动即可实现马达的通电,操作方便,实用性较好,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和组装;
再者是,通过第二阀体支架和封气板的设计,提高转换器与第一容置腔的内壁之间的气密性,保证在工作状态的可行性;
以及,整体结构设计巧妙合理,各零件之间组装方便和牢固,确保产品在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充气产品的电动气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气泵座、手轮开关、换气筒、转换器、单向阀以及气泵组件;
所述气泵座具有第一容置腔、手轮开关安装孔和用于与待充气产品贯通的第一通气孔,前述换气筒、手轮开关、转换器、单向阀及气泵组件均装设于第一容置腔内;
所述手轮开关对应手轮开关安装孔处装设且伸露于气泵座外,所述手轮开关与换气筒配合连接,以带动换气筒转动,所述手轮开关上开设有贯通外界空气的第二通气孔;
所述手轮开关与换气筒保持间隙,所述换气筒的外周开设有凹腔,所述凹腔具有下端开口;
所述气泵组件包括外壳以及装设于外壳内的马达、叶片,所述外壳具有泵腔、第一排气孔和第二排气孔,所述第一排气孔连通第一容置腔,所述泵腔的内壁形成有隔板以将泵腔分隔成马达腔和叶片腔,所述隔板上开设有叶片安装孔,所述马达装设于马达腔内且马达的输出轴穿过叶片安装孔连接叶片,所述叶片装设于叶片腔内;
所述转换器与气泵组件连接,所述转换器具有转换器内腔以及分别连通转换器内腔的第一让位孔、第二让位孔、换气筒安装孔、侧向换气孔、第三通气孔、下端换气孔,所述转换器于第一让位孔的端面与第一容置腔于第一通气孔处的内壁面之间密封连接,所述第一让位孔朝向且连通第二通气孔设置,所述第三通气孔连通换气筒安装孔,前述叶片腔通过第二排气孔和第三通气孔连通转换器内腔;
所述单向阀包括有封气板、第一阀体支架和弹性件,所述第一阀体支架和弹性件均装设于转换器内腔内且第一阀体支架的下端可遮覆或打开下端换气孔,所述封气板对应第一通气孔处装设以可打开或闭合第一通气孔,所述换气筒装设于换气筒安装孔内以使得换气筒的外周在被旋转时可导通或阻塞第一通气孔与叶片腔之间的连通;
所述封气板与第一阀体支架连接,所述第一阀体支架上凸设有第一卡凸,所述第一卡凸位于第二让位孔处且伸露于转换器外,所述换气筒的外周形成有环形边,所述环形边上凸设有用于抵触第一卡凸的接触部,接触部在换气筒被旋转时能够抵压第一卡凸;所述弹性件的一端相对于转换器内腔的内壁固定,弹性件的另一端限位于第一阀体支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产品的电动气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装设于气泵座内的用于供电的电源和用于控制马达通电的微动开关,所述手轮开关的外周凸设至少两第二卡凸,两第二卡凸与微动开关处于同一高度,每一第二卡凸距离换气筒中心的距离相等、方向相反,每一卡凸在换气筒被旋转时能够触碰微动开关以使马达通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气产品的电动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器上设有微动开关安装位,所述微动开关装设于微动开关安装位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气产品的电动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动开关安装位上形成有安装凸柱,所述微动开关上开设安装槽,所述安装凸柱适配于安装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气产品的电动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动开关安装位上还形成有相对设置的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之间保持间距以形成对微动开关的夹持定位,所述微动开关的两侧上端面受限于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两者的下端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气产品的电动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均具有装入导引斜面、退出导引斜面,所述装入导引斜面是沿装入方向往内斜面设置,所述退出导引斜面是自装入导引斜面的下端沿上下方向竖直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气产品的电动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泵座具有一端开口的第二容置腔,所述电源自一端开口装设于第二容置腔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产品的电动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器包括有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围构形成转换器内腔和第一让位孔,所述第二让位孔和侧向换气孔开设于上壳体上,所述换气筒安装孔、下端换气孔和第三通气孔均开设于下壳体上;
所述下壳体对应换气筒安装孔的内底壁一体往上延伸形成有柱体部,所述柱体部上开设有轴孔,所述换气筒的下端凸设有转轴,所述转轴转动装设于轴孔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充气产品的电动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的内壁形成有上固定位,所述上固定位具有上定位面、第一左侧定位面、第一右侧定位面、第一前定位面和第一后定位面,所述第二让位孔贯通上定位面的内壁,所述第一阀体支架的上端前、后和右侧分别受限于第一前定位面、第一后定位面和第一右侧定位面上;
所述下壳体的内壁形成有下固定位,所述下固定位具有下定位面、第二左侧定位面、第二右侧定位面、第二前定位面和第二后定位面,所述第一阀体支架的下端前、后和右侧分别受限于第二前定位面、第二后定位面和第二右侧定位面上,所述下端换气孔自下壳体的下端贯穿至下定位面。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充气产品的电动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阀还包括有第二阀体支架,所述第二阀体支架对应第一通气孔处装设且密封第一容置腔于第一通孔外围的内壁和转换器于第一让位孔所在端面,所述第二阀体支架上开设有第三让位孔以及分布于第三让位孔外围的若干第四通气孔,所述第四通气孔分别连通转换器内腔和第一通孔;
所述封气板具有封气板本体和自封气板本体的后端一体往后延伸的杆体部,所述杆体部自前往后装设于第三让位孔内后套设弹性件与第一阀体支架连接,所述封气板本体可遮覆或打开第四通气孔。
CN201920982346.4U 2019-06-27 2019-06-27 充气产品的电动气泵 Active CN2107994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82346.4U CN210799434U (zh) 2019-06-27 2019-06-27 充气产品的电动气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82346.4U CN210799434U (zh) 2019-06-27 2019-06-27 充气产品的电动气泵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99434U true CN210799434U (zh) 2020-06-19

Family

ID=712271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982346.4U Active CN210799434U (zh) 2019-06-27 2019-06-27 充气产品的电动气泵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79943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17793A (zh) * 2022-07-22 2022-10-21 旺利塑胶电子(惠州)有限公司 一种配置在充气产品上的充泄气结构以及充气产品
CN115977914A (zh) * 2022-12-06 2023-04-18 东莞市鸿生五金塑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内置气泵及其机芯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17793A (zh) * 2022-07-22 2022-10-21 旺利塑胶电子(惠州)有限公司 一种配置在充气产品上的充泄气结构以及充气产品
CN115217793B (zh) * 2022-07-22 2023-10-17 旺利塑胶电子(惠州)有限公司 一种配置在充气产品上的充泄气结构以及充气产品
US11988216B2 (en) 2022-07-22 2024-05-21 Wangli Plastic & Electronics (Huizhou) Co., Ltd. Built-in air pump with rapid inflation and deflation
CN115977914A (zh) * 2022-12-06 2023-04-18 东莞市鸿生五金塑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内置气泵及其机芯
CN115977914B (zh) * 2022-12-06 2024-05-28 东莞市鸿生五金塑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内置气泵及其机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799434U (zh) 充气产品的电动气泵
US11920610B2 (en) Air pump assembly having a rotatable assembly for flowing air into or out of an inflatable product
US20060053561A1 (en) Airbed with built-in air pump
CN210290205U (zh) 具有弹性换气装置的电动内置气泵
CN211819987U (zh) 使用方便型旋钮式电动气泵
CN210397186U (zh) 一种电动气泵
CN211778080U (zh) 旋钮式电动气泵
CN219622829U (zh) 一种内置气泵及其机芯
CN211550049U (zh) 一种电动气泵
CN215214002U (zh) 电动气泵及其壳体结构
CN215333521U (zh) 雾化吊扇
CN111677681A (zh) 一种内置型充气泵体
US20210095678A1 (en) Electric air pump for inflatable product
CN216975276U (zh) 微型充气泵
CN216477725U (zh) 双轴内置泵
CN219627512U (zh) 散热效果好的吹气泵
CN218030490U (zh) 充气装置和充气宝
CN220134224U (zh) 风泵
CN215521174U (zh) 一种电子充气泵
CN115507046B (zh) 一种适配于小型充气产品的气泵装置及充气产品
CN220291828U (zh) 电机和泵
CN218093497U (zh) 马达组件及表面清洁设备
CN218522825U (zh) 手提式充气泵
CN218177492U (zh) 内置电动气泵
CN214366790U (zh) 一种电动气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