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93175U - 轨道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轨道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793175U CN210793175U CN201921438865.0U CN201921438865U CN210793175U CN 210793175 U CN210793175 U CN 210793175U CN 201921438865 U CN201921438865 U CN 201921438865U CN 210793175 U CN210793175 U CN 21079317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oor
- vehicle body
- escape
- rail vehicle
- emergency ex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轨道车辆,所述轨道车辆包括:车辆本体,所述车辆本体的端部设有两个门口,两个所述门口左右间隔设置;两个逃生门,两个所述逃生门分别设在两个所述门口处,所述逃生门在打开所述门口的打开位置和关闭所述门口的关闭位置之间可转动,所述逃生门的下端与所述车辆本体可枢转地相连,所述逃生门的上端与所述车辆本体之间设有门锁装置,当所述门锁装置解锁时所述逃生门的上端适于绕所述逃生门的下端从所述关闭位置转动至所述打开位置,且当所述逃生门位于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逃生门的上表面为逃生行走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轨道车辆,极大地缩短了在紧急情况下逃生门打开的时间,使乘客具有更多的逃生时间,从而能够快速且安全地疏散到安全区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轨道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轨道车辆上大多设置有紧急疏散梯,具体地,当轨道车辆发生例如火灾等紧急事故时,需要先将轨道车辆上的门打开,再将紧急疏散梯放下,然后乘客从紧急疏散梯逃生。然而,上述这种先打开门再放下紧急疏散梯的方式会花费的时间较多,甚至可能耽误最佳逃生时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轨道车辆,所述轨道车辆缩短了在紧急情况下逃生门打开的时间,使乘客具有更多的逃生时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轨道车辆,包括:车辆本体,所述车辆本体的端部设有两个门口,两个所述门口左右间隔设置;两个逃生门,两个所述逃生门分别设在两个所述门口处,所述逃生门在打开所述门口的打开位置和关闭所述门口的关闭位置之间可转动,所述逃生门的下端与所述车辆本体可枢转地相连,所述逃生门的上端与所述车辆本体之间设有门锁装置,当所述门锁装置解锁时所述逃生门的上端适于绕所述逃生门的下端从所述关闭位置转动至所述打开位置,且当所述逃生门位于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逃生门的上表面为逃生行走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轨道车辆,通过设置使两个逃生门的下端与车辆本体可枢转地相连,并使逃生门打开后逃生门的上表面为逃生行走面,极大地缩短了在紧急情况下逃生门打开的时间,使乘客具有更多的逃生时间,从而乘客能够快速且安全地疏散到安全区域。而且,通过在逃生门的上端与车辆本体之间设有门锁装置,可以有效保证轨道车辆正常行驶时逃生门可以很好地保持在关闭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车辆本体与所述逃生门的上端之间设有弹性件,当所述门锁装置解锁时所述逃生门在所述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从所述关闭位置向所述打开位置弹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逃生门的上端具有门锁环,所述门锁装置包括:解锁拉杆,所述解锁拉杆可枢转地连接在所述车辆本体上,所述解锁拉杆的一端具有与所述门锁环可分离地配合的门钩,所述解锁拉杆的另一端设有磁吸件;电磁线圈总成,所述电磁线圈总成设在所述车辆本体上且包括铁芯和绕设在所述铁芯外的电磁线圈,当所述电磁线圈通电时所述铁芯吸附所述磁吸件以带动所述解锁拉杆转动使所述门钩与所述门锁环分离;复位件,所述复位件设在所述车辆本体上,当所述逃生门关闭所述门口后所述复位件推动所述解锁拉杆使所述门钩配合在所述门锁环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门锁环的内表面上设有弹性缓冲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逃生门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分别设有扶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逃生门与每个所述扶杆之间连接有两个连杆,所述扶杆与每个所述连杆之间、所述逃生门与每个所述连杆之间分别采用铰链连接,四个所述铰链中的至少一个为限位活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车辆本体的所述端部设有限位缓冲装置,当所述逃生门位于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逃生门支撑在所述限位缓冲装置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车辆本体的所述端部设有车辆防爬装置,所述车辆防爬装置包括上下间隔设置且朝向远离所述车辆本体中心延伸出的两个防爬件,两个所述防爬件之间限定出防爬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上方的所述防爬件的远离所述车辆本体的一端的上表面形成为朝向远离所述车辆本体的方向、从上到下倾斜向下延伸的第一斜面;和/或上方的所述防爬件的远离所述车辆本体的一端的下表面形成为朝向远离所述车辆本体的方向、从下到上倾斜向上延伸的第二斜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逃生行走面上设有防滑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当所述逃生门位于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逃生门的上表面形成为向下凹入的曲面。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轨道车辆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圈示的A部的放大图;
图3是当逃生门位于打开位置时轨道车辆的立体图;
图4是当逃生门位于关闭位置时逃生门与门锁装置配合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圈示的B部的放大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轨道车辆的门锁装置的示意图;
图7是图1中所示的轨道车辆与轨道梁配合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
100:轨道车辆;
1:车辆本体;11:门口;
12:限位缓冲装置;13:车辆防爬装置;
131:防爬件;1311:第一斜面;
1312:第二斜面;132:防爬槽;
14:回转轴;15:回转轴承;16:走行轮;
2:逃生门;21:逃生行走面;22:门锁环;
221:弹性缓冲件;23:扶杆;24:连杆;25:铰链;
3:门锁装置;31:解锁拉杆;
311:门钩;312:磁吸件;
32:电磁线圈总成;321:铁芯;
322:电磁线圈;33:复位件;4:弹性件;
200:轨道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下面参考图1-图7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轨道车辆100。轨道车辆100可以为单轨列车。在本申请下面的描述中,以轨道车辆100为单轨列车为例进行说明。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轨道车辆100还可以应用于其他类型的轨道车辆100,而不限于单轨列车。
如图1、图3、图4和图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轨道车辆100,包括车辆本体1和两个逃生门2。
具体而言,车辆本体1的端部设有两个门口11,两个门口11左右间隔设置,两个逃生门2分别设在车辆本体1的两个门口11处,逃生门2在打开门口11的打开位置(如图3所示)和关闭门口11的关闭位置(如图1所示)之间可转动,逃生门2的下端与车辆本体1可枢转地相连,逃生门2的上端与车辆本体1之间设有门锁装置3,当门锁装置3解锁时逃生门2的上端适于绕逃生门2的下端从关闭位置转动至打开位置,且当逃生门2位于打开位置时逃生门2的上表面为逃生行走面21。
例如,在图1、图3、图4和图7的示例中,两个门口11设在车辆本体1的一端(例如,图1中的右端),车辆本体1的两个门口11处分别设有逃生门2,逃生门2的下端与车辆本体1相连,且逃生门2可以相对车辆本体1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转动。当轨道车辆100正常行驶时,轨道车辆100可以在轨道梁200上行走,逃生门2位于关闭位置,此时逃生门2关闭门口11,逃生门2上端与车辆本体1之间的门锁装置3可以将逃生门2锁住,以限定逃生门2的转动,使逃生门2可以保持在关闭位置。当轨道车辆100发生例如火灾等紧急事故时,门锁装置3解锁,逃生门2的上端绕逃生门2的下端转动至打开位置,此时逃生门2的下表面可以与逃生通道或者地面接触,逃生门2的上表面为逃生行走面21,乘客可以从车辆本体1的门口11处逃出,并从逃生行走面21行走到安全区域。由此,当轨道车辆100遇到紧急情况需要疏散乘客时,门锁装置3解锁后就能使逃生门2从关闭位置转动至打开位置,乘客可以直接从逃生门2的逃生行走面21实现逃生,从而极大地缩短了逃生门2的打开时间,进而为乘客争取了更多的逃生时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轨道车辆100,通过设置使两个逃生门2的下端与车辆本体1可枢转地相连,并使逃生门2打开后逃生门2的上表面为逃生行走面21,极大地缩短了在紧急情况下逃生门2打开的时间,使乘客具有更多的逃生时间,从而乘客能够快速且安全地疏散到安全区域。而且,通过在逃生门2的上端与车辆本体1之间设有门锁装置3,可以有效保证轨道车辆100正常行驶时逃生门2可以很好地保持在关闭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车辆本体1与逃生门2的上端之间设有弹性件4,当门锁装置3解锁时逃生门2在弹性件4的弹力作用下从关闭位置向打开位置弹开。由此,通过设置弹性件4,能够为逃生门2的转动提供动力,使逃生门2能够迅速从关闭位置转动至打开位置,从而使乘客能够快速地从逃生行走面21疏散到安全区域。
可选地,参照图4和图5,弹性件4为弹簧。具体而言,当逃生门2位于关闭位置时,逃生门2的上端通过门锁装置3固定在车辆本体1上,此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由于弹簧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弹性势能,当门锁装置3解锁时,弹簧为了恢复原状,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给逃生门2向外的作用力,使逃生门2可以迅速从关闭位置向打开位置转动。由此,进一步缩短了逃生门2的打开时间,从而使乘客能够快速疏散到安全区域。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4-图6所示,逃生门2的上端具有门锁环22,门锁装置3包括解锁拉杆31、电磁线圈总成32和复位件33。
具体而言,解锁拉杆31可枢转地连接在车辆本体1上,解锁拉杆31的一端(例如,图6中的下端)具有与门锁环22可分离地配合的门钩311,解锁拉杆31的另一端(例如,图6中的上端)设有磁吸件312。电磁线圈总成32设在车辆本体1上,且电磁线圈总成32包括铁芯321和绕设在铁芯321外的电磁线圈322,当电磁线圈322通电时铁芯321吸附磁吸件312以带动解锁拉杆31转动使门钩311与门锁环22分离。复位件33设在车辆本体1上,当逃生门2关闭门口11后复位件33推动解锁拉杆31使门钩311配合在门锁环22内。
例如,在图6的示例中,解锁拉杆31可以为L形,解锁拉杆31的下端具有门钩311,磁吸件312设在解锁拉杆31的上端,电磁线圈总成32和复位件33均设在车辆本体1上,电磁线圈总成32包括铁芯321和电磁线圈322,且电磁线圈322绕设在铁芯321外。当逃生门2位于关闭位置时,解锁拉杆31下端的门钩311配合在逃生门2上端的门锁环22内。当电磁线圈322通电后,电磁线圈322产生磁场,铁芯321可以被磁化并吸附磁吸件312,磁吸件312向铁芯321的方向移动,从而带动解锁拉杆31转动(例如,图6中的箭头方向),使解锁拉杆31下端的门钩311从门锁环22内脱出,实现逃生门2的打开,进而可以实现逃生。当逃生门2从打开位置转动至关闭位置时,复位件33可以推动解锁拉杆31沿图6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使门钩311配合在门锁环22内,从而实现逃生门2的固定。由此,当车辆发生紧急情况时,车辆本体1的信号系统可以将开门信号、零速信号、使能信号等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自动控制电磁线圈总成32通电,拉动解锁拉杆31以实现旋转解锁,解锁后,弹性件4如弹簧可以靠压缩后的弹性势能迅速弹开逃生门2,由此,可以实现逃生门2的自动打开,极大地节约了逃生门2打开的时间,从而可以为乘客争取更多的逃生时间。复位件33的设置使逃生门2在关闭位置时的固定更加牢靠,且通过设置电磁线圈总成32,使逃生门2能够更容易地从关闭位置转动到打开位置,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其中,电磁线圈322可以接直流电源,以使产生的磁场方向固定,此时只能产生吸引力解锁,不能产生斥力复位。当然,电磁线圈322还可以在需要复位时接反向电流,以与磁吸件312之间产生斥力而推动解锁拉杆31复位。
可选地,复位件33为复位气缸或复位液压缸。由此,通过采用复位气缸或复位液压缸,当逃生门2上的门锁环22撞击门钩311时,门钩311及解锁拉杆31转动,复位气缸或复位液压缸可以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而且,复位件33能够提供较大的驱动力,使逃生门2位于关闭位置时解锁拉杆31的门钩311能够很好地配合在逃生门2的门锁环22内,提高轨道车辆100的结构稳定性。
进一步地,门锁环22的内表面上设有弹性缓冲件221(图未示出)。由此,当复位件33推动解锁拉杆31使门钩311配合在门锁环22内并使门钩311与门锁环22的内表面相止抵时,弹性缓冲件221可以起到缓冲作用,能够有效防止在轨道车辆100行驶过程中由于门锁环22与门钩311相碰撞而产生噪音。
可选地,弹性缓冲件221可以为橡胶垫圈。由此,由于橡胶垫圈的弹性较大,可以起到较好的缓冲效果,从而可以进一步减小门锁环22与门钩311相碰撞而产生的噪音。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逃生门2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分别设有扶杆23。由此,当乘客从逃生行走面21上紧急逃生时,乘客可以抓扶两侧的扶杆23,从而防止乘客在紧急逃生过程中从紧急逃生面上摔下,保证了乘客在疏散过程中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参照图3,逃生门2与每个扶杆23之间连接有两个连杆24,扶杆23与每个连杆24之间、逃生门2与每个连杆24之间分别采用铰链25连接,四个铰链25中的至少一个为限位活铰。限位活铰可以限定通过该限位活铰连接的连杆24与扶杆23、或连杆24与逃生门2之间的转动角度。由于每个铰链25允许相邻的连杆24与扶杆23、或连杆24与逃生门2绕公共轴线做相对转动。由此,通过使四个铰链25中的至少一个为限位活铰,限定了两个连杆24与扶杆23、两个连杆24与逃生门2中的至少一对之间的相对转动,例如,可以使扶杆23保持在图3中所示的位置,使扶杆23的结构更加稳定,进一步提高乘客在紧急疏散过程中的安全性。例如,在逃生门2位于打开位置时,可以将邻近门口11、连杆与逃生门2相连的铰链25设置为限位活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车辆本体1的上述端部设有限位缓冲装置12,当逃生门2位于打开位置时逃生门2支撑在限位缓冲装置12上。例如,在图1-图3的示例中,限位缓冲装置12设在车辆本体1的右端,当逃生门2位于关闭位置时,限位缓冲装置12位于车辆本体1的门口11的下侧。当逃生门2从关闭位置转动至打开位置时,限位缓冲装置12位于逃生门2的下方,且逃生门2的下表面支撑在限位缓冲装置12上,由此,限位缓冲装置12能够吸收逃生门2转动至打开位置时产生的振动载荷和冲击载荷,起到减振缓冲的作用,从而可以延长逃生门2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限位缓冲装置12为橡胶件或弹簧。由此,由于橡胶件和弹簧的弹性较好,从而能够进一步减小逃生门2转动至打开位置时产生的振动和冲击。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车辆本体1的上述端部设有车辆防爬装置13,车辆防爬装置13包括上下间隔设置且朝向远离车辆本体1中心延伸出的两个防爬件131,两个防爬件131之间限定出防爬槽132。例如,在图1和图2的示例中,车辆防爬装置13设在车辆本体1的右端,车辆防爬装置13大致呈凹字形,车辆防爬装置13包括两个防爬件131,两个防爬件131上下间隔设置,且两个防爬件131朝向远离车辆本体1中心的方向延伸,防爬槽132由两个防爬件131共同限定出。由此,当两辆轨道车辆100之间发生碰撞时,其中一辆轨道车辆100的两个防爬件131中的其中一个可以卡入另一辆轨道车辆100的防爬槽132中,防止轨道车辆100上爬,极大地提高了轨道车辆100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参照图1和图2,上方的防爬件131的远离车辆本体1的一端(例如,图2中的右端)的上表面形成为朝向远离车辆本体1的方向、从上到下倾斜向下延伸的第一斜面1311,和/或上方的防爬件131的远离车辆本体1的一端的下表面形成为朝向远离车辆本体1的方向、从下到上倾斜向上延伸的第二斜面1312。也就是说,上方的防爬件131可以仅具有第一斜面1311,也可以仅具有第二斜面1312,或者同时具有第一斜面1311和第二斜面1312。例如,在图1和图2的示例中,上方的防爬件131的远离车辆本体1的一端的横截面大体为三角形形状,此时该防爬件131的远离车辆本体1的一端端既具有第一斜面1311,也具有第二斜面1312。当两辆轨道车辆100之间发生碰撞时,其中一辆轨道车辆100的防爬件131可以沿第一斜面1311或第二斜面1312卡入另一辆轨道车辆100的防爬槽132中,由此,第一斜面1311和/或第二斜面1312能够起到导向作用,使轨道车辆100的防爬件131能够更容易地卡入其它轨道车辆100的防爬槽132中,从而进一步防止轨道车辆100的上爬,保证轨道车辆100的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限位缓冲装置12设在上方的防爬件131的顶部。由此,当逃生门2位于打开位置时,限位缓冲装置12能够支撑在上方的防爬件131和逃生门2之间而不会产生位移,从而能够对逃生门2起到更好的支撑作用,且节省空间。
可选地,逃生行走面21上设有防滑件。由此,能够有效避免乘客在疏散过程中滑倒摔伤,保证了乘客在疏散过程中的安全性。
可选地,防滑件可以为防滑喷涂材料件或防滑贴。逃生行走面21可以采用防滑喷涂材料件进行喷涂或贴防滑贴。由此,防滑喷涂材料件或防滑贴的防滑效果较好,从而能够防止乘客在疏散过程中出现滑倒摔伤甚至发生踩踏事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当逃生门2位于打开位置时,逃生门2的上表面形成为向下凹入的曲面。由此,逃生门2与地面或逃生通道的过渡更加平缓自然,使乘客能够更加平稳地从逃生行走面21撤离到地面或逃生通道,进一步保证了乘客的安全性。
可选地,如图2和图4所示,逃生门2的下端设有水平延伸的回转轴14,回转轴14的两端设有回转轴承15。由此,逃生门2可以以回转轴14为旋转轴、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转动,且回转轴承15能够承受较大的轴向载荷和径向载荷。
可选地,轨道车辆100进一步包括转向架、信号车载设备和无人驾驶系统等。其中,转向架包括构架、动力总成、走行轮16、稳定轮和悬挂。
可选地,轨道车辆100的供电方式可以采用电池供电、接触轨供电或接触网供电。
可选地,轨道车辆100可以采用轮边驱动电机。由此,取消了传统驱动桥的机械差速器,具有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等优点。而且,可以通过车载电子地图获取轨道车辆100的当前位置,得到当前的转弯半径,再根据转弯半径进行计算,获得内外侧车轮的转速,并通过电机控制器实现电子差速。
可选地,轨道车辆100的走行轮16可以采用充气橡胶轮胎。
可选地,轨道车辆100可以采用人工驾驶模式或无人驾驶模式。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轨道车辆100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1)
1.一种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辆本体,所述车辆本体的端部设有两个门口,两个所述门口左右间隔设置;
两个逃生门,两个所述逃生门分别设在两个所述门口处,所述逃生门在打开所述门口的打开位置和关闭所述门口的关闭位置之间可转动,所述逃生门的下端与所述车辆本体可枢转地相连,所述逃生门的上端与所述车辆本体之间设有门锁装置,当所述门锁装置解锁时所述逃生门的上端适于绕所述逃生门的下端从所述关闭位置转动至所述打开位置,且当所述逃生门位于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逃生门的上表面为逃生行走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本体与所述逃生门的上端之间设有弹性件,
当所述门锁装置解锁时所述逃生门在所述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从所述关闭位置向所述打开位置弹开。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逃生门的上端具有门锁环,
所述门锁装置包括:
解锁拉杆,所述解锁拉杆可枢转地连接在所述车辆本体上,所述解锁拉杆的一端具有与所述门锁环可分离地配合的门钩,所述解锁拉杆的另一端设有磁吸件;
电磁线圈总成,所述电磁线圈总成设在所述车辆本体上且包括铁芯和绕设在所述铁芯外的电磁线圈,当所述电磁线圈通电时所述铁芯吸附所述磁吸件以带动所述解锁拉杆转动使所述门钩与所述门锁环分离;
复位件,所述复位件设在所述车辆本体上,当所述逃生门关闭所述门口后所述复位件推动所述解锁拉杆使所述门钩配合在所述门锁环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门锁环的内表面上设有弹性缓冲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逃生门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分别设有扶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逃生门与每个所述扶杆之间连接有两个连杆,所述扶杆与每个所述连杆之间、所述逃生门与每个所述连杆之间分别采用铰链连接,四个所述铰链中的至少一个为限位活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本体的所述端部设有限位缓冲装置,当所述逃生门位于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逃生门支撑在所述限位缓冲装置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本体的所述端部设有车辆防爬装置,所述车辆防爬装置包括上下间隔设置且朝向远离所述车辆本体中心延伸出的两个防爬件,两个所述防爬件之间限定出防爬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上方的所述防爬件的远离所述车辆本体的一端的上表面形成为朝向远离所述车辆本体的方向、从上到下倾斜向下延伸的第一斜面;和/或
上方的所述防爬件的远离所述车辆本体的一端的下表面形成为朝向远离所述车辆本体的方向、从下到上倾斜向上延伸的第二斜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逃生行走面上设有防滑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逃生门位于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逃生门的上表面形成为向下凹入的曲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438865.0U CN210793175U (zh) | 2019-08-30 | 2019-08-30 | 轨道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438865.0U CN210793175U (zh) | 2019-08-30 | 2019-08-30 | 轨道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793175U true CN210793175U (zh) | 2020-06-19 |
Family
ID=712440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438865.0U Active CN210793175U (zh) | 2019-08-30 | 2019-08-30 | 轨道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793175U (zh) |
-
2019
- 2019-08-30 CN CN201921438865.0U patent/CN21079317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4503778A (en) | Transportation system | |
KR101908687B1 (ko) | 선로주행유닛이 구비된 무한궤도 굴삭기 | |
KR20100102400A (ko) | Y형 모노레일 시스템용 다자유도 철도차량 | |
CN210793175U (zh) | 轨道车辆 | |
JP4405904B2 (ja) | 車両の衝突転倒防止装置 | |
CN105019789B (zh) | 轨道交通车辆应急逃生窗户及轨道交通车辆 | |
KR101001095B1 (ko) | 철도차량 이탈방지구 | |
JP3127719U (ja) | 車輌の脱線、転覆防止装置 | |
US3084637A (en) | Safety derail preventer | |
CN104554310B (zh) | 一种轨道交通列车客室侧向逃生门结构 | |
CN114228400B (zh) | 一种车轴的双向锁定机构及公铁运输车 | |
CN212738065U (zh) | 一种有大型侧开门的快运活动侧墙棚车 | |
JP4391907B2 (ja) | 車両の衝突転倒防止装置 | |
CN212353961U (zh) | 一种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的翻转式站台门防踏空柔性机构 | |
CN109131382B (zh) | 一种地铁车辆紧急疏散装置的存放结构 | |
KR100976393B1 (ko) | 모바일 데크 리프터 | |
CN206765780U (zh) | 长途客车安全门 | |
CN210971066U (zh) | 轨道交通系统 | |
CN202806754U (zh) | 一种单侧曲轨侧卸式矿车 | |
CN111942410A (zh) | 一种有大型侧开门的快运活动侧墙棚车 | |
JP2007176465A (ja) | 運搬車両 | |
JP4690712B2 (ja) | 車両 | |
CN213138763U (zh) | 止挡装置、车厢及轨道车辆 | |
CN218907219U (zh) | 一种联动控制的紧急制动乘人车 | |
CN116271855B (zh) | 一种单轨悬挂车游乐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