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91828U - 电机和泵 - Google Patents

电机和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91828U
CN220291828U CN202321939238.1U CN202321939238U CN220291828U CN 220291828 U CN220291828 U CN 220291828U CN 202321939238 U CN202321939238 U CN 202321939238U CN 220291828 U CN220291828 U CN 2202918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on
partition
control box
motor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93923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元平
曾超
丁军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Xinhu Canned Motor Pum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Xinhu Canned Motor Pum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Xinhu Canned Motor Pump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Xinhu Canned Motor Pum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93923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918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918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918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泵技术领域,尤其是电机和泵,其中,电机包括电机壳、设置在电机壳上的控制盒以及设置于所述控制盒内的驱动板,所述控制盒包括盒本体和隔板,所述盒本体内部形成腔体,所述腔体朝向所述电机壳的那侧敞开形成开口,所述隔板设置于所述开口上,所述隔板至少将所述腔体分隔出用于容纳所述驱动板的容纳腔,所述隔板位于所述驱动板和所述电机壳之间,所述控制盒设置有所述隔板的那侧设置有与所述电机外部连通的散热通道,所述散热通道靠近所述容纳腔周向的边缘。本实用新型在控制盒朝向隔板的那侧预留散热通道,使外界的大气能够顺着散热通道进入控制盒的容纳腔内,散热通道使外界大气能够与容纳腔内的空气形成对流,提高散热效果。

Description

电机和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泵技术领域,尤其是电机和泵。
背景技术
泵是输送流体或使流体增压的机械。泵包括泵体以及连接在泵体上的电机,泵体内设置有泵腔,泵腔中设置有叶轮,叶轮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在电机的驱动下,叶轮在泵腔中旋转,从而将能量传递给流体,实现输送流体或使流体增压的目的。
电机上设置有控制电机运行状态的控制盒,控制盒内设置有驱动板,驱动板与电机的定子连接,用于控制定子产生相应的旋转磁场,以驱动电机的转子按照预设的方式旋转。
随着电机的运行,驱动板会发热,从而使控制盒内部的温度升高,控制盒内过高的温度将影响驱动板的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电机和泵,对控制盒内的驱动板进行散热。
为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提供了电机,包括电机壳、设置在电机壳上的控制盒以及设置于所述控制盒内的驱动板,所述控制盒包括盒本体和隔板,所述盒本体内部形成腔体,所述腔体朝向所述电机壳的那侧敞开形成开口,所述隔板设置于所述开口上,所述隔板至少将所述腔体分隔出用于容纳所述驱动板的容纳腔,所述隔板位于所述驱动板和所述电机壳之间,所述控制盒设置有所述隔板的那侧设置有与所述电机外部连通的散热通道,所述散热通道靠近所述容纳腔周向的边缘。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散热通道包括第一散热口和第二散热口,所述第一散热口靠近所述容纳腔的下部,所述第二散热口靠近所述容纳腔的上部,以使所述电机外部的大气从所述第一散热口进入所述容纳腔,并从所述第二散热口离开所述容纳腔。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隔板的边缘设置有第一散热孔和第二散热孔,所述第一散热孔靠近所述隔板的下部,所述第二散热孔靠近所述隔板的上部,所述第一散热孔作为所述第一散热口,所述第二散热孔作为所述第二散热口。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盒的侧壁至少部分延伸至所述隔板的外周,所述隔板的外周和所述侧壁的内壁之间至少存在第一空隙和第二空隙,所述第一空隙靠近所述隔板的下部,所述第二空隙靠近所述隔板的上部,所述第一空隙作为所述第一散热口,所述第二空隙作为所述第二散热口。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容纳腔包括第一间隔区域和第二间隔区域,所述第一间隔区域位于所述驱动板和隔板之间,所述第二间隔区域位于所述驱动板和所述控制盒的端盖之间,所述第一间隔区域和所述第二间隔区域都与所述散热通道连通。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盒的端盖上设置有朝向所述隔板延伸的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抵接在所述隔板上,使所述隔板抵接于所述电机壳。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内以及所述隔板上设置有相对应的通孔,所述电机壳上设置有与通孔相对应的连接孔,所述通孔内设置紧固件且所述紧固件连接于所述连接孔,使所述控制盒和所述隔板固定设置在所述电机壳上。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隔板朝向所述驱动板的那侧凸出设置有第二连接件,所述驱动板被抵接在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以使所述驱动板的两侧分别与所述隔板和端盖形成间隔。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件为阶梯轴,所述阶梯轴的轴径为自靠近所述第一连接件的那端向远离所述第一连接件的那端逐级增大,所述阶梯轴至少部分伸进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内部,所述驱动板套设于所述阶梯轴的其中一个轴段上。
第二方面,提供了泵,包括泵体和连接在所述泵体上、且如上述的电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控制盒朝向电机壳的那侧为敞开的开口,在开口上设置隔板,将腔体分隔出用于容纳驱动板的容纳腔,即驱动板位于容纳腔,隔板位于驱动板与电机壳之间,从而使得隔板将驱动板和电机壳隔开,避免驱动板产生的热量直接传递给电机壳,并且隔板并未将开口封闭,而是在控制盒朝向隔板的那侧预留了散热通道,使得外界的大气能够顺着散热通道进入控制盒的容纳腔内,散热通道使得外界大气能够与容纳腔内的空气形成对流,提高散热效果;此外,散热通道位于容纳腔周向的边缘,使得空气能够从容纳腔的边缘进出,从而空气充分地在整个容纳腔内形成对流,确保整块驱动板都能获得良好的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泵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泵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隔板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其中一种控制盒沿着电机的轴线所在的平面剖开的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控制盒沿着电机的轴线所在的平面剖开的剖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控制盒沿着与电机的轴线所在平面隔开一段距离后剖开的剖面图。
图中:1、泵体;2、电机;21、电机壳;22、第三连接件;3、控制盒;31、腔体;32、接线口;33、侧壁;34、端盖;35、第一连接件;36、容纳腔;4、驱动板;41、第一间隔区域;42、第二间隔区域;5、隔板;51、第一散热孔;52、第二散热孔;53、第二连接件;531、第一轴段;532、第二轴段;533、第三轴段;54、限位槽;55、接线部件;56、第一空隙;57、第二空隙;6、紧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
本实用新型中限定了一些方位词,在未作出相反说明的情况下,所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内”、“外”这些方位词是为了便于理解而采用的,因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泵的示意图。请参阅图1,泵包括泵体1以及连接在泵体1上的电机2,泵体1用于对流体增压,电机2用于驱动泵体1运动。泵体1内设置有泵腔,泵腔中设置有叶轮(未示出),电机2驱动叶轮在泵腔内旋转,使流体在泵腔内按照预设的轨迹流动,流体在与叶轮接触的过程中获得能量,实现流体的增压或输送流体。
需要说明的是,泵体1可以为现有技术中任何一种已知的结构,本文不再赘述。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泵的爆炸图。请参阅图2,电机2包括内部中空的电机壳21以及设置在电机壳21内部的定子和转子,定子通常与电机壳21固定连接,转子通常位于定子内部,且能够相对定子旋转,转子与叶轮固定连接,当定子通电后,会产生旋转磁场,转子在旋转磁场的作用下,能够旋转,进而带动叶轮旋转。
为了对定子通电以及控制定子产生的旋转磁场,通常在电机壳21上安装控制盒3,例如本实施例中,在电机壳21的端部安装控制盒3,但在其他实施例中,控制盒3可以设置在电机壳21周向的表面。控制盒3内部为中空结构,具体的说在控制盒3内部形成有腔体31,腔体31内设置驱动板4,控制盒3上设置有接线口32,接线口32用于连接外部电源线和外部信号线,通过外部电源线能够给驱动板4提供电能,通过外部信号线能够给驱动板4提供外部信号,驱动板4与定子的绕组线圈电连接,驱动板4在外部信号的作用下,是定子产生旋转磁场以及相应的改变定子的旋转磁场,进而调整叶轮的工作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随着电机2持续运行,驱动板4必然会产生热量,并且由于驱动板4位于控制盒3内部,这些热量无法及时的向控制盒3外排出,最终会在控制盒3内部形成相对高温的环境,驱动板4上的电路结构处于高温环境时,会影响使用性能,进而增大电机2运行故障的可能性。此外,由于控制盒3紧邻电机2,控制盒3内的热量还会向电机2传递,使电机2发热,进一步影响电机2运行。由此可见,有必要在控制盒3上设置散热结构,以将控制盒3内部的热量及时的向外排出。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控制盒3包括盒本体,盒本体朝向电机壳21的那侧敞开,从而在盒本体朝向电机壳21的那侧形成开口,开口上设置有隔板5,隔板5至少将盒本体的腔体31分隔出用于容纳驱动板4的容纳腔36,隔板5将驱动板4与电机壳21隔开,避免驱动板4与电机2直接连接,但隔板5并未完全封闭开口,也就是说,电机外界的大气能够通过开口进入腔体31和容纳腔36。
本实施例中隔板5具有较差的导热性能,例如隔板5具有较低的导热系数。具体的,隔板5可以采用工程塑料,例如聚碳酸酯(PC)、聚酰胺树脂(PA)、聚苯硫醚(PPS)或ABS塑料等。
通过设置隔板5,使得驱动板4的热量不会直接传递给电机2,而是会首先传递给隔板5,再由隔板5传递给电机2,然而隔板5具有较差的导热性能,使得来自控制盒3的热量尽可能慢以及尽可能少的传递给电机2,能够避免对电机2运行造成影响。另外,由于隔板5并未完全封闭开口,使得外界的大气能够通过开口进入腔体31和容纳腔36内,实现热交换,从而降低腔体的温度。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隔板5的外形大致与电机壳21端部的外形相适应,具体的,隔板5大致呈圆盘状,且隔板5的边界线几乎与电机壳21端部的边界线相匹配,使得隔板5能够尽可能全面的覆盖在电机壳21的端部,从而将驱动板4和电机壳21有效的隔开。隔板5的厚度相对较小,以减少材料用量,降低成本。
如图2所示,隔板5上设置有连接定子和驱动板4的接线部件55,接线部件55向隔板5的左右两侧凸出,从而接线部件55的右侧能够穿过电机壳21与定子连接,接线部件55的左侧能够与驱动板4连接,实现驱动板4和定子之间的电连接。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控制盒3的侧壁33围成大致圆形的外形,侧壁33的内周面限定腔体31周向的边界,侧壁33的内周面的直径略大于电机壳21的外周面的直径,当控制盒3安装在电机壳21上时,侧壁33能够至少部分延伸至电机壳21的外周,将驱动板4和隔板5容纳在控制盒3内部。然而,侧壁33的内周面和电机壳21的外周面之间存在间隙,即外界的大气能够顺着间隙进入控制盒3内部,进而与隔板5接触,因此可以认为,隔板5与大气接触。
本实施例中,在容纳腔36朝向控制盒3开口的那侧设置有散热通道,散热通孔靠近容纳腔36周向边缘,通过散热通道将大气和容纳腔36连通,进而外界温度相对较低的大气能够通过散热通道进入容纳腔36内,容纳腔36内温度相对较高的气体能够通过散热通道离开容纳腔36,进入大气。
散热通道包括第一散热口和第二散热口,第一散热口靠近容纳腔36的下部,第二散热口靠近容纳腔36的上部,以使电机外部的大气从第一散热口进入容纳腔36,并从第二散热口离开容纳腔36。
作为其中一种散热通道的具体示例,散热通道可以设置在隔板5上靠近隔板5边缘的位置。具体的,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隔板5的示意图,请参阅图3并结合图2,隔板5上靠近隔板5边界线的位置上设置有第一散热孔51(相当于第一散热口)和第二散热孔52(相当于第二散热口),其中,第一散热孔51相对靠近隔板5的下部,第二散热孔52相对靠近隔板5的上部,从而外界的冷空气能够从位置相对较低的第一散热孔51进入容纳腔36内,冷空气与容纳腔36内的空气以及驱动板4接触后温度升高,进而向容纳腔36的上方流动,最终从位置相对较高的第二散热孔52离开容纳腔36。
如图3所示,为了提高第一散热孔51和第二散热孔52的面积,可以设置多个第一散热孔51和第二散热孔52,例如本实施例中,第一散热孔51和第二散热孔52各设置有三个。另外,第一散热孔51和第二散热孔52的形状在高度接近的位置上尽可能的具有较大的面积,使得空气能够顺利的流通,例如第一散热孔51和第二散热孔52可以为曲率半径较大的弧形。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控制盒3沿着电机2的轴线剖开的剖面图,请参阅图4,图中箭头表示空气流动方向,具体的,外界大气中的冷空气从控制盒3的侧壁33和电机壳21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的下部进入隔板5的边缘区域,并穿过第一散热孔51进入控制盒3的腔体31内,由此,冷空气能够与腔体31内的驱动板4接触,从而带走驱动板4上的部分热量,对驱动板4散热,之后冷空气温度逐渐升高,并向腔体31(包括容纳腔36)的上方流动,从而隔板5的第二散热孔52中向外排出,最终从控制盒3的侧壁33和电机壳21之间的间隙中排出的外界大气。通过设置第一散热孔51和第二散热孔52,实现了外界大气和腔体31之间的空气对流,利用外界大气对腔体31进行散热,保证驱动板4的温度不会过高,有利于驱动板4持续稳定的工作。
作为另一种散热通道的具体示例,散热通道还可以设置在隔板5的外周和侧壁33的内周面之间的区域。具体的,如图5所示,可以在隔板5外周的下部和侧壁33内周面的下部之间预留出第一空隙56(相当于第一散热孔),在隔板5外周的上部和侧壁33内周面的上部之间预留出第二空隙57(相当于第二散热口),从而外界的冷空气能够从位置相对较低的第一空隙56进入腔体31(包括容纳腔36)内,冷空气与腔体31(包括容纳腔36)内的空气以及驱动板4接触后温度升高,进而向腔体31(包括容纳腔36)的上方流动,最终从位置相对较高的第二空隙57离开腔体31(包括容纳腔36)。更具体的,隔板5位于侧壁33内周面以内的区域,使得隔板5的外周与侧壁33内周面之间形成环状的空隙,以供外界空气进入腔体31,以及腔体31内的空气进入外界,此时也可以认为第一空隙56和第二空隙57沿着隔板5的周向延伸从而相互连通。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控制盒3另一位置的剖面图。请参阅图6,驱动板4和隔板5之间存在第一间隔区域41,使得空气能够在第一间隔区域41中流动,进而带走驱动板4和隔板5上的热量。此外,驱动板4和控制盒3的端盖34之间存在第二间隔区域42,使得空气能够在第二间隔区域42中流动,进而带走驱动板4和端盖34上的热量。通过在驱动板4的两个侧面设置第一间隔区域41和第二间隔区域42,使得驱动板4的两个侧面都能分别与空气接触,进而提高驱动板4和空气接触的面积,提高散热效果。
如图6所示,为了实现控制盒3、驱动板4和隔板5的安装,在控制盒3的端盖34上设置有朝向电机壳21方向延伸的第一连接件35,第一连接件35抵接在隔板5朝向端盖34的那个表面上,从而隔板5向右施力作用在电机壳21上,使隔板5固定在电机壳21上。具体的,第一连接件35和隔板5上设置位置相对应的通孔,电机壳21上设置与通孔对应的连接孔(例如螺纹孔),紧固件6(例如螺栓)穿过第一连接件35和隔板5的通孔后连接在连接孔内,从而在紧固件6的作用下,将控制盒3和隔板5固定安装在电机壳21上。
如图6所示,隔板5朝向端盖34的那侧设置有向端盖34凸出的第二连接件53,驱动板4被抵接于第一连接件35和第二连接件53之间,从而使得驱动板4的右侧和左侧分别形成第一间隔区域41和第二间隔区域42。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53为阶梯轴,位于阶梯轴左端的轴径小于位于阶梯轴右端的轴径。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53从左向右包括第一轴段531、第二轴段532和第三轴段533,第一轴段531伸进第一连接件35的通孔内,以便控制盒3和隔板5之间的定位。驱动板4套设在第二轴段532上,并且第一连接件35抵接在驱动板4的左端,第三轴段533抵接在驱动板4的右侧,从而实现驱动板4的定位。
如图6所示,隔板5朝向电机壳21的那侧设置有限位槽54,电机壳21上设置有与限位槽54对应的第三连接件22,第三连接件22伸进限位槽54内,实现隔板5和电机壳21之间的定位,连接孔位于第三连接件22内。
以上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通过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电机,包括电机壳(21)、设置在电机壳(21)上的控制盒(3)以及设置于所述控制盒(3)内的驱动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盒(3)包括盒本体和隔板(5),所述盒本体内部形成腔体(31),所述腔体(31)朝向所述电机壳(21)的那侧敞开形成开口,所述隔板(5)设置于所述开口上,所述隔板(5)至少将所述腔体(31)分隔出用于容纳所述驱动板(4)的容纳腔(36),所述隔板(5)位于所述驱动板(4)和所述电机壳(21)之间,所述控制盒(3)设置有所述隔板(5)的那侧设置有与所述电机外部连通的散热通道,所述散热通道靠近所述容纳腔(36)周向的边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通道包括第一散热口和第二散热口,所述第一散热口靠近所述容纳腔(36)的下部,所述第二散热口靠近所述容纳腔(36)的上部,以使所述电机外部的大气从所述第一散热口进入所述容纳腔(36),并从所述第二散热口离开所述容纳腔(3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5)的边缘设置有第一散热孔(51)和第二散热孔(52),所述第一散热孔(51)靠近所述隔板(5)的下部,所述第二散热孔(52)靠近所述隔板(5)的上部,所述第一散热孔(51)作为所述第一散热口,所述第二散热孔(52)作为所述第二散热口。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盒(3)的侧壁(33)至少部分延伸至所述隔板(5)的外周,所述隔板(5)的外周和所述侧壁(33)的内壁之间至少存在第一空隙(56)和第二空隙(57),所述第一空隙(56)靠近所述隔板(5)的下部,所述第二空隙(57)靠近所述隔板(5)的上部,所述第一空隙(56)作为所述第一散热口,所述第二空隙(57)作为所述第二散热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36)包括第一间隔区域(41)和第二间隔区域(42),所述第一间隔区域(41)位于所述驱动板(4)和隔板(5)之间,所述第二间隔区域(42)位于所述驱动板(4)和所述控制盒(3)的端盖(34)之间,所述第一间隔区域(41)和所述第二间隔区域(42)都与所述散热通道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盒(3)的端盖(34)上设置有朝向所述隔板(5)延伸的第一连接件(35),所述第一连接件(35)抵接在所述隔板(5)上,使所述隔板(5)抵接于所述电机壳(2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35)内以及所述隔板(5)上设置有相对应的通孔,所述电机壳(21)上设置有与通孔相对应的连接孔,所述通孔内设置紧固件(6)且所述紧固件(6)连接于所述连接孔,使所述控制盒(3)和所述隔板(5)固定设置在所述电机壳(21)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5)朝向所述驱动板(4)的那侧凸出设置有第二连接件(53),所述驱动板(4)被抵接在所述第一连接件(35)和所述第二连接件(53)之间,以使所述驱动板(4)的两侧分别与所述隔板(5)和端盖(34)形成间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53)为阶梯轴,所述阶梯轴的轴径为自靠近所述第一连接件(35)的那端向远离所述第一连接件(35)的那端逐级增大,所述阶梯轴至少部分伸进所述第一连接件(35)的内部,所述驱动板(4)套设于所述阶梯轴的其中一个轴段上。
10.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泵体(1)和连接在所述泵体(1)上、且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机。
CN202321939238.1U 2023-07-21 2023-07-21 电机和泵 Active CN2202918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39238.1U CN220291828U (zh) 2023-07-21 2023-07-21 电机和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39238.1U CN220291828U (zh) 2023-07-21 2023-07-21 电机和泵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91828U true CN220291828U (zh) 2024-01-02

Family

ID=893439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939238.1U Active CN220291828U (zh) 2023-07-21 2023-07-21 电机和泵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9182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412918B1 (en) Electrically driven pump
US7976293B2 (en) Centrifugal fan
CN111255735A (zh) 电驱动泵
CN106321506B (zh) 转子组件以及电驱动泵
CN107476987A (zh) 电子水泵
WO2022188267A1 (zh) 一种水泵
CN113555996A (zh) 一种高效高功率电子水泵
CN220291828U (zh) 电机和泵
KR101836185B1 (ko) 배터리 냉각장치
CN111120409B (zh) 电子水泵
CN215897441U (zh) 一种无刷电机及电器设备
EP3316392B1 (en) Battery cooling apparatus
KR100664296B1 (ko) 방열장치를 구비한 청소기용 모터
WO2016132837A1 (ja) 電動過給器
CN107394969B (zh) 一种用于洗涤机的新型电机
US20200392958A1 (en) Motor operated compressor
KR102027834B1 (ko) 전자식 워터펌프
CN113162154B (zh) 一种带有散热功能的充电器
CN218477662U (zh) 动力套机构及无人机
CN216794759U (zh) 一种散热结构
CN221263578U (zh) 一种变频器电机一体机
CN215772776U (zh) 一种高效高功率电子水泵
CN1111653C (zh) 吹风机
CN217682319U (zh) 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气泵
CN220134224U (zh) 风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